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甲状腺功能亢进对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率的影响及干预措施研究

景良洪;曾艳丽;李佳;宋凤平;王红漫

关键词:甲状腺功能亢进, 医院感染, 危险因素
摘要:目的 研究甲状腺功能亢进对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发生情况的影响并探讨干预措施,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2-2015年医院收治的215例甲亢患者为研究对象,配对选取同一时期的住院患者215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院内感染率,并分析甲亢患者出现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甲亢患者及对照组患者性别、年龄、并发症、BMI、血压、LVEF、血常规及血生化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甲亢组22例患者出现感染,感染率10.23%;对照组7例患者发生感染,感染率3.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心脏病、重型甲亢、LVEF≤45%、白细胞<4×109/L是发生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甲亢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率较高,且与多种因素有关,临床上应该采取综合措施全面干预.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相关文献
  •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真菌败血症医院感染暴发调查

    目的 调查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改建后一起由白假丝酵母菌引起的败血症感染暴发流行的原因,为有效控制医院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16年6月24日-7月15日医院新生儿病房白假丝酵母菌医院感染败血症患儿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对医务人员手、病室环境及物表进行环境卫生学监测.结果 7例败血症患儿中4例给予有创呼吸机辅助通气,2例脐静脉置管,4例经外周静脉置管(PICC);7例双份血培养均为白假丝酵母菌,且药敏谱相同;环境卫生学采样,包括空气、工作人员手、物表等进行检测,合格率为54.55%,采取防控措施后再次采样检测,合格率为92.50%;2016年7月15日以后未再出现白假丝酵母菌败血症患儿,此次暴发事件得到有效的控制.结论 此次医院感染暴发事件考虑新生儿病房改建后,消毒灭菌的呼吸机管路存放不当,通过医务人员置管操作传播;新生儿病房应加强呼吸机管路的管理,预防医院感染不良事件的发生.

    作者:孟庆兰;曾慧;李莉;徐丽华;周浩然;杨树伟;刘畅;陈春平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感染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病毒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感染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病毒的高危因素,为临床感染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借鉴依据. 方法 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医院临床收治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368例为研究对象,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导致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相关临床特点. 结果 共39例患者发生感染,感染率为10.60%;年龄、住院时间、透析总次数、肝炎病史、透析器复用是导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肝炎病毒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感染患者的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均低于非感染患者,感染患者C-反应蛋白、丙氨酸转氨酶和天冬氨酸转氨酶均高于非感染患者,感染患者的各项淋巴细胞亚群指标均低于非感染患者,组间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肝炎病毒感染较为严重,危险因素较多,患者遭受感染后临床特点主要表现为营养状况下降、肝脏受损情况加剧、机体免疫能力低下等.

    作者:谢泉琨;刘书真;陈慧娜;曹宏敏;于芳;胡芳芳;李晓燕;党勇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医院获得性鲍氏不动杆菌肺炎的流行病学研究

    目的 调查医院鲍氏不动杆菌(Ab)肺炎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和耐药性,探讨其传播途径,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信息系统收集2013年7月-2015年6月患者的临床资料,使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对Ab进行分子分型,采用琼脂扩散法(K-B)测定抗菌药物敏感性.结果 114名医院获得性Ab肺炎患者的病死率为43.86%;菌株共分为A~Q 17种基因型,包括:99株流行株(A~E)和15株散发株(F~Q),主要分布于重症监护室(ICU);药敏试验结果显示:流行株均为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MDRAB),其中耐碳青霉烯类鲍氏不动杆菌(CRAB)占95.96%,仅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和替加环素保持较高敏感性.结论 医院存在Ab多克隆流行,对多数抗菌药物耐药率高;感染者间存在交叉传播,途径可能为患者间传播和环境传播;Ab引起的医院获得性肺炎预后差,需采取有效的感染控制措施,预防耐药菌的播散.

    作者:王伊伦;胡必杰;陈洪友;高晓东;单玉璋;史庆丰;周春妹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加强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使用管理的效果评价

    目的 通过加强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使用管理,评价管理后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1日-11月30日医院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前后出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经济学效益、患者的病死率等的变化情况.结果 加强管理后总抗菌药物中位使用率分别为42.76%、43.3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位碳青霉烯类药物使用率由4.27%降至2.53%(P<0.05);加强管理前后中位平均住院日、人均抗菌药物使用日未见明显增加;中位人均抗菌药物费用较前有下降趋势,分别为1663.46元、1704.12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加强管理后抗菌药物费用占总费用及药品费用比例较前下降(P<0.05);加强管理后使用抗菌药物患者病死率较前有下降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加强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使用管理显著降低碳青霉烯类药物的使用率,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人均抗菌药物费用、病死率,但平均用药时间及平均住院日无明显变化.

    作者:陈琳;杨小燕;许小敏;孙一民;蔡挺;胡耀仁;顾吉娜;曾呈军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患者周围物品与医务人员携菌对ICU多药耐药菌医院感染的影响

    目的 探讨患者周围物品与医务人员污染对ICU 多药耐药菌(MDRO)医院感染的影响, 并采取针对性防控措施,为降低ICU MDRO医院感染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前瞻性调查方法,对2014年5-9月ICU患者周围物品、医护人员工作衣及其鼻腔、手部、咽部MDRO污染情况进行监测,并采取消毒隔离措施进行干预,对其医院感染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ICU患者周围物品、医护人员工作衣、鼻腔、手部及咽部MDRO总检出率为3.71%,其中患者周围物品MDRO检出率高,显著高于医护人员鼻腔、手部及咽部的MDRO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工作衣MDRO检出率仅次于患者周围物品MDRO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施干预后,送检标本MDRO总检出率呈逐月下降趋势;ICU患者MDRO医院感染率有所下降,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医院应高度重视患者周围物品及医护人员工作衣污染MDRO对患者的不良影响,尤其要认真做好ICU患者周围物品中床单和被套及医护人员工作衣的妥善处置等细节管理工作,提高感染管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

    作者:张俊;张新玲;向大伟;牛晓红;李菊莲;樊玉清;潘菁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术中人员流动对手术室空气细菌动态变化及切口感染的影响

    目的 探讨手术室中人员流动对于空气质量及切口感染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措施.方法 随机选择医院8间手术室在2014年9月-2015年3月60台手术,分别监测手术过程中人员流动、人员数量及空气中细菌动态变化,同时记录人员流动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术中人员流动对于空气中细菌变化有着显著的影响,人员流动量的增加使手术野空气含菌量明显升高;在手术开始后0.5 h及2 h人员流动出现高峰,流动次数分别为(26.4±4.09)次和(40.4±4.54)次,空气含菌量也出现了对应的高峰值(168.88±31.2)CFU/m3和(179.12±20.9 )CFU/m3.结论 通过减少术中人员流动可改善手术过程中空气质量,从而降低切口感染率,临床工作中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控制人流、物流.

    作者:周海霞;周海兰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老年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调查老年住院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的发病情况,分析其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医院2016年老年住院手术患者7 084例进行横断面调查,其中术后感染225例,采集患者相关临床资料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老年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老年住院患者术后医院感染发病率为3.18%,医院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占47.49%;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高龄、术前住院天数长、曾住ICU、使用呼吸机、中心静脉置管、留置导尿、手术时间长、急诊手术、NNIS评分越高、ASA评分级别越高、术前外周血白细胞数越高、手术切口分类污染程度增加是老年患者术后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老年手术患者发生术后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应针对危险因素进行早期干预,预防术后医院感染的发生,从而提高原发病的治愈率.

    作者:赵霞;王力红;张京利;马文晖;赵会杰;韩叙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对糖尿病足再发溃疡疗效的研究

    目的 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对糖尿病足再发溃疡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医院2012年3月-2016年1月糖尿病足患者123例,其中,初发溃疡组57例,再发溃疡组66例,两组均接受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治疗3~13周后观察其创面愈合情况,对比两组疗效.结果 糖尿病足初发组治愈率为36.84%,再发组治愈率为19.70%,两组治愈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足初发组无效率为7.02%,糖尿病足再发组无效率为21.21%,两组无效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对糖尿病足再发溃疡的疗效较初发溃疡差,可能与再发组糖尿病病程长、血糖控制差、外周动脉疾病发生率高、混合感染率高等相关.

    作者:李惠东;杨乾坤;李书慧;张清君;李婷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医院感染预警信息对医院感染诊断的价值研究

    目的 探讨医院感染实时监测系统中病原菌培养阳性等十二个预警指标对明确鉴别医院感染诊断的价值,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调取医院2015年疑似医院感染19 16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评估医院感染信息系统中的预警提示对医院感染诊断的价值.结果 细菌培养送检阳性、手术后抗菌药物升级、特殊抗菌药物升级、手术后特殊抗菌药物升级、住院体温升高>3 d,腋温≥38 ℃患者发生医院感染占比较大,确诊医院感染例数较高.结论 上述预警指标中病原菌培养阳性、抗菌药物升级、特殊抗菌药物升级、体温升高等预警值较敏感,均能作为诊断医院感染有临床指导意义的指标.

    作者:王鹏;丁丽丽;喻玲丽;齐敏克;古丽米热·阿尔肯;修燕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呼吸科重症监护病房器械相关医院感染趋势分析

    目的 分析呼吸科重症监护病房(RICU)器械相关医院感染发生趋势,评价防控措施的有效性.方法 对2011-2016年入住RICU 1 199例患者的器械相关医院感染发生情况进行前瞻性监测,并前瞻性记录相关防控措施的开展和落实情况;分析器械相关感染发生趋势,评价防控措施的有效性.结果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是RICU器械相关性医院感染常发生的部位,千日医院感染例次率以VAP高为3.43‰;中心静脉插管相关血流感染(CLABSI)千日感染例次率为1.11‰;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CAUTI)千日感染例次率为2.50‰;2011-2016年器械相关医院感染发生率均呈现下降趋势,防控措施有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通过实施器械相关感染目标性监测,并持续推进相应的控制措施,VAP、CLABSI和CAUTI感染率呈现下降趋势.

    作者:贾建侠;吴菲;姚希;李六亿;赵秀莉;赵艳春;任军红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冠脉介入治疗术后医院感染病原学分析

    目的 探讨急诊冠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术后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病原学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3-2015年在医院行急诊冠脉介入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住院患者268例为临床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患者住院期间的医院感染情况、感染部位分布、病原菌分布及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68例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46例,感染率17.16%;感染部位以呼吸系统为主,共26例占56.52%;共分离出224株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共170株占75.89%;革兰阴性菌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和环丙沙星等抗菌药物耐药,对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氨曲南、亚胺培南及左氧氟沙星等抗菌药物敏感.结论 在冠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中,应增加患者的营养补给,提高自身免疫力,规范手术操作,合理应用抗菌药物,进而降低患者医院感染率.

    作者:赵文利;贾晓辉;张建红;杨滢瑞;孙明洁;王宁;张红梅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多药耐药菌目标性监测结果分析及评价

    目的 通过调查多药耐药菌(MDRO)的分布与流行特点,为有效降低MDRO医院感染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干预前资料来自回顾性收集2015年MDRO数据;干预后资料为采用目标性监测后2016年MDRO监测资料,对比评价防控及干预措施落实效果;资料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MDRO发现率由2015年的0.3%降至2016年0.25%,医院MDRO感染率由2015年的0.15%降至2016年0.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目标性监测期间隔离医嘱、隔离标识、医疗废物处理、宣教等较2015年改善显著,防控措施落实有效(P<0.05).结论 掌握MDRO的耐药特点及分布,加强防控措施的监管,查找防控薄弱环节,是有效预防或降低MDRO医院感染的关键;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是下一步目标性监测督导重点.

    作者:李霞;张家华;孔庆玲;张娥;孙彦琪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医院多药耐药菌感染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引起医院多药耐药菌感染的各类影响因素及其关联强度和预防分值,为制定控制多药耐药菌感染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取医院2013-2015年住院患者137 691例为研究对象,分析多药耐药菌感染率;采用自制的调查问卷调查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手术、营养不良、住院时间长、使用抗菌药物、手卫生执行不到位、物表清洁不合格、空气消毒效果不合格、泌尿道插管、患肺部疾病、动静脉插管、放置引流管、使用呼吸机和使用激素为多药耐药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其中动静脉插管、手术、使用呼吸机的病因分值比较高,手术、住院时间长和使用抗菌药物的患者归因分值较高.结论 加强对手术、动静脉插管和使用呼吸机人群的管理和对住院患者严把手术适应证、缩短其住院天数和减少抗菌药物的使用对多药耐药菌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邵华;李春玲;李栋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无间隙护理干预对妇产科感染的控制效果分析

    目的 研究无间隙护理干预在妇产科的应用对感染相关因素控制的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抽选出2013年7月-2016年10月妇产科收入治疗的2 0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编号录入随机系统按照随机奇偶数字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 000例;研究组采用无间隙护理干预,对照组则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不同护理方案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护理综合质量评定、基础理论、专科理论、基础操作、专科操作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研究组的医护态度、医护水平、健康宣教、心理干预满意度均高于95.00%,对照组均高于83.00%;研究组感染率为5.00%,低于对照组的15.0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间隙护理能够优化护理环节,具有全面性,降低妇科感染发生率,符合现代护理发展需求,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芹;王莉;凌希莲;李霞;王玲玲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感控微信公众号信息传播的影响因素大数据分析

    目的 通过大数据分析研究影响我国感控微信公众号信息传播的因素及其内在规律,对未来发展提出建议.方法 记录五个公众号从其创立之日到2016年12月1日的平均阅读量和文章推送频率(即每月推送文章篇数)并计算两者间相关系数;对五个公众号所有文章的阅读量由高到低进行排序,分别记录其排名前10名的热门文章的阅读量和标题字符数;计算每一类文章的累计阅读量.结果 感控微信公众号文章推送频率与其平均阅读量并无直接相关性;感控微信公众号热门文章的标题字符集中于21~30个,且有很多文章标题配以设问、质问的词汇来吸引读者;不同内容性质的感控微信公众号文章阅读量有显著差别,其中科普、评选与指南三类性质的文章传播热度高. 结论 感控微信公众号推送的文章标题字符数应控制在20~30个,并配以问号、感叹号等带有强烈引导性质的标点符号才能吸引更多用户的兴趣;在推送文章内容性质方面要紧密结合临床实践,发挥运行团队的力量,多推高品质的科普类文章和多开展形式新颖的线上线下用户互动活动才能吸引更多的关注和转发.

    作者:杨乐;戴小明;宋舸;朱梦捷;林虹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住院患儿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菌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分析住院患儿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菌及耐药性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2015年于医院住院治疗的呼吸道感染患儿890例,采用微生物半自动鉴定系统进行细菌分离及鉴定,采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分析患儿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分布情况及药敏试验结果.结果 共分离出1 120株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共678株占60.5%;革兰阴性菌对青霉素类,喹诺酮类,第三代以下头孢菌素,四环素类,部分氨基糖甙类等抗菌药物耐药性较高,均>90.0%,而对青霉素类+酶抑制剂、头孢菌素类+酶抑制剂、碳青酶烯类、阿米卡星等仍然较敏感;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类、克林霉素等普遍耐药,但对部分头孢菌素类、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福平、部分喹诺酮类等仍然较敏感.结论 住院患儿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菌中仍然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临床医师可结合科室情况选择敏感抗菌药物进行经验性用药治疗.

    作者:乐敏飞;涂林修;史苗年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罹患慢性中枢神经系统疾病高龄退伍老兵吸入性肺炎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回顾性分析罹患中枢神经系统慢性病变高龄退伍老兵重症患者发生吸入性肺炎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纳入了2015年医院神经内科以及呼吸科住院的患有中枢神经系统慢性病变的重症高龄退伍老兵73例,根据患者有无发生吸入性肺炎分为两组,吸入性肺炎组35例及无吸入性肺炎组38例,将患者基本资料以及管饲喂养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73名患者中有35人发生了吸入性肺炎,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为47.9%;危险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误吸、喂养持续时间及喂养时床头抬高角度<30°是发生吸入性肺炎的相关危险因素(P<0.05).结论 建议在这类患者护理管理中,优化喂养持续时间以及床头抬高30~45 °以减少误吸及吸入性肺炎的发生.

    作者:王志燕;高艳红;黄莉;方向群;王建荣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2012-2016年鲍氏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与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鲍氏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为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对2012-2016年临床各科室分离1 414株鲍氏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和耐药情况进行分析,采用VITEK-2系统进行菌株鉴定,细菌药物敏感性测定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结果判定参照CLSI 2012标准.结果 2012-2016年共分离18 069株病原菌,其中鲍氏不动杆菌1 414株,2012-2016年该菌呈逐年上升趋势;鲍氏不动杆菌对16种常用抗菌药物的检测结果显示耐药性普遍较高,基本呈逐年上升趋势,且耐碳青霉烯类、多药耐药、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的分离率也不断增加.结论 鲍氏不动杆菌是医院感染中重要的条件致病菌,且耐药率较高,应加强对鲍氏不动杆菌耐药性的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阻止鲍氏不动杆菌耐药菌株在医院内定植和交叉传播.

    作者:李怡;马翠萍;许婷;余淑霞;王志翔;邓丽;郑丽华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外科系统医院感染管理的风险评估研究

    目的 为探究外科系统医院感染管理风险,明确医院感染防控重点,有效利用感控资源,实现精细化感控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设计风险评估表对2017年1月某三级甲等综合性教学医院外科系统进行风险识别、风险估计及风险评价.结果 按照百分位的不同,根据评估分值进行风险等级划分,神经外科为极高风险科室,外科ICU、急诊外科、普外科为高风险科室;不同的科室其风险指标的特点有所不同,耳鼻喉科、肝胆外科和颌面外科管理指标风险高;外科ICU、神经外科和乳腺外科过程指标风险高;神经外科、外科ICU和普外科结果指标风险高.结论 客观、科学、循证的风险评估方法,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指明方向,找到风险防范重点,提升感控效能.

    作者:徐艳;杨怀;张曼;贺玲;刘玮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生殖器疱疹患者单纯疱疹病毒抗体分布与人乳头瘤病毒及沙眼衣原体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生殖器疱疹患者单纯疱疹病毒(HSV)抗体分布、人乳头瘤病毒(HPV)与生殖器沙眼衣原体(Ct)感染的相关性,为性传播疾病的临床预防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6年6月在医院诊断为生殖器疱疹的患者253例,检测血HSV 1型、HSV 2型特异性IgG及IgM,同时检测宫颈分泌物中HPV及Ct.结果 HSV特异性抗体检测阳性率为100.00%,其中14例为HSV 1型单一感染、204例为HSV 2型单一感染、35例为HSV 1型+2型混合感染;HSV 2型特异性IgG及IgM单纯阳性、IgG+IgM阳性患者分别为236例、1例、2例, HSV 1型特异性IgG及IgM单纯阳性、IgG+IgM阳性患者分别为35例、12例、2例;HPV、Ct阳性患者分别有72例、60例,HPV阳性患者中高危型50例、低危型12例、高危型+低危型混合感染10例;HPV阳性患者与HPV阴性患者、Ct阳性患者与Ct阴性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HPV与Ct检测阳性率之间有正相关性(P<0.05).结论 生殖器疱疹患者HSV抗体以HSV 2型IgG阳性率高,合并HPV及Ct感染现象多见,两者在生殖器疱疹患者中感染明显存在密切相关性.

    作者:杨爱琴;卞坤鹏;翟伟;翟翊然;田卓 刊期: 2017年第08期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