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华胃食管反流病电子杂志》征稿启事

《中华胃食管反流病电子杂志》编辑部

关键词:胃食管反流病, 电子杂志
摘要:
中华疝和腹壁外科(电子版)杂志相关文献
  • 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慢性疼痛与周围神经的关系

    目的:探讨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慢性疼痛与周围神经的关系。方法2012年6月至2013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对200例腹股沟疝患者行无张力修补术,术中注意保护神经,术后进行3、6、12个月3次随访。结果本组患者术后进行3次随访,术后3个月慢性疼痛为16例,发生率8.0%,其中轻度疼痛为12例,占75.0%,中度疼痛为4例,占25.0%;术后6个月为8例,发生率4.0%,其中轻度疼痛为6例,占75.0%,中度疼痛为2例,占25.0%;术后12个月为6例,发生率3.0%,其中轻度疼痛为5例,占83.3%,中度疼痛为1例,占16.7%。3次随访均无重度疼痛发生。术后6个月慢性疼痛发生率与 Reinpol 的16.5%(116/704)和 Alfieri 的9.7%(94/973)研究结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Reinpol P=0.000,Alfieri P=0.010)。结论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慢性疼痛的发生与术中损伤周围神经密切相关;术中注意保护神经,避免过度分离、牵拉、卡压、缝扎及补片边缘压迫、切割神经等,是降低术后慢性疼痛的有效措施。

    作者:蒋亚男;陈健民;王殿琛;陈亚柯;李伟杰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Stoppa 术式在剖宫产手术联合疝修补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应用 Stoppa 术式治疗施行剖宫产手术并同时合并有腹股沟疝的患者。方法选取吉林大学第二医院2011年9月至2014年9月,行剖宫产手术并同时应用 Stoppa 手术行腹股沟疝修补术患者14例,观察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恢复良好,单侧疝修补手术耗时(从腹膜关闭后开始至补片固定完毕)平均18 min,对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与恢复正常活动时间无明显影响;术后发热1例,无切口感染或术后慢性疼痛。随访3~45个月,无疝复发。结论行剖宫产手术同时行腹膜前疝修补术,具有创伤小(单次手术、单个切口),手术耗时短,节约治疗费用等优点,值得推广。

    作者:大成;田丹;李金龙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腹腔镜无张力疝修补术的围手术期护理分析

    目的:探讨对腹腔镜腹股沟疝围手术期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2013年1~12个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收治120例无张力疝修补术患者,研究护理干预对围手术期的影响。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25~45 min,住院时间2~7 d。护理后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焦虑自评表评分和抑郁自评表评分与护理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7 d 至6个月,无复发,恢复良好。结论良好的围手术期护理可提高腹腔镜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治愈率,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宋金凤;王雪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腹壁悬吊式免气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20例临床报告

    目的:评价腹壁悬吊式免气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可信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3年6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120例腹壁悬吊式免气腹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分析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等指标。结果120例腹壁悬吊式免气腹胆囊切除术均顺利完成,无并发症发生,无中转开腹或中转气腹手术,切口均甲级愈合。结论腹壁悬吊式免气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安全、可行。

    作者:皮尔地瓦斯;克力木;张成;居来提;李英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Parietene ProGrip 补片采用 Onlay 技术修补白线疝12例

    白线疝是发生于腹壁中线的腹外疝,因脐上白线较宽,脐下白线细、窄,故多见于上腹部,又称腹上疝。其临床上发生率低,占各种腹壁疝的0.35%~1.5%[1],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重庆市沙坪坝区人民医院自2012年8月至2014年8月收治腹壁白线疝12例,均采用美国柯惠 Parietene ProGrip 补片(9 cm ×15 cm 自固定补片)行 Onlay 技术无张力修补术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波;杨绪堂;廖皓宇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中华胃食管反流病电子杂志》征稿启事

    作者:《中华胃食管反流病电子杂志》编辑部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对儿童腹股沟疝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对儿童腹股沟疝的临床治疗效果,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广东省清远市第二人民医院2011年11月至2013年11月收治的224例腹股沟疝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腹腔镜组及传统组,每组患儿112例,分别行腹腔镜下、传统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比较二组患儿手术情况、并发症及随访复发、切口瘢痕情况。结果腹腔镜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疼痛时间、住院时间低于传统组,其治疗费用高于后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腹腔镜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3%,低于传统组的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腹腔镜组阴囊血肿、鞘膜积液发生率均低于传统组,其戳孔处血肿发生率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二组患儿均获得有效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1.4±2.8)个月,腹腔镜组患儿瘢痕率、复发率均低于传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切口小、术后恢复快、复发率低等多种优势,且能够保持较高的安全性及美观度,较传统术式体现了巨大优势,可作为儿童腹股沟疝的首选术式加以推广。

    作者:姜学辉;余德生;罗金娥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肾移植和腹股沟疝修补同期手术的研究

    目的:探讨肾移植和腹股沟疝修补同期手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4月至2010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因尿毒症合并腹股沟疝行肾移植手术的患者资料,对患者的年龄、性别、原发病、合并症、透析方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术后肾功能等资料进行观察。结果共有7例尿毒症合并腹股沟疝患者接受了肾移植手术,患者全部为男性,中位年龄63岁,均为腹股沟斜疝,其中4例患者肾移植手术同期行疝修补术,其余3例患者中,2例采取分期手术,一期肾移植,二期疝修补,1例单纯行肾移植术。分期手术患者中有1例于疝修补术后5个月复发,再次行腹腔镜无张力疝修补术。平均随访时间6.8年(4.5~12.5年),腹股沟疝无复发患者。结论肾移植合并腹股沟疝患者,分期手术和同期手术都是可行的,同期手术安全可行,值得推广。

    作者:善辉;朱绪辉;李涛;张鹏;李彦生;韩修武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超重和肥胖对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目的:对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治疗的超重和肥胖患者与非肥胖患者术后并发症进行回顾性的比较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至2014年5月,辽宁省抚顺市中心医院完成的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194例;分为超重和肥胖组患者(A 组,BMI ≥25.0 cm/ kg2),和非超重和肥胖组患者(B 组,BMI <25.0 cm/ kg2);其中 A 组患者行 TEP 术32例,TAPP 术23例;B 组患者行 TEP术77例,TAPP 术62例;对围手术期预后指标、并发症和复发率等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入组时 A组 BMI 和腰围与身高比值(WHtR)较 B 组高(F 值分别为82.7和118.5,P<0.001),TEP 和 TAPP 亚组的 BMI 和 WHtR 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A 组患者的手术时间( F =15.14,P<0.001)、术后下床活动时间(F=11.53,P<0.001)和术后住院时间(F =124.0,P<0.001)显著延长;A组患者的血清肿发生率显著增高(χ2=5.27,P<0.05)。结论 LIHR 可安全的应用于超重和肥胖患者的腹股沟疝治疗,但手术难度较大,手术时间较长,术后恢复时间长,血清肿的发生率较高;超重和肥胖对 TEP 和 TAPP 患者预后的影响需前瞻性研究进一步证实。

    作者:王耀辉;陈钰;高军;杨光;赵航宇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腹股沟嵌顿疝153例一期修补临床经验

    目的:探讨腹股沟嵌顿疝的术式选择,放置补片的指征,术后并发症的影响因素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8月至2014年7月,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153例接受手术治疗腹股沟嵌顿疝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一般情况、疝类型、发病至就诊时间、手术方式、是否放置补片及补片类型、术后并发症。结果本组患者,71例行肠切除,82例行无肠切除。肠切除主要风险因素为性别、年龄、疝类型、痴呆等精神疾病、嵌顿时间等。本组患者放置补片76例,补片感染者2例,1例移除补片,无复发。结论肠切除不是补片修补的禁忌,对于相对清洁的创面可选择补片修补,对患者减少复发的获益大于增加的潜在感染风险。

    作者:王平;张方捷;高国栋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MSCT 多平面重建技术在腹内疝诊断及分型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 MSCT 多平面重建(MPR)技术在腹内疝诊断及分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至2014年12月,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经手术或随访证实的27例腹内疝患者的横轴面 CT 及 MPR 表现,观察肠管异位分布及其占位效应,肠梗阻及其肠壁、系膜缺血征象,梗阻肠袢与邻近肠管、系膜的关系等。结果肠黏连束带疝13例,右侧十二指肠旁疝3例,盆腔内疝3例,盲肠周围疝3例,乙状结肠周围疝2例,小肠系膜疝1例,左结肠系膜裂孔疝1例,吻合口后方疝1例。疝内容物均为小肠及其系膜,疝入小肠袢呈肿块状、囊袋状、簇状。闭袢性小肠梗阻18例,小肠壁水肿增厚9例,其中小肠坏死5例,小肠穿孔1例;近端小肠梗阻15例;肠系膜静脉增粗、聚集,向疝口部位集中形成“缆绳征”17例。15例 CT 随访检查中7例闭袢性小肠梗阻或近端小肠梗阻加重,4例减轻,4例无明显变化。结论 MSCT 多平面重建技术能较准确地诊断腹内疝,为手术治疗提供了可靠依据,可作为腹内疝诊断及分型的首选影像检查手段。

    作者:王礼同;蔡玉建;李澄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主动减容技术在肥胖患者巨大腹壁切口疝修补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索应用主动减容技术对肥胖患者巨大腹壁切口疝修补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对26例巨大腹壁切口疝肥胖患者运用主动减容技术,并用脱细胞组织基质材料生物补片行切口疝修补。结果2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121±18)min;术中平均出血量(65±28)ml;术中切除腹腔内肠管长度150~350 cm,平均(213±38)cm。术后1周平均腹腔内压力(7.8±2.1)mmHg,较术前(15.4±1.2) mmHg 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879,P<0.05)。术后平均住院时间(14.2±3.3)d。2例术后切口感染,无吻合口瘘及腹腔脏器损伤。所有患者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34±5)个月,1例术后1年复发。术后1年患者 BMI 为(19.3~25.3) kg/ m2,平均(22.5±2.1)kg/ m2,较术前(31.8±1.2)kg/ m2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39.084,P<0.05)。结论应用主动减容技术对巨大腹壁切口疝的肥胖患者行修补术可以降低术后腹腔内压力,并避免腹腔间隙综合征的发生,降低肥胖患者体重指数,从而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

    作者:韩晓风;陈杰;申英末;陈富强;刘素君;王明刚;杨硕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多层螺旋 CT 辅助多平面重建技术在疝补片修补术后并发感染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 CT 辅助多平面重建技术在疝补片修补术后并发感染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4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因腹壁疝补片修补术后补片区域出现不适就诊患者82例,行多层螺旋 CT 检查,并进行薄层重建及多平面重建观察;测量补片周围渗出及软组织异常的范围,测量渗出的 CT 值。结果82例患者中,多层螺旋 CT 图像出现补片周围感染征象72例(87.8%);72例出现补片周围感染征象患者中,31例经多层螺旋 CT 检查考虑合并补片感染;31例患者中29例经手术证实为补片感染,诊断符合率93.5%;补片感染患者腹壁疝补片周围区域积液 CT 值高于排除补片感染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多层螺旋 CT 辅助多平面重建技术,有助于评价疝补片修补术后补片周围感染的范围以及组织结构受累的程度,有助于下一步治疗方案的选择。

    作者:闫玉昌;蒋涛;潘振宇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案例教学法在《护理管理》课程中的实施与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案例教学法在《护理管理》实施与教学效果评价。方法选择2012级和2013级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进入临床专业学习的北京某高校护理高职生作为研究对象,2012级50人为对照组,2012级49人为干预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方法,实践课程采用病房参观,理论学时为课堂授课;干预组:理论课程形式不变,在实践课程学时采用案例教学方法。教学任务完成后,分别对二组学生的考试成绩进行统计和分析,学习结束后对干预组通过发放教育环境评估表问卷调查及半开放访谈形式来评价教学效果。结果干预组考试的平均成绩为(86.5±2.0)分,对照组考试的平均成绩为(81.5±4.1)分,干预组学生的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学生访谈中49名(100%)访谈对象均表示将案例教学法应用在实践课中可调动学习主动性。结论案例教学法应用在实践课中可调动学习主动性,提升了大家的团队协作精神,增强学生实际判断应用能力,为今后进入临床实习打好基础。

    作者:张朝霞;霍然;刘瑶;孙继红;庞晓燕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腹腔镜技术在闭孔疝中的应用

    闭孔疝患者常因不完全性肠梗阻急诊就诊,多经 CT 检查确诊[1-2],诊断明确后需手术松解嵌顿肠管、修补闭孔内口,部分因嵌顿肠管坏死而需行肠切除术。2010年8月至2014年4月,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采用腹腔镜治疗闭孔疝6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文煜;刘习红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腹股沟斜疝合并同侧睾丸鞘膜积液一例

    患者,男,74岁,因右侧腹股沟区可复性包块5年,肿块不能回纳消失伴胀痛3 d 入院。入院体检右侧阴囊见15 cm×10 cm 肿块,质韧,边界尚清,平卧位不能回纳消失,外环口可触及扩大,阴囊透光未检,左侧阴囊及睾丸正常,入院诊断:右侧腹股沟嵌顿疝。入院后完善术前准备,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手术,术中见疝囊呈15 cm ×6 cm,疝内容物为小肠肠管,疝囊从腹壁下动脉外侧突出,证实为斜疝,内环口直径4 cm。探查右侧阴囊内15 cm ×10 cm 淡黄色囊性肿块,边界清,肿块来源于睾丸鞘膜,与腹腔不相通,证实为非交通性睾丸鞘膜积液。手术方式,检查肠管血运无异常后,回纳肠管,剥离并高位结扎斜疝疝囊,剪除多余疝囊壁,缝合内环口缩小内环。分离切开鞘膜囊吸出约200 ml 淡黄色液体,沿附睾外缘剪去鞘膜壁层,将残余鞘膜翻转于附睾及精索背侧连续缝合(取组织病理检查示炎性反应,玻璃样变),阴囊内置引流片引流。解剖腹股沟区,充分显露腹股沟韧带及联合腱,Bassini 修补法加强后壁,查无异常后,缝合腹外斜肌腱膜重建外环,缝合皮下组织皮肤,手术结束。术后48 h 拔出阴囊引流片,手术后3 d,切口红肿疼痛炎性反应明显,加大抗感染力度后,切口恢复正常,顺利出院。

    作者:阮建忠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与 Lichtenstein 修补术对比研究

    目的:对比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EP)与李金斯坦(Lichtenstein)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厦门市第五医院181例成人原发单侧腹股沟疝患者行 TEP 与 Lichtenstein 疝修补术术式的临床资料,对比观察二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率。结果 TEP 组 Lichtenstein 组住院时间分别为(7.5±2.2)、(9.3±3.4)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84,P=0.000)。 TEP 组与 Lichtenstein 组住院费用分别为(8601±1726)、(6922±2014)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5.872,P =0.000)。 TEP 组与 Lichtenstein 组术后近、远期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94% vs 3.81%,χ2=0.002,P=0.962)、(0% vs 0.95%,χ2=0.728, P=0.394),二组术后均无复发。结论 TEP 与 Lichtenstein 术式均可较安全有效的应用于原发腹股沟疝的治疗,但同样条件下优先选择 TEP 术式。

    作者:俞德梁;张宪国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嵌顿疝的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嵌顿疝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对2010年3月至2014年12月在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行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的78例腹股沟嵌顿疝患者,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开展术前、术中及术后对症护理干预和心理护理,观察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复发情况等。结果7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109±11) min;平均住院时间(10.1±1.4) d;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2.31%(72/78);术后并发浆膜腔积液6例,尿潴留4例,随访40个月,术后再发对侧疝1例,本组无切口感染患者及同部位复发。结论围手期无菌原则的执行、细心的心理疏导、伴发病治疗、并发症预防等快速、合理的护理干预是治疗成功的保障,并能够提高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李海云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针对腹壁造口患者实施口腔卫生护理干预的体会

    目的:探讨口腔护理行为对腹壁造口患者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对4例腹壁造口患者实施口腔护理行为干预,包括教授正确的刷牙方法,义齿保护健康宣教,合理改善饮食习惯等。结果4例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提高,降低口腔疾患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信心。结论及时给予正确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口腔疾患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徐晓光;张朝霞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与开腹腹膜前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经腹腹膜前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与开腹腹膜前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烟台毓璜顶医院收治的72例腹股沟疝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试验组38例,行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对照组34例,行开腹腹膜前疝修补术。结果本组手术均顺利完成,二组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二组尿潴留、伤口感染、血肿、血清肿、伤口疼痛、术后复发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腹腹膜前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及开腹腹膜前疝修补术都是安全有效的,各有其优点,术者应该根据患者病情合理地选择术式。

    作者:林洋;穆林松;隋武;于文涛 刊期: 2015年第03期

中华疝和腹壁外科(电子版)杂志

中华疝和腹壁外科(电子版)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