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恶性血液病患者肺部真菌感染CT检查结果分析

胡铁波;朱海东;陈露苗;王咏涛;金瑶;王晶

关键词:白血病, 肺部真菌感染, CT
摘要:目的 分析恶性血液病患者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的CT检查结果,寻找早期可靠诊断依据. 方法 选择2013年7月-2016年2月医院收治恶性血液病患者123例,其中60例合并肺部真菌感染为试验组,63例合并其他肺部并发症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的肺部CT检查结果. 结果 试验组患者合并晕征与空气新月征分别为71.67%和51.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9.68%和3.17%,而合并肺叶段实变与支气管血管束的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曲霉菌、白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感染率显著高于其他种类真菌,其中曲霉菌感染主要表现为空气新月征,而白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感染主要表现为晕征和空气新月征. 结论 恶性血液病合并IPFI患者早期进行CT检查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表现,但是其表现和诸多的肺内疾病CT表现具有交叉和重叠,因此仍然需要与临床资料以及其他检查配合共同进行分析和诊断.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影响因素与预警指标研究

    目的 研究老年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现况,分析可能的影响因素并探讨血液实验室检查指标在细菌感染中的预警价值.方法 选择医院2015-2016年年龄≥60岁老年住院患者4 795例为研究对象,发生医院感染79例,按照1∶1配对法分为病例组及对照组,各79例,分析其感染因素及预警指标.结果 共79例发生医院感染,96例次感染,感染率为1.65%,例次感染率为2.00%;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共33例次,占34.38%;检出72株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共43株占59.72%;GLU和NLR是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NLR用于老年住院患者医院感染预警的界值为4.39,对应的灵敏度为79.75%,特异度为74.68%. 结论 老年医院感染病例需要关注高龄人群,积极监测并防控感染相关因素,NLR对于老年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具有较好的预警意义.

    作者:曹洋;刘坤;纪少博;杨雪松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生殖器疱疹患者单纯疱疹病毒抗体分布与人乳头瘤病毒及沙眼衣原体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生殖器疱疹患者单纯疱疹病毒(HSV)抗体分布、人乳头瘤病毒(HPV)与生殖器沙眼衣原体(Ct)感染的相关性,为性传播疾病的临床预防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6年6月在医院诊断为生殖器疱疹的患者253例,检测血HSV 1型、HSV 2型特异性IgG及IgM,同时检测宫颈分泌物中HPV及Ct.结果 HSV特异性抗体检测阳性率为100.00%,其中14例为HSV 1型单一感染、204例为HSV 2型单一感染、35例为HSV 1型+2型混合感染;HSV 2型特异性IgG及IgM单纯阳性、IgG+IgM阳性患者分别为236例、1例、2例, HSV 1型特异性IgG及IgM单纯阳性、IgG+IgM阳性患者分别为35例、12例、2例;HPV、Ct阳性患者分别有72例、60例,HPV阳性患者中高危型50例、低危型12例、高危型+低危型混合感染10例;HPV阳性患者与HPV阴性患者、Ct阳性患者与Ct阴性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HPV与Ct检测阳性率之间有正相关性(P<0.05).结论 生殖器疱疹患者HSV抗体以HSV 2型IgG阳性率高,合并HPV及Ct感染现象多见,两者在生殖器疱疹患者中感染明显存在密切相关性.

    作者:杨爱琴;卞坤鹏;翟伟;翟翊然;田卓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医院感染患者相关危险因素分布特点研究

    目的 探究医院感染患者其自身及在医学诊疗过程中医院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分布特点,以明确医院感染监控的高危人群和重点环节.方法 采用医院信息系统提取2013-2016年全部208 050例住院患者,感染患者病例信息3934例,对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病原菌分布、感染部位分布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医院感染患者中,基础疾病以恶性肿瘤、血液病、糖尿病为主,分别占18.45%、18.25%、17.92%;生理状态以低蛋白血症为主,共1155例占29.36%;基础疾病、异常生理状态、侵入性操作、发生医院感染前治疗用抗菌药物是医院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P<0.05);共检出2675株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共1536株占57.41%;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感染为主,共2 114例占53.74%.结论 临床应针对医院感染高危因素制定并采取科学防控措施,以避免或减轻医院感染对患者的损害.

    作者:尹丹萍;何多多;张玉强;张爱芹;胡小忆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罹患慢性中枢神经系统疾病高龄退伍老兵吸入性肺炎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回顾性分析罹患中枢神经系统慢性病变高龄退伍老兵重症患者发生吸入性肺炎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纳入了2015年医院神经内科以及呼吸科住院的患有中枢神经系统慢性病变的重症高龄退伍老兵73例,根据患者有无发生吸入性肺炎分为两组,吸入性肺炎组35例及无吸入性肺炎组38例,将患者基本资料以及管饲喂养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73名患者中有35人发生了吸入性肺炎,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为47.9%;危险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误吸、喂养持续时间及喂养时床头抬高角度<30°是发生吸入性肺炎的相关危险因素(P<0.05).结论 建议在这类患者护理管理中,优化喂养持续时间以及床头抬高30~45 °以减少误吸及吸入性肺炎的发生.

    作者:王志燕;高艳红;黄莉;方向群;王建荣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18所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手卫生现状调查

    目的 了解北京市朝阳区不同级别医疗机构医院工作人员手卫生现状,分析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影响因素,为医院采取相应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2015年9月-2016年6月通过现场观察、检测和问卷方式,对18所医疗机构手卫生设施配备、手卫生用品消耗、手卫生知识、手卫生质量、不同岗位的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进行了调查.结果 18所医疗机构手卫生设施配置方便使用达87.5%;2015年1-6月手卫生消耗品总支出22.5万元,平均每人每日消耗洗手液7.42 ml,手消液3.69 ml,干手纸巾2.27张;手卫生依从率为26.3%,其中三级医院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高达32.4%,二级医院次之为24.2%,社区医院手卫生依从率仅为20.7%;手卫生知识答卷知晓率为52.5%,一级医院为52.1%,二级医院为49.2%,三级医院为56.6%.结论 18所医疗机构手卫生设施配备基本到位但还需完善;医务人员手卫生知识欠缺,依从性较低,洗手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手卫生用品消耗与实际要求存在差距.

    作者:秦小平;于磊;魏建民;王萍;李敬;李洪霞;郭亮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术中人员流动对手术室空气细菌动态变化及切口感染的影响

    目的 探讨手术室中人员流动对于空气质量及切口感染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措施.方法 随机选择医院8间手术室在2014年9月-2015年3月60台手术,分别监测手术过程中人员流动、人员数量及空气中细菌动态变化,同时记录人员流动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术中人员流动对于空气中细菌变化有着显著的影响,人员流动量的增加使手术野空气含菌量明显升高;在手术开始后0.5 h及2 h人员流动出现高峰,流动次数分别为(26.4±4.09)次和(40.4±4.54)次,空气含菌量也出现了对应的高峰值(168.88±31.2)CFU/m3和(179.12±20.9 )CFU/m3.结论 通过减少术中人员流动可改善手术过程中空气质量,从而降低切口感染率,临床工作中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控制人流、物流.

    作者:周海霞;周海兰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医院血培养常见病原菌的耐药性分析

    目的 调查住院患者血培养常见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法国梅里埃公司BACT/ALERT 3D全自动血培养仪对2014年6月-2016年12月某三级甲等医院血培养标本进行鉴定,西门子WalkAway 96 Plus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和药敏试验分析系统对细菌进行鉴定和耐药性分析.结果 共检出病原菌1 027株,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共650株占63.29%;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较高,均>85.00%;鲍氏不动杆菌对哌拉西林、头孢菌素类、氨基糖苷类和亚胺培南等耐药率均较高>60.0%,铜绿假单胞菌对大部分抗菌药的耐药率较低,<30.00%,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达96.7%.结论 血培养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应加强对可引起血流感染的细菌耐药监测,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对控制医院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宋茜;张霞;高梅兰;邱会芬;宋德海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肺泡灌洗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肺部感染状态及感染相关指标的影响

    目的 观察肺泡灌洗对于高血压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的影响,分析肺泡灌洗的治疗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5月-2015年4月医院接受肺泡灌洗治疗的78例高血压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为灌洗组,选取78例未接受肺泡灌洗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为对照组,对比分析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炎症标志物以及临床肺部感染评分的变化,同时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和比较.结果 治疗后,灌洗组血清CRP[(4.25±2.57)mg/L]、WBC[(13.62±3.09)×109/L]、PCT[(1.18±0.54)ng/ml]、CPIS评分[(0.74±0.21)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灌洗组临床有效率(83.33%)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肺泡灌洗能够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减轻感染程度等途径对高血压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预后产生促进作用,是高血压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高效的治疗手段之一.

    作者:高喜春;刘中元;谢武表;励宇祥;赵剑峰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呼吸机相关事件研究现状

    传统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监测一直存在诊断标准主观性大、不易于比较、归因病死率低以及收集数据困难等问题,为克服这些不足,2013年1月,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出呼吸机相关事件(VAE)的监测定义,用以取代长期以来使用的VAP监测定义;VAE监测定义采用客观的、可量化的标准,能够较好地预测患者的不良结局,并且能够实现自动化监测,提高监测的可靠性以及监测效率;然而VAE的监测也存在一些局限,如对新生儿和儿童的监测尚不明确、不能够很好地识别多数VAP患者、预防策略缺乏足够的证据、容易被人为干涉等以及如何将VAE的预防策略与既有的VAP预防策略相融合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陈志强;马秀珍;姜倩倩;赵月秀;谈锦艳;张艳君;薛晨;黄怡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感染评分及小野寺指数在老年结直肠癌术后感染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感染评分及小野寺指数在老年结直肠癌术后感染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为术后感染的防治及预后评估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3年1月-8月在医院行手术治疗的老年结直肠癌患者163例,术前计算感染评分及小野寺指数;观察患者术后感染情况,追踪随访患者生存率.结果 术后感染患者37例,感染率为22.70%,以呼吸道感染为主,共17例占45.94%;患者术后1年时随访到患者152例,生存132例,生存率86.84%;3年时随访到患者102例,生存64例,生存率为62.75%;术前小野寺指数营养良好与营养不良患者术后1年生存率分别为95.74%、72.41%,3年生存率分别为79.03%、37.5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感染评分高及小野寺指数值低的老年结直肠癌术后感染风险明显增高,感染评分对术后生存时间无影响,小野寺指数值用于患者预后评估有一定价值.

    作者:刘文文;喻婷;刘佳;汲广岩;杜东霖;丁福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颈部吻合食管癌切除术手术部位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研究

    目的 分析颈部吻合食管癌切除术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建立感染预测模型,为预防控制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5年5月医院行颈部吻合食管癌切除术患者711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感染因素.结果 146例患者发生感染,感染率为20.53%;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后发生吻合口瘘、术前0.5~2 h未使用抗菌药物、术后0~3 d血清白蛋白<30 g/L、术后0~3 d血清前白蛋白<20 g/L是手术部位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根据以上结果进一步建立预测模型,经评估预测价值较高(AUC=0.8993).结论 本研究筛选了颈部吻合食管癌切除术手术部位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了手术部位感染预测模型,为实现手术部位精准感控提供依据及方法.

    作者:尹丽霞;陈宝敏;袁启峰;赵格非;许轲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无间隙护理干预对妇产科感染的控制效果分析

    目的 研究无间隙护理干预在妇产科的应用对感染相关因素控制的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抽选出2013年7月-2016年10月妇产科收入治疗的2 0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编号录入随机系统按照随机奇偶数字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 000例;研究组采用无间隙护理干预,对照组则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不同护理方案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护理综合质量评定、基础理论、专科理论、基础操作、专科操作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研究组的医护态度、医护水平、健康宣教、心理干预满意度均高于95.00%,对照组均高于83.00%;研究组感染率为5.00%,低于对照组的15.0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间隙护理能够优化护理环节,具有全面性,降低妇科感染发生率,符合现代护理发展需求,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芹;王莉;凌希莲;李霞;王玲玲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医院感染预警信息对医院感染诊断的价值研究

    目的 探讨医院感染实时监测系统中病原菌培养阳性等十二个预警指标对明确鉴别医院感染诊断的价值,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调取医院2015年疑似医院感染19 16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评估医院感染信息系统中的预警提示对医院感染诊断的价值.结果 细菌培养送检阳性、手术后抗菌药物升级、特殊抗菌药物升级、手术后特殊抗菌药物升级、住院体温升高>3 d,腋温≥38 ℃患者发生医院感染占比较大,确诊医院感染例数较高.结论 上述预警指标中病原菌培养阳性、抗菌药物升级、特殊抗菌药物升级、体温升高等预警值较敏感,均能作为诊断医院感染有临床指导意义的指标.

    作者:王鹏;丁丽丽;喻玲丽;齐敏克;古丽米热·阿尔肯;修燕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临床医务人员鼻前庭金黄色葡萄球菌定植现况调查

    目的 了解医院临床科室医务人员鼻前庭金黄色葡萄球菌(包括甲氧西林敏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定植情况,并探讨影响金黄色葡萄球菌定植的主要因素,为临床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6年12月-2017年1月,研究人员对医院临床科室工龄≥1年的医务人员进行鼻前庭采样,根据MSSA检出排名分重点科室和普通科室;采样后对标本进行细菌学培养,金黄色葡萄球菌阳性标本使用头孢西丁纸片扩散法进一步判定是否为甲氧西林敏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或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收集数据使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调查11个临床科室,349名医务人员,采集标本349份,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18株,其中MSSA12株,医务人员人群定植率3.44%;MRSA6株,医务人员人群定植率1.72%;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定植与医务人员年龄、性别、工龄、职业无关;重点科室医务人员鼻前庭的金黄色葡萄球(MSSA和MRSA)定植率均高于普通科室医务人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金黄色葡萄球菌在医务人员鼻前庭定植率较低,重点科室医务人员鼻前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特别是MRSA的定植需要关注.

    作者:董宏亮;张默吟;范珊红;任碧云;周捷;索瑶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三切口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分析

    目的 调查三切口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时病原菌分布特点以及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调查2014年7月-2016年10月在医院施行三切口食管癌根治术4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术后感染率,检测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结果;采用SPSS 22.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术后发生医院感染72例,感染率为16.82%;共检出201株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共95株占47.26%,其次为革兰阳性菌,共77株占38.31%,真菌29株,占14.43%;革兰阴性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率较高,均>30.00%.结论 三切口术后患者发生院内感染后,病原菌分布以革兰阴性菌为主,而革兰阳性菌所占比重较大,依据常见药物的耐药性,推荐使用较为敏感的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联合利奈唑胺进行经验性治疗.

    作者:陈崇翔;袁健烨;肖云云;熊蕊;赵擎宇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外科系统医院感染管理的风险评估研究

    目的 为探究外科系统医院感染管理风险,明确医院感染防控重点,有效利用感控资源,实现精细化感控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设计风险评估表对2017年1月某三级甲等综合性教学医院外科系统进行风险识别、风险估计及风险评价.结果 按照百分位的不同,根据评估分值进行风险等级划分,神经外科为极高风险科室,外科ICU、急诊外科、普外科为高风险科室;不同的科室其风险指标的特点有所不同,耳鼻喉科、肝胆外科和颌面外科管理指标风险高;外科ICU、神经外科和乳腺外科过程指标风险高;神经外科、外科ICU和普外科结果指标风险高.结论 客观、科学、循证的风险评估方法,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指明方向,找到风险防范重点,提升感控效能.

    作者:徐艳;杨怀;张曼;贺玲;刘玮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医院多药耐药菌感染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引起医院多药耐药菌感染的各类影响因素及其关联强度和预防分值,为制定控制多药耐药菌感染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取医院2013-2015年住院患者137 691例为研究对象,分析多药耐药菌感染率;采用自制的调查问卷调查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手术、营养不良、住院时间长、使用抗菌药物、手卫生执行不到位、物表清洁不合格、空气消毒效果不合格、泌尿道插管、患肺部疾病、动静脉插管、放置引流管、使用呼吸机和使用激素为多药耐药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其中动静脉插管、手术、使用呼吸机的病因分值比较高,手术、住院时间长和使用抗菌药物的患者归因分值较高.结论 加强对手术、动静脉插管和使用呼吸机人群的管理和对住院患者严把手术适应证、缩短其住院天数和减少抗菌药物的使用对多药耐药菌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邵华;李春玲;李栋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泌尿系感染患者沙眼衣原体与淋病奈瑟菌和解脲脲原体感染及耐药状况调查

    目的 探讨泌尿系感染患者沙眼衣原体(Ct)、淋病奈瑟菌(Ng)、解脲脲原体(Uu)感染及耐药情况,为泌尿系感染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医院就诊的泌尿系感染的患者200例,采集尿道分泌物以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Ct、Ng、Uu感染状况,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法.结果 65例检出Ct、Ng、Uu感染,感染率为32.50%;病原体单一感染者42例、混合感染者23例,分别占64.62%、35.38%;Ct对红霉素、甲砜霉素、罗红霉素耐药率分别为80.00%、60.00%、43.33%,Ng对甲砜霉素、阿奇霉素、罗红霉素耐药率分别为65.00%、55.00%、45.00%,Uu对甲砜霉素、红霉素、罗红霉素耐药率分别为60.98%、58.54%、53.66%.结论 泌尿系感染患者Ct、Ng、Uu感染率高,主要以单一病原体感染多见,部分患者可合并多种病原体感染,Ct、Ng、Uu对临床常用的抗菌药物耐药性不同.

    作者:张志红;张娜;李小改;谢林森;张晓燕;王东环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术后肛周感染患者行经直肠腔内超声三维成像诊断的临床评价

    目的 探讨经直肠腔内超声三维成像诊断术后肛周感染的临床价值,为术后肛周感染的诊断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0月医院临床诊断为术后肛周感染的患者80例,行直肠腔内超声三维成像检查,分析结果并与手术结果.结果 80例患者手术证实为单纯性肛周脓肿58例、肛瘘12例、复合型肛周脓肿10例,分别占72.50%、15.00%、12.50%;2例单纯性肛周脓肿漏诊,漏诊率2.50%,3例复合型肛周脓肿误诊为肛瘘;腔内超声诊断单纯性肛周脓肿的敏感度为96.55%、特异度为100.00%,诊断肛瘘的敏感度为100.00%,特异度为95.59%;患者直肠腔内超声下71.25%表现为边界不清、77.50%为不规则回声区、58.75%为低回声区,27.50%患者可见长条管状低回声瘘管并与皮肤或肛管相连.结论 直肠腔内超声三维成像诊断术后肛周感染的准确性高,对肛瘘患者能显示肛瘘管走行,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作者:郑磊;韩碧波;魏海东;宋喜亮;周东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加强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使用管理的效果评价

    目的 通过加强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使用管理,评价管理后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1日-11月30日医院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前后出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经济学效益、患者的病死率等的变化情况.结果 加强管理后总抗菌药物中位使用率分别为42.76%、43.3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位碳青霉烯类药物使用率由4.27%降至2.53%(P<0.05);加强管理前后中位平均住院日、人均抗菌药物使用日未见明显增加;中位人均抗菌药物费用较前有下降趋势,分别为1663.46元、1704.12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加强管理后抗菌药物费用占总费用及药品费用比例较前下降(P<0.05);加强管理后使用抗菌药物患者病死率较前有下降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加强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使用管理显著降低碳青霉烯类药物的使用率,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人均抗菌药物费用、病死率,但平均用药时间及平均住院日无明显变化.

    作者:陈琳;杨小燕;许小敏;孙一民;蔡挺;胡耀仁;顾吉娜;曾呈军 刊期: 2017年第08期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