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杰;那冬鸣;申英末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回肠袋膀胱造口旁疝补片修补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004年9月至2006年12月,共对18例造口旁疝进行腹腔镜补片修补术,其中回肠袋膀胱造口旁疝3例.结果 3例均修补成功.手术时间45~90 min,平均63.3 min.疝环直径4~5 cm,平均4.5 cm.术后暂时性腹胀1例;1例修补区域腹壁明显疼痛,2周内缓解;1例血清肿,经2次穿刺抽液并加压包扎后治愈,无血肿发生,未发生与手术相关的感染.术后住院时间3~5 d,平均4 d;术后随访17~25个月,平均21.3月,未见复发.结论 腹腔镜下回肠袋膀胱的造口旁疝补片修补术从技术上讲是安全、可行的,早期的临床结果较理想.
作者:何凯;姚琪远;陈浩;丁锐;花荣;倪泉兴;张延龄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介绍腹部手术新式减张缝合装置及使用方法.方法 采用Tension suture补片为42例各种纵形开腹手术结束手术前减张缝合.关腹前经腹膜外腹壁全层褥式缝合减张线,暂时不结扎.常规关闭腹壁各层,减张线穿过专用垫片结扎.结果 39例患者为一期术中放置减张缝合.3例为一期手术未放置减张缝合,伤口裂开后二期缝合腹壁伤口时加用减张缝合.除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长期使用激素的肠破裂患者术后两周拆除减张缝合线后伤口裂开外,其余患者治疗成功,未发生切口裂开和缝线断裂.结论 新型减张缝合装置用于普通外科腹部手术纵形切口缝合可以有效地避免伤口裂开.对于有特殊愈合困难因素的病例,应该延长拆除减张线的时间直至确认切口完全愈合为止.新型垫片式减张缝合装置使用安全、方便.
作者:陈玉琢;孙惠军;孟祥朝;石俊忠;王长秀 刊期: 2007年第02期
我院2005至2006年施行的普理灵疝装置(PHS)无张力疝修补术80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 一般资料:本组80例患者,男62例,女18例,年龄21~86岁,平均64.6岁,腹股沟斜疝52例(其中复发性斜疝16例),腹股沟直疝21例,直疝合并斜疝3例.双侧腹股沟疝4例,占5%.
作者:侯杰;刘伟新;焦成斌 刊期: 2007年第02期
造口旁疝是一种与造口有关的腹壁切口疝,根据造口肠段的不同分为结肠和回肠造口,是肠造口术后很常见的并发症[1],仅次于造口术后肠脱垂[2].典型腹壁切口疝的诊治,各种文献均有详尽介绍,而对于造口旁疝的大部分文献是小系列和回顾性的,没有一个确定性的、前瞻性的和随机的研究.这就造成对于造口旁疝的外科治疗尚无特定或成型的方案,其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仍较高.所以外科医生必须重视预防造口旁疝的发生及丰富自己的临床处理经验.
作者:申英末;陈杰;那冬鸣 刊期: 2007年第02期
我中心自2004年7月至2006年7月在局部神经阻滞麻醉下应用普理灵疝装置治疗192例腹股沟疝患者,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作者:赵亮;田广健 刊期: 2007年第02期
作者: 刊期: 2007年第02期
作者: 刊期: 2007年第02期
腹壁疝是临床外科常见病,多发病之一,主要包括有腹股沟疝、切口疝、造口旁疝、白线疝、脐疝等,外科手术治疗方法也不同.近年来随着腹腔镜外科技术的逐渐成熟,相关设备、器械以及新型防粘连疝修补材料的出现,腹腔镜疝修补术已经从治疗腹股沟疝扩展到各类腹壁疝,并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但是腹腔镜腹壁疝修补术也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各种并发症,本文就此作一综述.
作者:何凯;姚琪远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应用巴德15 cm×15 cm网片行腹股沟入路GPRVS手术修补单侧复杂性腹股沟疝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2000年3月至2006年3月应用巴德15 cm×15 cm网片行腹股沟入路GPRVS手术修补单侧复杂性腹股沟疝20例的经验.结果 本组男性15例,女性5例.右侧17例,左侧3例.其中1例女性病例为腹股沟区肌纤维瘤切除术后形成疝,4例女性病例为嵌顿性股疝.男性病例中有8例复发疝,其中2例为填充式无张力修补术后复发,6例巨大原发疝,1例巨大滑疝. 术后随访3~60个月,无复发.结论 巴德15 cm×15 cm网片行腹股沟入路GPRVS手术修补单侧复杂性腹股沟疝是有效的,同时比较经济.
作者:阎立昆;王小强 刊期: 2007年第02期
作者: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后的复发原因及预防.方法 回顾性分析41例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术后复发病例,并探讨预防的方法. 男性38例,女性3例.前次手术属Ⅱ型4例,Ⅲ型30例,Ⅳ型7例.复发入院时临床检查斜疝30例,直疝8例,股疝3例.复发时间自术后5 d~8个月.结果 再次手术发现疝囊未找到,网塞置于疝囊下方或疝囊旁3例;网塞自疝环口下滑14例;疝内容物自网塞旁疝环口脱出5例;疝内容物通过二个网塞间自疝环口脱出3例;网片位置过高,疝内容物自网片下方脱出5例;网片卷曲和移位,疝内容物自网片下方脱出8例;疝内容物从自制网塞圆椎体中央脱出1例;未认识到滑动疝1例;复发原因不明1例.结论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后复发的主要原因是医生操作不当,规范化手术操作是重要的.
作者:时德;赵渝 刊期: 2007年第02期
植入人体的理想生物材料的八点要求[1]:(1)在组织液中不引起物理变化;(2)无化学活性;(3)不存在炎症和异物反应;(4)无致癌性;(5)不产生过敏或致高敏;(6)能耐受机械扭曲;(7)能被随意剪裁;(8)可消毒.
作者:陈杰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局部神经阻滞麻醉下的腹膜前腹股沟无张力疝修补的应用.方法 采用美国强生公司生产的普理灵疝装置、美国巴德公司生产的Kugel补片及网塞和德国贝朗公司生产的大号自主成型补片作为疝修补材料,对2002年2月至2005年6月间收治的1723例腹股沟疝患者进行局部神阻滞麻醉下的腹膜前腹股沟无张力疝修补,观察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手术费用,平均住院日和近期随访情况.结果 手术时间平均28 min,未出现尿潴留,阴囊浆液肿46例.本组患者围手术期死亡3例,切口感染1例,切口下血肿14例,术后慢性疼痛5例,平均住院日3 d,平均手术费用4766元.平均随访45个月,复发4例,异物感不明显.结论 局部神经阻滞麻醉下的腹膜前腹股沟无张力疝修补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手术方式,尤其适用于疝环或腹横筋膜缺损较大的腹股沟疝老年患者.
作者:陈杰;那冬鸣;申英末 刊期: 2007年第02期
作者:陈杰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总结3种无张力疝修补术疗效和并发症.方法 自2002至2004年我院对278例腹股沟区疝患者实施无张力疝修补术(疝环充填式,PHS,平片)对其复发率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总结.结果 总的复发率1.79%(5/278);疝环充填式2.46%(3/122),PHS 1.25%(1/80),平片1.32%(1/76);术后疼痛:21.2%(61/278);疝环充填式37.7%(46/122), PHS 13.8%(11/80),平片5.3%(4/76);术后感染:1.79%(5/278),疝环充填式2.46%(3/122), PHS 2.5%(2/80),平片0.0%(0/76).结论 3种无张力疝修补方式疗效相同,并发症发生率略有差别,可以根据病情和自己熟练程度选择应用.
作者:石玉龙;李乐平;刘洪俊;靖昌庆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总结应用超薄轻质聚丙烯网片在Lichtenstein无张力疝修补术(Lichtenstein手术)中的疗效.方法 局麻下采用超薄轻质聚丙烯网片行Lichtenstein无张力疝修补术230例(264例次).对麻醉、手术时间、手术适应证、手术方法、术后腹壁顺应性、自主能力的恢复、伤口疼痛、术后并发症、术后切口的异物不适感、住院时间及复发率进行观察.结果 手术时间平均35 min(20~50 min).术后2~4 h即可离床活动.术后未出现尿潴留.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术后患者未出现切口积液、血肿及切口感染等并发症.14例患者术后仅服用止痛药泰诺林1片;术后1~2 d出院.随访6~18个月,无疝复发、手术切口无慢性疼痛和局部皮肤紧缩发硬等异常.结论 应用超薄轻质聚丙烯网片行Lichtenstein无张力疝修补术, 除具有腹股沟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优点外,还具有植入补片的量减少、术后并发症低、人工材料费用低、术后腹壁顺应性好和运动不受限、减轻切口异物感和疼痛等优点,极大地优化了Lichtenstein手术,明显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鲁纯智;王建龙;韦军民 刊期: 2007年第02期
作者: 刊期: 2007年第02期
作者: 刊期: 2007年第02期
作者: 刊期: 2007年第02期
腹壁切口疝是腹部手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其发生率可达2%~11%.随着时间的推移,疝内容物会逐渐增大,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降低手术后的生活质量.而且腹壁切口疝不能自行愈合,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方法.
作者:徐大华 刊期: 2007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