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玲媛
研究发现前列腺上皮内瘤(PIN)可能为人前列腺癌(PCa)的前趋病变[1].我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并比较PCa和高分级PIN细胞中p53和bcl-2蛋白的表达,探讨人PCa的发生机制,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经病理证实的12例高分级PIN及23例PCa石蜡包埋标本.两组患者年龄分别为53~67岁和57~78岁.p53和bcl-2蛋白表达的免疫组化分析方法参照文献[2].
作者:叶定伟;李慧;Richard Land;钱松溪;孙颖浩;郑家富;马永江 刊期: 2002年第03期
我们采用端粒酶测定技术(TRAP法)检测端粒酶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并对可疑前列腺癌的活检标本进行检测以探讨端粒酶活性与前列腺癌的关系,为前列腺癌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材料与方法前列腺癌手术切除标本取自31例患者前列腺癌组织,10例前列腺癌周边相对正常的前列腺组织,10例正常前列腺组织.可疑前列腺癌活检标本取自63例可疑前列腺癌患者,共183块标本.
作者:林毅;强万明;李黎明;韩树楠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提高巨大鹿角形肾结石的手术疗效.方法对202例巨大鹿角形肾结石患者行肾窦内肾盂加肾后下部切开取石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术中不阻断肾蒂血流,手术平均耗时148 min,术中平均出血110 ml,术后平均住院12.8 d.202例中取出结石大9.8 cm×5.0 cm×3.2 cm,结石多1例达74枚.98例获随访,术后3个月KUB+IVU或B超检查见肾内残留小结石9例,直径均<0.8 cm.结论该术式操作简单、出血少、取石干净、对肾功能影响小,是治疗巨大鹿角形肾结石较理想的手术方法之一.
作者:张杰;张孝斌;王玲珑;詹炳炎;刘修恒;钱辉军;杨嗣星;吕胜启 刊期: 2002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肾内型肾盂和肾旋转不良并发鹿角形肾结石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采用楔形切除肾门后唇的肾窦内肾盂切开取石术治疗鹿角形肾结石18例.结果 18例平均手术时间110 min,平均出血300 ml,均一次取净结石,结石大者6.5 cm×4.5 cm×3.0 cm,多1例结石1 400余枚.术后KUB未见残留结石,IVU示肾功能正常.结论此术式不阻断肾蒂,出血少,术野清晰,取石便利,能有效防止肾门出口梗阻和结石复发.
作者:晏继银;许汉标;杨伟忠;张东江;邓锦标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评价开放性手术(OP)、经尿道电汽化切割(TUEVAP)和组织间激光消融(ILC)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疗效.方法 BPH患者282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OP(98例)、TUEVAP(91例)和ILC(93例)3组,比较各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疗效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OP组平均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多,ILC组少.3组术后主、客观症状均明显改善,OP组与TUEVAP组IPSS和Qmax的改善程度优于ILC组(P<0.05).OP、TUEVAP和ILC组平均留置导尿时间分别为185、76和362 h,术后即刻并发症(住院期)发生率分别为28.9%、16.7%、14.8%,再手术率分别为1.0%、6.6%、16.1%.结论 OP组疗效佳,但手术创伤大;TUEVAP组疗效与OP组接近,创伤较OP组小;ILC组疗效差,但创伤小.
作者:钟林;王禾;陈宝琦;张波;袁建林;汤群辉;秦荣良 刊期: 2002年第03期
作者:顾方六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高龄尿毒症患者肾移植的特点,总结围手术期处理的经验.方法年龄65~84岁的肾移植患者29例,术前详细检查心、肺、肝功能,严格掌握适应证;彩超检查髂血管有无动脉粥样硬化、是否通畅;严格行HLA和PRA组织配型;供肾热缺血时间<5 min,冷缺血时间<10 h;围手术期甲基泼尼松龙(MP)用量控制在2.0 g以内,采用三联用药方案:环孢素A(CsA)或他罗利姆(FK506)+霉酚酸酯(MMF)+泼尼松(Pred);术后观察全身情况,监测电解质、血药浓度及免疫指标.结果术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4例、FK506药物中毒1例、肺部感染1例、经处理后均痊愈.1例因移植肾血管栓塞切除移植肾,余28例随访至今1~5年,人/肾均存活.结论高龄不是肾移植的禁忌证.严格掌握受者的适应证,把握好供肾质量关及组织配型关是高龄患者肾移植成功的首要条件;根据老年患者的特点做好围手术期工作可使肾移植取得满意效果;合理应用免疫抑制剂,长期有效的随访是移植肾长期存活的重要保证.
作者:于立新;付绍杰;徐健;叶桂荣;杜传福;马俊杰;邓文锋;王亦斌;姚冰;刘小友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甲状旁腺全切加前臂移植术治疗肾衰继发重症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HP)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患者资料,从定位诊断、手术适应证、围手术期处理等方面进行讨论.结果 9例患者共切除增生甲状旁腺35枚,单人总量2.3~7.8 g,1例加行左甲状腺切除.移植腺体均成活,移植侧上肢PTH与对侧之比>1.5,临床症状改善,各项化验结果逐步恢复正常.结论对内科治疗无效的肾衰继发重症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甲状旁腺全切加前臂移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吴宏飞;王笑云;张炜;钱立新;殷长军;胡建民;眭元庚;徐正铨 刊期: 2002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3期
作者:中华医学会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了解前列腺慢性炎症对患者精液参数及生育的影响.方法检查86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和32名正常生育者的精液,并对两组精液主要参数进行比较.结果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精液量、精子密度、精子活动百分率及精子正常形态百分率平均分别为2.08 ml、91.76×106、65.43%和62.14%.其精液量、精子活动百分率、精子正常形态百分率显著低于正常生育者(P=0.003,P<0.001和P<0.001),精子密度与正常生育者比较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922).结论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精液部分主要参数较正常生育者明显降低,未发现其对患者的生育有明显影响.
作者:白文俊;王晓峰;邓庆平;朱积川 刊期: 2002年第03期
我们从1995年5月开始将改良气囊导尿管用于后尿道外伤性狭窄或闭锁的游离植皮修补术,效果良好,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本组30例,男性.年龄19~62岁,平均31岁.均为骨盆骨折并发后尿道狭窄或闭锁.伤后时间2~15个月,平均5个月.3例曾行2次手术,10例曾行1次手术(包括尿道会师术和尿道吻合术).术前21例带耻骨上膀胱造瘘,5例带尿管,4例需每周1次尿道扩张.术前行膀胱尿道造影13例,显示8例尿道狭窄,5例闭锁.30例B超示上尿路无异常.
作者:李士星;马顺利;种庆贵 刊期: 2002年第03期
输尿管残端癌临床罕见,我们收治5例,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本组5例,均为男性.年龄46~72岁,平均60岁.左侧3例,右侧2例.临床表现为无痛性全程肉眼血尿.多发性肾结石肾切除术后1例,肾积水肾切除术后1例,肾盂癌行肾、输尿管大部切除术后3例,分别于术后11个月~27年发现输尿管残端癌.尿常规检查为血尿,尿脱落细胞学检查阴性.1例B超检查发现输尿管明显扩张,管壁增厚.2例CT检查发现输尿管壁增厚及腔内灶性肿块.3例膀胱镜检查见输尿管口溢血,输尿管逆行插管造影见输尿管腔狭窄,其中1例有充盈缺损,2例输尿管口有息肉样肿物脱出,行组织活检病理确诊.5例均行输尿管残端及膀胱袖口状切除术.
作者:余丰;叶定伟;郑家富 刊期: 2002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3期
作者:张晓春;顾方六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检测尿液中端粒酶活性在膀胱癌诊断和监测复发中的意义.方法采用PCR-ELISA法检测46例膀胱癌患者尿液中的端粒酶活性,并观察其中20例术后尿液端粒酶活性变化及与复发的关系.结果膀胱癌患者术前尿液端粒酶活性0.60±0.56,明显高于对照组0.18±0.08,P<0.001,肿瘤切除后恢复正常,肿瘤复发前再次上升;端粒酶活性随肿瘤恶性程度的增加逐渐升高;术前端粒酶活性与早期复发无关.结论尿液端粒酶活性检测在膀胱癌诊断中有参考价值,与膀胱癌恶性程度相关,可能成为监测肿瘤复发的重要辅助手段.
作者:杨绍波;李振华;王立忠;刘屹立;孔垂泽;王平 刊期: 2002年第03期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并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罕见,我院收治1例,报告如下.患者,男,45岁.1年半前自觉头痛,右侧腰痛,血压220~170/160~150 mm Hg(1 mm Hg=0.133 kPa),口服降压药无明显疗效.时有发作性头痛,程度剧烈,伴双眼胀痛、视物模糊、全身大汗、心率加快,发作后全身倦怠无力.近1年体重减轻6~7 kg.B超检查发现右侧肾上腺肿物,于2000年10月23日入院.
作者:张树桂;许凤莲;李学东;赵恩阳;田东酉;王洪学;耿波;姜德润;张永民;温瑞玲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膀胱前壁近颈部肿瘤的微创手术治疗方式.方法利用腹腔镜设备,在膀胱镜监视下,下腹5~10 mm小切口穿刺进入膀胱,采取经皮经尿道联合途径腔镜切除5例膀胱前壁近颈部的肿瘤.结果 5例患者术中膀胱各部位肿瘤显露满意,切除顺利,无明显合并症.术后所需恢复时间与常规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无明显差别.随访3~10个月,各项检查未见肿瘤复发.结论采用两镜结合方式切除膀胱镜盲区肿瘤,可减少手术创伤,同时有利于膀胱其他部位肿瘤的腔镜切除.
作者:徐勇;牛远杰;赵耀瑞;汤洋;马腾骧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上尿路结石的治疗方法.方法对3 218例上尿路结石患者的临床分类和治疗方法作回顾性分析.本组单纯性肾结石1 365例,复杂性肾结石651例.输尿管结石横径<0.8 cm,首次肾绞痛发作时间在1周以内,估计结石在输尿管内停留时间<4周,IVU示造影剂可通过结石者(Ⅰ组)558例;结石横径>1.0 cm,估计结石停留时间>4周,IVU示有不同程度肾积水者(Ⅱ组)452例;结石横径>1.0 cm,估计结石停留时间超过6个月,有严重肾积水或结石呈锯齿状、结石下方有息肉或输尿管扭曲成角者(Ⅲ组)192例.结果本组手术取石1 164例;ESWL治疗1 923例;输尿管镜直视下碎石131例.复杂性肾结石手术残余结石57例(8.8%),行肾切除12例(1.8%).ESWL组3个月内排石率81.6%,转手术率18.4%.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效果不佳改行手术取石8例(6.1%).结论 ESWL、输尿管镜直视下碎石、术中应用气压弹道式碎石或两种以上方法联合应用治疗上尿路结石可减轻患者痛苦或降低手术难度.开放性手术放置内引流可减少术后并发症.ESWL治疗应积极处理石街、控制感染和大限度减轻医源性肾功能损害.输尿管镜直视下碎石需熟练的内腔镜操作技术.
作者:张永良;林瑞祥;张燕生;陈建德;余丰;陈钦棋 刊期: 2002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