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斌;杨银梅;刘清华;徐邦牢
目的 探讨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后患者发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医院泌尿外科2012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296例泌尿系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住院后均行输尿管软镜碎石术(FURL),分析SIRS的发生率及发生SIRS的相关因素,并应用多因素非条件 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患者发生SIRS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 纳入患者中25例术后发生SIRS,发生率为8.45%;SIRS发生与性别、肾结石大小、肾积水程度、手术时间长短、结石培养及术前中段尿培养阳性等因素相关(P<0.05),与结石位置及年龄无相关性(P>0.05);术前中段尿培养阳性56例,阳性率为18.9%,结石培养阳性62例,阳性率为20.9%,其中大肠埃希菌和葡萄球菌累计检出率>6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手术时间、肾积水程度和结石培养阳性是FURL后SIRS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FURL术后发生SIRS相关因素较多,临床医师需严格控制手术时间,依据手术前后培养结果,合理应用抗菌药物,降低术后SIRS发生率,提高诊疗质量.
作者:周军;苏耀武;汪超军;陆建军;陈凯强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脑肿瘤患者术后颅内感染病原学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医院2013年5月 -2016年5月收治的脑肿瘤手术患者920例,统计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分析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脑肿瘤术后患者颅内感染48例,感染率为5.22%,感染患者共分离出病原菌46株,其中革兰阳性菌14株,占30.44%,革兰阴性菌31株,占67.39%,真菌1株,占2.17%;革兰阴性菌对阿米卡星、庆大霉素、亚胺培南、美罗培南耐药率较高,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红霉素、利福平耐药率较高;脑脊液漏、手术持续时间≥3h、后颅窝手术为脑肿瘤术后颅内感染的相关因素;脑脊液漏、手术持续时间≥3h和后颅窝手术为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革兰阴性菌为脑肿瘤患者术后颅内感染主要病原菌,颅内感染危险因素较多,应针对病原菌特点及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降低颅内感染.
作者:赵四军;赵明;徐欣;尤宇;韩磊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 分析肠内营养混悬液改善结直肠癌手术患者术后免疫功能及降低术后感染的效果,以期为降低患者结直肠癌术后感染率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015年2月-2016年3月医院收治的结直肠癌手术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3例,对照组患者术后采用常规治疗及护理,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肠内营养混悬液,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一个月免疫球蛋白IgG、IgA、IgM 及 T 淋巴细胞CD3+、CD4+、CD8+、CD4+ /CD8+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术后一个月内感染率及病原菌构成.结果 试验组患者术后感染率为9.3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9.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IgG、IgA、IgM、CD3+、CD4+、CD4+ /CD8+较术前均明显降低(P<0.05),CD8+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试验组患者以上指标较术前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患者术后IgG、IgA、IgM、CD3+、CD4+、CD4+ /CD8+高于对照组患者,CD8+ 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并发症率为16.28%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7.9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结直肠癌患者术后予以肠内营养混悬液,可有效保护患者免疫功能,降低患者术后感染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吕保良;刘新江;潘玲;黄贺梅;张雪灵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 研究老年肺部感染致呼吸衰竭患者在有创机械通气期间,行便携式纤支镜肺泡灌洗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6月医院接诊的老年肺部感染致呼吸衰竭患者70例,入院后均实施有创机械通气,给予常规治疗,其中吸痰管负压吸痰35例作为对照组,便携式纤支镜肺泡灌洗35例作为试验组,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液指标变化,比较治疗恢复时间和吸痰灌洗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计数(WBC)、动脉血氧分压(PaO2)对比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PCT、hs-CRP、WBC明显降低、PaO2明显提高,试验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呼吸衰竭纠正用时(12.46 ± 3.15)h,有创通气(7.62 ± 1.38)d,住院时间为(10.23 ± 2.74)d,均短于对照组(14.18 ± 2.73)h、(8.65 ± 2.06)d、(12.08 ± 3.6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吸痰灌洗期间的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老年肺部感染致呼吸衰竭患者在有创机械通气期间,给予便携式纤支镜肺泡灌洗能够降低PCT、hs-CRP水平,安全高效值得推广.
作者:蒋龙翔;金晨慈;蒋欢欢;金细众;郁雪群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 URP)患者术后泌尿系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药敏特征,并分析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根据相关因素制定预防和控制措施,以期降低感染率.方法 选取2011年4月 -2016年4月48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并接受 TURP 治疗的患者纳入研究,分析患者泌尿系统感染率、耐药菌分布、药敏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480例BPH患者术后发生泌尿系统感染76例,感染率为15.8%;76例患者标本中共分离出病原菌80株,其中革兰阴性菌44株,占55.0%,革兰阳性菌34株,占42.5%,真菌2株,占2.5%;革兰阴性菌中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高为88.9%,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唑林耐药率高为50.0%,二者均对亚胺培南敏感;革兰阳性菌中表皮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高为60%,对万古霉素敏感;患者年龄≥60岁、合并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术前导尿、前列腺≥30g、手术时间≥1h、术后导尿管留置时间>3d、术前应用抗菌药物是TURP术后发生泌尿系感染的相关因素;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糖尿病(OR=2.412,95% CI:0.378~8.207)、术前未应用抗菌药物(OR= 3.374,95% CI:1.977~16.884)、术前导尿(OR=3.579,95% CI:0.884~9.693)以及术后导尿管留置时间>3d(OR=2.864,95% CI:1.413~10.442)是 T URP术后发生泌尿系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应针对T URP术后发生泌尿系感染的高危因素,加强基础护理及专科护理,大程度降低感染率.
作者:赵俊华;唐澜南;刘淑滢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连续传代培养对产ESBLs多药耐药菌恢复药物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选择临床产ESBLs的大肠杆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各21株,以血液增菌肉汤连续30代接种传代.对连续传代且无杂菌污染的菌株进行体外药敏试验.结果 共获得纯化的产ESBLs的大肠杆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分别为15株和18株,传30代结果显示共有21株51种次的抗菌药物由耐药变成敏感,其敏感性恢复了,4株6种次由敏感变成耐药.结论血液增菌肉汤连续30代接种传代可诱导部分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恢复药物敏感性.
作者:田恒忠;孟祥清;王健;孙丹;邢浩莉;赵淑海;倪宁;宋慧;康栗;李倩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血管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并分析对策.方法 选取2013年1月 -2015年6月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986例,回溯性分析患者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并应用 Logistics多因素分析患者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986例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138例,感染率为14%;其中上呼吸道感染和下呼吸道感染率高,分别有33例和35例,占23.91% 及25.36%;年龄≥70岁、住院天数>14d、探视过多过频、有ICU住院史、手术、住院期间外出检查、慢性基础疾病和意识障碍为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Logistics多因素分析表明年龄(OR=10.235,P<0.05)、住院天数(OR=6.253,P<0.05)、探视过多过频(OR=5.241,P<0.05)、手术(OR=4.526,P<0.05)以及慢性基础疾病(OR=4.325,P<0.05)为患者医院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血管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风险较高,临床应增强对相关影响因素的认识,并采取有效防控措施,以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魏淑琴;刘玉玲;樊金焱;张春丽;王阔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 研究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病原学特点及其危险因素分析.方法 选取2015年1月 -2016年1月医院收治的321例产妇,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率、病原学特点及其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剖宫产患者术后发生切口感染83例,感染率25.86%;83例切口感染患者血培养出病原菌98株,革兰阴性菌43株、占43.88%,革兰阳性菌50株、占51.02%,真菌5株、占5.10%;大肠埃希菌对左氧氟沙星、美罗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西丁以及诺氟沙星具有较强敏感性,而对阿莫西林、磺胺甲噁唑/甲氧芐啶具有较强耐药性;屎肠球菌及粪肠球菌对左氧氟沙星、头孢哌酮/舒巴坦、美罗培南、头孢西丁具有较强敏感性,而对阿莫西林、头孢曲松、磺胺甲噁唑/甲氧芐啶具有较强耐药性;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的年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肥胖、妊娠伴合并症、留置尿管时间、术前导尿为影响剖宫产术后发生切口感染发生的相关因素;通过 logistic分析,年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肥胖、妊娠伴合并症、留置尿管时间、术前导尿及胎膜早破均是剖宫产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导致剖宫产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因素很多,临床上需及时关注孕妇潜在的危险因素,及时行个体化防护,并尽量减少手术时间、控制术中出血量、严控术前导尿及留置尿管时间等,从而减少切口感染的发生.
作者:郑小玲;胡莉娜;孙亚青;危先江;刘玲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 观察聚维酮碘消毒剂对浮游状态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及钛合金表面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的体外抗菌效果,为临床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细菌悬液定量杀灭实验,观察聚维酮碘对浮游状态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活性;在钛合金盘表面构建24小时细菌生物膜模型,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及扫描电镜观察细菌生物膜结构;采用活菌计数法,观察聚维酮碘对钛合金表面的细菌生物膜的抗菌活性.结果 实验室条件下,有效碘浓度为0.1%、0.2%、0.3%、0.4% 以及0.5% 的聚维酮碘溶液作用30秒均可全部杀灭浮游状态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及扫描电镜下均观察到成熟的细菌生物膜;经过聚维酮碘浸泡作用5min后,同对照相比,随着聚维酮碘浓度的不断升高,钛合金盘上的CFU 活菌计数不断下降,0.5% 聚维酮碘对细菌生物膜浸泡作用10min后,CFU计数为0.结论 实验室条件下,聚维酮碘不仅对浮游状态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强大的抗菌活性,对钛合金表面的24小时金葡菌生物膜同样具有抗菌活性,且抗菌活性随着聚维酮碘浓度的增加及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强,提示应用0.5% 的聚维酮碘原液浸泡>10分钟才能彻底杀灭生物膜内的细菌.
作者:罗延智;曾华;张志宏;孙效棠;王万明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 旨在探讨护士同情心负荷与糖尿病患者医院感染相关性.方法 选取医院内分泌科2015年6月-2016年12月200名在岗护士作为研究对象,用Stamm设计专业生活品质量表(Pro QOL)中文版调查其同情心负荷,回顾性分析入选200名护士负责糖尿病患者3475例临床资料,统计每名护士负责患者感染例数及时间、抗菌药物使用剂量、住院时间、发热时间、联用抗菌药物次数、特殊类抗菌药物使用次数、导管相关感染例数及时间,Person相关分析护士同情心负荷和糖尿病患者医院感染各项指标相关性,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同情心负性影响因素.结果 内分泌科护士同情心负荷各维度分别为二次创伤(22.97 ± 4.22)分、倦怠(23.72 ± 3.84)分和同情心满足(31.71 ± 5.08)分,二次创伤>17分、倦怠>18分比例显著高于二次创伤≤17分、倦怠≤18分(P<0.01),同情心满足<33分比例显著高于同情心满足≥33分(P<0.01);糖尿病患者感染指标均与二次创伤、倦怠呈现显著负相关性(P<0.05),糖尿病患者感染指标与同情心满足呈现显著正相关性(P<0.05);护士年龄、职称、学历、工作时间均进入同情心负荷多因素 logistic回归方程(P<0.05).结论 护士同情心负荷可显著影响糖尿病患者医院感染.
作者:王棋红;余善招;周会珍;邢亚利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 探究血液净化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 选取于2014年12月-2016年12月医院收治的120例血液净化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为中心静脉置管,置管方式为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或股静脉置管,收集所有患者详细资料,观察患者是否发生导管感染,将感染患者导管血培养并进行病原菌分析,统计感染率,对可能引发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本次120例血液净化患者中,共22例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感染率18.33%;检出病原菌22株其中革兰阳性菌为14株,以表皮葡萄球菌占27.27% 为主;革兰阴性菌7株,以铜绿假单胞菌占13.63% 为主;真菌1株,占4.55%;年龄>65岁、穿刺≥2次、留置导管时间≥4周、有侵入性操作史、血清白蛋白≤35g/L、血红蛋白≤90g/L、医护人员插管技术低、住院时间≥2周、未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及合并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是诱发血液净化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高危影响因素.结论 诱发血液净化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应坚持严格无菌操作原则,对有高危因素的患者预先采取针对性措施,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作者:王玲;张小红;刘芳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 探究规范化操作对内窥镜室患者医院感染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2月 -2017年1月医院内窥镜室接受诊断治疗的患者339例,2016年2月 -2016年7月177例患者纳入非规范操作组,2016年8月 -2017年1月162例患者纳入规范操作组,非规范操作组实施常规管理,规范操作组实施规范化管理,观察两组患者感染率,比较两组消毒合格率、内窥镜室空气质量、物体表面、医务工作人员手部、安全意识以及消毒剂的合格状况.结果 规范操作组内窥镜消毒合格率、空气质量消毒合格率、物体表面消毒合格率分别占98.15%、96.91%、95.06% 明显高于非规范操作组的90.40%、91.53%、89.27%,规范操作组医务工作人员手部消毒合格率、消毒剂合格率、具有高度安全意识的医务工作人员分别占93.83%、98.77%、80.95% 明显高于非规范操作组的88.14%、86.44%、52.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规范操作组患者感染11例感染率为6.21%,明显高于规范操作组的感染率1.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内窥镜室的规范化操作能够降低患者的感染率,对诊断及治疗的同时保证患者的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黄丽萍;胡姣娣;徐婷;金娟;吴复琴;应苏回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对肝硬化患者继发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医院2011年1月 -2016年8月收治的68例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是否合并细菌感染分为感染组23例和非感染组45例,对两组患者治疗前的血清降钙素原及其相关炎症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感染组患者血清PCT、hs-CRP、WBC以及N% 水平均较非感染组患者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不同感染类型患者的PCT、hs-CRP、WBC以及N%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CT和N% 对诊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3例患者共分离病原菌23株,以革兰阴性菌15株为主,占65.22%.结论 肝硬化合并细菌感染早期血液检测可表现出明显的PCT水平升高,而PCT联合N% 可作为判断肝硬化合并细菌感染的血液指标.
作者:张艳梅;范晶华;段志文;范蕊璿;李武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血浆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14亚型(Presepsin)水平对脓毒症早期诊断和病情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9月 -12月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治疗的80例危重病患者,依据脓毒症诊断标准分为脓毒症组40例、脓毒症休克组40例,选择同期2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入院时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血浆Presepsin、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并进行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和序贯性器官功能衰竭(SOFA)评分,采用Pearson或Spearman相关分析法分析Presepsin与PCT、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Presep-sin、PCT、hs-CRP对脓毒症的诊断价值.结果 脓毒症休克组血浆 Presepsin、PCT 及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脓毒症组和健康对照组(P< 0.01);脓毒症休克组 APACHEⅡ评分和 SOFA 评分高于脓毒症组(P< 0.01);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Presepsin与PCT呈显著正相关(r=0.517,P<0.01);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 Presepsin与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554,r=0.605,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Presepsin、PCT、hs-CRP诊断脓毒症时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17,P<0.001;0.691,P<0.001;0.625,P>0.05).结论 血浆Presepsin水平可作为脓毒症患者早期诊断及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有效指标.
作者:周文杰;张楠;刘勤富;白吉佳;张珺;王晓红;杨晓军;马希刚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母体感染外周血中β2防御素(HBD-2)、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对于鉴别诊断绒毛膜羊膜炎(HCA)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1月 -2016年1月医院产科就诊的110例PPROM 患者,根据产后胎盘组织学检测结果分为HCA组42例、非HCA组68例,另选40例正常体检孕妇作为对照组,对比三组血清HBD-2、PCT、CRP水平,并探讨三类指标诊断 HCA的价值.结果 HCA组的血清HBD-2、PCT、CRP水平显著的高于非 HCA 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非 HCA 组的血清HBD-2、PCT、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HCA组的血清 HBD-2与PCT 及CRP水平呈显著正相关(P<0.05);HBD-2的诊断灵敏度或特异度均>80%,其诊断学价值明显高于单纯CRP或者 PCT等指标.结论PPROM 母体外周血中 HBD-2、PCT、CRP水平升高,HBD-2鉴别诊断 PPROM 并发 HCA 的价值高于 PCT、CRP.
作者:赵瑞岩;李静;张锡峰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快速反应系统联合脉搏指示持续心输出量(PiCCO)监测对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监控效果及抢救成功率影响,为感染性休克患者的医院治疗管理模式以及液体复苏指导提供借鉴.方法 选择快速反应系统运行后2016年1月-7月医院ICU病房收治的感染性休克患者67例作为试验组,再选择快速反应系统运行前2015年6月-12月收治的感染性休克患者59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ICU管理模式以及常规液体复苏方案,试验组采取快速反应系统并采用PiCCO监测技术指导液体复苏,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情况、复苏效果、抢救成功率等.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MAP、血乳酸水平、尿量、血管活性药物评分以及A-PACHE I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试验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以及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复苏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肺水肿发生率以及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快速反应系统联合PiCCO监测对患者液体复苏的监控效果良好,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液体复苏成功率及抢救成功率,并有助于患者的康复,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李胖;蒋志华;张岚;康石墙;许庆;周才贵;欧玉兰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 调查一组60株大肠埃希菌临床连续分离株常见耐药元件的携带情况和菌株间的亲缘性.方法收集2015年10月-12月医院住院患者分离的60株大肠埃希菌临床连续分离株,采用K-B法测定12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再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序列分析法分析15种β-内酰胺类、6种氨基糖苷类、3种磺胺类耐药相关基因以及4种可移动遗传元件遗传标记,并对检测结果作样本聚类分析.结果 60株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庆大霉素、妥布霉素、环丙沙星、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耐药率>50%,对其它7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15%,对碳青霉烯类均敏感;60株菌共检出常见耐药元件基因15种,其中43株检出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检出率为71.7%,33株检出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检出率为55.0%,40株检出磺胺类耐药基因,检出率为66.7%,42株检出可移动遗传元件遗传标记基因,检出率为70.0%;共检出6种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4种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 3种磺胺类耐药基因,2种可移动遗传元件遗传标记基因;样本聚类分析提示本组菌疑似存在8个克隆株,同一克隆内菌株携带着相同耐药元件,存在医院內感染.结论 blaT EM、aac(3)-Ⅱ、sul1、d f rA17、intⅠ1是导致本组菌株对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和磺胺类药物耐药的重要原因,耐药表型与基因型相符率高.
作者:茅孝莹;许小敏;陈琳;常燕子;糜祖煌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和流感B型病毒感染存在相关性及季节、年龄、性别分布特点,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对2016年1月-12月医院确诊的2951例呼吸道感染患者进行11种常见呼吸道病原体IgM抗体的检测,并进行统计学数据分析.结果 2951例患者中,流感病毒B型阳性率为20.2%,肺炎支原体阳性率为13.0%;<16岁儿童青少年易感肺炎支原体,17~30岁人群易感流感B型病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感B型病毒冬春季较夏秋两季高发,肺炎支原体夏季发病率高于其他季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炎支原体和流感B型病毒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肺炎支原体和流感B型病毒感染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214.结论 肺炎支原体和流感B型病毒感染患者存在年龄、季节和性别间的差异,二者感染存在相关性.
作者:田伟;尹蕾;李守霞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 观察气流冲击法清除气囊上滞留物联合间断声门下吸引在气管插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12月-2016年11月62例在重症医学科治疗的经口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30例患者采用间断声门下吸引,试验组32例患者采用气流冲击法联合间断声门下吸引,比较两组患者每日声门下滞留物总吸引量、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并对气道分泌物进行目标性监测及病原学检查.结果 试验组的机械通气时间为(10 ± 5)d、入住 ICU 时间为(9.73 ± 5.12) d、VAP的发生率为12.5%,对照组则分别为(15 ± 7)d、(15.64 ± 4.56)d、20.21%,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0例VAP患者痰液标本中共检出病原菌31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96.77%.结论 气流冲击法清除气囊上滞留物联合间断声门下吸引能够更为有效地将聚积在气管插管气囊上方的声门下分泌物清除干净,从而降低VAP的发生率,缩短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
作者:宗雅娟;吴小忠;周姣;谷丽宁;高伟伟;范丽云;胡焕南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 探究哺乳期化脓性乳腺炎患者感染病原菌的分布情况以及对患者进行药敏试验后病原菌的耐药情况.方法 选取医院2013年1月-2016年7月收治的处于哺乳期化脓性乳腺炎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所有患者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结果 120例患者标本共分离出病原菌75株,检出率为62.5%,以金黄色葡萄球菌66株为主,占88.0%,金黄色葡萄球菌中具有多药耐药菌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为24株,检出率为36.4%;药敏试验显示,分离出的66株金黄色葡萄球对于青霉素的耐药率高,高达96.9%,对万古霉素及环丙沙星的耐药率低,均为0;24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苯唑西林以及阿莫西林的耐药率高,均为100.0%,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以及磺胺甲噁唑/甲氧芐啶的耐药率低,均为0.结论 化脓性乳腺炎患者感染病原菌主要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且存在一定比例的多药耐药菌,因此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提高患者治疗效果的关键.
作者:曹博;朱晓萍;江琴;夏光发;朱娟英 刊期: 2017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