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国营;李华;张剑;汪根树;易慧敏;易述红;姜楠;张琪;杨扬
目的 观察利用Maastricht分类第Ⅲ型心脏死亡供者(donors after cardiac death,DCD)供肝行原位肝移植的疗效.方法 2011年9月至2012年6月期间,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共有14例DCD供者进行器官捐献,其中11例行原位肝移植,分析总结心脏死亡供肝行肝移植的疗效.结果 本组11例DCD供肝热缺血时间为(21.3 ±2.6)min,冷缺血时间为(2.5±0.8)h,供肝质量为(1245 ±180)g.11例受体行原位肝移植术,术中无肝期42~ 80 min,手术时间380 ~ 740 min,术中出血量600 ~ 3000 ml,平均1750 ml.除l例受体于术后第3天死于原发移植肝无功能外,其余受体术后均恢复良好.在全程随访期间预后较好,均未出现排斥反应及胆管、血管并发症.结论 通过规范捐献流程、尽量减少冷、热缺血时间及加强器官功能维护,利用Maastricht分类第Ⅲ型心脏死亡供者供肝对终末期肝脏疾病患者行肝移植,疗效良好.
作者:吕国悦;邱伟;王海峰;杜晓宏;孙晓东;刘松阳;王刚;王广义 刊期: 2013年第03期
近年来,泡沫硬化剂注射治疗下肢静脉曲张,因简单、微创、有效而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在西方国家有较多应用报道[1].解放军昆明总医院于2011年4-8月共收治96例下肢静脉曲张入院手术患者,对其中37例(37条)下肢静脉曲张肢体行超声引导下泡沫硬化剂疗法联合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近期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尹存平;周兴立;郭曙光;张鹏;段丽红;苏宏斌;谢映鲜;傅艳霞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行肝移植的手术时机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5年3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50例因急性肝功能衰竭行肝移植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效果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总结术前临床及生化等指标分别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筛选与围手术期死亡相关的危险因素,指导手术时机的选择.结果 50例行肝移植术的患者中,围手术期死亡11例,分别死于肺部感染5例、肾功能衰竭3例、原发性移植物无功能1例、消化道出血1例、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围手术期、术后1、3年生存率分别为78%、74%、72%.单因素分析提示患者年龄、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INR、肌酐、肝性脑病分期、MELD评分在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多因素分析提示年龄≥65岁、INR≥3.5、肌酐≥2.5 mg/dl、MELD≥40分是影响围手术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肝移植是治疗急性肝功能衰竭的有效办法,把握恰当的手术时机可使患者获得较高的生存率.
作者:李彦杰;马毅;郭志勇;朱晓峰;何晓顺 刊期: 2013年第03期
一、心脏死亡器官捐献现状近年来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onation after cardiac death,DCD)移植数量逐年增加.美国2012年OPTN/UNOS的年度报告指出,2011年DCD供者占尸体移植的13%(1053例),是2000年的9倍(117例,1.95%).实际上,DCD供者已经成为各国重要的供器官来源.
作者:刘永锋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诊断、外科治疗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肿瘤医院2000年1月至2011年4月经手术治疗的54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4例均获得手术切除,共实施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0例,远端胰腺切除术24例,肿瘤局部切除13例,胰腺中段切除术7例.全部患者中11例因肿瘤侵犯周围脏器或出现远处转移诊断为恶性,5例患者出现转移复发,均再次手术切除,至今全部存活.结论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多见于年轻女性,无特异性临床表现.其恶性程度较低,无论是第一次手术完整切除,还是复发转移再次手术,都可获得较好的预后.
作者:王崑;刘伟;刘铭;包全;孙谊;王宏伟;金克敏;邢宝才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对原发性小肠肿瘤进行临床及病理分析,旨在提高对该类疾病的认识,改善小肠肿瘤患者的预后.方法 收集上海瑞金医院2003年1月至2009年6月收治并经手术治疗及病理确诊的121例原发性小肠肿瘤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随访.结果 消化道出血、贫血和腹痛是原发性小肠肿瘤患者的3个主要临床症状.消化道内镜、多排CT等检查方法对发现小肠肿瘤均有一定价值,多种方法结合可以提高小肠肿瘤的诊断率.与常规手术方式相比较,腹腔镜辅助下的小肠肿瘤切除术可以缩短术后平均住院天数.结论 小肠肿瘤的诊断常需要多种方法结合,手术治疗是小肠肿瘤患者治疗的首选方式,术后长期随访对发现小肠肿瘤患者并发或继发的其他胃肠道肿瘤及改善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
作者:朱坚;费健;张俊;王建承;吕毅 刊期: 2013年第03期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和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门静脉高压学组主办的第十六届全国普通外科学术会议暨第十二届全国门静脉高压症学术研讨会于2012年10月26-28日在安徽省合肥市召开.会议主题是消化道肿瘤的外科治疗及门静脉高压症综合治疗的现代观念.会议围绕普通外科的热点、难点问题探讨治疗的新观念、新手术、新方法.探讨不同手术方法在门静脉高压症治疗中的地位,评价药物,内镜及介入治疗的实施及效果,门静脉高压症肝移植治疗的指征、疗效以及中国的门静脉高压症外科治疗与国际发展趋势接轨的途径.
作者:林林;冷希圣 刊期: 2013年第03期
肝脏手术通常出血多,输血补液多,且多有入肝血流阻断,患者应激强,围手术期常出现循环维持困难的问题;肝硬化的背景限制液体种类和量的选择;各种保肝、降酶及其他方面用药很杂也使液体治疗难以协调.按照精准肝脏外科和快速康复外科的要求,开放性液体治疗应被摒弃;限制性液体治疗按照千人一律的公式严格限制入量,显然也不是好的方法;目标导向性液体治疗则有赖于有创监测方法实施,尚不适合在常规临床中应用.
作者:周景师;李海民;窦科峰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由于静脉无搏动、壁薄、血流压力低,肿瘤压迫、手术牵拉易变形,且不易发现,在腹部肿瘤手术中容易损伤,虽然发生率不高,但常是突发而不可预知的,如处理不当,后果严重,1999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院腹部肿瘤手术中大静脉损伤48例,分析原因,提出防治措施,报道如下:
作者:何磊;涂从银;徐阿曼;张长乐;孟翔凌;江积瑞;刘少军 刊期: 2013年第03期
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ngiomyolipoma of the liver,AML)是一种较为少见的间叶来源良性肿瘤,由于其病理成分复杂且镜下形态多变,诊断困难,常误诊为原发性肝癌、肝血管瘤等病变.随着超声、CT等影像检查的普及,临床报道逐渐增多.回顾性分析11例AML患者的临床、影像及病理学资料,以增加对AML认识,提高术前诊断率.
作者:张浩 刊期: 2013年第03期
患者男,51岁.因突发腹部撕裂样疼痛6h,于2012年4月15 日入院.既往高血压病史4年余,未规律监测血压及服药,无心脏病及房颤病史.查体:腹平软,左中下腹轻压痛,肠鸣音正常,4次/min,未闻及血管杂音.外周血白细胞6.1×109/L.主动脉CTA提示主动脉弓局部小溃疡,升主动脉至腹主动脉全程壁间血肿表现;肠系膜下动脉起始部轻度充盈缺损(图1).给予控制血压,补液对症治疗.2d后患者出现稀水样血便,腹痛加重.左中下腹压痛明显,轻度反跳痛,无肌紧张,肠音3次/min.
作者:张涛;纪东华;王峰;毕伟 刊期: 2013年第03期
患者男,58岁.骑车时右前胸及右季肋部被毛竹击伤半小时于2011年11月16日来院.查体:Bp80/50 mm Hg,P 110次/min,R 28次/min,神志淡漠,右腋中、前线第5~7肋压痛.腹膨隆,全腹压痛,反跳痛阳性,尤以右上腹为重,肠鸣音1~2次/min,右下腹穿刺抽出不凝血.经快速扩容,生命体征稳定后,急诊胸腹CT示:右多肋骨骨折,右侧胸腔少量积液,肝破裂,腹腔大量积液(图1).诊断:创伤失血性休克,肝破裂,右侧多肋骨折,肺挫伤?
作者:郑军;姚周佳;斯友光;江克翔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肝癌肝移植术后肝癌骨转移患者的临床特征、手术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7月至2010年1月就诊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20例肝癌肝移植术后骨转移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征,随访了患者的生存状况.与同时期未行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对比,评价手术疗效,对可能影响患者的预后因素进行单、多因素分析.结果 肝移植术后肝癌骨转移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7.5个月,肝癌骨转移术后1年生存率仅为20%.手术治疗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疼痛和一般体力状况.单因素发现肝癌骨转移时的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 end-stage liver disease,MELD)评分和肝癌是否伴有微血管浸润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多因素分析提示,手术切除肝癌是否伴有微血管浸润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 肝移植术后肝癌骨转移的患者预后较差,手术治疗能够提高这类患者的生活质量.肝移植时肝癌是否合并微血管浸润影响这些手术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李照;高杰;孙馨;栗光明;朱继业 刊期: 2013年第03期
本研究通过免疫磁珠分选技术分选出胰腺癌细胞株Miapaca-2中的CD133+细胞,并检测lxn,bcl-2,c-myc在CD133+与CD133-细胞中表达,探讨其可能的生物学意义.材料与方法1.主要试剂:免疫磁珠分选设备及试剂(CD133Microbead Kit,human),流式抗体[CD133/2(293c3)-PE]均购自德国Miltenyi公司,兔抗人lxn多克隆抗体(ab103485),兔抗人bcl-2多克隆抗体(ab18210),鼠抗人c-myc单克隆抗体(ab32)均购自英国Abcam公司;鼠抗人β-actin单克隆抗体购自碧云天;Trizol试剂购自美国Invitrogen公司;逆转录试剂盒(RevertAidTM First Strand cDNA Synthesis Kit)购自美国的Fermentas(MBI)公司;荧光实时定量PCR试剂盒(SYBR(R)Premix Ex TaqTM)购自大连宝生物公司;PCR引物序列由上海基康生物公司设计合成.
作者:郑继行;蔡振寨;周香;盛维为;樊钊强;薛战雄;郑志强 刊期: 2013年第03期
患者女,35岁.因双侧腹股沟可复性包块1年,于2012年5月9日入院.2007年1月行剖宫产手术,术后月经规则,轻度痛经.1年前发现双侧腹股沟各有一肿块,约鸡蛋大小,与月经周期无明显关系,逐渐增大伴坠胀感.查体:腹平软,双侧腹股沟区直立位均可扪及大小约3.0 cm×2.0 cm肿块,质韧,伴轻压痛,平卧后可回纳腹腔,外环口增大,还纳后压迫内环口有咳嗽冲击感.腹股沟B超示:左侧腹股沟浅肌层低回声区约3.2 cm ×2.5 cm,右侧腹股沟浅肌层低回声区约3.5 cm×2.5 cm,均与腹腔相通.
作者:王昊;陈平;赵伟 刊期: 2013年第03期
患者男,47岁,乙型肝炎病史20余年,2009年9月28日因活动后突发右腹部剧痛,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肝脏增强CT检查示肝癌破裂出血,遂行肝癌切除术,术后病检证实为肝细胞癌,术后未行其他治疗.2010年4月增强CT显示肝右前下段肿瘤局部复发,患者ECOG PS评分1分,Child-Pugh评分7分,BCLC分期B期,于我院应用350 ~560 μm明胶海绵微粒联合单药(洛铂注射液)行经肝动脉栓塞化疗(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术,术后复查AFP降至9.47 ng/ml,患者开始口服索拉非尼靶向治疗.
作者:赵广生;赵彤;李闯;周军;张跃伟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肝中叶切除术治疗中央区大肝癌的手术安全性和近远期疗效,总结该术式的技术要点和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8月至2011年12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器官移植中心接受肝中叶切除术治疗且病理诊断为原发性肝细胞癌(肿瘤直径>5 cm)的2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其中男性24例,女性1例;年龄33~ 67岁,中位年龄48.8岁.应用Kaplan-Meier法计算本组患者无瘤及总体生存率.结果 25例均为原发性肝细胞癌,肿瘤直径5.0~15.0 cm,中位直径为8.1 cm;其中有7例瘤体直径超过10.0 cm,大者为15 cm.HBsAg阳性22例,AFP升高者(≥20 μg/L) 16例.全组患者为Child-Pugh A级.术中第一肝门阻断23例,半肝血流阻断1例,未阻断肝门1例.肝门阻断时间12~ 70 min,平均30.3 min.手术失血量50~600 ml,平均为266.8 ml.手术时间135 ~358 min,平均为191.3 min.输血14例,住院时间9~37 d,平均20.2d.术中行门静脉癌栓取出术2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4%(11/25),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随访时间3 ~78个月,平均28个月,全组1、3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63.7%、26.7%,1、3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86.4%、38.7%.结论 肝中叶切除术用来治疗中央区大肝癌是安全可行的.该术式是中央区大肝癌,尤其是伴有肝硬化或者慢性肝炎背景的患者一种有效的外科治疗手段.
作者:吴若林;耿小平;赵红川;刘付宝;张志功;赵义军;王国斌;黄帆 刊期: 2013年第03期
患者女,54岁.因右上腹隐痛不适1个月余入院.体格检查:皮肤、巩膜无黄染,腹部无压痛,未扪及明显包块.实验室检查:TBIL 7.7 μmol/L,DBIL 1.3 μmol/L,IBIL6.4 μmol/L,ALT 18.0 U/L,AST 18.0 U/L;AFP、CEA、Fer、CA199、CA125均阴性.CT:胆囊窝及肝左叶肿块占位,考虑胆囊癌侵犯肝脏可能,胆囊结石.入院后第3天行胆囊癌根治术,术中发现胆囊增大、增厚,与结肠肝曲、胃窦呈炎性粘连,胆囊体、颈部可扪及多个肿瘤,大小分别为6 cm ×3 cm×4 cm、2 cm×2 cm×2 cm,胆囊有多枚活动结石,胆囊体肿瘤向肝实质侵犯,其余肝实质未见异常,肝十二指肠韧带内有4枚淋巴结,直径约1.0cm大小,质韧(图1).
作者:黄明德;祁付珍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portal hypertension,PHT)患者的肠系膜微动脉经大剂量维生素C处理后对去甲肾上腺素收缩反应性的变化,探讨维生素C改善PHT内脏血管低反应的机制.方法 取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在上海仁济医院手术治疗的患者,其中非PHT组6例,PHT组11例,将后者随机分为维生素C治疗组和安慰剂治疗组.在入院后和麻醉诱导开始前抽血测定血浆丙二醛(malonaldehyde,MDA)浓度,术中测定门静脉压力,取空肠旁第三级肠系膜血管及其系膜,利用血管灌流系统测定肠系膜微动脉对去甲肾上腺素的反应,用Western blot方法测定RhoA/ROCK通路中相关蛋白量的表达以及活性的改变.结果 肝硬化PHT患者血浆MDA值远高于非PHT患者,经维生素C治疗后肝硬化PHT患者血浆MDA值明显降低;与非PHT患者相比较,肝硬化PHT患者的离体肠系膜微动脉对去甲肾上腺素剂量反应曲线右移,EC50增大,经维生素C治疗后上述表现逆转;3组患者肠系膜动脉RhoA蛋白量均无明显变化,但是肝硬化PHT患者的ROCK-1蛋白量和活性明显降低,经维生素C治疗后ROCK-1蛋白量和活性显著升高.结论 肝硬化PHT患者处于氧化应激状态,大剂量维生素C治疗能降低PHT患者氧化应激水平,改善了PHT患者肠系膜微动脉对去甲肾上腺素收缩的低反应性,其机制与提高了RhoA/ROCK通路中ROCK蛋白量和活性有关.
作者:吴婷婷;陈炜;吴志勇;秦骏;刘德军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外源性Smac/DIABLO对人胰腺癌SW1990细胞生物学特性和对TRAIL及吉西他滨化疗敏感性的影响. 方法 利用脂质体2000介导Smac/DIABLO基因转染胰腺癌SW1990细胞获得细胞SW1990/Smac,转染空载体为对照组(SW1990/neo);在不同浓度和时间下以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和吉西他滨处理2组细胞株并分为TRAIL组、吉西他滨组和联合组.MTT法检测细胞株的生长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及凋亡细胞形态,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Smac/DIABLO、抑制凋亡蛋白XIAP、细胞色素C及细胞凋亡因子caspase-3的表达.结果 转染Smac/DIABLO的细胞生长明显落后于转染空载体的细胞.TRAIL浓度为200、500、1000、2500 ng/ml时,作用24 h对SW1990/neo和SW1990/Smac细胞的抑制率分别为11.11%、46.03%、67.08%、76.19%及22.11%、42.67%、56.63%、67.6% (P <0.05).吉西他滨浓度分别为10、20、40、60μmol/L作用24 h对SW1990/neo和SW1990/Smac的抑制率分别为15.2%、34.6%、55.16%、76.4%和22.65%、36.85%、55.11%、79.99% (P<0.05).以TRAIL(500 ng/ml)、吉西他滨(20 μmol/L)及TRAIL(500 ng/ml)+吉西他滨(20 μmol/L)作用24 h后,SW1990/neo和SW1990/Smac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5.64%、15.30%、27.27%和20.37%、23.27%、67.30% (P <0.05).SW1990/Smac细胞在TRAIL及吉西他滨作用后,细胞内促凋亡蛋白Smac/DIABLO、细胞色素C及caspase-3活化片段表达均显著升高,而抑制凋亡蛋白XIAP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 Smac/DIABLO可诱导SW1990细胞的凋亡、抑制细胞增殖,并增强胰腺癌细胞对TRAIL及吉西他滨的化疗敏感性,其机制可能与Smac/DIABLO、细胞色素C、XIAP及caspase-3的活性有关.
作者:郑衍玲;李艳;罗红敏;高杰;田禾;牛作兴;李胜 刊期: 2013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