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无保护分娩法在减少初产妇会阴损伤中的应用效果

朱玲

关键词:无保护分娩, 初产妇, 会阴损伤, 疼痛, 生活质量
摘要:目的:探讨无保护分娩法在减少初产妇会阴损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金华市妇幼保健院2016年1月至4月收治的300名初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150例和对照组1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分娩法,观察组采用无保护分娩,比较两组的会阴损伤情况、会阴疼痛情况以及产后的生活质量.结论:观察组的会阴裂伤率低于对照组,裂伤程度轻于对照组,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1d在日常活动、睡眠质量、精神状态等方面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保护分娩能够减少初产妇分娩过程中的会阴损伤,减轻会阴疼痛程度,提高产后生活质量.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杂志相关文献
  • 从一起投诉举报剖析暗示疗效的消毒产品与假药的差异

    通过一起对具有消毒产品卫生许可证号的冻疮膏投诉举报的查处,剖析暗示疗效的消毒产品和假药不同的鉴别方法,为卫生监督机构更好地开展消毒产品生产经营行为监管提供参考.

    作者:张东红;付刚瓯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绿色通道护理联合抢救案例分享在百草枯中毒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绿色通道护理联合抢救案例分享在百草枯中毒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院内绿色通道常规治疗百草枯中毒患者72例作为对照组,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院内绿色通道联合抢救案例分享治疗百草枯中毒患者89例作为实验组.对比两组患者首次治疗的时间(催吐或洗胃、漂白土灌入、血液灌流、激素静脉输注)、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发生率、死亡率、住院时间.结果:实验组患者的首次催吐或洗胃时间和首次激素静脉输注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发生率为15.7%,低于对照组的31.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住院时间为(20.7±8.2)d,低予对照组的(29.4±11.6)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的死亡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满意度得分以及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绿色通道护理联合抢救案例分享缩短了百草枯患者开始治疗的时间,降低了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发生率,缩短了住院时间.

    作者:陈丽丽;吴显群;金倩倩;金盈盈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杭州市余杭区初中一年级学生慢性病知信行及需求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杭州市余杭区初中生慢性病知识知晓、态度、行为及需求现状,为该地区中学生慢性病教育的实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选取杭州市余杭区所有公办中学初一年级学生共1 470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慢性病知晓率为30.7%;想通过运动保持正常体重只有65.8%;每周锻炼3天以上的占71.8%;34.3%的学生认为学校有必要开展慢性病课程.结论:初中学生对慢性病知识知晓率低,意识淡薄,缺乏运动存在慢性病隐患,需引起重视.

    作者:张宝津;沈旭娟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两种备皮方法对手术部位感染及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

    目的:探讨在手术室护理中实施改良备皮方法与传统备皮方法对手术部位感染及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诸暨中医医院2015年7月-2016年7月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2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两组,每组100例,A组患者术前由手术室护士行改良备皮方法,即备皮时不剃除毛发,仅实施皮肤清洁与消毒,B组患者术前由手术室护士行传统备皮方法,即备皮时将术野内毛发剃除,再实施皮肤清洁与消毒.观察护士备皮时间及患者手术部位感染情况、术后恢复情况、护理满意度.结果:A组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率为3.00%,低于B组6.00%,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护士备皮时间同B组比较,显著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抗菌药物使用时间、术后切口拆线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较B组短,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护理满意率为98.00%,同B组91.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传统备皮方法,改良备皮方法可降低手术部位感染发生风险,缩短患者术后恢复时间,减少护士工作量,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钟萍儿;赵恺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非淋菌性尿道炎患者衣原体、支原体感染检测与药敏分析

    目的:对疑似非淋菌性尿道炎(NGU)患者衣原体、支原体感染分析,并检测其对抗菌药物敏感情况,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6年3月于宁波市第四医院治疗疑似支原体感染患者600例,经衣原体试剂盒定性检测衣原体抗原、支原体培养及药敏试验,并分析9种抗生素对支原体敏感性.结果:600例疑似NGU感染患者中,288例检出各种病原体感染,阳性率48.0%,Ct阳性率为9.5%,支原体阳性率为38.5%;NGU感染患者的活跃人群主要集中在20~30岁及31~40岁年龄段,发病率为70.49%;女性患者Ct、Uu及Ct+Uu感染阳性率分别为52.6%、40.5%、6.0%均显著高于男性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42株支原体对9抗生素均存在不同程度耐药,且检出多重耐药菌株.耐药率高的为环丙沙星,其次为红霉素、左旋氧氟氟沙星;敏感率较高的为美满霉素、强力霉素、克拉霉素.结论:NGU患者支原体感染主要为Uu,且女性检出率较高.根据药敏结果,首选抗菌药物为美满霉素、强力霉素或克拉霉素.

    作者:郑文颖;陈海敏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心理干预对提高社区居民心理健康水平的作用评价

    目的:探索心理干预对提高社区居民心理健康水平的作用评价.方法:借助医联体这个平台,通过对居民进行心理知识的健康宣教、心理咨询、专家的定期坐诊、双向转诊等方式进行干预,并将知晓率调查问卷和SCL-90症状自评量表的结果作为干预前后的评价.结果:心理干预前后知晓率较前明显提高(P<0.01).结论:社区开展心理健康服务有利于提高社区居民的心理卫生水平以及对心理健康的关注.

    作者:劳幼文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以人为本”理念在内科护理质量持续性改进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以人为本”理念应用在内科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护理效果及价值.方法:将义乌市第二人民医院内科住院患者180例“以人为本”护理模式应用前后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内科护理,观察组采用“以人为本”护理理念,记录两组护理情况.结果:实施后护士工作需求评分(19.76±3.48)分,自由程度评分(25.83±3.98)分,社会支持评分(27.23±2.89)分,均高于实施前;实施后情绪耗竭评分(8.32士1.13)分,消极怠慢评分(7.66±1.02)分,低效能感评分(8.13±1.23)分,上述评分均低于实施前,实施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学习主动性(16.43士2.31)分,护理管理理解(17.16±2.44)分,护理管理接受(17.54士2.18)分,护理管理态度(16.93±1.97)分,护理工作价值观(18.17士2.05)分,上述评分均高于实施前,实施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护理不良事件2例,护理投诉1例,护理满意度97.78%;对照组发生护理不良事件10例,护理投诉8例,护理满意度87.78%,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人为本”理念应用在内科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可以提升护士积极性和职业效能,提升患者护理满意,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和护理投诉发生,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王燕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老龄化背景下加强山东省老年医学建设的对策分析

    截止2014年年底,山东省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为11.56%,老龄化程度明显高于全国.鉴于老年疾病具有症状不典型、一人多病、并发症多、发展迅速等特点,而且目前临床医学越来越细分,不利于老年疾病的治疗.文章认为,在此基础上要政府增加对老年医学的投入,完善老年医学从业人员培养模式,提高老年医学从业人员待遇,增加老年医学从业人员的供给,培养一批专业的老年医学人才,以应对日益加剧的全省人口老龄化现象.

    作者:姜小峰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泰州市新型结核病防治服务体系建设现状分析

    目的:分析泰州市新型结核病防治服务体系建设现状,进一步提高新型结核病防治服务体系建设质量.方法:总结泰州市建设新型结核病防治服务体系期间所采取的主要措施和方法,对2012-2015年期间全市结核病防治工作主要质量指标完成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012-2015年期间,全市活动性肺结核新登记率为(3.97~5.02)/万,涂阳肺结核占比达(25.0~33.6)%,其他主要工作指标完成情况均达到国家考核要求.实施并完成了全球基金耐多药结核病防治项目.全市结核病定点医院诊疗能力显著增强,结核病防治工作质量稳步提升.结论: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是新型结核病防治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主体,健全疾控结构与结核病定点诊疗医院医防协调机制,提高定点医院结核病诊治能力,对非定点综合性医院及基层卫生机构加强培训和指导,是新型体系高质量运行的关键.

    作者:缪昌东;张翔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无痛人工流产术患者围手术期心理护理联合健康教育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对无痛人工流产术的患者进行围手术期心理护理联合健康教育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护理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于宁波市北仑区中医院收治的行人工流产手术的患者240例,根据收治时间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120)与对照组(n=120),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常规围手术期护理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评分(HAMA)、术后并发症、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HA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护理前相比,两组患者护理后HAMA评分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护理后HAMA评分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人工流产综合征及术后并发症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7%,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0.8%,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进行无痛人工流产术的患者进行围手术期心理护理联合健康教育有助于患者焦虑情绪的消除,对患者身心状态起到改善作用,同时能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周腾;苏青雯;乐福文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综合护理模式应用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产妇分娩后的效果

    目的:分析综合护理模式应用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产妇分娩后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温岭市妇幼保健院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88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入院顺序将其划分为两组,即:观察组(44例)与对照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基于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产后血压改善情况、SDS评分、SAS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模式应用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产妇分娩后的临床效果十分显著.

    作者:陈燕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安徽省大学生医疗保险运行情况调查与分析

    目的:了解安徽省大学生医保的运行情况,为政策制定提供参考.方法:文章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三所不同类型大学医疗保险的运行管理以及满意度方面数据.结果:发现学生健康意识不强、大部分学生对医保知识不了解、学生对校医院的服务质量方面满意度不高等问题.结论:建议提升学生健康素质,加强学生健康管理,完善校医院软硬件建设等.

    作者:李岚兰;申思思;王俊;孙志东;文赟筠;颜理伦;汤质如;李绍华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健康教育在母婴同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及其影响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母婴同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及其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6年4月在丽水市妇幼保健院产科住院分娩的孕妇1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传统健康宣教,观察组给予母婴同室护理、新的健康知识教育模式.护理干预后对比两组产妇产后母婴并发症率、日常健康知识的掌握率、纯母乳喂养率、HAMD评分与HAMA评分及健康知识教育满意度等.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产妇喂养、尿布更换、生理特点等日常健康护理知识的掌握度分别为:98.67%,98.67%,97.33%,HAMD评分与HAMA评分均显著优对照组(P<0.05).产后观察组产妇乳头皲裂、尿储留并发症发总发生率5.33%,新生儿黄疸、红臀并发症发总生率4.00%明显低于对照组,产后观察组纯母乳喂养率为88.00%,信任度为85.33%,满意度为89.33%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健康教育可有效提高母婴同室的护理效果,并降低产后母婴并发症发生率及提高母婴同室护理的服务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中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李雅燕;赵晓玲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无保护分娩法在减少初产妇会阴损伤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无保护分娩法在减少初产妇会阴损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金华市妇幼保健院2016年1月至4月收治的300名初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150例和对照组1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分娩法,观察组采用无保护分娩,比较两组的会阴损伤情况、会阴疼痛情况以及产后的生活质量.结论:观察组的会阴裂伤率低于对照组,裂伤程度轻于对照组,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1d在日常活动、睡眠质量、精神状态等方面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保护分娩能够减少初产妇分娩过程中的会阴损伤,减轻会阴疼痛程度,提高产后生活质量.

    作者:朱玲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延续护理干预对改善胃溃疡患者不良情绪及生活质量的作用

    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干预应用于胃溃疡患者中对其不良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4年10月-2016年10月86例胃溃疡患者分组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例,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于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延续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抑郁和焦虑及自尊心理状态情况加以评价,并进行分析.通过问卷调查方式来调查干预后生活质量、治疗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经干预后,两组患者自尊心理评价积分较干预前显著提高,两组患者焦虑和抑郁积分明显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患者焦虑和抑郁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而自尊心理积分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增强,P<0.05.经干预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治疗依从性、生活质量改善明显,且护理满意度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延续护理干预可有利于胃溃疡患者不良情绪的改善,增强其自尊心,从而可间接性增强其治疗子自信心,终改善其生活质量.

    作者:钟苗秀;陈芳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整合医学理念在消化系病临床教学中的应用体会

    通过在教学中选择多种整合医学教学方法,进行整合教学模式下的教学安排,培养学生整体观的思维能力,实现基础教学和临床实践教学的有机融合.该文浅述了整合医学理念在消化系病临床教学中的应用体会.

    作者:杨冰冰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复用手术器械的日常保养方法和效果观察

    目的:为了提高医疗器械清洗后的清洗质量,降低锈蚀率,延长器械的使用寿命,确保灭菌效果.方法:将实验样品随机分组,采用卡方检验分析组间差异.结果:实验组器械清洗合格率高于对照组(92.3%<97.3%)、锈蚀率、耗损率低于对照组(6.98%>2.92%)(0.11%>0.05%).结论:对器械进行日常保养能有效地提高手术器械的清洗质量,减少锈渍的发生,延长器械的使用寿命.

    作者:金霞芳;史丽娟;李慧芬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余杭区健康人群麻疹免疫水平调查

    目的:了解余杭区健康人群麻疹免疫水平现状,为麻疹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选择余杭区健康人群作为检测对象,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人血清中麻疹IgG抗体.结果:余杭区人群麻疹抗体阳性率为94.48%,保护率61.90%.20~、30~岁年龄组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7.50%、90.12%,保护率分别为55.00%、53.09%,均明显低于其他年龄段人群.结论:余杭区麻疹抗体水平总体水平较高.20~、30~岁年龄组的成人是目前该区麻疹发病的高危人群.积极开展成人麻疹类疫苗接种是当前麻疹防控的有效措施.

    作者:曹银兰;鹿凤苓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诱发电位结合神经传导速度检查在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诱发电位结合神经传导速度检查的结果在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患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余姚市人民医院2010年1月-2016年10月接诊的30例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患者的资料,统计患者进行的磁共振检查(MRI)、诱发电位(体感诱发电位、脑干听觉诱发电位、视觉诱发电位)、神经传导速度检查的结果、血清维生素B12水平和症状等,将诱发电位结合神经传导速度检查的结果与磁共振检查进行分析比较,分析其在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患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结果:所有患者均经过诱发电位结合神经传导速度检查的结果与MRI检查,两种不同的方法相比,其中诱发电位结合神经传导速度检查的结果显示异常率为83.33%,MRI检查的异常率为53.33%,诱发电位结合神经传导速度检出的异常率明显高于MRI,有统计学意义(x2=6.238 8,P=0.012 5);21例患者P40,潜伏期延长(48.65±1.85)ms,或波幅降低(1.95士1.22)μV,12例深感觉障碍者均显示P40波幅降低;BA-EP1例左侧Ⅲ波和Ⅴ波峰潜伏时延长,2例右耳ⅢⅤ波波间期延长,2例左耳Ⅴ波峰潜伏期延长并且Ⅰ-Ⅲ波间期小于Ⅲ-Ⅴ波间期;VEP有6例P100潜伏期延长,伴或不伴有波幅降低;13例患者神经传导速度检查显示神经传导速度减慢或感觉神经SNAP波幅降低.结论:诱发电位结合神经传导速度检查的结果,能客观反映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病变的部位,协助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定位诊断,其检查的异常率高较高,临床价值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许洁琼;董伟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2011-2015年三门县恶性肿瘤发病趋势分析

    目的:分析2011-2015年三门县恶性肿瘤发病趋势,为肿瘤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2011-2015年三门县恶性肿瘤发病监测数据计算年龄别性别发病率和中国标准化人口年龄调整的标化发病率.采用Join-point Regression Program 4.2软件计算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 change,APC),分析2011-2015年恶性肿瘤发病率的变化趋势.结果:2011-2015年,三门县恶性肿瘤新发病例共6 509例,发病率为298.21/10万(男性324.16/10万,女性269.64/10万),标化发病率为266.48/10万(男性292.50/10万,女性239.20/10万).恶性肿瘤发病居前10位的恶性肿瘤依次为肺癌、肝癌、胃癌、乳腺癌、甲状腺癌、直肠癌、宫颈癌、食管癌、结肠癌和子宫癌,占恶性肿瘤发病数的77.80%.年龄别发病率在45~69岁组以后急剧上升,75~79岁达到高峰(1 357.10/10万).结论:三门县恶性肿瘤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中老年人群是恶性肿瘤发病的高危人群.需加强长期监测,防控不容轻视.

    作者:梅慧娟;包肖玉;杨盛旭;王良友 刊期: 2017年第04期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杂志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