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婴幼儿先天性复杂膈疝的诊断和外科治疗(附18例报告)

方刚;李晓东;郭德和

关键词:先天性膈疝, 食管狭窄, 食管裂孔
摘要:目的:探讨婴幼儿先天性复杂膈疝的诊断和治疗.方法:1991年至1997年,18例病儿通过动态吞钡透视确诊.采用纵切口横向单层缝合治疗食管狭窄,将膈肌切口折叠交叉缝合于食管前后,做成人工膈肌角,另采用Belsey方法行His角成形,防止术后食物反流.结果:该组无死亡病例,均痊愈出院.术后随访1~5年无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动态下行钡餐透视,对诊断婴幼儿先天性复杂膈疝有决定性的帮助.手术是解决食管狭窄及膈疝引起呕吐的唯一方法.食管裂孔及His角的成形对防止术后远期食物反流有良好的作用.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食管乳头状瘤癌变1例

    病人女,61岁.进行性吞咽困难半年.食管钡餐造影显示食管胸下段腔内巨大占位,局部食管管腔增粗.食管镜检查距门齿29cm食管腔内可见不规则肿物.咬检病理:粘膜慢性炎症.

    作者:何明;白世祥;张明道;陈新 刊期: 1999年第05期

  • 超滤在体外循环中的应用

    为了降低血粘度,减轻血细胞的破坏,减少输血量以及输血所致的不良反应,体外循环中常规采用晶体液进行血液稀释.但是血液稀释后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导致大量液体在组织间隙积聚;其次,血液稀释后血细胞压积下降,降低了术后血液输送氧的能力[1].

    作者:王伟;黄惠民;朱德明 刊期: 1999年第05期

  • 食管癌术后心律失常原因分析

    食管癌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为13%~38.5%[1,2],但其病因尚未明确.我们对215例食管癌手术病人进行分析,以探讨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原因.

    作者:周景海;郭斌;李晓辉 刊期: 1999年第05期

  • 冠状动脉心肌桥松解术1例

    病人男,35岁.发作性心前区闷痛1年,加重2个月.激动、饱餐、快步走可诱发心绞痛,休息后缓解,无静息下心绞痛发作.在外院按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药物治疗,效果差.无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史,有10年吸烟史.查体无异常.心电图示窦性心律,T波V1~6、aV1倒置,ST段V5~6压低;运动心电图示下壁、侧壁阳性,运动中因心绞痛发作及缺血型ST-T改变而终止.心脏超声示正常.冠状动脉(冠脉)造影示前降支(LAD)中段有2处收缩期重度狭窄,舒张期完全恢复正常.静脉给硝酸甘油对其无影响.

    作者:高长青;朱朗标;李伯君;肖苍松;马晓辉 刊期: 1999年第05期

  • 一期手术矫治主动脉弓缩窄合并心内畸形

    目的:探讨主动脉弓缩窄合并心内畸形病人的一期手术矫治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自1989年12月至1998年2月,运用一期手术方法为10例主动脉弓缩窄合并心内畸形病人进行外科矫治.合并的心内畸形有室间隔缺损7例,二尖瓣关闭不全2例,主动脉瓣狭窄1例;6例同时合并动脉导管未闭.采用左后外侧切口矫治主动脉弓缩窄,正中切口行心内畸形矫治6例,正中切口采用主肺动脉内隧道同时矫治主动脉弓缩窄及合并心内畸形3例,胸腹联合切口行升主动脉到降主动脉人工血管转流1例.结果:无围术期死亡,随访效果满意.结论:一期手术矫治主动脉弓缩窄合并心内畸形具有极高的临床使用价值,根据不同的病理类型应选用不同的手术方式.

    作者:来永强;谭群;韦华;周其文;闫跃中;吴强 刊期: 1999年第05期

  • 左心房房壁钙化误诊1例

    病人男,44岁.活动后心悸,气短21年.心电图示窦性心律,电轴右偏,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X线胸片左斜位发现心后缘弧形钙化影.临床诊断:缩窄性心包炎.

    作者:徐军;于凤侠 刊期: 1999年第05期

  • 温血和冷晶体停搏液的心肌保护效果比较

    1991年至1996年,我们采用温血停搏液心肌保护方法行各种心脏瓣膜替换术176例,与同期采用传统冷晶体停搏液行瓣膜替换术的134例病人比较,疗效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范全心;邹承伟;郭兰敏;袁贵道;吴树明;马家驹 刊期: 1999年第05期

  • 异位头臂干1例

    病儿女,16岁.吞咽困难1个月,进行性加重.查体:无明显异常.食管吞钡检查示食管中段后壁外来压迫,迷走右锁骨下动脉可能起自主动脉弓降部(图1);数字减影造影(DSA)示迷走头臂干起自主动脉弓降部(图2),术前诊断为迷走头臂干压迫食管.

    作者:许浏;陈福真 刊期: 1999年第05期

  • 改良Senning术在完全型大动脉转位治疗中的应用

    完全型大动脉转位(TGA)是一种常见的紫绀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占所有先天性心脏病的7%~8%[1].自1993年8月至1998年5月,我院共为11例TGA病儿实行改良Senning术,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吴清玉;楚军民;闫军;朱晓东 刊期: 1999年第05期

  • 膈上食管憩室并发支气管瘘2例

    例1女,55岁.20年来反复发生肺部感染,咳脓痰伴发热,近14年来出现饮水呛咳.食管造影见食管下段憩室与左肺下叶支气管沟通,肺部有一小脓腔及柱状支气管扩张.纤维食管镜检查见距门齿34cm食管左后壁有直径1cm向外突出憩室,有白色分泌物及气泡自憩室底部瘘孔中溢出.

    作者:平育敏;白世祥;孟宪利;张合林;严嘉顺 刊期: 1999年第05期

  • 胸腔镜和开胸肺切除手术费用的比较分析

    目的:比较分析胸腔镜和开胸肺切除术病人的住院总费用和药费.方法:同一医院同期完成的胸腔镜和开胸肺切除手术病人,其中胸腔镜组17例,开胸组20例,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结果:胸腔镜肺切除术的住院总费用和药费的平均值均低于常规开胸组,但差异无显著性,其中药费[(7246.53±878.87)元对(14764.75±1301.84)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01).结论:胸腔镜肺切除手术和常规开胸术在住院总费用上没有显著差别.只要通过技术改进,降低手术费用,胸腔镜手术将会在我国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作者:王俊;陈鸿义;何斌;李剑锋;李曰民 刊期: 1999年第05期

  • 颈总动脉椎动脉端侧吻合的椎动脉重建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与颈总动脉端侧吻合的椎动脉(VA)重建术的近、远期疗效.方法:杂种犬19只,经颈阻断双侧VA第1段(V1)和一侧颈总动脉(CA),制成V1-VA闭塞模型,随即行VA-CA端侧吻合术.分别以氢清除法测定局部小脑组织血流量(RTBFOC);多普勒超声测定VA远端血流速度;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及核磁共振(MR)观察血流通畅性及脑组织结构.结果:重建术后即刻RTBFOC较VA阻断后显著增加(P<0.05);VA血流低流速由术前(1.91±0.45)cm/s提高到(3.39±0.69)cm/s,差异显著;重建VA通畅.3个月后RTBFOC进一步提高,吻合口保持通畅,脑组织结构正常,未见梗塞病变.结论:与颈总动脉端侧吻合的VA重建术能在术后近、远期(3个月)有效恢复VA供血,改善后脑供血.

    作者:郑祖根;孙永明;沈忆新;赵合庆;董启榕;成茂华 刊期: 1999年第05期

  • 冷血心肌麻痹液温度与保护效果关系的研究

    目的:评价冷血心肌麻痹液(CBC)心肌保护的温度效应关系.方法:离体工作鼠心模型,观察CBC 4℃、8℃、12℃、16℃和20℃停搏120分钟再灌注45分钟对心功能、超微结构、心肌肌浆网(SR)Ca2+-ATPase活性和Ca2+摄取恢复的改变.结果:4℃~12℃组心功能、超微结构及SR Ca2+-ATPase活性和Ca2+摄取恢复均优于16℃和20℃组.结论:温度为影响CBC心肌保护效果的重要因素,CBC心肌保护的有效性与释氧及降低代谢的双重作用有关,心肌温度维持在4℃~12℃对提高CBC心肌保护效果有重要作用.

    作者:李德闽;汪曾炜;易定华 刊期: 1999年第05期

  • 带蒂膈肌瓣修补心包缺损

    局部侵犯严重的肺癌行心包内全肺切除时,因同时切除部分受侵的心包,可造成心包较大的缺损.缺损在右侧时必须修补,以防心脏疝出造成腔静脉扭转导致心跳骤停[1].我们采用带蒂隔肌瓣修复心包缺损1例,获得成功.

    作者:焦小龙;严保国;周勇;周叔恭 刊期: 1999年第05期

  • 自制带阀门血管内支架非开胸堵闭巨大动脉导管未闭

    目前:探讨自制带阀门血管内支架堵闭装置在巨大动脉导管未闭(PDA)动物模型及临床病例的应用效果.方法:对10只巨大PDA实验模型动物,经股动脉插入血管内支架堵闭装置,完成堵闭PDA.6例PDA病人,经8~14F血管鞘通过股动脉或股静脉,顺利送入堵闭装置,操作一次成功.结果:所有的实验动物堵闭均一次成功,于术后1~180天解剖动物,行病理检查见PDA堵闭完全,达到永久性闭合.临床病例术毕即刻动脉造影,未见残余分流;随访15~36个月,恢复良好.结论:本组动物实验及临床的成功应用提示,该装置对巨大PDA及6岁以下的婴幼儿PDA的堵闭效果肯定,并可望堵闭内径在12~20mm的巨大PDA.

    作者:王永武;沈建秀;曹克坚;李钦传;黄国长;Fournial G 刊期: 1999年第05期

  • 巨大双房粘液瘤1例

    病人女,46岁.胸闷、憋气、乏力伴发热4月余,体重明显下降.查体:二尖瓣面容,颈静脉怒张,二尖瓣区与三尖瓣区可闻及双期杂音,二尖瓣区杂音可随体位改变.X线胸片见双肺轻度淤血,左房轻度肿大.心电图示左、右心房增大.超声心动图示右房肿瘤约9cm× 8cm×6cm,左房肿瘤约8cm×7cm×5cm,活动尚好,舒张期突向心室腔内.诊断为双房粘液瘤.

    作者:商乃集;李冬;张凯;殷国森 刊期: 1999年第05期

  • 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并发心律失常182例分析

    我院胸心外科自1992年2月至1997年8月对673例食管癌贲门癌术后病人进行了连续心电监护,发生心律失常182例,发生率为27%.现对其发生原因和围术期预防及处理讨论如下.

    作者:马胜军;张伟;董铭锋;乔以泽;尹纲;邹胜鲁 刊期: 1999年第05期

  • 右心房神经鞘瘤1例

    病人女,47岁.劳累性心悸、气促、胸闷2个多月.查体:心脏稍大,三尖瓣区闻及3/Ⅵ级收缩期杂音及2/VI级舒张期杂音.心电图示轻度电轴右偏,ST-T波改变.X线胸片示右心房室增大,心胸比率0.55.超声心动图示右房扩大,其内可见一范围约6.0cm×5.0cm稍偏高回声团块,形态不规则,舒张期经三尖瓣进入右室,收缩期返回右房,瘤蒂附着于右房游离壁.临床诊断:右房粘液瘤,心功能Ⅲ级.

    作者:林江泉;吴健;高翔;黄春鑫 刊期: 1999年第05期

  • 应用Carpentier环矫治Ebstein畸形

    我们从1997年7月至1998年10月将Carpentier环用于矫治Ebstein畸形,共治疗13例病人,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

    作者:徐方杰;陈佩莉;瞿寿根;沈培明 刊期: 1999年第05期

  • 主动脉瓣上狭窄的外科治疗

    1988年6月至1996年12月我们治疗3例局限型主动脉瓣上狭窄(SVAS)病人,现报告如下.

    作者:沈家宜;朱理 刊期: 1999年第05期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主管: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