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曼;徐艳;杨怀;陈黎媛;张满;朱艳秋;杨廷秀
目的 评估NNIS风险指数在手术部位感染的应用效果,为NNIS风险调整作参考. 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4年1月-2016年8月12所医院14 308例手术病例资料,计算不同手术不同NNIS风险组的感染率,应用Spearman秩相关检验分析NNIS风险等级与感染率的相关关系,以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AUC)评价NNIS风险指数对不同手术术后感染的预测能力.结果 NNIS-0、1级、2级、3级感染率分别为1.77%、5.85%、13.13%、26.14%,Spearman秩相关系数为0.642,P<0.01;结直肠切除、开腹胆囊及胆管手术的AUC分别为0.731、0.721、0.717,长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髋关节置换、冠状动脉搭桥、腹式子宫切除的AUC分别为0.634、0.608、0.646、0.623,剖宫产AUC为0.502. 结论 NNIS风险指数作为手术部位感染风险分层工具判别能力较好,对感染率高的手术预测能力优于感染率低的手术,如能根据我国的情况对NNIS风险指数进行风险调整或许能够让其作用发挥更有效.
作者:何文英;张焱;黄新玲;李新梅;刘欣;史发林;韩辉;侯铁英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调查医院感染病原菌耐药性,为临床医师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提供试验参考.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6年7月从临床送检培养标本中分离7 335株病原菌,所有菌株采用自动化微生物鉴定仪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采用WHONET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7 335株病原菌中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共5 916株占80.65%;大肠埃希菌、鲍氏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他啶、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头孢吡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左旋氧氟沙星、美洛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等耐药率较低,均<20.00%;2 502株为多药耐药菌以产ESBL的大肠埃希菌为主,共1143株,占45.68%.结论 近年常见菌种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和耐药性有变化;应依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从而有效防治医院感染.
作者:周秋明;周国清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引起医院多药耐药菌感染的各类影响因素及其关联强度和预防分值,为制定控制多药耐药菌感染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取医院2013-2015年住院患者137 691例为研究对象,分析多药耐药菌感染率;采用自制的调查问卷调查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手术、营养不良、住院时间长、使用抗菌药物、手卫生执行不到位、物表清洁不合格、空气消毒效果不合格、泌尿道插管、患肺部疾病、动静脉插管、放置引流管、使用呼吸机和使用激素为多药耐药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其中动静脉插管、手术、使用呼吸机的病因分值比较高,手术、住院时间长和使用抗菌药物的患者归因分值较高.结论 加强对手术、动静脉插管和使用呼吸机人群的管理和对住院患者严把手术适应证、缩短其住院天数和减少抗菌药物的使用对多药耐药菌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邵华;李春玲;李栋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鲍氏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为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对2012-2016年临床各科室分离1 414株鲍氏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和耐药情况进行分析,采用VITEK-2系统进行菌株鉴定,细菌药物敏感性测定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结果判定参照CLSI 2012标准.结果 2012-2016年共分离18 069株病原菌,其中鲍氏不动杆菌1 414株,2012-2016年该菌呈逐年上升趋势;鲍氏不动杆菌对16种常用抗菌药物的检测结果显示耐药性普遍较高,基本呈逐年上升趋势,且耐碳青霉烯类、多药耐药、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的分离率也不断增加.结论 鲍氏不动杆菌是医院感染中重要的条件致病菌,且耐药率较高,应加强对鲍氏不动杆菌耐药性的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阻止鲍氏不动杆菌耐药菌株在医院内定植和交叉传播.
作者:李怡;马翠萍;许婷;余淑霞;王志翔;邓丽;郑丽华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对糖尿病足再发溃疡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医院2012年3月-2016年1月糖尿病足患者123例,其中,初发溃疡组57例,再发溃疡组66例,两组均接受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治疗3~13周后观察其创面愈合情况,对比两组疗效.结果 糖尿病足初发组治愈率为36.84%,再发组治愈率为19.70%,两组治愈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足初发组无效率为7.02%,糖尿病足再发组无效率为21.21%,两组无效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对糖尿病足再发溃疡的疗效较初发溃疡差,可能与再发组糖尿病病程长、血糖控制差、外周动脉疾病发生率高、混合感染率高等相关.
作者:李惠东;杨乾坤;李书慧;张清君;李婷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手术室中人员流动对于空气质量及切口感染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措施.方法 随机选择医院8间手术室在2014年9月-2015年3月60台手术,分别监测手术过程中人员流动、人员数量及空气中细菌动态变化,同时记录人员流动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术中人员流动对于空气中细菌变化有着显著的影响,人员流动量的增加使手术野空气含菌量明显升高;在手术开始后0.5 h及2 h人员流动出现高峰,流动次数分别为(26.4±4.09)次和(40.4±4.54)次,空气含菌量也出现了对应的高峰值(168.88±31.2)CFU/m3和(179.12±20.9 )CFU/m3.结论 通过减少术中人员流动可改善手术过程中空气质量,从而降低切口感染率,临床工作中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控制人流、物流.
作者:周海霞;周海兰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调查老年住院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的发病情况,分析其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医院2016年老年住院手术患者7 084例进行横断面调查,其中术后感染225例,采集患者相关临床资料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老年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老年住院患者术后医院感染发病率为3.18%,医院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占47.49%;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高龄、术前住院天数长、曾住ICU、使用呼吸机、中心静脉置管、留置导尿、手术时间长、急诊手术、NNIS评分越高、ASA评分级别越高、术前外周血白细胞数越高、手术切口分类污染程度增加是老年患者术后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老年手术患者发生术后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应针对危险因素进行早期干预,预防术后医院感染的发生,从而提高原发病的治愈率.
作者:赵霞;王力红;张京利;马文晖;赵会杰;韩叙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为探究外科系统医院感染管理风险,明确医院感染防控重点,有效利用感控资源,实现精细化感控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设计风险评估表对2017年1月某三级甲等综合性教学医院外科系统进行风险识别、风险估计及风险评价.结果 按照百分位的不同,根据评估分值进行风险等级划分,神经外科为极高风险科室,外科ICU、急诊外科、普外科为高风险科室;不同的科室其风险指标的特点有所不同,耳鼻喉科、肝胆外科和颌面外科管理指标风险高;外科ICU、神经外科和乳腺外科过程指标风险高;神经外科、外科ICU和普外科结果指标风险高.结论 客观、科学、循证的风险评估方法,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指明方向,找到风险防范重点,提升感控效能.
作者:徐艳;杨怀;张曼;贺玲;刘玮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调查三切口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时病原菌分布特点以及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调查2014年7月-2016年10月在医院施行三切口食管癌根治术4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术后感染率,检测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结果;采用SPSS 22.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术后发生医院感染72例,感染率为16.82%;共检出201株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共95株占47.26%,其次为革兰阳性菌,共77株占38.31%,真菌29株,占14.43%;革兰阴性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率较高,均>30.00%.结论 三切口术后患者发生院内感染后,病原菌分布以革兰阴性菌为主,而革兰阳性菌所占比重较大,依据常见药物的耐药性,推荐使用较为敏感的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联合利奈唑胺进行经验性治疗.
作者:陈崇翔;袁健烨;肖云云;熊蕊;赵擎宇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不敏感的肠杆菌科细菌的发生及耐药情况,探讨耐药与产酶的关系. 方法 选取2011-2012年医院亚胺培南或美罗培南不敏感的肠杆菌科细菌15株,用琼脂稀释法测定小抑菌浓度(MIC),改良Hodge试验和EDTA纸片协同试验筛选产碳青霉烯酶表型;PCR检测碳青霉烯酶基因及其他β-内酰胺酶基因,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进行分子分型及同源分析.结果 共收集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不敏感肠杆菌科细菌15株;多黏菌素B和替加环素敏感性较高,均>90.00%;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和黏质沙雷菌均检出产KPC酶菌株,占73.33%;11株产KPC酶菌中10株为KPC-2+ESBLs,1株为KPC-2+AmpC,其中3株为KPC-2+ESBLs+AmpC,4株非产KPC酶菌株中有2株ESBLs+AmpC,各有1株仅检测到ESBLs或AmpC酶,未检测到产金属酶及OXA酶菌株;MLST分型以ST11为主,共4株.结论 医院产KPC-2酶细菌以肺炎克雷伯菌多,产KPC菌株同时携带多种耐药基因与高度耐药相关;ST11型为医院优势流行型别.
作者:蒋伟;王思淼;金鑫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对医院新生儿科白色念珠菌引起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暴发进行调查,为医院感染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6年10月17日-11月10日新生儿科白色念珠菌血流感染患儿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对现场进行环境卫生学监测,采集空气、物表、手及各类液体标本共184份,同时采取临床干预措施.结果 14例患儿外周血、静脉导管等处检出白色念珠菌,确诊13例CRBSI患儿;患儿静脉导管正压接头和留置针肝素帽灌洗液、暖箱湿化水、输液泵表面、医务人员手等多个标本监测不合格;通过拔除导管、抗菌药物治疗及防控措施实施后,所有患儿均病愈出院.结论 应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严格无菌操作、重视环境和物表的消毒等,从多方面防控医院感染暴发.
作者:徐华;孙珍;顾安曼;惠毅毅;贾磊;孙建;李卫光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医院临床科室医务人员鼻前庭金黄色葡萄球菌(包括甲氧西林敏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定植情况,并探讨影响金黄色葡萄球菌定植的主要因素,为临床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6年12月-2017年1月,研究人员对医院临床科室工龄≥1年的医务人员进行鼻前庭采样,根据MSSA检出排名分重点科室和普通科室;采样后对标本进行细菌学培养,金黄色葡萄球菌阳性标本使用头孢西丁纸片扩散法进一步判定是否为甲氧西林敏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或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收集数据使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调查11个临床科室,349名医务人员,采集标本349份,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18株,其中MSSA12株,医务人员人群定植率3.44%;MRSA6株,医务人员人群定植率1.72%;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定植与医务人员年龄、性别、工龄、职业无关;重点科室医务人员鼻前庭的金黄色葡萄球(MSSA和MRSA)定植率均高于普通科室医务人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金黄色葡萄球菌在医务人员鼻前庭定植率较低,重点科室医务人员鼻前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特别是MRSA的定植需要关注.
作者:董宏亮;张默吟;范珊红;任碧云;周捷;索瑶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感染评分及小野寺指数在老年结直肠癌术后感染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为术后感染的防治及预后评估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3年1月-8月在医院行手术治疗的老年结直肠癌患者163例,术前计算感染评分及小野寺指数;观察患者术后感染情况,追踪随访患者生存率.结果 术后感染患者37例,感染率为22.70%,以呼吸道感染为主,共17例占45.94%;患者术后1年时随访到患者152例,生存132例,生存率86.84%;3年时随访到患者102例,生存64例,生存率为62.75%;术前小野寺指数营养良好与营养不良患者术后1年生存率分别为95.74%、72.41%,3年生存率分别为79.03%、37.5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感染评分高及小野寺指数值低的老年结直肠癌术后感染风险明显增高,感染评分对术后生存时间无影响,小野寺指数值用于患者预后评估有一定价值.
作者:刘文文;喻婷;刘佳;汲广岩;杜东霖;丁福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调查医院鲍氏不动杆菌(Ab)肺炎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和耐药性,探讨其传播途径,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信息系统收集2013年7月-2015年6月患者的临床资料,使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对Ab进行分子分型,采用琼脂扩散法(K-B)测定抗菌药物敏感性.结果 114名医院获得性Ab肺炎患者的病死率为43.86%;菌株共分为A~Q 17种基因型,包括:99株流行株(A~E)和15株散发株(F~Q),主要分布于重症监护室(ICU);药敏试验结果显示:流行株均为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MDRAB),其中耐碳青霉烯类鲍氏不动杆菌(CRAB)占95.96%,仅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和替加环素保持较高敏感性.结论 医院存在Ab多克隆流行,对多数抗菌药物耐药率高;感染者间存在交叉传播,途径可能为患者间传播和环境传播;Ab引起的医院获得性肺炎预后差,需采取有效的感染控制措施,预防耐药菌的播散.
作者:王伊伦;胡必杰;陈洪友;高晓东;单玉璋;史庆丰;周春妹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呼吸科重症监护病房(RICU)器械相关医院感染发生趋势,评价防控措施的有效性.方法 对2011-2016年入住RICU 1 199例患者的器械相关医院感染发生情况进行前瞻性监测,并前瞻性记录相关防控措施的开展和落实情况;分析器械相关感染发生趋势,评价防控措施的有效性.结果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是RICU器械相关性医院感染常发生的部位,千日医院感染例次率以VAP高为3.43‰;中心静脉插管相关血流感染(CLABSI)千日感染例次率为1.11‰;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CAUTI)千日感染例次率为2.50‰;2011-2016年器械相关医院感染发生率均呈现下降趋势,防控措施有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通过实施器械相关感染目标性监测,并持续推进相应的控制措施,VAP、CLABSI和CAUTI感染率呈现下降趋势.
作者:贾建侠;吴菲;姚希;李六亿;赵秀莉;赵艳春;任军红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颈部吻合食管癌切除术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建立感染预测模型,为预防控制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5年5月医院行颈部吻合食管癌切除术患者711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感染因素.结果 146例患者发生感染,感染率为20.53%;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后发生吻合口瘘、术前0.5~2 h未使用抗菌药物、术后0~3 d血清白蛋白<30 g/L、术后0~3 d血清前白蛋白<20 g/L是手术部位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根据以上结果进一步建立预测模型,经评估预测价值较高(AUC=0.8993).结论 本研究筛选了颈部吻合食管癌切除术手术部位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了手术部位感染预测模型,为实现手术部位精准感控提供依据及方法.
作者:尹丽霞;陈宝敏;袁启峰;赵格非;许轲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通过调查多药耐药菌(MDRO)的分布与流行特点,为有效降低MDRO医院感染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干预前资料来自回顾性收集2015年MDRO数据;干预后资料为采用目标性监测后2016年MDRO监测资料,对比评价防控及干预措施落实效果;资料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MDRO发现率由2015年的0.3%降至2016年0.25%,医院MDRO感染率由2015年的0.15%降至2016年0.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目标性监测期间隔离医嘱、隔离标识、医疗废物处理、宣教等较2015年改善显著,防控措施落实有效(P<0.05).结论 掌握MDRO的耐药特点及分布,加强防控措施的监管,查找防控薄弱环节,是有效预防或降低MDRO医院感染的关键;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是下一步目标性监测督导重点.
作者:李霞;张家华;孔庆玲;张娥;孙彦琪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通过对重症监护病房(ICU)机械通气患者进行呼吸机集束化策略(VCB)干预,并利用综合措施提高医护人员对VCB的执行率,降低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发生率.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分别选取2015年5-7月和2015年9月-2016年8月入住重症ICU且行机械通气≥48 h的患者37例和151例,分为干预前组和干预后组;基线调查结束后,通过问卷调查找出综合ICU医护人员对VCB不执行的原因,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后比较两组医护人员对机械通气患者VCB的执行率及患者VAP发生率,评价干预效果.结果 ICU医护人员中认为VAP是可预防的仅占43.5%,对各项防控措施的知晓率为21.7%~52.2%,所有人员均认为表格繁琐是VAP防控措施未执行的主要原因;干预前后患者呼吸机使用率分别为26.8%和28.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前VCB整体执行达标率为19.2%,干预后达到76.5%;床头抬高30~45°、每日拔管撤机评估、洗必泰口腔护理、气囊压力≥20 cmH2O和手卫生的执行达标率干预前与干预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U医护人员对VAP防控措施知晓率及规范执行率较低,综合措施可提高ICU医护人员对患者VCB的执行率,降低VAP发病率,但呼吸机使用率未见显著降低.
作者:李颖;许文;戈伟;曹小琴;马黎黎;伍艳兰;王逸;范珊红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感染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病毒的高危因素,为临床感染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借鉴依据. 方法 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医院临床收治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368例为研究对象,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导致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相关临床特点. 结果 共39例患者发生感染,感染率为10.60%;年龄、住院时间、透析总次数、肝炎病史、透析器复用是导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肝炎病毒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感染患者的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均低于非感染患者,感染患者C-反应蛋白、丙氨酸转氨酶和天冬氨酸转氨酶均高于非感染患者,感染患者的各项淋巴细胞亚群指标均低于非感染患者,组间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肝炎病毒感染较为严重,危险因素较多,患者遭受感染后临床特点主要表现为营养状况下降、肝脏受损情况加剧、机体免疫能力低下等.
作者:谢泉琨;刘书真;陈慧娜;曹宏敏;于芳;胡芳芳;李晓燕;党勇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围产期孕妇泌尿生殖道无乳链球菌的感染情况与耐药趋势,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6年9月围产期孕妇送检的各类泌尿生殖道标本1 162份,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进行药敏试验,对红霉素耐药而对克林霉素敏感或中介的菌株做D试验检测,采用WHONET 5.6软件分析药敏试验结果.结果 1 162份标本中分离出无乳链球菌229株,感染率为19.7%;不同标本类型间阴道分泌物检出率高,占22.0%;不同年龄段41岁~50岁患者感染率高,占28.4%;无乳链球菌对青霉素G、氨苄西林、头孢曲松耐药率较低,均<10.0%;5年间耐药率总体呈逐年上升趋势,D试验阳性率为29.5%.结论 临床应重视对围产期孕妇无乳链球菌的筛查,加强耐药性监测,合理用药,治疗无乳链球菌感染首选青霉素G和氨苄西林.
作者:彭捷;黄荣富;钟文;陈韡;齐育英 刊期: 2017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