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61例14岁以下儿童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

魏松锋;高明;李亦工;于洋;郑向前;胡传祥

关键词:甲状腺肿瘤, 儿童, 诊断, 治疗
摘要:目的 探讨14岁以下儿童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临床及病理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4年12月61例就诊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14岁以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61例患者中男26例,女35例,男女性别比1∶1.35;61例患者中行一侧腺叶+峡叶切除者11例,行全/近全甲状腺切除者50例;56例患者合并中央区淋巴结转移;47例患者伴有侧颈淋巴结转移,其中33例患者出现双侧侧颈淋巴结转移;肺转移者9例;61例患者病理类型均为甲状腺乳头状癌,其中高侵袭亚型35例;中位随访时间3年6个月(30 ~ 116个月),总生存率为100%,复发4例.结论 与成人分化型甲状腺癌相比,<14岁的儿童分化型甲状腺癌双侧或多灶性甲状腺癌多见;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及侧颈淋巴结转移率高;病理亚型中高侵袭亚型比例偏高.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61例14岁以下儿童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

    目的 探讨14岁以下儿童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临床及病理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4年12月61例就诊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14岁以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61例患者中男26例,女35例,男女性别比1∶1.35;61例患者中行一侧腺叶+峡叶切除者11例,行全/近全甲状腺切除者50例;56例患者合并中央区淋巴结转移;47例患者伴有侧颈淋巴结转移,其中33例患者出现双侧侧颈淋巴结转移;肺转移者9例;61例患者病理类型均为甲状腺乳头状癌,其中高侵袭亚型35例;中位随访时间3年6个月(30 ~ 116个月),总生存率为100%,复发4例.结论 与成人分化型甲状腺癌相比,<14岁的儿童分化型甲状腺癌双侧或多灶性甲状腺癌多见;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及侧颈淋巴结转移率高;病理亚型中高侵袭亚型比例偏高.

    作者:魏松锋;高明;李亦工;于洋;郑向前;胡传祥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纵隔异位甲状旁腺腺瘤致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一例

    患者,女,47岁,2014年11月25日因下肢无力伴全身疼痛3年入院.患者此前曾多次、多处就诊,未查出具体原因.患者2年前外院腹彩:双肾结石;肺CT:前纵隔胸腺区结节影;钙2.48 mmol/L,碱性磷酸酶(ALP)209 U/L.18个月前查风湿及自身免疫相关化验阴性,ALP 513 U/L,HLA-B27阴性.6个月前外院骨钙素:68.67 ng/ml(14 ~ 42),PTH498.6 pg/ml(15~65),25-羟维生素D 4.0 ng/ml,钙2.58 mmol/L,离子钙1.23 mmol/L(1.10 ~ 1.30),骨密度T-6.5.16个月前查甲状旁腺99mTc-MIBI(图1):颈部、胸骨后及全身其他区域未见异常放射性增高区.

    作者:仝海磊;严泽文;张月;关锋;孟伟;王培松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1型自身免疫性胰腺炎与胰腺癌的鉴别诊断进展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utoimmune pancreatitis,AIP)是一种由自身免疫介导,以梗阻性黄疸、腹部不适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特殊类型的胰腺炎.根据病理特点,AIP分为两型.1型AIP:淋巴-浆细胞硬化性胰腺炎以免疫球蛋白-4阳性(immunoglobulin G4,IgG4)浆细胞浸润伴导管周围纤维化为特点,实际上是IgG4相关性疾病在胰腺的局部表现,除胰腺受累外,还可累及胆管、泪腺、涎腺、腹膜后、肾、肺等,受累器官也可见大量淋巴细胞、浆细胞及IgG4(+)细胞浸润,对类固醇激素治疗反应良好[1].2型AIP:特发性导管中心性胰腺炎以中性粒细胞性上皮损伤为特点,无IgG4(+)淋巴细胞浸润,与炎症性肠病关系密切[2].

    作者:吴朝锐;刘立国;赵东兵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药物涂层球囊在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评价药物涂层球囊(drug-coated balloon,DCB)治疗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中短期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至2017年10月采用腔内治疗的49例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临床资料,25例行药物涂层球囊治疗(DCB组),24例行普通球囊治疗(POBA组),术后对比两组的中短期临床疗效.结果 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DCB组与POBA组相比,术后3个月靶血管一期通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6.0%比87.5%,P>0.05),但术后6、12个月DCB组一期通畅率较POBA组明显升高(分别为88.0%比66.7%,80.0%比50.0%,均P<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即刻的小管腔直径差异均元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6、12个月DCB组小管腔直径明显高于POBA组(P<0.05).术后12个月DCB组晚期管腔丢失率明显低于POBA组(P<0.05).结论 DCB治疗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具有较好的中短期疗效.

    作者:牛晓阳;王兵;吴斐;李阳;王广华;孙利坤;刘晓哲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腹腔镜脾脏部分切除治疗脾脏良性占位性病变

    目的 探讨腹腔镜脾脏部分切除术(laparoscopic partial splenectomy,LPS)治疗脾脏良性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至2017年8月湖州市中心医院行腔镜治疗的脾脏良性占位性病变患者22例,其中行LPS 7例,腹腔镜全脾切除术(laparoscopic total splenectomy,LTS) 15例.结果 2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腹腔镜手术治疗,无一中转开腹,且LPS组无患者中转为LTS.两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中输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LPS组术后并发症较LTS组明显减少(x2=17.679,P=0.000),LPS组无患者出现术后血小板增多症;LPS组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亦显著缩短(5.7±2.3)d比(15.3 ±3.4)d(=6.741,P=0.000 1),住院费用显著减少(19 288 ±2 760)元比(27 737±4626)元(=4.442,P=0.000 3),术后随访期间所有患者均未观察到远期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结论 LPS保留了脾脏及其功能,加快患者术后恢复,减少了医疗费用支出,符合加速康复外科治疗理念.

    作者:孙旭;袁文斌;岑峰;童利会;严强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腹腔镜脾切除加断流术联合术后内镜套扎的疗效评价

    目的 探讨序贯的腹腔镜脾切除加断流术联合术后内镜套扎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的安全性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至2016年3月扬州大学临床医学院肝胆外科收治的219例肝硬化性门静脉高压症伴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和脾功能亢进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腹腔镜脾切除加断流术联合术后定期内镜套扎术的为序贯组(114例),行腹腔镜脾切除加断流术未联合术后内镜套扎术的为非序贯组(105例).结果 序贯组的术后1年内总出血率和4个月后的出血率均低于非序贯组(3.5%比17.1%和0.9%比14.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1.243、14.581,均P<0.01).术后3、6、9个月,序贯组的食管曲张静脉内径分别为(7.4±3.2)、(4.1±2.2)、(3.4± 1.2)c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内镜的套扎率分别为58.8%、12.7%、3.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12个月后的套扎率为0.结论 序贯的腹腔镜脾切除加断流术联合术后内镜套扎治疗门静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是安全可行的,有效地降低了患者术后的再出血率.

    作者:蒋国庆;柏斗胜;陈平;钱建军;金圣杰;高志慧;张弛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超声引导下腹主动脉预置阻断球囊减少高危前置胎盘手术出血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腹主动脉预置阻断球囊减少高危前置胎盘手术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13年8月至2017年10月共收治高危性前置胎盘并有胎盘植入的剖宫产患者40例,其中16例患者(研究组)于剖宫产术前实施超声引导下预置腹主动脉球囊,术中间断阻断腹主动脉;24例未行球囊阻断的患者仅行剖宫产术(对照组),对比两组术中出血量、输血量、子宫缝合时间、术后凝血酶原时间(PT)、ALT、AST、肌酐值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术后两组的子宫缝合时间(t=10.34,P=0.001),术中出血量(t=9.51,P=0.001)、输血量(t=3.41,P=0.005),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两组PT值(t=1.02,P=0.32),ALT(t =0.54,P=0.59),AST(t=0.91,P=0.37),肌酐值(=0.75,P=0.46),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超声引导下腹主动脉阻断球囊能有效减少高危前置胎盘剖宫产手术出血.

    作者:刘军乐;胡杨刚;丁贺义;丁锦辉;付大鹏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瘤体修复术治疗合并急性血栓形成的血透通路瘤样病变

    目的 总结瘤体修复术治疗血液透析通路静脉瘤样病变伴急性血栓形成的治疗效果及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7例血管通路自体动静脉内瘘静脉瘤样病变伴急性血栓形成的临床资料.结果 收集2015年11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7例病例.所有病例都继发于近心端狭窄或闭塞病变.7例病例均在瘤体修复术的同时取出血栓并纠正狭窄及闭塞.头静脉弓经皮球囊扩张术1例,头静脉近心端转位至贵要静脉1例、腋静脉2例,闭塞段切除、自体静脉移植1例,闭塞段切除、近远心端瘘管静脉端端吻合1例,利用多余瘤壁行补片成形术1例.无围手术期并发症,修复部位术后1个月均穿刺使用,随访时间7 ~ 23个月,所有病例均通畅.结论 对于伴急性血栓形成的血透通路瘤样病变,瘤体修复术是有效、可靠、安全的治疗.

    作者:葛玮婧;施娅雪;胡婧伊;刘思洁;陆峰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甲状腺细针穿刺活检联合BRAF基因突变检测的临床意义

    超声下细针穿刺活检(fine needle aspiration biopsy,FNAB)是目前评估甲状腺结节良恶性有效的检查方式,但仍有接近40%为性质不明确或因细胞量较少无法达到有效诊断标准而无法诊断[1].既往研究结果显示,联合BRAFV600E基因突变检测可有效提高FNAB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的准确性[2].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7年11月间广州医和你诊疗中心收治的FNAB联合BRAF V600E基因突变检测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其在甲状腺结节临床诊断和治疗中的意义.

    作者:黄侃;陈政波;彭林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胰腺鳞状细胞癌一例

    患者,女,43岁,因皮肤巩膜黄染伴小便颜色加深1个月余入院,伴皮肤瘙痒、腹胀、恶心.体格检查:皮肤巩膜重度黄染.辅助检查:ALT:337 U/L,AST:342 U/L,ALP:606 U/L,γ-GT:301 U/L,DBiL:105.6 μmol/L,TBiL:143.6 μmol/L.肿瘤标志物CA19-9升高(99.86 U/ml),CA50升高(59.95 U/ml).CT示胰头软组织占位,增强后强化不均,强化程度低于周围胰腺实质,病灶上游胰胆管截断明显梗阻扩张.MRI示胰头增大,可见一大小约2.5 cm×2.0cm团块样异常信号影,T1WI呈等稍低信号,T2WI呈等稍高信号,境界不清,DWI呈高信号,增强后病灶见轻度强化(图1).患者入院后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Child术式),术中见胰头部一直径约3 cm实性肿瘤,与周围组织尤其门静脉右侧壁粘连致密,无明显外侵.胰腺慢性炎症改变,主胰管扩张约8 mm.胆总管扩张,直径约2 cm.

    作者:何睿哲;付学良;刘德军;杨敏威;孙勇伟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覆膜支架治疗腹腔镜残胃癌术后食管-空肠吻合口瘘一例

    患者男,61岁,因“胃癌根治术后30个月,胃镜检查发现残胃贲门部高分化腺癌”入院.查体:无阳性体征.行全腹腔镜下残胃癌根治术,术中见食管-空肠吻合口为侧侧吻合,术后病理报告:(残胃)中分化腺癌.术后第5天患者恢复肠道通气,但伴有发热,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升高.术后第7天经消化道X线造影提示食管-空肠吻合口有2处瘘口并吻合口狭窄(图1A),遂在X线辅助下由原引流管形成的窦道放置黎氏引流管(图1B)进行冲洗并负压吸引.在充分冲洗引流的同时,通过螺旋型鼻胃管行肠内营养支持(图1C).

    作者:阎龙;刘宏斌;李洪涛;余稳稳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急诊内镜下针状刀切开术治疗十二指肠乳头结石嵌顿导致的急性胆源性胰腺炎

    目的 评价急诊内镜下针状刀切开术治疗十二指肠乳头结石嵌顿导致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7年1月因十二指肠乳头结石嵌顿导致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入院行急诊内镜下针状刀切开1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15例患者均行急诊内镜下治疗,成功率100%,针状刀切开平均操作时间(22.5 ±13.7) min,嵌顿结石总清除率为87.8%(101/115),术后患者胰腺炎症状迅速缓解,白细胞计数、血淀粉酶水平和肝功能均较术前明显好转.并发症发生率5.2% (6/115),包括十二指肠乳头出血3例,急性胆管炎3例,均采用非手术治疗后好转,无治疗相关死亡病例.结论 急诊内镜下针状刀预切开术治疗十二指肠乳头结石嵌顿导致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安全有效.

    作者:郑明伟;李宁;李伟志;陈震;王震宇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含碘抗菌手术贴膜对预防开放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手术部位感染效果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目前我国每年腹股沟疝修补术超过100万例,多数的腹股沟疝修补术采用无张力修补的方式[1].在通过补片修补追求低复发率、低并发症、高舒适度的同时,不得不面临内植物导致感染的棘手问题[2].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 site infection,SSI)是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常见的并发症,治疗十分困难,甚至需要再次手术,导致腹股沟疝修补术的失败,增加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和住院花费.本研究通过比较手术中使用含碘抗菌贴膜与普通贴膜的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发生率,观察含碘抗菌贴膜的应用价值.

    作者:刘雨辰;曹金鑫;朱熠林;申英末;孙立;赵凤林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胃底结核一例

    患者女,26岁,发现“胃底肿物1周”入院.有肺结核病史4个月,目前用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吡嗪酰胺抗结核治疗.1周前CT检查示:胃底见直径2.2 cm大小软组织密度结节,边界清.胃镜检查示:胃底见1个大小约3 cm×2.5 cm隆起,中央可见大小约0.6 cm×0.8 cm深溃疡,底覆白苔,周边黏膜充血水肿(图1).超声胃镜检查示:病变位于固有肌层,呈以低回声为主的混合回声改变,与黏膜下层分界欠清晰(图2).

    作者:张保华;齐宏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胰管支架预防全覆膜金属支架治疗良性胆管狭窄术后急性胰腺炎

    目的 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置入胰管支架预防全覆膜自膨式可回收金属支架(FCSERMS)治疗良性胆管狭窄术后急性胰腺炎的临床价值及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2011年1月至2016年12月共收治符合纳入标准的良性胆管狭窄患者92例,分为胰管支架组和对照组,观察FCSERMS置入及取出术后急性胰腺炎(AP)、高淀粉酶血症(HP)等胰腺炎损伤情况.结果 胰管支架组55例、对照组37例,两组均成功置入FCSERMS,术后淀粉酶上升率及HP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3.6%比32.4%、3.6%比10.8%,均P>0.05),术后AP发生率及一般淀粉酶升高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比13.5%,20.0%比8.1%,均p<0.05).FCSERMS平均留置7.84±1.22个月,取出FCSERMS及胰管支架后两组淀粉酶升高率、AP及HP发生率、一般淀粉酶升高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6%比14.3%、0比2.9%、0比2.9%、3.6%比8.6%,均P>0.05).结论 放置胰管支架可以预防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置入FCSERMS治疗良性胆管狭窄术后胰腺炎.

    作者:张诚;胡海;张洪威;杨玉龙;林美举;赵刚;马跃峰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急性胰腺炎胰腺内外病变的CT与MRI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胰腺内和胰外受累组织器官的CT和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我院52例AP患者的临床与影像学资料. 结果 CT与MRI显示胰腺肿大及胰腺坏死程度、范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CT相比MRI对显示胰腺周围渗出(76.9%比98.1%),肾筋膜增厚(38.5%比88.5%),腹壁水肿(36.5%比69.2%),肺内的渗出实变40.4%比78.8%),胸腔积液(59.6%比88.5%)均显著优于CT(均P<0.01);MRI对显示肝脏伴随病变及胆道结石的敏感性存在明显优势(P =0.013).结论 MRI对于显示急性胰腺炎的病因、胰腺出血坏死及胰腺外受累组织器官的情况具有优势,更有助于AP病情的全面评估.

    作者:阮志兵;焦俊;闵定玉;瞿金环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近期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PD)的手术安全性及可行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至2017年间在我科手术的122例LPD和167例开放胰十二指肠切除术(OPD)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ASA分级、术前血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及血白蛋白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LPD组与OPD组患者手术时间分别为(405±109) min和(312±57) min,术后进食流质饮食时间(5.4±2.6)d和(7.9±3.3)d,术后住院时间(10.4 ±6.1)d和(14.5 ±8.6)d,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中出血量为(290±102) ml和(322±75) ml,恶性肿瘤病例淋巴结清扫数目为(14.7±5.6)枚和(13.9±7.3)枚,恶性肿瘤病例R0切除率为97.9% (96/98)和96.6% (143/148),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9.3% (48/122)和35.3% (59/167),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LPD组与OPD组中位随访时间分别为9个月和11个月,术后6个月无瘤生存率分别为93.4% (114/122)和90.4% (151/16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PD具有与传统OPD手术相同的安全性和根治效果,而且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势.

    作者:柴伟;张执全;李凤山;雷豹;袁俊建;孔德帅;刘汝海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股青肿的急诊外科治疗

    股青肿(phelegmasia cerulea dolens,PCD)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一种少见而威胁生命的严重并发症,如得不到及时有效救治,极易导致肢体坏疽甚至死亡[1].我们白2012年11月-2017年3月采用复合手术或全腔内技术治疗PCD患者7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张喜成;陈兆雷;孙元;徐淼;王磊;并元虎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外周血管药物涂层生物可吸收支架的研发进展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及饮食结构改变,外周血管病变发病率急剧上升.在中国现有高血压患者中,外周血管疾病患者数约在800万左右,在约1.139亿中国糖尿病患者中,外周动脉疾病患者数更高达2 000多万[1].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占整个外周血管疾病40%以上,其中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发病率高,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寿命,其治疗也成为对临床医生的一项重要挑战[2].近年来,血管腔内介入治疗以创伤小、恢复快等优势逐步成为外周血管疾病的首选治疗方式.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是治疗动脉硬化闭塞性疾病的主要手段之一,通过在狭窄部位植入支架扩张并支撑以解决血管远端组织供血不足的问题,但永久性支架存在诸多问题.随着材料工艺的发展,外周血管药物涂层生物可吸收支架也已被研发出来,现就其研发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杨硕菲;倪其泓;陈佳佺;薛冠华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三维重建可视化技术在腹腔镜精准肝切除中的运用

    利用三维可视化技术对肿瘤位置特征和肝脏解剖结构之间关系进行有效的系统分析,可以进行手术规划和虚拟手术,为精准肝切除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1].回顾性分析10例原发性肝细胞肝癌患者行三维重建可视化技术在腹腔镜精准肝切除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作者:宋研;禹亚彬;祁付珍;徐建波 刊期: 2018年第09期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主管:普外临床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