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无张力疝修补术在16例腹股沟嵌顿疝中的应用

肖仲贤;于杰;左峻林

关键词:疝, 腹股沟, 外科手术, 无张力疝修补术
摘要:目的 探讨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腹股沟嵌顿疝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我院2002年6月至2006年7月行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16例腹股沟嵌顿疝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手术全部成功完成,平均手术时间60 min,术后疼痛4例,2例出现阴囊积液.随访1~5年无复发病例.结论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嵌顿疝是安全有效的一种理想术式.
中华疝和腹壁外科(电子版)杂志相关文献
  • 造口旁疝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造口旁疝是一种与造口有关的腹壁切口疝,根据造口肠段的不同分为结肠和回肠造口,是肠造口术后很常见的并发症[1],仅次于造口术后肠脱垂[2].典型腹壁切口疝的诊治,各种文献均有详尽介绍,而对于造口旁疝的大部分文献是小系列和回顾性的,没有一个确定性的、前瞻性的和随机的研究.这就造成对于造口旁疝的外科治疗尚无特定或成型的方案,其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仍较高.所以外科医生必须重视预防造口旁疝的发生及丰富自己的临床处理经验.

    作者:申英末;陈杰;那冬鸣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腹腔镜结直肠癌、胃癌手术专题研修班

    作者: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普理灵疝装置治疗腹股沟疝的应用体会

    我院2005至2006年施行的普理灵疝装置(PHS)无张力疝修补术80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 一般资料:本组80例患者,男62例,女18例,年龄21~86岁,平均64.6岁,腹股沟斜疝52例(其中复发性斜疝16例),腹股沟直疝21例,直疝合并斜疝3例.双侧腹股沟疝4例,占5%.

    作者:侯杰;刘伟新;焦成斌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局部神经阻滞麻醉下普理灵疝装置无张力修补腹股沟疝

    我中心自2004年7月至2006年7月在局部神经阻滞麻醉下应用普理灵疝装置治疗192例腹股沟疝患者,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作者:赵亮;田广健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局麻在老年无张力腹股沟疝患者疝修补术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比较老年人在局部神经阻滞麻醉及硬膜外麻醉下行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的疗效手术时间、平均费用等,探讨进一步提高腹股沟疝治疗疗效和减轻术后疼痛的方法.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对我院2004年4月至2007年2月间进行的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手术共220例患者,分为局麻组(110例)和硬膜外阻滞麻醉组(110例).结果 局麻组在患者费用(3628元),平均住院时间(2.6 d),术后恢复活动时间(2.2 h),并发症及术后复发率等方面具有优势,在手术时间、术后疼痛评分方面与对照组硬膜外麻醉下行无张力疝修补手术没有明显区别.结论 老年人在局部神经阻滞麻醉下行无张力疝修补手术可明显降低手术费用、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是一种安全、简便、经济的方式,值得推广.

    作者:张伟国;安伟德;邓中慧;姜超;王嘉;朴京华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无张力疝修补术在16例腹股沟嵌顿疝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腹股沟嵌顿疝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我院2002年6月至2006年7月行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16例腹股沟嵌顿疝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手术全部成功完成,平均手术时间60 min,术后疼痛4例,2例出现阴囊积液.随访1~5年无复发病例.结论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嵌顿疝是安全有效的一种理想术式.

    作者:肖仲贤;于杰;左峻林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闭孔疝的诊治

    一、定义闭孔疝是腹腔内脏器经闭孔管将腹膜推向外,突出而形成,是临床较少见的一种腹外疝,本病多发生于体弱、消瘦、多胎生育史的老年女性.发病率占所有疝的0.05%~1.4%,右侧明显多于左侧.

    作者:肖乾虎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垫片式减张缝合用于腹部手术纵形切口的减张关闭

    目的 介绍腹部手术新式减张缝合装置及使用方法.方法 采用Tension suture补片为42例各种纵形开腹手术结束手术前减张缝合.关腹前经腹膜外腹壁全层褥式缝合减张线,暂时不结扎.常规关闭腹壁各层,减张线穿过专用垫片结扎.结果 39例患者为一期术中放置减张缝合.3例为一期手术未放置减张缝合,伤口裂开后二期缝合腹壁伤口时加用减张缝合.除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长期使用激素的肠破裂患者术后两周拆除减张缝合线后伤口裂开外,其余患者治疗成功,未发生切口裂开和缝线断裂.结论 新型减张缝合装置用于普通外科腹部手术纵形切口缝合可以有效地避免伤口裂开.对于有特殊愈合困难因素的病例,应该延长拆除减张线的时间直至确认切口完全愈合为止.新型垫片式减张缝合装置使用安全、方便.

    作者:陈玉琢;孙惠军;孟祥朝;石俊忠;王长秀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征稿启示

    作者: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腹腔镜下回肠袋膀胱造口旁疝补片修补术初步体会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回肠袋膀胱造口旁疝补片修补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004年9月至2006年12月,共对18例造口旁疝进行腹腔镜补片修补术,其中回肠袋膀胱造口旁疝3例.结果 3例均修补成功.手术时间45~90 min,平均63.3 min.疝环直径4~5 cm,平均4.5 cm.术后暂时性腹胀1例;1例修补区域腹壁明显疼痛,2周内缓解;1例血清肿,经2次穿刺抽液并加压包扎后治愈,无血肿发生,未发生与手术相关的感染.术后住院时间3~5 d,平均4 d;术后随访17~25个月,平均21.3月,未见复发.结论 腹腔镜下回肠袋膀胱的造口旁疝补片修补术从技术上讲是安全、可行的,早期的临床结果较理想.

    作者:何凯;姚琪远;陈浩;丁锐;花荣;倪泉兴;张延龄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第十二届全国普通外科学术会议通知

    作者: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无张力疝修补材料学的进展

    植入人体的理想生物材料的八点要求[1]:(1)在组织液中不引起物理变化;(2)无化学活性;(3)不存在炎症和异物反应;(4)无致癌性;(5)不产生过敏或致高敏;(6)能耐受机械扭曲;(7)能被随意剪裁;(8)可消毒.

    作者:陈杰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局部神经阻滞麻醉下的腹膜前腹股沟无张力疝修补术

    目的 探讨局部神经阻滞麻醉下的腹膜前腹股沟无张力疝修补的应用.方法 采用美国强生公司生产的普理灵疝装置、美国巴德公司生产的Kugel补片及网塞和德国贝朗公司生产的大号自主成型补片作为疝修补材料,对2002年2月至2005年6月间收治的1723例腹股沟疝患者进行局部神阻滞麻醉下的腹膜前腹股沟无张力疝修补,观察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手术费用,平均住院日和近期随访情况.结果 手术时间平均28 min,未出现尿潴留,阴囊浆液肿46例.本组患者围手术期死亡3例,切口感染1例,切口下血肿14例,术后慢性疼痛5例,平均住院日3 d,平均手术费用4766元.平均随访45个月,复发4例,异物感不明显.结论 局部神经阻滞麻醉下的腹膜前腹股沟无张力疝修补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手术方式,尤其适用于疝环或腹横筋膜缺损较大的腹股沟疝老年患者.

    作者:陈杰;那冬鸣;申英末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无张力疝修补材料学的进展(VCD)

    作者:陈杰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超薄轻质聚丙烯网片在Lichtenstein无张力疝修补术中的应用

    目的 总结应用超薄轻质聚丙烯网片在Lichtenstein无张力疝修补术(Lichtenstein手术)中的疗效.方法 局麻下采用超薄轻质聚丙烯网片行Lichtenstein无张力疝修补术230例(264例次).对麻醉、手术时间、手术适应证、手术方法、术后腹壁顺应性、自主能力的恢复、伤口疼痛、术后并发症、术后切口的异物不适感、住院时间及复发率进行观察.结果 手术时间平均35 min(20~50 min).术后2~4 h即可离床活动.术后未出现尿潴留.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术后患者未出现切口积液、血肿及切口感染等并发症.14例患者术后仅服用止痛药泰诺林1片;术后1~2 d出院.随访6~18个月,无疝复发、手术切口无慢性疼痛和局部皮肤紧缩发硬等异常.结论 应用超薄轻质聚丙烯网片行Lichtenstein无张力疝修补术, 除具有腹股沟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优点外,还具有植入补片的量减少、术后并发症低、人工材料费用低、术后腹壁顺应性好和运动不受限、减轻切口异物感和疼痛等优点,极大地优化了Lichtenstein手术,明显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鲁纯智;王建龙;韦军民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征订启事

    作者: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征稿启事

    作者: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膨体聚四氟乙烯补片Lichtenstein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

    目的 回顾性分析膨体聚四氟乙烯平片Lichtenstein法修补腹股沟疝的治疗方法.方法 2000年8月至2006年4月期间512例腹股沟疝患者采用美国Gore-Tex公司的Mycromesh平片行无张力疝修补术.男:489例,女:23例.年龄大96岁,小16岁,平均59.7岁.左侧:173例,右侧:305例,双侧:34例.Ⅰ型疝100例(19.5%),Ⅱ型疝352例(68.8%), Ⅲ型疝32例(6.3%),Ⅳ型28例(5.5%)(中华疝学组2001年10月的腹股沟疝分级标准).连续硬膜外麻醉,手术方法按照标准前入路Lichtenstein法操作.结果 全部病例手术成功.平均手术时间94.9 min,术后平均住院时间4.4 d,术后并发症45例(8.8%),术后因深静脉栓塞(DVT)致肺动脉栓塞死亡1例(0.2%),术后平均随访31.2个月.随访期内无复发病例.结论 本术式外科医生容易掌握,手术简单,效果肯定,基本可以满足临床各种情况下的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需要.

    作者:孙惠军;孟祥朝;徐荣和;石俊忠;孙海湘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编辑部第十三届全国普通外科学术会议征文通知

    作者: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征订启事

    作者: 刊期: 2007年第02期

中华疝和腹壁外科(电子版)杂志

中华疝和腹壁外科(电子版)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