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多发性大动脉炎累及心脏的外科治疗

王明岩;高长青;李伯君;姜胜利;肖苍松;吴扬;任崇雷

关键词:多发性大动脉炎, 心脏瓣膜, 非特异性炎症, 治疗策略, 手术治疗, 冠状动脉, 主动脉, 肺动脉, 心肌, 心包, 特点, 侵犯, 慢性, 分支, 分析, 病人, 病变
摘要:多发性大动脉炎(TA)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炎症,除可侵犯主动脉及其分支以及肺动脉外,还可造成心脏瓣膜、心肌、心包以及冠状动脉的病变[1].2000年1月至2010年5月我们收治TA病人132例,其中有9例(6.8%)因炎症累及心脏而接受手术治疗.现对TA累及心脏的特点及治疗策略进行同顾性分析.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p53N15融合肽转染肺腺癌细胞系H1299的抗肿瘤作用

    目的 探讨p53N15融合肽转染对肺腺癌细胞H1299体外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 通过腺体相关病毒(adeno-associated virus AAV)载体把p53N15融合肽高效导入p53缺失肺腺癌H1299细胞系,应用相差倒置显微镜观察、MTT细胞活性试验及流式细胞仪技术分析p53N15对肺癌细胞的抑制作用.结果 p53N15融合肽在H1299细胞中得到了高效表达并发挥明显效应,表现为显微镜下,重组病毒转染72 h可见大片细胞死亡.MTT试验分析,重组病毒转染组细胞活性明显降低.流式细胞仪技术显示,重组病毒转染组可见大量死亡细胞.结论 p53N15融合肽转染可明显抑制肺腺癌细胞H1299的体外生长.

    作者:王宏涛;杜绪仓;李曙东;豆亚伟;曹燕飞;田伟;王全颖;杨广笑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电视纵隔镜辅助颈腹两切口治疗早期中上段食管癌

    2009年4月至2010年6月我们应用电视纵隔镜辅助颈腹两切口切除早期中上段食管癌17例,现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中男10例,女7例;年龄48~75岁,中位年龄57.3岁.所有病例术前均经上消化道钡透和胃镜、病理证实为食管中上段、距门齿23~27 cm鳞状细胞癌.胸部CT证实病灶无明显外侵.8例行PET-CT检查,纵隔内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根据美国癌症联合会(AJCC)组织修订的第7版食管癌TNM分期标准[1]:T1N0M0 7例,T2N0M09例,T3N0M01例;其中右侧胸膜炎、双侧胸膜炎、双肺陈旧性肺结核、慢性哮喘病各1例,右肺纤维增殖性肺结核2例,慢支肺气肿3例.

    作者:杨劼;王俊;叶国麟;古卫权;朱乐伟;叶俊;王飞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新手术方式

    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约占先天性心脏病的1.0%~1.5%,是少数需行急症手术的心脏儿科疾病之一,也是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1].因肺静脉异常连接到体静脉循环,导致氧合血回流到右心房,而非左心房,所以卵圆孔开放(PFO)或房间隔缺损(ASD)是其生存的必备条件,症状的轻重与PFO或ASD大小、肺静脉有无梗阻密切相关,这也造成病儿就诊年龄的巨大差异.我们2005年6月至2009年10月近5年采用腔静脉横断心外吻合法治该类病儿15例,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殷胜利;张希;刘云奇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59例30岁以下原发性肺癌的临床及病理

    目的 探讨30岁以下青少年原发性肺癌的特殊临床和病理特点.方法 外科治疗年龄8~29岁,平均23岁的原发肺癌病人59例.术前有症状者49例,其中18例术前被误诊.根治性手术46例,姑息性手术3例,剖胸探查术7例,胸腔镜下活检术3例.术后病理腺癌18例,类癌13例,黏液表皮样癌9例,鳞癌5例,小细胞癌4例,腺鳞癌3例,其他4例.TNM分期:Ⅰ a期8例,Ⅰ b期3例,Ⅱ a期9例,Ⅱ b期12例,Ⅲa期15例,Ⅲ b期8例,Ⅳ期4例.结果 术后并发肺不张3例,发生率5.08%,剖胸探查组术后并发呼吸衰竭死亡1例.全组5年生存率为27.0%,其中根治组为35.0%.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p-TNM分期和手术方式与其生存率高度相关(P<0.05),性别、病理类型和术后化疗均不是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Ⅰ期、Ⅱ期、Ⅲa期、Ⅲb期+Ⅳ期5年生存率分别为75.0%、33.3%、14.3%和0.0%.叶切、全切和探查术5年生存率分别为43.0%、18.2%和0.0%.多因素分析显示仅TNM(P=0.000)是影响青少年原发性肺癌术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青少年肺癌应引起重视,提高确诊率,避免当作肺部良性疾病而耽误手术时机.青少年肺癌根治性手术治疗5年生存率为35%,与普通肺癌人群相当,应积极采取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

    作者:段亮;陈晓峰;张惠君;谢东;姜格宁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气管膜部松弛1例

    病人 男,65岁.反复咳嗽、咳痰、喘憋8年,2008年11月始症状逐步加重,内科治疗效差.查体:神志清,呼吸窘迫,端坐呼吸,吸气性呼吸困难,两肺大量哮鸣音,无湿罗音.CT示右侧肺大疱,气管下端狭窄,膜部内陷,管腔呈新月状,窄处约1.5 mm(图1).

    作者:朱建国;胡波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阿魏酸钠对婴幼儿体外循环血管内皮功能的保护作用

    目的 观察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心肺转流术(CPB)围手术期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1)和循环内皮细胞(CEC)水平的变化,初步探讨阿魏酸钠对血管内皮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60例先天性心脏病病儿随机分为阿魏酸钠组(S组)和对照组(C组)各30例.S组于体外循环前静脉滴注阿魏酸钠注射液8 mg/kg,C组予等量平衡盐溶液,检测CPB前(TO)、30 min(T1)、结束时(T2)、手术后2h(T3)、6 h(T4)5个时间点血浆NO和ET浓度,以及T0和T2两个时间点的CEC变化.结果 两组间T0比较差异不明显,12与T0比较CEC浓度均升高明显;T2时与C组比较,S组CEC升高幅度明显被抑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浆N0浓度T1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T2、T3、T4时间点两组NO浓度均有所上升,但均低于T0,差异明显,S组NO降低程度比C组小(P<0.05).两组T1时ET-1稍有降低,随后ET-1升高明显(P<0.01);S组T1、T2、T3、T4时间点均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体外循环手术可造成NO/ET失平衡状态,CEC数明显增加,证实CPB后存在着血管内皮功能的损伤.阿魏酸钠组术后NO下降幅度,ET、CEC升高的幅度,明显较对照组小,阿魏酸钠可有效拮抗ET的分泌,促进NO的生成,对婴幼儿体外循环手术有较好的血管内皮功能保护作用.

    作者:廖健毅;徐洪军;冉旭东;曹鼎方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巨淋巴结增生症的研究进展

    巨淋巴结增生症(Castleman's Disease,CD)又称血管滤泡性淋巴组织增生,是一种罕见的淋巴细胞增生性疾病.于1956年由Castleman等首次报道[1],主要临床分型为单中心型和多中心型.单中心型常局限于单个淋巴结发病,多中心型的典型表现为全身多发淋巴结增大.组织学分为透明血管型、浆细胞型、混合型.透明血管型CD约占单中心型CD病人的90%[2].而大多数多中心型CD的病人是浆细胞型,混合型则两者皆有.该病多发于胸腔内,特别是纵隔区域,以单发型为主,多发型少见.该病虽然研究在不断深入,但是人们对其发病机制、临床特点、治疗、预后等仍缺乏深入了解,诊断和治疗受到局限.

    作者:龚民;高志;郑鑫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左心房内径大于55mm心房颤动病人的AtricureTM双极射频消融改良迷宫手术

    2007年8月至2009年9月,我们在风湿性心脏病心内直视手术中同期采用AtricurerTM双极射频消融(bipolar radiofrequency ablation,BRFA)改良迷宫手术治疗左心房内径(LAD)>55 mm房颤(AF)病人30例,AF消除率83.3%,近中期临床效果良好,现总结报道如下.资料和方法本组中男14例,女16例;年龄34~57岁,平均(47.3±11.5)岁;AF病史为6~239个月,平均(30.8±10.2)个月.术前诊断为二尖瓣病变22例,双瓣膜病变8例.心功能(NYHA)Ⅱ级7例,Ⅲ级21例,Ⅳ级2例.>50岁病人术前常规行心脏双源CT或者冠脉造影检查排除冠心病.合并脑栓塞2例,左下肢栓塞1例.

    作者:曾富春;刘胜中;丛伟;冯刚;甘崇志;王雪海;薛洋;耕噶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原发性肺动脉肉瘤1例

    病人 女,59岁.反复胸闷、气促、伴咳嗽及双下肢轻度水肿近2个月.胸骨左缘第2肋间可闻及4/Ⅵ级收缩期喷射样杂音,P2亢进.胸部X线片示双肺纹理减少.心电图示SⅠ QⅡ TⅢ,电轴右偏.心脏超声(图1)示右心房、右心室增大,肺动脉内径为2.3 cm,主肺动脉内充满中等回声物,大小约为1.7 cm×6.0 cm,与肺动脉壁附着,该回声物近肺动脉瓣口探及长约0.5 cm条索状回声物,随血流漂浮,肺动脉压71 mm Hg(9.46 kPa),伴三尖瓣中度关闭不全.临床初步诊断为肺动脉栓塞.

    作者:冀振春;沈振亚;余云生;叶文学;黄浩岳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奇静脉弓静脉瘤1例

    病人 男,42岁.体检发现上纵隔包块.查体和实验室检查未发现异常.128层胸部增强CT显示双肺野清晰,右后纵隔旁见一椭圆形稍高密度影,大小约4.27 cm×6.73cm×3.69 cm,边缘较光滑,增强扫描可见病变渐进性强化(图1).三维重建显示病变与邻近上腔静脉关系密切(图2).纤维支气管镜提示支气管黏膜充血,管腔内见较多浓痰.心电图正常.腹腔彩色超声未见明显异常.2010年4月全麻下经右第4肋间前外侧切口行右侧剖胸探查术.术中见一5.0 cm×6.5 cm×4.0 cm暗紫色囊性包块,囊壁与奇静脉弓相连.游离奇静脉弓近、远心端,分别结扎、缝扎后切断,切除肿瘤.术后剖视囊性包块,内为暗红色静脉血,未见血栓.病理检查符合静脉瘤病理改变(图3).

    作者:唐烽;谭益;唐胜军;张俭荣;杨超;向舒;余鑫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隆凸切除术治疗支气管神经纤维瘤1例

    病人 女,42岁.反复咳嗽、咳痰5年,加重伴胸闷1个月.曾不规则抗炎治疗、不规则抗结核治疗,效果不佳.查体气促明显,右侧卧位,右侧胸廓塌陷,右肺呼吸音低,左肺满布干湿罗音.X线胸片示右肺支气管扩张伴胸膜增厚,纵隔右移.胸部CT示气管隆凸右后方软组织肿块,侵犯气管考虑恶性变,右侧毁损肺,右侧胸膜增厚伴少量包裹性胸腔积液(图1、2).外院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见下段气管腔内新生物,几乎完全堵塞,支气管镜不能送入远端腔内(图3).

    作者:冯键;茅腾;赵洋;陈文虎;吴洁;方文涛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胸腔镜治疗小结节非小细胞肺癌

    直径≤1.5 cm的周围型单发肺小结节临床上并不少见,其中非小细胞肺癌称之为小结节非小细胞肺癌(snNSCLC),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在其治疗上有创伤小、恢复快的特点,现探讨snNSCLC的临床特点及VATS在其治疗中的作用.

    作者:杨洁;姜格宁;丁嘉安;陈晓峰;朱余明;陈昶;李文涛;刘明;姜思明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临床ⅠA期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

    目的 探讨临床Ⅰ A期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情况,分析早期周围型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方法 2000年1月至2010年12月治疗临床Ⅰ A期的周围型NSCLC 281例,男152例,女129例;年龄19~86岁,平均(60.31±12.13)岁.行肺叶切除或肺局限性切除加系统性纵隔淋巴结清扫术.收集病人的年龄、性别、症状、吸烟史及吸烟量、既往肿瘤史、肿瘤家族史、肿瘤部位、肿瘤大径、有无钙化、毛刺、分叶、胸膜牵拉征、边界清楚、血管集束征、空洞等16项临床资料,通过逻辑回归分析筛选与N2淋巴结转移相关的独立因素.结果 经过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NSCLC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共有7个指标与NSCLC的淋巴结转移有统计学关联,足否消瘦(比值比22.262)、既往是否有肿瘤史(比值比5.485)、结节大小(比值比3.788)、是否密度均匀(比值比5.850)、是否胸膜牵拉征(比值比1.371)、界限是否清楚(比值比8.259)和是否有空泡征(比值比7.124).结论 对于临床Ⅰ A期的周围型NSCLC,肿瘤直径越大,其淋巴结转移风险性越高;而既往有肿瘤病史,影像上出现密度不均匀,周围毛刺症,空泡症,界限不清,胸膜牵拉,体征出现消瘦者尽管肿瘤较小,但出现淋巴结转移的风险明显增加,应加强淋巴结的手术清扫.

    作者:金璐明;姜冠潮;李运;赵辉;李剑锋;刘军;王俊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左心房完全钙化的二尖瓣置换1例

    病人 女,52岁.间断性咯血30年,活动后心悸、气促5年.心尖部可闻及舒张期杂音.超声心动图示左心房明显扩大(75.6 mm)且房壁僵硬,可探及大量云雾状影,二尖瓣重度狭窄.胸部X线示双肺淤血,肺动脉段突出,心影内可见弧形阴影(图1).胸部CT示左心房壁圆弧形钙化(图2).

    作者:魏庆彬;李刚;李育敏;李君权;郎济禄;田伟臣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肺原发性恶性黑素瘤1例

    病人男,81岁.间断咯血4个月,加重1周.胸部体检无异常发现,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全身皮肤黏膜未见异常色素沉着.CT检查示右肺下叶背段肿块,密度均匀增高,边界清楚,增强后强化明显(图1).PET-CT示右肺团块状异常密度影伴葡萄糖代谢增高,SUVmax:11.66,两侧肺门淋巴结葡萄糖代谢增高,SUVmax:3.67(图2).诊断:右下肺恶性肿瘤.

    作者:李广斌;马海涛;赵军;倪斌;李畅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左西孟旦乌司他丁与其联合用药对幼兔离体心脏的保护作用

    目的 通过幼兔离体心脏Langendorff模型,探讨左西孟旦、乌司他丁及二者联合应用对幼兔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建立新西兰幼兔离体心Langendorff模型,经左心房、二尖瓣置入左室测压管.K-H液平衡灌注10 min,分别用K-H液(C组)、乌司他丁5万单位/kg(U组)、小剂量左西孟旦0.1 μmoL/L(L1组)、大剂量左西孟旦0.3 μmol/L(L2 组)、乌司他丁5万单位/kg和左西孟旦0.1 μmol/L(L+U组)灌注10 min.应用St.Thomas停跳液使心脏停跳,全心缺血30 min,然后分别以上述液体复灌30 min.于缺血前和复灌即刻、10 min、20 min、30 min记录心率(HR)、左室内压(LVP)、左室内压大上升速率(LVdp/dt)、冠脉流量(CF);同时测定冠状静脉流出液中肌酸激酶(CK)、肌钙蛋白(cTnI)、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浓度.结果 L1 组、L2组和L+U组复灌后LVP、LVdp/dt与对照组(C组)和U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L2组的心率明显高于其他组.与其他各组比较,左西孟旦和乌司他丁联合用药组复灌后冠脉流量(CF)升高(P<0.05);冠状静脉流出液CK、cTnI,TNF-α、IL-6的浓度明显低于其他组.结论 左西孟旦和乌司他丁通过不同机制均能较好地减轻幼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其联合用药对未成熟心肌的保护作用强于单独应用.

    作者:陈庆良;王轩;刘建实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胸腺多发不典型类癌并ACTH综合征1例

    病人 男,62岁.面部、双下肢水肿伴腹部肥胖4个月.查体:满月脸,水牛背,向心性肥胖,全身皮肤多处见出血点及瘀斑,双下肢中度凹陷性水肿.血压175/105 mm Hg(1 mm Hg=0.133 kPa).血糖9.25 mmol/L,血钾1.71mmol/L,血皮质醇(CTS)晨8时1880.94 nmol/L,下午4时2383.26 nmol/L,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32.12 pmoL/L,尿钾114.10 mmol,尿钠338.1 mmol,尿17-羟类固醇106.6μml,尿17-酮类固醇154.2 μml,尿香M草苷杏仁酸85.2μml.FT3、FT4、TSH正常.大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阴性.胸部CT示右前下纵隔胸骨旁及升主动脉前上方各见一团块状软组织密度影,约为5.6 cm×4.0 cm×2.9 cm,1.5 cm×1.2 cm×1.0 cm,边界清晰,增强扫描中度强化(图1~3).诊断:胸腺瘤并ACTH综合征.术前补钾等支持对症治疗.

    作者:梁柱;陈捷;程可洛;何悦概;林立尧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左肺并支气管腔内错构瘤1例

    病人 女,43岁.发热20天,咯血2周.查体:双锁骨上区淋巴结无肿大.听诊左下肺呼吸音低.胸部CT示左肺下叶支气管显示不清,纵隔内肿大淋巴结影(图1).纤维支气管镜检见左主支气管内可见大量白色泡沫样痰,左肺下叶支气管开口处可见一类圆形新生物,质稍韧、有蒂、能活动,管壁可见散在出血点,管腔近乎阻塞(图2).活检病理:考虑腺瘤(类癌、黏液腺癌等).

    作者:刘建伟;高学军;张庆广;张连国;刘洪建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多发性大动脉炎累及心脏的外科治疗

    多发性大动脉炎(TA)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炎症,除可侵犯主动脉及其分支以及肺动脉外,还可造成心脏瓣膜、心肌、心包以及冠状动脉的病变[1].2000年1月至2010年5月我们收治TA病人132例,其中有9例(6.8%)因炎症累及心脏而接受手术治疗.现对TA累及心脏的特点及治疗策略进行同顾性分析.

    作者:王明岩;高长青;李伯君;姜胜利;肖苍松;吴扬;任崇雷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FW-Ⅱ型轴流泵短期辅助抗体内血栓形成性能评价

    目的 对优化设计FW-Ⅱ轴流泵短期辅助的抗血栓性能进行评价,为后期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5只60~70 kg成年小尾寒羊,建立心室-泵-降主动脉旁路循环模型.FW-Ⅱ轴流泵辅助循环2周,分别在术前和置入泵术后1、2、3、7、10、14天抽取静脉血,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Annexin V,CD41/61及CD14量化外周血中活化血小板及白细胞-血小板聚集;检测不同转速下血小板活化及白细胞-血小板聚集体.实验结束后观察轴流泵各组成部分有无血栓形成,取材观察心、脑、脾、肾大体和镜下病理表现.结果 同术前相比较,置入轴流泵术后实验动物血小板活化及白细胞-血小板聚集体形成显著增加,第2天达到高峰,7天内维持较高水平,后逐渐降低,但术后14天仍高于术前水平.泵转速8000转/min时活化血小板和白细胞-血小板聚集体数低.实验结束后拆分泵,轴流泵轴根部有少量血栓形成,叶轮、泵管及前、后导叶无血栓形成,心、脑、脾、肾等主要脏器大体和镜下观察均无血栓形成及缺血梗死表现.结论 FW-Ⅱ型泵抗血栓性能良好,可用于短期循环辅助.特定转速下血小板活化和白细胞-血小板聚集体值达到低.

    作者:陈海波;胡盛寿;周建业;孙寒松;唐跃;张岩;柳光茂;朱晓东 刊期: 2011年第04期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主管: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