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淑琴;刘玉玲;樊金焱;张春丽;王阔
目的 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肺部感染与体内免疫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4年6月 -2016年5月48例老年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作为感染组,48例无肺部感染的老年糖尿病患者作为未感染组,比较两组患者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及CD3+、CD4+、CD8+、CD4+ /CD8+,并探讨老年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C-反应蛋白(CRP)与IgG、IgA、IgM 及CD3+、CD4+、CD8+、CD4+ /CD8+ 的相关性.结果 感染组患者IgG为(11.62 ± 3.11)g/L,显著低于未感染组的(13.93 ± 3.20)g/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IgA、Ig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感染组患者CD3+、CD4+、CD4+ /CD8+分别为(61.33 ± 8.90)%、(33.42 ± 7.29)%、(1.13 ± 0.28)%,显著低于未感染组的(67.43 ± 8.76)%、(37.31 ± 7.26)%、(1.33 ± 0.3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CD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RP与IgG、CD3+、CD4+、CD4+ /CD8+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 老年糖尿病患者肺部感染与免疫功能密切相关,且合并肺部感染的老年糖尿病患者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功能均受损,受损程度随着肺部感染病情的加重而加重.
作者:薛建红;吴永友;顾伯林;王勇飞;霍红梅;栗先增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血管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并分析对策.方法 选取2013年1月 -2015年6月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986例,回溯性分析患者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并应用 Logistics多因素分析患者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986例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138例,感染率为14%;其中上呼吸道感染和下呼吸道感染率高,分别有33例和35例,占23.91% 及25.36%;年龄≥70岁、住院天数>14d、探视过多过频、有ICU住院史、手术、住院期间外出检查、慢性基础疾病和意识障碍为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Logistics多因素分析表明年龄(OR=10.235,P<0.05)、住院天数(OR=6.253,P<0.05)、探视过多过频(OR=5.241,P<0.05)、手术(OR=4.526,P<0.05)以及慢性基础疾病(OR=4.325,P<0.05)为患者医院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血管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风险较高,临床应增强对相关影响因素的认识,并采取有效防控措施,以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魏淑琴;刘玉玲;樊金焱;张春丽;王阔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 回顾性观察骨科创伤患者感染病原菌分布情况及耐药性特点,为临床合理选取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3年6月-2016年5月医院骨科创伤患者1196例,分析其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率.结果 1196例骨科创伤,感染率为2.01%;24例感染患者共分离病原菌36株,其中革兰阴性菌25株占69.44%,高于革兰阳性菌的27.78%、真菌的2.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唑林、头孢西丁耐药率均达100.00%,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唑林、头孢西丁耐药率达100.00%,鲍氏不动杆菌对头孢唑林、头孢西丁、呋喃妥因耐药率为100.00%,阴沟肠杆菌对头孢唑林和头孢西丁耐药率达100.00%,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对青霉素G、苯唑西林耐药率均为100.00%.结论 骨科创伤患者感染后尽快采集标本实施病原菌培养及鉴定,严格遵循药敏试验结果及时调整抗菌药物,避免耐药菌产生.
作者:李鹏;韩小松;王世强;向丙彦;夏本杰;柏帆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 研究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CT)和内毒素(ET)在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并发感染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1月-2016月10月医院白血病化疗患者170例,其中化疗后并发感染98例设为感染组,非感染患者72例设为非感染组,同期再选取健康体检者50例作对照组,检测感染患者化疗时、感染时、感染控制后和完全缓解后以及非感染患者化疗期间、健康体检人群入选时血清hs-CRP、PCT、ET水平.结果感染组hs-CRP、PCT、ET水平感染时、感染控制后高于化疗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控制后、完全缓解后水平低于感染时,完全缓解后水平低于感染控制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感染组、对照组hs-CRP、PCT、ET水平低于感染组感染时、感染控制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 曲线下面积(AUC) 0.940,高于 hs-CRP、E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CT 截断值0.745 ng/mL,特异性91.67%、敏感度87.76%.结论 血清PCT、hs-CRP、ET水平检测在临床诊断白血病化疗后感染中具有一定价值且有助于病情评估、指导临床治疗,尤其PCT具有较高诊断敏感度与特异性,而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白血病化疗后并发感染诊断准确率.
作者:宋春鸽;马若巾;杨晓煜;王琰;庞素蕾;马云云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 研究老年肺部感染致呼吸衰竭患者在有创机械通气期间,行便携式纤支镜肺泡灌洗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6月医院接诊的老年肺部感染致呼吸衰竭患者70例,入院后均实施有创机械通气,给予常规治疗,其中吸痰管负压吸痰35例作为对照组,便携式纤支镜肺泡灌洗35例作为试验组,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液指标变化,比较治疗恢复时间和吸痰灌洗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计数(WBC)、动脉血氧分压(PaO2)对比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PCT、hs-CRP、WBC明显降低、PaO2明显提高,试验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呼吸衰竭纠正用时(12.46 ± 3.15)h,有创通气(7.62 ± 1.38)d,住院时间为(10.23 ± 2.74)d,均短于对照组(14.18 ± 2.73)h、(8.65 ± 2.06)d、(12.08 ± 3.6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吸痰灌洗期间的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老年肺部感染致呼吸衰竭患者在有创机械通气期间,给予便携式纤支镜肺泡灌洗能够降低PCT、hs-CRP水平,安全高效值得推广.
作者:蒋龙翔;金晨慈;蒋欢欢;金细众;郁雪群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 研究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病原学特点及其危险因素分析.方法 选取2015年1月 -2016年1月医院收治的321例产妇,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率、病原学特点及其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剖宫产患者术后发生切口感染83例,感染率25.86%;83例切口感染患者血培养出病原菌98株,革兰阴性菌43株、占43.88%,革兰阳性菌50株、占51.02%,真菌5株、占5.10%;大肠埃希菌对左氧氟沙星、美罗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西丁以及诺氟沙星具有较强敏感性,而对阿莫西林、磺胺甲噁唑/甲氧芐啶具有较强耐药性;屎肠球菌及粪肠球菌对左氧氟沙星、头孢哌酮/舒巴坦、美罗培南、头孢西丁具有较强敏感性,而对阿莫西林、头孢曲松、磺胺甲噁唑/甲氧芐啶具有较强耐药性;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的年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肥胖、妊娠伴合并症、留置尿管时间、术前导尿为影响剖宫产术后发生切口感染发生的相关因素;通过 logistic分析,年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肥胖、妊娠伴合并症、留置尿管时间、术前导尿及胎膜早破均是剖宫产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导致剖宫产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因素很多,临床上需及时关注孕妇潜在的危险因素,及时行个体化防护,并尽量减少手术时间、控制术中出血量、严控术前导尿及留置尿管时间等,从而减少切口感染的发生.
作者:郑小玲;胡莉娜;孙亚青;危先江;刘玲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天疱疮患者感染状况及预防感染的干预措施.方法 选取医院2013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56例天疱疮合并感染患者为感染组,选择同期住院治疗的天疱疮非感染患者6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感染部位、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激素用量等临床资料及痊愈率,感染组患者分别取血、尿、痰和伤口渗液等标本,进行病原菌鉴定.结果 56例天疱疮合并感染患者中感染部位前两位为皮肤软组织29例,占51.79% 及口腔12例,占21.43%;56例天疱疮合并感染患者共检出病原菌64株,革兰阴性菌35株、革兰阳性菌27株、真菌2株,分别占54.69%、42.19% 和3.13%;检出前4位的病原菌分别为肺炎克雷伯菌16株,占25.00%、金黄色葡萄球菌12株,占18.75%、表皮葡萄球菌8株,占12.50% 和大肠埃希菌7株,占10.94%;感染组患者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和激素用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痊愈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天疱疮患者常见的感染部位为皮肤软组织及口腔,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继发感染可延长天疱疮住院时间,增加激素使用量和住院费用,预后较差.
作者:杜文玉;廖勇梅;雷启蓉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快速反应系统联合脉搏指示持续心输出量(PiCCO)监测对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监控效果及抢救成功率影响,为感染性休克患者的医院治疗管理模式以及液体复苏指导提供借鉴.方法 选择快速反应系统运行后2016年1月-7月医院ICU病房收治的感染性休克患者67例作为试验组,再选择快速反应系统运行前2015年6月-12月收治的感染性休克患者59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ICU管理模式以及常规液体复苏方案,试验组采取快速反应系统并采用PiCCO监测技术指导液体复苏,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情况、复苏效果、抢救成功率等.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MAP、血乳酸水平、尿量、血管活性药物评分以及A-PACHE I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试验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以及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复苏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肺水肿发生率以及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快速反应系统联合PiCCO监测对患者液体复苏的监控效果良好,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液体复苏成功率及抢救成功率,并有助于患者的康复,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李胖;蒋志华;张岚;康石墙;许庆;周才贵;欧玉兰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医院感染的病原学特点和危险因素,以期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改善预后.方法 选择2010年1月-2016年12月医院收治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682例,采集血液、痰液、咽拭子等标本进行培养,探讨医院感染率及病原学特点,进行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医院感染的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682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发生医院感染68例,感染率为9.97%,感染部位主要以呼吸道25例为主,占36.76%,腹腔21例占30.89%;感染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菌41株占60.29%,革兰阳性菌17株占25.00%,真菌10株占14.71%,其中革兰阴性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革兰阳性菌以表皮葡萄球菌为主,真菌均为酵母菌属;多因素 logistic研究结果显示:年龄>60岁、住院时间>4周、有侵入性操作、合并并发症、预防使用抗菌药物、肝功能child分级为C级等为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应合理选择抗菌药物,并实行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作者:韦玲;谢会忠;翁敬飚;易文轶;符仲标;刘正金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对肝硬化患者继发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医院2011年1月 -2016年8月收治的68例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是否合并细菌感染分为感染组23例和非感染组45例,对两组患者治疗前的血清降钙素原及其相关炎症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感染组患者血清PCT、hs-CRP、WBC以及N% 水平均较非感染组患者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不同感染类型患者的PCT、hs-CRP、WBC以及N%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CT和N% 对诊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3例患者共分离病原菌23株,以革兰阴性菌15株为主,占65.22%.结论 肝硬化合并细菌感染早期血液检测可表现出明显的PCT水平升高,而PCT联合N% 可作为判断肝硬化合并细菌感染的血液指标.
作者:张艳梅;范晶华;段志文;范蕊璿;李武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 评价Carba NP试验用于产碳青霉烯酶肠杆菌科细菌和鲍氏不动杆菌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2014年-2015年临床分离的耐碳青霉烯类抗菌素肠杆菌科细菌39株和鲍氏不动杆菌37株,采用Carba NP 试验检测碳青霉烯酶;并采用PCR方法检测碳青霉烯酶相关基因,评价该试验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结果 26株肠杆菌科细菌PCR检出碳青霉烯酶相关基因,Carba NP试验检测肠杆菌科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与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6.1%、94.8%、92.5% 和97.3%;21株鲍氏不动杆菌 PCR检出碳青霉烯酶相关基因,Carba NP试验检测鲍氏不动杆菌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与阴性预测值分别为4.7%、100.0%、100.0% 和45.9%.结论Carba NP试验能快速检出携带 KPC、NDM-1、IMP-1和VIM-2基因肠杆菌科细菌的碳青霉烯酶,未能检出携带OX A-23基因的鲍氏不动杆菌的碳青霉烯酶.
作者:陈斌;杨银梅;刘清华;徐邦牢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 研究糖尿病(DM)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临床前期幽门螺杆菌(HP)感染状况,分析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2年3月-2014年3月来医院进行治疗的DM患者160例,其中80例感染HP的患者设为试验组,未感染 HP的患者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糖、血脂、血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 T)以及炎性因子.结果 试验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均高于对照组,而高密度脂蛋白(HDL-C)较对照组而言有所减少,两组患者血脂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空腹血糖(FPG)低于对照组;而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均高于对照组,且两组患者的血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IM T及炎性因子CRP、IL-6、IL-8均高于对照组患者,IL-10较对照组而言明显减少,两组患者的IM T 及各炎性因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M 患者较易感染HP,且 HP的持续感染和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应予以重视,并进行针对性治疗.
作者:班春梅;艾菊;饶卫平;汪霞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 分析ICU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医院感染情况及耐药特点.方法 选择2012年1月-2016年12月医院ICU洋葱伯克霍尔德菌感染患者318例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年份洋葱伯克霍尔德菌感染率、标本来源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结果 2012年-2016年入住ICU患者共6339例,其中318例发生洋葱伯克霍尔德菌感染,感染率为5.0%;近5年洋葱伯克霍尔德菌感染呈上升趋势,2016年感染率为7.0%,显著高于2012 -2015年的3.3%,3.7%,4.3%,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2年-2016年ICU洋葱伯克霍尔德菌主要以痰液分离为主,占59.12%,显著高于血、腹水、尿、分泌物、脓液等其他标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2年-2016年ICU洋葱伯克霍尔德菌感染患者原发病以呼吸系统疾病为主,占33.02%,显著高于恶性肿瘤及其他原发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敏感试验显示近年来洋葱伯克霍尔德菌耐药菌株逐渐增加,耐药率有上升的趋势,其中2016年其对阿米卡星、庆大霉素、氨苄西林、头孢曲松、头孢替坦、呋喃妥因的耐药率均>90%,对磺胺甲噁唑/甲氧芐啶的耐药率低.结论 重症监护室洋葱伯克霍尔德菌感染率逐年上升,耐药株也有上升的趋势,临床上应选择敏感药物及时给予治疗.
作者:杨兵;马海丽;寿雨薇;张雪灵;秦超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母体感染外周血中β2防御素(HBD-2)、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对于鉴别诊断绒毛膜羊膜炎(HCA)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1月 -2016年1月医院产科就诊的110例PPROM 患者,根据产后胎盘组织学检测结果分为HCA组42例、非HCA组68例,另选40例正常体检孕妇作为对照组,对比三组血清HBD-2、PCT、CRP水平,并探讨三类指标诊断 HCA的价值.结果 HCA组的血清HBD-2、PCT、CRP水平显著的高于非 HCA 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非 HCA 组的血清HBD-2、PCT、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HCA组的血清 HBD-2与PCT 及CRP水平呈显著正相关(P<0.05);HBD-2的诊断灵敏度或特异度均>80%,其诊断学价值明显高于单纯CRP或者 PCT等指标.结论PPROM 母体外周血中 HBD-2、PCT、CRP水平升高,HBD-2鉴别诊断 PPROM 并发 HCA 的价值高于 PCT、CRP.
作者:赵瑞岩;李静;张锡峰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 了解南京市儿童医院重症肺炎患儿病原学分布及主要病原菌耐药性.方法 选取2016年01月 -12月重症肺炎患儿198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儿鼻咽分泌物行病原菌培养及药敏鉴定,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qPCR)对其他病原进行检测.结果 198例患儿中有141例检出至少一种病原体,总检出阳性率为71.2%;共检出病原菌115株,占46.37%,其中革兰阴性菌85株,占34.27%,革兰阳性菌31株,占12.50%,病原菌中鲍氏不动杆菌检出多,为21株占8.47%;共检出病毒86株,占34.68%,鼻病毒检出多,为21株占8.47%;非典型病原体46株占18.55%,肺炎支原体31株占12.5%,为检出多的病原体;药物敏感试验提示革兰阴性菌对常见的青霉素类及一、二代头孢均有很高的耐药率,对于三、四代头孢菌素以及碳青霉烯类等药物也有一定程度的耐药.结论 南京地区儿童重症肺炎病原仍以病原菌为主,革兰阴性菌占优势,主要病原菌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
作者:郭玮;张文馨;邱晨;甘聪;倪萍;田曼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 分析脾氨肽冻干粉口服治疗肺炎支原体(MP)感染所致哮喘发作患者的临床疗效,为MP感染哮喘发作患者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015年3月-2016年3月医院治疗的M P感染致哮喘发作患者10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5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对症治疗及抗菌药物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用脾氨肽冻干粉口服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周,比较两组患者入组、治疗后免疫球蛋白IgG、IgA、IgM、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 /CD8+ 变化情况,并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评分.结果 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IgG、IgA较治疗前均升高,IgM 较治疗前降低(P<0.05),但试验组患者治疗后IgG、IgA高于对照组患者,IgM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CD3+、CD4+、CD4+ /CD8+较治疗前升高(P<0.05),CD8+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但试验组患者治疗后CD3+、CD4+、CD4+ /CD8+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CD8+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哮喘临床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但治疗后试验组哮喘临床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脾氨肽冻干粉口服辅助治疗可有效降低MP感染致哮喘发作患者哮喘临床症状评分,改善患者 T淋巴细胞亚群构成,提高患者免疫功能,对MP感染致哮喘患者的治疗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韩利红;李海燕;郑有光;刘艳琰;陈书文;高莉;麻佑锋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T HA)后医院感染病原菌特征及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12年3月-2017年3月639例T HA患者,根据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以及病原菌检测,观察患者感染率,并分析病原菌特征及危险因素.结果 639例T HA患者共发生医院感染42例,感染率6.57%,感染46例次,例次感染率为7.20%,感染部位以手术切口感染为主,占41.30%;42例感染患者共分离病原菌57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9株,占33.33%,革兰阳性菌38株,占66.67%;革兰阴性菌中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和阿米卡星敏感率高为100.00%,对头孢唑林敏感率低为0,阴沟肠杆菌对亚胺培南敏感率高为100.00%,对头孢唑林和氨苄西林敏感率低为0;革兰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氨苄西林敏感率高为100.00%,对青霉素敏感率低为0,表皮葡萄球菌对氨苄西林敏感率高100.00%,对青霉素敏感率低为0;年龄、BM I、合并基础疾病、合并糖尿病、既往手术史、手术时间、引流管放置时间及抗菌药物使用种类是 T HA 术后感染的相关因素(P<0.05);合并基础疾病≥2种、合并糖尿病、抗菌药物使用种类>3种、既往有手术史是T HA术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T HA术后并发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较多,应针对性加强围手术期护理,降低感染率.
作者:杨剑红;杨红波;毛慧萍;刘红宇;高琳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 了解医院早产儿血培养的菌株分布及耐药性,为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对2010年1月-2015年12月225例早产儿血培养结果采用W HONET5.6进行菌株和药物敏感性分析,数据用Excel进行统计处理.结果 共采集标本225份,检出病原菌225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08株占48.0%,革兰阳性菌99株占44.0%,真菌18株占8.0%;药敏结果显示革兰阴性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均敏感;革兰阳性菌中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属对青霉素、氨苄西林耐药率为97.5%,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耐药率为100.0%,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敏感率为100.0%.结论 合理选择抗菌药物,可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提高治愈率并控制交叉感染.
作者:王施施;李方去;杨海蔚;杨锦红;刘彩霞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 研究高龄患者全身麻醉气管插管术后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学特点及危险因素,制定相关预防控制措施,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6年01月-2017年01月医院收治的400例全麻气管插管术高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病原学特点及危险因素.结果 400例高龄患者中48例发生下呼吸道感染,感染率为12.0%;感染患者下呼吸道分泌物中分离出41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11株,占26.83%,革兰阴性菌28株,占68.29%,真菌2株,占4.99%;其中患者吸烟、气管插管途径、气管插管深度、手术时间、术后拔管时间、合并基础疾病均与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率密切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气管插管途径、气管插管深度、手术时间、拔管时间、合并基础疾病为全身麻醉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高龄患者行全身麻醉气管插管术后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概率高、危险因素多,针对相关危险因素临床应进行干预,以预防下呼吸道感染发生.
作者:程太平;张杰;孔令军;王强;戴海新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超声联合试验室检查对胎儿宫内 TORCH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2016年8月在医院接受孕检的孕妇临床资料,所有孕妇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其血清 TORCH特异性抗体进行检测,同时接受超声检查观察胎儿发育情况,观察试验室检查诊断胎儿宫内 TORCH感染的准确性,分析超声对宫内感染胎儿发育的预测价值.结果 110名胎儿中,确诊发生宫内 TORCH 感染者18例,感染率为16.36%;110名孕妇中,血清抗TORCH IgM 抗体阳性20例,阳性率18.18%;感染孕妇血清IL-6、IL-8、T NF-α、CRP和IgM水平均高于未感染孕妇(P<0.001);血清IL-6、IL-8、TNF-α、CRP和IgM 水平对胎儿宫内 TORCH感染诊断的灵敏度为82.5%、84.9%、75.3%、68.7%、80.2% 特异度为80.3%、78.5%、70.1%、73.2%、78.8%,诊断指数159.3%、165.2%、142.6%、135.2%、160.5%;通过超声对确诊为宫内 TORCH感染胎儿进行诊断,发现发生胎儿发育异常者4例,其中包括脐膨出1例,单脐动脉肾盂积水1例,发育迟缓2例,与胎儿出生后诊断结果一致.结论 IL-6、IL-8、TNF-α、CRP和IgM水平对胎儿宫内TORCH感染有较好的诊断价值,且结合超声影像学结果可预测胎儿的发育情况,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丽;张庆欣;芦莉;董玉花;马春花;马金莲;杨桂清;陈建华;瓦迎芳 刊期: 2017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