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艳;杨怀;张曼;贺玲;刘玮
目的 为探究外科系统医院感染管理风险,明确医院感染防控重点,有效利用感控资源,实现精细化感控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设计风险评估表对2017年1月某三级甲等综合性教学医院外科系统进行风险识别、风险估计及风险评价.结果 按照百分位的不同,根据评估分值进行风险等级划分,神经外科为极高风险科室,外科ICU、急诊外科、普外科为高风险科室;不同的科室其风险指标的特点有所不同,耳鼻喉科、肝胆外科和颌面外科管理指标风险高;外科ICU、神经外科和乳腺外科过程指标风险高;神经外科、外科ICU和普外科结果指标风险高.结论 客观、科学、循证的风险评估方法,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指明方向,找到风险防范重点,提升感控效能.
作者:徐艳;杨怀;张曼;贺玲;刘玮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北京市朝阳区不同级别医疗机构医院工作人员手卫生现状,分析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影响因素,为医院采取相应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2015年9月-2016年6月通过现场观察、检测和问卷方式,对18所医疗机构手卫生设施配备、手卫生用品消耗、手卫生知识、手卫生质量、不同岗位的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进行了调查.结果 18所医疗机构手卫生设施配置方便使用达87.5%;2015年1-6月手卫生消耗品总支出22.5万元,平均每人每日消耗洗手液7.42 ml,手消液3.69 ml,干手纸巾2.27张;手卫生依从率为26.3%,其中三级医院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高达32.4%,二级医院次之为24.2%,社区医院手卫生依从率仅为20.7%;手卫生知识答卷知晓率为52.5%,一级医院为52.1%,二级医院为49.2%,三级医院为56.6%.结论 18所医疗机构手卫生设施配备基本到位但还需完善;医务人员手卫生知识欠缺,依从性较低,洗手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手卫生用品消耗与实际要求存在差距.
作者:秦小平;于磊;魏建民;王萍;李敬;李洪霞;郭亮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调查住院患者血培养常见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法国梅里埃公司BACT/ALERT 3D全自动血培养仪对2014年6月-2016年12月某三级甲等医院血培养标本进行鉴定,西门子WalkAway 96 Plus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和药敏试验分析系统对细菌进行鉴定和耐药性分析.结果 共检出病原菌1 027株,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共650株占63.29%;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较高,均>85.00%;鲍氏不动杆菌对哌拉西林、头孢菌素类、氨基糖苷类和亚胺培南等耐药率均较高>60.0%,铜绿假单胞菌对大部分抗菌药的耐药率较低,<30.00%,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达96.7%.结论 血培养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应加强对可引起血流感染的细菌耐药监测,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对控制医院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宋茜;张霞;高梅兰;邱会芬;宋德海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调查老年住院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的发病情况,分析其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医院2016年老年住院手术患者7 084例进行横断面调查,其中术后感染225例,采集患者相关临床资料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老年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老年住院患者术后医院感染发病率为3.18%,医院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占47.49%;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高龄、术前住院天数长、曾住ICU、使用呼吸机、中心静脉置管、留置导尿、手术时间长、急诊手术、NNIS评分越高、ASA评分级别越高、术前外周血白细胞数越高、手术切口分类污染程度增加是老年患者术后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老年手术患者发生术后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应针对危险因素进行早期干预,预防术后医院感染的发生,从而提高原发病的治愈率.
作者:赵霞;王力红;张京利;马文晖;赵会杰;韩叙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调查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改建后一起由白假丝酵母菌引起的败血症感染暴发流行的原因,为有效控制医院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16年6月24日-7月15日医院新生儿病房白假丝酵母菌医院感染败血症患儿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对医务人员手、病室环境及物表进行环境卫生学监测.结果 7例败血症患儿中4例给予有创呼吸机辅助通气,2例脐静脉置管,4例经外周静脉置管(PICC);7例双份血培养均为白假丝酵母菌,且药敏谱相同;环境卫生学采样,包括空气、工作人员手、物表等进行检测,合格率为54.55%,采取防控措施后再次采样检测,合格率为92.50%;2016年7月15日以后未再出现白假丝酵母菌败血症患儿,此次暴发事件得到有效的控制.结论 此次医院感染暴发事件考虑新生儿病房改建后,消毒灭菌的呼吸机管路存放不当,通过医务人员置管操作传播;新生儿病房应加强呼吸机管路的管理,预防医院感染不良事件的发生.
作者:孟庆兰;曾慧;李莉;徐丽华;周浩然;杨树伟;刘畅;陈春平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医院感染实时监测系统中病原菌培养阳性等十二个预警指标对明确鉴别医院感染诊断的价值,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调取医院2015年疑似医院感染19 16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评估医院感染信息系统中的预警提示对医院感染诊断的价值.结果 细菌培养送检阳性、手术后抗菌药物升级、特殊抗菌药物升级、手术后特殊抗菌药物升级、住院体温升高>3 d,腋温≥38 ℃患者发生医院感染占比较大,确诊医院感染例数较高.结论 上述预警指标中病原菌培养阳性、抗菌药物升级、特殊抗菌药物升级、体温升高等预警值较敏感,均能作为诊断医院感染有临床指导意义的指标.
作者:王鹏;丁丽丽;喻玲丽;齐敏克;古丽米热·阿尔肯;修燕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引起医院多药耐药菌感染的各类影响因素及其关联强度和预防分值,为制定控制多药耐药菌感染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取医院2013-2015年住院患者137 691例为研究对象,分析多药耐药菌感染率;采用自制的调查问卷调查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手术、营养不良、住院时间长、使用抗菌药物、手卫生执行不到位、物表清洁不合格、空气消毒效果不合格、泌尿道插管、患肺部疾病、动静脉插管、放置引流管、使用呼吸机和使用激素为多药耐药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其中动静脉插管、手术、使用呼吸机的病因分值比较高,手术、住院时间长和使用抗菌药物的患者归因分值较高.结论 加强对手术、动静脉插管和使用呼吸机人群的管理和对住院患者严把手术适应证、缩短其住院天数和减少抗菌药物的使用对多药耐药菌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邵华;李春玲;李栋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与其他炎性因子的表达水平在ICU导尿管留置并发泌尿系统感染(CAUTI)患者中的意义,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4年5月-2016年2月158例医院收治的ICU病房留置导尿管患者,按照患者CAUTI感染的情况分为两组,CAUTI组82例,非CAUTI组76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结果 CAUTI组不同时间节点CRP、TNF-α与PCT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非CAUTI组(P<0.05);留置尿管3 d后和7 d后比,CAUTI组留置尿管3 d各项指标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7 d后(P<0.05);尿管留置3 d后与7 d后相比,CAUTI组尿管留置3 d后IL-2、IL-6、IL-8均显著低于7 d后(P<0.05),非CAUTI组尿管留置3 d后与7d 后IL-2、IL-6、IL-8表达无显著变化.结论 TNF-α、PCT、IL-2、CRP、IL-6、IL-8的表达水平均在ICU医院感染CAUTI患者中有一定表达意义.
作者:李艳玲;安山;冯文静;王娜;李景景;安可九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评价口腔护理方案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效果,为临床应用口腔护理方案预防口腔并发症及VAP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 检索2007年3月-2016年3月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等数据库中所有关于口腔护理方案在预防VAP中应用的相关研究,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结果 共有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CT)的文献23篇及口腔护理方案应用于气管插管的危重患者2345例纳入研究;分析结果显示:VAP发生率低、口腔异味发生率低、口腔溃疡发生率低、能缩短机械通气时间、能缩短患者住院时间(P<0.01);但对口腔感染率、患者住ICU时间、患者的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有效的口腔护理方案是:详细的操作流程、对操作者的要求、床头抬高、气囊管理、口腔护理方法、口腔护理液的选择、每天口腔护理的次数、操作注意事项、恰当镇静等应用对于ICU气管插管的危重患者而言,能够显著降低VAP及口腔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机械通气的时间,减少住院时间.
作者:赵兰菊;李云阳;徐翠莲;芦鸿雁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呼吸科重症监护病房(RICU)器械相关医院感染发生趋势,评价防控措施的有效性.方法 对2011-2016年入住RICU 1 199例患者的器械相关医院感染发生情况进行前瞻性监测,并前瞻性记录相关防控措施的开展和落实情况;分析器械相关感染发生趋势,评价防控措施的有效性.结果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是RICU器械相关性医院感染常发生的部位,千日医院感染例次率以VAP高为3.43‰;中心静脉插管相关血流感染(CLABSI)千日感染例次率为1.11‰;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CAUTI)千日感染例次率为2.50‰;2011-2016年器械相关医院感染发生率均呈现下降趋势,防控措施有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通过实施器械相关感染目标性监测,并持续推进相应的控制措施,VAP、CLABSI和CAUTI感染率呈现下降趋势.
作者:贾建侠;吴菲;姚希;李六亿;赵秀莉;赵艳春;任军红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对病理确诊的侵袭性肺真菌感染(IPFI)病例进行临床分析,了解IPFI患者的危险因素、临床及影像特点,加深对IPFI的认识,提高临床诊治水平. 方法 回顾分析1997-2014年医院病理确诊的IPFI患者32例,对资料记载的相关危险因素、临床表现、病原学、影像学表现及病理结果,比较继发性和原发性IPFI的临床特点. 结果 IPFI临床表现不特异,继发性IPFI年龄大,更多表现为发热、咳嗽和/或咳痰、呼吸困难;原发性IPFI影像学表现以结节或肿块为主;32例确诊IPFI患者,25例继发性IPFI患者中13例为曲霉菌感染;7例原发性IPFI中6例隐球菌感染;8例死亡病例均为继发性IPFI. 结论 IPFI以曲霉菌感染为主,临床表现及影像学不特异;继发性IPFI患者年龄大、病死率高,原发性IPFI临床症状少,需尽早行侵袭性治疗协助诊断.
作者:居阳;钟雪锋;方芳;王和;李燕明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老年患者不同胃癌根治术后医院感染的发病情况,探讨医院感染防控措施.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调查2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2016年行胃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病例98例;根据手术方式等因素进行1∶1匹配,分为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组49例、开腹胃癌根治术组49例,分析两组老年患者术后医院感染发病情况.结果 腹腔镜胃癌组感染率为12.24%,低于开腹胃癌组的28.5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院感染部位主要是呼吸系统;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有吸烟史、连续发热、术后用抗菌药物>7 d是老年患者胃癌根治术后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老年患者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后医院感染发生率较开腹胃癌根治术低,预防下呼吸道感染是老年患者胃癌根治术后医院感染预防控制的关键.
作者:董浩;柳小丽;唐鲁艳;石新华;鲍秀艳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中国临床微生物室分析前质量控制的现状,分析医院感染病原学诊断水平,进而展望微生物室对医院感染管理的促进作用.方法 2016年4月参与全国统一部署调研,对187所医院临床微生物室与临床的沟通、标本采集及运送方式等培训、标本质量控制等方面进行调查,统计临床微生物室在参与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取得的成就及不足,展望其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发展与意义.结果 参加调查的187所医疗机构中,有96所医院临床微生物室参与不同形式的临床医院感染病例会诊工作;132所微生物室开展标本采集、运送方式等培训;163所微生物室在痰培养前开展了常规痰涂片镜检,描述WBC是否吞噬或伴行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或真菌等情况的医疗机构有102所;血培养推行双侧双份的实验室有112所. 结论 临床微生物室应加强与临床沟通及分析前质量控制水平,促进对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推动医院感染学科的发展.
作者:张曼;徐艳;杨怀;陈黎媛;张满;朱艳秋;杨廷秀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感染评分及小野寺指数在老年结直肠癌术后感染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为术后感染的防治及预后评估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3年1月-8月在医院行手术治疗的老年结直肠癌患者163例,术前计算感染评分及小野寺指数;观察患者术后感染情况,追踪随访患者生存率.结果 术后感染患者37例,感染率为22.70%,以呼吸道感染为主,共17例占45.94%;患者术后1年时随访到患者152例,生存132例,生存率86.84%;3年时随访到患者102例,生存64例,生存率为62.75%;术前小野寺指数营养良好与营养不良患者术后1年生存率分别为95.74%、72.41%,3年生存率分别为79.03%、37.5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感染评分高及小野寺指数值低的老年结直肠癌术后感染风险明显增高,感染评分对术后生存时间无影响,小野寺指数值用于患者预后评估有一定价值.
作者:刘文文;喻婷;刘佳;汲广岩;杜东霖;丁福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非痰标本肺炎克雷伯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性变迁,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 方法收集2011-2015年非痰标本分离肺炎克雷伯菌468株,采用Phoenix-100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系统进行鉴定并测定MIC,双纸片协同扩散法检测ESBLs,参照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标准,三维试验法检测AmpC,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非痰标本肺炎克雷伯菌占6.17%,占肠杆菌科15.15%;对头孢噻肟、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氨苄青霉素、氨曲南、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西丁、头孢哌酮、头孢他啶、头孢吡肟、美罗培南、氨苄西林/舒巴坦等12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上升趋势明显(P<0.05);ESBLs与AmpC酶检出率逐年上升(P<0.05). 结论 非痰标本分离肺炎克雷伯菌的ESBLs与AmpC酶检出率与耐药性逐年上升,临床应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减少耐药性的发生.
作者:谢朝云;杨怀;熊芸;孙静;杨忠玲;胡阳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对医院新生儿科白色念珠菌引起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暴发进行调查,为医院感染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6年10月17日-11月10日新生儿科白色念珠菌血流感染患儿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对现场进行环境卫生学监测,采集空气、物表、手及各类液体标本共184份,同时采取临床干预措施.结果 14例患儿外周血、静脉导管等处检出白色念珠菌,确诊13例CRBSI患儿;患儿静脉导管正压接头和留置针肝素帽灌洗液、暖箱湿化水、输液泵表面、医务人员手等多个标本监测不合格;通过拔除导管、抗菌药物治疗及防控措施实施后,所有患儿均病愈出院.结论 应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严格无菌操作、重视环境和物表的消毒等,从多方面防控医院感染暴发.
作者:徐华;孙珍;顾安曼;惠毅毅;贾磊;孙建;李卫光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甲状腺功能亢进对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发生情况的影响并探讨干预措施,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2-2015年医院收治的215例甲亢患者为研究对象,配对选取同一时期的住院患者215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院内感染率,并分析甲亢患者出现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甲亢患者及对照组患者性别、年龄、并发症、BMI、血压、LVEF、血常规及血生化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甲亢组22例患者出现感染,感染率10.23%;对照组7例患者发生感染,感染率3.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心脏病、重型甲亢、LVEF≤45%、白细胞<4×109/L是发生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甲亢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率较高,且与多种因素有关,临床上应该采取综合措施全面干预.
作者:景良洪;曾艳丽;李佳;宋凤平;王红漫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经直肠腔内超声三维成像诊断术后肛周感染的临床价值,为术后肛周感染的诊断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0月医院临床诊断为术后肛周感染的患者80例,行直肠腔内超声三维成像检查,分析结果并与手术结果.结果 80例患者手术证实为单纯性肛周脓肿58例、肛瘘12例、复合型肛周脓肿10例,分别占72.50%、15.00%、12.50%;2例单纯性肛周脓肿漏诊,漏诊率2.50%,3例复合型肛周脓肿误诊为肛瘘;腔内超声诊断单纯性肛周脓肿的敏感度为96.55%、特异度为100.00%,诊断肛瘘的敏感度为100.00%,特异度为95.59%;患者直肠腔内超声下71.25%表现为边界不清、77.50%为不规则回声区、58.75%为低回声区,27.50%患者可见长条管状低回声瘘管并与皮肤或肛管相连.结论 直肠腔内超声三维成像诊断术后肛周感染的准确性高,对肛瘘患者能显示肛瘘管走行,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作者:郑磊;韩碧波;魏海东;宋喜亮;周东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评估NNIS风险指数在手术部位感染的应用效果,为NNIS风险调整作参考. 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4年1月-2016年8月12所医院14 308例手术病例资料,计算不同手术不同NNIS风险组的感染率,应用Spearman秩相关检验分析NNIS风险等级与感染率的相关关系,以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AUC)评价NNIS风险指数对不同手术术后感染的预测能力.结果 NNIS-0、1级、2级、3级感染率分别为1.77%、5.85%、13.13%、26.14%,Spearman秩相关系数为0.642,P<0.01;结直肠切除、开腹胆囊及胆管手术的AUC分别为0.731、0.721、0.717,长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髋关节置换、冠状动脉搭桥、腹式子宫切除的AUC分别为0.634、0.608、0.646、0.623,剖宫产AUC为0.502. 结论 NNIS风险指数作为手术部位感染风险分层工具判别能力较好,对感染率高的手术预测能力优于感染率低的手术,如能根据我国的情况对NNIS风险指数进行风险调整或许能够让其作用发挥更有效.
作者:何文英;张焱;黄新玲;李新梅;刘欣;史发林;韩辉;侯铁英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甘肃省不同地区医疗卫生机构安全注射管理情况,为改善医务人员锐器伤现状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根据地理特征选取甘肃省28所医院作为调查对象,对2016年其安全注射管理情况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 被调查的28所医疗机构中,有25所明确设立安全注射的管理部门,仅3所医疗机构未设立;其中,39.29%医疗机构负责医务人员安全注射的管理部门为护理部;有22所占78.57%组织(参加)安全注射培训,其中市级比例为83.33%,县级医疗机构为77.27%;有21所不同级别医疗机构对针刺伤造成的额外医疗费用有减免政策,其中市级和县级医疗机构分别占83.33%和72.72%;仅5所医疗机构按照《阻断院感注射传播,让注射更安全(2015-2018年)》专项工作指导方案开展了培训、考试、督查、考核等安全注射专项工作,其余医院均未开展. 结论 甘肃省各医疗机构安全注射管理工作不容乐观,遵循区域特色,建立健全管理组织,积极开展有效培训,建立完善管理机制,是提高医疗机构安全注射的有效途径.
作者:张浩军;张肖红;张映华;杨亚红;蔡玲;胡兰文;周垚 刊期: 2017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