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毅;强万明;李黎明;韩树楠
目的总结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诊治经验.方法对21例下腔静脉后输尿管患者的症状、影像学检查、治疗和随访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以右腰酸痛为主要症状者20例,其中4例有典型肾绞痛,8例有肉眼血尿及肾盂结石;无症状者1例.诊断主要依靠IVU及逆行输尿管肾盂造影,特征为上段输尿管呈S形扩张.1例保守治疗,20例行输尿管复位矫形术.术后随访2个月~28年,平均13年,19例症状消失,肾积水明显减轻,1例因吻合口狭窄再次手术.结论对不明原因的右肾及上段输尿管积水者应考虑有本病的可能,顺、逆行尿路造影是主要诊断依据,输尿管复位矫形术可获得良好疗效.
作者:陈昭典;韦思明;余家琦;史时芳;蔡松良 刊期: 2002年第03期
采用巢式RT-PCR方法检测33例前列腺癌(PCa)患者外周血中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 mRNA的表达,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 43例患者分2组:(1)PCa组:33例,其中B期9例,C期20例,D期4例,均经前列腺穿刺病理证实.21例接受过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HRH)治疗.(2)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组:10例,经TURP术后病理证实.取患者静脉血5 ml,Ficoll分离白细胞,提取RNA,逆转录cDNA,巢式PCR扩增,扩增产物用凝胶电泳观察,测序鉴定PCR结果.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χ2=35.85.
作者:马乐;潘柏年;李鸣;丁义;刘漓波;辛殿旗;张志文 刊期: 2002年第03期
作者:顾方六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上尿路结石的治疗方法.方法对3 218例上尿路结石患者的临床分类和治疗方法作回顾性分析.本组单纯性肾结石1 365例,复杂性肾结石651例.输尿管结石横径<0.8 cm,首次肾绞痛发作时间在1周以内,估计结石在输尿管内停留时间<4周,IVU示造影剂可通过结石者(Ⅰ组)558例;结石横径>1.0 cm,估计结石停留时间>4周,IVU示有不同程度肾积水者(Ⅱ组)452例;结石横径>1.0 cm,估计结石停留时间超过6个月,有严重肾积水或结石呈锯齿状、结石下方有息肉或输尿管扭曲成角者(Ⅲ组)192例.结果本组手术取石1 164例;ESWL治疗1 923例;输尿管镜直视下碎石131例.复杂性肾结石手术残余结石57例(8.8%),行肾切除12例(1.8%).ESWL组3个月内排石率81.6%,转手术率18.4%.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效果不佳改行手术取石8例(6.1%).结论 ESWL、输尿管镜直视下碎石、术中应用气压弹道式碎石或两种以上方法联合应用治疗上尿路结石可减轻患者痛苦或降低手术难度.开放性手术放置内引流可减少术后并发症.ESWL治疗应积极处理石街、控制感染和大限度减轻医源性肾功能损害.输尿管镜直视下碎石需熟练的内腔镜操作技术.
作者:张永良;林瑞祥;张燕生;陈建德;余丰;陈钦棋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抗细胞凋亡因子聚集素(clusterin)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RT-PCR方法检测聚集素在前列腺癌组织(3例)、癌细胞系(1株)及正常前列腺组织(3例)中的表达水平.结果 3例前列腺癌组织及1例前列腺癌细胞株中聚集素与内参基因β-actin相比较的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3例正常前列腺组织.结论聚集素在前列腺癌中高表达,提示聚集素可能通过抗凋亡机制在前列腺癌的生物特性中发挥作用.
作者:周利群;杨学贞;梁丽莉;张强;李钟;张志文;那彦群;郭应禄 刊期: 2002年第03期
尿动力学对评估前列腺增大(BPE)及下尿路症状(LUTS)的作用至今尚不清楚.多数学者认为,虽然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症状、尿动力学、病理学及病理生理学之间的关系极为复杂,但有证据证明,尿流率及压力/流率测试对膀胱出口梗阻(BOO)的诊断和疗效评估有帮助.临床医师常常对LUTS患者作出初诊断后,就按BPH治疗.因此,从尿动力学角度探讨LUTS及BPH对临床有实际指导意义.
作者:卫中庆;周志耀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腺病毒介导的野生型p53在前列腺癌基因治疗中的可能性及其机制.方法培养前列腺癌细胞系PC3M,转染腺病毒介导的野生型p53,检测其增殖和凋亡水平变化,并检测其对bax蛋白及mRNA水平的影响.结果腺病毒介导的野生型p53可高水平转染入PC3M细胞,转染率95%.转染后的PC3M细胞增殖受到抑制,BrdU吸光度A值0.49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454,P<0.001;细胞凋亡水平增高,凋亡指数16.2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60%,P<0.001.细胞中bax蛋白及mRNA水平皆增高.结论腺病毒介导的野生型p53可抑制PC3M细胞增殖并促进其细胞凋亡,其作用可能是通过促进bax表达而实现的.
作者:刘明;王建业;黎健;王抒;李红霞;朱刚;左涛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检测尿液中端粒酶活性在膀胱癌诊断和监测复发中的意义.方法采用PCR-ELISA法检测46例膀胱癌患者尿液中的端粒酶活性,并观察其中20例术后尿液端粒酶活性变化及与复发的关系.结果膀胱癌患者术前尿液端粒酶活性0.60±0.56,明显高于对照组0.18±0.08,P<0.001,肿瘤切除后恢复正常,肿瘤复发前再次上升;端粒酶活性随肿瘤恶性程度的增加逐渐升高;术前端粒酶活性与早期复发无关.结论尿液端粒酶活性检测在膀胱癌诊断中有参考价值,与膀胱癌恶性程度相关,可能成为监测肿瘤复发的重要辅助手段.
作者:杨绍波;李振华;王立忠;刘屹立;孔垂泽;王平 刊期: 2002年第03期
作者:张玲媛 刊期: 2002年第03期
我们应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膀胱肿瘤中前列腺素合成酶-2(COX-2)的表达情况,证实其与肿瘤的恶性程度具有相关性,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 42例标本取自本院1997至1999年膀胱癌手术患者.男36例,女6例.平均年龄53岁.G1 15例,G2 17例,G3 10例.病理均证实为移行细胞癌.
作者:臧桐;孙凤岭;李瑛;李旭红;杨同君;邓永江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评价米托蒽醌(MTZ)膀胱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98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行TURBT或膀胱部分切除术,术后1周予MTZ 12 mg +生理盐水50 ml膀胱内灌注,药物于膀胱内保留2 h,每周1次,连续8周,以后每月1次,连续12个月.定期做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及膀胱镜检查,并记录每次膀胱灌注后的全身及局部反应.结果 98例均未见全身性药物不良反应,随访6~24个月,平均13个月,复发6例,复发率6.2%.结论 MTZ膀胱灌注防止膀胱癌术后复发疗效满意,安全性好.
作者:瞿连喜;金建军;王继功;方祖军;丁强;张元芳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了解前列腺慢性炎症对患者精液参数及生育的影响.方法检查86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和32名正常生育者的精液,并对两组精液主要参数进行比较.结果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精液量、精子密度、精子活动百分率及精子正常形态百分率平均分别为2.08 ml、91.76×106、65.43%和62.14%.其精液量、精子活动百分率、精子正常形态百分率显著低于正常生育者(P=0.003,P<0.001和P<0.001),精子密度与正常生育者比较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922).结论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精液部分主要参数较正常生育者明显降低,未发现其对患者的生育有明显影响.
作者:白文俊;王晓峰;邓庆平;朱积川 刊期: 2002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3期
肾母细胞瘤成人少见,成人双侧发病更为罕见[1],我院收治1例,报告如下.患者,女,37岁.因反复肉眼血尿伴右腹不适5个月,于1995年6月24日第1次入院.泌尿外科查体无阳性体征.尿常规RBC 25~30个/HP.B超示右肾中上极低回声,右肾积水.CT示右肾上极不均质密度肿块影,界限不清,其内低密度灶CT值30.1 HU,大层面长径约6 cm,肿块占据肝肾间隙.术前诊断:右肾占位性病变.1995年8月8日在硬膜外麻醉下经右侧第11肋间切口行右肾肿瘤根治性切除术.术中见肾脏轮廓不清,肿瘤侵犯肾盂及输尿管上段.标本剖检发现肾盂内多发鱼肉样组织.病理报告为肾母细胞瘤,区域淋巴结未见转移.术后行更生霉素(ACD)+长春新碱(VCT)化疗一疗程.
作者:陈波;王忠;刘本春;高恩江;丁强;张元芳 刊期: 2002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评价开放性手术(OP)、经尿道电汽化切割(TUEVAP)和组织间激光消融(ILC)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疗效.方法 BPH患者282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OP(98例)、TUEVAP(91例)和ILC(93例)3组,比较各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疗效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OP组平均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多,ILC组少.3组术后主、客观症状均明显改善,OP组与TUEVAP组IPSS和Qmax的改善程度优于ILC组(P<0.05).OP、TUEVAP和ILC组平均留置导尿时间分别为185、76和362 h,术后即刻并发症(住院期)发生率分别为28.9%、16.7%、14.8%,再手术率分别为1.0%、6.6%、16.1%.结论 OP组疗效佳,但手术创伤大;TUEVAP组疗效与OP组接近,创伤较OP组小;ILC组疗效差,但创伤小.
作者:钟林;王禾;陈宝琦;张波;袁建林;汤群辉;秦荣良 刊期: 2002年第03期
作者:中华医学会 刊期: 2002年第03期
我们采用端粒酶测定技术(TRAP法)检测端粒酶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并对可疑前列腺癌的活检标本进行检测以探讨端粒酶活性与前列腺癌的关系,为前列腺癌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材料与方法前列腺癌手术切除标本取自31例患者前列腺癌组织,10例前列腺癌周边相对正常的前列腺组织,10例正常前列腺组织.可疑前列腺癌活检标本取自63例可疑前列腺癌患者,共183块标本.
作者:林毅;强万明;李黎明;韩树楠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证实肿瘤坏死因子受体(TNF-R2)在人精子有表达,为TNF-α对精子的直接作用提供实验证据.方法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TNF-R2在15例生育者精子的表达.结果 15例生育者的精子均有TNF-R2表达.结论 TNF-R2在人精子有表达,该受体可能参与了TNF-α在人精子的信号转导及对精子功能的调控.
作者:白文俊;侯树坤;王晓峰;闫征;何培英;田世河;邓庆平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甲状旁腺全切加前臂移植术治疗肾衰继发重症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HP)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患者资料,从定位诊断、手术适应证、围手术期处理等方面进行讨论.结果 9例患者共切除增生甲状旁腺35枚,单人总量2.3~7.8 g,1例加行左甲状腺切除.移植腺体均成活,移植侧上肢PTH与对侧之比>1.5,临床症状改善,各项化验结果逐步恢复正常.结论对内科治疗无效的肾衰继发重症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甲状旁腺全切加前臂移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吴宏飞;王笑云;张炜;钱立新;殷长军;胡建民;眭元庚;徐正铨 刊期: 2002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