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锡斌;文帮芬;刘华
腹股沟股疝是普外科常见疾病、多发病,以女性患者居多.随着人口老年化,疝的发病率明显增高,以农村人口发病率高.目前,尚无一种理想的手术方式完全避免腹股沟疝的复发.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以及生活质量的提高,安全、有效地实施手术成为患者及临床医师追求的目标.近年来,腹膜前间隙的腹股沟疝修补术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2008年3月至2013年3月,贵州省六盘水市人民医院应用善释D10补片实施行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股疝28例,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治疗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陈康;王光远;毛宏铭;孟祥宁;毛洪绪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总结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疝的方法和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人民医院2011年3月至2012年10月应用善释D10网片进行前径路腹膜前间隙疝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疝患者67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67例患者中,手术时间35~60 min,平均(43±4)min.术中出血2~9 ml,平均(4.8±1.6)ml.患者术后均未用止痛剂,平均住院(9.5±2.5)d.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随访2~19个月,无感染、无慢性疼痛、无复发.结论 腹膜前间隙疝修补术完整地修复了整个耻骨肌孔,可根本性治疗老年腹股沟疝,术式安全可靠、易掌握.
作者:侯锡斌;文帮芬;刘华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本研究通过考察不同浸提条件,建立疝修补补片化学性能评价方法的基本思路.方法 分别采用极限浸提法和加热回流浸提法对相同疝修补补片进行测试前处理,并对所得浸提液的pH、微量元素、紫外吸收三个可精确测定的项目进行测试,对所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检测数据证明了极限浸提法和加热回流浸提法处理样品所得结果具有极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加热回流浸提法具有更为严格的试验条件,更科学合理.
作者:王健;冯晓明;王硕;汤京龙;王春仁 刊期: 2013年第05期
腹股沟疝在外科疾病中是一种常见疾病,一般包括斜疝、直疝及股疝.斜疝发病率高,约占全腹外疝的75%~90%,男性患者占大多数,男女发病率之比约为15∶ 1.股疝的发病率约占腹外疝的3%~5%,并多发于40岁以上的女性[1].同侧腹股沟斜疝合并股疝的患者临床上更不多见.现将河南省漯河市疝外科医院收治的1例男性患者同时患有以上2种疾病的诊治报告分析如下.
作者:周峰;于鹏;于跃洋 刊期: 2013年第05期
以Bassini术式为代表的腹股沟疝修补术为解除人类疝疾病所带来的痛苦做出了巨大贡献.尽管传统疝修补术后疼痛明显,不能早日恢复体力活动,复发率较高,至今仍有一定数量外科医师在应用.上世纪80年代,无张力疝修补术技术开始在全球推广应用,包括Lichtenstein,Kugel,PHS,mKugel,Millikan等多种术式,以其复发率低、恢复快、术后疼痛轻等为特点,已被广大医师所接受,并逐步取代传统疝修补技术.
作者:杨东生;刘克忠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对比微型腹腔镜和传统手术治疗儿童腹股沟疝用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南阳市第八人民医院儿童腹股沟疝100例,分别采用微型腹腔镜组(观察组)和传统手术(对照组)方法治疗,每组各50例.结果 二组患儿均完成儿童腹股沟疝疝囊高位结扎术,其中包括双侧腹股沟疝及嵌顿疝.平均手术时间:观察组15~20 min(术中无中转开刀);对照组10~15 min;均于手术当天出院.随访6个月,观察组术后无复发病例,阴囊无红肿及积液,精索无条索样硬化及硬结,无刀口感染等并发症;对照组术后1个月复发1例,阴囊红肿、精索条索样硬化及硬结(全部未经处理1个月左右自行消失)32例;2~6个月内对侧出现疝气,行二次开刀手术10例.结论 微型腹腔镜治疗儿童腹股沟疝方法简单、安全,复发率低,同时治疗双侧疝气,术后瘢痕小,并发症少.
作者:王进宝;王振辉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改良双侧腹直肌推徙术在治疗腹壁巨大切口疝中临床疗效.方法 通过对2012年1月至2013年3月丽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20例重症胰腺炎术后形成巨大腹壁切口疝患者施行改良双侧腹直肌推徙术.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疼痛、伤口愈合等情况.结果 患者手术时间为85~120 min,平均(110±4) min,术中失血量105~170 ml,平均(150±5)ml.创口及腹壁无剧烈灼痛等并发症发生,伤口甲级愈合;术后5个月门诊随访,无复发,无其他不适症状.结论 本研究实践证明,腹壁切口疝患者施行改良双侧腹直肌推徙术是一种安全、可靠、理想和经济的方法.
作者:王理富;杨越涛;马柏强;张连阳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通过单孔腹腔镜鞘状突高位结扎治疗小儿鞘膜积液.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8月至2013年2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应用单孔腹腔镜鞘状突高位结扎治疗小儿鞘膜积液46例,观察其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本组患儿疗效满意,手术时间10~25 min,平均(18±5)min,术后1~2 d出院,未见明显手术瘢痕,均治愈.随访3~12个月,平均6个月,患儿症状消失,无复发.结论 单孔腹腔镜下鞘状突高位结扎+积液抽出术治疗小儿鞘膜积液损伤小,手术时间短,恢复快,缩短住院天数,易操作,并发症少,所需器械简单.
作者:周玲;李凯;玉苏甫;李水学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腹膜外水分离法在儿童腹股沟斜疝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2年5月,河北医科大学附属华北石油管理局总医院对124例儿童腹股沟斜疝实施了腹膜外水分离法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结果 124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为8~20 min,平均(11.0±0.2) min,无血肿、输精管损伤、精索血管损伤等并发症;术后随访3~15个月,无复发,无阴囊水肿.结论 腹膜外水分离法在儿童腹股沟斜疝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中的应用简单易学,安全可靠.
作者:孟繁杰;李燕书;黎辉;马顺茂;王海刚;曹斌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总结聚丙烯类补片在腹膜前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261例腹股沟疝患者,均应用聚丙烯类补片行无张力疝修补术,观察其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疼痛、感染、血清肿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本组患者手术均成功完成,手术时间45~65 min,平均(55±3)min,术后2~5 h下床活动,住院时间3~5 d,术后无尿潴留发生;切口疼痛轻,未使用止痛药;无一例切口感染,血肿.随访3~24个月,无复发.结论 应用聚丙烯类补片治疗腹股沟疝,具有术后疼痛轻,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孙建军;刘捷;魏晓岗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评价应用非编织热压成型3D补片进行腹腔镜下耻骨肌孔修补术的安全性和优越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葛洲坝中心医院2010年2月至2012年12月行腹腔镜下耻骨肌孔修补术16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均应用3D补片.结果 167例患者共行202侧耻骨肌孔修补术,其中TAPP 128例( 154侧),TEP 39例(48侧),手术时间分别为(41±12)min和(37±11)min,术后均未使用镇痛剂,主要并发症为血清肿(包括血肿)17例,术后住院时间2~10 d,平均住院4.3 d.随访1~35个月,均无复发.结论 腹腔镜下耻骨肌孔修补术是安全有效的疝修补方法,采用非编织热压成型3D补片使腹腔镜下耻骨肌孔修补术操作更加简便、安全、可靠.
作者:古少东;罗靖;庞天龙;熊健;詹玮玮;李平;李明堃;谢华辉;夏联山;龚爵 刊期: 2013年第05期
腹股沟疝是外科常见病及多发病之一,手术是治疗腹股沟疝的唯一方法,腹股沟疝修补术方式有多种,随着对解剖的认识及手术方式日趋成熟,腹膜前间隙的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因其符合人体解剖生理结构,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复发率低等优点,已被越来越多的外科医师所接受[1-2].现回顾性分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北院 2010年4月至2013年2月200例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患者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作者:孟塬;赵兵;韩芳;艾尼瓦尔;吾甫尔;龚国杰;白劲松;巴高;李明;张成;克力木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聚丙烯补片在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至2013年5月山东省潍坊高新区人民医院收治的腹股沟疝患者53例,观察其下床活动时间、体温、切口疼痛等临床结果.结果患者术后6 h就可以下床活动,术后12例患者体温37.4 ~38.0 ℃,术后2~3 d恢复正常.6 例男性患者发生尿潴留,予以导尿后缓解.切口疼痛不显著,无伤口感染和排异反应,随访1~6 个月,无复发、感染,无腹股沟区疼痛和麻木感,无异物感.结论 应用聚丙烯类补片治疗腹股沟疝,具有术后并发症少,患者恢复快,异物感小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牟利江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EP)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至2013年2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行TEP 治疗72例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复发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72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40~116 min,平均手术时间(58±3) min,住院时间4~7 d,中位时间4.2 d,术后复发2例,慢性疼痛1例,中转开腹手术1例.结论 熟练掌握腹股沟解剖,运用合理的手术和规范的操作,可以有效缩短学习典线,减少手术时间,降低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达到合理的临床效果.
作者:阿扎提江;阿力木江;克力木;于文庆;牛伟亚;张成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比较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中临床护理路径和常规护理效果的差异.方法 检索2005年1月至2013年6月中国知网和万方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查找比较临床护理路径和常规护理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对纳入的文献进行系统评价,提取有效数据,并运用RevMan 5.2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按照标准纳入8篇文献,762例患者.Meta分析显示,临床护理路径组和常规护理组在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费用、对护理质量满意度、对健康知识的掌握以及术后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临床护理实践中,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效果优于常规护理.
作者:张莉;顾银燕;吴向阳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总结成人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LIHR)的效果及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11年6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成人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13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59例,完全腹膜外修补术(TEP) 72例,其中3例为TEP中转TAPP.结果本组131例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手术时间为44~107 mins,平均(62±11)min;住院时间3~8 d,平均(6.2±1.2)d;术中出血量15~35 ml,平均(28.2±3.5)ml;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6%(10/131),其中腹股沟区血清肿3.8%(5/131),腹股沟区疼痛2.3%(3/131),术后尿潴留1.5%(2/131),无一例感染,随访2~21个月,平均随访10个月,无一例复发.结论 LIHR安全有效,并发症少,复发率低,在熟练掌握其技术后,是成人腹股沟疝治疗的趋势.
作者:鲁旭;吴立胜;汪宏 刊期: 2013年第05期
腹外疝主要分两大类,包括腹壁疝和腹股沟疝.目前,对于腹壁疝,首选的外科治疗方法是腹腔镜疝修补术.创伤小,手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均低于开放性切口疝修补术[1-2].对于腹股沟疝的外科治疗方法主要以Bassini和Shouldice为典型的传统张力性疝修补术,以及Lichtenstein无张力疝修补术[3].随着材料学的发展,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主要包括开放前路,开放后路(腹膜前)疝修补术,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LIHR).LIHR包括完全腹膜外疝修补(TEP)、经腹腹膜前疝修补(TAPP)、腹腔内补片修补(IPOM).对于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方法,尤其是IPOM存在较大争议[4].本文对其作一综述.
作者:顾卯林;华尚伯;郭吕 刊期: 2013年第05期
无张力疝修补术包括开放性疝修补术和腹腔镜疝修补术(LIHR).LIHR与开放手术相比,具有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病率低和住院时间短的特点[1-2].但是,和传统手术相比具有相同的复发率[3].随着无张力疝修补术技术的迅速发展(包括补片不固定技术),人们对无张力疝修补术并发症的认识也日益加深.补片对其周围组织的侵蚀引起了广大学者和研究人员的关注.因此,本文对无张力疝修补术后补片对组织侵袭的影响作一综述.
作者:薛同敏;张培建;刘霞;陈国凤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比较李金斯坦(Lichtenstein)修补术与腹膜前间隙修补术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情况.方法 通过检索2000年1月至2012年11月PubMed、EMBase、Springer及Cochrane图书馆公开发表的英文文献,对纳入研究的14篇文献中采用Lichtenstein修补术与腹膜前间隙修补术的3 364例患者的复发率、慢性疼痛、局部麻木感、感觉异常、血肿/血清肿、切口感染、睾丸并发症、手术时间进行荟萃分析(meta-analysis).结果 腹膜前间隙修补术组的复发率低于Lichtenstei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51,95%CI (0.29,0.89)];与Lichtenstein组比较,腹膜前间隙组的手术时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2.78,95%CI (-5.51,-0.006)].其他并发症,包括慢性疼痛、局部麻木感、感觉异常、血肿/血清肿、切口感染、睾丸并发症在二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开放腹膜前间隙腹股沟疝修补术是安全有效的修补技术,复发率更低,手术时间更短.
作者:李俊生;李寅翔;嵇振岭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对比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EP)与Kugel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 月至2012 年7月厦门市翔安区同民医院行TEP与Kugel修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二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止痛药应用例数、术后离床活动时间、阴囊水肿、阴囊血肿及复发率.结果 TEP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64±9) min,Kugel修补组平均手术时间为(45±8)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553,P=0.000).TEP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术后离床活动时间、止痛药应用例数均少于Kugel补片疝修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16、12.352,χ2=15.576,P均<0.05).二组患者均无复发及阴囊血肿发生.结论 二种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方法均可取得良好疗效,腹腔镜疝修补术创伤小、术后恢复更快.
作者:张宪国;俞德梁 刊期: 2013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