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仁
1996年全国吸烟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我国人群在家中被动吸烟率为71.2%,女性被动吸烟为82%[1].对吸烟者进行吸烟有害健康的宣传教育,劝阻0~3岁婴幼儿家长改变吸烟行为或变换吸烟场所,将有助于减少家长吸烟对婴幼儿健康的危害.2003年5月至2004年5月,北京市和平里医院、北京市东城区卫生局抽取和平里社区200户0~3岁婴幼儿家庭,对家长进行了吸烟干预的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孟峰;乔磊;毕桂英;杨晓辉;彭丽燕;赵婷婷;刘小丁 刊期: 2004年第12期
医院健康教育在我国部分医院已经开展,据调查,医院健康教育设有机构的占44.35%、有兼职人员的占93.55%、有明确任务和目标的占93.55%、有专项经费投入的占38.71%、严格实行考核的占58.71%、领导重视的占91.90%、有业务培训的占60.32%[1].但是,医院健康教育发展尚不平衡,更多存在着停留在宣传教育的层面上的问题.甚至对健康教育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制约了医院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只有认识和解决了存在的问题,才能使医院走出传统医学模式的圈子,满足群众对医院服务要求,走上可持续发展的健康之路.
作者:余桂群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了解孕妇对预防艾滋病的知识、态度和预防服务的需求.方法2003年6月对广州市妇婴医院产科门诊150名孕妇进行单纯随机抽样调查,资料用SPSS10.0软件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150名孕妇中对艾滋病有关知识全部了解占50%,对艾滋病传播途径(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了解占84%~92%.结论孕妇对预防艾滋病知识有所了解,但还需加大宣传力度,做好干预工作,阻断艾滋病病毒母婴传播的环节.
作者:王洵;喻玫;陈筱华 刊期: 2004年第12期
作者:清澜 刊期: 2004年第12期
晋城市人民医院为了解辖区居民预防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以便探求控制艾滋病传播方法,对辖区居民进行了艾滋病基本知识问卷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牛陵俊;温丽芳 刊期: 2004年第12期
为降低部队军事训练伤发生率,确保部队训练质量和官兵健康水平,近几年,北京军区联勤部卫生部将训练伤防护工作作为一项系统工程,从健康教育与行政干预两方面入手,帮助广大官兵增强防护意识,逐渐掌握科学的训练方法,为部队科学施训提供良好的政策、舆论、设施等条件,取得了训练伤发生率逐年下降的好成绩.我们的做法和体会如下.
作者:苑宏;刘士敏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调查城市社区居民控烟能力现况.方法根据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在两个抽中社区里选中12个居委会,根据人口2%的样本量随机抽取20岁以上居民进行控烟状况调查.以问卷的方式共调查居民3878人.结果通过这次基线调查,显示我市城市社区居民吸烟人群戒烟失败的主要原因是缺乏意志力(45.9%)和来自周围吸烟环境者的影响(24.4%);控烟的行为较低,其中现在主动寻求戒烟服务率、尝试戒烟率、劝阻朋友或家人吸烟率等分别为21.6%、20.3%、38.6%.居民对吸烟影响健康的知识了解不全面,吸烟对健康有害、被动吸烟对健康有害的回答正确率均在90%左右,但同时认为吸烟者比不吸烟者更易得肺癌、气管炎、冠心病的相关知识回答正确率不到30%.结论主动寻求戒烟服务率、尝试戒烟率、劝阻朋友或家人吸烟率仍很低.居民对吸烟危害健康的知识了解不全面,应加强综合控烟措施.
作者:宋明学;田向阳;王东;刘秀荣;李玉清;韩梅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了解军队医科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现状.方法采用精神症状自评量表对一所军队医科院校学生进行整群抽样,获得有效样本4754份,并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军队医科院校学生SCL-90除在人际敏感和焦虑两个因子外,其他各症状因子得分均显著低于地方大学医学生水平,低于国内普通大学生水平,低于一般军校大学生水平.军队医科院校女学生在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因子上的得分显著高于男生;在人际敏感方面,女生也高与男生,但差异无显著性;男生在敌意、妄想、精神病性因子的得分显著高于女生.结论军队医科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普遍好于其他院校的学生.军队医科院校的女生比男生有更多的心理问题.应加强对军队医学院校大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作者:刘欢欢;张小远;解亚宁;肖蓉;李春光 刊期: 2004年第12期
一篇健康教育论文的专业水平,主要体现在内容的科学性、创造性、实用性和写作的条理性四大方面.其中内容的科学性是论文重要的一个方面,包括分析方法应用正确,论点有充分依据,数据资料准确、可靠,研究结果能够重复等.合理的统计设计和统计方法的正确应用是保证论文内容科学性的关键.
作者:钱玲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了解江苏省结核病健康教育工作的现状,探讨结核病防治的工作重点和对策.方法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江苏省13个地级市的农民、机关干部、服务业人员、大学生、中学生和离退休人员等人群进行结核病防治知识的匿名问卷调查.结果被调查人群的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为66.09%;苏北地区被调查人群的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明显高于苏中地区;机关干部和离退休人员的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高,大学生和服务人员其次,中学生和农民低,差异有显著性;对彻底治愈结核病的关键是什么的回答正确率低,只有46.90%.结论江苏省总体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水平尚可,但存在地区和人群差异,结核病健康教育工作的重点人群是农民和青少年.
作者:王湘苏;许卫国;黄明豪;李小宁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了解血液透析患者在首次和透析期间对健康教育知识和方法的需求.方法用自制问卷在首次透析和透析2个月以后,采用访谈法对107例患者进行调查.结果患者对健康教育知识的需求具有阶段性,对健康教育方法的需求具有多样性.结论护士开展健康教育时要根据患者对健康教育需求的特点有针对性进行.
作者:文献许;王建刚 刊期: 2004年第12期
颈椎病是由颈椎间盘退变、老化或继发性改变,刺激或压迫神经根、鞘髓或影响椎动脉血液供应所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
作者:杨军 刊期: 2004年第12期
铁路企业开展健康教育的目的是提高企业职工的健康知识水平和健康素质,为铁路运输生产服务.近年来,太原铁路中心卫生防疫站与山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合作,结合铁路行业的特点和现场单位的工作实际,开展对职工和家属的健康教育工作,在建立铁路企业健康教育和健康教育网络管理方面做了一定的尝试.
作者:孙学礼;刘元;薛建国;崔明礼 刊期: 2004年第12期
为了解山西省青少年吸烟现状,了解青少年对吸烟危害的认识以及对控烟法律法规有关内容的态度,便于今后更好地开展青少年控烟工作,山西阳城县卫生防疫站、阳城白桑乡卫生院、山西省烟草与健康协会于2003年在全省城乡组织开展了青少年吸烟现状抽样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焦青山;白高波;卫茂泉;甄文华 刊期: 2004年第12期
一名合格的护士,除了掌握扎实的护理知识外,还应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以不断超越自我,迎接挑战.所以,心理健康教育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心理健康教育除了设立心理咨询室、开设心理咨询课以外,护理课堂教学也是主渠道之一,护理教师可根据教学的特点,适时、适度地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教学中,以培养出心身健康的护士.
作者:张银玲;苗丹民;雷鹤;曹宝花 刊期: 2004年第12期
作者:清澜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为改善学生的营养状况,增强学生体质,探索对学生进行营养午餐健康促进综合干预的有效性、可行性.方法运用健康促进手段及方法,对试点学校从政策、环境、个人技能等方面进行学生营养午餐综合干预一年后,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对试点学校及两所对照学校(一所学校提供营养午餐但不进行综合干预;一所学校不提供营养午餐也不进行综合干预)二至四年级的学生家长的合理营养知识、信念、行为水平进行问卷调查,数据采用Epi-info6.0统计软件进行输入、整理、统计和分析;运用膳食统计软件对试点学校午餐中可食部分营养素的含量进行计算;利用每年一度的体检对学生体质指数进行分析.结果试点学校学生家长干预后的知、信、行水平较干预前有较大提高,并较对照组有明显提高;在午餐的食品可食部分营养分析中,试点学校学生午餐各营养素的供给量达标天数均大幅度的提高,蛋白质、脂肪、热能三大营养素摄入量有明显提高,但还存在脂肪超标(主要是植物油),钙及Vit B1、VitB2、Vit B3摄入不足,综合干预组的学生营养不良率及贫血率均有较大程度的改善,但超重和肥胖仍有上升趋势.结论对学生营养午餐实行综合干预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具有可推广性.
作者:韩雪;凌培敏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了解兰州市中学生卫生保健知识及青春期知识的现状.方法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定远乡、拱星墩及西固区三个调查点各一所中学的全体学生进行基线调查.结果被调查的中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青春期知识及卫生保健知识,但在个人行为习惯上还存在一些问题.中学生缺乏感染性疾病的预防知识,特别是对艾滋病知识严重缺乏,卫生保健知识整体水平不高且存在城乡差异(P<0.05).结论中学生卫生科普知识的普及水平较低.且存在农村低于城市的情况.
作者:张伟;徐莉;白亚娜;孟蕾;胡晓斌;罗晓峰 刊期: 2004年第12期
军校护理专业的学生是一个单性别的特殊群体,心理健康与否直接影响她们的正常学习和生活,甚至关系到未来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护理队伍的稳定.为此第四军医大学护理系于2003年11月对军校护理专业大专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相关因素进行了调查,拟为军校护生的素质教育和人才培养提供科学的依据,现报告如下.
作者:尼春萍;化前珍;吕淑萍;刘喜文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对普通高校大学生健康养生信息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为开展大学生的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分层整群抽取调查对象,利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大学生养生信息进行调查.结果男女大学生在饮食养生和运动养生方面存在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1),男生更热衷于体育锻炼的养生价值,女生更偏重于饮食对健康的作用;理科男生对心理、运动和饮食的养生信息认识较文科男生更为均衡,文科男生更注重于运动与心理养生.结论大学生对健康养生信息的了解与掌握具有较大片面性和不均衡性,对传统中医养生方面的信息较为欠缺.
作者:殷晓旺;邱达明 刊期: 2004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