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衍玲;李艳;罗红敏;高杰;田禾;牛作兴;李胜
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ngiomyolipoma of the liver,AML)是一种较为少见的间叶来源良性肿瘤,由于其病理成分复杂且镜下形态多变,诊断困难,常误诊为原发性肝癌、肝血管瘤等病变.随着超声、CT等影像检查的普及,临床报道逐渐增多.回顾性分析11例AML患者的临床、影像及病理学资料,以增加对AML认识,提高术前诊断率.
作者:张浩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portal hypertension,PHT)患者的肠系膜微动脉经大剂量维生素C处理后对去甲肾上腺素收缩反应性的变化,探讨维生素C改善PHT内脏血管低反应的机制.方法 取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在上海仁济医院手术治疗的患者,其中非PHT组6例,PHT组11例,将后者随机分为维生素C治疗组和安慰剂治疗组.在入院后和麻醉诱导开始前抽血测定血浆丙二醛(malonaldehyde,MDA)浓度,术中测定门静脉压力,取空肠旁第三级肠系膜血管及其系膜,利用血管灌流系统测定肠系膜微动脉对去甲肾上腺素的反应,用Western blot方法测定RhoA/ROCK通路中相关蛋白量的表达以及活性的改变.结果 肝硬化PHT患者血浆MDA值远高于非PHT患者,经维生素C治疗后肝硬化PHT患者血浆MDA值明显降低;与非PHT患者相比较,肝硬化PHT患者的离体肠系膜微动脉对去甲肾上腺素剂量反应曲线右移,EC50增大,经维生素C治疗后上述表现逆转;3组患者肠系膜动脉RhoA蛋白量均无明显变化,但是肝硬化PHT患者的ROCK-1蛋白量和活性明显降低,经维生素C治疗后ROCK-1蛋白量和活性显著升高.结论 肝硬化PHT患者处于氧化应激状态,大剂量维生素C治疗能降低PHT患者氧化应激水平,改善了PHT患者肠系膜微动脉对去甲肾上腺素收缩的低反应性,其机制与提高了RhoA/ROCK通路中ROCK蛋白量和活性有关.
作者:吴婷婷;陈炜;吴志勇;秦骏;刘德军 刊期: 2013年第03期
阑尾黏液性囊腺瘤(appendix mucinous cystadenoma)是较少见的消化道肿瘤,由于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且影像学表现多样化,故误诊率极高.现就2000-2012年,天津市南开医院收治的8例阑尾黏液性囊腺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报道如下.
作者:刘亮;周振理;张楠;丁森 刊期: 2013年第03期
患者男,51岁.因突发腹部撕裂样疼痛6h,于2012年4月15 日入院.既往高血压病史4年余,未规律监测血压及服药,无心脏病及房颤病史.查体:腹平软,左中下腹轻压痛,肠鸣音正常,4次/min,未闻及血管杂音.外周血白细胞6.1×109/L.主动脉CTA提示主动脉弓局部小溃疡,升主动脉至腹主动脉全程壁间血肿表现;肠系膜下动脉起始部轻度充盈缺损(图1).给予控制血压,补液对症治疗.2d后患者出现稀水样血便,腹痛加重.左中下腹压痛明显,轻度反跳痛,无肌紧张,肠音3次/min.
作者:张涛;纪东华;王峰;毕伟 刊期: 2013年第03期
患者女,54岁.因右上腹隐痛不适1个月余入院.体格检查:皮肤、巩膜无黄染,腹部无压痛,未扪及明显包块.实验室检查:TBIL 7.7 μmol/L,DBIL 1.3 μmol/L,IBIL6.4 μmol/L,ALT 18.0 U/L,AST 18.0 U/L;AFP、CEA、Fer、CA199、CA125均阴性.CT:胆囊窝及肝左叶肿块占位,考虑胆囊癌侵犯肝脏可能,胆囊结石.入院后第3天行胆囊癌根治术,术中发现胆囊增大、增厚,与结肠肝曲、胃窦呈炎性粘连,胆囊体、颈部可扪及多个肿瘤,大小分别为6 cm ×3 cm×4 cm、2 cm×2 cm×2 cm,胆囊有多枚活动结石,胆囊体肿瘤向肝实质侵犯,其余肝实质未见异常,肝十二指肠韧带内有4枚淋巴结,直径约1.0cm大小,质韧(图1).
作者:黄明德;祁付珍 刊期: 2013年第03期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和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门静脉高压学组主办的第十六届全国普通外科学术会议暨第十二届全国门静脉高压症学术研讨会于2012年10月26-28日在安徽省合肥市召开.会议主题是消化道肿瘤的外科治疗及门静脉高压症综合治疗的现代观念.会议围绕普通外科的热点、难点问题探讨治疗的新观念、新手术、新方法.探讨不同手术方法在门静脉高压症治疗中的地位,评价药物,内镜及介入治疗的实施及效果,门静脉高压症肝移植治疗的指征、疗效以及中国的门静脉高压症外科治疗与国际发展趋势接轨的途径.
作者:林林;冷希圣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不同扩大标准的供体肝脏在成人肝脏移植中的应用经验.方法 我院自2003年1月至2009年6月共施行肝脏移植126例,其中接受标准供体肝移植74例,接受了扩大标准供体52例.根据所含风险因素的不同,将扩大标准的供体分为E1组(含1~2个风险因素)35例、E2组(含3个以上风险因素)17例.与接受标准供体的74例患者相比较,分析52例接受扩大标准供体的受体的临床资料及生存情况.结果 同标准供体组相比较接受扩大标准供体组受体术后半年和1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x2=2.55,3.64,均P>0.05).但接受标准供体组受体2年生存率优于接受扩大标准供体组受体(x2 =4.9,P<0.05).同标准供体组相比,接受E1组扩大标准供体组受体术后半年、1年和2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x2=0.85,0.45,0.23,均P>0.05).E2组受体术后半年、1年和2年生存率均低于接受标准供体肝脏的受体(分别x2=3.91,8.67,11.34,均P<0.05).MELD评分<20的患者接受E2组供体术后半年、1年和2年生存率与MELD评分>20的患者接受E1组供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x2=0.16,0.16,0.07,均P<0.05).供肝冷缺血时间>12h是影响受体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在所含风险因素较少的情况下,扩大标准的供体肝脏或者MELD评分<20的受体是可以应用的.
作者:王营;曲明;史艳芬;杜英东;尹惠生;刘延军;张成钧 刊期: 2013年第03期
本研究通过免疫磁珠分选技术分选出胰腺癌细胞株Miapaca-2中的CD133+细胞,并检测lxn,bcl-2,c-myc在CD133+与CD133-细胞中表达,探讨其可能的生物学意义.材料与方法1.主要试剂:免疫磁珠分选设备及试剂(CD133Microbead Kit,human),流式抗体[CD133/2(293c3)-PE]均购自德国Miltenyi公司,兔抗人lxn多克隆抗体(ab103485),兔抗人bcl-2多克隆抗体(ab18210),鼠抗人c-myc单克隆抗体(ab32)均购自英国Abcam公司;鼠抗人β-actin单克隆抗体购自碧云天;Trizol试剂购自美国Invitrogen公司;逆转录试剂盒(RevertAidTM First Strand cDNA Synthesis Kit)购自美国的Fermentas(MBI)公司;荧光实时定量PCR试剂盒(SYBR(R)Premix Ex TaqTM)购自大连宝生物公司;PCR引物序列由上海基康生物公司设计合成.
作者:郑继行;蔡振寨;周香;盛维为;樊钊强;薛战雄;郑志强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带肝中静脉活体右半肝移植供者Ⅳ段肝静脉分型对术后残肝淤血和肝脏再生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44例带肝中静脉活体右半肝供者临床资料.依据Nakamura分型于术前应用IQQA-MSCT对Ⅳ段静脉分型,术中验证分型.术后2周行CT检查判断Ⅳ段淤血情况,应用IQQA-MSCT测量残肝体积. 结果 IQQA-MSCT可对Ⅳ段肝静脉进行三维重建并分型,其分型结果得到术中证实.Ⅰ、Ⅱ和Ⅲ型Ⅳ段严重淤血的发生率分别为3.8%,40.0%和37.5%,三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9.004,P=0.007).术后两周左外叶体积Ⅰ型(599 ±78) ml显著小于Ⅱ型(698±40) ml(F=7.977,P=0.0l)和Ⅲ型(675 ±67) ml(F =7.977,P=0.032);而左内叶体积Ⅰ型(357±69) ml显著大于Ⅱ型(262 ±39) ml(F =6.541,P=0.005)和Ⅲ型(273 ±33) ml(F =6.541,P=0.014).Ⅰ型Ⅳ段再生比例显著大于Ⅱ型(F=4.14,P=0.027)和Ⅲ型(F=4.14,P=0.04);与之相反Ⅰ~Ⅲ段的再生比例则是Ⅰ型显著小于Ⅱ型(F =5.577,P=0.005)和Ⅲ型(F=5.577,P=0.047);而3组残肝的再生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831,P=0.173).残肝体积与术前全肝体积的比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37,P=0.561).结论 IQQA-MSCT是良好的活体肝移植供体评估方法.Ⅳ段肝静脉解剖分型与带肝中静脉活体右半肝移植残肝淤血相关,Ⅰ型淤血程度轻.残肝淤血对所累及肝段再生有不利影响,但不影响残肝总体再生.
作者:蒋文涛;马楠;王洪海;张骊;郭庆军;潘澄;邓永林;郑虹;朱志军 刊期: 2013年第03期
患者女,35岁.因双侧腹股沟可复性包块1年,于2012年5月9日入院.2007年1月行剖宫产手术,术后月经规则,轻度痛经.1年前发现双侧腹股沟各有一肿块,约鸡蛋大小,与月经周期无明显关系,逐渐增大伴坠胀感.查体:腹平软,双侧腹股沟区直立位均可扪及大小约3.0 cm×2.0 cm肿块,质韧,伴轻压痛,平卧后可回纳腹腔,外环口增大,还纳后压迫内环口有咳嗽冲击感.腹股沟B超示:左侧腹股沟浅肌层低回声区约3.2 cm ×2.5 cm,右侧腹股沟浅肌层低回声区约3.5 cm×2.5 cm,均与腹腔相通.
作者:王昊;陈平;赵伟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经Glisson鞘路径行腹腔镜肝切除术的可行性及技术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微创外科在2008年5月至2012年5月期间27例应用经Glisson 鞘路径行腹腔镜肝切除术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27例患者中经Glisson鞘路径阻断左肝蒂16例,阻断右肝蒂11例.手术方式包括腹腔镜肝左外叶切除术9例,左半肝切除术6例,右半肝切除术2例,局部性肝切除术10例,其中1例因为离断肝实质过程中肝断面出血而中转开腹手术.平均手术时间(229.07±78.46)min,术中出血(454.81±388.22)ml.输注红细胞(1.74±2.46)U,血浆(162.96±235.58) ml.术后住院时间(12.41±3.86)d.术后2~3d进流质饮食,2~4d肛门排气,3 ~4d下床活动.术后肝功能血清转氨酶、胆红素及白蛋白的检测结果7~14d后恢复正常.术后并发症包括腹水2例,胸腔积液1例,胆漏1例,均经过内科保守治疗后痊愈出院.截止2012年5月,24例肝癌患者术后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49个月,平均(21.0±11.0)个月.随访患者的1年生存率75%,3年生存率8.3%.结论 经Glisson鞘路径行腹腔镜肝切除术是可行及有效的.
作者:晏益核;卢榜裕;蔡小勇;黄玉斌;靳小建;雷宇;陈永军;李建军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外源性Smac/DIABLO对人胰腺癌SW1990细胞生物学特性和对TRAIL及吉西他滨化疗敏感性的影响. 方法 利用脂质体2000介导Smac/DIABLO基因转染胰腺癌SW1990细胞获得细胞SW1990/Smac,转染空载体为对照组(SW1990/neo);在不同浓度和时间下以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和吉西他滨处理2组细胞株并分为TRAIL组、吉西他滨组和联合组.MTT法检测细胞株的生长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及凋亡细胞形态,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Smac/DIABLO、抑制凋亡蛋白XIAP、细胞色素C及细胞凋亡因子caspase-3的表达.结果 转染Smac/DIABLO的细胞生长明显落后于转染空载体的细胞.TRAIL浓度为200、500、1000、2500 ng/ml时,作用24 h对SW1990/neo和SW1990/Smac细胞的抑制率分别为11.11%、46.03%、67.08%、76.19%及22.11%、42.67%、56.63%、67.6% (P <0.05).吉西他滨浓度分别为10、20、40、60μmol/L作用24 h对SW1990/neo和SW1990/Smac的抑制率分别为15.2%、34.6%、55.16%、76.4%和22.65%、36.85%、55.11%、79.99% (P<0.05).以TRAIL(500 ng/ml)、吉西他滨(20 μmol/L)及TRAIL(500 ng/ml)+吉西他滨(20 μmol/L)作用24 h后,SW1990/neo和SW1990/Smac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5.64%、15.30%、27.27%和20.37%、23.27%、67.30% (P <0.05).SW1990/Smac细胞在TRAIL及吉西他滨作用后,细胞内促凋亡蛋白Smac/DIABLO、细胞色素C及caspase-3活化片段表达均显著升高,而抑制凋亡蛋白XIAP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 Smac/DIABLO可诱导SW1990细胞的凋亡、抑制细胞增殖,并增强胰腺癌细胞对TRAIL及吉西他滨的化疗敏感性,其机制可能与Smac/DIABLO、细胞色素C、XIAP及caspase-3的活性有关.
作者:郑衍玲;李艳;罗红敏;高杰;田禾;牛作兴;李胜 刊期: 2013年第03期
近年来,泡沫硬化剂注射治疗下肢静脉曲张,因简单、微创、有效而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在西方国家有较多应用报道[1].解放军昆明总医院于2011年4-8月共收治96例下肢静脉曲张入院手术患者,对其中37例(37条)下肢静脉曲张肢体行超声引导下泡沫硬化剂疗法联合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近期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尹存平;周兴立;郭曙光;张鹏;段丽红;苏宏斌;谢映鲜;傅艳霞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术前门静脉血栓对活体肝移植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2007至2011年完成的99例成人间活体肝移植患者,根据术前是否有门静脉血栓分为2组,血栓组26例,无血栓组73例.比较2组的术前危险因素及门静脉血栓对活体肝移植手术和术后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26例门静脉血栓患者Ⅰ级血栓23例,Ⅱ级血栓3例.肝移植术前的脾切除是发生门静脉血栓的独立危险因素(x2 =10.211,P=0.001).术前门静脉血栓会延长手术的无肝期(Z=-2.430,P=0.015),但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x2=0.326,P=0.568)及死亡率均无统计学差异,而且对患者的1年生存率和3年生存率均无影响(x2=0.505,P =0.477).结论 对于活体肝移植合并Ⅰ级或Ⅱ级门静脉血栓的患者,通过合理的术中处理及术后预防,门静脉血栓不会影响患者的预后.但门静脉血栓增加了一定的手术难度,需要详尽的术前评估和仔细的术中操作.
作者:王永磊;杨涛;朱志军;孙丽莹;曾志贵 刊期: 2013年第03期
一、心脏死亡器官捐献现状近年来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onation after cardiac death,DCD)移植数量逐年增加.美国2012年OPTN/UNOS的年度报告指出,2011年DCD供者占尸体移植的13%(1053例),是2000年的9倍(117例,1.95%).实际上,DCD供者已经成为各国重要的供器官来源.
作者:刘永锋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肝中叶切除术治疗中央区大肝癌的手术安全性和近远期疗效,总结该术式的技术要点和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8月至2011年12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器官移植中心接受肝中叶切除术治疗且病理诊断为原发性肝细胞癌(肿瘤直径>5 cm)的2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其中男性24例,女性1例;年龄33~ 67岁,中位年龄48.8岁.应用Kaplan-Meier法计算本组患者无瘤及总体生存率.结果 25例均为原发性肝细胞癌,肿瘤直径5.0~15.0 cm,中位直径为8.1 cm;其中有7例瘤体直径超过10.0 cm,大者为15 cm.HBsAg阳性22例,AFP升高者(≥20 μg/L) 16例.全组患者为Child-Pugh A级.术中第一肝门阻断23例,半肝血流阻断1例,未阻断肝门1例.肝门阻断时间12~ 70 min,平均30.3 min.手术失血量50~600 ml,平均为266.8 ml.手术时间135 ~358 min,平均为191.3 min.输血14例,住院时间9~37 d,平均20.2d.术中行门静脉癌栓取出术2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4%(11/25),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随访时间3 ~78个月,平均28个月,全组1、3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63.7%、26.7%,1、3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86.4%、38.7%.结论 肝中叶切除术用来治疗中央区大肝癌是安全可行的.该术式是中央区大肝癌,尤其是伴有肝硬化或者慢性肝炎背景的患者一种有效的外科治疗手段.
作者:吴若林;耿小平;赵红川;刘付宝;张志功;赵义军;王国斌;黄帆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行肝移植的手术时机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5年3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50例因急性肝功能衰竭行肝移植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效果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总结术前临床及生化等指标分别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筛选与围手术期死亡相关的危险因素,指导手术时机的选择.结果 50例行肝移植术的患者中,围手术期死亡11例,分别死于肺部感染5例、肾功能衰竭3例、原发性移植物无功能1例、消化道出血1例、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围手术期、术后1、3年生存率分别为78%、74%、72%.单因素分析提示患者年龄、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INR、肌酐、肝性脑病分期、MELD评分在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多因素分析提示年龄≥65岁、INR≥3.5、肌酐≥2.5 mg/dl、MELD≥40分是影响围手术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肝移植是治疗急性肝功能衰竭的有效办法,把握恰当的手术时机可使患者获得较高的生存率.
作者:李彦杰;马毅;郭志勇;朱晓峰;何晓顺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甲状旁腺肿瘤是少见的内分泌肿瘤,我们收集近年来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45例甲状旁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探讨本病的诊断及治疗方法,现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我院2005年1月-2012年6月诊断为甲状旁腺肿物患者共45例,男9例,女36例,男女比例为1∶4;年龄20~75岁,中位年龄46岁.其中甲状旁腺腺瘤34例,甲状旁腺囊肿5例,甲状旁腺癌6例.18例患者伴有明显临床症状.单纯伴有骨痛、骨质改变者6例,其中2例伴有频发骨折;单纯伴有泌尿系统结石者3例;同时伴有骨骼系统、泌尿系统表现者6例;以胰腺炎为主要症状者2例;以间断恶心、呕吐、进行性消瘦为主要症状者1例.
作者:高新宝;苏畅;关强;陈成玲;王贵民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利用Maastricht分类第Ⅲ型心脏死亡供者(donors after cardiac death,DCD)供肝行原位肝移植的疗效.方法 2011年9月至2012年6月期间,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共有14例DCD供者进行器官捐献,其中11例行原位肝移植,分析总结心脏死亡供肝行肝移植的疗效.结果 本组11例DCD供肝热缺血时间为(21.3 ±2.6)min,冷缺血时间为(2.5±0.8)h,供肝质量为(1245 ±180)g.11例受体行原位肝移植术,术中无肝期42~ 80 min,手术时间380 ~ 740 min,术中出血量600 ~ 3000 ml,平均1750 ml.除l例受体于术后第3天死于原发移植肝无功能外,其余受体术后均恢复良好.在全程随访期间预后较好,均未出现排斥反应及胆管、血管并发症.结论 通过规范捐献流程、尽量减少冷、热缺血时间及加强器官功能维护,利用Maastricht分类第Ⅲ型心脏死亡供者供肝对终末期肝脏疾病患者行肝移植,疗效良好.
作者:吕国悦;邱伟;王海峰;杜晓宏;孙晓东;刘松阳;王刚;王广义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总结腹腔镜脾切除术的经验和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1995年开展腹腔镜脾切除术以来所有脾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将63位患者的相关资料分为6组,比较它们的手术时间、手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术后开始流食天数、术后引流管拔出天数、术后4d内引流量、手术后并发症和手术适应证.结果 63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4.19岁,身体质量指数平均为23.75;中转开腹3例,2003年后开展的53例在患者手术时间、手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术后开始流食天数、手术后并发症、中转开腹率等方面好于2003年前开展的10例.2003年前手术适应证限于与脾脏相关性血液系统疾病,2003年后适应证范围明显扩大,以治疗脾脏肿瘤为主.结论 腹腔镜脾切除手术存在明显的学习曲线变化趋势,经历10例手术后进入并一直保持在手术平台期.在严格掌握适应证下,腹腔镜脾切除术是安全、有效、可行的,腹腔镜脾切除不仅适用于脾脏相关性血液系统疾病,也适用于脾脏肿瘤性疾病.
作者:原春辉;裴琛;贾易木;熊京伟;修典荣 刊期: 2013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