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岩君;李丽霞
目的 探讨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laparoscopic sleeve gastrectomy,LSG)治疗超级肥胖症(指体质量指数≥50 kg/m2)的临床疗效及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在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甲乳糖尿病外科及广州中医药大学金沙洲医院接受LSG手术的17例随访满1年的超级肥胖症患者的物理指标、多余体质量下降百分比(percentage of excess weight loss,EWL%)及肥胖相关代谢指标.结果 1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及死亡患者.手术时间70~278 min,平均(140.4±56.8) min;术中出血量20~200 ml,平均(65.0±44.7) ml;术后进食时间2~5d,平均(2.5±0.2)d;术后住院时间7~24 d,平均(12.8±4.1)d.术后1年患者EWL%(87.1±25.7)%、物理指标均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肥胖相关代谢指标中血三酰甘油、血尿酸及尿微量白蛋白均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LSG作为一种独立的减重术式对超级肥胖症患者有良好的减重效果,具有调脂降尿酸的作用,多学科团队协作模式、术前充分准备、术中麻醉配合、手术经验和技巧、术后饮食管理是围手术期安全的重要保证.
作者:宋志高;戴晓江;张红兵;冉冬芝;杨园;曾松华;于浩;吴良平;郗文斌 刊期: 2017年第01期
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分会妇科单孔腹腔镜专家组首次提出妇科单孔腹腔镜手术技术(laparoendoscopic single site surgery,LESS)专家共识,并已正式发表.这将对规范、促进和推动LESS在妇科的应用起到积极作用.笔者对该专家共识进行解读.
作者:刘海元;孙大为;张俊吉;陈欣;郎景和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技术在胰腺外科疾病领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6年8月在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腹腔镜胰腺手术的12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腹腔镜胰腺假性囊肿内引流术2例,腹腔镜胰腺肿物剜除术4例,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2例,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4例.结果 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11例,l例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因大出血中转开腹.手术时间(285.8±154.5) min;术中出血量(200.8±193.6) ml;术后住院时间(16.4 ±9.0)d.术后3例发生B级以上胰瘘,其中1例胰瘘引起大出血经选择性动脉造影栓塞术后成功止血,1例胰瘘引起大出血经开腹手术成功止血,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结论 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在具备一定条件的医院,经过规范的腹腔镜技能训练,腹腔镜技术在胰腺手术中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贺更生;黄宜锋;陈国栋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达芬奇机器人宫颈癌根治术的安全性、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总结吉林省肿瘤医院于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的24例(宫颈癌ⅠA2-ⅡA2期)达芬奇机器人宫颈癌根治术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效果.结果 24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腹及更改术式;其中1例保留生育功能,7例保留盆腔神经;手术时间135~ 280 min,平均(166.7±16.5) min;术中出血量35 ~95 ml,平均(66.1±12.5)ml;术后膀胱功能恢复时间(拔除导尿管后测定残余尿小于100 ml,可自行排尿)164~ 356 h,平均(224.7±15.9)h;切除淋巴结(盆腔、腹主动脉旁)数17~38枚,平均(31.4±5.7)枚;住院时间91~361 h,平均(168.7±12.5)h.结论 达芬奇机器人宫颈癌根治术安全、可行,患者创伤小、恢复快,安全性高,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齐金红;袁勇;冯文娟;孙巍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机器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术中护理配合,提高护理配合质量.方法 对解放军总医院2015年12月至2016年4月进行的10例机器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术中护理配合进行分析.通过对手术室护士进行培训,加强设备维护和管理,熟记手术操作流程,做好患者的术前访视、器械及手术物品的准备、手术间的合理布局、术中密切观察和配合及术后患者回访,使患者安全度过围手术期.结果 10例患者的麻醉及手术过程顺利,医护配合效果满意,无中转开腹,术中出血量100 ~ 300 ml,术后均获得满意的疗效,短期随访无术后并发症.结论 机器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提高了手术效率,手术室护士充分的术前准备及娴熟的操作配合技术是手术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
作者:姜岩君;李丽霞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经脐部切口治疗新生儿先天性肠闭锁(congenital intestinal atresia,CIA)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6月无锡市儿童医院采取腹腔镜经脐部切口治疗新生儿CIA的22例临床资料.结果 22例中,19例在腹腔镜经脐部切口成功完成肠闭锁手术,术后瘢痕不明显或小;1例另选小切口,2例中转开腹手术,术后瘢痕明显.其中21例治愈,1例放弃.术后无并发症.结论 腹腔镜辅助经脐部切口治疗新生儿CIA,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手术安全、切口美观、腹壁“无瘢痕”等临床优势,但部分患儿需中转开腹手术.
作者:樊剑锋;程明;王达丰;石英佐;朱晓敏;荆玉雷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介绍一种新的机器人LR式1+2胰肠吻合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2016年3月至2017年1月由单一主刀完成的机器人胰十二指肠切除或中段胰腺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研究共纳入104例患者,其中机器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93例,机器人胰腺中段切除术11例.术中胰肠吻合采用1+2胰肠吻合方法.胰管估算直径0.8~15.0 mm,平均胰肠吻合时间(14.5±5.5) min(10.0~28.0 min).术后B级以上胰瘘发生率8.6%,平均住院时间(13.6±5.1)d.结论 机器人下1+2胰肠吻合方法化繁为简,吻合安全可靠,胰瘘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本方法同样适用于开腹.
作者:刘荣;赵国栋;尹注增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三维腹腔镜在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直肠癌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普通外科2014年1月至12月收治的66例男性患者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根据患者意愿分为两组,3D腹腔镜组33例,2D腹腔镜组33例,术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及住院费用,随访患者的排尿功能、性功能情况.结果 3D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211 ±21.2)min,2D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230±24.1) 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D腹腔镜组的术中出血量(64±23.3) ml,2D腹腔镜组的术中出血量(85±28.8) 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D腹腔镜组的淋巴结清扫数(13±2.9)枚,2D腹腔镜组的淋巴结清扫数(10±2.8)枚,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D腹腔镜组的住院费用(5.0±0.6)万元,2D腹腔镜组的住院费用(5.1±0.5)万元,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D腹腔镜组及2D腹腔镜组患者均无远期排尿障碍(P>0.05);3D腹腔镜组的远期勃起功能障碍发生率为0.03%(1/33),2D腹腔镜组的远期勃起功能障碍发生率为0.21% (7/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3D腹腔镜组的远期射精功能障碍发生率为0.06%(2/33),2D腹腔镜组的远期射精功能障碍发生率为0.24%(8/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盆腔自主神经的直肠癌根治术中,3D腹腔镜解剖层次更加清楚,分离更为精细,更能提高直肠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作者:王邓超;余淼;杨玉辉;李曦;胡楠;田晓军;雷跃华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总结模式化单操作孔胸腔镜下行肺癌根治术的临床经验,探讨肺叶切除及淋巴结清扫术中的经验教训,总结分析临床效果.方法 495例肺癌患者,其中腺癌320例,鳞状细胞癌147例,腺鳞状细胞癌24例,其他4例,均采用单操作孔胸腔镜下解剖性肺叶切除并行淋巴结清扫术,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淋巴结清扫组数、切口长度、拔管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其临床结果.结果 495例肺癌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10例因淋巴结干扰或血管变异导致出血中转开胸.495例患者手术时间(141.8±30.4)min,术中出血量(80.2±20.8) ml,淋巴结清扫(12.6±2.8)枚,清扫淋巴结(5.2±1.6)组,术中发现患者中淋巴结转移者84例(17.0%),其中转移的淋巴结阳性淋巴结(2.4±1.4)枚,切口长度(3.2±1.2)cm,拔管时间(3.8±0.6)d,住院时间(5.2±2.2)d.术后患者预后良好,皆无肺栓塞、肺部感染、出血、肺不张等严重术后并发症,术后30 d无一例患者死亡.结论 在单操作孔胸腔镜下实施肺癌根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其视觉效果比其他手术方法更为美观,而且可以大大减轻患者术后的疼痛不适.肺叶切除及淋巴结清扫是在临床上普遍认为复杂难以操作的手术,也是有其相应的处理方法的.
作者:徐灿;陈宝俊;史敏科;何晓峰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经脐双通道及耻骨联合上操作孔行腹腔镜小儿肠套叠复位术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广州市番禺区何贤纪念医院26例小儿肠套叠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经脐双通道(脐下缘做5 mm观察孔,脐上缘做3 mm操作孔)加做耻骨联合上3 mm操作孔,行腹腔镜肠套叠复位术;并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检验该方法是否可行.结果 26例均顺利完成腹腔镜肠套叠复位术,无复位失败中转开腹患者.术中发现回肠结肠型肠套叠20例,回肠回肠结肠型肠套叠6例.术中同时行阑尾切除术10例;术中发现合并腹股沟斜疝,同时行疝囊高位结扎术4例,行回肓部折叠固定6例;患儿均在术后24 h内恢复肛门排气、排便;术后24 h内恢复进流食;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出现,恢复良好,住院时间3~5 d.结论 经脐双通道及耻骨联合上操作孔行腹腔镜小儿肠套叠复位术,Trocar位置分布合理,操作起来更方便、灵活且更安全,Trocar不易滑脱;能完成较复杂的手术操作;术后瘢痕更小、更隐蔽、更美观;手术安全可行,极具推广价值.
作者:龚独辉;李炳根;谢志华;莫宇轩;彭永辉;聂向阳;李达强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中子宫动脉暂时阻断法的不同术式的效果.方法 选择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因子宫肌瘤入院,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14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年龄33 ~ 45岁,平均37.4岁,均既往体健.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为子宫动脉结扎阻断法,即术中腹腔镜下于子宫旁约5 cm、骶韧带根部外侧2~3 cm的侧腹膜打开,找到子宫动脉,游离并丝线活结结扎,阻断其血供;观察组为子宫动脉止血带阻断法,即术中在子宫峡部水平,止血带环绕并外科结结扎1次或2次,再进行肌瘤剔除.比较两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盆腔腹膜缺损、住院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中并发症等的差异.结果 两组的术中出血量相比,无明显差异(=0.584,P=0.560);两组的手术时间(t=7.603、P=0.000),盆腔腹膜缺损(x2=4.812、P=0.028),住院时间(t=3.824、P=0.000),术后排气时间(t=98.140、P=0.000),术中并发症率(x2=6.009、P=0.014)比较,对照组较观察组明显增加.结论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中,通过止血带阻断法暂时阻断子宫动脉血供,能有效减少术中出血,且简单易行,并发症少、损伤小、粘连少,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作者:孙茹;朱剑飞;刘海燕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胃后壁间质瘤“开关”式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患者全身麻醉成功后取平卧位,采用五孔法,结合术前内镜下肿瘤定位,腹腔镜下超声刀切开肿瘤对应胃前壁3~5 cm,助手牵开胃前壁,显露肿瘤,术者沿肿瘤周围1~2 cm正常胃黏膜开始超声刀裁剪,完整切除肿瘤后,3-0可吸收线间断缝合胃后壁及切开的胃前壁(也可采用内镜切割缝合器Endo-GIA闭合),切除的标本装入标本袋后经观察孔扩大后完整取出.结果 该术式下29例患者均完成腹腔镜下手术,无一例中转开腹,手术时间(108.5±25.6) min,术中出血量(50.4±12.4)ml,肿瘤周围切缘均在1~2 cm且完整规则,肿瘤大小2.5~5.9 cm,术后排气时间(2.0±0.6)d,术后1d拔除胃管,术后2d进流食,术后无一例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6.7±1.1)d;结合术后免疫组化回报,其中13例为极低复发风险、12例为低复发风险、4例为中度复发风险;术后随访12个月,无一例复发转移.结论 腹腔镜下胃后壁间质瘤“开关”式切除术,简单、易行,且符合无瘤手术的原则,值得临床实践中进一步探索与推广.
作者:余涛;吴琪芳;方宏才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横结肠系膜L孔在机器人胰十二指肠切除胃肠吻合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12月解放军总医院肝胆外二科行机器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其中80例均采用横结肠系膜L孔行结肠后胃空肠吻合且符合纳入标准.观察横结肠系膜L孔在腔镜下的解剖标志和特点;分析患者的术后拔胃管时间、进食固体食物时间、胃排空延迟发生率等.结果 8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机器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拔除胃管时间(2.8±1.4)d、进食固体食物时间(6.4±1.7)d、术后住院时间(12.8±4.0)d.9例患者出现胃排空延迟,发生率为11.2%(9/80),其中主要为A级(7例),主要表现为进食后腹胀、无呕吐,经口服促胃肠动力药物后治愈.结论 横结肠系膜L孔可以作为机器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重要解剖标志;经横结肠系膜L孔行结肠后胃肠吻合,手术入路直接、安全有效,降低了胃肠吻合操作难度,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作者:刘荣;尹注增;赵国栋;谭向龙;高元兴;赵之明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日间手术腹腔镜胆囊切除(day-surgery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DS)延迟出院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1月至2015年7月解放军总医院710例老年患者LC/DS的临床资料,分析延迟出院的原因及危险因素.结果 710例患者中,566例(79.7%)于术后24 h内出院,144例(20.3%)延迟出院,无死亡患者.延迟出院的原因包括心理因素、并发症、留置腹腔引流管、中转开腹手术.年龄(P =0.025)、心律失常病史(P=0.016)及胆囊慢性炎症(P<0.001)是因心理因素延迟出院的独立危险因素,手术时间≥60 min(P =0.002)、术中出血量≥15n1(P=0.003)、胆囊急性炎症(P =O.001)及胆囊壁厚度≥3 mm(P =0.016)是留置腹腔引流管延迟出院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年龄、心律失常病史、手术时间≥60 min、术中出血量≥15 ml、胆囊慢性炎症、胆囊急性炎症及胆囊壁厚度≥3 mm是老年患者LC延迟出院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曹俊宁;李向军;豆松萌;赵森锋;刘博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三维腹腔镜系统应用于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15年2月至2016年5月在安徽省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胃肠外科进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5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54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三维腹腔镜组(27例)行三维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二维腹腔镜组(27例)行二维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比较和分析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清扫淋巴结数目、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半流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术后病理结果、术后6个月的复发率和生存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两组均顺利完成腹腔镜胃癌D2根治术,无中转开腹,无术中、术后严重并发症,随访6个月无复发及死亡.三维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199.3±30.8) min,术中出血量(103.6±22.1) ml,清扫淋巴结数目(19.8±3.1)枚;二维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217.5±31.2) min,术中出血量(118.3±21.8)ml,清扫淋巴结数目(15.4±2.8)枚;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维腹腔镜组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2.1±1.0)d,术后半流食时间(5.0±0.5)d,术后住院时间(10.0±1.9)d,住院费用(4.4±0.4)万元;二维腹腔镜组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2.2±1.0)d,术后半流食时间(5.1±0.6)d,术后住院时间(10.2±2.1)d,住院费用(4.4±0.5)万元;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维腹腔镜系统能为术者提供三维立体手术视野,帮助术者进行更为精确的空间定位及镜下操作,降低学习难度,缩短学习曲线.三维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安全可行,近期疗效令人满意,是一项具有发展前景的胃癌治疗方式.
作者:葛思堂;郝博;陈德利;王法宝;姜从桥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比较评价腹腔镜下胆总管结石胆管探查中C管引流和T管引流的临床价值.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sinoMed、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Trials (CENTRAL)、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及维普数据库等,查找并筛选出所有腹腔镜下胆总管结石胆管探查术中比较经C管引流与T管引流临床对照研究,检索时间均为建库至2016年10月31日.结局指标主要有总的胆道并发症发生率、胆漏发生率、胆道残余结石发生率、拔管时间、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按纳入、排除标准,由2位评价者独立进行筛选、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5.30版)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文献7篇,其中C管引流组459例,T管引流组411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T管引流相比,C管引流不会增加胆道残余结石的发生率(RR =0.99;95%CI=0.25 ~3.87;P=0.99)和胆漏发生的风险(RR=0.39;95%CI =0.14~1.15;P=0.09),但是能显著降低胆道并发症总的发生率(RR =0.25;95%CI=0.13~0.48;P<0.000 1)及缩短术后拔管时间(RR=-6.28;95%CI=-8.77~-3.79;P<0.000 1)和手术时间(RR=-14.26;95% CI=-27.55 ~-0.98;P =0.04)及住院时间(RR=-7.76;95% CI=-11.85~-3.66;P=0.000 2).结论 腹腔镜下胆总管结石胆管探查胆道引流术中C管引流较T管引流具有明显的优势,并且适用于几乎所有的腹腔镜下肝外胆管结石胆管探查术中,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垒;张勤;彭贵主;叶啟发 刊期: 2017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