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庆丰;张静;刘玉岭;卢姗
目的 探讨住院患者中心静脉导管血流感染状况,并提出预防干预措施.方法 选取2015年2月-2017年2月于医院治疗,并进行中心静脉置管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患者36例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中心静脉以及外周静脉血液样本进行病原菌培养及菌株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 36例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患者共检出病原菌49株,其中革兰阳性菌34株,占69.39%,革兰阴性菌15株,占30.61%.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是主要革兰阳性菌;大肠埃希菌是主要革兰阴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均未检出对利奈唑胺 、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耐药的菌株,对青霉素及克林霉素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株数分别为14株和12株;对四环素及环丙沙星耐药表皮葡萄球菌检出株数分别为10株和9株;8株大肠埃希菌均未检出对亚胺培南 、美罗培南耐药菌株,对左氧氟沙星全部耐药.结论 住院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为主,临床治疗时,及时行药敏试验指导临床治疗,并加强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预防措施的实施,从而降低其发生率.
作者:宋红梅;谢小蔓;谈平;陈曼;邓彩春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评价一元低腐蚀性过氧乙酸消毒液对连接于模拟内镜染菌载体上的枯草芽胞杆菌黑色变种芽胞的消毒和灭菌效果,并临床观察验证过氧乙酸消毒液消毒的有效性和时效性.方法 采用人工模拟内镜试验方式,选择手工清洗消毒方式研究过氧乙酸消毒液消毒(灭菌)的有效性和时效性,并采用活菌计数方法评价消毒灭菌效果;观察过氧乙酸消毒液对临床使用过内镜消毒效果.结果 对连接于模拟内镜染菌载体上芽孢,消毒作用5 min,可达到高水平消毒;浸泡15 min,可达灭菌效果.过氧乙酸消毒液以手工清洗消毒方式用于模拟内镜消毒灭菌,可连续使用14 d.结论 通过试验表明使用一元过氧乙酸消毒液原液进行内镜消毒灭菌是一款理想的消毒(灭菌)剂,效果可靠,对内镜无损伤,能满足临床需要.
作者:孙风琳;宋伟伟;王晓琳;任秀红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不同给药途径氨溴索联合小剂量地塞米松治疗新生儿胎粪吸入性肺炎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医院新生儿病房收治的新生儿胎粪吸入性肺炎患儿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纳入患儿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 、雾化吸入组和静脉滴注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综合治疗,静脉滴注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接受氨溴索静脉滴注联合小剂量地塞米松治疗,雾化吸入组氨溴索雾化吸入,三组患儿均持续治疗5 d.分析三组患儿生命体征与临床症状改善时间 、吸痰次数及平均住院时间,两组患儿治疗1个疗程后的治疗总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三组患儿的呼吸困难缓解时间 、氧疗时间 、肺部湿啰音消失时间 、发绀消失时间 、SpO2恢复正常时间 、吸痰次数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雾化吸入组患儿临床症状和体征缓解情况优于静脉滴注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儿治疗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6.090,P<0.001);雾化吸入组和静脉滴注组患儿的治疗疗效均高于对照组患儿(Z=-3.073,-2.945;均P<0.001),雾化吸入组患儿的治疗疗效优于静脉滴注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532,P=0.069);三组患儿恶心 、呕吐和皮疹等不良反应均有发生.结论 氨溴索雾化吸入联合小剂量地塞米松治疗新生儿胎粪吸入性肺炎的临床效果较好,能够缩短临床症状改善时间,促进患儿病情康复,该疗法相对安全,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金伟敏;黄雨茅;杨秀录;郑戈;陈翔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祛腐生肌膏联合五水头孢唑林钠对髋关节置换术后切口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12月-2017年1月医院收治的髋关节置换术后切口感染患者15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76例,对照组患者予以五水头孢唑林钠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以祛腐生肌膏外敷,观察并记录两组间血清细胞因子和感染相关指标水平,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细胞因子及感染相关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所有指标水平均降低(P<0.05),且试验组指标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Z=6.583,P=0.034);两组患者均出现头晕 、嗜酸性粒细胞增高和创口出血等不良反应,症状均较轻微,但试验组有4例患者出现切口局部皮肤过敏瘙痒症状.结论 祛腐生肌膏联合五水头孢唑林钠对髋关节置换术后切口感染的临床疗效较好,能有效促进切口愈合,降低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减轻炎症反应程度,抑制感染,而且安全性较高.
作者:林建;代相鹏;王兴龙;王厚义;王相海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改进内镜清洗消毒流程对内镜的消毒效果.方法 采用现场采样检测方法,对消毒后内镜进行监测,传统的内镜清洗消毒流程方法作为改进前,优化清洗流程作为改进后,统计分析内镜清洗消毒流程改进前后内镜消毒的合格率及生物膜清除率.结果 改进前后均抽查内镜1160件,改进后抽查内镜消毒合格率99.57%,高于改进前合格率77.41%(χ2=6.365,P<0.001);改进后抽查内镜生物膜清除率为100.00%,高于改进前的清除率91.47%(χ2=9.265,P=0.024).结论 改进后的内镜清洗消毒流程能够提高内镜消毒合格率,去除内镜管腔的生物膜.
作者:李琼霞;张敏;张学华;贾芸;任玉华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调查居家长期卧床老年患者主要照顾者对尿路感染的认知状况,并分析影响认知得分的相关因素,旨在为预防居家长期卧床老年患者尿路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问卷对社区居家长期卧床老年患者主要照顾者进行一般资料和尿路感染认知调查,对主要照顾者尿路感染认知水平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居家长期卧床老年患者主要照顾者对尿路感染的认知总分为(45.49±6.30)分,条目得分为(3.05±0.05)分,及时就医维度得分低,四个维度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主要照顾者的性别 、年龄 、文化程度及照顾时间是影响居家长期卧床老年患者主要照顾者尿路感染认知得分的影响因素.结论 社区居家长期卧床老年患者主要照顾者尿路感染的总体认知水平较低,文化程度高 、照顾时间长 、年龄小的女性照顾者尿路感染认知水平相对较高.
作者:董雪;李婷;赵琪珩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影响因素,并据此提出相应预防对策.方法 选取医院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1362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将发生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120例作为研究组;另按照1:1配对选取同期入院治疗且未感染的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影响因素.结果 1362例糖尿病患者中,发生医院获得性肺炎为120例,发生率为8.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 、病程 、入院季度 、入院时并存感染 、住院时间 、促胃动力药等为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血清白蛋白下降 ≤40.0 g/L、餐后2 h血糖>11.0 mmol/L、服用促胃动力药 、入院季度(第二 、三季度)、病程>10年 、年龄 ≥60岁 、住院时间>10 d为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医院获得性肺炎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医院获得性肺炎影响因素较多,因此临床需根据患者发病高危因素实施针对性措施,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发病率,为促进患者康复提供保障.
作者:王勇;彭春仙;应秀娟;郑捷;陈土祥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在预防早产儿深静脉置管时真菌感染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8月-2017年4月医院监护的早产儿12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3例;两组均采取基础措施预防感染,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实施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预防感染;比较两组早产儿感染发生情况 、治疗相关指标及免疫球蛋白(IgG、IgA、IgM)、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外周血白细胞(WBC)水平.结果 试验组真菌感染例数少于对照组(χ2=4.881,P=0.027);试验组抗菌药物使用时间 、体温稳定时间 、停氧时间 、摄奶达正常半量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早产儿治疗前后IgA、IgM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试验组IgG水平优于对照组(χ2=0.838,P<0.001);治疗后两组早产儿hs-CRP、WBC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试验组WBC水平优于对照组(χ2=0.622,P<0.001).结论 早产儿临床应用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可增强早产儿免疫功能,有效降低真菌感染率,并减少抗菌药物使用天数,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闫萍;徐文;付红萍;夏凡;田苗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病房重度脓毒症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医院2016年2月-2017年11月ICU收治的72例重度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收集,选用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统计方法.对重度脓毒症的流病学特点及死亡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72例重度脓毒症患者中,41例发生脓毒症性休克,死亡17例,院内获得性感染51.4%,分离病原菌中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46.7%,常见感染部位依次为呼吸道 、胃肠道及腹腔 、血流感染,以患者3个月的预后情况为因变量,将年龄 、APACHEⅡ 评分 、器官衰竭数 、脓毒症性休克 、血管活性药物应用 、院内获得性感染 、中枢神经系统功能不全引入Logistic回归方程,结果显示,年龄 、器官衰竭数目 、脓毒症休克 、院内获得性感染为重度脓毒症患者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重度脓毒症患者合并高龄 、院内获得性感染 、多器官衰竭及脓毒症性休克者,预后不良.
作者:魏锋;洪志敏;董海涛;朱国辉;刘建东;杨秋月;张荣杰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分析关节置换术术后感染患者血清中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趋势,探讨其对术后感染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14年2月-2017年2月在医院接受关节置换术治疗的81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术后发生感染的26例患者作为感染组,55例未发生感染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 、术后1、4、7 d血清CRP和PCT的水平.结果 两组患者行关节置换术前PCT、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1 d PCT和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感染组患者术后4、7 d PCT和CRP水平均高于未感染组(P<0.05);不同类型的感染患者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CT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236,P=0.036).结论 联合检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血清PCT、CRP水平变化,对于临床诊断术后感染具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赵智浩;张建军;黄鹏;徐松山;王迪 刊期: 2018年第10期
脓毒症是机体对感染的反应失控,并导致出现有生命危险的器官功能障碍.肠道在脓毒症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的作用.在脓毒症相关患者或动物模型中,肠道免疫细胞凋亡增加 、免疫功能受损;肠道上皮细胞凋亡增加和增殖能力下降 、黏液产生减少 、上皮细胞间紧密连接通透性增加;肠道正常微生物结构及功能发生改变,潜在致病微生物增多和致病力增强;肠道产生的蛋白或脂质类组织损伤因子增多,这些因子 、致病微生物和其产物均可通过肠系膜淋巴结-胸导管-下腔静脉途径进入系统,诱发或加重系统炎症反应失控和器官功能障碍.
作者:金鹏锋;陈琳;胡耀仁;蔡挺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ICU医院感染和器械相关性感染发病率及病原菌检出情况,为制定ICU医院感染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目标性监测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6年12月ICU的1608例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 、器械相关感染及常见病原菌种类的临床资料,以患者平均病情严重程度(ASIS)评分调整发病率,将数据录入Excel表格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1608例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243例,感染率为15.11%,日感染率为18.05‰;感染例次301例,例次感染率为18.72%,日例次感染率为22.36‰;平均病情严重程度为3.09分,调整后医院感染发病率为4.89% 、医院感染例次发病率为6.06% 、日发病率为5.84‰;2013-2016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病率分别为21.28‰ 、7.73‰ 、24.31‰ 、29.68‰,血管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病率分别为3.01‰ 、2.29‰ 、2.11‰ 、2.64‰,导尿管相关泌尿系感染发病率分别为0.42‰ 、0.29‰ 、2.63‰ 、1.60‰;4年共检出881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614株,占69.69%.结论 ICU医院感染率高,导管的使用是引起ICU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重要影响因素,其中以呼吸机相关肺部感染高,病原菌主要是革兰阴性菌.
作者:杨兴肖;刘志广;孔洁羽;陈俊卓;王媛;刘晓;马鸣;邢亚威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细菌生物膜相关理论以及清除方法的研究是近年来消毒供应中心业内热点课题,也已经成为医院感染控制的重点之一.对于细菌生物膜的控制和清除已经越来越引起业内关注.如何清除细菌生物膜对中心消毒供应室(CSSD)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根据文献研究对于目前使用的清除生物膜的技术进行了总结.中国疾控中心权威性的研究报道:用特有成分的清洗剂去除生物膜优于用水洗清除,清洗剂加邻苯二甲醛清除生物膜效果优于用水洗加邻苯二甲醛.多家医院的CSSD陆续采用新型去除生物膜的清洗剂,并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显示,新型多酶生物膜去除剂优于普通清洗剂,普通清洗剂优于清水.对于管腔类器械,联合超声清洗优于单纯清洗剂清洗.另外,预处理 、水温 、水处理系统也是影响去除效果的因素之一.
作者:吴淑红;刘燕玲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肺部感染使用肺部感染控制窗进行气道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3年1月-2016年11月医院收治的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意识障碍使用呼吸机治疗后合并肺部感染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根据患者病情变化结合生化检查指标等,在上级医师指导下拔除气管导管或改行无创呼吸机辅助治疗,试验组气道管理上则主要依据肺部感染控制窗对是否继续实施有创呼吸机治疗作出客观评价,比较两组患者使用呼吸机治疗时间 、再插管率 、救治成功率及两组拔管时简化肺部感染评分变化情况.结果 试验组简化肺部感染评分标准中体温 、白细胞计数 、分泌物 、气体交换指数及X线胸片情况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再插管比例低于对照组(χ2=5.600,P=0.018),救治成功率高于对照组(χ2=11.815,P<0.001),试验组使用有创呼吸机治疗时间及使用无创呼吸机辅助治疗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意识障碍使用呼吸机治疗后合并肺部感染者,通过肺部感染控制窗评定脱机标准,能有效改善患者肺部症状,缩短有创呼吸机治疗时间,降低再插管率,提高救治成功率.
作者:张冠壮;黄宏敏;卢瑞丽;许玉皎;刘德浪 刊期: 2018年第10期
近年来多药耐药菌在临床分离率越来越高,其医院内感染防控形势也越来越严峻,已成为医院感染管理的重点关注对象.有关接触隔离能否有效阻止多药耐药菌的传播与感染一直存在争议,为此SIFIC论坛组织相关辩手围绕此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辩论.辩论双方分别从规范指南 、循证文献 、实践操作以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多方面论证,本文就此场辩论赛双方观点进行整理,并对相关问题进行思考与探索.
作者:史庆丰;张静;刘玉岭;卢姗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与摘除术患者术后眼内感染情况,分析患者细胞因子类胰岛素一号增长因子(IGF-1)、碱性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bFGF)及相关白细胞介素的变化情况.方法 选取2010年12月-2016年10月医院收治的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与摘除术患者12676例为研究对象,对患者术后眼内感染情况 、影响因素等进行分析,观察比较患者感染前后的细胞因子IGF-1、bFGF及相关白细胞介素指标.结果 12676例白内障手术患者中有61例患者发生术后眼内感染,感染率为0.48%;61例感染患者共检出43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26株占60.47% 、革兰阴性菌7株占16.28% 及真菌10株占23.26%;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年龄 ≥65岁 、透明角膜手术切口 、手术时间 ≥10 min、存在玻璃体溢出 、合并糖尿病为白内障手术患者术后眼内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感染前患者细胞因子IGF-1、bFGF指标水平高于感染后;感染前患者的血清炎症因子指标表达水平均低于感染后的检测水平(P<0.05).结论 患者术后眼内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针对临床影响因素给予早期积极地预防干预,并对相关炎症指标进行观测以指导临床的感染预防.
作者:李锐;袁慧敏;刘钊臣;李勇;岳章显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胃癌患者腹腔镜术后感染的相关因素,为临床提供借鉴.方法 选择医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行胃癌腹腔镜手术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胃癌患者腹腔镜术后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 200例胃癌腹腔镜手术患者发生感染患者39例,感染率为19.50%,以手术部位和肺部感染为主;共培养分离病原菌46株,其中革兰阴性菌30株占65.22%,革兰阳性菌12株占26.09%,真菌4株占8.70%;营养风险筛查评分(NRS)-2002>3分 、病理分期 、年龄 、淋巴细胞计数为胃癌腹腔镜手术后感染的相关因素(P<0.05).结论 对于营养不良 、病理分期高 、高龄 、淋巴细胞计数低的胃癌患者,腹腔镜术后应警惕术后感染的发生.
作者:王淑媛;郑祺;陈云杰;杨沔;张毅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评估硬膜外麻醉联合全身麻醉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安全性与有效性,为该类患者麻醉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医院2014年3月-2016年2月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200例,根据麻醉方式分为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组(EA组)和单纯全身麻醉组(GA组),每组各100例;记录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0)、气腹前(T1)、气腹后10 min(T2)、气腹后30 min(T3)、撤除气腹后10 min(T4)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及上述各时点白细胞计数(WBC)、皮质醇(COR)、C-反应蛋白(CRP)、血糖(GLU)浓度;记录两组患者拔管时间 、完全苏醒时间;苏醒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OAA/S镇静评分,及术后肺部感染 、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LI/ARDS)、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GA组患者T1、T4时点的SBP、DBP、HR低于EA组(P<0.05);T2、T3时点GA组患者SBP、DBP、HR高于EA组(P<0.05);T2、T3、T4时点GA组患者WBC、COR、CRP、GLU均高于EA组(P<0.05);EA组拔管时间 、完全苏醒时间 、苏醒后VAS评分及意识状态OAA/S镇静评级指标均优于GA组(P<0.05);EA组患者肺部感染仅发生1例,未发生ALI/ARDS、SIRS并发症,GA组有8例患者术后发生肺部感染,2例患者出现ALI/ARDS及SIRS并发症.结论 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能够有效抑制机体应激反应 、维持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 、加快患者苏醒的同时提高患者舒适度,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风险,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作者:郑卫国;程南;张晶;唐官成;黄振昭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分析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的病原菌特点及相关因素,为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医院2014年12月-2017年3月于NICU治疗的新生儿161例为研究对象,对发生VAP患儿病原菌耐药性及发生VAP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发生VAP新生儿64例,发生率为39.75%,检出病原菌66株,均为革兰阴性菌,以肺炎克雷伯菌 、大肠埃希菌 、鲍氏不动杆菌为主.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噻吩 、头孢噻肟 、头孢唑林等的耐药株数较多,而对阿米卡星 、环丙沙星 、头孢他啶的耐药株数较少.大肠埃希菌和鲍氏不动杆菌对多种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株数较多,大肠埃希菌对哌拉西林 、环丙沙星的耐药株数较少,鲍氏不动杆菌对阿米卡星 、亚胺培南 、环丙沙星的耐药株数较少.出生体质量 、住院治疗时间 、插管次数 、机械通气时间 、出生1 min后Apgar评分是NICU新生儿发生VAP的相关因素(P<0.05),其中,出生体质量和出生1 min后Apgar评分是保护因素.结论 NICU新生儿是VAP的高发群体,其发病风险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具有一定的特征性,临床医生应给予及时地诊断 、合理地治疗和有效地干预,从而提高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工作的效果.
作者:辛昆;骆丽萍;苏静;周旋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血清PCT、CRP水平及血小板参数在支气管哮喘合并感染患儿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医院收治的12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根据是否感染及感染类型的不同将患儿分为单纯支气管哮喘36例(对照组),支气管哮喘合并病毒感染40例(病毒组),支气管哮喘合并细菌感染44例(细菌组),对三组患儿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血小板参数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 三组患儿血清PCT、CR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组患儿血清PCT和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和病毒组(P<0.05);三组患儿血小板参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组患儿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均高于对照组和病毒组,血小板平均体积(MPV)低于对照组和病毒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PCT、CRP、血小板参数检测对于诊断和鉴别支气管哮喘合并感染患儿类型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何健芳;徐淑枫;黄晶;管丽萍;范州;吴华华;周明 刊期: 2018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