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航
目的:通过研究农村糖尿病患者自感效能与自我管理的相关性,为农村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模式的建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纳入536名糖尿病患者,498人完成调查,调查患者的社会人口学资料和疾病资料、糖尿病自我保健量表(DSCS)和糖尿病自感效能量表(DSES)得分,对自我管理与自感效能得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498例糖尿病患者自我保健量表得分总体水平中大值121分,小值为53分,平均得分93.5±15.7分.自我保健量表各单项由高到低顺序依次是:服药管理、饮食管理、血糖监测、足部管理、运动管理、高低血糖管理.498例糖尿病患者自感效能总体水平得分大值125分,小值43分,平均得分87.6±13.2分.自感效能量表各单项由高到低顺序依次为:遵嘱服药、足部护理、血糖监测、饮食控制、高低血糖处理、规律锻炼.经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自感效能与自我管理呈显著正相关(P<0.01),自感效能各单项与相应的自我管理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自感效能可显著影响农村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在农村地区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中有重要作用.
作者:石金玲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究大学生手机使用动机的类型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采用“大学生手机使用动机问卷”和K10量表对57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探索性因素分析、相关分析等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大学生手机使用动机可分为两类:“逃避性动机”和“工具性动机”,二者与心理健康水平相关显著(r=0.246,-0.279,P<0.01).经常使用手机上网聊天等功能的大学生心理健康与逃避性动机水平与不经常使用这一功能的大学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8,t=0.58,P>0.05).结论:大学生手机使用以“工具性动机”为主,也伴有“逃避性动机”,这与心理健康水平有一定的关系;不应过分担心经常手机上网大学生手机使用动机和心理健康问题.
作者:潘月游;梁明辉;管清华;张黎 刊期: 2015年第03期
文章以浙江省桐庐县为样本,调查中医药适宜技术在农村推广应用的影响因素,摸清了农村不同人群对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应用的认知程度、享有程度及选择意向;全面剖析了中医药适宜技术在农村区域的影响因素;提出了农村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应用服务对象的认知程度是首要影响因素;设计了改善农村人群对中医药适宜技术认知程度的干预方法,并通过验证证实此方法的有效度;提出了农村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应用影响因素的6项对策.
作者:陈玉平;姚梦华;刘柏洪 刊期: 2015年第03期
康复医学在社区卫生服务“六位一体”工作中不可或缺;随着疾病谱的改变及老龄化社会的到来,社区康复需求潜力巨大;开展社区康复适宜技术有一定的优势并面临一定的挑战,实施社区康复是实现“人人享有康复”的重要保证.
作者:陈静静;杜丽君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初步探讨移动医生工作平台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随机选取64例浙江省慢性病监测信息管理系统2012年1月-2013年5月内报告的新发缺血性脑卒中病例作为观察组,并选取64例同期内本社区的新发病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纳入常规慢病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运用移动医生工作平台进行管理.比较两组在危险因素的控制以及脑卒中复发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组的危险因素控制率、医嘱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其空腹血糖、血压、低密度脂蛋白指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管理中应用移动医生工作平台,可以帮助患者强化健康知识教育,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
作者:郝洁;林伟良;杜丽君;蓝晨;葛梦丹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自我管理小组在社区脑卒中患者管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桐乡市龙翔街道2012年6月-2013年6月脑卒中患者100例,以行政村为单位组成脑卒中自我管理小组5个,进行每月1次的自我管理小组活动.经过1年12次的活动,观察其效果.结果:通过自我管理小组活动后,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改善.经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脑卒中自我管理小组的活动,可有效提高临床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与运用.
作者:沈关宏 刊期: 2015年第03期
为了解宁波市某高职医学院校大学生健康信息素养认知及服务需求状况,以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择1 583名医学生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只有10.0%的学生经常使用免费电子健康信息资源,72.1%的不了解中知网,46.7%的偶尔使用搜索引擎高级检索功能,48.0%的能对检索健康信息进行概括并提出新观点,30.3%的不会注明文献出处.结果提示,高职医学生健康信息素养水平较低,应积极探索提升大学生健康信息素养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发挥图书馆员的学科与技术优势,构建由图书馆员介入的基于岗位胜任力的健康信息素养课程体系,制定层次化、差异化的健康信息素养培养机制,建立健全健康信息网络传播平台,开展系统、科学的健康信息素养教育,不断提升健康信息素养水平.
作者:陆建玉;周菊芝;艾雨兵;周国祥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晚期胃癌姑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7月-2012年12月在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肿瘤内科收治的晚期胃癌患者66例,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香砂六君子汤治疗.治疗6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程度、生存率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消化道反应、血红蛋白反应、白细胞反应程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QLQ评分为(41.92±7.75)分,显著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年、2年、3年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化疗联合中医药姑息治疗提高了晚期胃癌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减轻了化疗期间不良反应,值得临床重视.
作者:倪曙民;曾少华;陈海林 刊期: 2015年第03期
5S是企业的一种现场管理方法.为改善基层医院门急诊输液室的现状,文章探讨了将企业5S理念导入门急诊输液室管理的可行性及必要性以及建立和实施以5S理论为指导的护理管理模式和在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作者:侯凤琴;燕鹏荣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定单次静脉注射和持续静脉泵注组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麻醉实效性.方法:在杭州市萧山区第一人民医院随机选取150例自2013年1月至2014年7月接受治疗时需要进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病患,并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75例使用单次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DEX),剂量为0.6 ug/kg;而对照组75例使用持续静脉泵注DEX,剂量为0.3 ug/kg·h,持续时间为整个手术过程.分别统计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以及复苏时间,后通过病人的不良反应情况来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在手术过程忠记录的平均动脉压(单位:mm-Hg)依次为87.3±16.9,102.1±13.9,100.8±11.4,98.6-±-19.8,97.5±17.6;均低于对照组98.6±16.4,108.9±13.5,109.0±13.1,109.3±16.7,108.7±13.9.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患者复苏时间(单位:min)上,观察组的呼之睁眼时间、停止机械通气时间、拔除气管导管时间为8.67± 2.58,12.53±2.40,17.53±2.19,而对照组为11.49±2.63,15.34±3.19,19.82±2.34,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不良反应例数方面,观察组的恶心呕吐、躁动、寒战以及疼痛人数分别为11、3、1、2,而对照组为25、12、13、20,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EX单次静脉注射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患者复苏时间更快,且不良反应更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许啸波;叶兴宏;卓华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通过对农村不孕不育妇女诊疗现状进行调查分析,进一步了解不孕不育症在我国农村育龄妇女中的发病情况.方法:收集2013年6月到2014年2月台州市中医院不孕不育妇女132例,组织专门人员设立调查组,严格遵照研究计划进行相关的问卷调查,通过了解其以往的就医情况,并结合有关专科体检,对患者进行全面的分析研究.结果:通过对妇女不孕不育知识相关情况的调查可以发现,大部分患者未受过正规的不孕不育知识教育,也得不到专业的不孕不育咨询服务,且全部患者出现不孕不育的一年内都未接受过具有针对性的健康检查与治疗.她们迫切希望了解到的知识依次为:不孕不育就诊指南、受孕知识、优生优育知识、健康性行为、合理饮食等.结论:通过本次对农村不孕不育妇女的诊疗现状的调查,希望可以引起社会对不孕不育患者关注,建立健全的医疗咨询服务体系,使患者尽早得到正规、准确的诊疗,有效提高其受孕率,减轻妇女社会压力.
作者:陈丽敏 刊期: 2015年第03期
近年来,随着民众对健康的需求不断提高,我国护理工作内涵随之不断深入,管理模式和组织结构运行也发生了转变,护理管理者的领导力已逐渐成为国内外护理同仁关注的热点.文章就如何测评护理管理者的领导力,领导力的影响因素以及如何提高护理管理者的领导力等问题作一综述,为今后培养和提升护理管理者的领导力奠定基础.
作者:陆骏;李益民;宁丽;骆宏;林黎君;蔡灵芝 刊期: 2015年第03期
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异地就医是流动劳动力面临的现实问题,而同时实现新农合异地就医即时结算是新时期医改卫生工作的重要内容.文章总结了异地就医即时结算的两种主要实现路径,分析了异地就医面临的政策不统一、管理体制不顺、统筹层次低、信息化等问题,并提出了理顺管理体制、提高统筹层次、增强积极性和提高信息化水平等政策建议.
作者:郭琳;王禅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经过多年的改革和建设,中国慢性病防治政策体系已经初步建立,并形成了比较系统的慢性病防治体制机制.但中国慢性病发生规模较大,来势凶猛,原因多样化,慢性病防治形势依然复杂和严峻.应对挑战,关键是要完善慢性病防治体制机制.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向纵深推进,卫生与医疗保障管理体制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需要根据慢性病防治的基本要求,改革和完善管理体制,尽快形成促进慢性病防治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作者:单大圣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通过对比分析尼泊尔和中国卫生资源,寻找共性与特点、成就与经验,为尼泊尔的卫生事业发展提供相应的对策和建议.方法:通过数据收集、文献阅读等途径了解尼泊尔卫生状况并比较探究其与中国在卫生方面的差距及其原因.结果:基于现有数据,尼泊尔的卫生资源总量不足,城乡分布极其不均匀,卫生人力极为短缺.结论: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卫生工作经验可为尼泊尔逐步改善当前的卫生状况提供借鉴.
作者:安苏;高雅;高青;陈少贤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通过处方质量质控体系加强处方规范管理,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证医疗安全.方法:抽取宁波市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3年12月4日门诊全部西药及中成药处方896张调查分析.结果:规范处方856张,40张不合格处方,合格率达95.5%.结论:规范处方的书写和管理,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有效,是社区医院保证医疗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社区医院应加强对医生安全用药、合理用药方面的再教育,加大药师监管处方工作力度,防止医疗用药差错事故的发生.
作者:葛梦丹;林伟良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评价新辅助化疗治疗乳腺癌的临床疗效及对肿瘤干细胞标志物CD166的影响,探讨其临床适用性.方法:病例选择从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于金华市中心医院就诊的80例乳腺癌患者,对所有患者均采用新辅助化疗方法进行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情况,观察治疗中不良反应情况,观察化疗前后CD166表达与化疗效果的关系.结果:80例患者接受新辅助化疗后,疗效结果统计显示:完全缓解(CR) 12例、部分缓解(PR)52例、疾病稳定(SD) 15例和疾病进展(PD)1例,有效率为80.00%(64/80),乳腺癌控制率为98.75%(79/80).患者出现心肌损伤0例、肝功能轻度损伤1例、重度恶心呕吐19例、脱发37例、骨髓抑制66例、皮疹3例、高烧1例.所有不良反应患者均及时进行对症治疗,治疗后症状缓解或消失,化疗期间未发现死亡患者.治疗前80例患者中出现39例CD166表达呈阳性,阳性率为48.75%;所有患者经过新辅助化疗后有效例数为64例,有效率为80.00%;治疗后CD166阳性例数为21例,其中有效例数为11例,有效率为52.38%(11/21);CD166阴性例数为59例,其中有效例数为53例,有效率为89.83%(53/59),治疗后阳性率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3.5755,P=0.0002).结论:新辅助化疗治疗乳腺癌显著有效,检测肿瘤干细胞标志物CD166可以预测乳腺癌患者的新辅助化疗效果,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祝骁涛;丁丰盛;陆晓峰;金妙妙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了解大兴区餐饮服务人员食品安全相关知识与需求现状,为今后开展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和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随机对大兴区318名餐饮服务人员进行调查,有效应答率为93.08%.应用EpiData 3.1录入数据,SPSS 16.0统计分析.结果:餐饮从业人员对食品安全法规和食品安全卫生知识的总体知晓率较高,不同年龄、文化程度、从业年限、工作岗位和单位类别的从业人员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大多数餐饮从业人员对食品安全认识态度及行为形成率较为正确,对食品安全相关知识有较高的需求,期望通过专业人员讲解和组织食品知识有奖答卷及餐饮场所张贴相关知识挂图与餐饮单位组织培训等方式获取知识.结论:应继续加强餐饮服务人员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将文化程度低、从事餐饮服务时间短的人员作为重点人群,结合从业人员的知识需求,有针对性和重点地开展食品安全知识教育培训.
作者:吕建华;张文;张雷;王克云;孙丽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血站编外人员流失的原因,以便采取有效措施防范编外人员流失.方法:采用质性研究的现象学方法,对湖州市中心血站12名流失的编外人员进行深入访谈,将获取的资料进行分析、整理、提炼主题.结果:体制编制、待遇地位、发展空间是导致血站编外人员流失的主要原因.结论:编外人员流失严重,应采取有效措施改变人员不断招聘、流失的处境和现状.
作者:姚向阳;费小英;郑静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定期社区随访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二级预防效果的影响.方法:纳入干预组、对照组各150例、300例脑卒中患者,干预组进行每月一次随访干预,对照组不进行随访干预,两组分别于纳入病例第6个月、第12个月、第18个月收集资料,进行危险因素控制率、服药依从性、认识功能、脑卒中复发率等指标的比较.结果:干预后第12个月,干预组较对照组智力不正常比例下降11.4%,血压、血糖、血脂控制率分别上升12.0%、12.3%和15.0%,降压药、降糖药、降脂药和抗栓药的正确使用率分别上升10.4%、15.7%、10.5%和16.9%.干预组干预后第6个月、第12个月、第18个月的复发率分别为3.3%、4.7%和6.7%,低于对照组各时段的复发率.结论: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社区定期随访,是充分实施卒中二级预防的有效措施之一.
作者:杜丽君;林伟良;陈静静;葛梦丹 刊期: 2015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