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胸部钝性伤致肺深部裂伤4例

詹晓洪;楼伟华;楼正亮

关键词:胸部钝性伤, 剖胸探查, 发病机制, 处理原则, 线特征, 内出血, 休克, 深部
摘要:通过对4例肺深部裂伤(deep pulmonary laceration,DPL)的回顾分析,旨在探讨胸内出血多,甚至休克,需要立即剖胸探查的DPL的发病机制、X线特征及处理原则.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胸部钝性伤致肺深部裂伤4例

    通过对4例肺深部裂伤(deep pulmonary laceration,DPL)的回顾分析,旨在探讨胸内出血多,甚至休克,需要立即剖胸探查的DPL的发病机制、X线特征及处理原则.

    作者:詹晓洪;楼伟华;楼正亮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锁骨下动脉损伤与介入性球囊阻断术

    1996年2月至1999年9月,我们对8例锁骨下动脉损伤的病人使用了介入性球囊阻断技术,辅助手术修复受损血管,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孙儒泉;孙秀云;时中霞;于代友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心脏术后佩尔地平与硝酸甘油降压效果比较

    目的比较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使用佩尔地平或硝酸甘油的降压效果.方法 80例CABG后高血压病人中,45例使用佩尔地平,35例使用硝酸甘油降压,监测心脏指数(CI)、桡动脉收缩压(SBP)、桡动脉舒张压(DBP)、肺动脉平均压(mPAP)、体血管阻力(SVR)、肺血管阻力(PVR)和心率(HR),以确定降压效果.结果使用降压药物3 min后,佩尔地平组SBP、DBP和SVR降低较硝酸甘油组明显,但HR增高.结论 CABG术后高血压使用佩尔地平降压比硝酸甘油更快更有效,降压效果平和稳定,没有明显的副作用.

    作者:吕志前;萧明第;林雷;肖亦敏;卢成宝;薛松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先天性与风湿性心脏病病人围术期心肌酶变化的比较

    心肌酶的释放是反映心肌损伤的程度及恢复情况的一个重要指标[1-12].目前文献报道的心脏病病人围术期心肌酶的变化多为术后24~72 h[1-10],且未分病种[7,8,11,12].我们连续对择期手术的53例先天性心脏病病人(cg)和40例风湿性心脏病病人(rh)围术期心肌酶变化进行了动态观察和比较.报道如下.

    作者:陈长春;沈宗林;姬尚义;刘志红;胡应龙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体外循环对内皮细胞的影响和抑肽酶的保护作用

    我们利用分离脱落于循环血液中内皮细胞(CEC)的方法,结合内皮细胞(EC)功能指标的变化,观察了体外循环(CPB)中EC损伤的规律,并基于抑肽酶的血液保护作用,阐明了它对EC的保护作用.

    作者:张红超;蓝鸿钧;孙宗全;罗军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Marfan综合征合并二尖瓣反流的外科治疗

    Marfan综合征心血管系统的主要表现为主动脉根部扩张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二尖瓣可同时受累,导致功能损害,病人因二尖瓣关闭不全而需手术治疗.1997年10月至2001年4月间,我们对10例Marfan综合征病人在实施主动脉根部置换术(Bentall手术)的同时,进行了二尖瓣置换术(MVR)或二尖瓣成形修复术(MVP),获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常谦;罗新锦;孙立忠;吴清玉;钱向阳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重症心脏瓣膜病心脏不停跳下瓣膜置换术40例

    重症心脏瓣膜病病人手术风险大,手术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较高.1999年11月以来,我们采用心脏跳动下瓣膜置换手术治疗40例重症心脏瓣膜病病人,效果较好.

    作者:徐宏耀;毛晓茹;王龙;胡振东;李廷武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风湿性心脏瓣膜内皮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变化

    目的探讨风湿性心脏病瓣膜钙化与瓣膜内皮细胞的生物学特性的关系.方法选择4组诊断明确的病例,其中I组为瓣膜严重狭窄钙化,II组为轻度钙化,III组试验对照组(主要为非风湿性心脏瓣膜疾病),IV组则为空白对照组.年龄9~67岁,平均(37.2±5.4)岁;体重28~57 kg,平均(40.5±3.9) kg.其中男39例,女31例.无感染性心内膜炎史,无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或降低等代谢病史.I、II、III组自手术切除标本上取瓣叶组织,而IV组选取手术切除的右心耳部分组织检测内皮细胞活性(台盼蓝染色法、葡萄糖代谢率、3H-TdR掺入量)、凋亡组织钙和组织湿度.结果 I、II组凋亡细胞和凋亡小体的数目即AI为(3.4±1.6、1.8±1.3)明显高于III、IV两组(0.5±0.3、0.3±0.2) (P<0.05);I组的活细胞百分率(24.3%)较其他组显著降低(P<0.05),且I组的葡萄糖代谢率(0.72±0.13)较II、III、IV 3组(2.75±0.09、2.84±0.15、2.83±0.22)明显降低(P<0.05);3H-TdR掺入量的改变与葡萄糖代谢率的结果一致.I组的组织钙含量(14.20±1.73)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II组的含量(2.05±0.72)较III、IV两组(分别为0.44±0.11、0.41±0.07)明显增高(P<0.05).组织湿度测定结果4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风湿性心脏瓣膜内皮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发生与钙化程度密切相关的变化.

    作者:石开虎;张镜芳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肺癌1例误诊分析

    病人男,71岁.右上胸闷1年余,渐加重伴刺激性干咳半年;但无痰血、声嘶、发热、盗汗.查体见病人神清,轻度贫血貌.锁骨上未及肿大淋巴结.右上肺呼吸音低,无罗音.心率120次/min,律不齐,第1心音强弱不等、快慢不均.双侧踝关节凹陷性水肿.

    作者:洪卫东;孙亚春;王明松;王有贵;卢金山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体外循环在主动脉瘤手术中应用104例

    总结1988年5月至2001年1月期间,应用体外循环为104例主动脉瘤病人手术的经验,探讨主动脉瘤手术中体外循环方式的选择.

    作者:胡克俭;叶磊;庄杏妹;刘祖斌;贝?;程王月;王春生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心脏移植受者FK506治疗窗的临床初探

    目的寻求适合中国人心脏移植受者FK506理想治疗窗谷浓度范围.方法应用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法(MEIA)测定6例心脏移植受者口服FK506后全血谷浓度,以FK506谷浓度结合病人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的情况,总结FK506在心脏移植术后的治疗窗.结果术后1年病人的FK506谷浓度控制在5~25 ng/ml,未出现严重的排异反应和肾毒性,但术后早期曾出现头痛和震颤等不良反应.结论 FK506具有良好的免疫抑制效果,其治疗窗谷浓度范围,术后第1个月内为:15~20 ng/ml,第2~3个月10~15 ng/ml,第4~6个月8~12 ng/ml,6个月后5~8 ng/ml,此浓度范围即可有满意的免疫抑制效果,又可减少FK506的肾毒性.

    作者:文爱东;蔡振杰;李彤;刘维永;赵磊;王晓武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先天性巨大张力性肺大皰1例

    病儿女,50 d.生后哭闹即口唇发绀伴呼吸困难,加重1 d.查体:神清,口唇发绀,气管右移,呼吸急促,三凹征阳性.左肺叩诊鼓音,呼吸音消失.右肺呼吸音粗,可闻及散在湿罗音.心率130次/min.

    作者:苏亚勒;田强;陈金栋;康兴斌;董文郁;周昆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高危病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围术期处理

    1997年10月至2000年12月,我们共完成高危病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66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国涵;卢蓉;郭建华;施巍巍;李高平;刘中民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同种异体气管材料保存及移植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气管材料低温保存方法、效果并经移植验证.方法 20条实验成年犬、麻醉后、不进行气管插管,切取颈段气管6 cm,再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分别进行4℃ EC液保存,慢速降温保存(每分钟1℃、5℃、10℃、20℃)和玻璃化降温保存处理,用光镜和电镜进行检查,同时,还对抗冻剂的种类、浓度和降温速率进行了筛选.另用慢速降温保存和玻璃化保存组各10段进行异体气管移植.结果经10% DMSO(二甲基亚砜)为抗冻剂,降温速率为每分钟1℃和玻璃化法保存的气管样品组织结构完整,并仍具有组织细胞活性.为了证实保存的效果,将经低温保存过的气管进行了同种异体移植,其结果较为满意.结论该方法保存气管的方法可行,并可应用于临床.

    作者:赵珩;杨异;周允中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无顶冠状静脉窦综合征2例

    例1 女,11岁;20kg.查体:发育较差,口唇发绀,杵状指(趾).胸骨左缘2~4肋间闻及3/VI级收缩期杂音,心尖区闻及2/VI级收缩期杂音,P2略亢进.心功能II级.心电图示右房、右室大,I度房室传导阻滞,左前分支传导阻滞.X线胸片示双侧肺血多.心胸比率0.6.超声心动图示房间隔缺如,共同心房,二尖瓣前叶裂并反流,三尖瓣隔瓣发育不良并反流,左上腔静脉径1.12cm,右上腔静脉径1.72cm,估测肺动脉收缩压52mmHg(1mmHg=0.133kPa).术前诊断:先天性心脏病,部分性房室管畸形,共同心房,二尖瓣前叶裂、三尖瓣隔瓣发育不良,均有反流,永存左上腔静脉(persistent left superior vena scava,PLSVC),中度肺动脉高压.

    作者:杨岷;李勇;孙强;陈忠堂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胃结石食管中上段嵌顿误诊1例

    病人女,60岁.反复剑突下阵痛50 d,渐加剧伴腹胀.频繁呕吐4 d,胸骨上窝内疼痛、吞咽困难2 d.查体见病人急性痛苦病容,中度脱水貌.颈前区略肿,气管居中,甲状腺不肿大,胸骨上窝压痛明显、拒按.上腹部柔软,无压痛.X线吞钡片示胸椎3~5水平有大约6 cm食管壁黏膜中断破坏、内有不规则龛影,上段食管扩张,钡剂尚能通过(图1).诊断食管中上段癌.

    作者:陈溉;薛晓星;官禹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腺苷治疗风湿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

    腺苷(adenosine,AD)是一种内源性核苷,具有广泛的血管扩张效应,在维持血管基础张力、调节血管舒缩中起重要作用.我们对风湿性心脏病(风心病)严重肺动脉高压病人,术后早期经中心静脉输注腺苷,观察其治疗作用.

    作者:叶江洪;姚梅芳;朱家麟;徐激斌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双侧颈总动脉狭窄主动脉瓣置换手术1例

    病人女,45岁.右上肢无脉10余年,活动后心悸、气短4年.查体:血压左上肢100/35 mm Hg(1 mm Hg=0.133 kPa),右上肢80/40 mm Hg,下肢175/40 mm Hg.X线胸片示心影呈主动脉型,主动脉增宽、迂曲延长,左室大.超声心动图显示主动脉瓣中度关闭不全.MRI示头臂型大动脉炎,累及双侧锁骨下动脉近中段中度狭窄,左颈总动脉中段管壁增厚 ,管腔中度狭窄,以开口部位及近段为著,右颈总动脉开口局限性中度以上狭窄.脑血流图示大脑前、中、后动脉及椎-基底动脉血流增快.术前诊断: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头臂型大动脉炎、双颈总动脉狭窄.

    作者:万彩红;董培青;何美玲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氟碳携氧液逆行灌注脑保护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经上腔静脉逆行脑灌注氟碳携氧液在深低温停循环中的脑保护作用.方法生后6~8周约克猪16头,体重15~16 kg.随机分为氟碳携氧液(PFC)组和血液组.两组除灌注液不同外,其余条件相同,PFC组上腔静脉逆行灌注氟碳携氧液,血液组用自体血液.逆行灌注压力20 mm Hg,鼻咽温度18~20℃,维持120 min,复温至37℃,取脑行病理学检查并记录逆行灌注时的流量.结果深低温逆行脑灌注时,PFC组每分钟的脑灌注量显著高于血液组[(21.7±3.6) ml/100 g对(1.2±0.9)ml/100 g,P<0.01],除桥脑外,海马、扣带回、尾状核、壳核、丘脑、新皮质、中脑灰质和浦肯野细胞各区病理损害较血液组轻.结论经上腔静脉逆行脑灌注时,氟碳携氧液通过改善微循环,高效供氧,减少氧自由基产生,抑制白细胞的趋化和聚集等发挥显著的脑保护作用.

    作者:邢建洲;于君;杨辰垣;张凯伦;孙忠东;陈涛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改良Fontan手术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改良Fontan手术后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和手术适应证.方法统计分析154例改良Fontan手术病人的17个围手术期指标与手术结果.结果术后早期死亡37例,死亡率24.0%.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术前McGoon比值≤1.8、术前房室瓣存在反流、手术方式、术后右房压≥20 mm Hg、心律失常、严重低心输出量综合征是手术早期死亡的高危因素.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方式(右房与右室连接、右房与肺动脉连接)、术后右房压和术后严重低心输出血量综合征与术后早期死亡有关.结论术前严格选择心室功能和肺动脉发育好、无明显房室瓣反流的病例,采用全腔静脉与肺动脉连接术式,术后加强监护是预防和降低术后早期死亡的有效措施.

    作者:方敏华;汪曾炜;张仁福;朱洪玉;张南滨;宫汉东 刊期: 2002年第04期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主管: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