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彭永红;杨作衡;王国雄;汤鹏
目的探讨残胃局部复发癌再手术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86~2001年间收治的51例残胃局部复发癌的临床资料. 结果本组51例中,复发局限于残胃者31例,伴有转移的复发20例.行根治性切除术27例(53%),其中16例行联合脏器切除术;行姑息性残胃全切术3例,胃肠吻合、造口术15例;单纯剖腹探查术6例.30例切除术后病理检查报告:吻合口周围复发10例,残胃复发癌20例.根治性切除组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8%、58%、19%.姑息性手术及综合治疗组的生存时间为6~24个月,中位生存期为16个月;单纯剖腹探查及腹腔化疗组均于2~7个月内死亡. 结论残胃局部复发癌以残胃、吻合口局部复发为主,具有较高的切除率,应积极行再手术治疗.
作者:邹寿椿;胡智明;张成武;赵大建;陶厚权;赵挺;姜蔚 刊期: 2004年第09期
1885年Osler年提出了感染性动脉瘤(mycotic aneurysm)的概念,原指真菌感染,后被用于统称感染性动脉瘤.现以infected aneurysm特指感染性动脉瘤,区别于吻合口或人工血管感染引起的感染性动脉瘤.
作者:田路;张纪蔚;张柏根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目的检测股浅静脉瓣膜外修复成形术后血流动力学动态变化,以分析其治疗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74例(96条肢体)的资料,利用流速剖面图彩超和空气体积描记仪分别于术前、术后1、3个月及1年进行血流动力学指标检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全组术后静脉返流量、灌注指数、静脉功能不全评分指标于术后1、3个月、1年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1).而射血分数、剩余容积分数均值于术后3个月、1年较术前明显改善(P<0.01).溃疡愈合率达78.8%(26/33),术后93.6%的肢体各种症状体征消失和明显缓解. 结论股浅静脉瓣膜外修复成形术可显著改善血流动力学状况,对治疗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及静脉性溃疡有确切疗效.
作者:胡作军;王深明;黄雪玲;吕伟明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腹部恶性肿瘤继发脐转移(sister Mary Joseph nodule, SMJN)的临床病理特征、治疗和预后. 方法对1980年1月至2003年7月间17例SMJN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10例行姑息性手术,7例未行手术治疗,比较姑息手术组与非手术组两者生存率. 结果 17例脐转移灶均经病理确诊,其中3例行脐结节穿刺细胞学检查.来源于卵巢上皮癌6例,胃低分化腺癌6例,结肠腺癌2例,子宫内膜癌1例,胆囊癌1例,1例诊断为低分化腺癌但未发现原发灶.姑息手术组中位生存期为13.5个月,0.5、1、2年生存率分别为60%、20%、10%;非手术组中位生存期8.25个月,0.5年生存率为14.3%,无1年生存者.姑息手术组预后好于非手术组(P<0.01). 结论 SMJN临床发生率低,是腹部恶性肿瘤终末期和预后差的标志.姑息性手术切除有望延长生存时间.
作者:汪建平;彭慧;兰平;董文广;黄美近;王天宝;黄奕华;詹文华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体外培养的人腹主动脉瘤(AAA)血管平滑肌细胞(SMC)及其表达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培养液中生成一氧化氮(NO)的情况. 方法 0.02% Ⅰ型胶原酶消化法进行AAA-SMC原代培养,平滑肌α-肌动蛋白(α-SMA)鉴定SMC并绘制AAA-SMC的增殖曲线;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AAA-SMC中iNOS蛋白的表达,并测定原代及2代细胞培养液中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的浓度之和(NO2-+NO3-,NOX). 结果酶消化法成功培养AAA-SMC,α-SMA阳性率为45%±5.8%,传代培养发现AAA-SMC增殖力有限; AAA-SMC中iNOS蛋白阳性率86.7%±4.6%,细胞培养液中存在高浓度的NOX. 结论 AAA-SMC存在异常增殖但增殖力有限,且细胞可能存在表型变化;AAA-SMC中 iNOS蛋白的高表达及NO的过量生成,提示由SMC生成的过量NO可能在腹主动脉瘤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廖明芳;景在平;赵新;张素贞 刊期: 2004年第09期
患者男性,58岁,渔民.因发现腹部肿块5年伴疼痛4d于2003年2月21日入院.于1997年起,发现腹部肿块,约成人拳头大小,5年来肿块缓慢增大伴消瘦.查体:腹部膨隆,从剑突至脐下6cm可触及约25cm×20cm的肿块,质地偏硬,表面光滑,边界尚清,有压痛,无波动感,活动性差,站立位、膝胸位肿块无下坠、移动.CT:病灶上部呈囊性,壁厚薄不均,下部呈实质性,实质部分可见增强,考虑腹腔内巨大占位,恶性肿瘤可能性大(图1).术前诊断:后腹腔恶性肿瘤,行剖腹探查、腹腔肿瘤切除术.术中见腹腔巨大肿块,大小为25cm×25cm×10cm,表面不平,囊性,内有混浊液体,与胃大弯、胃前壁及横结肠有少许粘连,腹腔内有少量腹水,淡黄色,肝、胃、胰、脾未见异常.完整切除肿瘤,肿瘤重达5kg.病理诊断:大网膜恶性间皮瘤,大细胞性(图2). 术后恢复好,术后12d出院,随诊6个月无复发.
作者:尚丽明;黎乐群;肖开银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是一种利用人工材料进行无张力疝修补的新方法.该术式术后患者感觉疼痛较轻,且术后复发率低,在美国及欧洲国家广泛开展,1997年逐步在国内推广.然而实验及临床研究都发现人工合成材料植入体内后所引起的纤维愈合会造成人工假体的皱缩和变硬[1].我们对我院2000年6月至2001年12月68例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男性患者的睾丸血流灌注及性功能情况进行回顾性研究,以了解该术式对男性性功能及睾丸血流灌注情况的影响.
作者:丁明利;高伟;秦宪斌 刊期: 2004年第09期
淋巴和血行转移是乳腺癌二种主要转移形式,我们采用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 IHC)和RT-PCR等不同方法同时检测骨髓和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 SLN)的微小转移,探讨其临床意义.
作者:王水;范萍;刘晓安;武正炎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在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发展过程中吞噬刺激素及其抑制物对胰腺微循环的影响. 方法 SD大鼠每组24只,分别为对照组、吞噬刺激素组、AP组、AP+吞噬刺激素组、AP+吞噬刺激素抑制物组.按随机原则在0、3、6、12h分批处死大鼠,光镜下观察胰腺病理改变程度,纤维素染色观察微血栓情况,计数微血栓数量. 结果对照组与吞噬刺激素组在不同时段微血栓数量之间差异均无显著意义;3、6、12h各组微血栓数量均比对照组和吞噬刺激素组明显升高;AP组、AP+吞噬刺激素组、AP+吞噬刺激素抑制物组在3、6、12h各时间段之间比较微血栓数量逐渐增加,差异均有显著意义;AP+吞噬刺激素组在各时间段均较AP组微血栓数量明显增加;AP+吞噬刺激素抑制物组在6、12h微血栓数量明显减少,与AP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结论 AP时吞噬刺激素促使胰腺微血栓数量增加,应用吞噬刺激素抑制物可使胰腺微循环状态明显改善.
作者:成雨;严际慎;张伟;余莉;罗建飞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bcl-2、bad基因在乳腺癌前病变及其在癌组织中的表达,以及与ER、PR及淋巴结转移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ABC法,观察19例乳腺单纯性增生,20例乳腺非典型增生,48例乳腺癌组织中bcl-2、bad蛋白的表达,并同时检测48例乳腺癌组织中ER、PR的表达. 结果 bcl-2在正常组和乳腺单纯性增生组100%表达,非典型增生组,乳腺癌组的表达率分别为85.0%和58.33%,二组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3.37,P<0.05).bad蛋白在各组中的表达率较bcl-2表达有下降趋势,分别为87.5%, 84.2%, 55%, 47.91%.bcl-2、bad在各组中表达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χ2=23.05, P<0.001, χ2=11.29, P<0.01). 结论 bcl-2、bad基因在乳腺癌的恶性转化中起重要作用;同时其表达与雌激素的调节有密切关系;bcl-2蛋白表达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有关.
作者:王晓薇;郭炳麟;商中华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目的评价人凝血酶在外科手术中的止血作用和安全性. 方法采用前瞻、随机、对照和多中心的方法,针对腹部手术切口96例和肝脏手术切面40例两种创面分别进行研究,每种创面均等分为2组,研究组使用凝血酶(切口1000IU,肝创面2000IU),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对手术创面出血的止血时间、出血量、单位面积出血量以及肝手术患者术后24h腹腔引流量等方面和安全性进行观察. 结果研究组腹部切口创面止血时间为(104±70)s,单位面积出血量为(0.4±0.3)g/cm2,在肝创面分别为(106±78)s、(1.0±0.7)g/cm2,与对照组结果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术后腹腔引流量研究组为(103±28)ml,明显少于对照组的(204±159)ml(P< 0.05). 结论人凝血酶对腹部切口和肝创面毛细血管出血有较好的止血作用和安全性.
作者:朱明炜;曹金铎;祝学光;何三光;齐德林;韦军民;叶国栋 刊期: 2004年第09期
患者女,81岁,因发现右腋下无痛性肿块1个月于1999年8月24日入院.体检:体温36℃,脉搏72次/min,血压136/82mmHg;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颌下、颈两侧、锁骨上、双腋下及腹股沟均扪及直径为0.5~1.5cm的淋巴结,质中,无触痛,活动可;右腋下可及一直径约5.0cm的实性肿块,表面光滑,界清,局部无红肿、破溃,活动可,无明显压痛,无波动感及搏动感;心、肺、腹未见异常.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110g/L,白细胞25.6×109/L,中性0.62,淋巴0.33;白蛋白35g/L,球蛋白32g/L,免疫球蛋白IgG 16.1g/L,IgM 0.7g/L.B超示肝脾轻度肿大.局麻下行右腋窝肿块切除术,术中见肿块约4.5×2.5cm,呈肾形,质中,暗红色,表面光滑,与周围组织无粘连,完整切除后纵切观察:切面灰白、均匀,未见出血及坏死灶,未见钙化灶.冷冻切片示淋巴结增生,无需行腋窝清扫,结束手术.标本石蜡切片示:淋巴结正常结构破坏,分支状小血管弥漫性增生,淋巴细胞弥漫浸润,核型欠规则,有一定异型性,有丝分裂相可见.血管壁与细胞间有PAS阳性无定形嗜伊红物质沉淀(图1).免疫组化示:T细胞标记CD(++),CD45RO(++);B细胞标记CD20(-),灶性(+)(图2),CD45RA(-).术后患者恢复好,随访4年仍健在,局部无复发.
作者:曲乐丰;马大烈;赵志青 刊期: 2004年第09期
本研究对胃癌进行前哨淋巴结定位活检的初步研究,以探讨其在胃癌中的可行性和准确性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宋向阳;王林波;陈文军;潘滔;朱洪波;许敬尧;吴金民 刊期: 2004年第09期
颈内动脉闭塞或狭窄多由动脉粥样硬化造成.颈动脉粥样硬化可引发脑梗塞,致残率及致死率均很高.一侧颈内动脉闭塞一侧高度狭窄,更易引起致命的脑梗塞,及时手术干预,是十分必要的.
作者:朱凤水;蔡兵;李慎茂;缪中荣;吉训明;宋庆斌;王默力;凌锋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成人肠套叠的病因、临床分型、诊断以及手术方式的选择. 方法回顾性总结150例成人肠套叠的临床表现、肠套叠类型及诊断与治疗方法. 结果 150例中具有阵发性腹痛者135例(90.0%),腹部肿块97例(64.7%),恶心呕吐87例(58.0%),血便31例(20.7%),顽固性便秘15例(10.0%);150例中同时具有腹痛、腹块、血便者22例(15.3%).肠套叠的主要原因为良、恶性肿瘤,炎症,Meckel憩室和移动盲肠症.150例肠套叠均行手术治疗,147例痊愈,3例死亡. 结论成人肠套叠多有病理因素存在.早期的诊断依据是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外科手术治疗效果优良.
作者:杨维良;张伟峰;张东伟;张新晨;张浩民;赵志;张建国;梁春林;孙永昌;张成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的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51例肝移植的临床资料,总结肝移植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的防治体会.结果 51例患者中,有9例术前已存在不同程度的肾功能损害(Cr≥132μmol/L或BUN≥18μmol/L);其中7例患者在术后1周内并发了急性肾功能衰竭,术后选择了将赛尼哌加入常规的免疫抑制剂方案中作为免疫诱导,同时积极应用多巴胺等血管活性药物改善肾脏灌注;6例肾功能在3~6d内得到纠正,1例患者经上述治疗效果欠佳,采用了无肝素血液透析,术后第11天肾功能亦得到恢复. 结论肝移植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诱发因素众多;术后注意免疫抑制剂的个体化应用,积极改善肾脏灌注,必要时选择血液透析治疗,多数患者的肾功能能够得到恢复.
作者:张传永;马钧;陈小松;施小敏;郭闻渊;丁国善;傅志仁 刊期: 2004年第09期
手术前栓塞一侧门静脉(preoperative portal vein embolization, PVE)是近年肝脏外科的新进展,可以使对侧肝叶增生肥大,增加将来肝癌切除后残留肝脏(future liver remnant, FLR)的体积,提高肝癌的切除率,降低手术后的并发症.
作者:刘海;彭永红;杨作衡;王国雄;汤鹏 刊期: 2004年第09期
骶前静脉出血是直肠癌根治术严重的并发症,国内报道发生率为2%~4.12%[1].我院普外科1998~2003年间共行直肠癌根治术180例,5例发生骶前静脉出血,发生率2.8%,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欣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目的总结急性肾下腹主动脉闭塞的诊治经验.方法对18年间收治的34例急性肾下腹主动脉闭塞进行回顾性分析.5例采用术中红血球清洗回输(cell saver)治疗.结果全组死亡12/34例(35.3%),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代谢性酸中毒高血钾是死亡的主要原因.5例应用cell saver治疗者均无急性肾功能衰竭和代谢性酸中毒高血钾症发生.痊愈者肢体保全36/44条(81.8%). 结论及时诊断、正确选择术式、适当的处理术后并发症可以降低死亡率.术中应用cell saver是减少体内代谢性毒素聚集的有效措施.
作者:韩延民;吴庆华;杨宝钟;陈忠;邓洪儒;霍昕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目的评价自体静脉移植桥接修复喉返神经缺损的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喉返神经横断性损伤采用自体静脉移植桥接修复的临床资料.17例均为甲状腺手术损伤所致.损伤部位:右侧5例,左侧12例. 结果损伤后至修复时间为术中发现后立即修复至术后10个月.术中见损伤发生在喉返神经入喉处下方2cm以内者16例(94.1%),甲状腺下动脉平面1例(5.9%).神经缺损长度0.5~4cm.17例中16(94.1%)例获1.5年以上随访,声音恢复正常的12例(75.0%),明显好转的3例(18.8%),好转1例(6.2%).15例获喉镜检查,其中声带恢复正常活动的4例(26.7%),恢复部分活动的3例(20.0%),未恢复活动的8例(53.3%). 结论自体静脉移植桥接是修复喉返神经缺损的有效的方法.
作者:吕新生;李新营;王志明 刊期: 2004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