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海霞;周海兰
目的 探讨经直肠腔内超声三维成像诊断术后肛周感染的临床价值,为术后肛周感染的诊断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0月医院临床诊断为术后肛周感染的患者80例,行直肠腔内超声三维成像检查,分析结果并与手术结果.结果 80例患者手术证实为单纯性肛周脓肿58例、肛瘘12例、复合型肛周脓肿10例,分别占72.50%、15.00%、12.50%;2例单纯性肛周脓肿漏诊,漏诊率2.50%,3例复合型肛周脓肿误诊为肛瘘;腔内超声诊断单纯性肛周脓肿的敏感度为96.55%、特异度为100.00%,诊断肛瘘的敏感度为100.00%,特异度为95.59%;患者直肠腔内超声下71.25%表现为边界不清、77.50%为不规则回声区、58.75%为低回声区,27.50%患者可见长条管状低回声瘘管并与皮肤或肛管相连.结论 直肠腔内超声三维成像诊断术后肛周感染的准确性高,对肛瘘患者能显示肛瘘管走行,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作者:郑磊;韩碧波;魏海东;宋喜亮;周东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调查三切口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时病原菌分布特点以及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调查2014年7月-2016年10月在医院施行三切口食管癌根治术4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术后感染率,检测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结果;采用SPSS 22.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术后发生医院感染72例,感染率为16.82%;共检出201株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共95株占47.26%,其次为革兰阳性菌,共77株占38.31%,真菌29株,占14.43%;革兰阴性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率较高,均>30.00%.结论 三切口术后患者发生院内感染后,病原菌分布以革兰阴性菌为主,而革兰阳性菌所占比重较大,依据常见药物的耐药性,推荐使用较为敏感的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联合利奈唑胺进行经验性治疗.
作者:陈崇翔;袁健烨;肖云云;熊蕊;赵擎宇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感染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病毒的高危因素,为临床感染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借鉴依据. 方法 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医院临床收治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368例为研究对象,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导致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相关临床特点. 结果 共39例患者发生感染,感染率为10.60%;年龄、住院时间、透析总次数、肝炎病史、透析器复用是导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肝炎病毒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感染患者的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均低于非感染患者,感染患者C-反应蛋白、丙氨酸转氨酶和天冬氨酸转氨酶均高于非感染患者,感染患者的各项淋巴细胞亚群指标均低于非感染患者,组间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肝炎病毒感染较为严重,危险因素较多,患者遭受感染后临床特点主要表现为营养状况下降、肝脏受损情况加剧、机体免疫能力低下等.
作者:谢泉琨;刘书真;陈慧娜;曹宏敏;于芳;胡芳芳;李晓燕;党勇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老年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现况,分析可能的影响因素并探讨血液实验室检查指标在细菌感染中的预警价值.方法 选择医院2015-2016年年龄≥60岁老年住院患者4 795例为研究对象,发生医院感染79例,按照1∶1配对法分为病例组及对照组,各79例,分析其感染因素及预警指标.结果 共79例发生医院感染,96例次感染,感染率为1.65%,例次感染率为2.00%;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共33例次,占34.38%;检出72株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共43株占59.72%;GLU和NLR是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NLR用于老年住院患者医院感染预警的界值为4.39,对应的灵敏度为79.75%,特异度为74.68%. 结论 老年医院感染病例需要关注高龄人群,积极监测并防控感染相关因素,NLR对于老年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具有较好的预警意义.
作者:曹洋;刘坤;纪少博;杨雪松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尿培养产CTX-M大肠埃希菌的种系分型,耐药及毒力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医院2014年尿培养大肠埃希菌,采用环扩散法测定细菌的敏感性, 分析细菌产ESBLs的情况;依据PCR对菌株的CTX-M编码基因的检验结果,将细菌分为产CTX-M组和非产CTX-M组,对比分析两组之间在抗菌药物耐药性和毒力基因之间的差异.结果 162株尿培养大肠埃希菌之间无遗传相关性,126株ESBLs阳性菌株中,有91株细菌产CTX-M,其中,57株产CTX-M大肠埃希菌属于D型,16株属于B2型;产CTX-M组细菌的耐药率显著高于不产CTX-M组细菌(除外亚胺培南)(P<0.05).结论 产CTX-M大肠埃希菌是医院尿路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以D型为主,耐药率显著增高,且与毒力基因iutA、chuA和traT密切相关,是尿路感染患者临床治疗的一个潜在威胁.
作者:李阳;沈瀚;张之烽;周万青;曹小利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对糖尿病足再发溃疡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医院2012年3月-2016年1月糖尿病足患者123例,其中,初发溃疡组57例,再发溃疡组66例,两组均接受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治疗3~13周后观察其创面愈合情况,对比两组疗效.结果 糖尿病足初发组治愈率为36.84%,再发组治愈率为19.70%,两组治愈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足初发组无效率为7.02%,糖尿病足再发组无效率为21.21%,两组无效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对糖尿病足再发溃疡的疗效较初发溃疡差,可能与再发组糖尿病病程长、血糖控制差、外周动脉疾病发生率高、混合感染率高等相关.
作者:李惠东;杨乾坤;李书慧;张清君;李婷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北京市朝阳区不同级别医疗机构医院工作人员手卫生现状,分析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影响因素,为医院采取相应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2015年9月-2016年6月通过现场观察、检测和问卷方式,对18所医疗机构手卫生设施配备、手卫生用品消耗、手卫生知识、手卫生质量、不同岗位的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进行了调查.结果 18所医疗机构手卫生设施配置方便使用达87.5%;2015年1-6月手卫生消耗品总支出22.5万元,平均每人每日消耗洗手液7.42 ml,手消液3.69 ml,干手纸巾2.27张;手卫生依从率为26.3%,其中三级医院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高达32.4%,二级医院次之为24.2%,社区医院手卫生依从率仅为20.7%;手卫生知识答卷知晓率为52.5%,一级医院为52.1%,二级医院为49.2%,三级医院为56.6%.结论 18所医疗机构手卫生设施配备基本到位但还需完善;医务人员手卫生知识欠缺,依从性较低,洗手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手卫生用品消耗与实际要求存在差距.
作者:秦小平;于磊;魏建民;王萍;李敬;李洪霞;郭亮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引起医院多药耐药菌感染的各类影响因素及其关联强度和预防分值,为制定控制多药耐药菌感染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取医院2013-2015年住院患者137 691例为研究对象,分析多药耐药菌感染率;采用自制的调查问卷调查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手术、营养不良、住院时间长、使用抗菌药物、手卫生执行不到位、物表清洁不合格、空气消毒效果不合格、泌尿道插管、患肺部疾病、动静脉插管、放置引流管、使用呼吸机和使用激素为多药耐药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其中动静脉插管、手术、使用呼吸机的病因分值比较高,手术、住院时间长和使用抗菌药物的患者归因分值较高.结论 加强对手术、动静脉插管和使用呼吸机人群的管理和对住院患者严把手术适应证、缩短其住院天数和减少抗菌药物的使用对多药耐药菌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邵华;李春玲;李栋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患者周围物品与医务人员污染对ICU 多药耐药菌(MDRO)医院感染的影响, 并采取针对性防控措施,为降低ICU MDRO医院感染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前瞻性调查方法,对2014年5-9月ICU患者周围物品、医护人员工作衣及其鼻腔、手部、咽部MDRO污染情况进行监测,并采取消毒隔离措施进行干预,对其医院感染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ICU患者周围物品、医护人员工作衣、鼻腔、手部及咽部MDRO总检出率为3.71%,其中患者周围物品MDRO检出率高,显著高于医护人员鼻腔、手部及咽部的MDRO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工作衣MDRO检出率仅次于患者周围物品MDRO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施干预后,送检标本MDRO总检出率呈逐月下降趋势;ICU患者MDRO医院感染率有所下降,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医院应高度重视患者周围物品及医护人员工作衣污染MDRO对患者的不良影响,尤其要认真做好ICU患者周围物品中床单和被套及医护人员工作衣的妥善处置等细节管理工作,提高感染管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
作者:张俊;张新玲;向大伟;牛晓红;李菊莲;樊玉清;潘菁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中国临床微生物室分析前质量控制的现状,分析医院感染病原学诊断水平,进而展望微生物室对医院感染管理的促进作用.方法 2016年4月参与全国统一部署调研,对187所医院临床微生物室与临床的沟通、标本采集及运送方式等培训、标本质量控制等方面进行调查,统计临床微生物室在参与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取得的成就及不足,展望其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发展与意义.结果 参加调查的187所医疗机构中,有96所医院临床微生物室参与不同形式的临床医院感染病例会诊工作;132所微生物室开展标本采集、运送方式等培训;163所微生物室在痰培养前开展了常规痰涂片镜检,描述WBC是否吞噬或伴行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或真菌等情况的医疗机构有102所;血培养推行双侧双份的实验室有112所. 结论 临床微生物室应加强与临床沟通及分析前质量控制水平,促进对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推动医院感染学科的发展.
作者:张曼;徐艳;杨怀;陈黎媛;张满;朱艳秋;杨廷秀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通过加强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使用管理,评价管理后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1日-11月30日医院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前后出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经济学效益、患者的病死率等的变化情况.结果 加强管理后总抗菌药物中位使用率分别为42.76%、43.3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位碳青霉烯类药物使用率由4.27%降至2.53%(P<0.05);加强管理前后中位平均住院日、人均抗菌药物使用日未见明显增加;中位人均抗菌药物费用较前有下降趋势,分别为1663.46元、1704.12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加强管理后抗菌药物费用占总费用及药品费用比例较前下降(P<0.05);加强管理后使用抗菌药物患者病死率较前有下降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加强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使用管理显著降低碳青霉烯类药物的使用率,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人均抗菌药物费用、病死率,但平均用药时间及平均住院日无明显变化.
作者:陈琳;杨小燕;许小敏;孙一民;蔡挺;胡耀仁;顾吉娜;曾呈军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究医院感染患者其自身及在医学诊疗过程中医院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分布特点,以明确医院感染监控的高危人群和重点环节.方法 采用医院信息系统提取2013-2016年全部208 050例住院患者,感染患者病例信息3934例,对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病原菌分布、感染部位分布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医院感染患者中,基础疾病以恶性肿瘤、血液病、糖尿病为主,分别占18.45%、18.25%、17.92%;生理状态以低蛋白血症为主,共1155例占29.36%;基础疾病、异常生理状态、侵入性操作、发生医院感染前治疗用抗菌药物是医院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P<0.05);共检出2675株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共1536株占57.41%;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感染为主,共2 114例占53.74%.结论 临床应针对医院感染高危因素制定并采取科学防控措施,以避免或减轻医院感染对患者的损害.
作者:尹丹萍;何多多;张玉强;张爱芹;胡小忆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肺泡灌洗对于高血压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的影响,分析肺泡灌洗的治疗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5月-2015年4月医院接受肺泡灌洗治疗的78例高血压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为灌洗组,选取78例未接受肺泡灌洗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为对照组,对比分析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炎症标志物以及临床肺部感染评分的变化,同时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和比较.结果 治疗后,灌洗组血清CRP[(4.25±2.57)mg/L]、WBC[(13.62±3.09)×109/L]、PCT[(1.18±0.54)ng/ml]、CPIS评分[(0.74±0.21)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灌洗组临床有效率(83.33%)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肺泡灌洗能够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减轻感染程度等途径对高血压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预后产生促进作用,是高血压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高效的治疗手段之一.
作者:高喜春;刘中元;谢武表;励宇祥;赵剑峰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甲状腺功能亢进对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发生情况的影响并探讨干预措施,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2-2015年医院收治的215例甲亢患者为研究对象,配对选取同一时期的住院患者215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院内感染率,并分析甲亢患者出现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甲亢患者及对照组患者性别、年龄、并发症、BMI、血压、LVEF、血常规及血生化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甲亢组22例患者出现感染,感染率10.23%;对照组7例患者发生感染,感染率3.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心脏病、重型甲亢、LVEF≤45%、白细胞<4×109/L是发生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甲亢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率较高,且与多种因素有关,临床上应该采取综合措施全面干预.
作者:景良洪;曾艳丽;李佳;宋凤平;王红漫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甘肃省不同地区医疗卫生机构安全注射管理情况,为改善医务人员锐器伤现状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根据地理特征选取甘肃省28所医院作为调查对象,对2016年其安全注射管理情况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 被调查的28所医疗机构中,有25所明确设立安全注射的管理部门,仅3所医疗机构未设立;其中,39.29%医疗机构负责医务人员安全注射的管理部门为护理部;有22所占78.57%组织(参加)安全注射培训,其中市级比例为83.33%,县级医疗机构为77.27%;有21所不同级别医疗机构对针刺伤造成的额外医疗费用有减免政策,其中市级和县级医疗机构分别占83.33%和72.72%;仅5所医疗机构按照《阻断院感注射传播,让注射更安全(2015-2018年)》专项工作指导方案开展了培训、考试、督查、考核等安全注射专项工作,其余医院均未开展. 结论 甘肃省各医疗机构安全注射管理工作不容乐观,遵循区域特色,建立健全管理组织,积极开展有效培训,建立完善管理机制,是提高医疗机构安全注射的有效途径.
作者:张浩军;张肖红;张映华;杨亚红;蔡玲;胡兰文;周垚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不敏感的肠杆菌科细菌的发生及耐药情况,探讨耐药与产酶的关系. 方法 选取2011-2012年医院亚胺培南或美罗培南不敏感的肠杆菌科细菌15株,用琼脂稀释法测定小抑菌浓度(MIC),改良Hodge试验和EDTA纸片协同试验筛选产碳青霉烯酶表型;PCR检测碳青霉烯酶基因及其他β-内酰胺酶基因,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进行分子分型及同源分析.结果 共收集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不敏感肠杆菌科细菌15株;多黏菌素B和替加环素敏感性较高,均>90.00%;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和黏质沙雷菌均检出产KPC酶菌株,占73.33%;11株产KPC酶菌中10株为KPC-2+ESBLs,1株为KPC-2+AmpC,其中3株为KPC-2+ESBLs+AmpC,4株非产KPC酶菌株中有2株ESBLs+AmpC,各有1株仅检测到ESBLs或AmpC酶,未检测到产金属酶及OXA酶菌株;MLST分型以ST11为主,共4株.结论 医院产KPC-2酶细菌以肺炎克雷伯菌多,产KPC菌株同时携带多种耐药基因与高度耐药相关;ST11型为医院优势流行型别.
作者:蒋伟;王思淼;金鑫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调查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改建后一起由白假丝酵母菌引起的败血症感染暴发流行的原因,为有效控制医院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16年6月24日-7月15日医院新生儿病房白假丝酵母菌医院感染败血症患儿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对医务人员手、病室环境及物表进行环境卫生学监测.结果 7例败血症患儿中4例给予有创呼吸机辅助通气,2例脐静脉置管,4例经外周静脉置管(PICC);7例双份血培养均为白假丝酵母菌,且药敏谱相同;环境卫生学采样,包括空气、工作人员手、物表等进行检测,合格率为54.55%,采取防控措施后再次采样检测,合格率为92.50%;2016年7月15日以后未再出现白假丝酵母菌败血症患儿,此次暴发事件得到有效的控制.结论 此次医院感染暴发事件考虑新生儿病房改建后,消毒灭菌的呼吸机管路存放不当,通过医务人员置管操作传播;新生儿病房应加强呼吸机管路的管理,预防医院感染不良事件的发生.
作者:孟庆兰;曾慧;李莉;徐丽华;周浩然;杨树伟;刘畅;陈春平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急诊冠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术后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病原学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3-2015年在医院行急诊冠脉介入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住院患者268例为临床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患者住院期间的医院感染情况、感染部位分布、病原菌分布及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68例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46例,感染率17.16%;感染部位以呼吸系统为主,共26例占56.52%;共分离出224株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共170株占75.89%;革兰阴性菌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和环丙沙星等抗菌药物耐药,对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氨曲南、亚胺培南及左氧氟沙星等抗菌药物敏感.结论 在冠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中,应增加患者的营养补给,提高自身免疫力,规范手术操作,合理应用抗菌药物,进而降低患者医院感染率.
作者:赵文利;贾晓辉;张建红;杨滢瑞;孙明洁;王宁;张红梅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呼吸科重症监护病房(RICU)器械相关医院感染发生趋势,评价防控措施的有效性.方法 对2011-2016年入住RICU 1 199例患者的器械相关医院感染发生情况进行前瞻性监测,并前瞻性记录相关防控措施的开展和落实情况;分析器械相关感染发生趋势,评价防控措施的有效性.结果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是RICU器械相关性医院感染常发生的部位,千日医院感染例次率以VAP高为3.43‰;中心静脉插管相关血流感染(CLABSI)千日感染例次率为1.11‰;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CAUTI)千日感染例次率为2.50‰;2011-2016年器械相关医院感染发生率均呈现下降趋势,防控措施有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通过实施器械相关感染目标性监测,并持续推进相应的控制措施,VAP、CLABSI和CAUTI感染率呈现下降趋势.
作者:贾建侠;吴菲;姚希;李六亿;赵秀莉;赵艳春;任军红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与其他炎性因子的表达水平在ICU导尿管留置并发泌尿系统感染(CAUTI)患者中的意义,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4年5月-2016年2月158例医院收治的ICU病房留置导尿管患者,按照患者CAUTI感染的情况分为两组,CAUTI组82例,非CAUTI组76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结果 CAUTI组不同时间节点CRP、TNF-α与PCT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非CAUTI组(P<0.05);留置尿管3 d后和7 d后比,CAUTI组留置尿管3 d各项指标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7 d后(P<0.05);尿管留置3 d后与7 d后相比,CAUTI组尿管留置3 d后IL-2、IL-6、IL-8均显著低于7 d后(P<0.05),非CAUTI组尿管留置3 d后与7d 后IL-2、IL-6、IL-8表达无显著变化.结论 TNF-α、PCT、IL-2、CRP、IL-6、IL-8的表达水平均在ICU医院感染CAUTI患者中有一定表达意义.
作者:李艳玲;安山;冯文静;王娜;李景景;安可九 刊期: 2017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