学术投稿

米托蒽醌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观察(附98例报告)

瞿连喜;金建军;王继功;方祖军;丁强;张元芳

关键词:膀胱肿瘤, 米托蒽醌, 投药, 膀胱内
摘要:目的评价米托蒽醌(MTZ)膀胱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98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行TURBT或膀胱部分切除术,术后1周予MTZ 12 mg +生理盐水50 ml膀胱内灌注,药物于膀胱内保留2 h,每周1次,连续8周,以后每月1次,连续12个月.定期做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及膀胱镜检查,并记录每次膀胱灌注后的全身及局部反应.结果 98例均未见全身性药物不良反应,随访6~24个月,平均13个月,复发6例,复发率6.2%.结论 MTZ膀胱灌注防止膀胱癌术后复发疗效满意,安全性好.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肾窦内肾盂加肾后下部切开治疗巨大鹿角形肾结石

    目的提高巨大鹿角形肾结石的手术疗效.方法对202例巨大鹿角形肾结石患者行肾窦内肾盂加肾后下部切开取石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术中不阻断肾蒂血流,手术平均耗时148 min,术中平均出血110 ml,术后平均住院12.8 d.202例中取出结石大9.8 cm×5.0 cm×3.2 cm,结石多1例达74枚.98例获随访,术后3个月KUB+IVU或B超检查见肾内残留小结石9例,直径均<0.8 cm.结论该术式操作简单、出血少、取石干净、对肾功能影响小,是治疗巨大鹿角形肾结石较理想的手术方法之一.

    作者:张杰;张孝斌;王玲珑;詹炳炎;刘修恒;钱辉军;杨嗣星;吕胜启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肿瘤坏死因子受体在人精子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证实肿瘤坏死因子受体(TNF-R2)在人精子有表达,为TNF-α对精子的直接作用提供实验证据.方法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TNF-R2在15例生育者精子的表达.结果 15例生育者的精子均有TNF-R2表达.结论 TNF-R2在人精子有表达,该受体可能参与了TNF-α在人精子的信号转导及对精子功能的调控.

    作者:白文俊;侯树坤;王晓峰;闫征;何培英;田世河;邓庆平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改良气囊导尿管在后尿道修补术中的应用

    我们从1995年5月开始将改良气囊导尿管用于后尿道外伤性狭窄或闭锁的游离植皮修补术,效果良好,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本组30例,男性.年龄19~62岁,平均31岁.均为骨盆骨折并发后尿道狭窄或闭锁.伤后时间2~15个月,平均5个月.3例曾行2次手术,10例曾行1次手术(包括尿道会师术和尿道吻合术).术前21例带耻骨上膀胱造瘘,5例带尿管,4例需每周1次尿道扩张.术前行膀胱尿道造影13例,显示8例尿道狭窄,5例闭锁.30例B超示上尿路无异常.

    作者:李士星;马顺利;种庆贵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第六届亚洲泌尿外科学术会议征文通知

    作者:顾方六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高龄患者肾移植(附29例报告)

    目的探讨高龄尿毒症患者肾移植的特点,总结围手术期处理的经验.方法年龄65~84岁的肾移植患者29例,术前详细检查心、肺、肝功能,严格掌握适应证;彩超检查髂血管有无动脉粥样硬化、是否通畅;严格行HLA和PRA组织配型;供肾热缺血时间<5 min,冷缺血时间<10 h;围手术期甲基泼尼松龙(MP)用量控制在2.0 g以内,采用三联用药方案:环孢素A(CsA)或他罗利姆(FK506)+霉酚酸酯(MMF)+泼尼松(Pred);术后观察全身情况,监测电解质、血药浓度及免疫指标.结果术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4例、FK506药物中毒1例、肺部感染1例、经处理后均痊愈.1例因移植肾血管栓塞切除移植肾,余28例随访至今1~5年,人/肾均存活.结论高龄不是肾移植的禁忌证.严格掌握受者的适应证,把握好供肾质量关及组织配型关是高龄患者肾移植成功的首要条件;根据老年患者的特点做好围手术期工作可使肾移植取得满意效果;合理应用免疫抑制剂,长期有效的随访是移植肾长期存活的重要保证.

    作者:于立新;付绍杰;徐健;叶桂荣;杜传福;马俊杰;邓文锋;王亦斌;姚冰;刘小友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开放性手术、经尿道电汽化切割和组织间激光消融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疗效评价

    目的评价开放性手术(OP)、经尿道电汽化切割(TUEVAP)和组织间激光消融(ILC)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疗效.方法 BPH患者282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OP(98例)、TUEVAP(91例)和ILC(93例)3组,比较各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疗效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OP组平均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多,ILC组少.3组术后主、客观症状均明显改善,OP组与TUEVAP组IPSS和Qmax的改善程度优于ILC组(P<0.05).OP、TUEVAP和ILC组平均留置导尿时间分别为185、76和362 h,术后即刻并发症(住院期)发生率分别为28.9%、16.7%、14.8%,再手术率分别为1.0%、6.6%、16.1%.结论 OP组疗效佳,但手术创伤大;TUEVAP组疗效与OP组接近,创伤较OP组小;ILC组疗效差,但创伤小.

    作者:钟林;王禾;陈宝琦;张波;袁建林;汤群辉;秦荣良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尿动力学检查在下尿路症状及良性前列腺增生诊治中的作用

    尿动力学对评估前列腺增大(BPE)及下尿路症状(LUTS)的作用至今尚不清楚.多数学者认为,虽然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症状、尿动力学、病理学及病理生理学之间的关系极为复杂,但有证据证明,尿流率及压力/流率测试对膀胱出口梗阻(BOO)的诊断和疗效评估有帮助.临床医师常常对LUTS患者作出初诊断后,就按BPH治疗.因此,从尿动力学角度探讨LUTS及BPH对临床有实际指导意义.

    作者:卫中庆;周志耀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上尿路结石的治疗方法比较(附3 218例报告)

    目的探讨上尿路结石的治疗方法.方法对3 218例上尿路结石患者的临床分类和治疗方法作回顾性分析.本组单纯性肾结石1 365例,复杂性肾结石651例.输尿管结石横径<0.8 cm,首次肾绞痛发作时间在1周以内,估计结石在输尿管内停留时间<4周,IVU示造影剂可通过结石者(Ⅰ组)558例;结石横径>1.0 cm,估计结石停留时间>4周,IVU示有不同程度肾积水者(Ⅱ组)452例;结石横径>1.0 cm,估计结石停留时间超过6个月,有严重肾积水或结石呈锯齿状、结石下方有息肉或输尿管扭曲成角者(Ⅲ组)192例.结果本组手术取石1 164例;ESWL治疗1 923例;输尿管镜直视下碎石131例.复杂性肾结石手术残余结石57例(8.8%),行肾切除12例(1.8%).ESWL组3个月内排石率81.6%,转手术率18.4%.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效果不佳改行手术取石8例(6.1%).结论 ESWL、输尿管镜直视下碎石、术中应用气压弹道式碎石或两种以上方法联合应用治疗上尿路结石可减轻患者痛苦或降低手术难度.开放性手术放置内引流可减少术后并发症.ESWL治疗应积极处理石街、控制感染和大限度减轻医源性肾功能损害.输尿管镜直视下碎石需熟练的内腔镜操作技术.

    作者:张永良;林瑞祥;张燕生;陈建德;余丰;陈钦棋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腺病毒介导的野生型p53对前列腺癌细胞系PC3M的影响

    目的探讨腺病毒介导的野生型p53在前列腺癌基因治疗中的可能性及其机制.方法培养前列腺癌细胞系PC3M,转染腺病毒介导的野生型p53,检测其增殖和凋亡水平变化,并检测其对bax蛋白及mRNA水平的影响.结果腺病毒介导的野生型p53可高水平转染入PC3M细胞,转染率95%.转染后的PC3M细胞增殖受到抑制,BrdU吸光度A值0.49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454,P<0.001;细胞凋亡水平增高,凋亡指数16.2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60%,P<0.001.细胞中bax蛋白及mRNA水平皆增高.结论腺病毒介导的野生型p53可抑制PC3M细胞增殖并促进其细胞凋亡,其作用可能是通过促进bax表达而实现的.

    作者:刘明;王建业;黎健;王抒;李红霞;朱刚;左涛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自体增强乳酸乙醇酸聚合物前列腺螺旋支架的膨胀和生物吸收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尿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含量检测在诊断膀胱癌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尿液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含量测定诊断膀胱癌的价值.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33例膀胱癌、10例泌尿系良性疾病患者和10例健康志愿者尿液中VEGF含量.结果 33例膀胱癌患者尿VEGF平均含量(309.8±86.6)ng/g Cr ,20例非肿瘤对照组为(107.6±35.4)ng/g Cr,两者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T2、T3患者尿VEGF平均含量显著高于T1(P<0.05);G3组尿VEGF平均含量显著高于G1和G2组(P<0.05 ).尿VEGF含量与肿瘤体积相关.以对照组尿液VEGF水平上限(143 ng/g Cr)为阳性界值时,诊断膀胱癌的灵敏度为90.9%(30/33),特异性为80.0%(16/20).结论尿VEGF含量检测方法简便,无创,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作为膀胱癌的诊断指标之一.

    作者:吴小候;罗春丽;蔡晓钟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现代前列腺病学》出版

    作者:张玲媛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成人双侧肾母细胞瘤一例报告

    肾母细胞瘤成人少见,成人双侧发病更为罕见[1],我院收治1例,报告如下.患者,女,37岁.因反复肉眼血尿伴右腹不适5个月,于1995年6月24日第1次入院.泌尿外科查体无阳性体征.尿常规RBC 25~30个/HP.B超示右肾中上极低回声,右肾积水.CT示右肾上极不均质密度肿块影,界限不清,其内低密度灶CT值30.1 HU,大层面长径约6 cm,肿块占据肝肾间隙.术前诊断:右肾占位性病变.1995年8月8日在硬膜外麻醉下经右侧第11肋间切口行右肾肿瘤根治性切除术.术中见肾脏轮廓不清,肿瘤侵犯肾盂及输尿管上段.标本剖检发现肾盂内多发鱼肉样组织.病理报告为肾母细胞瘤,区域淋巴结未见转移.术后行更生霉素(ACD)+长春新碱(VCT)化疗一疗程.

    作者:陈波;王忠;刘本春;高恩江;丁强;张元芳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膀胱肿瘤联合途径腔内切除术

    目的探讨膀胱前壁近颈部肿瘤的微创手术治疗方式.方法利用腹腔镜设备,在膀胱镜监视下,下腹5~10 mm小切口穿刺进入膀胱,采取经皮经尿道联合途径腔镜切除5例膀胱前壁近颈部的肿瘤.结果 5例患者术中膀胱各部位肿瘤显露满意,切除顺利,无明显合并症.术后所需恢复时间与常规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无明显差别.随访3~10个月,各项检查未见肿瘤复发.结论采用两镜结合方式切除膀胱镜盲区肿瘤,可减少手术创伤,同时有利于膀胱其他部位肿瘤的腔镜切除.

    作者:徐勇;牛远杰;赵耀瑞;汤洋;马腾骧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前列腺癌患者外周血中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mRNA的表达

    采用巢式RT-PCR方法检测33例前列腺癌(PCa)患者外周血中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 mRNA的表达,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 43例患者分2组:(1)PCa组:33例,其中B期9例,C期20例,D期4例,均经前列腺穿刺病理证实.21例接受过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HRH)治疗.(2)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组:10例,经TURP术后病理证实.取患者静脉血5 ml,Ficoll分离白细胞,提取RNA,逆转录cDNA,巢式PCR扩增,扩增产物用凝胶电泳观察,测序鉴定PCR结果.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χ2=35.85.

    作者:马乐;潘柏年;李鸣;丁义;刘漓波;辛殿旗;张志文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成人前列腺肉瘤:M.D.Anderson癌症中心的经验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穿刺置管注射无水酒精治疗睾丸及精索鞘膜积液61例报告

    1991年3月至2001年1月,我们采用穿刺置管注射无水酒精方法治疗睾丸/精索鞘膜积液,疗效良好,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本组61例.年龄2~78岁,平均28岁.睾丸鞘膜积液43例,精索鞘膜积液18例.单侧病变59例,双侧2例.均已排除继发性和交通性鞘膜积液.积液量11~620 ml,其中<50 ml者31例,50~200 ml者17例,>200ml者13例.

    作者:陈玉成;李世华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对新诊断膀胱癌患者尿标本进行分子学随访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并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一例报告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并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罕见,我院收治1例,报告如下.患者,男,45岁.1年半前自觉头痛,右侧腰痛,血压220~170/160~150 mm Hg(1 mm Hg=0.133 kPa),口服降压药无明显疗效.时有发作性头痛,程度剧烈,伴双眼胀痛、视物模糊、全身大汗、心率加快,发作后全身倦怠无力.近1年体重减轻6~7 kg.B超检查发现右侧肾上腺肿物,于2000年10月23日入院.

    作者:张树桂;许凤莲;李学东;赵恩阳;田东酉;王洪学;耿波;姜德润;张永民;温瑞玲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诊断与治疗(附72例报告)

    目的探讨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诊治方法.方法总结分析72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结果 13例(18.1%)术前误诊.诊断正确率B超为73.6%(53/72),CT为81.9%(59/72),两者同时误诊者10例(13.9%).直径<4 cm的肿瘤误诊率高于≥4 cm者,P<0.05.治疗以保留肾单位的手术为主,术前选择性动脉栓塞及术中暂时阻断肾动脉可显著减少出血.结论应提高对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术前诊断水平,采取各种措施保留肾单位.

    作者:何志嵩;张晓春;周利群;杨勇;金杰;郝金瑞;潘柏年;那彦群;薛兆英;郭应禄 刊期: 2002年第03期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