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点状引流在腋臭微创手术中的应用

张楠;王俊河;史志琪;张芳;谢迪;代雪莲

关键词:引流, 腋臭, 微创手术, 小切口术式, 整形外科, 微创治疗, 术式治疗, 术后, 手术方法, 人际交往, 切口瘢痕, 皮瓣, 疗效满意, 患者, 复发率低, 发病率, 常见病, 愈合, 口形, 基础
摘要:腋臭影响患者的人际交往,发病率较高,是整形外科的常见病[1].顺腋横纹小切口术式是一种微创治疗腋臭的手术方法[2-8],疗效良好,复发率低,切口瘢痕不明显,但仍有部分患者术后较易出现皮瓣下积血积液,导致切口不能如期愈合.为此,我们在该术式基础上进行改进,通过做数个小切口形成点状引流,避免和降低了术后出现皮瓣下积血、积液的概率,效果良好.自2009年3月以来,我们采用此术式治疗120例,疗效满意.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相关文献
  • 医疗美容事业发展的突出问题与对策思考

    我国医疗美容行业从20世纪80年代的兴起、90年代的发展、21世纪初的“井喷”,到目前的逐渐回归理性,风起云涌,经历了诸多质疑、竞争和发展,也见证了国家的进步和民情的改变.如今,医疗美容行业已成为一种大众化服务,形成了一种产业化的社会性需求,其形成的庞大的产业链,对国民生产总值(GDP)的贡献达到1.8%[1].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统计:“仅2009年,医疗美容行业总营业收入就超过150亿元人民币,接受过医疗整形美容服务的人累计达到300万人次.”

    作者:余萌;田治国;黄杰;史川;陈青;付甜甜;徐华飞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腔镜下甲状腺手术的美学价值探讨

    当今以腹腔镜为标志的微创外科技术应用日益广泛,并且已由腹腔、胸腔内操作日渐扩展至人体的一些潜在腔隙,甚至是无腔隙区域,从而使微创的临床效果更为显著.我们利用腔镜经腋窝乳晕入路进行甲状腺手术,术后拥有极好的颈部美容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君久;唐世龙;陈展辉;莫大超;肖梅;苏顺清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乳房假体大小与形态的选择

    目的 探讨隆乳术中正确选择乳房假体大小与形态的方法.方法 通过502例隆乳术后乳房大小与形态的变化,并参考术前胸部各项测量参数,总结出选择合适的乳房假体大小与形态的方法.结果 术前胸廓的横径即H值是选择乳房假体横径的重要参数,以此推算出的乳房假体横径能满足乳间沟较明显及乳房外侧亦较丰满的要求.胸骨切迹中点S到乳头N的距离SN是选择水滴形乳房假体(解剖型乳房假体)高度的重要参数.假体直径和高度确定后,增大乳房体积主要靠增加假体突度实现.对于胸部扁平、比较消瘦者,水滴形假体是较好的选择.结论 术前胸廓的横径及乳房的大小等参数是选择乳房假体大小与形态的重要指标.圆形假体和水滴形假体具有各自的适应证.

    作者:才杰;崔鹏;马海欢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取出后的乳房形态重塑

    目的 探讨聚丙烯酰胺水凝胶取出术后继发乳房畸形重塑效果和方法.方法 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术后患者60例,术前均行B超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明确注射物的分布层次和周围组织浸润情况,术中依据皮肤弹性、乳房皮下层、腺体层、胸肌层变性程度等,置入吸引器导管,自导管内注入生理盐水,彻底吸出和清除注射物,根据患者意愿及组织受损情况,按个性化选择,分为Ⅰ期或Ⅱ期假体植入,并给予相应治疗.结果 60例,随访3个月至3年,乳房外形良好、假体无疝出、无感染、无切口裂口及双侧乳房不对称等畸形,无包膜挛缩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根据聚丙烯酰胺水凝胶取出术后继发乳房畸形特点,按个性化再选择乳房重塑方法,既可使胸部外形改善,又可避免心理压力,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张本寿;杨志刚;闫磊;徐志久;赵耀中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美容外科医疗纠纷原因分析与思考

    由于医务人员与患者和家属间的医学知识差异、患者维权意识的增强、社会上对医疗行业的一些失实报道,以及部分别有用心人员的无理取闹,使医护人员与患者间产生了较严重的信任危机,医疗纠纷和医患矛盾日益凸现,成为社会和公民关注的重点、困扰医疗机构正常运行和发展的焦点、政府部门极力谋求解决的难点.我们通过对我院近10年来发生的美容外科纠纷案12例进行分析、思考,从中得到一些启示,供同行们参考,以期提高美容外科医疗纠纷的防范与妥善解决的能力.

    作者:魏明;张克勤;钟兰英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耳甲腔“帽状”软骨移植矫正鼻尖圆钝肥大

    鼻尖圆钝肥大是东方人常见的鼻尖端形态缺憾[1],因鼻尖较低平而圆钝,有损于形态美,有的甚至合并短鼻、鼻翼肥大、驼峰鼻等伴发畸形.单纯修薄过厚的皮肤组织,收拢缝合两侧鼻翼软骨穹窿部的修复手术[2-4],术后容易出现鼻尖上翘和后缩的不足,传统的硅橡胶材料填充易出现皮肤发红,甚至鼻尖皮肤破溃,假体外露等并发症.我们应用自体耳甲腔切取“帽状”软骨片移植以支撑鼻尖,既无损于鼻尖皮肤,又可增加鼻长度,鼻尖突出形态圆滑,可获得改善外观的良好效果.

    作者:田治国;张勇;伍前发;史川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葡萄酒色斑激光治疗的现状及进展

    葡萄酒色斑(port wine stain,PWS)又名鲜红斑痣、红胎记,是一种先天性的不消退的血管畸形,在新生儿中的发病率为0.3%~0.5%,男女比例无明显差异[1-2].其病理表现为真皮浅层毛细血管的异常扩张,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血管持续扩张[3-4],病灶增厚,并可能形成多个结节[5].本文就近几年激光治疗葡萄酒色斑的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叶肖肖;林晓曦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局部皮瓣在面部创伤性皮肤软组织缺损急诊修复中的应用

    目的 探索依据整形外科原则应用局部皮瓣急诊修复面部创伤性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 对32例面部皮肤软组织即时性创伤性缺损,于严格清创后,根据创面缺损情况,按整形外科原则分别设计皮下浅表肌腱膜系统(SMAS)蒂皮瓣、V-Y推进皮瓣、眼轮匝肌蒂岛状皮瓣、鼻唇沟皮瓣等修复创面,精细缝合关闭伤口.结果 32例伤口均Ⅰ期愈合,随访6~18个月,无明显瘢痕增生,无功能障碍,无需Ⅱ期修复,美容效果良好.结论 遵照整形外科基本原则采用局部皮瓣修复面部创伤性皮肤软组织缺损,可获得满意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何小川;胡纯兵;周滨;刘震;高志丹;吴国平;郭力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快速组织扩张术在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采用皮肤快速扩张术修复创伤性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选择19例外伤性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共19个创面,择期埋置37个皮肤扩张器并进行快速扩张.术后第5天开始,隔日注水扩张1次,每次注水至有局部有轻度胀感.完成扩张后制作皮瓣,修复外伤性皮肤缺损创面,分Ⅲ期手术完成.结果 37个扩张器全部完成注水扩张过程,注水扩张时间为46~63 d.有5个扩张区出现并发症,但均得到控制.19个缺损创面均得到完整修复.6个月后随防1 2例,皮瓣色泽和质地与受区皮肤接近,外观良好,局部无臃肿.结论 快速皮肤扩张术是修复某些特殊部位创伤性皮肤缺损的可行有效方法,可获得功能和美学双重修复的满意结果.

    作者:李江;郭小平;王克华;赵东红;韩童;郎育红;彭黎军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耳后“旋转门”岛状皮瓣在Ⅰ期修复耳甲缺损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耳后“旋转门”岛状皮瓣Ⅰ期修复耳甲内皮肤组织缺损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利用耳后“旋转门”中央蒂岛状皮瓣Ⅰ期修复耳甲内组织缺损,小面积为1.0 cm×1.3 cm,大面积为2.7cm×3.0 cm.结果 15例术后岛状皮瓣均存活良好,经6个月至5年随访,耳廓外形均较满意.结论 耳后“旋转门”岛状皮瓣血供可靠,形态、色泽、质地与周围正常组织一致,供瓣区隐蔽,是修复耳甲软组织缺损修复的佳术式之一.

    作者:易斌;王毅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黑素刺激素受体1基因研究进展

    人类因进化差异产生了不同的种群,这些种群间的表型差异直观的就是皮肤和头发的不同颜色.这种表型差异形成的原因引起了科学家们强烈的兴趣,在探寻头发和肤色差异的分子水平研究过程中,发现黑素刺激素受体1基因(melanocortin-1 receptor gene,MC1R基因)和皮肤以及头发的颜色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关联,同时MC1R基因本身存在着较多的多态性,且这个多态性在种群之间差异较大[1].

    作者:刘宝珩;郝飞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几丁糖对皮肤软组织扩张的影响

    目的 观察几丁糖对皮肤软组织扩张的影响.方法 选择具有面部扩张器埋置适应证的患者25例,同体对照法随机选择每例患者的一侧面部为实验组,另一侧为对照组.2组面部均置入1个容量为100 ml的扩张器,实验组在皮下软组织与扩张器之间预置一根细硅胶管.术后5~7 d,待引流管被拔除,实验组经预置硅胶管注入2 ml医用几丁糖,对照组不做处理.次日2组同时开始注水,于2次注水间歇每日指压2组扩张器中央表面皮肤比较皮肤弹性及松弛度,记录2组2次注水间隔时间、注水2周和3周后总注水量以及扩张至100 ml时所用时间.待2组扩张器均注水完毕并维持2周后,Ⅱ期术中,取出扩张器,切取扩张皮瓣中央1 cm×1 cm纤维包膜,制作病理切片,比较2组纤维包膜厚度、胶原纤维平均灰度及毛细血管数量.并对比观察400倍视野光镜下成纤维细胞(FB)、胶原纤维及毛细血管的形态,对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 相同时间内实验组扩张器注水量多于对照组,注水期缩短,组织扩张速度明显加快;几丁糖使纤维包膜中成纤维细胞减少,向成熟期转变受到抑制,胶原纤维减少,纤维包膜变薄,但不影响纤维包膜内的毛细血管.结论 几丁糖能通过抑制FB增殖及胶原产生,加速组织扩张且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赵锋;雷晋;郝文杰;张茁;赵景鹏;董玉莹;郝红飞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眉下切口上睑成形术联合A型肉毒毒素注射眶周年轻化治疗的临床效果

    目的 探讨眉下缘切口上睑成形术,同时联合A型肉毒毒素注射眶周,达到提升上睑,改善眶周老化,去除眶周皱纹的年轻化治疗效果.方法 对146例女性,按术前眉形及上睑松弛程度沿眉下缘设计切U标记线,去除部分眉下皮肤,局部眼轮匝肌折叠,提升上睑,同时将眉形适度调整,分层缝合切口后,于眉间、眼角外侧注射适当剂量A型肉毒毒素,去除鱼尾纹、川字纹.结果 146例经随访3~12个月,上睑松弛症状显著改善,眶周皱纹明显减少,切口愈合后瘢痕轻微且较隐蔽,无并发症发生,明显显现眶周年轻化效果.结论 眉下缘切口上睑成形术联合A型肉毒毒素注射眶周进行年轻化治疗,安全、简单、有效,术后康复快,是临床上眶周年轻化的良好治疗方法.

    作者:于波;李明;杜太超;解永学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胰岛素基因转染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与丝素蛋白支架构建组织工程脂肪的研究

    目的 探讨携带重组人胰岛素基因慢病毒载体转染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细( 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UCMSCs)与丝素蛋白支架在体外构建组织工程化脂肪(tissue engineering adipose)的可行性.方法 以适感染复数(MOI)为10重组慢病毒pLenti6.3-insulin-IRES-EGFP转染hUCMSCs组为实验组(A组),EGFP基因转染组为对照组(B组);将两组细胞接种于丝素蛋白支架,观察细胞在支架上的生长及黏附情况;尔后行细胞-支架复合物成脂诱导.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重组慢病毒转染对hUCMSCs生长增殖的影响以及基因转染后的hUCMSCs在丝素蛋白支架上的活性.结果 细胞-支架复合物成脂诱导5~7 d后,见A组支架内脂肪样细胞数量明显多于B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7,P<0.01);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显示,A组hUCMSCs表达的成脂特异性基因PPARγ-2明显高于B组.MTT法检测结果显示,转染重组慢病毒的hUCMSCs与未转染组各时间点吸光度A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P>0.05).细胞组与细胞支架组A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6,P>0.05).结论 转染胰岛素基因的hUCMSCs成脂分化能力明显提高,且能有效地与丝素蛋白支架在体外构建组织工程化脂肪.

    作者:唐军;刘毅;徐斌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点状引流在腋臭微创手术中的应用

    腋臭影响患者的人际交往,发病率较高,是整形外科的常见病[1].顺腋横纹小切口术式是一种微创治疗腋臭的手术方法[2-8],疗效良好,复发率低,切口瘢痕不明显,但仍有部分患者术后较易出现皮瓣下积血积液,导致切口不能如期愈合.为此,我们在该术式基础上进行改进,通过做数个小切口形成点状引流,避免和降低了术后出现皮瓣下积血、积液的概率,效果良好.自2009年3月以来,我们采用此术式治疗120例,疗效满意.

    作者:张楠;王俊河;史志琪;张芳;谢迪;代雪莲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单株头发移植在眉修复术中的应用

    眉毛是面部的一个重要的美容结构,秀雅美丽的“柳叶眉”是成功和魅力的象征.眉毛修复再造的方法很多,我们钟情于头皮单株毛发移植修复法,从2007~2010年,共完成22例修复治疗,获得了满意效果.一、临床资料本组22例,38条眉毛.男9例,女13例,年龄22~45岁.其中外伤性眉毛缺损或部分断裂6例,6例中左侧2例,右侧4例.文眉后双侧眉毛切除或提眉术后无眉9例,先天性双侧眉毛稀少7例.全部患者均采用耳后发际线单株头发移植行眉修复术.

    作者:沈海燕;张菊芳;韩蕾;王宇燕;郭晓波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地拉罗司对成年大鼠狭长窄蒂皮瓣DLL4、CD105表达及血管新生的影响

    目的 探讨地拉罗司对成年大鼠狭长窄蒂皮瓣Delta样配体4(DLL4)、CD105表达及血管新生的影响.方法 健康成年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地拉罗司组和对照组(n=10).地拉罗司组每只大鼠采用地拉罗司100 mg·kg-1·d-1连续灌胃1周,对照组采用等量生理盐水连续灌胃1周.灌胃停止后,两组每只大鼠背部左右各设计1个蒂部为1 cm×1 cm、瓣部为3 cm×3 cm的狭长窄蒂乒乓球拍样随意型皮瓣模型.手术1周后分别取各个皮瓣蒂部、皮瓣部中间位置组织1 cm×1 cm,以10%甲醛溶液固定,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分别检测CD105和DLL4.结果 地拉罗司组与对照组相比,无论在蒂部或是在皮瓣部,大鼠皮瓣组织内CD105标记的新生血管均增多,DLL4表达的新生血管均减少.两组中,皮瓣部组织中CD105、DLL4标记的新生血管均多于蒂部.结论 地拉罗司促进狭长窄蒂皮瓣中的CD105表达、促进血管新生,并且可能与其抑制皮瓣Notch途径中关键蛋白DLL4的表达有关.

    作者:冀宇;赵天兰;余道江;徐子寒;杨建新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依据整形外科原则设计手术入路切除面部体表肿瘤的临床效果

    面部良性肿瘤用一般手术方法切除缝合治疗后,常导致程度不同的功能障碍和损容不良后果,因此需兼顾功能和外观的双重修复.自2007年1月以来,我们依据整形外科原则,选择隐蔽切口的手术入路,切除面部体表肿瘤共已27例,效果满意.

    作者:郑健生;郑庆亦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强脉冲光治疗面部皮脂溢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皮脂溢出症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也是其他脂溢性皮肤病,如脂溢性皮炎、痤疮、脂溢性脱发及酒渣鼻等发病的共同基础.主要发生在颜面、头皮、胸等部位,影响美观.其发病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环境、饮食、年龄等.日前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近年来,非损伤性光子嫩肤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我们自2006年2月以来应用强脉冲光子嫩肤仪(intense pulse light,IPL)治疗面部皮脂溢出症患者,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作者:夏清;游小恩;朱薛锋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地拉罗司对大鼠窄蒂缺氧皮瓣模型促进微血管生成的实验

    目的 探索术前应用地拉罗司(deferasirox)对大鼠乒乓拍样狭长窄蒂缺氧皮瓣模型微血管生成的促进作用及与用药时间的相关性.方法 成年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8只),实验组(32只,分为1、3、5、7d组,每组8只).实验组:地拉罗司100 mg/kg分别连续灌胃1、3、5、7d;对照组:生理盐水100 mg/kg连续灌胃7d,灌胃结束后,次日行乒乓拍样窄蒂任意型皮瓣成形术,均于术后第7天取材,应用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印迹及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检测CD34表达,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结果 实验组较对照组皮瓣成活率明显提高,随着用药时间的增加,皮瓣微血管密度(MVD)、HIF-1α和VEGF均逐渐增高,7d达高.结论 地拉罗司能诱导HIF-1α的分泌,促进VEGF产生,增加MVD表达,明显具有提高皮瓣对低氧的耐受,减少内皮细胞低氧后的坏死率,对缺血缺氧的窄蒂皮瓣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作者:徐子寒;赵天兰;余道江;谢晓明;冀宇 刊期: 2012年第04期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主管:中华医学美容杂志;中国医学美容杂志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