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思雄;朱辉
临床对面部小圆形(直径16mm以下)病变多采用梭形切除或局部转移皮瓣来处理.国外曾有资料提及采用环形圆钻(打孔器)切除病变和切取全厚皮片移植.通过文献查阅,国内未见面部圆微型植皮术的公开报道,也未见环形圆钻应用于植皮术的论述.为此,我们将临床应用50例的经验,予以报道,以供同道参考.一、临床资料我们于2006年6月至2011年10月间共施行先天性小痣33例、痤疮留下瘢痕14例、增生性瘢痕3例,共50例.其中男5例,女45例,年龄15~30岁,平均24岁.二、方法1.器械:环形圆钻(打孔器)直径分别为16、11、9、3 mm4种型号(图1),以适应不同大小病变的需要.2.手术指征:对面部小圆形病变,主要为先天性小痣或瘢痕,周围皮肤正常,且身体健康者作为受术对象.为了摸索经验和防止失败,筛选患者的病损面直径都控制在1.5cm以内.
作者:李德新;查元坤;蔡冰 刊期: 2012年第03期
鼻畸形可由外伤性、感染性、先天性、医源性等原因所引起,因病因各异,导致的鼻畸形的类型也不尽相同.鼻畸形不仅是骨骼的畸形,而且也有软组织的瘢痕形成等.因此,鼻畸形的修复常常需植入坚强的移植材料,恢复鼻的支架并抵抗瘢痕引起的收缩力,以获得稳定的修复后形状.自16世纪以来,一些种类的材料被用于鼻成形术,例如,羟基磷灰石虽然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但作为一种陶瓷,易碎,是其缺点;金属如钛和钴、铬、钼合金虽被应用,但因其过于坚硬而不适合鼻软组织的修复,而更适合于代替骨骼的支撑.
作者:赵雪莲;张英怀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高密度多孔聚乙烯材料(Medpor)结合自体颅骨外板在眶颧骨折继发畸形修复重建术中的应用.方法 将骨折错位愈合的眶颧骨截骨复位进行可靠的内固定后,采用Medpor填充缩孔扩大的眶腔容积,治疗复视,利用自体颅骨外板修复眶壁及眶周的骨质缺损区,恢复眶区外形.结果 自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共收治眶颧骨折13例.扩大的眶容积得到缩小,眶下缘抬高至对侧水平,眼球内陷明显改善,复视消失或减轻,面部畸形明显好转,自体颅骨外板及Medpor应用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在复杂眶颧骨折中联合应用Medpor及自体颅骨外板可修复大部分眶颧骨折后继发畸形,尤其是合并骨质缺损患者,可有效解决眶内容物移位、复视,减少自体组织再损伤及排异反应.
作者:刘柳;杨磊;曹莫;张涛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额、面颊及前臂部的扩张皮瓣同期修复鼻及上唇缺损的手术方法及效果.方法 分别采用额、面颊、前臂部扩张皮瓣同期完成鼻及上唇缺损的再造与修复术.手术治疗全程共分3个阶段:扩张器置入,一般额和前臂部分别置入170、200 ml圆柱形扩张器,面颊为140 ml圆形扩张器;扩张皮瓣带蒂转移,须确保皮瓣包括主要血管和分支血管在内;皮瓣断蒂修整,好于4~5周后断蒂效果佳.结果 7例患者均用此方法修复再造鼻、上唇缺损.术后外形良好、对称,所有皮瓣全部成活,男患者额部皮瓣远端带有部分头皮,可再造上唇及胡须,外形及功能更加逼真,患者满意,经0.5~5.0年随访,功能、形态均良好.结论 额、面颊及前臂部扩张皮瓣是鼻、上唇组织缺损同期再造与修复的较为理想方法.
作者:卢丙仑;郭树忠;马显杰;杨力;杨阳;岳波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通过紫外线照射(UVR)或过氧化氢(H2O2)对人黑素细胞p53的表达影响,并使用p53激活剂顺式咪唑啉衍生物-3(nutlin-3)和p53抑制剂(PFT-α)对人黑素细胞UVR或H2O2的氧化应激脱氧核糖核酸(DNA)损伤的影响,探讨p53在人黑素细胞对抗氧化应激中的作用.方法 Western印迹法测定UVR、不同浓度H2O2、nutlin-3和PFT-α处理后的人黑素细胞p53表达;单细胞电泳实验(彗星分析)测定nutlin-3或PFT-α对人黑素细胞UVR或H2O2氧化应激DNA损伤的影响;γ-H2AX免疫荧光实验测定nutlin-3对人黑素细胞UVR氧化应激DNA损伤的影响.结果 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UVR、H2O2可以增加人黑素细胞总p53的表达,并且是伴随着15丝氨酸磷酸化p53的增高而增高,nutlin-3和PFT- α分别增加和减少人黑素细胞内p53表达;彗星分析显示,预先使用nutlin-3可以明显减少UVR或H2O2造成的DNA损伤的尾素,PFT- α明显增加UVR或H2O2造成的DNA损伤的尾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式细胞仪分析显示预先使用nutlin-3可以减少UVR造成的γ-H2AX表达.结论 p53在人黑素细胞对抗UV或H2O2诱导的氧化应激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丁小杰;魏大鹏;陈菊萍 刊期: 2012年第03期
传统注射器脂肪抽吸装置由普通圆形注射器和普通脂肪抽吸针共同组成,其中注射器存在负压不能自锁,脂肪抽吸针若为钝头针运行阻力大,锐头针易损伤组织等不足[1].为探索一种安全、高效、使用方便的注射器脂肪抽吸装置,自2008年我们研制出由椭圆形负压自锁注射器和新型脂肪抽吸针共同组成的新设备(图1),经临床验证效果良好.一、设计原理与实物1.椭圆形负压自锁注射器:由椭圆形外套管,带大小翼注射杆和椭圆形活塞组成(图2).注射杆大翼部开有卡钩且卡钩处开有防滑孔,外套管尾翼部开有沟槽且沟槽内设有防滑杆.负压形成的原理:抽注射杆将卡钩顺或逆时针旋转90°卡入外套管的沟槽中,即可完成负压锁定,再将卡钩处的防滑孔套入防滑杆即可完成防滑脱锁定.相反动作即可解锁.
作者:曹士华;孙少宣;张金亮 刊期: 2012年第03期
心因性疼痛是指由心理因素引起的疼痛感觉,这类疼痛没有精神异常,没有器质性病变,并与受术者的现实情况不符.美容整形外科受术者,特别是首次在头面部进行美容整形外科的受术者.可能由于紧张、惧怕、担忧等心理因素所致,在术后伤口局部并无任何器质性病变及全身没有精神异常的情况下,产生头痛的症状.而这种头痛症状也可由暗示而产生,甚至加重,亦可通过暗示心理学方法进行治疗而消失.若用止痛类药物有时反而会使症状加重,这在精神病学上称为心因性疼痛.我们从2009~2011年,对5例头面部美容整形外科术后引起的心因性头痛进行了分析,并采用暗示治疗方法为主,取得较好效果.
作者:张蓉;孙玉萍;刘文阁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痤疮是好发于青春期的一种慢性毛囊皮脂腺炎症性皮肤病,临床表现为粉刺、丘疹、脓疱、结节、囊肿及瘢痕.其发病主要与性激素水平、皮脂大量分泌、痤疮丙酸杆菌增殖、毛囊皮脂腺导管的角化异常及炎症等因素有关.研究证实,痤疮丙酸杆菌(propionibacterium acnes,简称P acnes)在痤疮的多个致病环节中起核心作用.本文就P acnes在痤疮发病中引起局部炎性反应、参与免疫应答及毛囊导管上皮角化过度等三方面进行综述.一、P acnes的炎性致病机制P acnes在痤疮发病中参与炎症反应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通过释放脂酶,使机体产生大量的游离脂肪酸,游离脂肪酸刺激毛囊及毛囊周围发生非特异性炎症反应.
作者:廖恒利;林新瑜 刊期: 2012年第03期
躯体变形障碍(body dysmorphic disorder,BDD)的特征是,过分关注自己想象的或轻微的外貌缺陷而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在临床工作中,有相当一部分BDD患者或具有BDD倾向者并不去寻求心理或精神上的治疗,而是到美容外科要求纠正其想象的容貌缺陷,继而带来了许多复杂的临床问题.一位资深的美容整形医师曾感慨道:我已从事30年整形外科的临床工作,从未遇到医患之间的麻烦,但仅只3年的美容外科经历,却出人意料地遇到了许多烦恼,而且医师知名度越高,遇到各种心理障碍的美容就医者就越多[1].因此,BDD在美容外科领域的研究有待深入.一、BDD患者的定义BDD是一种慢性的、独立的精神疾患,患者有一种想象外表缺陷的先占观念.何伦[2]将BDD定义为客观身体外表并不存在或仅存在轻微的缺陷,而个体想象出自己的缺陷,或将轻微的缺陷夸大,并由此产生心理痛苦的病症.
作者:王燕华;王少华;徐广军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压应力对脂肪细胞活性的影响,为提高自体脂肪移植的成活率及自体脂肪移植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将同等条件获取的脂肪颗粒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对照组(0 kPa)、25 kPa组、50 kPa组、75 kPa组、100 kPa组,用自制的反馈式气控压应力细胞培养装置分别持续加压(对照组不予加压),于加压后1、2、3、4d,分别做葡萄糖转移实验,同时取加压4d后的脂肪颗粒做四甲基偶氮噻唑蓝(MTT)实验以及组织学HE染色,统计学分析比较各组脂肪颗粒活性的大小.结果 脂肪颗粒经不同大小压应力作用后,其转移葡萄糖的量随着压应力的增加而减少(P<0.01),并且这种影响具有时间依赖性;MTT实验结果显示脂肪颗粒的吸光度值(A492nm)随压应力增 加而减少(P<0.05),且与葡萄糖转移实验相关(r=0.838,P<0.01);组织学切片提示脂肪细胞损伤率随压应力增加而增大(P<0.01).结论 压应力会损伤脂肪颗粒的活性,建议在自体脂肪移植的临床应用中,在受区分离开阔的空间,以尽量减少压应力对脂肪颗粒活性的损伤.
作者:赵德梅;孟庆楠;陈建国;唐林平;谭谦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构建具活性细胞成分的激光微孔化猪脱细胞真皮基质(LPADM),并通过Ⅰ期复合自体刃厚皮片移植观察其在修复SD大鼠全层皮肤缺损中的效果.方法 设LPADM组与无孔PADM组,将同种异体成纤维细胞(fibroblast,FB)种植于LPADM上培养,另设仅用FB培养液培养的FB为对照组,采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测定各组FB细胞活性因子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6(IL-6)、β1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层粘连蛋白(LN)、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制作SD大鼠全层皮肤缺损伤口模型,将具活性的LPADM复合自体刃厚皮片Ⅰ期移植,记录其生长情况,定期活检,并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 LPADM组、PADM组、对照组各组各时相点各指标吸光度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为0.050~1.763,P>0.05).移植的LPADM中可见生长良好的FB.移植术后3周,创面愈合良好,未见明显排斥反应.术后1个月,创面瘢痕轻,复合皮肤可提捏.结论 用活性LPADM复合自体刃厚皮片Ⅰ期移植修复SD大鼠全层皮肤缺损,可有效修复创面,并具有较高的生物安全性.
作者:林才;罗旭;万丽;夏卫东;毛葱 刊期: 2012年第03期
正颌外科学20世纪60年代在西方医疗科学技术发达国家兴起,20世纪80年代逐步发展成熟成为新的临床分支学科.正颌外科综合应用外科和正畸的手段,以美学理论为指导,通过面中、下部颌面骨结构的变换调整,达到恢复正常口腔(牙合)功能,并美化容貌的目的.一、正颌外科的发展简史及其美学特点运用外科手段矫正颌骨畸形已有百余年历史.1849年美国弗吉尼亚Hullihen医师首先报道1例烧伤后致畸的病例,由于面下部瘢痕挛缩导致下唇外翻,下颌前突伴开(牙合)畸形,采用下颌骨截骨的方式向上向后移动得到改善.这是现代医学文献中记载早的颌骨整形术.
作者:张兰成;侯敏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病例 单纯外生殖器性别模糊者临床少见,我院近收治1名外生殖器发育性别不明患者,现报告如下.患者21岁,出生时发现外阴部位有一个比正常新生男要大的阴茎,但在阴茎头部并无尿道开口,在阴茎下方约3 cm处可见一个小开口,尿液从此开口排出,未见正常阴道开口,家属认为属于女婴.在患者成长过程中阴茎无明显长大.患者于13岁时月经初潮,经血亦从此开口流出,经血排出通畅,无明显痛经,月经规律.月经来潮后开始出现女性第2性征发育.父母体健,否认近亲结婚,家中有兄弟姐妹4人,其余3人均发育正常,家族中亦从未有类似发病者.其母在孕育期2个月时服用“消炎药”1个月(药名不详).查体:身高157 cm,女性外貌,无喉结,无男性胡须.血压:104/66 mm Hg(1 mmHg=0.133 kPa)心肺听诊正常,乳房发育Ⅴ级.阴毛呈女性分布,阴茎大小3.0 cm×1.5 cm×1.5 cm,其头端无尿道口,亦无尿道下裂畸形.阴茎下方约3 cm处有一个小开口,可容一个小指尖通过,开口周围有一个半月形黏膜瓣.
作者:贾桂玥;刘文阁;田秦杰;宋淑军 刊期: 2012年第03期
杯状耳又名垂耳或环缩耳,占各类先天性耳畸形的10%,其发病有遗传因素[1].我们于2005~2010年,采用综合手术治疗重度杯状耳畸形12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本组12例,其中男8例,女4例,年龄6~32岁,单侧11例(99.0%),双侧1例.完全符合杯状耳诊断的4项特征[2],且程度较重,表现为:耳廓上部向下卷曲且下垂,对耳轮完全或基本消失,耳廓前倾明显,且其位置明显低于健侧或患侧眉弓水平,上部前移,耳轮脚位于经耳屏的垂线之前,耳廓大小与健侧相当或较小,但本组患者均无增大耳廓的愿望.二、手术方法1.术前准备:术前备皮剃除耳周毛发.耳窝、耳周、耳甲腔、耳甲艇、颅耳沟等低洼不易彻底消毒清洗部位用棉签清洗.
作者:钱洪军;段红霞;李娜;王秉真;陈铮;郭燕飞;朱新焕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沈阳地区湿疹皮炎患者接触性变应原的分布及其特点.方法 收集2008年3~11月诊断为湿疹皮炎患者,应用斑贴试验分析患者接触性变应原.结果 89例检测患者中,25例斑贴试验呈现阳性反应,阳性率为28.09%.对1种变应原致敏阳性者21例(占23.60%),对2种变应原致敏阳性者3例(占3.37%),对3种变应原阳性者0例(占0.00%),对4种及4种以上变应原阳性者1例(占1.12%),阴性者30例(占33.71%).列前4位的常见变应原致敏依次为:硫酸镍、对苯二胺、硫柳汞、芳香混合物.男女斑贴试验阳性率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患者中阳性率居前3位的变应原是硫酸镍、硫柳汞、甲醛.女性患者中列前3位分别为对苯二胺、硫酸镍、芳香混合物(后2者并列第2).男性患者中硫酸镍、硫柳汞的阳性检出率比女性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青年组与中老年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斑贴试验有助于明确湿疹皮炎患者的接触性变应原,为疾病的预防及治疗有一定的提示及参考意义.
作者:孙艳;高兴华;张丽;刘正;吴严;肖碧环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构建一种新型人工活性真皮的可行性.方法 组织块法培养幼儿包皮成纤维细胞;采用酶-去垢剂法制备人脱细胞羊膜(HAAM);双相法制备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明胶-壳聚糖缓释微球;缓释微球黏附于HAAM;bFGF基体式负载于HAAM,绘制药物缓释曲线;将第3~4代成纤维细胞培养于负载缓释微球的HAAM;扫描电镜观察HAAM、缓释微球的表面特征及缓释微球与HAAM的粘附情况;Western印迹法检测成纤维细胞中层粘连蛋白的表达.结果 制备的HAAM为白色半透明状薄膜,有较高的孔隙率,空隙不规则,孔径大小为10~100 nm,无细胞毒性;bFGF-明胶壳聚糖缓释微球分散较均匀,呈球形,粒径均匀,球体表面比较光滑,载药率为20 ng/g,包封率为80.5%,体外药物缓释曲线显示药物控释效果良好;成纤维细胞在支架表面爬行生长良好,层粘连蛋白表达较对照组高.结论 通过将成纤维细胞种植于负载bFGF-明胶-壳聚糖缓释微球的HAAM,有望制备出一种新型的人工活性真皮.
作者:唐庆;武日东;唐诗;林珣珣;苏爱云 刊期: 2012年第03期
老年人由于上睑组织老化,随之出现皮肤松弛下垂和睑裂变小,严重者上睑组织极度松弛下垂,可遮挡视线和发生倒睫,有碍日常生活[1].既往多采用切开去皮重睑成形术,由于手术创伤大、去除局部组织多、皮肤切口下唇与上睑提肌上腱膜缝合固定后水肿明显,影响外观的自然形态.我们自2005年以来,对老年性上睑下垂单独采用上睑下垂去皮修复术,现总结如下.一、临床资料本组36例,女26例,男10例,年龄61~82岁,平均68.5岁.其中29例因倒睫、溢泪,另7例因视线受阻而就诊.检查见全部均有外眦下垂,睑裂呈三角形,故俗称“三角眼”.因单纯皮肤松弛下垂、睑缘内翻而影响视野者21例,同时伴有腱膜性上睑下垂使睑裂变小者15例.下垂量2~4 mm,上睑提肌肌力>12 mm,均排除重症肌无力疾患,下垂已持续2~10年,视线受阻限于上方和颞侧.
作者:何成君;崔子伟;王卫东;杨颖;李红艳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自体中隔软骨移植,改变鼻短小鼻尖圆钝的外形、延长鼻长度、改善鼻尖外形及鼻唇角.方法 松解与塑造鼻翼软骨形后,切取自体鼻中隔软骨行L状移植及帽状移植,并辅以埋线塑形等手段.结果 共完成此类手术345例,经6个月至4年术后随访,均获得满意效果.结论 采用在鼻中隔下端与鼻翼软骨穹窿部行鼻中隔软骨移植的方法加长鼻长度,疗效可靠,且自体鼻中隔软骨取材方便、损伤小、不易发生感染及排异等并发症,值得推广.
作者:曾高;薛志强;高占巍;马海欢 刊期: 2012年第03期
脐部的病损切除后,往往影响脐的形状.随着人们对自身美的追求越来越高,在女性露脐服装已成时尚,脐整形及再造成为腹部整形美容的重要组成部分.2009年至今,我们治疗21例脐部病损,并成功修复脐的形态.一、临床资料21例中,男13例,女8例,年龄19~59岁,平均年龄35岁.病因:5例反复脐部感染,形成脐部广泛肉芽增生;4例皮肤乳头状瘤,6例脂溢性角化,4例脐部先天性色素痣.病损范围较大,占脐部的3/4以上,深达脐的基底部;另有2例因脐孔较深,反复发生脐炎,要求将脐切除,无再造意愿.
作者:赵作钧;王秀燕;徐欣;王新同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通过鼻中隔尾段前徙术,建立稳定的鼻尖支撑结构,以获得持久的鼻尖形态.方法 应用鼻中隔尾段前徙术重构鼻中隔,使鼻中隔前角及尾侧缘达到鼻尖预计的高度和长度;再将下外侧软骨穹窿、鼻翼内侧脚与鼻中隔尾侧缝合,从而形成稳定的鼻尖支撑结构.结果 26例受术者随访3~16个月,其中2例出现鼻背骨与软骨衔接处阶梯状改变,但鼻尖形态良好;3例原有鼻尖鼻小柱偏斜的患者,在3个月后出现再次偏斜,但较原先有一定改善;其余21例均鼻尖形态良好.结论 利用鼻中隔尾段前徙术可形成稳定的鼻尖形态,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作者:徐航 刊期: 2012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