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与摘除术患者术后眼内感染及细胞因子IGF-1与bFGF和相关白细胞介素的变化研究

李锐;袁慧敏;刘钊臣;李勇;岳章显

关键词:白内障, 超声乳化吸除术, 摘除术, 眼内炎, 感染, 细胞因子, 白细胞介素
摘要:目的 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与摘除术患者术后眼内感染情况,分析患者细胞因子类胰岛素一号增长因子(IGF-1)、碱性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bFGF)及相关白细胞介素的变化情况.方法 选取2010年12月-2016年10月医院收治的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与摘除术患者12676例为研究对象,对患者术后眼内感染情况 、影响因素等进行分析,观察比较患者感染前后的细胞因子IGF-1、bFGF及相关白细胞介素指标.结果 12676例白内障手术患者中有61例患者发生术后眼内感染,感染率为0.48%;61例感染患者共检出43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26株占60.47% 、革兰阴性菌7株占16.28% 及真菌10株占23.26%;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年龄 ≥65岁 、透明角膜手术切口 、手术时间 ≥10 min、存在玻璃体溢出 、合并糖尿病为白内障手术患者术后眼内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感染前患者细胞因子IGF-1、bFGF指标水平高于感染后;感染前患者的血清炎症因子指标表达水平均低于感染后的检测水平(P<0.05).结论 患者术后眼内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针对临床影响因素给予早期积极地预防干预,并对相关炎症指标进行观测以指导临床的感染预防.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一种新型过氧乙酸消毒液对内镜消毒灭菌效果的评估

    目的 评价一元低腐蚀性过氧乙酸消毒液对连接于模拟内镜染菌载体上的枯草芽胞杆菌黑色变种芽胞的消毒和灭菌效果,并临床观察验证过氧乙酸消毒液消毒的有效性和时效性.方法 采用人工模拟内镜试验方式,选择手工清洗消毒方式研究过氧乙酸消毒液消毒(灭菌)的有效性和时效性,并采用活菌计数方法评价消毒灭菌效果;观察过氧乙酸消毒液对临床使用过内镜消毒效果.结果 对连接于模拟内镜染菌载体上芽孢,消毒作用5 min,可达到高水平消毒;浸泡15 min,可达灭菌效果.过氧乙酸消毒液以手工清洗消毒方式用于模拟内镜消毒灭菌,可连续使用14 d.结论 通过试验表明使用一元过氧乙酸消毒液原液进行内镜消毒灭菌是一款理想的消毒(灭菌)剂,效果可靠,对内镜无损伤,能满足临床需要.

    作者:孙风琳;宋伟伟;王晓琳;任秀红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医院获得性肺部感染引发脓毒症的风险评分系统的建立及验证

    目的 建立住院患者医院肺部感染引发脓毒症的风险评分系统,为医院肺部感染相关脓毒症的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某院2017年1月1日-12月31日395例医院获得性肺部感染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影响因素分析,建立风险评分系统,利用ROC曲线评价模型的预测效果.结果 395例医院获得性肺部感染发生脓毒症119例,占30.13%;构建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静脉血栓栓塞症(VTE)评分 ≥5分 、有慢性肺外基础疾病 、曾住ICU、呼吸道侵袭性操作是医院获得性肺部感染患者发生脓毒症的独立影响因素.风险评分系统包括:VTE评分 ≥5分 、有慢性肺外基础疾病 、曾住ICU、呼吸道侵袭性操作.分值 ≥3分为高危人群;风险评分系统模型评价显示,建模组风险评分ROC曲线下面积为0.831,灵敏度为56.2%,特异度为95.1%,约登指数51.3%;验证组ROC曲线下面积为0.748,灵敏度为36.7%,特异度为95.9%,约登指数32.6%.结论 建立并验证了住院患者医院肺部感染引发脓毒症的风险评分系统,该风险评估系统有助于监测高危患者,降低脓毒症的发生.

    作者:徐子琴;陈志辉;张雪良;高胜春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细菌生物膜去除方法研究进展

    细菌生物膜相关理论以及清除方法的研究是近年来消毒供应中心业内热点课题,也已经成为医院感染控制的重点之一.对于细菌生物膜的控制和清除已经越来越引起业内关注.如何清除细菌生物膜对中心消毒供应室(CSSD)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根据文献研究对于目前使用的清除生物膜的技术进行了总结.中国疾控中心权威性的研究报道:用特有成分的清洗剂去除生物膜优于用水洗清除,清洗剂加邻苯二甲醛清除生物膜效果优于用水洗加邻苯二甲醛.多家医院的CSSD陆续采用新型去除生物膜的清洗剂,并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显示,新型多酶生物膜去除剂优于普通清洗剂,普通清洗剂优于清水.对于管腔类器械,联合超声清洗优于单纯清洗剂清洗.另外,预处理 、水温 、水处理系统也是影响去除效果的因素之一.

    作者:吴淑红;刘燕玲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血清心肌酶与脑脊液LDH及TNF-α对神经内科颅内感染患者的诊断分析

    目的 探讨血清心肌酶指标乳酸脱氢酶(LDH)、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肌酸肌酶同功酶(CK-MB)和肌酸肌酶(CK)及脑脊液LDH、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水平对神经内科颅内感染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医院2014年2月-2017年2月神经内科收治的58例颅内感染患者为研究组,按照性别相同 、年龄相差不超过2岁的原则选择同时期在同一科室住院的116例未发生颅内感染患者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血清心肌酶指标LDH、AST、CK-MB、α-HBDH、CK水平及脑脊液中TNF-α 和LDH指标水平.结果 研究组血清心肌酶指标LDH、AST、CK-MB、CK和 α-HBDH水平及脑脊液LDH和TNF-α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不同类型颅内感染患者血清LDH和CK水平及脑脊液LDH和TNF-α 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AST、CK-MB和 α-HBDH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血清心肌酶及脑脊液中LDH、TNF-α 可作为颅内感染诊断的重要指标,同时血清LDH和CK水平及脑脊液中LDH、TNF-α 水平检测有助于鉴别颅内感染类别.

    作者:赵辉;白玉彦;温桂莲;韩冰倩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病毒性脓毒症的流行病学和处置

    病毒性脓毒症比细菌性脓毒症少见.目前专业文献较少,但实际发生的患者数量并不少.文献报道的病毒有流感病毒 、肠道病毒 、单纯疱疹病毒 、基孔肯雅病毒等,其中流感病毒脓毒症认识多;而在儿童疑似脑膜炎或中枢疾病导致的脓毒症的患者中,有观点认为人副肠孤病毒亚型3需要引起重视.涉及的生理状态与临床疾病包括心衰 、肾移植 、维生素代谢异常 、婴儿乳糜胸等,一般是婴幼儿或免疫低下人群易感.拯救脓毒症运动指南第三版 、第四版对病毒性脓毒症都有论述.因为专业认识不足 、微生物学检查手段有限等原因,病毒性脓毒症多有漏诊 、误诊.我们需要明确建立诊断的意识.特殊患者群出现脓毒症表现时,需要把病毒性脓毒症纳入考虑一并进行判断 、处置.本文对病毒性脓毒症的流行病学特征 、病毒种类 、相关疾病 、处置等进行综述.

    作者:宁永忠;王辉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某肿瘤医院连续4年ICU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ICU医院感染和器械相关性感染发病率及病原菌检出情况,为制定ICU医院感染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目标性监测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6年12月ICU的1608例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 、器械相关感染及常见病原菌种类的临床资料,以患者平均病情严重程度(ASIS)评分调整发病率,将数据录入Excel表格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1608例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243例,感染率为15.11%,日感染率为18.05‰;感染例次301例,例次感染率为18.72%,日例次感染率为22.36‰;平均病情严重程度为3.09分,调整后医院感染发病率为4.89% 、医院感染例次发病率为6.06% 、日发病率为5.84‰;2013-2016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病率分别为21.28‰ 、7.73‰ 、24.31‰ 、29.68‰,血管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病率分别为3.01‰ 、2.29‰ 、2.11‰ 、2.64‰,导尿管相关泌尿系感染发病率分别为0.42‰ 、0.29‰ 、2.63‰ 、1.60‰;4年共检出881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614株,占69.69%.结论 ICU医院感染率高,导管的使用是引起ICU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重要影响因素,其中以呼吸机相关肺部感染高,病原菌主要是革兰阴性菌.

    作者:杨兴肖;刘志广;孔洁羽;陈俊卓;王媛;刘晓;马鸣;邢亚威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NICU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菌特点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的病原菌特点及相关因素,为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医院2014年12月-2017年3月于NICU治疗的新生儿161例为研究对象,对发生VAP患儿病原菌耐药性及发生VAP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发生VAP新生儿64例,发生率为39.75%,检出病原菌66株,均为革兰阴性菌,以肺炎克雷伯菌 、大肠埃希菌 、鲍氏不动杆菌为主.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噻吩 、头孢噻肟 、头孢唑林等的耐药株数较多,而对阿米卡星 、环丙沙星 、头孢他啶的耐药株数较少.大肠埃希菌和鲍氏不动杆菌对多种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株数较多,大肠埃希菌对哌拉西林 、环丙沙星的耐药株数较少,鲍氏不动杆菌对阿米卡星 、亚胺培南 、环丙沙星的耐药株数较少.出生体质量 、住院治疗时间 、插管次数 、机械通气时间 、出生1 min后Apgar评分是NICU新生儿发生VAP的相关因素(P<0.05),其中,出生体质量和出生1 min后Apgar评分是保护因素.结论 NICU新生儿是VAP的高发群体,其发病风险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具有一定的特征性,临床医生应给予及时地诊断 、合理地治疗和有效地干预,从而提高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工作的效果.

    作者:辛昆;骆丽萍;苏静;周旋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预防早产儿深静脉置管时真菌感染的价值分析

    目的 探讨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在预防早产儿深静脉置管时真菌感染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8月-2017年4月医院监护的早产儿12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3例;两组均采取基础措施预防感染,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实施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预防感染;比较两组早产儿感染发生情况 、治疗相关指标及免疫球蛋白(IgG、IgA、IgM)、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外周血白细胞(WBC)水平.结果 试验组真菌感染例数少于对照组(χ2=4.881,P=0.027);试验组抗菌药物使用时间 、体温稳定时间 、停氧时间 、摄奶达正常半量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早产儿治疗前后IgA、IgM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试验组IgG水平优于对照组(χ2=0.838,P<0.001);治疗后两组早产儿hs-CRP、WBC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试验组WBC水平优于对照组(χ2=0.622,P<0.001).结论 早产儿临床应用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可增强早产儿免疫功能,有效降低真菌感染率,并减少抗菌药物使用天数,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闫萍;徐文;付红萍;夏凡;田苗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糖尿病患者发生泌尿系统感染影响因素分析及血清PCT与CRP和血WBC水平的变化研究

    目的 分析糖尿病患者发生泌尿系统感染的影响因素及血清PCT、CRP和血WBC水平的变化情况.方法 选取2012年12月-2017年1月医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1330例为研究对象,统计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感染情况,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回归统计分析导致糖尿病患者并发泌尿系统感染的影响因素,观察比较感染患者和非感染患者的血清PCT、CRP及血WBC等指标.结果 1330例糖尿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102例,感染率为7.67%,其中泌尿系统感染39例占38.2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 ≥40岁 、住院时间≥10 d、病程 ≥6年 、空腹血糖 ≥10 mmol/L、Ca降低 、糖化血红蛋白升高 、低蛋白血症是糖尿病患者发生泌尿系统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感染患者的PCT、CRP及血WBC指标均高于未感染患者(P<0.05).结论 糖尿病发生泌尿系统感染的影响因素较多,应引起临床重视,患者感染后血清PCT、CRP及血WBC水平会有所升高.

    作者:陈建军;陆东权;李强;魏雪峰;王荣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低剂量琥珀酸氢化可的松与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联合早期集束化方案对感染性休克患者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低剂量琥珀酸氢化可的松 、去甲肾上腺素 、多巴胺联合早期集束化方案治疗对感染性休克患者早期目标指导性治疗(6hEGDT)达标率 、病死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医院收治的感染性休克患者84例,按治疗方式不同将84例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低剂量琥珀酸氢化可的松 、去甲肾上腺素 、多巴胺等常规药物治疗,联合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早期集束化方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6 h、24 h、48 h的心率(Heartrate,HR)、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及血清乳酸清除率;同时比较两组每小时平均尿量 、住院时间 、6hEGDT达标率 、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 联合组治疗后6 h、24 h、48 h H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MAP、CVP、ScvO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治疗后6 h、24 h血清乳酸清除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48 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联合组每小时平均尿量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6hEGDT达标率高于对照组,MODS发生率及病死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感染性休克患者在低剂量琥珀酸氢化可的松 、去甲肾上腺素 、多巴胺等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早期集束化方案治疗的效果较好,提高6hEGDT达标率,且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胡婀娜;胡伟明;万月芬;方珺;祝增华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2型糖尿病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影响因素及预防对策研究

    目的 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影响因素,并据此提出相应预防对策.方法 选取医院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1362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将发生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120例作为研究组;另按照1:1配对选取同期入院治疗且未感染的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影响因素.结果 1362例糖尿病患者中,发生医院获得性肺炎为120例,发生率为8.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 、病程 、入院季度 、入院时并存感染 、住院时间 、促胃动力药等为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血清白蛋白下降 ≤40.0 g/L、餐后2 h血糖>11.0 mmol/L、服用促胃动力药 、入院季度(第二 、三季度)、病程>10年 、年龄 ≥60岁 、住院时间>10 d为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医院获得性肺炎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医院获得性肺炎影响因素较多,因此临床需根据患者发病高危因素实施针对性措施,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发病率,为促进患者康复提供保障.

    作者:王勇;彭春仙;应秀娟;郑捷;陈土祥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冠心病与合并肺部感染患者E-选择素第二及四外显子基因型分布比较

    目的 比较冠心病患者及冠心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E-选择素第二 、四外显子基因型分布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差异.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3月于医院诊治的冠心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342例为研究组,同期选择302例冠心病无并发感染患者为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PCR-RFLP)检测两组患者E-选择素第二外显子+G98T和第四外显子+A561C的基因多态性,同时以双抗体夹心法检测患者的血清炎性因子包括白细胞介素6、8(IL-6、IL-8)、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和E-选择素水平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的+G98T和+A561C的基因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GG与GT、AA与AC基因型分布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血清E-selectin、IL-6、IL-8、CRP及PC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心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与无感染患者E-选择素第二 、四外显子基因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冠心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血清学水平高于无感染者.

    作者:王丽萍;孙常铭;于海明;朱金伶;李欣欣;王鹏飞;华正祥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降钙素原与血清和肽素及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在脑出血肺部感染患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和意义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 、血清和肽素以及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在脑出血并发肺部感染患者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2月医院就诊并确诊为脑出血患者98例,按是否合并肺部感染分为非感染组62例和感染组36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两组患者血清和肽素及血清降钙素原水平;采取免疫荧光干式定量分析法,测定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两组患者发病后6 h、24 h、7 d血清和肽素 、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水平,并比较不同指标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 感染组发病后6 h、24 h、7 d血清和肽素 、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水平均高于非感染组(P<0.05);将感染组发病后6 h、24 h、7 d不同时间阶段血清和肽素 、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指标作为基础数据绘制ROC曲线,血清和肽素的敏感度 、特异度分别为72.22% 、83.33%,降钙素原的敏感度 、特异度分别为88.89% 、75.00%,C-反应蛋白敏感度 、特异度分别为86.11% 、77.78%,三个指标联合检测的敏感度 、特异度分别为88.89% 、94.44%.结论 采取血清和肽素 、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的方式,可对脑出血并发肺部感染疾病进行早期诊断和鉴别,可明确指导肺部感染疾病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治疗.

    作者:耿利娇;张起顺;赵俊;吴春芳;李婷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不同给药途径氨溴索联合小剂量地塞米松治疗新生儿胎粪吸入性肺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不同给药途径氨溴索联合小剂量地塞米松治疗新生儿胎粪吸入性肺炎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医院新生儿病房收治的新生儿胎粪吸入性肺炎患儿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纳入患儿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 、雾化吸入组和静脉滴注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综合治疗,静脉滴注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接受氨溴索静脉滴注联合小剂量地塞米松治疗,雾化吸入组氨溴索雾化吸入,三组患儿均持续治疗5 d.分析三组患儿生命体征与临床症状改善时间 、吸痰次数及平均住院时间,两组患儿治疗1个疗程后的治疗总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三组患儿的呼吸困难缓解时间 、氧疗时间 、肺部湿啰音消失时间 、发绀消失时间 、SpO2恢复正常时间 、吸痰次数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雾化吸入组患儿临床症状和体征缓解情况优于静脉滴注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儿治疗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6.090,P<0.001);雾化吸入组和静脉滴注组患儿的治疗疗效均高于对照组患儿(Z=-3.073,-2.945;均P<0.001),雾化吸入组患儿的治疗疗效优于静脉滴注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532,P=0.069);三组患儿恶心 、呕吐和皮疹等不良反应均有发生.结论 氨溴索雾化吸入联合小剂量地塞米松治疗新生儿胎粪吸入性肺炎的临床效果较好,能够缩短临床症状改善时间,促进患儿病情康复,该疗法相对安全,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金伟敏;黄雨茅;杨秀录;郑戈;陈翔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住院患者血流感染病原菌与耐药性分析

    目的 探讨住院患者中心静脉导管血流感染状况,并提出预防干预措施.方法 选取2015年2月-2017年2月于医院治疗,并进行中心静脉置管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患者36例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中心静脉以及外周静脉血液样本进行病原菌培养及菌株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 36例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患者共检出病原菌49株,其中革兰阳性菌34株,占69.39%,革兰阴性菌15株,占30.61%.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是主要革兰阳性菌;大肠埃希菌是主要革兰阴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均未检出对利奈唑胺 、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耐药的菌株,对青霉素及克林霉素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株数分别为14株和12株;对四环素及环丙沙星耐药表皮葡萄球菌检出株数分别为10株和9株;8株大肠埃希菌均未检出对亚胺培南 、美罗培南耐药菌株,对左氧氟沙星全部耐药.结论 住院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为主,临床治疗时,及时行药敏试验指导临床治疗,并加强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预防措施的实施,从而降低其发生率.

    作者:宋红梅;谢小蔓;谈平;陈曼;邓彩春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紫杉醇治疗卵巢癌患者并发感染的病原学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紫杉醇治疗卵巢癌并发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探究引起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6年12月医院诊治的426例卵巢癌紫杉醇化疗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并发感染情况 、感染病原菌特点,对引起患者感染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426例卵巢癌紫杉醇化疗患者共有91例并发感染,感染率为21.36%;患者年龄 ≤60岁占64.84%,病理分期 Ⅲ 期和 Ⅳ 期共68例占74.73%,感染部位为上 、下呼吸道感染 、消化系统感染等;91例紫杉醇治疗卵巢癌并发感染患者共检出革兰阳性菌39例占42.86%,革兰阴性菌52例占57.14%;金黄色葡萄球菌与粪肠球菌均对青霉素 、庆大霉素 、链霉素等常用抗菌药物耐药严重,而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高度敏感,主要革兰阴性菌对氨苄西林和头孢唑林耐药率均较高,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均高度敏感;铜绿假单胞菌和大肠埃希菌对头孢曲松较为敏感,铜绿假单胞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左氧氟沙星较为敏感;高龄 、化疗周期长 、紫杉醇药物种类及是否应用抗菌药物是紫杉醇化疗卵巢癌患者并发感染的影响因素.结论 使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可降低卵巢癌化疗患者感染发生率,应根据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情况合理选择抗菌药物防治感染.

    作者:戎瑞雪;王楠;窦娜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胃癌腹腔镜术后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胃癌患者腹腔镜术后感染的相关因素,为临床提供借鉴.方法 选择医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行胃癌腹腔镜手术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胃癌患者腹腔镜术后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 200例胃癌腹腔镜手术患者发生感染患者39例,感染率为19.50%,以手术部位和肺部感染为主;共培养分离病原菌46株,其中革兰阴性菌30株占65.22%,革兰阳性菌12株占26.09%,真菌4株占8.70%;营养风险筛查评分(NRS)-2002>3分 、病理分期 、年龄 、淋巴细胞计数为胃癌腹腔镜手术后感染的相关因素(P<0.05).结论 对于营养不良 、病理分期高 、高龄 、淋巴细胞计数低的胃癌患者,腹腔镜术后应警惕术后感染的发生.

    作者:王淑媛;郑祺;陈云杰;杨沔;张毅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血清PCT与CRP水平变化趋势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分析关节置换术术后感染患者血清中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趋势,探讨其对术后感染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14年2月-2017年2月在医院接受关节置换术治疗的81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术后发生感染的26例患者作为感染组,55例未发生感染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 、术后1、4、7 d血清CRP和PCT的水平.结果 两组患者行关节置换术前PCT、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1 d PCT和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感染组患者术后4、7 d PCT和CRP水平均高于未感染组(P<0.05);不同类型的感染患者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CT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236,P=0.036).结论 联合检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血清PCT、CRP水平变化,对于临床诊断术后感染具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赵智浩;张建军;黄鹏;徐松山;王迪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与摘除术患者术后眼内感染及细胞因子IGF-1与bFGF和相关白细胞介素的变化研究

    目的 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与摘除术患者术后眼内感染情况,分析患者细胞因子类胰岛素一号增长因子(IGF-1)、碱性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bFGF)及相关白细胞介素的变化情况.方法 选取2010年12月-2016年10月医院收治的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与摘除术患者12676例为研究对象,对患者术后眼内感染情况 、影响因素等进行分析,观察比较患者感染前后的细胞因子IGF-1、bFGF及相关白细胞介素指标.结果 12676例白内障手术患者中有61例患者发生术后眼内感染,感染率为0.48%;61例感染患者共检出43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26株占60.47% 、革兰阴性菌7株占16.28% 及真菌10株占23.26%;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年龄 ≥65岁 、透明角膜手术切口 、手术时间 ≥10 min、存在玻璃体溢出 、合并糖尿病为白内障手术患者术后眼内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感染前患者细胞因子IGF-1、bFGF指标水平高于感染后;感染前患者的血清炎症因子指标表达水平均低于感染后的检测水平(P<0.05).结论 患者术后眼内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针对临床影响因素给予早期积极地预防干预,并对相关炎症指标进行观测以指导临床的感染预防.

    作者:李锐;袁慧敏;刘钊臣;李勇;岳章显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社区居家长期卧床老年患者主要照顾者对尿路感染认知的调查分析

    目的 调查居家长期卧床老年患者主要照顾者对尿路感染的认知状况,并分析影响认知得分的相关因素,旨在为预防居家长期卧床老年患者尿路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问卷对社区居家长期卧床老年患者主要照顾者进行一般资料和尿路感染认知调查,对主要照顾者尿路感染认知水平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居家长期卧床老年患者主要照顾者对尿路感染的认知总分为(45.49±6.30)分,条目得分为(3.05±0.05)分,及时就医维度得分低,四个维度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主要照顾者的性别 、年龄 、文化程度及照顾时间是影响居家长期卧床老年患者主要照顾者尿路感染认知得分的影响因素.结论 社区居家长期卧床老年患者主要照顾者尿路感染的总体认知水平较低,文化程度高 、照顾时间长 、年龄小的女性照顾者尿路感染认知水平相对较高.

    作者:董雪;李婷;赵琪珩 刊期: 2018年第10期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