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军;赵辉;王俊
我们通过支气管肺癌的重要诊断方法之一--支气管镜检查,探讨原发性中心型非小细胞肺癌支气管镜下肿瘤形态与病理组织学类型及pTNM分期的关系.
作者:徐美林;田铁栓;于刚毅;张逊;王学勤;王嵩 刊期: 2004年第06期
例1 男,28岁.发现心脏杂音20余年.10年前曾在本院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伴重度肺动脉高压,病人拒绝手术.查体:胸骨左缘第3肋间可闻及3/VI级收缩期杂音.心电图示P波I导联倒置,aVR导联直立,电轴右偏,右心室增大,左房心律.胸部X线检查示肺动脉呈瘤样突出,心胸比率0.68.超声心动图检查示先天性心脏病,嵴下型室间隔缺损2.5 cm,肺动脉增粗5.0 cm,右室壁增厚0.8~1.0 cm.动脉血氧分压60 mm Hg(1 mm Hg=0.133 kPa),氧饱和度为0.91.诊断: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伴重度肺动脉高压.
作者:陈林;肖颖彬;陈柏成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左胸和颈两切口食管癌切除术的手术适应证及其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1992年1月至2002年12月间2 058例左胸、颈两切口食管癌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痊愈出院2 025例,临床治愈率为98.40%,围手术期死亡33例(1.60%).术后病理证实淋巴结有转移者895例,总转移率为43.49%,分组标记证实颈、胸、腹3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5.12%(107/2 058例)、42.50%(875/2 058例)、21.19%(436/2 058例).残端癌发生率为1.51%(31/2 058例).术后心电图异常者较术前增加20.11%(413/2 058例),其他并发症发生率为16.21%(334/2 058例).随访1 870例,随访率90.86%.术后总的3、5年生存率分别为61.22%(895/1 462例)、36.45%(384/1 053例).结论左胸、左颈两切口食管癌切除术具有食管癌病灶切除彻底,残端癌发生率低,可同时清除颈、胸、腹3组淋巴结,严重并发症少等优点.
作者:杨瑞森;王国范;张百江;李道堂;罗景玉;刘希斌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评价中心分流术在重症法洛四联症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998年1月至2003年12月,对24例重症法洛四联症病人应用聚四氟乙烯或膨体聚四氟乙烯人工血管行升主动脉到主肺动脉的中心分流手术.其中男16例,女8例;年龄7个月~19岁,平均(5.3±4.6)岁;体重6.5~45.0 kg,平均(16.9±9.7) kg.结果全组均获得理想的流量,手术前后SaO2分别为0.67±0.09和0.93±0.04(P<0.01).手术死亡2例,病死率8.3%.14例已行二期根治手术,死亡1例(7.1%),二期根治术与中心分流术时比较,肺动脉增长了60.5%,左心室增长了57.4%.结论中心分流术是改善重症法洛四联症病情可选择的手术方式,是重症法洛四联症根治术的一种良好的分期手术方式.
作者:高文根;张仁福;汪曾炜;朱洪玉;王军;韩宏光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前,临床上早期诊断胸腺瘤仍无有效方法,我们应用改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血清连接素抗体(Titinab)检测法[1],一次性检测经手术治疗的19例胸腺瘤病人和同期手术的15例重症肌无力(MG)病人的存档血清标本,结合病理和随访资料初步研究Titinab在胸腺瘤诊治中的意义.
作者:陈志明;庞烈文;陈刚;陆轩;马勤运;陈佶 刊期: 2004年第06期
1997年10月至2002年12月,我们为7例成人川崎病病人施行了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治疗.
作者:刘永民;孙立忠;胡盛寿;许建屏 刊期: 2004年第06期
1970年11月至2001年10月,我们共手术治疗晚期外伤性主支气管断裂病人21例,现总结手术时机选择体会,旨在提高手术治愈率.
作者:尚文军;李军;吴旭辉;陈国兴;吴亦志;殷洪年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总结胸骨抬举加肋软骨成形治疗小儿漏斗胸的经验.方法 1994年1月至2003年10月,采用胸骨楔形切骨后缝合固定和肋软骨部分切除成形后缝合固定的方法治疗57例漏斗胸小儿,随访6个月~10年,内容包括胸廓外形、临床症状、胸部X线正侧位片.结果无手术死亡,除1例术后6个月胸骨出现轻度下陷外,其余矫形效果满意,临床症状明显好转,术后漏斗指数FI与正常儿童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胸骨抬举加肋软骨成形治疗小儿漏斗胸近、远期效果满意.
作者:陈名久;喻风雷;尹邦良;胡建国;杨一峰;袁运长 刊期: 2004年第06期
早在1966年已有报道用同种异体带瓣管道(valved homograft conduit,VHC)连接右心室(RV)到肺动脉(PA)[1],为复杂心脏畸形提供了新的手术方法.但因VHC来源、保存方法及管道早期梗阻等问题,曾被放弃使用.而带异种瓣的人工血管虽来源丰富、尺寸齐全而被广泛应用,但其长期效果不理想.此后,欧洲采用抗生素/营养液保存VHC.自20世纪80年代末,美国开始采用低温保存技术,基本解决了VHC保存等问题,不断改善VHC的耐久性(durability).
作者:蔡小满;刘锦纷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病人男,59岁.二尖瓣脱垂在全麻下行二尖瓣置换术.术后两次拔管,均因呼吸无力而再次插管.机械通气状态下,氧分压75 mm Hg(1 mm Hg=0.133 kPa),二氧化碳分压48 mm Hg,潮气量明显低下(体重80 kg 潮气量280 ml),除外心肺因素考虑为呼吸肌无力所致,予新斯的明1 mg肌注,15 min后潮气量增加50 ml,呼吸较前轻松.改吡啶斯的明口服,36 h后拔气管插管,氧分压80 mm Hg,二氧化碳分压37 mm Hg.
作者:梁亚凤;魏振宇;梁作鹏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病人男,38岁.胸闷、活动性气促4个月.查体:气管右移,左胸饱满,呼吸运动减弱,左肺叩诊实音,呼吸音消失.X线胸片显示左胸腔呈大片均匀高密度肿块影.
作者:寇仁业;邹志强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病人男,71岁.因饮水呛咳,反复咳脓痰,发热30年,加重伴咯血1年.长期应用抗生素致多种抗生素耐药.X线胸片及胸部CT均示右侧胸膜增厚,右下肺实变.因咯血反复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见出血来源于右下肺支气管.偶一次行纤维支气管镜时发现右下肺支气管内有食物残渣吸出,方进一步行食管碘水造影检查,发现食管中段憩室并食管右下叶支气管瘘(图1).再行纤维食管镜检查见食管中段距门齿28 cm处右侧壁有一约0.3 cm瘘口,深呼吸、咳嗽时有气泡溢出(图2).2004年4月在全麻下行手术治疗.
作者:龚太乾;王如文;蒋耀光;任志 刊期: 2004年第06期
下行性坏死性纵隔炎(DNM)是指由牙源性感染及咽部的化脓性炎症经颈部筋膜间隙下行引起的纵隔化脓性炎症.本病罕见,发展迅速,病情危重,死亡率高,是一种极严重的胸部感染.
作者:杨更朴;郝峻涛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评价主动脉转流压力控制对犬脊髓血流影响.方法 18条杂种犬随机分为转流1组、转流2组、阻断组(阻断主动脉30 min),每组6条.转流1组控制脊髓灌注压为140 mm Hg、100 mm Hg、60 mm Hg、50 mm Hg;转流2组为40 mm Hg.同步记录脊髓灌注压、脊髓血流灌注量.术后3周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及L3节段尼氏小体灰度半定量分析.结果转流1组各压力点脊髓血流灌注量没有明显变化,转流2组有2条犬血流灌注量下降,阻断组则全部下降.转流1组无截瘫发生,转流2组有2条犬发生轻瘫,阻断组全部截瘫.结论主动脉转流时脊髓灌注压50 mm Hg以上才是安全的,术前高血压者应适当提高脊髓灌注压水平.
作者:张韬;万峰;毛羽;郁正亚;张强;段志泉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纵隔镜R4淋巴结活检在肺癌诊断和病理学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999年11月至2004年5月,66例肺癌病人实施了纵隔镜R4淋巴结活检手术,其中常规纵隔镜17例,电视纵隔镜49例;右肺癌47例,左肺癌19例;术前明确诊断为肺癌17例,术前为疑似而术后确诊的肺癌49例.其中纵隔镜检查经颈部62例,胸骨旁1例,颈部加胸骨旁3例.结果本组66例中,49例R4淋巴结有转移癌,17例R4淋巴结未见转移癌.在47例右肺癌纵隔镜R4淋巴结活检中38例阳性,19例左肺癌中11例R4阳性.49例术前未明确诊断肺癌者,38例通过纵隔镜R4检查明确了诊断,2例经纵隔镜第5、6组淋巴结活检明确了诊断.小细胞肺癌、腺癌、鳞癌R4淋巴结转移的阳性率分别为100.0%、82.8%和52.0%.全组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严重围手术期并发症和手术死亡.结论 R4组淋巴结是肺癌重要的淋巴转移部位,纵隔镜R4淋巴结活检对肺癌的诊断、鉴别诊断及分期具有其他检查方法和其他部位淋巴结活检不可比拟的优势.
作者:刘军;赵辉;王俊 刊期: 2004年第06期
肾功能损伤使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增加,住院时间延长[1].我们比较研究体外循环(CPB)与非体外循环(off-pump)CABG对肾功能的影响.
作者:王怀斌;甄文俊;佟宏峰;孙耀光;欧阳小康;马玉健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婴幼儿室间隔完整的重度肺动脉瓣狭窄(PS)的手术指征和手术方法.方法 1999年6月至2004年3月,手术治疗室间隔完整的重度PS婴幼儿28例,年龄1.3~29.0个月,平均(11.3±2.0)个月.体重3.5~12.5 kg,平均(8.5±1.2) kg.据不同的手术方法分3组,第1组18例,三尖瓣Z值-1.0~-1.6,11例经肺动脉切口行肺动脉瓣膜交界切开,7例因瓣环小而采用自体心包补片进行右心室流出道至肺动脉的补片扩大;9例因术后低氧血症而加作体肺分流术.第2组7例,Z值-1.5~-4.8,行11/2心室修补,即右心室流出道至肺动脉的补片扩大+上腔静脉与右肺动脉的腔肺血管吻合(BDG);第3组3例,Z值-4.5~-6.7,行肺总动脉横断同时行BDG.结果手术死亡1例.余27例生存,术后血流动力学稳定,经皮氧饱和度平均0.95.随访3~24个月疗效满意.结论术前判断右心室发育不良的程度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手术方式除选择单心室和双心室修补外,11/2心室修补手术是一种安全、可靠、有效的手术方法.
作者:郑景浩;刘锦纷;苏肇伉;丁文祥 刊期: 2004年第06期
海藻糖是广泛存在于海藻、酵母等生物体内的非还原性双糖,是生物大分子天然非特异性保护剂,广泛应用于病毒、疫苗等保存[1].但其在气管保存中的应用,目前国内研究较少.我们在动物实验中使用海藻糖保存气管,探讨其在低温时对气管组织细胞的影响及与浓度的关系.
作者:齐战;王善政;何奇;马榕;尹金岭;邵军;吕丽红 刊期: 2004年第06期
2002年4月至2003年4月,我们应用双调转手术治疗4例先天性矫正型大动脉转位(cCTGA)病儿,收到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南滨;汪曾炜;朱洪玉;方敏华;韩宏光;尹宗涛 刊期: 2004年第06期
例1 男,59岁.咳嗽、咳痰3个月伴发热1周.曾按肺炎治疗,效果不佳.X线胸片及胸部CT提示,右肺下叶基底段不张,考虑肺癌所致.支气管镜检查发现右肺下叶前外侧基底段开口新生物.刷检细胞学检查找到重度核异质细胞.
作者:张泽峰;王瑞;高峰;姚继方 刊期: 2004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