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某肿瘤医院连续4年ICU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结果分析

杨兴肖;刘志广;孔洁羽;陈俊卓;王媛;刘晓;马鸣;邢亚威

关键词:重症监护病房, 目标性监测, 医院感染, 器械相关感染
摘要:目的 了解ICU医院感染和器械相关性感染发病率及病原菌检出情况,为制定ICU医院感染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目标性监测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6年12月ICU的1608例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 、器械相关感染及常见病原菌种类的临床资料,以患者平均病情严重程度(ASIS)评分调整发病率,将数据录入Excel表格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1608例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243例,感染率为15.11%,日感染率为18.05‰;感染例次301例,例次感染率为18.72%,日例次感染率为22.36‰;平均病情严重程度为3.09分,调整后医院感染发病率为4.89% 、医院感染例次发病率为6.06% 、日发病率为5.84‰;2013-2016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病率分别为21.28‰ 、7.73‰ 、24.31‰ 、29.68‰,血管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病率分别为3.01‰ 、2.29‰ 、2.11‰ 、2.64‰,导尿管相关泌尿系感染发病率分别为0.42‰ 、0.29‰ 、2.63‰ 、1.60‰;4年共检出881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614株,占69.69%.结论 ICU医院感染率高,导管的使用是引起ICU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重要影响因素,其中以呼吸机相关肺部感染高,病原菌主要是革兰阴性菌.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相关文献
  • NICU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菌特点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的病原菌特点及相关因素,为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医院2014年12月-2017年3月于NICU治疗的新生儿161例为研究对象,对发生VAP患儿病原菌耐药性及发生VAP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发生VAP新生儿64例,发生率为39.75%,检出病原菌66株,均为革兰阴性菌,以肺炎克雷伯菌 、大肠埃希菌 、鲍氏不动杆菌为主.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噻吩 、头孢噻肟 、头孢唑林等的耐药株数较多,而对阿米卡星 、环丙沙星 、头孢他啶的耐药株数较少.大肠埃希菌和鲍氏不动杆菌对多种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株数较多,大肠埃希菌对哌拉西林 、环丙沙星的耐药株数较少,鲍氏不动杆菌对阿米卡星 、亚胺培南 、环丙沙星的耐药株数较少.出生体质量 、住院治疗时间 、插管次数 、机械通气时间 、出生1 min后Apgar评分是NICU新生儿发生VAP的相关因素(P<0.05),其中,出生体质量和出生1 min后Apgar评分是保护因素.结论 NICU新生儿是VAP的高发群体,其发病风险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具有一定的特征性,临床医生应给予及时地诊断 、合理地治疗和有效地干预,从而提高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工作的效果.

    作者:辛昆;骆丽萍;苏静;周旋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低出生体质量儿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医院新生儿重症救护中心(NICU)低出生体质量儿(LBWI)呼吸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LBWI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6年8月1日-2017年8月1日医院NICU LBWI呼吸道标本分离菌株回顾性分析.结果 275株分离的致病菌,气管导管 、痰液 、肺泡灌洗液分别占标本来源的85.45% 、13.09% 、1.45%.革兰阴性菌265株占96.36%,革兰阳性菌10株占3.64%.革兰阴性菌中铜绿假单胞菌占34.55% 、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占34.18% 、大肠埃希菌占10.91%.革兰阳性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占2.18%.药敏结果显示: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 、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 、大肠埃希菌的检出率分别为100.00% 、93.62% 和56.67%;非发酵菌中,铜绿假单胞菌 、鲍氏不动杆菌耐碳青霉烯酶检出率均>75.00%,MRSA检出率16.67%,未发现耐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菌株.结论 医院NICU LBWI呼吸道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多药耐药菌检出率高,明确病原体,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有效预防NICU LBWI感染和耐药菌蔓延.

    作者:贺锐;章国平;张丽秀;王陆军;杨晶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血清PCT与CRP和血小板参数在支气管哮喘合并感染患儿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血清PCT、CRP水平及血小板参数在支气管哮喘合并感染患儿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医院收治的12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根据是否感染及感染类型的不同将患儿分为单纯支气管哮喘36例(对照组),支气管哮喘合并病毒感染40例(病毒组),支气管哮喘合并细菌感染44例(细菌组),对三组患儿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血小板参数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 三组患儿血清PCT、CR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组患儿血清PCT和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和病毒组(P<0.05);三组患儿血小板参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组患儿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均高于对照组和病毒组,血小板平均体积(MPV)低于对照组和病毒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PCT、CRP、血小板参数检测对于诊断和鉴别支气管哮喘合并感染患儿类型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何健芳;徐淑枫;黄晶;管丽萍;范州;吴华华;周明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内镜清洗消毒流程对降低医院感染风险的效果研究

    目的 研究改进内镜清洗消毒流程对内镜的消毒效果.方法 采用现场采样检测方法,对消毒后内镜进行监测,传统的内镜清洗消毒流程方法作为改进前,优化清洗流程作为改进后,统计分析内镜清洗消毒流程改进前后内镜消毒的合格率及生物膜清除率.结果 改进前后均抽查内镜1160件,改进后抽查内镜消毒合格率99.57%,高于改进前合格率77.41%(χ2=6.365,P<0.001);改进后抽查内镜生物膜清除率为100.00%,高于改进前的清除率91.47%(χ2=9.265,P=0.024).结论 改进后的内镜清洗消毒流程能够提高内镜消毒合格率,去除内镜管腔的生物膜.

    作者:李琼霞;张敏;张学华;贾芸;任玉华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肺部感染及应激反应的影响

    目的 评估硬膜外麻醉联合全身麻醉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安全性与有效性,为该类患者麻醉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医院2014年3月-2016年2月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200例,根据麻醉方式分为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组(EA组)和单纯全身麻醉组(GA组),每组各100例;记录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0)、气腹前(T1)、气腹后10 min(T2)、气腹后30 min(T3)、撤除气腹后10 min(T4)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及上述各时点白细胞计数(WBC)、皮质醇(COR)、C-反应蛋白(CRP)、血糖(GLU)浓度;记录两组患者拔管时间 、完全苏醒时间;苏醒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OAA/S镇静评分,及术后肺部感染 、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LI/ARDS)、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GA组患者T1、T4时点的SBP、DBP、HR低于EA组(P<0.05);T2、T3时点GA组患者SBP、DBP、HR高于EA组(P<0.05);T2、T3、T4时点GA组患者WBC、COR、CRP、GLU均高于EA组(P<0.05);EA组拔管时间 、完全苏醒时间 、苏醒后VAS评分及意识状态OAA/S镇静评级指标均优于GA组(P<0.05);EA组患者肺部感染仅发生1例,未发生ALI/ARDS、SIRS并发症,GA组有8例患者术后发生肺部感染,2例患者出现ALI/ARDS及SIRS并发症.结论 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能够有效抑制机体应激反应 、维持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 、加快患者苏醒的同时提高患者舒适度,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风险,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作者:郑卫国;程南;张晶;唐官成;黄振昭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血流感染脓毒症患者炎症因子水平动态变化对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预测分析

    目的 分析血流感染脓毒症患者炎症因子水平的动态变化对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预测价值,为临床疾病类型判断及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月医院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血流感染脓毒症患者88例,根据患者血样细菌培养情况将其分为革兰阳性菌血流感染组与革兰阴性菌血流感染组,对两组患者24 h内不同炎症因子[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内毒素等]的差异进行比较,并将其与A-PACHEⅡ 评分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88例脓毒症患者血培养共分离出病原菌88株,其中62株为革兰阴性菌,占70.5%;26株为革兰阳性菌,占29.5%;血清PCT、CRP及内毒素与APACHEⅡ 评分均呈正相关,其中PCT与革兰阴性组相关性高,CRP与革兰阳性组相关性高;严重脓毒症组PCT、CRP及内毒素水平均高于脓毒症组患者(P<0.05);PCT、CRP及内毒素三项炎症因子指标预测患者革兰阴性严重脓毒症的截断值分别为2.27μg/L,76.82 mg/L与13.79 ng/L,预测革兰阳性菌血流感染脓毒症的截断值分别为1.51μg/L,93.22 mg/L与14.99 ng/L,且两组的特异性 、曲线下面积以及敏感性均较高.结论 针对血流感染脓毒症患者,早期联合监测炎症因子PCT、CRP及内毒素水平具有较好的诊断预测价值,且其水平均与脓毒症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可以作为临床上早期判断血流感染所致脓毒症及其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

    作者:刘英其;李春梅;叶晓燕;张静;刘延苏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防肺部感染的气道管理

    目的 探讨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肺部感染使用肺部感染控制窗进行气道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3年1月-2016年11月医院收治的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意识障碍使用呼吸机治疗后合并肺部感染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根据患者病情变化结合生化检查指标等,在上级医师指导下拔除气管导管或改行无创呼吸机辅助治疗,试验组气道管理上则主要依据肺部感染控制窗对是否继续实施有创呼吸机治疗作出客观评价,比较两组患者使用呼吸机治疗时间 、再插管率 、救治成功率及两组拔管时简化肺部感染评分变化情况.结果 试验组简化肺部感染评分标准中体温 、白细胞计数 、分泌物 、气体交换指数及X线胸片情况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再插管比例低于对照组(χ2=5.600,P=0.018),救治成功率高于对照组(χ2=11.815,P<0.001),试验组使用有创呼吸机治疗时间及使用无创呼吸机辅助治疗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意识障碍使用呼吸机治疗后合并肺部感染者,通过肺部感染控制窗评定脱机标准,能有效改善患者肺部症状,缩短有创呼吸机治疗时间,降低再插管率,提高救治成功率.

    作者:张冠壮;黄宏敏;卢瑞丽;许玉皎;刘德浪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紫杉醇治疗卵巢癌患者并发感染的病原学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紫杉醇治疗卵巢癌并发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探究引起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6年12月医院诊治的426例卵巢癌紫杉醇化疗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并发感染情况 、感染病原菌特点,对引起患者感染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426例卵巢癌紫杉醇化疗患者共有91例并发感染,感染率为21.36%;患者年龄 ≤60岁占64.84%,病理分期 Ⅲ 期和 Ⅳ 期共68例占74.73%,感染部位为上 、下呼吸道感染 、消化系统感染等;91例紫杉醇治疗卵巢癌并发感染患者共检出革兰阳性菌39例占42.86%,革兰阴性菌52例占57.14%;金黄色葡萄球菌与粪肠球菌均对青霉素 、庆大霉素 、链霉素等常用抗菌药物耐药严重,而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高度敏感,主要革兰阴性菌对氨苄西林和头孢唑林耐药率均较高,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均高度敏感;铜绿假单胞菌和大肠埃希菌对头孢曲松较为敏感,铜绿假单胞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左氧氟沙星较为敏感;高龄 、化疗周期长 、紫杉醇药物种类及是否应用抗菌药物是紫杉醇化疗卵巢癌患者并发感染的影响因素.结论 使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可降低卵巢癌化疗患者感染发生率,应根据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情况合理选择抗菌药物防治感染.

    作者:戎瑞雪;王楠;窦娜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ICU重度脓毒症的流行病学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的分析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病房重度脓毒症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医院2016年2月-2017年11月ICU收治的72例重度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收集,选用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统计方法.对重度脓毒症的流病学特点及死亡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72例重度脓毒症患者中,41例发生脓毒症性休克,死亡17例,院内获得性感染51.4%,分离病原菌中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46.7%,常见感染部位依次为呼吸道 、胃肠道及腹腔 、血流感染,以患者3个月的预后情况为因变量,将年龄 、APACHEⅡ 评分 、器官衰竭数 、脓毒症性休克 、血管活性药物应用 、院内获得性感染 、中枢神经系统功能不全引入Logistic回归方程,结果显示,年龄 、器官衰竭数目 、脓毒症休克 、院内获得性感染为重度脓毒症患者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重度脓毒症患者合并高龄 、院内获得性感染 、多器官衰竭及脓毒症性休克者,预后不良.

    作者:魏锋;洪志敏;董海涛;朱国辉;刘建东;杨秋月;张荣杰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某肿瘤医院连续4年ICU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ICU医院感染和器械相关性感染发病率及病原菌检出情况,为制定ICU医院感染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目标性监测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6年12月ICU的1608例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 、器械相关感染及常见病原菌种类的临床资料,以患者平均病情严重程度(ASIS)评分调整发病率,将数据录入Excel表格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1608例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243例,感染率为15.11%,日感染率为18.05‰;感染例次301例,例次感染率为18.72%,日例次感染率为22.36‰;平均病情严重程度为3.09分,调整后医院感染发病率为4.89% 、医院感染例次发病率为6.06% 、日发病率为5.84‰;2013-2016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病率分别为21.28‰ 、7.73‰ 、24.31‰ 、29.68‰,血管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病率分别为3.01‰ 、2.29‰ 、2.11‰ 、2.64‰,导尿管相关泌尿系感染发病率分别为0.42‰ 、0.29‰ 、2.63‰ 、1.60‰;4年共检出881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614株,占69.69%.结论 ICU医院感染率高,导管的使用是引起ICU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重要影响因素,其中以呼吸机相关肺部感染高,病原菌主要是革兰阴性菌.

    作者:杨兴肖;刘志广;孔洁羽;陈俊卓;王媛;刘晓;马鸣;邢亚威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降钙素原与血清和肽素及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在脑出血肺部感染患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和意义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 、血清和肽素以及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在脑出血并发肺部感染患者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2月医院就诊并确诊为脑出血患者98例,按是否合并肺部感染分为非感染组62例和感染组36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两组患者血清和肽素及血清降钙素原水平;采取免疫荧光干式定量分析法,测定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两组患者发病后6 h、24 h、7 d血清和肽素 、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水平,并比较不同指标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 感染组发病后6 h、24 h、7 d血清和肽素 、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水平均高于非感染组(P<0.05);将感染组发病后6 h、24 h、7 d不同时间阶段血清和肽素 、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指标作为基础数据绘制ROC曲线,血清和肽素的敏感度 、特异度分别为72.22% 、83.33%,降钙素原的敏感度 、特异度分别为88.89% 、75.00%,C-反应蛋白敏感度 、特异度分别为86.11% 、77.78%,三个指标联合检测的敏感度 、特异度分别为88.89% 、94.44%.结论 采取血清和肽素 、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的方式,可对脑出血并发肺部感染疾病进行早期诊断和鉴别,可明确指导肺部感染疾病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治疗.

    作者:耿利娇;张起顺;赵俊;吴春芳;李婷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死亡病例的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医院近十年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死亡的特点及感染后死亡患者病原菌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4年12月于医院住院的2453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患者死亡的原因,并对感染死亡患者病原菌进行分析.结果 2453例SLE患者中,死亡68例,死亡率为2.77%,女性死亡率为2.89%(61/2111),男性死亡率为2.05%(7/34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5),其中23例死于感染的患者中,死于肺部感染16例,死于败血症6例,死于腹腔感染1例.68例死亡SLE患者死于SLE活动所致事件33例,占48.53%,死于疾病活动无关的并发症和(或)疾病治疗相关并发症33例,占48.53%,死于狼疮疾病相关的事件2例,占2.94%.感染患者中共检出病原菌32株,其中真菌14株,占43.74%,革兰阴性菌11株,占34.38%,革兰阳性菌7株,占21.88%.结论 SLE患者常见的死亡原因分别是感染 、肺动脉高压 、狼疮性脑炎和多器官功能衰竭,因此加强对上述并发症的预防和诊治对于降低SLE患者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谢悦胜;张晓;张光峰;林浩博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糖尿病患者发生泌尿系统感染影响因素分析及血清PCT与CRP和血WBC水平的变化研究

    目的 分析糖尿病患者发生泌尿系统感染的影响因素及血清PCT、CRP和血WBC水平的变化情况.方法 选取2012年12月-2017年1月医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1330例为研究对象,统计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感染情况,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回归统计分析导致糖尿病患者并发泌尿系统感染的影响因素,观察比较感染患者和非感染患者的血清PCT、CRP及血WBC等指标.结果 1330例糖尿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102例,感染率为7.67%,其中泌尿系统感染39例占38.2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 ≥40岁 、住院时间≥10 d、病程 ≥6年 、空腹血糖 ≥10 mmol/L、Ca降低 、糖化血红蛋白升高 、低蛋白血症是糖尿病患者发生泌尿系统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感染患者的PCT、CRP及血WBC指标均高于未感染患者(P<0.05).结论 糖尿病发生泌尿系统感染的影响因素较多,应引起临床重视,患者感染后血清PCT、CRP及血WBC水平会有所升高.

    作者:陈建军;陆东权;李强;魏雪峰;王荣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不同给药途径氨溴索联合小剂量地塞米松治疗新生儿胎粪吸入性肺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不同给药途径氨溴索联合小剂量地塞米松治疗新生儿胎粪吸入性肺炎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医院新生儿病房收治的新生儿胎粪吸入性肺炎患儿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纳入患儿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 、雾化吸入组和静脉滴注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综合治疗,静脉滴注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接受氨溴索静脉滴注联合小剂量地塞米松治疗,雾化吸入组氨溴索雾化吸入,三组患儿均持续治疗5 d.分析三组患儿生命体征与临床症状改善时间 、吸痰次数及平均住院时间,两组患儿治疗1个疗程后的治疗总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三组患儿的呼吸困难缓解时间 、氧疗时间 、肺部湿啰音消失时间 、发绀消失时间 、SpO2恢复正常时间 、吸痰次数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雾化吸入组患儿临床症状和体征缓解情况优于静脉滴注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儿治疗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6.090,P<0.001);雾化吸入组和静脉滴注组患儿的治疗疗效均高于对照组患儿(Z=-3.073,-2.945;均P<0.001),雾化吸入组患儿的治疗疗效优于静脉滴注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532,P=0.069);三组患儿恶心 、呕吐和皮疹等不良反应均有发生.结论 氨溴索雾化吸入联合小剂量地塞米松治疗新生儿胎粪吸入性肺炎的临床效果较好,能够缩短临床症状改善时间,促进患儿病情康复,该疗法相对安全,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金伟敏;黄雨茅;杨秀录;郑戈;陈翔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一种新型过氧乙酸消毒液对内镜消毒灭菌效果的评估

    目的 评价一元低腐蚀性过氧乙酸消毒液对连接于模拟内镜染菌载体上的枯草芽胞杆菌黑色变种芽胞的消毒和灭菌效果,并临床观察验证过氧乙酸消毒液消毒的有效性和时效性.方法 采用人工模拟内镜试验方式,选择手工清洗消毒方式研究过氧乙酸消毒液消毒(灭菌)的有效性和时效性,并采用活菌计数方法评价消毒灭菌效果;观察过氧乙酸消毒液对临床使用过内镜消毒效果.结果 对连接于模拟内镜染菌载体上芽孢,消毒作用5 min,可达到高水平消毒;浸泡15 min,可达灭菌效果.过氧乙酸消毒液以手工清洗消毒方式用于模拟内镜消毒灭菌,可连续使用14 d.结论 通过试验表明使用一元过氧乙酸消毒液原液进行内镜消毒灭菌是一款理想的消毒(灭菌)剂,效果可靠,对内镜无损伤,能满足临床需要.

    作者:孙风琳;宋伟伟;王晓琳;任秀红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孕产妇脓毒症的流行病学及预防策略

    脓毒症是全球孕产妇发病和死亡的重要原因,影响到母婴结局,危害大.有别于成人脓毒症,目前孕产妇脓毒症的定义和诊断标准尚不精确,可能导致诊治的延误;病原学也经历着变迁.对其认识的提高 、早期识别和及时治疗是控制其发病率增长 、改善预后的关键.本文从发生 、定义 、诊断标准 、病原学 、感染源以及管理和防控等多角度对孕产妇脓毒症进行阐述,旨在提高大家对于孕产妇脓毒症的进一步认识,有利于实践及防控.

    作者:王淑颖;聂世姣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香菇多糖对脓毒症小鼠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 探讨香菇多糖(Lentinan)对脓毒症引起的小鼠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噻唑蓝(M TT)法检测香菇多糖对RAW264.7细胞生长的影响.通过脂多糖LPS(Lipopolysaccharide)诱导RAW264.7细胞产生炎症反应,并检测培养基中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一氧化氮(NO)的浓度,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环氧化酶(COX-2)、一氧化氮合酶(iNOS)、TLR4及NF-κB p65蛋白的表达水平.体内实验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观察小鼠肺组织的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检测p65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50μM香菇多糖可明显抑制炎症因子IL-6、IL-1β 、NO的释放,且随香菇多糖浓度升高,炎症因子的释放量减少更显著(均P<0.05);100μM香菇多糖能下调COX-2、iNOS、TLR4及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体内实验HE染色结果表明:对照组细胞完整,细胞核完整,细胞界限清晰,炎性细胞很少或不可见;而模型组中细胞核染不完整,细胞界限不清,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100μM香菇多糖组明显改善了模型组上述状况,表现出对小鼠肺部损伤的保护作用;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模型组p65蛋白表达较对照组升高,而100μM香菇多糖可明显下调p65蛋白表达水平.结论 香菇多糖通过抑制IL-6、IL-1β 和NO信号分子,下调iNOS、COX-2、TLR4、NF-κB p65蛋白的表达而发挥抗炎作用,对脓毒症诱导急性肺损伤有保护作用.

    作者:章静;杨成伟;王云;汤文建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多药耐药菌定植患者进行隔离的辩证思考与探索

    近年来多药耐药菌在临床分离率越来越高,其医院内感染防控形势也越来越严峻,已成为医院感染管理的重点关注对象.有关接触隔离能否有效阻止多药耐药菌的传播与感染一直存在争议,为此SIFIC论坛组织相关辩手围绕此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辩论.辩论双方分别从规范指南 、循证文献 、实践操作以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多方面论证,本文就此场辩论赛双方观点进行整理,并对相关问题进行思考与探索.

    作者:史庆丰;张静;刘玉岭;卢姗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冠心病与合并肺部感染患者E-选择素第二及四外显子基因型分布比较

    目的 比较冠心病患者及冠心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E-选择素第二 、四外显子基因型分布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差异.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3月于医院诊治的冠心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342例为研究组,同期选择302例冠心病无并发感染患者为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PCR-RFLP)检测两组患者E-选择素第二外显子+G98T和第四外显子+A561C的基因多态性,同时以双抗体夹心法检测患者的血清炎性因子包括白细胞介素6、8(IL-6、IL-8)、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和E-选择素水平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的+G98T和+A561C的基因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GG与GT、AA与AC基因型分布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血清E-selectin、IL-6、IL-8、CRP及PC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心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与无感染患者E-选择素第二 、四外显子基因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冠心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血清学水平高于无感染者.

    作者:王丽萍;孙常铭;于海明;朱金伶;李欣欣;王鹏飞;华正祥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脓毒症的肠道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脓毒症是机体对感染的反应失控,并导致出现有生命危险的器官功能障碍.肠道在脓毒症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的作用.在脓毒症相关患者或动物模型中,肠道免疫细胞凋亡增加 、免疫功能受损;肠道上皮细胞凋亡增加和增殖能力下降 、黏液产生减少 、上皮细胞间紧密连接通透性增加;肠道正常微生物结构及功能发生改变,潜在致病微生物增多和致病力增强;肠道产生的蛋白或脂质类组织损伤因子增多,这些因子 、致病微生物和其产物均可通过肠系膜淋巴结-胸导管-下腔静脉途径进入系统,诱发或加重系统炎症反应失控和器官功能障碍.

    作者:金鹏锋;陈琳;胡耀仁;蔡挺 刊期: 2018年第10期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