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一种新型过氧乙酸消毒液对内镜消毒灭菌效果的评估

孙风琳;宋伟伟;王晓琳;任秀红

关键词:过氧乙酸消毒液, 内镜, 消毒, 灭菌
摘要:目的 评价一元低腐蚀性过氧乙酸消毒液对连接于模拟内镜染菌载体上的枯草芽胞杆菌黑色变种芽胞的消毒和灭菌效果,并临床观察验证过氧乙酸消毒液消毒的有效性和时效性.方法 采用人工模拟内镜试验方式,选择手工清洗消毒方式研究过氧乙酸消毒液消毒(灭菌)的有效性和时效性,并采用活菌计数方法评价消毒灭菌效果;观察过氧乙酸消毒液对临床使用过内镜消毒效果.结果 对连接于模拟内镜染菌载体上芽孢,消毒作用5 min,可达到高水平消毒;浸泡15 min,可达灭菌效果.过氧乙酸消毒液以手工清洗消毒方式用于模拟内镜消毒灭菌,可连续使用14 d.结论 通过试验表明使用一元过氧乙酸消毒液原液进行内镜消毒灭菌是一款理想的消毒(灭菌)剂,效果可靠,对内镜无损伤,能满足临床需要.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相关文献
  • 血清心肌酶与脑脊液LDH及TNF-α对神经内科颅内感染患者的诊断分析

    目的 探讨血清心肌酶指标乳酸脱氢酶(LDH)、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肌酸肌酶同功酶(CK-MB)和肌酸肌酶(CK)及脑脊液LDH、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水平对神经内科颅内感染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医院2014年2月-2017年2月神经内科收治的58例颅内感染患者为研究组,按照性别相同 、年龄相差不超过2岁的原则选择同时期在同一科室住院的116例未发生颅内感染患者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血清心肌酶指标LDH、AST、CK-MB、α-HBDH、CK水平及脑脊液中TNF-α 和LDH指标水平.结果 研究组血清心肌酶指标LDH、AST、CK-MB、CK和 α-HBDH水平及脑脊液LDH和TNF-α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不同类型颅内感染患者血清LDH和CK水平及脑脊液LDH和TNF-α 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AST、CK-MB和 α-HBDH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血清心肌酶及脑脊液中LDH、TNF-α 可作为颅内感染诊断的重要指标,同时血清LDH和CK水平及脑脊液中LDH、TNF-α 水平检测有助于鉴别颅内感染类别.

    作者:赵辉;白玉彦;温桂莲;韩冰倩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冠心病与合并肺部感染患者E-选择素第二及四外显子基因型分布比较

    目的 比较冠心病患者及冠心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E-选择素第二 、四外显子基因型分布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差异.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3月于医院诊治的冠心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342例为研究组,同期选择302例冠心病无并发感染患者为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PCR-RFLP)检测两组患者E-选择素第二外显子+G98T和第四外显子+A561C的基因多态性,同时以双抗体夹心法检测患者的血清炎性因子包括白细胞介素6、8(IL-6、IL-8)、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和E-选择素水平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的+G98T和+A561C的基因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GG与GT、AA与AC基因型分布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血清E-selectin、IL-6、IL-8、CRP及PC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心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与无感染患者E-选择素第二 、四外显子基因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冠心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血清学水平高于无感染者.

    作者:王丽萍;孙常铭;于海明;朱金伶;李欣欣;王鹏飞;华正祥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香菇多糖对脓毒症小鼠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 探讨香菇多糖(Lentinan)对脓毒症引起的小鼠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噻唑蓝(M TT)法检测香菇多糖对RAW264.7细胞生长的影响.通过脂多糖LPS(Lipopolysaccharide)诱导RAW264.7细胞产生炎症反应,并检测培养基中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一氧化氮(NO)的浓度,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环氧化酶(COX-2)、一氧化氮合酶(iNOS)、TLR4及NF-κB p65蛋白的表达水平.体内实验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观察小鼠肺组织的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检测p65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50μM香菇多糖可明显抑制炎症因子IL-6、IL-1β 、NO的释放,且随香菇多糖浓度升高,炎症因子的释放量减少更显著(均P<0.05);100μM香菇多糖能下调COX-2、iNOS、TLR4及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体内实验HE染色结果表明:对照组细胞完整,细胞核完整,细胞界限清晰,炎性细胞很少或不可见;而模型组中细胞核染不完整,细胞界限不清,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100μM香菇多糖组明显改善了模型组上述状况,表现出对小鼠肺部损伤的保护作用;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模型组p65蛋白表达较对照组升高,而100μM香菇多糖可明显下调p65蛋白表达水平.结论 香菇多糖通过抑制IL-6、IL-1β 和NO信号分子,下调iNOS、COX-2、TLR4、NF-κB p65蛋白的表达而发挥抗炎作用,对脓毒症诱导急性肺损伤有保护作用.

    作者:章静;杨成伟;王云;汤文建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糖尿病患者发生泌尿系统感染影响因素分析及血清PCT与CRP和血WBC水平的变化研究

    目的 分析糖尿病患者发生泌尿系统感染的影响因素及血清PCT、CRP和血WBC水平的变化情况.方法 选取2012年12月-2017年1月医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1330例为研究对象,统计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感染情况,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回归统计分析导致糖尿病患者并发泌尿系统感染的影响因素,观察比较感染患者和非感染患者的血清PCT、CRP及血WBC等指标.结果 1330例糖尿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102例,感染率为7.67%,其中泌尿系统感染39例占38.2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 ≥40岁 、住院时间≥10 d、病程 ≥6年 、空腹血糖 ≥10 mmol/L、Ca降低 、糖化血红蛋白升高 、低蛋白血症是糖尿病患者发生泌尿系统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感染患者的PCT、CRP及血WBC指标均高于未感染患者(P<0.05).结论 糖尿病发生泌尿系统感染的影响因素较多,应引起临床重视,患者感染后血清PCT、CRP及血WBC水平会有所升高.

    作者:陈建军;陆东权;李强;魏雪峰;王荣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医院获得性肺部感染引发脓毒症的风险评分系统的建立及验证

    目的 建立住院患者医院肺部感染引发脓毒症的风险评分系统,为医院肺部感染相关脓毒症的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某院2017年1月1日-12月31日395例医院获得性肺部感染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影响因素分析,建立风险评分系统,利用ROC曲线评价模型的预测效果.结果 395例医院获得性肺部感染发生脓毒症119例,占30.13%;构建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静脉血栓栓塞症(VTE)评分 ≥5分 、有慢性肺外基础疾病 、曾住ICU、呼吸道侵袭性操作是医院获得性肺部感染患者发生脓毒症的独立影响因素.风险评分系统包括:VTE评分 ≥5分 、有慢性肺外基础疾病 、曾住ICU、呼吸道侵袭性操作.分值 ≥3分为高危人群;风险评分系统模型评价显示,建模组风险评分ROC曲线下面积为0.831,灵敏度为56.2%,特异度为95.1%,约登指数51.3%;验证组ROC曲线下面积为0.748,灵敏度为36.7%,特异度为95.9%,约登指数32.6%.结论 建立并验证了住院患者医院肺部感染引发脓毒症的风险评分系统,该风险评估系统有助于监测高危患者,降低脓毒症的发生.

    作者:徐子琴;陈志辉;张雪良;高胜春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孕产妇脓毒症的流行病学及预防策略

    脓毒症是全球孕产妇发病和死亡的重要原因,影响到母婴结局,危害大.有别于成人脓毒症,目前孕产妇脓毒症的定义和诊断标准尚不精确,可能导致诊治的延误;病原学也经历着变迁.对其认识的提高 、早期识别和及时治疗是控制其发病率增长 、改善预后的关键.本文从发生 、定义 、诊断标准 、病原学 、感染源以及管理和防控等多角度对孕产妇脓毒症进行阐述,旨在提高大家对于孕产妇脓毒症的进一步认识,有利于实践及防控.

    作者:王淑颖;聂世姣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一种新型过氧乙酸消毒液对内镜消毒灭菌效果的评估

    目的 评价一元低腐蚀性过氧乙酸消毒液对连接于模拟内镜染菌载体上的枯草芽胞杆菌黑色变种芽胞的消毒和灭菌效果,并临床观察验证过氧乙酸消毒液消毒的有效性和时效性.方法 采用人工模拟内镜试验方式,选择手工清洗消毒方式研究过氧乙酸消毒液消毒(灭菌)的有效性和时效性,并采用活菌计数方法评价消毒灭菌效果;观察过氧乙酸消毒液对临床使用过内镜消毒效果.结果 对连接于模拟内镜染菌载体上芽孢,消毒作用5 min,可达到高水平消毒;浸泡15 min,可达灭菌效果.过氧乙酸消毒液以手工清洗消毒方式用于模拟内镜消毒灭菌,可连续使用14 d.结论 通过试验表明使用一元过氧乙酸消毒液原液进行内镜消毒灭菌是一款理想的消毒(灭菌)剂,效果可靠,对内镜无损伤,能满足临床需要.

    作者:孙风琳;宋伟伟;王晓琳;任秀红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预防早产儿深静脉置管时真菌感染的价值分析

    目的 探讨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在预防早产儿深静脉置管时真菌感染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8月-2017年4月医院监护的早产儿12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3例;两组均采取基础措施预防感染,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实施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预防感染;比较两组早产儿感染发生情况 、治疗相关指标及免疫球蛋白(IgG、IgA、IgM)、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外周血白细胞(WBC)水平.结果 试验组真菌感染例数少于对照组(χ2=4.881,P=0.027);试验组抗菌药物使用时间 、体温稳定时间 、停氧时间 、摄奶达正常半量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早产儿治疗前后IgA、IgM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试验组IgG水平优于对照组(χ2=0.838,P<0.001);治疗后两组早产儿hs-CRP、WBC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试验组WBC水平优于对照组(χ2=0.622,P<0.001).结论 早产儿临床应用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可增强早产儿免疫功能,有效降低真菌感染率,并减少抗菌药物使用天数,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闫萍;徐文;付红萍;夏凡;田苗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上尿路结石微创术后发生尿脓毒症的防治策略研究进展

    微创手术治疗上尿路结石,围手术期存在发生感染性并发症的风险因素,严重时会并发尿脓毒症.结石引发的梗阻及并发感染,碎石术后导致结石内部的细菌及致热原的释放都是引发尿路感染,甚至尿脓毒症的重要因素.深入认识上尿路结石治疗过程中,尿脓毒症发病机制 、影响因素及术中注意事项对尿脓毒症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就上尿路结石微创术后尿脓毒症的研究进展做简要综述.

    作者:朱越燕;张琦;王惠菊;王亚霞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与摘除术患者术后眼内感染及细胞因子IGF-1与bFGF和相关白细胞介素的变化研究

    目的 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与摘除术患者术后眼内感染情况,分析患者细胞因子类胰岛素一号增长因子(IGF-1)、碱性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bFGF)及相关白细胞介素的变化情况.方法 选取2010年12月-2016年10月医院收治的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与摘除术患者12676例为研究对象,对患者术后眼内感染情况 、影响因素等进行分析,观察比较患者感染前后的细胞因子IGF-1、bFGF及相关白细胞介素指标.结果 12676例白内障手术患者中有61例患者发生术后眼内感染,感染率为0.48%;61例感染患者共检出43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26株占60.47% 、革兰阴性菌7株占16.28% 及真菌10株占23.26%;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年龄 ≥65岁 、透明角膜手术切口 、手术时间 ≥10 min、存在玻璃体溢出 、合并糖尿病为白内障手术患者术后眼内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感染前患者细胞因子IGF-1、bFGF指标水平高于感染后;感染前患者的血清炎症因子指标表达水平均低于感染后的检测水平(P<0.05).结论 患者术后眼内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针对临床影响因素给予早期积极地预防干预,并对相关炎症指标进行观测以指导临床的感染预防.

    作者:李锐;袁慧敏;刘钊臣;李勇;岳章显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不同给药途径氨溴索联合小剂量地塞米松治疗新生儿胎粪吸入性肺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不同给药途径氨溴索联合小剂量地塞米松治疗新生儿胎粪吸入性肺炎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医院新生儿病房收治的新生儿胎粪吸入性肺炎患儿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纳入患儿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 、雾化吸入组和静脉滴注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综合治疗,静脉滴注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接受氨溴索静脉滴注联合小剂量地塞米松治疗,雾化吸入组氨溴索雾化吸入,三组患儿均持续治疗5 d.分析三组患儿生命体征与临床症状改善时间 、吸痰次数及平均住院时间,两组患儿治疗1个疗程后的治疗总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三组患儿的呼吸困难缓解时间 、氧疗时间 、肺部湿啰音消失时间 、发绀消失时间 、SpO2恢复正常时间 、吸痰次数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雾化吸入组患儿临床症状和体征缓解情况优于静脉滴注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儿治疗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6.090,P<0.001);雾化吸入组和静脉滴注组患儿的治疗疗效均高于对照组患儿(Z=-3.073,-2.945;均P<0.001),雾化吸入组患儿的治疗疗效优于静脉滴注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532,P=0.069);三组患儿恶心 、呕吐和皮疹等不良反应均有发生.结论 氨溴索雾化吸入联合小剂量地塞米松治疗新生儿胎粪吸入性肺炎的临床效果较好,能够缩短临床症状改善时间,促进患儿病情康复,该疗法相对安全,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金伟敏;黄雨茅;杨秀录;郑戈;陈翔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脓毒症的肠道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脓毒症是机体对感染的反应失控,并导致出现有生命危险的器官功能障碍.肠道在脓毒症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的作用.在脓毒症相关患者或动物模型中,肠道免疫细胞凋亡增加 、免疫功能受损;肠道上皮细胞凋亡增加和增殖能力下降 、黏液产生减少 、上皮细胞间紧密连接通透性增加;肠道正常微生物结构及功能发生改变,潜在致病微生物增多和致病力增强;肠道产生的蛋白或脂质类组织损伤因子增多,这些因子 、致病微生物和其产物均可通过肠系膜淋巴结-胸导管-下腔静脉途径进入系统,诱发或加重系统炎症反应失控和器官功能障碍.

    作者:金鹏锋;陈琳;胡耀仁;蔡挺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NICU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菌特点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的病原菌特点及相关因素,为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医院2014年12月-2017年3月于NICU治疗的新生儿161例为研究对象,对发生VAP患儿病原菌耐药性及发生VAP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发生VAP新生儿64例,发生率为39.75%,检出病原菌66株,均为革兰阴性菌,以肺炎克雷伯菌 、大肠埃希菌 、鲍氏不动杆菌为主.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噻吩 、头孢噻肟 、头孢唑林等的耐药株数较多,而对阿米卡星 、环丙沙星 、头孢他啶的耐药株数较少.大肠埃希菌和鲍氏不动杆菌对多种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株数较多,大肠埃希菌对哌拉西林 、环丙沙星的耐药株数较少,鲍氏不动杆菌对阿米卡星 、亚胺培南 、环丙沙星的耐药株数较少.出生体质量 、住院治疗时间 、插管次数 、机械通气时间 、出生1 min后Apgar评分是NICU新生儿发生VAP的相关因素(P<0.05),其中,出生体质量和出生1 min后Apgar评分是保护因素.结论 NICU新生儿是VAP的高发群体,其发病风险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具有一定的特征性,临床医生应给予及时地诊断 、合理地治疗和有效地干预,从而提高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工作的效果.

    作者:辛昆;骆丽萍;苏静;周旋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低剂量琥珀酸氢化可的松与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联合早期集束化方案对感染性休克患者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低剂量琥珀酸氢化可的松 、去甲肾上腺素 、多巴胺联合早期集束化方案治疗对感染性休克患者早期目标指导性治疗(6hEGDT)达标率 、病死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医院收治的感染性休克患者84例,按治疗方式不同将84例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低剂量琥珀酸氢化可的松 、去甲肾上腺素 、多巴胺等常规药物治疗,联合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早期集束化方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6 h、24 h、48 h的心率(Heartrate,HR)、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及血清乳酸清除率;同时比较两组每小时平均尿量 、住院时间 、6hEGDT达标率 、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 联合组治疗后6 h、24 h、48 h H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MAP、CVP、ScvO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治疗后6 h、24 h血清乳酸清除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48 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联合组每小时平均尿量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6hEGDT达标率高于对照组,MODS发生率及病死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感染性休克患者在低剂量琥珀酸氢化可的松 、去甲肾上腺素 、多巴胺等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早期集束化方案治疗的效果较好,提高6hEGDT达标率,且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胡婀娜;胡伟明;万月芬;方珺;祝增华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血清PCT与CRP水平变化趋势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分析关节置换术术后感染患者血清中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趋势,探讨其对术后感染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14年2月-2017年2月在医院接受关节置换术治疗的81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术后发生感染的26例患者作为感染组,55例未发生感染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 、术后1、4、7 d血清CRP和PCT的水平.结果 两组患者行关节置换术前PCT、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1 d PCT和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感染组患者术后4、7 d PCT和CRP水平均高于未感染组(P<0.05);不同类型的感染患者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CT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236,P=0.036).结论 联合检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血清PCT、CRP水平变化,对于临床诊断术后感染具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赵智浩;张建军;黄鹏;徐松山;王迪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低出生体质量儿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医院新生儿重症救护中心(NICU)低出生体质量儿(LBWI)呼吸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LBWI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6年8月1日-2017年8月1日医院NICU LBWI呼吸道标本分离菌株回顾性分析.结果 275株分离的致病菌,气管导管 、痰液 、肺泡灌洗液分别占标本来源的85.45% 、13.09% 、1.45%.革兰阴性菌265株占96.36%,革兰阳性菌10株占3.64%.革兰阴性菌中铜绿假单胞菌占34.55% 、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占34.18% 、大肠埃希菌占10.91%.革兰阳性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占2.18%.药敏结果显示: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 、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 、大肠埃希菌的检出率分别为100.00% 、93.62% 和56.67%;非发酵菌中,铜绿假单胞菌 、鲍氏不动杆菌耐碳青霉烯酶检出率均>75.00%,MRSA检出率16.67%,未发现耐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菌株.结论 医院NICU LBWI呼吸道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多药耐药菌检出率高,明确病原体,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有效预防NICU LBWI感染和耐药菌蔓延.

    作者:贺锐;章国平;张丽秀;王陆军;杨晶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死亡病例的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医院近十年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死亡的特点及感染后死亡患者病原菌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4年12月于医院住院的2453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患者死亡的原因,并对感染死亡患者病原菌进行分析.结果 2453例SLE患者中,死亡68例,死亡率为2.77%,女性死亡率为2.89%(61/2111),男性死亡率为2.05%(7/34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5),其中23例死于感染的患者中,死于肺部感染16例,死于败血症6例,死于腹腔感染1例.68例死亡SLE患者死于SLE活动所致事件33例,占48.53%,死于疾病活动无关的并发症和(或)疾病治疗相关并发症33例,占48.53%,死于狼疮疾病相关的事件2例,占2.94%.感染患者中共检出病原菌32株,其中真菌14株,占43.74%,革兰阴性菌11株,占34.38%,革兰阳性菌7株,占21.88%.结论 SLE患者常见的死亡原因分别是感染 、肺动脉高压 、狼疮性脑炎和多器官功能衰竭,因此加强对上述并发症的预防和诊治对于降低SLE患者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谢悦胜;张晓;张光峰;林浩博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胃癌腹腔镜术后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胃癌患者腹腔镜术后感染的相关因素,为临床提供借鉴.方法 选择医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行胃癌腹腔镜手术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胃癌患者腹腔镜术后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 200例胃癌腹腔镜手术患者发生感染患者39例,感染率为19.50%,以手术部位和肺部感染为主;共培养分离病原菌46株,其中革兰阴性菌30株占65.22%,革兰阳性菌12株占26.09%,真菌4株占8.70%;营养风险筛查评分(NRS)-2002>3分 、病理分期 、年龄 、淋巴细胞计数为胃癌腹腔镜手术后感染的相关因素(P<0.05).结论 对于营养不良 、病理分期高 、高龄 、淋巴细胞计数低的胃癌患者,腹腔镜术后应警惕术后感染的发生.

    作者:王淑媛;郑祺;陈云杰;杨沔;张毅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ICU重度脓毒症的流行病学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的分析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病房重度脓毒症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医院2016年2月-2017年11月ICU收治的72例重度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收集,选用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统计方法.对重度脓毒症的流病学特点及死亡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72例重度脓毒症患者中,41例发生脓毒症性休克,死亡17例,院内获得性感染51.4%,分离病原菌中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46.7%,常见感染部位依次为呼吸道 、胃肠道及腹腔 、血流感染,以患者3个月的预后情况为因变量,将年龄 、APACHEⅡ 评分 、器官衰竭数 、脓毒症性休克 、血管活性药物应用 、院内获得性感染 、中枢神经系统功能不全引入Logistic回归方程,结果显示,年龄 、器官衰竭数目 、脓毒症休克 、院内获得性感染为重度脓毒症患者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重度脓毒症患者合并高龄 、院内获得性感染 、多器官衰竭及脓毒症性休克者,预后不良.

    作者:魏锋;洪志敏;董海涛;朱国辉;刘建东;杨秋月;张荣杰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2型糖尿病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影响因素及预防对策研究

    目的 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影响因素,并据此提出相应预防对策.方法 选取医院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1362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将发生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120例作为研究组;另按照1:1配对选取同期入院治疗且未感染的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影响因素.结果 1362例糖尿病患者中,发生医院获得性肺炎为120例,发生率为8.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 、病程 、入院季度 、入院时并存感染 、住院时间 、促胃动力药等为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血清白蛋白下降 ≤40.0 g/L、餐后2 h血糖>11.0 mmol/L、服用促胃动力药 、入院季度(第二 、三季度)、病程>10年 、年龄 ≥60岁 、住院时间>10 d为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医院获得性肺炎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医院获得性肺炎影响因素较多,因此临床需根据患者发病高危因素实施针对性措施,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发病率,为促进患者康复提供保障.

    作者:王勇;彭春仙;应秀娟;郑捷;陈土祥 刊期: 2018年第10期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