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1例损伤性气管狭窄手术治疗

杨光煜;何苡;侯广杰;胡为才;杨军峰;刘青锋;赵璞

关键词:
摘要:2000年至2011年我们收治21例损伤性气管狭窄患者外科治疗,现总结经验与教训报道如下.资料和方法 21例中男15例,女6例;年龄5 ~57岁.颈部挫伤后气管狭窄7例,车祸伤6例,气管切开后并发症5例,气管内插管后3例.气管上段狭窄12例,中段狭窄6例,声门下合并气管狭窄3例.5例有2次手术史,2例有1次手术史(不包括气管切开相关手术).全组均有严重的呼吸困难、三凹征等症状.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激光微孔气管脱细胞基质的制备及对软骨细胞生长的影响

    组织工程气管因抗原性弱、免疫排斥反应少和生物活性好等优点,而被认为是理想的气管替代物.气管脱细胞基质(acellular matrix,ACM)作为组织工程气管支架具有很强的优势和应用前景[1-2].

    作者:徐小雄;段亮;姜格宁;周广东;杨洋;倪铮铮;夏琰;姜超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硬膜外麻醉联合术中胸顶迷走神经阻滞在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中的应用

    近年来,胸腔镜下肺大疱手术操作越来越规范和简便.201 1年7月至12月,我们采用硬膜外麻醉配合术中胸顶迷走神经阻滞和胸腔内充入CO2气体的方法对30例肺大疱患者行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现总结报道如下.资料和方法 全组男27例,女3例;平均年龄(25.8±7.2)岁.均为二次或多次发生自发性气胸、经CT检查明确诊断、具备手术指征的单纯肺大疱患者.术前与患者讲清麻醉方法及优缺点,消除患者思想负担.

    作者:陈彤宇;周嘉;袁岚;池浩;吴瑶瑶;周文雄;葛文;徐建俊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支气管颗粒细胞瘤1例

    患者 男,38岁.活动后气促伴间断发热4年.查体:体温36.4℃,心率80次/min,血压120/68 mm Hg(1 mm Hg =0.133 kPa).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右肺呼吸音清,左肺可闻及哮鸣音.胸部CT示左主支气管肿物,堵塞管腔,左肺部分肺不张(图1).纤维支气管镜示左主支气管距隆凸1~1.5 cm处可见新生物突出,表面不光滑,管腔阻塞,镜身不能通过(图2).

    作者:于立新;赵立强;张振葵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VEGF-C、CD24在肺癌组织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VEGF-C、CD24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RT-PCR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38例原发性肺癌患者肿瘤组织及癌旁组织中VEGF-C、CD24的表达水平.结果 (1)肺癌组织中VEGF-C、CD24mRNA及蛋白的表达均高于癌旁组织(P<0.05),两者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正相关(P<0.05);(2)有淋巴结转移组中VEGF-C、CD24 mRNA及蛋白的阳性表达量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3)VEGF-C、CD24表达与淋巴结转移、肿瘤TNM分期等临床病理特征间有明显相关性(P<0.05);(4)VEGF-C、CD24蛋白表达与ⅢA期患者的短期预后有关,两者的mRNA水平与无病生存时间呈负相关.结论 VEGF-C、CD24在肺癌组织中均异常表达,可作为肺癌诊断的辅助标志物.

    作者:胡静雯;张治;许林;尹荣;黄建峰;王洁;杨欣;武雅琴;蒋峰;徐玮;徐新宇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Good综合征1例

    患者 男,57岁.1年半前在我院诊断为支气管扩张并感染、胸腺瘤,查球蛋白(G) 12 g/L;于1年前行胸腺瘤切除术,病理结果为AB型,G 9.8 g/L;9个月前出现双下肢水肿;4个月前因发热、咳嗽、咳痰查G 10.9 g/L,白蛋白(A)28.9 g/L,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62 U/L,免疫球蛋白(Ig)G 0.11 g/L,IgA 50 mg/L,IgM 50 mg/L,IgE 21 mg/L,补体C31.092 g/L,C40.28 g/L,抗感染治疗好转.

    作者:邹鑫森;邓天伟;郭小龙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微创小切口治疗冠状动脉瘘22例

    冠状动脉瘘(coronary artery fistula,CAF)是指冠状动脉主干或其分支与某一心腔或血管之间存在的异常通道.目前外科治疗的方法主要有正中开胸体外循环或者非体外循环下两种手术方式.2008年至2011年,我们对22例单纯冠状动脉瘘患儿采取微创小切口的方法手术治疗,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金晶;陶凉;曾祥军;周宏;吴向阳;周丹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去分支化联合腔内修复术治疗累及主动脉弓部的胸主动脉疾病

    2008年2月至2012年2月,我们对18例累及弓部的胸主动脉疾病患者实施了主动脉弓去分支化联合腔内修复术,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资料和方法 全组男14例,女4例;年龄38~69岁,平均(58.2±9.5)岁;体质量53 ~ 110 kg,平均(71.3±16.1) kg.术前均行计算机体层摄影血管造影术(CTA)和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其中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11例,弓部动脉瘤4例,主动脉弓部穿透性溃疡3例;合并高血压9例,慢性阻塞性肺病4例,糖尿病、慢性肾功能不全、冠心病各3例,陈旧性脑梗塞1例.

    作者:孙图成;蒋雄刚;邱雪峰;张凯伦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胸部孤立性纤维瘤的临床诊治

    胸部孤立性纤维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SFT)的临床和影像学误诊率较高.完整切除SFT效果较好,但如何有效延长多次复发及恶性SFT患者的生存期仍是困扰临床医师的难题[1].2008年4月至2011年12月我们共收治19例SFT患者,治疗效果较满意,现结合国内、外文献探讨该病的诊治方法.

    作者:巩书磊;张林;张曙光;李文雅;刘相利;钟欣文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肺囊性错构瘤2例

    病例1 女,48岁.妇科查体发现左附件肿物4天,待手术.术前X线胸片发现右下肺占位性病变,进一步行胸部CT检查示右肺下叶占位(图1-1).2012年3月全麻下行腹腔镜左附件(病理提示卵巢囊肿)切除术;然后胸腔镜探查见肺部肿瘤质地柔软,难以明确其界限,遂行胸腔镜辅助小切口切除肿瘤.肿瘤呈囊性,内容物为黏液样物质;术后病理报告,肿物组织内含腺体、纤维血管及平滑肌成分(图1-2),免疫组化:AE1/AE3(+)、CK8/18(+)、CEA(-)、Vimentin(间质+)、CK5/6(-)、ki-67(<1%)、TTF-1(+)、EMA(+)、S-100(-)、HMB45(-).我院及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会诊,病理诊断为错构瘤.

    作者:李作生;陈志全;郑贸根;王国臣;侯静朴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经单侧胸腔跨纵隔VATS双侧肺大疱切除术

    2011年5月至2012年1 月,我们为5例患者成功实施了经单侧胸腔跨纵隔VATS双侧肺大疱切除术,现总结报道如下.资料和方法 本组患者均为男性;年龄16 ~ 19岁.3例双侧自发性气胸交替发作,2例双侧气胸同时发作.1例因双肺压缩明显,行双侧胸腔闭式引流,余者术前均未接受治疗.患者术前胸部CT均提示双侧肺尖部肺大疱(图1).

    作者:宋楠;谢冬;姜格宁;王海峰;刘明;张鹏;杨倍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鱼刺致食管破裂的外科治疗

    2000-2011年我们收治鱼刺致食管破裂患者21例,现将诊治经验总结报道如下.资料和方法 本组男20例,女1例;年龄25~41岁,平均35岁.鱼刺存留时间<72h 18例、1、6、10个月各1例.合并明显纵隔感染10例、纵隔脓肿3例.鱼刺位于食管第1狭窄附近12例、第2狭窄附近7例、第3狭窄附近2例.

    作者:董耀众;张宏伟;王朝阳;王成德;王威;汤义军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原位和异位微创瓣膜置入羊模型的建立及效果评价

    目的 构建微创大动物瓣膜置入模型,评价其效果.方法 应用枝化状聚乙二醇交联猪去细胞主动脉瓣构建新型组织工程化瓣膜替代物,参照Corevalve经导管瓣膜置入系统,自制微创瓣膜释放系统.成年雄性山羊18只,分为原位超声引导组(A组)、原位X线造影引导组(B组)和异位直接释放组(C组),每组6只,全麻下借助心脏超声和X线造影引导,于主动脉瓣原位或胸降主动脉异位行微创瓣膜置入.术后4周时行心脏CT和超声以评价瓣膜近期功能.结果 手术成功率分别为A组66.7%(4/6只)、B组50.0%(3/6只)和C组100.0%(6/6只),多重x2比较提示A、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与C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组分别手术(79±18) min、(61 ±23) min和(45±15) min,单向方差分析提示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4周存活率分别为100%(4/4只)、100%(3/3只)和83.3%(5/6只),多重x2比较提示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心脏CT和超声证实术后即刻和4周时,原位置入的瓣膜定位稳定,瓣叶开合良好,无狭窄及反流.结论 3组瓣膜置入羊模型均无需体外循环辅助,并具有创伤小、无需输血、可重复性较好等优点,近期存活率满意.A组技术设备简单,但超声定位精确性有限,操作时间较长;B组定位准确迅速,但依赖X线造影设备;C组手术成功率高,但置入的瓣叶无功能性启闭活动,仅适用于瓣膜生物相容性的在体观察.

    作者:胡行健;史嘉玮;刘金平;卢晓芳;袁锋;邓诚;史峰;董念国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胸腔镜手术治疗叶内型肺隔离症

    目的 分析胸腔镜手术治疗叶内型肺隔离症的可行性、安全性及切除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2月至2011年9月17例胸腔镜手术治疗的叶内型肺隔症患者资料,其中男性7例,女性10例;年龄14~61岁,平均40.3岁.术前通过增强CT确诊9例,未确诊8例.选择3孔切口,在下肺韧带内找到异常动脉后,使用直线型切割缝合器切断,然后根据情况选择肺楔形切除或者肺叶切除.结果 17例胸腔镜手术均成功,无中转开胸,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5例患者选择行肺楔形切除,4例顺利完成,1例转肺叶切除;12例直接行肺叶切除.手术80 ~ 170 min,平均128 min;出血量5~ 200 ml,平均80ml.术后胸管引流2~6天,平均4.0天;术后住院4~11天,平均7.6天.所有患者术中及术后病理均证实为叶内型肺隔离症.结论 胸腔镜手术治疗叶内型肺隔离症安全可行,情况允许时,可以优先选择肺楔形切除或者肺段切除.

    作者:林宗武;蒋伟;王群;葛棣;谭黎杰;徐松涛;范虹;卢春来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21例损伤性气管狭窄手术治疗

    2000年至2011年我们收治21例损伤性气管狭窄患者外科治疗,现总结经验与教训报道如下.资料和方法 21例中男15例,女6例;年龄5 ~57岁.颈部挫伤后气管狭窄7例,车祸伤6例,气管切开后并发症5例,气管内插管后3例.气管上段狭窄12例,中段狭窄6例,声门下合并气管狭窄3例.5例有2次手术史,2例有1次手术史(不包括气管切开相关手术).全组均有严重的呼吸困难、三凹征等症状.

    作者:杨光煜;何苡;侯广杰;胡为才;杨军峰;刘青锋;赵璞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左心房后壁盒式消融的改良心脏迷宫手术疗效

    目的 探讨盒式消融术式能否提高心房颤动(房颤)治疗的成功率.方法 2009年1至12月,心脏直视手术同期行改良迷宫手术患者中,行左心房后壁盒式消融术者60例,同期配对选择60例非盒式消融术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经过相对一致的术前检查和围手术期处理.结果 除盒式消融组体外循环时间较长外,两组在年龄、房颤时间、左心房直径、左心室射血分数、同期手术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围手术期均无死亡病例.所有病例均顺利随访,平均(9.0±8.4)个月.盒式消融组1例在术后2个月死于脑出血,非盒式消融组1例在术后12个月出现脑梗塞.术后1与3个月,两组免于房颤率分别为70.0%对51.2%(P=0.039)与78.3%对60.0% (P =0.030);术后6个月分别为80.0%对71.7% (P =0.286).8例因房颤心律复发再次入院,两组分别有4例和2例行导管消融,两组各有1例行电复律,均恢复窦性心律,并继续口服胺碘酮治疗3个月.结论 盒式消融组通过增加左、右肺静脉之间连线,比非盒式消融组左、右肺静脉之间单一连线,明显提高射频消融迷宫手术后早期(1~3个月)窦性心律的维持率;但在术后半年,两组窦性心律的维持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作者:张晓慎;郭惠明;卢聪;谢斌;黄焕雷;郑少忆;朱平;吴若彬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成人双瓣膜置换术后延迟拔管的危险因素

    目的 探讨术前及术中影响成人主动脉瓣、二尖瓣双瓣置换术后延迟拔管(PMV)的危险因素.方法 行双瓣置换术及同期其他手术患者2026例,延迟拔管组230例,对照组1796例.应用统计学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早期结果,筛选导致延迟拔管的术前及术中危险因素.结果 延迟拔管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住院病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33.5%对0.2%,P<0.01).年龄>60岁、糖尿病史、活动期感染性心内膜炎、心功能NYHA分级≥Ⅲ级、术前危重状态、左心室射血分数≤0.50、血肌酐> 110 μmol/L、体外循环>180 min及围手术期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是患者双瓣置换术后PMV的危险因素.结论 双瓣置换术后PMV的患者具有较高的住院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通过危险因素分析可于术前筛选出高危患者,更好地进行围手术期准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白一帆;王崇;谈梦伟;李斌;张冠鑫;徐志云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84例全肺切除术治疗单侧非结核性毁损肺

    总结1997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们行全肺切除的84例单侧非结核性毁损肺的临床资料,探讨其病因分类、临床特点及手术疗效.资料和方法 本组中男47例,女37例;年龄13 ~74岁,平均(51±18)岁.病程4周~40年,平均11.8年.术前影像学检查表现为单侧肺毁损,肋间隙变窄,纵隔向患侧移位.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示支气管变形、狭窄或闭锁45例.根据临床表现、细菌学、影像学及术后病理学将84例非结核性毁损肺进行病因学分类,其中支气管扩张症58例,先天性支气管囊肿16例,肺脓肿4例,坏死性肺炎3例,吸入性异物2例,外伤性支气管狭窄1例.

    作者:段亮;姜格宁;徐小雄;陈晓峰;陈昶;丁嘉安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9例颈动脉体瘤的诊治

    2004年至2008年,我们收治9例颈动脉体瘤(CBT)患者,现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我们的诊治体会并综合文献资料报道如下.资料和方法 全组男5例,女4例;年龄26~84岁,平均43岁;病程3个月~6年,平均2.24年.单侧病变6例,双侧病变(包括单侧先后发病)3例.均无慢性缺氧史及副节瘤家族史.2例有患侧手术史,其中1例行颈动脉体瘤切除术因手术困难未予以切除,1例误诊为颈部脂肪瘤切除失败.

    作者:张超;罗涛;宁雅婵;杨盛家;谷涌泉;李建新;张建;汪忠镐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24例低体重危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外科治疗

    体重低于3 kg危重先天性心脏病的纠治手术在我国还未普遍开展.现总结我院2008年1月至2011年6月外科治疗24例体重3.0kg以下的危重先天性心脏病患婴的体会,报道如下.资料和方法 全组男13例,女11例;体质量1.69~2.97 kg,平均(2.56 ±0.33) kg.早产儿8例,双胞胎2例.出生后2 ~ 84天手术;术前诊断、术前状态、术前处理及麻醉/体外循环、手术处理情况见表1.

    作者:杨盛春;陈欣欣;崔虎军;夏园生;马力;崔彦芹;彭亮明;王怀贞;黄国栋;李建斌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主动脉双弓畸形合并法洛四联症同期矫治1例

    患婴 女,1.3岁;10.5 kg;生后发现心脏杂音.查体:生命体征平稳,上肢血压80/50 mm Hg(1 mm Hg =0.133 kPa),下肢血压90/55 mm Hg,四肢经皮氧饱和度(SPO2)0.83.心率108次/min,律齐,胸骨左缘2-4肋间闻及3/Ⅵ级收缩期杂音,传导局限.余未见异常.X线胸片示心影近似二尖瓣型,上纵隔影宽,主动脉结观察欠满意,双心室增大,心胸比率0.55.入院超声心动图检查见室间隔嵴下回声连续中断15 mm,主动脉增宽骑跨于室间隔缺损上,骑跨率40% ~ 50%;紧邻肺动脉瓣下可见肥厚肌束回声致右心室流出道局限性狭窄,窄处4.6mm;肺动脉瓣增厚、回声增强,瓣叶粘连,开放受限,肺动脉主干及左、右肺动脉发育尚可.

    作者:刘扬;李志强;刘爱军;许耀强;李刚;刘迎龙 刊期: 2012年第11期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主管: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