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峻;张杰;姚昊;汪露;李庆国
主动脉窦瘤(sinus of Valsalva aneurysm,SVA)占所有心内直视手术的0.14%~ 3.50%,SVA伴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和(或)主动脉瓣关闭不全(aortic regurgitation,AR)较常见,且明显增加外科诊疗难度及影响预后[1-3].1980年8月至2013年12月,我中心手术治疗SVA患者160例,现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严飞;木拉提·阿不都热合曼;霍强;艾斯卡尔·沙比提;朱涛;刘正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主动脉缩窄合并主动脉B型夹层的手术方法选择和预后.方法 2009年至2013年,10例主动脉缩窄合并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男7例,女3例;年龄为23~ 56岁,平均41.2岁.患者均经主动脉CTA确诊.根据患者主动脉弓部发育情况、降主动脉瘤样扩张程度和夹层累及范围决定手术方式.侧开胸手术7例,其中3例行胸降主动脉替换术,3例行部分胸降主动脉替换术加短支架象鼻置入术,1例行全胸腹主动脉替换术.正中开胸开腹手术3例,均行升主动脉-腹主动脉转流术+主动脉弓远端结扎术.结果 手术死亡1例,为主动脉弓发育不良、右侧胸腔大量血性积液,行升主动脉-腹主动脉转流加主动脉弓和胸降主动脉远端结扎术者,术后2天因主动脉破裂死亡.余无并发症发生.随访8~38个月,无主动脉相关死亡和再次手术.结论 根据主动脉缩窄合并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主动脉弓部发育情况、降主动脉瘤样扩张程度和夹层累及范围个体化决定手术方式,可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作者:刘宁宁;孙立忠;刘永民;朱俊明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比较胸腔镜微创与开放食管切除术治疗食管癌患者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和淋巴结清扫情况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至2014年4月间207例在天津肿瘤医院行手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资料,胸腔镜微创食管癌切除术125例(胸腔镜组),开放食管癌切除术82例(开放组).胸腔镜组中109例行单纯胸腔镜加开腹手术,16例行胸腹全腔镜联合手术.结果 与开放组相比,胸腔镜组患者术后需要有创治疗的肺不张[0.8% (1/125)比7.3% (6/82)]、胸腔积液[0(0/125)比4.9% (4/82)]及急性呼吸窘迫[0(0/125)比6.1%(5/82)]等严重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率下降;术中可疑胸导管损伤结扎[3.2%(4/125)比15.9% (13/82)]、喉返神经损伤[19.2%(24/125)比32.9% (27/82)]以及术后乳糜胸发生率[0(0/125)比4.9% (4/82)]降低;清扫右喉返神经链淋巴结数[(1.91±0.73)枚比(1.12±0.81)枚]及成功率[97.6%(122/125)比89.0% (73/82)]增加;但清扫左喉返神经链淋巴结枚数[(0.93±0.71)比(1.76±0.84)]及成功率[52%(65/125)比76.8% (63/82)]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术后肺部感染、吻合口瘘、脓胸、食管气管瘘、二次开腹、二次开胸、伤口感染、心律失常、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肝功能不全和脑梗塞等发生率及病死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食管旁、隆凸下及肺门淋巴结清扫亦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 胸腔镜微创食管癌手术能够降低严重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减少胸导管及喉返神经损伤,清扫右喉返神经链淋巴结优势明显,但清扫左侧喉返神经链淋巴结难度大,仍存在改进提升空间.
作者:马明全;姜宏景;唐鹏;段晓峰;弓磊;于振涛 刊期: 2015年第05期
例1 女,18岁.发现前胸肿块6个月,逐渐增大并疼痛.胸骨柄处6 cm ×6 cm肿块,质硬,边界不清.胸部CT示胸骨柄骨质破坏并软组织影(图1).2013年8月行胸骨、左侧锁骨部分切除术.术中见胸骨肿瘤位于胸骨柄处,胸骨体、左胸锁关节、左锁骨受侵犯.手术切除胸骨柄、部分胸骨体、左胸锁关节、部分左侧锁骨.
作者:柳阳春;章晔;林庆;徐全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总结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累及冠状动脉的外科治疗方法及结果.方法 回顾2010年3月至2013年8月177例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并行孙氏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30例,女47例;年龄(47.25±12.13)岁.29例累及冠状动脉并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术前5例患者出现急性下壁心肌梗死,2例出现急性前壁或侧壁心肌梗死.手术均在患者送达医院24 h内进行.结果 右冠状动脉受累26例,左冠状动脉受累2例,1例患者双侧冠状动脉受累.22例冠状动脉受累的患者术前无心肌缺血的证据.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累及冠状动脉的患者与无冠状动脉受累的患者相比存在更高的院内病死率.结论 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一旦累及冠状动脉病死率较高,孙氏手术的同时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对于挽救此类患者十分重要.
作者:王晓龙;关欣亮;刘愚勇;郑铁;贡鸣;李海洋;刘欧;张宏家;孙立忠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评价单腔气管插管与双腔支气管插管在胸腔镜联合腹腔镜下食管癌三野淋巴结清扫术(全腔镜食管癌三野根治术)中的应用及对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1月165例行全腔镜食管癌三野根治术的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单腔、双腔气管插管患者发生肺部并发症分别为11例(16.42%)、34例(34.69%) (P =0.010),插管时间分别为(1.45±0.22)min、(6.53±0.59) min(P =0.000),清扫淋巴结总数(42.76±18.11)枚/例、(34.32±15.80)枚/例(P=0.002),清扫左喉返神经链淋巴结数(3.19±2.53)枚/例、(1.30±2.14)枚/例(P =0.000).结论 在全腔镜食管癌三野根治术中,单腔气管插管较双腔支气管插管简单、易行,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低,同时更有利于上纵隔淋巴结清扫.
作者:柳硕岩;黄书荣;王枫;许如贞;王镇;陈啸风;郑庆丰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总结并推广成功的大咯血治疗经验.方法 分析2012年至2013年急诊手术治疗14例大咯血患者的诊治规程与转归情况,尤其是支气管镜和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在大咯血治疗中的应用方法.男8例,女6例;年龄27~ 64岁,平均(45±18)岁.结果 对14例大咯血患者进行规范、快速的急诊手术治疗.术后随访4~ 20个月,14例患者均无再发咯血.结论 针对大咯血患者的规范、快速的急诊手术治疗,辅以支气管镜检查及ECMO,可以有效地治疗大咯血以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李欣;李辉;傅毅立;胡滨 刊期: 2015年第05期
患婴 男,出生后5天,体质量2.5 kg.其母孕8个月产检时胎儿超声心动图及磁共振检查即诊断为左心发育不良综合征.患婴出生后出现吐沫、抽搐,全身黄染明显,无发绀和缺氧发作.超声心动图及心脏CT血管造影提示:左心室发育不良;二尖瓣发育不良,瓣环4 mm;主动脉瓣接近闭锁,升主动脉2.6 mm;肺动脉扩张,总干12 mm;房间隔缺损(ASD)8 mm;动脉导管未闭(PDA)4 mm.
作者:罗凯;刘锦纷;鲁亚南;高伟;刘廷亮;余志庆;郑景浩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低氧血症的相关因素及治疗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至2014年4月108例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男74例,女34例;年龄26~ 68岁,平均(43.2±10.1)岁;体质量51~106 kg,平均(71.3 ±18.4) kg;发病到手术时间小于14天.全部病例在深低温停循环下手术(鼻咽温降至20℃).依据到达监护室后动脉血氧分压/吸入氧浓度(PaO2/FiO2)分为低氧血症组(PaO2/FiO2< 200)和非低氧血症组(PaO2/FiO2≥200).对术前、术中、术后与低氧血症发生可能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呼吸机辅助时间、ICU滞留时间、住院时间和住院病死率.临床诊断为低氧血症立即采取肺保护性通气措施.结果 术后低氧血症的发生率40.7%(44/108),其中低氧血症组肺部感染11例,气管切开3例,死亡10例.非低氧血症组死亡4例.低氧血症组的住院病死率显著高于非低氧血症组(P<0.05).两组患者年龄、性别、高血压史、糖尿病史、慢性阻塞性肺病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机辅助时间、ICU滞留时间和住院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包括体质量指数、吸烟史、术前低氧血症、左心室射血分数<0.45、手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深低温停循环时间和围手术期输血量.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低氧血症、深低温停循环时间> 40 min、输血量>10U和体质量指数>25 kg/m2为有意义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肥胖、大量输血、深低温停循环时间长及术前合并低氧血症是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低氧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应加强围手术期肺保护.
作者:宋先荣;程兆云;刘富荣;丁付燕;李晓慧;韩宇 刊期: 2015年第05期
患者 男,61岁.进行性咳嗽、喘憋十余年,呼吸困难1周.查体:端坐呼吸,三凹征明显,口唇紫绀,左肺未闻及呼吸音.胸部CT示左主支气管内肿瘤阻塞严重,CT值约为95HU;左侧胸廓塌陷,气管纵膈向左偏移,气管-左主支气管近段管腔内见脂肪密度影,左全肺不张,其内多发点片状钙化影(图1).纤维支气管镜示气管下端、隆突上见外突肿物,基底位于左主支气管,管腔完全闭塞,右主支气管严重狭窄,肿物表面光滑,咬检质韧,未能取出组织(图2).
作者:任明明;孔繁义;宋翔 刊期: 2015年第05期
2004年至2014年我们收治了7例原发性结节型肺淀粉样变患者,通过回顾性分析其相关资料,探讨该病的特点,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资料和方法 本组7例中男4例,女3例,年龄46~64岁,平均为57岁.5例为体检偶尔发现,因痰血和咳嗽、咳痰就诊各1例.查体及既往病史无特殊.从发现至手术间隔10天~1年,平均3个月.2011年以后就诊6例,2004年就诊1例.
作者:黄威;周逸鸣;何文新;张鹏;包敏伟;吴亮;姜格宁 刊期: 2015年第05期
患者 男,46岁.剑突下不适1月余.胃镜检查结果示:食管中下段两处黏膜隆起,基底部无蒂,隆起物表面光滑.超声胃镜结果示:远近两病灶处低回声改变,起源于固有肌层,大截面22.2mm×12.7 mm、16.1 mm×ll.7 mm(图l~2).胸部CT检查示:食管胸中段软组织结节影,直径约27 mm,管腔狭窄,增强扫描轻度强化(图3).上消化道造影示食管胸中段见充盈缺损区,黏膜尚连续(图4).
作者:陈先凯;李印;刘先本;孙海波;王总飞;于永魁 刊期: 2015年第05期
患者 女,80岁.突发胸背部疼痛4个月,伴右下肢进行性坏死1个月.增强CT提示为A型主动脉夹层,原发破口在升主动脉近无名动脉处,从升主动脉延伸至髂动脉,在右侧髂动脉开口见血栓形成,胸降主动脉假腔未闭合(图1).查体:双肺呼吸音清,胸骨左缘第2肋间闻及舒张期吹风样杂音,右下肢膝关节以下皮肤呈黑色,见脓性分泌物,肌肉萎缩,呈现干性坏疽样改变.心脏超声显示主动脉瓣中度反流,心电图未提示心肌缺血.考虑造影剂肾病的风险,术前未行冠状动脉造影.
作者:邵峻;张杰;姚昊;汪露;李庆国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对比单纯肺静脉消融及与盒式消融治疗孤立性心房颤动(房颤)的疗效.方法 2010年6月至2012年11月,80例孤立性房颤患者行外科房颤射频消融手术,其中阵发性房颤33例,47例持续性房颤.术中均同期切除左心耳及处理Marshall韧带.37例患者在双侧肺静脉隔离(PVI)的基础上增加左心房后壁两条消融径线,形成盒式消融(Box)径线,其中14例为阵发性房颤,23例为持续性房颤.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结果 随访(18.8±7.4)个月,2例非心源性死亡.总窦性心率转复率78.8%,其中阵发性房颤窦性率87.9%,持续性房颤窦性率72.3%.在随访时间超过2年的患者中,阵发性房颤患者接受单纯PVI与Box消融的窦性转复率分别为84.6% (11/13)和92.9% (13/14),P=0.45;持续性房颤患者接受单纯PVI与Box消融的窦性率分别为58.3% (14/24)和87.5% (14/16),P=0.04.结论 增加左心房后壁的消融径线,可以提高孤立性房颤的治愈率,尤其对持续性房颤的效果有明显的提高.
作者:许春雷;胡秋明;李岩;韩杰;曾文;贾一新;孟旭 刊期: 2015年第05期
1995年以来,由北美肺癌组织完成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随机对照研究,奠定了肺叶切除为早期肺癌的首选治疗手段[1]随机对照实验证实了VATS手术的有效性并评估了其优势[2],从此开启了胸外科微创时代.VATS手术创伤小,胸腔引流液少,肺功能损失少,住院时间短,与常规开胸手术相比,优势较为明显[3-5].
作者:马克峰;初向阳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左西孟旦对心脏外科术后重症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纳入阜外医院2013年12月至2014年9月期间第二成人外科恢复室收治的重症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患者.患者均行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术,常规经主动脉及腔静脉建立体外循环,经主动脉根部顺行灌注停跳液,选用乳内动脉及大隐静脉行CABG术.术后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左西孟旦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 左西孟旦组患者术后12h及24 h时体循环阻力及中心静脉压均较对照组下降,心输出量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心率及血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示左西孟旦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值较基线值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0.11±0.06)对(0.05±0.02),P<0.05].左西孟旦组术后机械通气时间、新发房颤、急性肾损伤发生比例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左西孟旦可改善重症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患者术后心功能,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作者:陈祖君;裴锋博;吴慧;张志鹏;龚黎;姚垚;杨立猛;刘平;施野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目的总结一期杂交手术治疗主动脉弓部病变患者的疗效.方法 2006年2月至2013年8月,采用一期杂交手术治疗27例病变累及主动脉弓部的患者,男18例,女9例;年龄48 ~ 76岁(66.6±8.6)岁.术前诊断主动脉弓部瘤10例,逆撕累及弓部的B型主动脉夹层10例,穿透性溃疡、壁内血肿4例,主动脉弓部假性动脉瘤3例.5例有开胸心脏手术史.术前合并高血压病21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7例,2型糖尿病5例,马方综合征2例.并发症有肾功能不全6例,胸腔积液13例,低氧血症15例.应用去分支技术,人工血管建立旁路重建头颈部分支血管血供,然后经股动脉置人降主动脉覆膜支架修复主动脉弓部及降主动脉病变部位,均采用一期手术.近端锚定区0区16例,1区11例.随访6~ 96个月,平均46个月,2例失访.结果 无早期(术后30内和住院)死亡.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2例,血液透析治疗后恢复.呼吸衰竭、肺部感染6例,均治愈.2例卒中,1例恢复无后遗症,1例有轻度偏瘫.无截瘫.Ⅰ型内漏2例,3个月后均消失,无需再手术.随访中4例分别于术后10、18、32和38个月死亡.无迟发内漏和逆行主动脉夹层等支架相关并发症.结论 一期杂交手术治疗主动脉弓部病变患者疗效满意,远期效果需进一步随访.
作者:鲍春荣;梅举;丁芳宝;张韫佼;汤敏;马南;张俊文;刘浩 刊期: 2015年第05期
心脏瓣膜置换术是目前治疗心脏瓣膜疾病的常用方法.为避免术后血栓形成的风险,口服华法林抗凝尤为重要.华法林的稳定剂量在不同种族和个体之间存在较大差异[1].胺碘酮作为一种高效而安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2],经常会与华法林合用.然而,术后如何较准确地估测华法林稳定剂量,并且在合用胺碘酮情况下,如何调整华法林剂量以获得安全的抗凝效果,是临床工作中亟需探讨的问题.
作者:郁喆;陈柯;丁英龙;陆飞;缪丽燕;沈振亚;叶文学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使用二维平面二尖瓣成形环对二尖瓣成形术后二尖瓣环三维空间构型的影响.方法 选取18~60岁单纯二尖瓣退行性变导致重度瓣膜反流患者,无其他合并心脏疾病.术前经食管三维超声心动图检测二尖瓣脱垂部位、反流程度、二尖瓣瓣环三维空间结构.二尖瓣成形术后同样进行三维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测.应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所有测量数值以x±s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入选二尖瓣成形病例42例,后叶脱垂28例,前叶脱垂14例,术中检测显示成形效果满意,二尖瓣无或微量反流.三维超声心动图检测显示二尖瓣环在心动周期中呈“马鞍形”,于前、后交界处较低,于前、后瓣环中点处较高.在收缩期前瓣环与后瓣环之间夹角较大,在舒张期,前叶侧瓣环与后叶侧瓣环之间夹角较小.二尖瓣成形术后二尖瓣瓣环周长、横径、纵径都较术前有减少.术前二尖瓣横径和纵径测量值几乎相同,提示重度反流时二尖瓣环变形为近乎圆形,成形术后则纵径/横径达到了0.88,提示二尖瓣环的纵径/横径比例有所恢复.瓣环高度降低由术前(8.4±0.6)mm降低到术后的(3.2±0.1)mm,瓣环高度/横径比值由术前0.24降低到0.15.收缩期前后瓣环非平面夹角由术前的(136±13)°增加为术后的(145 ± 14)°.结论 二尖瓣成形术中二维人工瓣环的使用可能会使瓣环空间构型发生平面化改变.
作者:张海波;孟旭;郭勇;何怡华;韩杰;李岩 刊期: 2015年第05期
胸腺瘤属胸外科常见疾病,目前在各家医院广泛开展诊治工作.谈及胸腺瘤各型各期的准确定性及治疗方案,国内外各家医院及研究所提出的论点差异较大.直至今日,国际医师协会尚未能制订出统一的治疗方案.本文将近年来胸腺瘤的诊疗现状及其新进展进行综述,供大家参阅.
作者:沈明敬;徐忠恒 刊期: 2015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