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医学科技论文中缩略语的使用原则

本刊编辑部

关键词:医学科技论文, 英文缩略语, 中文摘要,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名词术语, 肾功能衰竭, 英文摘要, 外文, 混合使用, 反复使用, 可读性, 西文, 肾衰, 流脑, 临床, 简写, 汉字, 拆开
摘要:文中尽量少用缩略语,一般不应超过3~5个。若全称较长且反复使用时,可以使用缩略语或简称。凡已被公知公认的缩略语可以不加注释直接使用,例如:DNA、RNA、HbsAg、HBsAb、PCR、CT、WBC 等。不常用、尚未被公知公认的缩略语,若为中文,可于正文中第一次出现时写出中文全称,在其后的圆括号内写出缩略语;若为外文,可于正文中第一次出现时写出中文全称,在圆括号内写出外文全称及其缩略语。例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中文摘要中使用英文缩略语,应于首次使用时注明中文全称,无须同时将其英文全称注出;英文摘要中的缩略语,应于首次使用时将其英文全称注出。文题一般不使用缩略语,避免全文同一名词的缩略语使用不一致,避免名词术语与其缩略语混合使用。不超过4个汉字的名词不宜使用缩略语,以免影响文章的可读性。避免使用临床口头简称或简写(如“肾衰”应为“肾功能衰竭”,“q8h”应为“每8 h”)。西文缩略语不得拆开转行。
中华损伤与修复(电子版)杂志相关文献
  • 椎体增强技术在恶性肿瘤椎体压缩性骨折中的应用进展

    与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VCF)相比,恶性肿瘤 VCF 的保守治疗效果不佳。椎体成形术和球囊扩张后凸成形术的优势在于即刻减轻病椎疼痛、保证化学治疗或放射治疗按时进行、便于护理、易于活体组织检查、恢复椎体高度和骨水泥潜在的抗肿瘤效应。随机试验结果显示对有 VCF的恶性肿瘤患者而言,椎体增强技术治疗效果确切,同时,椎体增强技术可以结合术中活体组织检查、射频消融、辅助性放射治疗等。

    作者:熊凡;刘耀升;刘蜀彬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绿色荧光蛋白标记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兔耳移植的实验观察

    目的:观察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移植于兔耳后不同时间存活的情况,为hUC-MSCs 参与动物实验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以腺病毒介导绿色荧光蛋白( GFP)基因体外转染hUC-MSCs 48 h,于兔耳皮下注射移植,于注射移植后即刻及移植后3、7、14、21 d 取材并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 hUC-MSCs 的存活情况。注射移植后3 d 取材石蜡切片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移植细胞部位组织病理图像。结果 hUC-MSCs 注射移植后3 d、7 d 时 GFP 荧光表达较强,细胞轮廓清晰,与注射后即刻平均吸光度值比较,移植后3、7 d 检测荧光吸光度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移植后14 d、21 d 时 GFP 荧光表达较弱,吸光度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术后3 d hUC-MSCs 移植区域兔耳组织切片光镜下移植 hUC-MSCs 细胞清晰可见,无急性排斥反应特征出现。结论 hUC-MSCs 至少能够在1周时间内较好存活于兔耳皮下,其与异种个体组织相容性较好。

    作者:李东杰;柴家科;申传安;孙天骏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本刊对来稿图片格式的要求

    本刊要求来稿中照(图)片,每张照(图)片均应有必要的图题及说明性文字置于图的下方,并在注释中标明图中使用的全部非公知公用的缩写;图中箭头标注应有文字说明。大体标本照片在图内应有尺度标记,病理照片要求注明特殊染色方法和高、中、低倍数。照片要求有良好的清晰度和对比度,并在背面标明图号、作者姓名及图的上下方向。说明文字应简短,不应超过50字,所有的图在文中相应部分应提及。电子图片采用 jpg 格式,分辨率不低于300像素/英寸,并应经过剪切后充分显示关键部分。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老年髋部再骨折术后持续性家庭式康复指导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老年髋部再骨折术后持续性家庭式康复指导效果。方法对2008年3月至2013年2月河北港务集团有限公司港口医院骨科收治的39例老年髋部再骨折患者,以入院日期单双日为准,随机分为观察组20例,对照组19例。观察组实施持续性康复指导方案,主要是术后指导患者以康复功能锻炼为中心的持续性康复方案。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方案,对患者进行常规健康教育,出院进行门诊随访。分别于患者出院时及出院后1、3、6个月,采用髋关节 Harris 评分对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进行评定,考量患者对康复知识的掌握,并考察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出院时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 Harris 评分基本接近,出院后1个月观察组 Harris 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出院后3、6个月观察组 Harris 评分(82.13±3.15、90.63±4.46)、康复知识掌握优良率(90.00%、95.00%)分别高于对照组(79.96±1.57、82.74±6.65)、(73.68%、78.9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2.746、4.433,χ2=6.170、8.576,P 均<0.05),在随访康复过程中观察组康复知识掌握优良率呈上升趋势;两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并发症发生,深静脉血栓、关节僵硬及失用性萎缩、褥疮等并发症中,观察组患者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对老年髋部再骨折术后患者行持续家庭式康复指导,提高家庭支持力度,可有效提高患者对康复知识的掌握,利于关节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和自理能力的恢复。

    作者:刘博;张磊;邵梅;苏祎;李彦仓;宋广学;王鸿雁;李海悦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在Ⅳ期褥疮皮瓣修复中的应用

    目的:应用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技术改善褥疮皮瓣修复的治疗效果,减少手术并发症。方法选取2009年5月至2013年5月解放军第三○六医院Ⅳ期褥疮患者30例设为联合负压组,采用皮瓣修复手术联合应用封闭负压引流技术治疗;2006年5月至2009年5月Ⅳ期褥疮患者30例设为单纯手术组,采用单纯皮瓣修复治疗创面,比较两组患者褥疮创面一次手术修复成功率。结果单纯手术组22例患者一次手术成功,8例出现感染、伤口裂开或部分裂开,一次手术成功率为73.3%;联合负压组28例一次手术成功出院,2例出现伤口裂开和感染,再次手术治疗后伤口愈合,一次手术成功率为93.33%。联合负压组患者一次手术成功率明显高于单纯手术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2,P <0.05)。结论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可以提高褥疮皮瓣一次手术修复的成功率,促进伤口愈合,减少并发症。

    作者:刘志国;尚颖;陈阿鑫;史煜华;化楠;张春梅;刘燕;姜玉峰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方申雲范海涛刘蜀彬

    本文通过系统回顾分析中老年患者膝关节软骨损伤的流行病学特点、病因及可能的发病机制,进而探讨软骨损伤后的危害性,归纳外科治疗膝关节软骨损伤术式的选择及存在的优缺点,以及软骨损伤新研究进展情况。

    作者:方申雲;范海涛;刘蜀彬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医学科技论文中缩略语的使用原则

    文中尽量少用缩略语,一般不应超过3~5个。若全称较长且反复使用时,可以使用缩略语或简称。凡已被公知公认的缩略语可以不加注释直接使用,例如:DNA、RNA、HbsAg、HBsAb、PCR、CT、WBC 等。不常用、尚未被公知公认的缩略语,若为中文,可于正文中第一次出现时写出中文全称,在其后的圆括号内写出缩略语;若为外文,可于正文中第一次出现时写出中文全称,在圆括号内写出外文全称及其缩略语。例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中文摘要中使用英文缩略语,应于首次使用时注明中文全称,无须同时将其英文全称注出;英文摘要中的缩略语,应于首次使用时将其英文全称注出。文题一般不使用缩略语,避免全文同一名词的缩略语使用不一致,避免名词术语与其缩略语混合使用。不超过4个汉字的名词不宜使用缩略语,以免影响文章的可读性。避免使用临床口头简称或简写(如“肾衰”应为“肾功能衰竭”,“q8h”应为“每8 h”)。西文缩略语不得拆开转行。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经动脉导管髂内动脉栓塞与暂时性腹主动脉阻断治疗骨盆骨折动脉出血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经动脉导管髂内动脉栓塞与暂时性腹主动脉阻断治疗骨盆骨折动脉出血的疗效。方法选取2003年10月至2012年1月由笔者所在三单位联合提供的应用经动脉导管髂内动脉栓塞方法治疗的48例骨盆骨折动脉出血患者(A 组)与应用暂时性腹主动脉阻断方法治疗的10例骨盆骨折动脉出血患者(B 组),分析比较两类方法治疗后两组患者输血量、住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时间、生存例数。结果 A 组患者输血量(18.56±8.21)U,住 ICU 时间(8.04±4.25)d,16例患者死亡(其中1例死于创伤性休克,2例死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10例死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3例死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生存率67%;B 组患者输血量(20.00±7.29)U,住 ICU 时间(12.00±6.08)d,2例患者死于创伤性休克,生存率80%。两组患者输血量、住 ICU 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 =-0.376、-1.906,P 均>0.05),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 P >0.05)。结论经动脉导管髂内动脉栓塞方法和暂时性腹主动脉阻断方法治疗骨盆骨折动脉出血疗效相近,应根据临床具体情况合理选用。

    作者:刘颖;孙文发;张明珠;宋晓明;吴啸波;彭阿钦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严重烧伤诱导过度炎症反应治疗措施的研究进展

    复习目前国内外关于严重烧伤诱导过度炎症反应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探讨其相关治疗措施,并进行分析总结。严重烧伤诱导过度炎症反应的治疗措施包括液体复苏治疗、手术治疗、药物治疗、细胞治疗以及低温治疗、高压氧治疗、血液净化治疗、营养支持等其他治疗措施,这些治疗措施均能从不同的角度发挥抗炎作用。因此,根据患者的病情,综合合理地运用上述治疗措施,从而达到佳的治疗效果。

    作者:冯瑞;刘玲英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uPARAP 在皮肤伤口愈合中的作用

    佳的皮肤创口愈合过程依赖于新组织形成与再塑阶段胶原蛋白合成与溶解的平衡。研究发现细胞吞噬作用受体 uPARAP 在调控胶原蛋白的摄取与细胞内溶解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固猜测其在伤口愈合方面发挥一定的作用。本实验通过构造 uPARAP 缺陷(uPARAP -/-)小鼠并观察其皮肤伤口的愈合情况来探索 uPARAP 在皮肤伤口愈合中的作用。研究员在 uPARAP -/-小鼠及其野生型对照组的背部皮肤均做了4个同样长度的、伤及全层的皮肤创口,然后通过显微镜检查、组织学检测、基因转录检测,以及生化分析等方法来观察创口组织的形态及多种蛋白表达的变化。

    作者:杨捷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自体异体皮片混合移植现状与展望

    皮片混合移植法的提出对于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的救治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使利用有限的自体皮片在较短期内修复大面积深度烧伤创面成为可能,降低了因创面长时间裸露导致超高代谢、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而且有利于改善创面修复质量。皮片混合移植技术主要包括大张异体(种)皮开洞自体小皮片嵌植、砌砖式自体异体皮片混合移植、自体微粒皮片移植覆盖大张异体皮、自体异体表皮细胞混合移植等等。

    作者:张立森;肖仕初;夏照帆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急、慢性创面治疗新技术系列研讨会”之2014年包头会议成功召开

    2014年8月2日,由中华医学会《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主办,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内蒙古包钢医院)承办的“急、慢性创面治疗新技术系列研讨会”之2014年包头会议在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万号酒店会议厅拉开帷幕。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烧伤科主任巴特教授主持开幕式,《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总编辑孙永华教授致开幕辞,他特别提到:在这一全民实现中国梦的征途上昂扬奋进的重要时期,这次会议齐聚来自全国各地的编委、专家和同道,交流学术思想与技术,技能的相互融合必将推动学科发展,终为患者服务。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院长王凌锋教授致欢迎辞,对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表示热烈的欢迎,并期待会议取得丰硕的学术成果。中国工程院院士盛志勇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医学会创伤外科分会主任委员付小兵教授纷纷发来贺电,他们对大会的成功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开幕式结束后全体专家学者集体合影留念。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Keap1-Nrf2- ARE 和 p53/p21信号通路在对乙酰氨基酚引起肝损伤后肝再生中的作用

    对乙酰氨基酚(acetaminophen,APAP)过量使用是引起肝损伤的主要原因。代偿性肝再生是药物性肝损伤的关键因素。但是 APAP 引起的肝损伤后肝再生的分子机制尚不清楚。本文旨在讨论 Keap1-Nrf2-ARE 和 p53/ p21信号通路在 APAP 引起肝损伤后肝再生中的作用。研究人员通过给予小鼠400 mg/ kg 的 APAP 体内注射后发现,小鼠在12 h 内表现出巨大的肝毒性,而肝脏功能的恢复却要在24 h 之后。注射 APAP 后转录因子 NF-E2相关因子2( nuclear factor erythroid 2-related factor 2,Nrf2)的表达量和在细胞核中的积累量都有增加。在注射APAP 后的第一个24小时内,醌NADH 脱氢酶1(NQO1)、谷氨酸半胱氨酸连接酶( GCLM)和血红素氧合酶1(HO-1)的表达被抑制,然后抑制氧化应激反应。注射APAP 后,p53及其下游靶基因p21含量显著增加,但是在48 h 内又降至正常水平。此外,细胞周期蛋白D1、细胞周期依赖性激酶4(CDK4)、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肝再生增强因子( ALR)水平在48 h 时明显增强,提示肝细胞增殖和组织修复的启动。这些结果表明,Keap1-Nrf2-ARE 和p53/ p21信号通路在对乙酰氨基酚引起肝损伤后肝再生中的作用。

    作者:牛强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骨髓基质干细胞促进大鼠缺血皮瓣血管生成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促进大鼠缺血皮瓣血管生成作用。方法从6只幼年雄性 SPF 级 SD 大鼠骨髓中分离获取 BMSCs,培养扩增后,取第3代 BMSCs。将48只成年 SPF 级SD 大鼠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4只。在两组大鼠背部皮肤设计超长随意皮瓣,制作皮瓣模型,实验组大鼠注射重悬 BMSCs 于皮瓣远端,对照组大鼠同法注射等容积的完全培养液,两组大鼠分别于术后7、14 d 切取皮瓣远端标本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皮瓣内微血管数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结果实验组大鼠注射移植术后7、14 d VEGF 表达计分数(4.21±1.02、3.88±1.08)分别高于对照组术后7、14 d VEGF 表达计分数(2.58±0.97、2.29±1.08),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5.642、5.082,P 均<0.05)。实验组术后7、14 d 微血管数(72.33±15.60、80.96±12.18)分别高于对照组术后7、14 d 微血管数(50.58±15.67、64.00±16.16),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4.820、4.111,P 均<0.05)。结论 BMSCs 能分化内皮细胞成分,促进大鼠皮瓣血管新生。

    作者:冯国华;杨志宏;刘华;田诗政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骨髓基质干细胞分泌的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促进C57BL/6小鼠皮肤放射损伤创面愈合

    本期“骨髓基质干细胞促进大鼠缺血皮瓣血管生成实验研究”文献[9]:放射治疗的癌症患者组织修复和再生能力下降。目前,导致这种原因的机制还不明确,从而限制了治疗方法的改进。笔者采用一种创面愈合模型,来探讨放射性损伤限制皮肤再生的机制。数据显示:与非照射组对比,在放射性损伤的创面中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的诱导是严重受损的,因此,为了提高放射损伤小鼠皮肤再生能力,笔者评估了骨髓基质干细胞( BMSCs)分泌高水平 SDF-1的潜能。观察到把 BMSCs注射到放射损伤伤口边缘,能显著提高皮肤的愈后能力,而把放射损伤的 BMSCs 注射到正常小鼠创面边缘,伤口愈合延迟。这也表明基质微环境在皮肤创面修复中的重要作用,BMSCs 的作用主要通过旁分泌,而不是分化成角质形成细胞。SDF-1表达下降明显降低了 BMSCs 在伤口愈合中的修复能力,这表明 BMSCs 分泌的 SDF-1非常有利于伤口的愈后。笔者还发现 SDF-1促进创面愈合的另一个机制:SDF-1可能增加皮肤血管形成。研究结果表明,在放射性皮肤损伤修复中,SDF-1是一种重要的细胞修复因子,给予足够的微环境的支持,放射性损伤后组织修复能力的下降可能被逆转。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扩大的足底内侧动脉皮瓣修复创伤性足跟软组织缺损

    目的:总结扩大的足底内侧动脉皮瓣修复创伤性足跟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6年7月至2012年12月,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烧伤整形科收治的足跟创伤性软组织,缺损患者11例,以足底内侧缘与内踝前缘延续线的交点为皮瓣旋转轴点,皮瓣旋转轴点与第1、2跖骨头间的连线为皮瓣轴线,在皮瓣轴线两侧、跖骨头后面的足底、足内侧非负重区设计扩大的足底内侧皮瓣进行修复,随访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本组11例皮瓣术后均获得6~13个月随访,平均9个月,其中10例皮瓣完全成活,1例皮瓣远侧表皮部分坏死,经换药后愈合。术后6个月皮瓣外形、色泽、质地均满意,功能良好,两点辨别觉与对侧足底相似。皮瓣供区外观及功能无明显影响。结论扩大的足底内侧动脉皮瓣修复足跟较大范围创伤性缺损,远期外而及功能良好,可作为修复创伤性足跟部软组织缺损的首选方法。

    作者:邹勇;邹文;刘容珍;陈雷;刘兵;胡以信;陈诚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开拓者的医学人生--记本刊顾问、我国著名军事外科学专家王正国院士

    本刊设立专家风采栏目,旨在宣传老一代损伤与修复专家献身于祖国医学事业、造福人民的奉献精神,高尚的医德,诲人不倦的工作作风,勇攀医学高峰、走创新之路的崇高意识。学习他们做人、做事的高尚情操和尊师育人的伟大胸怀,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长征道路上以他们为榜样,为祖国、为人民做出新的贡献。

    作者:张良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骨与关节损伤修复的研究进展

    目前,骨关节创伤修复在理念和技术上已处于相对稳定成熟阶段,关节软骨修复、陈旧性损伤、老年性骨折、难愈合伤口与糖尿病足成为骨科新的临床焦点。未来骨科朝着智能化、微创化、精确化发展,体现在智能定位导航、智能机械操作、智能远程运作,未来智能操作的经皮内固定和外固定将会成为热点,3D 打印技术在骨科有着优先的发展,将会使骨关节损伤的修复更加完美。

    作者:孙迎放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封闭负压引流治疗技术在手部电烧伤创面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应用封闭负压引流技术治疗手部电烧伤创面的效果。方法对2011年9月至2013年8月笔者单位收治的30例手部电烧伤患者创面施行切痂清创、彻底止血、交替冲洗后,应用一次性负压引流专用材料对创面施行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创面肉芽组织新鲜后行自体大张中厚皮移植术治疗。结果患者手指末端无血运障碍或异常出血表现,移植大张中厚皮后完全成活18例,平均住院时间(29.5±0.3)d,随访3~7个月,手指功能恢复较满意。结论该技术相对简单易行,加速手部电烧伤创面愈合和功能恢复。

    作者:侯贺宪;汤国红;郭霞;王鹏;王辉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并发严重出血防治体会

    目的:总结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并发严重出血的诊治及预防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3月至2012年12月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并发严重出血的47例患者资料。其中,男26例,女21例。年龄19~72岁,平均41岁。严重出血发生于术中或术后24 h 者10例,发生于术后2~7 d者29例,发生于术后7 d 以后者8例。27例在拔除肾造瘘管前发生严重出血。20例在拔除造瘘管后发生。47例患者失血量600~2800 mL,平均1200 mL,血红蛋白下降34~89 g/ L,平均47 g/ L。全部均予以输血,总输血量600~2400 mL,平均1200 mL。肾动脉造影检查37例,肾动静脉瘘9例,假性动脉瘤19例,肾动静脉瘘合并假性动脉瘤2例,小动脉损伤3例,4例动脉造影未显示病变。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疗33例(占70.3%)。采用导管压迫止血,保持导尿管通畅,输血、止血保守治疗(包括肾动脉造影未见动脉损伤表现的4例)12例(占25.5%);开放肾探查修补1例(占2.1%);肾切除1例(占2.1%),为严重肾积水病例。结果1例动静脉瘘栓塞治疗的患者栓塞治疗术后3 h 猝死,其余46例随访6个月,无再发出血者,血尿素氮、血肌酐、血压无明显变化。结论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并发严重出血是少见且难以预测的并发症,结合术中情况及时采取措施,选择性肾动脉造影+栓塞术仍是诊断和治疗微创经皮肾碎石取石术并发严重出血的首选方法。

    作者:吉正国;陈永骞;刘志;王金铭;田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中华损伤与修复(电子版)杂志

中华损伤与修复(电子版)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