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阳;沈瀚;张之烽;周万青;曹小利
目的 观察肺泡灌洗对于高血压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的影响,分析肺泡灌洗的治疗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5月-2015年4月医院接受肺泡灌洗治疗的78例高血压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为灌洗组,选取78例未接受肺泡灌洗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为对照组,对比分析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炎症标志物以及临床肺部感染评分的变化,同时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和比较.结果 治疗后,灌洗组血清CRP[(4.25±2.57)mg/L]、WBC[(13.62±3.09)×109/L]、PCT[(1.18±0.54)ng/ml]、CPIS评分[(0.74±0.21)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灌洗组临床有效率(83.33%)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肺泡灌洗能够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减轻感染程度等途径对高血压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预后产生促进作用,是高血压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高效的治疗手段之一.
作者:高喜春;刘中元;谢武表;励宇祥;赵剑峰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通过调查多药耐药菌(MDRO)的分布与流行特点,为有效降低MDRO医院感染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干预前资料来自回顾性收集2015年MDRO数据;干预后资料为采用目标性监测后2016年MDRO监测资料,对比评价防控及干预措施落实效果;资料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MDRO发现率由2015年的0.3%降至2016年0.25%,医院MDRO感染率由2015年的0.15%降至2016年0.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目标性监测期间隔离医嘱、隔离标识、医疗废物处理、宣教等较2015年改善显著,防控措施落实有效(P<0.05).结论 掌握MDRO的耐药特点及分布,加强防控措施的监管,查找防控薄弱环节,是有效预防或降低MDRO医院感染的关键;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是下一步目标性监测督导重点.
作者:李霞;张家华;孔庆玲;张娥;孙彦琪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口腔颌面部医院感染患者不同部位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和降低医院感染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2016年口腔颌面外科40 07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API鉴定系统进行病原菌鉴定,采用纸片扩散K-B法,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并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有395例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0.99%;手术部位感染和肺部感染均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分别为168株、150株,分别占70.59%、89.82%;不同感染部位病原菌耐药率基本一致.结论 口腔颌面外科术后感染患者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铜绿假单胞菌是主要病原菌,临床医师应根据药敏试验合理选择抗菌药物,从而减低医院感染率.
作者:何淳;林海燕;刘翠梅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颈部吻合食管癌切除术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建立感染预测模型,为预防控制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5年5月医院行颈部吻合食管癌切除术患者711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感染因素.结果 146例患者发生感染,感染率为20.53%;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后发生吻合口瘘、术前0.5~2 h未使用抗菌药物、术后0~3 d血清白蛋白<30 g/L、术后0~3 d血清前白蛋白<20 g/L是手术部位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根据以上结果进一步建立预测模型,经评估预测价值较高(AUC=0.8993).结论 本研究筛选了颈部吻合食管癌切除术手术部位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了手术部位感染预测模型,为实现手术部位精准感控提供依据及方法.
作者:尹丽霞;陈宝敏;袁启峰;赵格非;许轲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为探究外科系统医院感染管理风险,明确医院感染防控重点,有效利用感控资源,实现精细化感控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设计风险评估表对2017年1月某三级甲等综合性教学医院外科系统进行风险识别、风险估计及风险评价.结果 按照百分位的不同,根据评估分值进行风险等级划分,神经外科为极高风险科室,外科ICU、急诊外科、普外科为高风险科室;不同的科室其风险指标的特点有所不同,耳鼻喉科、肝胆外科和颌面外科管理指标风险高;外科ICU、神经外科和乳腺外科过程指标风险高;神经外科、外科ICU和普外科结果指标风险高.结论 客观、科学、循证的风险评估方法,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指明方向,找到风险防范重点,提升感控效能.
作者:徐艳;杨怀;张曼;贺玲;刘玮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老年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现况,分析可能的影响因素并探讨血液实验室检查指标在细菌感染中的预警价值.方法 选择医院2015-2016年年龄≥60岁老年住院患者4 795例为研究对象,发生医院感染79例,按照1∶1配对法分为病例组及对照组,各79例,分析其感染因素及预警指标.结果 共79例发生医院感染,96例次感染,感染率为1.65%,例次感染率为2.00%;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共33例次,占34.38%;检出72株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共43株占59.72%;GLU和NLR是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NLR用于老年住院患者医院感染预警的界值为4.39,对应的灵敏度为79.75%,特异度为74.68%. 结论 老年医院感染病例需要关注高龄人群,积极监测并防控感染相关因素,NLR对于老年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具有较好的预警意义.
作者:曹洋;刘坤;纪少博;杨雪松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呼吸科重症监护病房(RICU)器械相关医院感染发生趋势,评价防控措施的有效性.方法 对2011-2016年入住RICU 1 199例患者的器械相关医院感染发生情况进行前瞻性监测,并前瞻性记录相关防控措施的开展和落实情况;分析器械相关感染发生趋势,评价防控措施的有效性.结果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是RICU器械相关性医院感染常发生的部位,千日医院感染例次率以VAP高为3.43‰;中心静脉插管相关血流感染(CLABSI)千日感染例次率为1.11‰;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CAUTI)千日感染例次率为2.50‰;2011-2016年器械相关医院感染发生率均呈现下降趋势,防控措施有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通过实施器械相关感染目标性监测,并持续推进相应的控制措施,VAP、CLABSI和CAUTI感染率呈现下降趋势.
作者:贾建侠;吴菲;姚希;李六亿;赵秀莉;赵艳春;任军红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调查医院鲍氏不动杆菌(Ab)肺炎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和耐药性,探讨其传播途径,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信息系统收集2013年7月-2015年6月患者的临床资料,使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对Ab进行分子分型,采用琼脂扩散法(K-B)测定抗菌药物敏感性.结果 114名医院获得性Ab肺炎患者的病死率为43.86%;菌株共分为A~Q 17种基因型,包括:99株流行株(A~E)和15株散发株(F~Q),主要分布于重症监护室(ICU);药敏试验结果显示:流行株均为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MDRAB),其中耐碳青霉烯类鲍氏不动杆菌(CRAB)占95.96%,仅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和替加环素保持较高敏感性.结论 医院存在Ab多克隆流行,对多数抗菌药物耐药率高;感染者间存在交叉传播,途径可能为患者间传播和环境传播;Ab引起的医院获得性肺炎预后差,需采取有效的感染控制措施,预防耐药菌的播散.
作者:王伊伦;胡必杰;陈洪友;高晓东;单玉璋;史庆丰;周春妹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恶性血液病患者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的CT检查结果,寻找早期可靠诊断依据. 方法 选择2013年7月-2016年2月医院收治恶性血液病患者123例,其中60例合并肺部真菌感染为试验组,63例合并其他肺部并发症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的肺部CT检查结果. 结果 试验组患者合并晕征与空气新月征分别为71.67%和51.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9.68%和3.17%,而合并肺叶段实变与支气管血管束的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曲霉菌、白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感染率显著高于其他种类真菌,其中曲霉菌感染主要表现为空气新月征,而白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感染主要表现为晕征和空气新月征. 结论 恶性血液病合并IPFI患者早期进行CT检查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表现,但是其表现和诸多的肺内疾病CT表现具有交叉和重叠,因此仍然需要与临床资料以及其他检查配合共同进行分析和诊断.
作者:胡铁波;朱海东;陈露苗;王咏涛;金瑶;王晶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通过大数据分析研究影响我国感控微信公众号信息传播的因素及其内在规律,对未来发展提出建议.方法 记录五个公众号从其创立之日到2016年12月1日的平均阅读量和文章推送频率(即每月推送文章篇数)并计算两者间相关系数;对五个公众号所有文章的阅读量由高到低进行排序,分别记录其排名前10名的热门文章的阅读量和标题字符数;计算每一类文章的累计阅读量.结果 感控微信公众号文章推送频率与其平均阅读量并无直接相关性;感控微信公众号热门文章的标题字符集中于21~30个,且有很多文章标题配以设问、质问的词汇来吸引读者;不同内容性质的感控微信公众号文章阅读量有显著差别,其中科普、评选与指南三类性质的文章传播热度高. 结论 感控微信公众号推送的文章标题字符数应控制在20~30个,并配以问号、感叹号等带有强烈引导性质的标点符号才能吸引更多用户的兴趣;在推送文章内容性质方面要紧密结合临床实践,发挥运行团队的力量,多推高品质的科普类文章和多开展形式新颖的线上线下用户互动活动才能吸引更多的关注和转发.
作者:杨乐;戴小明;宋舸;朱梦捷;林虹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不敏感的肠杆菌科细菌的发生及耐药情况,探讨耐药与产酶的关系. 方法 选取2011-2012年医院亚胺培南或美罗培南不敏感的肠杆菌科细菌15株,用琼脂稀释法测定小抑菌浓度(MIC),改良Hodge试验和EDTA纸片协同试验筛选产碳青霉烯酶表型;PCR检测碳青霉烯酶基因及其他β-内酰胺酶基因,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进行分子分型及同源分析.结果 共收集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不敏感肠杆菌科细菌15株;多黏菌素B和替加环素敏感性较高,均>90.00%;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和黏质沙雷菌均检出产KPC酶菌株,占73.33%;11株产KPC酶菌中10株为KPC-2+ESBLs,1株为KPC-2+AmpC,其中3株为KPC-2+ESBLs+AmpC,4株非产KPC酶菌株中有2株ESBLs+AmpC,各有1株仅检测到ESBLs或AmpC酶,未检测到产金属酶及OXA酶菌株;MLST分型以ST11为主,共4株.结论 医院产KPC-2酶细菌以肺炎克雷伯菌多,产KPC菌株同时携带多种耐药基因与高度耐药相关;ST11型为医院优势流行型别.
作者:蒋伟;王思淼;金鑫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急诊科感染患者分诊误区的影响因素,并总结护理对策,以期降低急诊感染患者的分诊误区率,提高患者预后.方法 选取2012年2月-2015年2月急诊科急诊感染患者142例为研究对象, 病情确诊后,共有18例患者在就诊时发生分诊误区,分析分诊误区危险因素.结果 142例患者中病原菌分布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常见,占34.51%;但影响因素显示疾病本身、隐瞒病史、沟通障碍、急诊人数多、慢性病误导、护士年资低、岗位设置欠缺、分诊护士少是影响分诊误区的相关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疾病本身原因、隐瞒病史、沟通障碍、急诊人数>300人/d、慢性病误导、护士年资≤5年、岗位设置欠缺、分诊护士≤5人是导致急诊感染分诊误区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影响急诊科急诊感染患者分诊误区的因素较多,应加强患者相关急诊感染知识的宣教,设置数量足够、经验丰富的分诊人员分诊,以降低急诊科急诊感染分诊误区发生率.
作者:郑寒;陈岚;何龙英;盛红梅;吴孙莹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系统评价我国阿尔兹海默病(AD)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相关研究,为制定医院感染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计算机检索万方、VIP、CBM、CNKI数据库文献,由两名研究者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质量评价后,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纳入15个研究,共2 456例老年痴呆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老年痴呆患者合并低蛋白血症、合并吞咽障碍、侵入性操作、抗菌药物使用不规范、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留置导尿、抗菌药物使用时间≥7 d、病房床位数≥3张是重要的医院感染危险因素(P<0.05).结论 AD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繁多,需要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控制AD患者的医院感染.
作者:胡潇云;龙盛双;邱隆敏;张啟鹏;钟鸣;王勰;吕鑫;周远忠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围产期孕妇泌尿生殖道无乳链球菌的感染情况与耐药趋势,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6年9月围产期孕妇送检的各类泌尿生殖道标本1 162份,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进行药敏试验,对红霉素耐药而对克林霉素敏感或中介的菌株做D试验检测,采用WHONET 5.6软件分析药敏试验结果.结果 1 162份标本中分离出无乳链球菌229株,感染率为19.7%;不同标本类型间阴道分泌物检出率高,占22.0%;不同年龄段41岁~50岁患者感染率高,占28.4%;无乳链球菌对青霉素G、氨苄西林、头孢曲松耐药率较低,均<10.0%;5年间耐药率总体呈逐年上升趋势,D试验阳性率为29.5%.结论 临床应重视对围产期孕妇无乳链球菌的筛查,加强耐药性监测,合理用药,治疗无乳链球菌感染首选青霉素G和氨苄西林.
作者:彭捷;黄荣富;钟文;陈韡;齐育英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评估NNIS风险指数在手术部位感染的应用效果,为NNIS风险调整作参考. 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4年1月-2016年8月12所医院14 308例手术病例资料,计算不同手术不同NNIS风险组的感染率,应用Spearman秩相关检验分析NNIS风险等级与感染率的相关关系,以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AUC)评价NNIS风险指数对不同手术术后感染的预测能力.结果 NNIS-0、1级、2级、3级感染率分别为1.77%、5.85%、13.13%、26.14%,Spearman秩相关系数为0.642,P<0.01;结直肠切除、开腹胆囊及胆管手术的AUC分别为0.731、0.721、0.717,长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髋关节置换、冠状动脉搭桥、腹式子宫切除的AUC分别为0.634、0.608、0.646、0.623,剖宫产AUC为0.502. 结论 NNIS风险指数作为手术部位感染风险分层工具判别能力较好,对感染率高的手术预测能力优于感染率低的手术,如能根据我国的情况对NNIS风险指数进行风险调整或许能够让其作用发挥更有效.
作者:何文英;张焱;黄新玲;李新梅;刘欣;史发林;韩辉;侯铁英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与其他炎性因子的表达水平在ICU导尿管留置并发泌尿系统感染(CAUTI)患者中的意义,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4年5月-2016年2月158例医院收治的ICU病房留置导尿管患者,按照患者CAUTI感染的情况分为两组,CAUTI组82例,非CAUTI组76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结果 CAUTI组不同时间节点CRP、TNF-α与PCT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非CAUTI组(P<0.05);留置尿管3 d后和7 d后比,CAUTI组留置尿管3 d各项指标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7 d后(P<0.05);尿管留置3 d后与7 d后相比,CAUTI组尿管留置3 d后IL-2、IL-6、IL-8均显著低于7 d后(P<0.05),非CAUTI组尿管留置3 d后与7d 后IL-2、IL-6、IL-8表达无显著变化.结论 TNF-α、PCT、IL-2、CRP、IL-6、IL-8的表达水平均在ICU医院感染CAUTI患者中有一定表达意义.
作者:李艳玲;安山;冯文静;王娜;李景景;安可九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调查医院感染病原菌耐药性,为临床医师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提供试验参考.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6年7月从临床送检培养标本中分离7 335株病原菌,所有菌株采用自动化微生物鉴定仪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采用WHONET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7 335株病原菌中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共5 916株占80.65%;大肠埃希菌、鲍氏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他啶、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头孢吡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左旋氧氟沙星、美洛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等耐药率较低,均<20.00%;2 502株为多药耐药菌以产ESBL的大肠埃希菌为主,共1143株,占45.68%.结论 近年常见菌种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和耐药性有变化;应依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从而有效防治医院感染.
作者:周秋明;周国清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评价口腔护理方案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效果,为临床应用口腔护理方案预防口腔并发症及VAP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 检索2007年3月-2016年3月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等数据库中所有关于口腔护理方案在预防VAP中应用的相关研究,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结果 共有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CT)的文献23篇及口腔护理方案应用于气管插管的危重患者2345例纳入研究;分析结果显示:VAP发生率低、口腔异味发生率低、口腔溃疡发生率低、能缩短机械通气时间、能缩短患者住院时间(P<0.01);但对口腔感染率、患者住ICU时间、患者的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有效的口腔护理方案是:详细的操作流程、对操作者的要求、床头抬高、气囊管理、口腔护理方法、口腔护理液的选择、每天口腔护理的次数、操作注意事项、恰当镇静等应用对于ICU气管插管的危重患者而言,能够显著降低VAP及口腔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机械通气的时间,减少住院时间.
作者:赵兰菊;李云阳;徐翠莲;芦鸿雁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调查三切口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时病原菌分布特点以及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调查2014年7月-2016年10月在医院施行三切口食管癌根治术4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术后感染率,检测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结果;采用SPSS 22.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术后发生医院感染72例,感染率为16.82%;共检出201株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共95株占47.26%,其次为革兰阳性菌,共77株占38.31%,真菌29株,占14.43%;革兰阴性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率较高,均>30.00%.结论 三切口术后患者发生院内感染后,病原菌分布以革兰阴性菌为主,而革兰阳性菌所占比重较大,依据常见药物的耐药性,推荐使用较为敏感的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联合利奈唑胺进行经验性治疗.
作者:陈崇翔;袁健烨;肖云云;熊蕊;赵擎宇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引起医院多药耐药菌感染的各类影响因素及其关联强度和预防分值,为制定控制多药耐药菌感染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取医院2013-2015年住院患者137 691例为研究对象,分析多药耐药菌感染率;采用自制的调查问卷调查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手术、营养不良、住院时间长、使用抗菌药物、手卫生执行不到位、物表清洁不合格、空气消毒效果不合格、泌尿道插管、患肺部疾病、动静脉插管、放置引流管、使用呼吸机和使用激素为多药耐药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其中动静脉插管、手术、使用呼吸机的病因分值比较高,手术、住院时间长和使用抗菌药物的患者归因分值较高.结论 加强对手术、动静脉插管和使用呼吸机人群的管理和对住院患者严把手术适应证、缩短其住院天数和减少抗菌药物的使用对多药耐药菌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邵华;李春玲;李栋 刊期: 2017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