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液增菌肉汤连续传代对多药耐药菌恢复抗菌药物敏感性研究

田恒忠;孟祥清;王健;孙丹;邢浩莉;赵淑海;倪宁;宋慧;康栗;李倩

关键词:多药耐药菌血液增菌肉汤敏感性恢复
摘要:目的 探讨连续传代培养对产ESBLs多药耐药菌恢复药物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选择临床产ESBLs的大肠杆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各21株,以血液增菌肉汤连续30代接种传代.对连续传代且无杂菌污染的菌株进行体外药敏试验.结果 共获得纯化的产ESBLs的大肠杆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分别为15株和18株,传30代结果显示共有21株51种次的抗菌药物由耐药变成敏感,其敏感性恢复了,4株6种次由敏感变成耐药.结论血液增菌肉汤连续30代接种传代可诱导部分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恢复药物敏感性.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相关文献
  • 未足月胎膜早破母体感染患者外周血中H BD-2与PCT和CRP水平变化对HCA诊断的价值研究

    目的 探讨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母体感染外周血中β2防御素(HBD-2)、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对于鉴别诊断绒毛膜羊膜炎(HCA)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1月 -2016年1月医院产科就诊的110例PPROM 患者,根据产后胎盘组织学检测结果分为HCA组42例、非HCA组68例,另选40例正常体检孕妇作为对照组,对比三组血清HBD-2、PCT、CRP水平,并探讨三类指标诊断 HCA的价值.结果 HCA组的血清HBD-2、PCT、CRP水平显著的高于非 HCA 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非 HCA 组的血清HBD-2、PCT、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HCA组的血清 HBD-2与PCT 及CRP水平呈显著正相关(P<0.05);HBD-2的诊断灵敏度或特异度均>80%,其诊断学价值明显高于单纯CRP或者 PCT等指标.结论PPROM 母体外周血中 HBD-2、PCT、CRP水平升高,HBD-2鉴别诊断 PPROM 并发 HCA 的价值高于 PCT、CRP.

    作者:赵瑞岩;李静;张锡峰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吞咽-摄食干预对脑出血患者吸入性肺部感染的影响研究

    目的 探讨吞咽-摄食干预对预防脑出血患者吸入性肺部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2月 -2016年2月医院收治的脑出血并伴有吞咽困难的患者822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11例,对照组使用营养神经、改善循环药物、电刺激和物理治疗等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吞咽-摄食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吞咽困难程度、治疗疗效、治疗过程中发生吸入性肺部感染的情况,以及吞咽困难程度与吸入性肺部感染的相关性.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吞咽困难程度相差不大,无明显差异,研究组患者治疗后吞咽困难程度较对照组低(P<0.05);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3.21%,对照组为67.6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吸入性肺部感染发生率及感染严重程度评分均较对照组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吞咽困难等级与吸入性肺部感染的发生呈正相关(研究组 r=0.774,P<0.05;对照组 r=0.806,P<0.05).结论 吞咽-摄食管理能促进脑出血患者吞咽功能的恢复,效果明显,对预防吞咽困难引起的吸入性肺部感染有良好的效果.

    作者:包龙梅;王燕艳;吕爱莉;高睿;蔡凯芳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心脏外科术后深部胸骨切口感染患者临床分型及病原学特点研究

    目的 分析心脏外科手术后患者深部胸骨切口感染情况,根据临床表现、分型情况及病原学特点进行分析,为预防及治疗感染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1月医院心脏外科收治的172例术后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发生术后深部胸骨切口感染率进行统计,并分析患者发生感染的临床表现分型及病原学特点.结果 172例心脏外科术后感染患者中有81例发生深部胸骨切口感染,其中Ⅰ型19例占23.46%,Ⅱ型45例占55.56%、Ⅲ型17例占20.99%;81例深部胸骨切口感染患者共检出病原菌146株,其中革兰阴性菌79株占54.11%、、革兰阳性菌56株占38.36%、真菌11株占7.53%;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和鲍氏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头孢哌酮和哌拉西林的耐药率较低、对头孢他啶和庆大霉素耐药率较高;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的耐药率较低,对青霉素G、克林霉素的耐药率较高.结论 心脏外科手术后患者发生深部胸骨切口感染临床表现一般较为典型,临床以Ⅱ型常见,革兰阴性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是导致术后切口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临床治疗应根据药敏试验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治疗.

    作者:杨平;蒲亨萍;刘榜英;付建红;苏家琼;瞿中承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肠内营养混悬液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感染及免疫功能的影响研究

    目的 分析肠内营养混悬液改善结直肠癌手术患者术后免疫功能及降低术后感染的效果,以期为降低患者结直肠癌术后感染率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015年2月-2016年3月医院收治的结直肠癌手术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3例,对照组患者术后采用常规治疗及护理,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肠内营养混悬液,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一个月免疫球蛋白IgG、IgA、IgM 及 T 淋巴细胞CD3+、CD4+、CD8+、CD4+ /CD8+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术后一个月内感染率及病原菌构成.结果 试验组患者术后感染率为9.3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9.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IgG、IgA、IgM、CD3+、CD4+、CD4+ /CD8+较术前均明显降低(P<0.05),CD8+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试验组患者以上指标较术前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患者术后IgG、IgA、IgM、CD3+、CD4+、CD4+ /CD8+高于对照组患者,CD8+ 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并发症率为16.28%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7.9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结直肠癌患者术后予以肠内营养混悬液,可有效保护患者免疫功能,降低患者术后感染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吕保良;刘新江;潘玲;黄贺梅;张雪灵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门诊口腔疾病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引起口腔疾病患者门诊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口腔疾病患者门诊医院感染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16年6月-12月因口腔疾病在医院门诊就诊的658例患者临床资料,调查医院感染率并分析引起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 658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51例,感染率为7.75%,感染部位以口腔黏膜30例为主,占58.82%;单因素分析,不同性别、不同诊疗措施治疗患者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者年龄≥60岁、合并糖尿病、就诊>5次、使用非一次性医疗器械、患者就诊日门诊量>100人次/d、诊治医生资质为医士及医师为门诊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糖尿病、就诊次数多、患者就诊日门诊量大是引起口腔疾病患者发生门诊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引起口腔疾病患者发生门诊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应通过控制血糖、减少门诊量等措施来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丁建勇;叶先智;郭怡;彭红;王凤琴;代喆颖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高龄患者全身麻醉气管插管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病原学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研究高龄患者全身麻醉气管插管术后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学特点及危险因素,制定相关预防控制措施,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6年01月-2017年01月医院收治的400例全麻气管插管术高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病原学特点及危险因素.结果 400例高龄患者中48例发生下呼吸道感染,感染率为12.0%;感染患者下呼吸道分泌物中分离出41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11株,占26.83%,革兰阴性菌28株,占68.29%,真菌2株,占4.99%;其中患者吸烟、气管插管途径、气管插管深度、手术时间、术后拔管时间、合并基础疾病均与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率密切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气管插管途径、气管插管深度、手术时间、拔管时间、合并基础疾病为全身麻醉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高龄患者行全身麻醉气管插管术后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概率高、危险因素多,针对相关危险因素临床应进行干预,以预防下呼吸道感染发生.

    作者:程太平;张杰;孔令军;王强;戴海新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病原学特点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研究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病原学特点及其危险因素分析.方法 选取2015年1月 -2016年1月医院收治的321例产妇,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率、病原学特点及其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剖宫产患者术后发生切口感染83例,感染率25.86%;83例切口感染患者血培养出病原菌98株,革兰阴性菌43株、占43.88%,革兰阳性菌50株、占51.02%,真菌5株、占5.10%;大肠埃希菌对左氧氟沙星、美罗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西丁以及诺氟沙星具有较强敏感性,而对阿莫西林、磺胺甲噁唑/甲氧芐啶具有较强耐药性;屎肠球菌及粪肠球菌对左氧氟沙星、头孢哌酮/舒巴坦、美罗培南、头孢西丁具有较强敏感性,而对阿莫西林、头孢曲松、磺胺甲噁唑/甲氧芐啶具有较强耐药性;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的年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肥胖、妊娠伴合并症、留置尿管时间、术前导尿为影响剖宫产术后发生切口感染发生的相关因素;通过 logistic分析,年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肥胖、妊娠伴合并症、留置尿管时间、术前导尿及胎膜早破均是剖宫产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导致剖宫产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因素很多,临床上需及时关注孕妇潜在的危险因素,及时行个体化防护,并尽量减少手术时间、控制术中出血量、严控术前导尿及留置尿管时间等,从而减少切口感染的发生.

    作者:郑小玲;胡莉娜;孙亚青;危先江;刘玲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脾氨肽对肺炎支原体感染致哮喘患者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研究

    目的 分析脾氨肽冻干粉口服治疗肺炎支原体(MP)感染所致哮喘发作患者的临床疗效,为MP感染哮喘发作患者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015年3月-2016年3月医院治疗的M P感染致哮喘发作患者10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5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对症治疗及抗菌药物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用脾氨肽冻干粉口服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周,比较两组患者入组、治疗后免疫球蛋白IgG、IgA、IgM、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 /CD8+ 变化情况,并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评分.结果 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IgG、IgA较治疗前均升高,IgM 较治疗前降低(P<0.05),但试验组患者治疗后IgG、IgA高于对照组患者,IgM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CD3+、CD4+、CD4+ /CD8+较治疗前升高(P<0.05),CD8+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但试验组患者治疗后CD3+、CD4+、CD4+ /CD8+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CD8+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哮喘临床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但治疗后试验组哮喘临床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脾氨肽冻干粉口服辅助治疗可有效降低MP感染致哮喘发作患者哮喘临床症状评分,改善患者 T淋巴细胞亚群构成,提高患者免疫功能,对MP感染致哮喘患者的治疗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韩利红;李海燕;郑有光;刘艳琰;陈书文;高莉;麻佑锋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重症肺炎患儿病原学调查及病原菌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南京市儿童医院重症肺炎患儿病原学分布及主要病原菌耐药性.方法 选取2016年01月 -12月重症肺炎患儿198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儿鼻咽分泌物行病原菌培养及药敏鉴定,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qPCR)对其他病原进行检测.结果 198例患儿中有141例检出至少一种病原体,总检出阳性率为71.2%;共检出病原菌115株,占46.37%,其中革兰阴性菌85株,占34.27%,革兰阳性菌31株,占12.50%,病原菌中鲍氏不动杆菌检出多,为21株占8.47%;共检出病毒86株,占34.68%,鼻病毒检出多,为21株占8.47%;非典型病原体46株占18.55%,肺炎支原体31株占12.5%,为检出多的病原体;药物敏感试验提示革兰阴性菌对常见的青霉素类及一、二代头孢均有很高的耐药率,对于三、四代头孢菌素以及碳青霉烯类等药物也有一定程度的耐药.结论 南京地区儿童重症肺炎病原仍以病原菌为主,革兰阴性菌占优势,主要病原菌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

    作者:郭玮;张文馨;邱晨;甘聪;倪萍;田曼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布拉氏酵母菌对轮状病毒感染儿童血清I L-6和T NF-α 的表达水平影响研究

    目的 观察布拉氏酵母菌对轮状病毒感染儿童血清IL-6和T NF-α表达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月 -2016年12月医院儿科病房或急诊收治的轮状病毒感染患儿9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46例,试验组采用布拉氏酵母菌干预治疗,对照组常规疗法干预,治疗7天后,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及血清IL-6(白介素-6)和TNF-α(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水平,并统计两组患儿终住院时间.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91.31%,对照组为67.39%,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IL-6及TNF-α的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患儿的IL-6及 TNF-α表达水平均降低,试验组患儿IL-6及 T NF-α改善水平优于对照组;试验组患儿平均住院时间为(4.33 ± 1.54)天,对照组为(7.56 ± 1.99)天,试验组患儿的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均未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结论 布拉氏酵母菌治疗儿童轮状病毒腹泻临床效果好,可减轻腹泻症状,减少患儿住院时间,同时抑制患儿免疫及炎症反应,降低血清T NF-α和IL-6的表达.

    作者:赵雨芳;邵晓婷;徐斌;周笑;卢俏春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2951例呼吸道感染人群共同感染肺炎支原体和B型流感病毒的流行病学特点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和流感B型病毒感染存在相关性及季节、年龄、性别分布特点,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对2016年1月-12月医院确诊的2951例呼吸道感染患者进行11种常见呼吸道病原体IgM抗体的检测,并进行统计学数据分析.结果 2951例患者中,流感病毒B型阳性率为20.2%,肺炎支原体阳性率为13.0%;<16岁儿童青少年易感肺炎支原体,17~30岁人群易感流感B型病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感B型病毒冬春季较夏秋两季高发,肺炎支原体夏季发病率高于其他季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炎支原体和流感B型病毒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肺炎支原体和流感B型病毒感染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214.结论 肺炎支原体和流感B型病毒感染患者存在年龄、季节和性别间的差异,二者感染存在相关性.

    作者:田伟;尹蕾;李守霞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便携式纤支镜肺泡灌洗治疗呼吸衰竭有创机械通气患者疗效观察

    目的 研究老年肺部感染致呼吸衰竭患者在有创机械通气期间,行便携式纤支镜肺泡灌洗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6月医院接诊的老年肺部感染致呼吸衰竭患者70例,入院后均实施有创机械通气,给予常规治疗,其中吸痰管负压吸痰35例作为对照组,便携式纤支镜肺泡灌洗35例作为试验组,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液指标变化,比较治疗恢复时间和吸痰灌洗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计数(WBC)、动脉血氧分压(PaO2)对比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PCT、hs-CRP、WBC明显降低、PaO2明显提高,试验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呼吸衰竭纠正用时(12.46 ± 3.15)h,有创通气(7.62 ± 1.38)d,住院时间为(10.23 ± 2.74)d,均短于对照组(14.18 ± 2.73)h、(8.65 ± 2.06)d、(12.08 ± 3.6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吸痰灌洗期间的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老年肺部感染致呼吸衰竭患者在有创机械通气期间,给予便携式纤支镜肺泡灌洗能够降低PCT、hs-CRP水平,安全高效值得推广.

    作者:蒋龙翔;金晨慈;蒋欢欢;金细众;郁雪群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糖尿病肾病单中心腹膜透析合并感染患者贫血及铁代谢的临床分析

    目的 研究糖尿病肾病单中心腹膜透析合并感染患者血清铁蛋白(SF)、血清铁(IRON)、总铁结合力(TIBC)以及血红蛋白(Hb)水平,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2年12月 -2015年12月医院诊治的50例糖尿病肾病单中心腹膜透析合并感染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将患者根据是否发生贫血分为贫血组和非贫血组,每组25例,比较两组患者SF水平、IRON水平、TIBC水平及 Hb水平.结果 两组患者 TIB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贫血组SF、IRON水平,显著低于非贫血组(P<0.05);贫血组铁缺乏发生率为84.00%,显著高于非贫血组的40.00%(P<0.05);贫血组心功能分级II级、IV级铁缺乏发生率,低于非贫血组(P<0.05);贫血组心功能分级III级铁缺乏发生率,高于非贫血组(P<0.05);两组患者在不同心功能分级下 T IB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贫血组在Ⅱ级、Ⅲ级以及Ⅳ级SF、IRON水平,显著低于非贫血组(P<0.05);两组患者随着心功能级别的升高,SF、IRON出现下降趋势.结论 糖尿病肾病单中心腹膜透析合并感染患者SF、IRON、TIBC、Hb水平显著降低,且铁缺乏发生率显著高于贫血发生率,应加强患者铁代谢监测,降低临床感染率.

    作者:张宇律;邢玉波;华燕吟;宋迎香;沈洁;王丽君;任燕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电视胸腔镜辅助微创肺癌根治术后患者切口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分析电视胸腔镜辅助微创肺癌根治术后患者切口感染的临床特点并探究预防对策.方法 选取医院2010年9月-2016年2月行电视胸腔镜辅助微创肺癌根治术患者1120例,分析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率,并分析患者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结果 行电视胸腔镜辅助微创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感染76例,感染率为6.79%;76例感染患者共检出病原菌98株,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菌55株,占56.1%,革兰阳性菌43株,占43.9%;革兰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耐药率高为93.3%,对头孢他啶和万古霉素的耐药性为0,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青霉素耐药率为100%.革兰阴性菌中大肠埃希菌及铜绿假单胞菌对左氧氟沙星耐药率高分别为64.7%、100.0%.结论 电视胸腔镜辅助微创肺癌根治术可降低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率,但临床治疗中应重视术后切口感染病原菌的监测,依据切口感染病原菌的特点及耐药性,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作者:冯桂荣;冯荣梅;麦苗青;李练;吴剑辉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血管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

    目的 探讨血管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并分析对策.方法 选取2013年1月 -2015年6月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986例,回溯性分析患者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并应用 Logistics多因素分析患者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986例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138例,感染率为14%;其中上呼吸道感染和下呼吸道感染率高,分别有33例和35例,占23.91% 及25.36%;年龄≥70岁、住院天数>14d、探视过多过频、有ICU住院史、手术、住院期间外出检查、慢性基础疾病和意识障碍为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Logistics多因素分析表明年龄(OR=10.235,P<0.05)、住院天数(OR=6.253,P<0.05)、探视过多过频(OR=5.241,P<0.05)、手术(OR=4.526,P<0.05)以及慢性基础疾病(OR=4.325,P<0.05)为患者医院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血管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风险较高,临床应增强对相关影响因素的认识,并采取有效防控措施,以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魏淑琴;刘玉玲;樊金焱;张春丽;王阔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与降钙素原及内毒素对白血病患者化疗后感染的诊断价值研究

    目的 研究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CT)和内毒素(ET)在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并发感染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1月-2016月10月医院白血病化疗患者170例,其中化疗后并发感染98例设为感染组,非感染患者72例设为非感染组,同期再选取健康体检者50例作对照组,检测感染患者化疗时、感染时、感染控制后和完全缓解后以及非感染患者化疗期间、健康体检人群入选时血清hs-CRP、PCT、ET水平.结果感染组hs-CRP、PCT、ET水平感染时、感染控制后高于化疗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控制后、完全缓解后水平低于感染时,完全缓解后水平低于感染控制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感染组、对照组hs-CRP、PCT、ET水平低于感染组感染时、感染控制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 曲线下面积(AUC) 0.940,高于 hs-CRP、E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CT 截断值0.745 ng/mL,特异性91.67%、敏感度87.76%.结论 血清PCT、hs-CRP、ET水平检测在临床诊断白血病化疗后感染中具有一定价值且有助于病情评估、指导临床治疗,尤其PCT具有较高诊断敏感度与特异性,而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白血病化疗后并发感染诊断准确率.

    作者:宋春鸽;马若巾;杨晓煜;王琰;庞素蕾;马云云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气流冲击法联合间断声门下吸引预防气管插管患者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应用效果研究

    目的 观察气流冲击法清除气囊上滞留物联合间断声门下吸引在气管插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12月-2016年11月62例在重症医学科治疗的经口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30例患者采用间断声门下吸引,试验组32例患者采用气流冲击法联合间断声门下吸引,比较两组患者每日声门下滞留物总吸引量、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并对气道分泌物进行目标性监测及病原学检查.结果 试验组的机械通气时间为(10 ± 5)d、入住 ICU 时间为(9.73 ± 5.12) d、VAP的发生率为12.5%,对照组则分别为(15 ± 7)d、(15.64 ± 4.56)d、20.21%,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0例VAP患者痰液标本中共检出病原菌31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96.77%.结论 气流冲击法清除气囊上滞留物联合间断声门下吸引能够更为有效地将聚积在气管插管气囊上方的声门下分泌物清除干净,从而降低VAP的发生率,缩短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

    作者:宗雅娟;吴小忠;周姣;谷丽宁;高伟伟;范丽云;胡焕南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不同敷料对糖尿病足感染患者创面闭合指数及临床疗效的影响研究

    目的 探讨不同敷料对糖尿病足感染患者创面闭合指数和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医院收治的糖尿病足患者14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7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凡士林敷料,研究组患者给予纳米银抗菌敷料,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感染发生情况、病原菌分布、溃疡愈合指标、创面闭合指数及临床疗效.结果 研究组发生感染患者19例,感染率18.57% 显著低于对照组27例, 38.57%(P<0.05);研究组感染患者共检出病原菌19株,对照组感染患者共检出33株病原菌,两组病原菌均以铜绿假单胞菌为主;研究组的各项溃疡愈合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治疗7、14、21、28d的创面闭合指数分别为(39.42 ± 5.32)、(56.02 ± 5.43)、(82.34 ± 4.93)和(97.45 ± 3.13)均显著高于对照组(36.53 ± 6.53)、(54.32 ± 3.21)、(64.32 ± 3.03)和(86.53 ± 6.11)(P均<0.05);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0.00%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29%(P<0.05).结论 纳米银抗菌敷料能有效预防糖尿病足患者感染,显著提升溃疡面的愈合效果及创面闭合指数.

    作者:刘京;徐曌;张庚良;陈秀荣;云凤;张亚丽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Carba N P试验检测产碳青霉烯酶肠杆菌科细菌和鲍氏不动杆菌的应用价值研究

    目的 评价Carba NP试验用于产碳青霉烯酶肠杆菌科细菌和鲍氏不动杆菌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2014年-2015年临床分离的耐碳青霉烯类抗菌素肠杆菌科细菌39株和鲍氏不动杆菌37株,采用Carba NP 试验检测碳青霉烯酶;并采用PCR方法检测碳青霉烯酶相关基因,评价该试验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结果 26株肠杆菌科细菌PCR检出碳青霉烯酶相关基因,Carba NP试验检测肠杆菌科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与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6.1%、94.8%、92.5% 和97.3%;21株鲍氏不动杆菌 PCR检出碳青霉烯酶相关基因,Carba NP试验检测鲍氏不动杆菌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与阴性预测值分别为4.7%、100.0%、100.0% 和45.9%.结论Carba NP试验能快速检出携带 KPC、NDM-1、IMP-1和VIM-2基因肠杆菌科细菌的碳青霉烯酶,未能检出携带OX A-23基因的鲍氏不动杆菌的碳青霉烯酶.

    作者:陈斌;杨银梅;刘清华;徐邦牢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天疱疮患者感染状况与干预措施研究

    目的 探讨天疱疮患者感染状况及预防感染的干预措施.方法 选取医院2013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56例天疱疮合并感染患者为感染组,选择同期住院治疗的天疱疮非感染患者6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感染部位、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激素用量等临床资料及痊愈率,感染组患者分别取血、尿、痰和伤口渗液等标本,进行病原菌鉴定.结果 56例天疱疮合并感染患者中感染部位前两位为皮肤软组织29例,占51.79% 及口腔12例,占21.43%;56例天疱疮合并感染患者共检出病原菌64株,革兰阴性菌35株、革兰阳性菌27株、真菌2株,分别占54.69%、42.19% 和3.13%;检出前4位的病原菌分别为肺炎克雷伯菌16株,占25.00%、金黄色葡萄球菌12株,占18.75%、表皮葡萄球菌8株,占12.50% 和大肠埃希菌7株,占10.94%;感染组患者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和激素用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痊愈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天疱疮患者常见的感染部位为皮肤软组织及口腔,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继发感染可延长天疱疮住院时间,增加激素使用量和住院费用,预后较差.

    作者:杜文玉;廖勇梅;雷启蓉 刊期: 2017年第21期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