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栋杰;黎凡;崔颖秋;陈柯;王洪涛
目的 观察不同年龄段人体脂肪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DSCs)体外培养的生长特点.方法 健康志愿者24例,年龄为26~45岁,按年龄分为4组:第1组6例,26~30岁;第2组6例,31~35岁;第3组6例,36~40岁;第4组6例,41~45岁.于不同年龄人体腹部皮下取用等量脂肪组织,胶原酶消化法分离、提取ADSCs,计数原代单核细胞数,记录细胞传代时间,观察传代细胞体外生长特点及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增殖活性.结果 4组不同年龄段原代单核细胞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细胞生长至80%融合时所需时间,第2组短于第3组、第3组短于第4组(P<0.05);第3组细胞处于增殖期的比例明显高于第4组(P<0.05);前3组与第4组相比,四甲基偶氮噻唑蓝细胞活性较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年龄段人体ADSCs体外培养细胞特性存在差异,随着年龄的增加细胞的增殖能力降低,其中>40岁者的ADSCs增殖能力与年龄较小者相比,明显降低.
作者:刘学晖;郭澍;于艳秋;孙海峰;郭家妍;王晨超;孙强;王迪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多个局部皮瓣协同修复颜面部中、小面积的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优势.方法 根据患者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大小及部位的不同,遵循分区修复原则,选择相应的局部皮瓣联合修复覆盖创面,使切口尽可能隐蔽及顺应面部自然轮廓线或皮肤皱纹线.结果 77例患者中74例创面Ⅰ期愈合,3例Ⅱ期愈合;术后全部随访1~8个月,修复皮瓣与周围皮肤在色泽、质地、轮廓等方面均有较好的相似度,切口隐蔽、无明显瘢痕,肿瘤切除后未见复发,面部轮廓及视觉效果良好,美学效果满意.结论 联合应用多个局部皮瓣对颜面部创伤缺损进行修复,可以明显提高修复质量,大程度地恢复颜面部美学外观.
作者:王小兵;裴洁;张宝林 刊期: 2014年第03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美学认识的进步,因乳腺发育不良或各种原因造成乳房切除等而进行硅凝胶假体隆乳术的受术者逐渐增多,但同时也产生了越来越多的并发症.我们对24例临床确认为置入硅凝胶隆乳假体并具有并发症的受术者进行磁共振成像(MRI)和(或)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探讨MRI和CT在观察乳腺置人物状态、发现并发症等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一、临床资料回顾性收集本院2010年9月至2012年11月临床确诊硅凝胶假体隆乳术史且具有并发症的受术者24例,均为女性,年龄21~53岁,平均(32士6)岁,隆乳术后3d至19年,平均(48±12)个月.其中15例为单腔体假体、9例为双腔体假体.临床症状包括:乳腺变形、变硬、移位、肿痛、触及乳内包块、双侧不对称等.
作者:宋迪;周涛;陈明安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通过对腋毛区两种术式治疗腋臭的疗效对比,探索一种更好地治疗腋臭的手术方法.方法 对72例腋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36例行微切口单纯抽吸术(A组),另36例经腋皱襞切开行皮下组织剥离剪除术(B组),对两组的手术时间、疗效、并发症、瘢痕、恢复时间等进行总结对比分析.结果 经6~12个月随访,两组患者腋臭治疗总有效率100%.A组在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恢复时间、瘢痕、腋毛存活等方面明显优于B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创单纯抽吸术治疗腋臭疗效可靠,安全便捷,瘢痕更小而隐匿,并发症少,恢复快,更易被患者接受.
作者:朱力;毕洪森;李比;陈育哲;夏有辰;聂芳菲;李东 刊期: 2014年第03期
高密度毛囊移植技术手术创伤小、恢复快,毛发生长自然、密集,即便在瘢痕区域的受床上移植的毛发常常也能良好地生长,是治疗瘢痕性脱发的一项理想技术[1].2008年6月至2012年1月,我们将高密度毛囊移植技术应用于1000例1580个瘢痕脱发区,效果良好.术后12个月以上的远期随访发现,移植的毛发生长自然、良好,成活率90%~95%.Ⅰ期移植大量的高密度单株毛囊移植物与传统的多株毛囊移植物相比,可使移植后的毛发生长更加接近于自然分布状态[2].一、临床资料本组1000例1580个瘢痕性脱发区,男680例,女320例.年龄5~75岁,平均40岁.瘢痕面积3~200 cm2,平均101.5 cm2.致伤原因:烧伤580例;感染156例;烫伤135例;其他创伤129例.
作者:李桂海;朱海杰;顾清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聚丙烯酰胺水凝胶(polyacrylamide hydrogel,PAHG)注射隆乳取出术后,同期行假体置入的临床适应证与疗效.方法 对PAHG注射隆乳后发生并发症者,术前做乳腺超声、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明确注射物分布层次和组织浸润情况,经乳晕切口行注射物及病变组织彻底清除后,根据组织浸润程度、包膜完整性、胸肌和乳腺变性情况,分别选择乳腺后、胸大肌后、双平面3种方式,同期行硅凝胶假体置入术.结果 56例切口均愈合良好,乳房对称、挺拔.术后随访6个月至3年,乳房外形良好,无瘢痕和假体疝出,无纤维包膜挛缩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依据PAHG取出后乳房畸形特点,同期假体置入重塑乳房形态,既可改善乳房外观,又可缓解心理障碍,效果满意.
作者:张本寿;徐志明;李增男;解潮;徐志久;赵读泽;赵耀忠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应用螺旋CT评价早期移动裂隙两侧的牙齿给予植骨区适当的功能刺激能否减少牙槽突裂植骨术后植入骨的吸收,增加新骨的形成,从而提高植骨手术成功率及植骨效果.方法 牙槽突裂患者12例,年龄9~13岁,分为两组:正畸牙移动组(A组),在牙槽突裂植骨术后早期进行正畸牙移动;对照组(B组)只是行自体骨牙槽突裂植骨术.在植骨前后和正畸治疗后进行三维CT扫描,并对获得数据进行重建分析,观察正畸牙移入植骨区域后,正畸牙位置及牙槽骨的形态及体积变化.结果 两组在术前裂隙宽度及牙槽突裂体积均未见明显差异.术后6个月A组的新骨成骨体积为(0.98±0.23) mm3,显著大于B组的(0.73±0.15) mm3.新骨形成率在A组为(72.5±11.9)%,显著大于B组的(53.2±9.7)%.牙槽突裂患者自体骨植骨术后,早期正畸牙移动可顺利使裂隙侧牙齿移入植骨区域,正畸牙的牙根尖位置发生明显的位移,CT断面未见明显牙根吸收.结论 早期正畸牙移动可明显减少牙槽突裂植骨术后植入骨的吸收,其对植入骨的改建有明显的积极作用.
作者:张栋杰;黎凡;崔颖秋;陈柯;王洪涛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超声骨刀在下颌角肥大矫正术各部位骨质截除的临床应用方法、效果和价值.方法 下颌角肥大美容就医者30例,其中男5例,女25例,均采用鼻插管全身麻醉,口内切口,骨膜下分离充分显露下颌骨,注意妥善保护颏神经,根据不同类型下颌角肥大的术前设计,用超声骨刀分别或同时进行下颌角截骨、下颌缘截骨、下颌骨外板劈除等操作.结果 超声骨刀可以完全截断下颌角骨质,顺利完成下颌角整形截骨的各项操作,比传统的刀锯更加精确,截骨曲线流畅.所有受术者均未出现血管、神经意外损伤及骨折现象,术后随访1年,截骨线条美观,外形稳定,形态效果满意.结论 采用超声骨刀进行下颌角肥大矫正术,可较好地提高手术精确度和安全性,但较传统刀具,超声骨刀截骨时间略长,必须熟悉与刀具不同的操作方式和手感.
作者:刘旺;许进前;高巧芳;张文娴;郭军 刊期: 2014年第03期
下颌角是决定面下部宽度和形态的重要解剖结构,下颌角肥大导致面下部宽大,呈方形脸甚至梯字形面型.瓜子脸、卵圆形脸是中国乃至东亚国家女性崇尚的脸型,符合传统美学标准.在东方人群中下颌角肥大发生率相对较高,随着人们对美的要求越来越高,改变脸型成为近年来成形美容外科的热点和新增长点.所谓改变脸型就是应用颅颌面外科截骨技术或骨骼表面磨削等方法,改善轮廓.这些手术的对象通常是正常人,不是以治疗疾病为主要诉求,而是以美容为主要目标,带有一定的心理企求,而且要求较高.要完成这些手术,就要求手术过程安全,手术相关器械精良,医者应掌握娴熟的外科手术技巧,并且具有良好的审美观,对手术并发症的不良影响,必须考虑周全、提前预防,才能使手术效果得到受术者认可.
作者:吴国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肌性斜颈主要是由胸锁乳突肌缩短和部分纤维化所致,还与其周围组织纤维化和短缩的颈部血管、神经、筋膜、皮肤及颈阔肌、斜角肌等有关.单纯切断挛缩的胸锁乳突肌[1,2],并不能完全解除患侧颈部短缩.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矫正,其面部不对称、颈部活动受限等临床症状将会加重[3].2000年2月以来,我们将整形外科技术应用于肌性斜颈治疗,并对肌性斜颈矫正术手术时机、手术切口、术后抗挛缩治疗等做了进一步改进,疗效满意.一、临床资料104例患者,男59例,女45例,年龄3~10岁,平均7岁,臀位产45例,难产12例.104例均为单侧斜颈,左侧50例,右侧54例,体检时均触及患侧瘤样包块.斜颈程度分为:体检时触及患侧胸锁乳突肌瘤样硬块,无其他症状者为Ⅰ度斜颈;有轻微患侧颜面不对称者为Ⅱ度斜颈;有严重面、颈部畸形者为Ⅲ度斜颈.本组轻度斜颈者39例,中度斜颈者51例,重度14例.104例术前进行不同程度的理疗、按摩及器械牵引,均无效果.
作者:董祥林;马娟;马少林;温浩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通过组织内激光介入治疗的方法,对面部皮下脂肪进行溶脂,以达到重塑面型的目的.方法 于面部鼻唇沟部位做长3 mm的皮肤切口,将半导体激光机(Velure S9,波长980 nm)的光纤置于面部皮下脂肪层,能量为9J;按照扇形分布方式作用于面部脂肪组织;术后加压包扎,3d后改用弹力面套包扎1个月.对照术前、术后面部形态的改变.结果 术后面颊部、下颌缘、下颌角、颏下区等脂肪堆积部位软组织厚度变薄、下垂消失,面部形态改善较好.结论 组织内激光介入溶脂治疗是一项安全、有效的微创面型重塑方法,操作简单、效果可靠,可以重复治疗.
作者:骆泉丰 刊期: 2014年第03期
随着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全球糖尿病发病率及患病率增长迅速,截止到2011年,全球约有3.66亿糖尿病患者,占全球总人口的7%.其中80%的患者生活在发展中国家[1],糖尿病已经成为继肿瘤、心血管病之后第三大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疾病.中国作为全球大的发展中国家,截止到2011年糖尿病患者人数高达9200万人,数量达全球第一.糖尿病所引起的并发症涉及到人体各个器官,其中皮肤损伤后,伤口迁延不愈,严重的影响了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2].用传统的药物治疗、外科治疗能够治愈糖尿病患者的难愈性皮肤创伤,但是复发率高达50%[3].造成糖尿病患者皮肤损伤难以愈合的机制包括:微血管损伤[4]、生长因子改变[5,6]和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蓄积[7].高血糖引起的血液黏度增加和血红蛋白糖基化可导致局部组织缺氧,缺氧进一步引起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从而出现局部微循环障碍加重缺氧,形成恶性循环.这种情况下细胞增殖减少,凋亡增加,导致创面肉芽组织形成缓慢、细菌感染,创面难以愈合.除此之外,由于微血管损伤造成的微循环障碍,可能造成干细胞微环境的改变,出现干细胞功能下降,导致伤口难以愈合.
作者:郭相凯;王彦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重睑成形术联合泪腺复位术治疗眼睑松弛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10例(20只眼)眼睑松弛症患者均在停止发作并静止1年以上手术.按照切开法重睑成形术设计手术切口,酌情去除上睑松弛的皮肤和部分眼轮匝肌,以及疝出的眶隔脂肪,泪腺脱垂全层缝合泪腺组织固定于眶泪腺窝处的骨膜上,上睑下垂视上睑提肌腱膜有无断裂,采取上睑提肌腱膜修复或折叠术,睑裂横径缩短将外眦韧带缝合固定于外侧眶缘骨膜.结果 10例术后均取到满意治疗效果,皮肤松弛得到明显改善,并形成满意的重睑形态,泪腺复位,其中上睑下垂、睑裂横径缩短也均得到满意矫正.随访3个月至1年,1例术后3个月于颞上方穹窿下仍可见到脱垂的部分泪腺,其余脱垂泪腺均得到良好复位,无复发.结论 眼睑皮肤松弛症可通过手术治疗得到有效矫正,经双重睑切口联合脱垂泪腺复位手术效果良好,可达到美容与功能治疗的目的.
作者:张玮;卢弘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对脂肪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DSCs)旁分泌促血管生成因子及促进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小管形成的影响.方法 体外原代培养ADSCs,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表面标志物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不同浓度EGF刺激前后ADSCs-CM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eyte growth factor,HGF)、间质源性因子-1 (stromal-cell derived factor-1,SDF-1)含量变化;HUVEC小管形成实验检测EGF预处理对ADSCs促进HUVEC形成管样毛细血管的影响.结果 利用脂肪抽吸液成功培养出ADSCs,ADSCs具有其特异的表面标记物表达;ADSCs可分泌各种促血管生成因子,且EGF刺激可增加其分泌量;ADSCs可促进共培养的HUVEC形成管样毛细血管,用EGF预处理ADSCs后该作用显著提高.结论 体外环境下ADSCs可分泌多种促血管生成因子,并可促进共培养的HUVEC形成管样毛细血管;EGF刺激可增强该作用,15 mg/L EGF即可达到佳效果.
作者:李强;陶常波;李雪阳;马志兵;王静;金培生 刊期: 2014年第03期
医学美学学科的形成与发展,是适应健康概念更新和医学模式转变的必然结果,是现代医学发展的要求.21世纪的医学教育模式将是全面发展的创造型高素质医学人才教育模式,对医学生加强医学美学教育,是新形势下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1,2].军队医学院校担负着为军队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医学人才的重任,在军队医学院校开展医学美学教学,是提高军队学员医学审美修养,实现素质教育,为部队培养新形势下合格医学人才的重要途径[3].我们结合医学美学教学实践,就军队医学院校开展医学美学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总结出情景教学、案例分析、音乐教育、“参与式”教学、启发式教学等教学方法,初步形成具有军队医学院校特色的医学美学教学模式,为部队培养具有良好医学人文素质的新型医学人才奠定了基础.
作者:谢莎丽;陈济安;石凯;张玲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眼轮匝肌的多点缝扎固定联合颞肌筋膜移植隔离减轻或消除鱼尾纹的效果.方法 自2005~2009年,86例美容就医者接受了消除鱼尾纹的手术治疗,均为女性,平均年龄42岁.对外眦角部位的眼轮匝肌进行精细分离,露出完整和层次清晰的肌肉组织,通过对外缘眼轮匝肌向外上方的适度缝合悬吊,提升眼轮匝肌在上、下睑部以及外侧部的肌肉张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眼轮匝肌的收缩力度.对眼轮匝肌和深部组织多点缝扎固定,将眼轮匝肌的收缩力进行分解和中断,使其肌力不足以整体带动肌肉的长弧度的运动收缩.在手术涉及的组织完全愈合后,其肌力不足以牵动表面的皮肤产生皱褶和皱纹,鱼尾纹消失.结果 86例中获随访50例,随访3~28个月,效果明显持久,无血肿或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发生,受术者满意.2例出现1侧眉毛暂时性运动丧失,3个月后均自然恢复,1例出现真皮缝合后的皮下结节炎症,经过取出缝线后治愈.结论 采用眼轮匝肌多点缝扎固定和颞肌筋膜眼轮匝肌表面填充隔离,消除或减轻了鱼尾纹,手术简单可靠,组织创伤轻,恢复快,并发症少,受术者易接受,是一种值得推广的鱼尾纹除皱方法.
作者:杜太超;于波;刘玲;袁渊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瘢痕疙瘩是临床常见的纤维组织增生性疾病,患者不但感觉痛痒不适,而且在头面颈部发生的瘢痕疙瘩会严重影响患者的容貌,给患者带来心理上的困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瘢痕疙瘩治疗的美容效果期望值也在不断增加.我院自2003年起对瘢痕疙瘩开展手术后放射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美容效果,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2003年3月至2010年3月共收治瘢痕疙瘩患者412例,其中男166例,女246例,年龄11~49岁,平均33岁.瘢痕疙瘩位于面颈部74例(面颊4例、耳垂27例、颈部43例),胸腹部168例(胸部66例、腹部102例),四肢170例(上肢93例、下肢77例),330例患者为单发病变,82例为多发病变(病灶数≥2).瘢痕疙瘩长21.5 cm,宽2.2 cm,厚0.9cm.412例中,80例为1次或多次单纯手术切除后复发.
作者:武建军;王放;张彩风;任铭;周愔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应用解剖矫正及鼻中隔软骨修复单侧唇裂继发鼻畸形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对21例单侧唇裂继发鼻畸形患者,采用鼻小柱及双侧鼻前庭Goodman切口,佩戴2.5倍放大镜,镜下充分剥离及矫正鼻畸形错位解剖至正常位置,通过切取鼻中隔软骨,并重新搭建鼻尖的支架系统,重塑鼻外形.结果 手术分别纠正了鼻翼塌陷、鼻小柱偏斜、鼻孔不对称等问题,术后1个月、15个月随访21例,可见切口愈合良好,鼻形态改善明显,鼻小柱居中、鼻翼无塌陷、鼻孔基本对称,无明显复发,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在鼻部解剖基础上,充分矫正鼻畸形错位解剖至正常位置,通过切取鼻中隔软骨,并重新搭建鼻尖的支架系统,重塑鼻外形,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王和庚;齐向东;罗志军;褚晶晶;陈杏绮;伍晓云;田举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采用生理盐水、曲安奈德、手术、电子线照射等治疗对兔耳增生性瘢痕的形态学影响,探寻治疗瘢痕的优方案.方法 建立兔耳腹侧增生性瘢痕模型.随机分为空白组(A组)、生理盐水组(B组)、手术加生理盐水组(C组)、曲安奈德组(D组)、手术加曲安奈德组(E组)、电子线组(F组)、手术后2d电子线组(G组)、手术后7d电子线组(H组),通过HE染色、VG染色、甲苯胺蓝染色、CD34和α-SMA免疫组织化学行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 胶原纤维观察显示:A、B组,D、G组,F、H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苯胺蓝染色发现肥大细胞不典型.微血管观察显示:A、B组,F、H组,G、H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成肌纤维细胞观察显示:A、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曲安奈德注射治疗兔耳瘢痕效果优于电子线放疗,电子线术后早期放疗效果优于愈合后放疗,曲安奈德、电子线联合手术治疗效果优于单一治疗.
作者:郝晓亮;王少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假体隆乳术是整形外科中常见手术之一,在多数医院常用的麻醉方式有全身麻醉及高位硬膜外麻醉,但上述麻醉需要良好的麻醉设备.我们总结了2009~2011年对190例采用局部肿胀麻醉技术施行隆乳术的经验,现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本组受术者190例,其中男1例,为易性癖患者,22岁,其余均为女性,其中未婚29例,已婚160例,年龄19~48岁,平均年龄35.85岁.全部受术者均采用经腋窝手术切口行胸大肌后间隙假体隆乳术,麻醉方式选择局部肿胀麻醉,手术场所为我科门诊手术室,单侧肿胀药液用量约180~230ml.
作者:卢昊;雷泽源;王韶亮;毛彤春;陈宇;李翔;刘婷;刘晓伟;张一鸣 刊期: 2014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