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后患者发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影响因素分析

周军;苏耀武;汪超军;陆建军;陈凯强

关键词: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输尿管软镜碎石术, 影响因素
摘要:目的 探讨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后患者发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医院泌尿外科2012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296例泌尿系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住院后均行输尿管软镜碎石术(FURL),分析SIRS的发生率及发生SIRS的相关因素,并应用多因素非条件 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患者发生SIRS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 纳入患者中25例术后发生SIRS,发生率为8.45%;SIRS发生与性别、肾结石大小、肾积水程度、手术时间长短、结石培养及术前中段尿培养阳性等因素相关(P<0.05),与结石位置及年龄无相关性(P>0.05);术前中段尿培养阳性56例,阳性率为18.9%,结石培养阳性62例,阳性率为20.9%,其中大肠埃希菌和葡萄球菌累计检出率>6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手术时间、肾积水程度和结石培养阳性是FURL后SIRS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FURL术后发生SIRS相关因素较多,临床医师需严格控制手术时间,依据手术前后培养结果,合理应用抗菌药物,降低术后SIRS发生率,提高诊疗质量.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相关文献
  • 目标设定结合互动宣教对骨科住院患者肺部感染的预防效果研究

    目的 研究目标设定结合互动宣教对住院骨科患者肺部感染的预防控制效果,降低骨科住院患者的肺部感染率.方法 选择2015年1月-12月医院接受住院治疗的骨科患者2158例作为对照组,选择2016年1月-12月医院接受住院治疗的骨科患者2115例作为试验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宣教,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目标设定结合互动宣教,比较两组患者的肺部感染率、呼吸功能锻炼依从性、呼吸功能和干预满意度,分析其病原菌构成.结果 对照组患者2158例,发生肺部感染31例,感染率为1.44%,试验组患者2115例,发生肺部感染6例,感染率为0.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7例肺部感染患者共分离出病原菌49株,其中真菌10株,占20.41%,革兰阳性菌13株,占26.53%,革兰阴性菌27株,占55.10%;试验组患者按时做缩唇呼吸锻炼例数占90.97%,明显多于对照组,深呼吸锻炼按时做例数占90.59%,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呼吸功能指标评分,肺部啰音、咳嗽程度和痰液黏稠度评分分别为(0.53 ± 0.44)分、(0.41 ± 0.36)分、(0.72 ± 0.49)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总满意率为95.84%,对照组患者总满意率为85.03%(P<0.05).结论 住院骨科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菌,目标设定结合互动宣教可以降低住院骨科患者的肺部感染率,提高患者的呼吸功能锻炼依从性和呼吸功能,患者对干预满意度较高.

    作者:李正碧;朱晓镝;李云琴;陈玲;彭忠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后患者泌尿系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 URP)患者术后泌尿系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药敏特征,并分析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根据相关因素制定预防和控制措施,以期降低感染率.方法 选取2011年4月 -2016年4月48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并接受 TURP 治疗的患者纳入研究,分析患者泌尿系统感染率、耐药菌分布、药敏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480例BPH患者术后发生泌尿系统感染76例,感染率为15.8%;76例患者标本中共分离出病原菌80株,其中革兰阴性菌44株,占55.0%,革兰阳性菌34株,占42.5%,真菌2株,占2.5%;革兰阴性菌中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高为88.9%,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唑林耐药率高为50.0%,二者均对亚胺培南敏感;革兰阳性菌中表皮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高为60%,对万古霉素敏感;患者年龄≥60岁、合并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术前导尿、前列腺≥30g、手术时间≥1h、术后导尿管留置时间>3d、术前应用抗菌药物是TURP术后发生泌尿系感染的相关因素;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糖尿病(OR=2.412,95% CI:0.378~8.207)、术前未应用抗菌药物(OR= 3.374,95% CI:1.977~16.884)、术前导尿(OR=3.579,95% CI:0.884~9.693)以及术后导尿管留置时间>3d(OR=2.864,95% CI:1.413~10.442)是 T URP术后发生泌尿系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应针对T URP术后发生泌尿系感染的高危因素,加强基础护理及专科护理,大程度降低感染率.

    作者:赵俊华;唐澜南;刘淑滢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铜绿假单胞菌医院感染的调查与耐药性分析

    目的 探讨铜绿假单胞菌医院感染的分布情况及耐药性.方法 收集2015年1月 -2016年12月铜绿假单胞菌医院科室临床分离株170株,采用琼脂扩散法(K-B法)对170株铜绿假单胞菌进行药敏试验,分析铜绿假单胞菌的标本来源分布及对15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药敏率,并探讨抗菌药物单独用药与联合用药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治疗效果.结果 铜绿假单胞菌标本来源主要为呼吸道标本,检出率为59.4%,其次为尿液,检出率为12.4%,且铜绿假单胞菌医院感染主要集中在ICU、神经外科、呼吸内科等科室;药物敏感试验显示铜绿假单胞菌对临床中常用的15种抗菌药物均有严重耐药性,其中对氨苄西林/舒巴坦的耐药率高,达到74.7%,其次为头孢噻肟,耐药率为70.6%,对环丙沙星的耐药率低,为18.8%;6组联合抗菌药物协同累加率为43.52% ~88.47%,联合抗菌治疗效果佳为头孢他啶与环丙沙星,达到92.9%,其次为环丙沙星与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的联合,达到78.8%,抗菌药物联合应用敏感率与单独用药敏感率呈现显著差异(P<0.05).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有较高的耐药性,应加强临床监测与控制,对铜绿假单胞菌给予抗菌药物联合给药,增强体外抗菌活性.

    作者:姚伟梅;程绕;杜倩;张照伟;何淑琴;陈巧巧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血清降钙素原联合C-反应蛋白对肝癌患者介入术后感染的临床诊断价值研究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联合C-反应蛋白(CRP)对肝癌患者介入手术治疗后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7月-2016年7月医院行介入手术治疗的肝癌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是否感染分为两组,发生感染的28例患者纳入研究组,未发生感染的6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抽取两组静脉血检测血清PCT、CRP水平、阳性表达情况及阳性、阴性预测值并进行比较.结果 研究组血清 PCT、CRP水平分别为(55.47 ± 12.58)ng/ml、(2.18 ± 0.42)ng/m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17.56 ± 5.23)ng/ml、(0.76 ± 0.45)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血清PCT、CRP阳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PCT 阳性、阴性预测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PCT、CRP对肝癌患者介入术后感染具有一定诊断价值,两者联合检测效果更佳,值得临床积极应用和推广.

    作者:姜浩;尹国文;白向君;陈骏;陈世曦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医院IC U洋葱伯克霍尔德菌感染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分析ICU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医院感染情况及耐药特点.方法 选择2012年1月-2016年12月医院ICU洋葱伯克霍尔德菌感染患者318例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年份洋葱伯克霍尔德菌感染率、标本来源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结果 2012年-2016年入住ICU患者共6339例,其中318例发生洋葱伯克霍尔德菌感染,感染率为5.0%;近5年洋葱伯克霍尔德菌感染呈上升趋势,2016年感染率为7.0%,显著高于2012 -2015年的3.3%,3.7%,4.3%,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2年-2016年ICU洋葱伯克霍尔德菌主要以痰液分离为主,占59.12%,显著高于血、腹水、尿、分泌物、脓液等其他标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2年-2016年ICU洋葱伯克霍尔德菌感染患者原发病以呼吸系统疾病为主,占33.02%,显著高于恶性肿瘤及其他原发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敏感试验显示近年来洋葱伯克霍尔德菌耐药菌株逐渐增加,耐药率有上升的趋势,其中2016年其对阿米卡星、庆大霉素、氨苄西林、头孢曲松、头孢替坦、呋喃妥因的耐药率均>90%,对磺胺甲噁唑/甲氧芐啶的耐药率低.结论 重症监护室洋葱伯克霍尔德菌感染率逐年上升,耐药株也有上升的趋势,临床上应选择敏感药物及时给予治疗.

    作者:杨兵;马海丽;寿雨薇;张雪灵;秦超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老年开放性胫腓骨骨折术后医院感染的病原学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究老年开放性胫腓骨骨折术后医院感染的病原学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方法 选取2011年11月-2016年11月医院收治的267例老年开放性胫腓骨骨折患者,观察术后发生医院感染情况,对感染患者行抽血培养,观察老年开放性胫腓骨骨折术后医院感染的病原学特点及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 267例患者发生术后医院感染69例,感染率25.84%;69例感染患者血培养共分离病原菌101株,主要以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分别占28.71%、15.84%、13.86%,;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噻肟、头孢曲松、氯霉素耐药性较高,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曲松、克林霉素、苯唑西林、头孢噻肟耐药性高,两者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亚胺培南、左氧氟沙星具有较高敏感性;溶血葡萄球菌对氯霉素耐药性强,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头孢曲松、氨苄西林、氯霉素耐药性较强,两者对万古霉素、左氧氟沙星、替考拉宁均较为敏感,受伤至手术时间、止血、清创、切口闭合、引流情况、术后抗菌药物使用均是导致老年开放性胫腓骨骨折术后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及时了解老年开放性胫腓骨骨折术后医院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及病原学特点,有利于指导诊治及判断疾病发展、预后情况.

    作者:曲野;何和与;张新波;黄泽晓;万海山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血液净化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分析

    目的 探究血液净化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 选取于2014年12月-2016年12月医院收治的120例血液净化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为中心静脉置管,置管方式为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或股静脉置管,收集所有患者详细资料,观察患者是否发生导管感染,将感染患者导管血培养并进行病原菌分析,统计感染率,对可能引发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本次120例血液净化患者中,共22例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感染率18.33%;检出病原菌22株其中革兰阳性菌为14株,以表皮葡萄球菌占27.27% 为主;革兰阴性菌7株,以铜绿假单胞菌占13.63% 为主;真菌1株,占4.55%;年龄>65岁、穿刺≥2次、留置导管时间≥4周、有侵入性操作史、血清白蛋白≤35g/L、血红蛋白≤90g/L、医护人员插管技术低、住院时间≥2周、未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及合并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是诱发血液净化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高危影响因素.结论 诱发血液净化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应坚持严格无菌操作原则,对有高危因素的患者预先采取针对性措施,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作者:王玲;张小红;刘芳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糖尿病肾病单中心腹膜透析合并感染患者贫血及铁代谢的临床分析

    目的 研究糖尿病肾病单中心腹膜透析合并感染患者血清铁蛋白(SF)、血清铁(IRON)、总铁结合力(TIBC)以及血红蛋白(Hb)水平,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2年12月 -2015年12月医院诊治的50例糖尿病肾病单中心腹膜透析合并感染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将患者根据是否发生贫血分为贫血组和非贫血组,每组25例,比较两组患者SF水平、IRON水平、TIBC水平及 Hb水平.结果 两组患者 TIB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贫血组SF、IRON水平,显著低于非贫血组(P<0.05);贫血组铁缺乏发生率为84.00%,显著高于非贫血组的40.00%(P<0.05);贫血组心功能分级II级、IV级铁缺乏发生率,低于非贫血组(P<0.05);贫血组心功能分级III级铁缺乏发生率,高于非贫血组(P<0.05);两组患者在不同心功能分级下 T IB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贫血组在Ⅱ级、Ⅲ级以及Ⅳ级SF、IRON水平,显著低于非贫血组(P<0.05);两组患者随着心功能级别的升高,SF、IRON出现下降趋势.结论 糖尿病肾病单中心腹膜透析合并感染患者SF、IRON、TIBC、Hb水平显著降低,且铁缺乏发生率显著高于贫血发生率,应加强患者铁代谢监测,降低临床感染率.

    作者:张宇律;邢玉波;华燕吟;宋迎香;沈洁;王丽君;任燕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电视胸腔镜辅助微创肺癌根治术后患者切口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分析电视胸腔镜辅助微创肺癌根治术后患者切口感染的临床特点并探究预防对策.方法 选取医院2010年9月-2016年2月行电视胸腔镜辅助微创肺癌根治术患者1120例,分析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率,并分析患者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结果 行电视胸腔镜辅助微创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感染76例,感染率为6.79%;76例感染患者共检出病原菌98株,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菌55株,占56.1%,革兰阳性菌43株,占43.9%;革兰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耐药率高为93.3%,对头孢他啶和万古霉素的耐药性为0,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青霉素耐药率为100%.革兰阴性菌中大肠埃希菌及铜绿假单胞菌对左氧氟沙星耐药率高分别为64.7%、100.0%.结论 电视胸腔镜辅助微创肺癌根治术可降低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率,但临床治疗中应重视术后切口感染病原菌的监测,依据切口感染病原菌的特点及耐药性,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作者:冯桂荣;冯荣梅;麦苗青;李练;吴剑辉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天疱疮患者感染状况与干预措施研究

    目的 探讨天疱疮患者感染状况及预防感染的干预措施.方法 选取医院2013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56例天疱疮合并感染患者为感染组,选择同期住院治疗的天疱疮非感染患者6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感染部位、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激素用量等临床资料及痊愈率,感染组患者分别取血、尿、痰和伤口渗液等标本,进行病原菌鉴定.结果 56例天疱疮合并感染患者中感染部位前两位为皮肤软组织29例,占51.79% 及口腔12例,占21.43%;56例天疱疮合并感染患者共检出病原菌64株,革兰阴性菌35株、革兰阳性菌27株、真菌2株,分别占54.69%、42.19% 和3.13%;检出前4位的病原菌分别为肺炎克雷伯菌16株,占25.00%、金黄色葡萄球菌12株,占18.75%、表皮葡萄球菌8株,占12.50% 和大肠埃希菌7株,占10.94%;感染组患者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和激素用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痊愈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天疱疮患者常见的感染部位为皮肤软组织及口腔,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继发感染可延长天疱疮住院时间,增加激素使用量和住院费用,预后较差.

    作者:杜文玉;廖勇梅;雷启蓉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父母单一感染患者辅助胚胎HBV DN A检测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诊断价值研究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父母单一感染者辅助生殖助孕废弃胚胎中 HBV DNA检测结果及影响因素,为 HBV垂直传播的预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0年1月 -2016年12月医院行辅助生殖助孕的200对夫妇废弃的胚胎200个,采用套式聚合酶链反应(PCR)对 HBV DNA进行检测,以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技术检测父母感染者血清乙肝七项、荧光定量PCR法检测 HBVDNA载量.结果 HBV单一感染父母 HBsAg与HBcAb均为阳性,阳性率为100.00%,HBsAb、HBeAg、HBeAb、HBcAb-IgM、HBs1Ag阳性者分别有0例、59例、94例、7例、138例,阳性率为0.00%、29.50%、47.00%、3.50%、69.00%,HBVDNA阳性者200例,阳性率为100.00%,HBV DNA高载量者52例,阳性率为26.00%;200个胚胎,其中17个胚胎检测显示HBV DNA阳性,阳性率为8.50%;单因素分析,男方与女方年龄、受精方式、辅助生殖助孕次数、HBV感染者性别、HBs1Ag检测结果对胚胎 HBV DNA检测结果无影响,HBeAg阳性、HBeAb阳性、HBcAb-IgM 阳性、HBV DNA 高载量阳性时胚胎 HBV DNA阳性率分别为15.25%、13.83%、42.86%、19.23%,阴性时胚胎 HBV DNA 阳性率分别为5.67%、3.77%、7.25%、4.7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果显示 HBeAg、HBeAb、HBcAb-IgM、HBV DNA高载量检测结果对胚胎HBV DNA检测结果存在影响;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BV DNA高载量是胚胎 HBV DNA检测结果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HBV父母单一感染可引起胚胎 HBV DNA阳性,感染者 HBV DNA高载量是胚胎 HBV感染的高风险因素,建议在受孕前应进行针对性治疗,以降低胚胎感染HBV风险.

    作者:张明哲;杨智敏;刁英;罗克燕;杨之丽;彭先敏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肠内营养混悬液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感染及免疫功能的影响研究

    目的 分析肠内营养混悬液改善结直肠癌手术患者术后免疫功能及降低术后感染的效果,以期为降低患者结直肠癌术后感染率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015年2月-2016年3月医院收治的结直肠癌手术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3例,对照组患者术后采用常规治疗及护理,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肠内营养混悬液,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一个月免疫球蛋白IgG、IgA、IgM 及 T 淋巴细胞CD3+、CD4+、CD8+、CD4+ /CD8+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术后一个月内感染率及病原菌构成.结果 试验组患者术后感染率为9.3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9.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IgG、IgA、IgM、CD3+、CD4+、CD4+ /CD8+较术前均明显降低(P<0.05),CD8+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试验组患者以上指标较术前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患者术后IgG、IgA、IgM、CD3+、CD4+、CD4+ /CD8+高于对照组患者,CD8+ 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并发症率为16.28%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7.9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结直肠癌患者术后予以肠内营养混悬液,可有效保护患者免疫功能,降低患者术后感染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吕保良;刘新江;潘玲;黄贺梅;张雪灵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医院感染的病原菌特征与耐药性及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T HA)后医院感染病原菌特征及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12年3月-2017年3月639例T HA患者,根据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以及病原菌检测,观察患者感染率,并分析病原菌特征及危险因素.结果 639例T HA患者共发生医院感染42例,感染率6.57%,感染46例次,例次感染率为7.20%,感染部位以手术切口感染为主,占41.30%;42例感染患者共分离病原菌57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9株,占33.33%,革兰阳性菌38株,占66.67%;革兰阴性菌中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和阿米卡星敏感率高为100.00%,对头孢唑林敏感率低为0,阴沟肠杆菌对亚胺培南敏感率高为100.00%,对头孢唑林和氨苄西林敏感率低为0;革兰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氨苄西林敏感率高为100.00%,对青霉素敏感率低为0,表皮葡萄球菌对氨苄西林敏感率高100.00%,对青霉素敏感率低为0;年龄、BM I、合并基础疾病、合并糖尿病、既往手术史、手术时间、引流管放置时间及抗菌药物使用种类是 T HA 术后感染的相关因素(P<0.05);合并基础疾病≥2种、合并糖尿病、抗菌药物使用种类>3种、既往有手术史是T HA术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T HA术后并发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较多,应针对性加强围手术期护理,降低感染率.

    作者:杨剑红;杨红波;毛慧萍;刘红宇;高琳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哺乳期化脓性乳腺炎患者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探究哺乳期化脓性乳腺炎患者感染病原菌的分布情况以及对患者进行药敏试验后病原菌的耐药情况.方法 选取医院2013年1月-2016年7月收治的处于哺乳期化脓性乳腺炎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所有患者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结果 120例患者标本共分离出病原菌75株,检出率为62.5%,以金黄色葡萄球菌66株为主,占88.0%,金黄色葡萄球菌中具有多药耐药菌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为24株,检出率为36.4%;药敏试验显示,分离出的66株金黄色葡萄球对于青霉素的耐药率高,高达96.9%,对万古霉素及环丙沙星的耐药率低,均为0;24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苯唑西林以及阿莫西林的耐药率高,均为100.0%,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以及磺胺甲噁唑/甲氧芐啶的耐药率低,均为0.结论 化脓性乳腺炎患者感染病原菌主要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且存在一定比例的多药耐药菌,因此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提高患者治疗效果的关键.

    作者:曹博;朱晓萍;江琴;夏光发;朱娟英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血管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

    目的 探讨血管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并分析对策.方法 选取2013年1月 -2015年6月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986例,回溯性分析患者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并应用 Logistics多因素分析患者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986例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138例,感染率为14%;其中上呼吸道感染和下呼吸道感染率高,分别有33例和35例,占23.91% 及25.36%;年龄≥70岁、住院天数>14d、探视过多过频、有ICU住院史、手术、住院期间外出检查、慢性基础疾病和意识障碍为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Logistics多因素分析表明年龄(OR=10.235,P<0.05)、住院天数(OR=6.253,P<0.05)、探视过多过频(OR=5.241,P<0.05)、手术(OR=4.526,P<0.05)以及慢性基础疾病(OR=4.325,P<0.05)为患者医院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血管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风险较高,临床应增强对相关影响因素的认识,并采取有效防控措施,以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魏淑琴;刘玉玲;樊金焱;张春丽;王阔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和分析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相关因素及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情况.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医院所收治的696例重型颅脑外伤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分别对重型颅脑外伤手术患者的性别、年龄、GCS评分、基础疾病、创伤性操作、预防应用抗菌药物、营养供给、住院时间等相关因素以及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本研究696例重型颅脑外伤手术患者中发生下呼吸道感染75例,感染率为10.78%;年龄>60岁,GCS评分≤5分,有基础疾病,侵入性操作,预防应用抗菌药物,营养供给不足,住院时间>14d是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GCS评分、侵入性操作以及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是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75例感染患者共检出病原菌92株,其中革兰阴性菌占71.74%,革兰阳性菌占18.48%,真菌占9.78%;革兰阴性菌对美洛西林、头孢曲松、环丙沙星均表现出较高的耐药性,其耐药率均>50%,对亚胺培南的耐药性较低,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阿奇霉素、头孢唑林、苯唑西林均表现出较高的耐药性,其耐药率均>50%,对万古霉素耐药性较低.结论 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术后下呼吸道感染与GCS评分,侵入性操作,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等因素相关,病原菌分布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应结合其耐药情况及时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作者:章小芬;余艳飞;林沙沙;黄思思;麻笑娇;周艳;朱烈烈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米力农雾化疗法在重症肺部感染并发心力衰竭患儿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米力农雾化疗法在重症肺部感染并发心力衰竭儿童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择2013年6月-2016年6月医院就诊的重症肺部感染并发心力衰竭患儿86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儿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基础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米力农雾化疗法,观测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心率、面色转红润时间、精神状况、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哺乳时间、肝脏缩小时间等体征情况;比较两组患儿症状、体征改善时间、治疗有效率,观察并记录两组患儿药物副作用,测量两组患儿左室收缩末径(LVSD)、左室舒张末径(LVDD)、房室瓣EA峰比值(E/A)、左室短轴缩短率(LVSF)、动脉收缩压(SAP)、平均肺动脉压(MPAP)、氧合指数(OI).结果 研究组患者面色转红润41例占95.35%、肝脏回缩41例占95.35%、哺乳时间缩短40例占93.02%、湿啰音消失41例占95.35%、烦躁消失39例占90.70%,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病原菌检测共检测出147株病原菌,其中检测出革兰阴性菌86株,占58.50%,革兰阳性菌53株,占36.05%,真菌8株,占5.45%;治疗后,研究组LVSF、LVEF、E/A、SAP水平高于对照组,LVDD、LVSD、MPAP、OI等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5.35%,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1.40%,显著低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米力农雾化疗法能够显著缩短重症肺部感染并发心力衰竭儿童体征症状改善时间,有效改善其心功能,提高治疗有效率,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柳旎;韩旭;王书举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不同敷料对糖尿病足感染患者创面闭合指数及临床疗效的影响研究

    目的 探讨不同敷料对糖尿病足感染患者创面闭合指数和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医院收治的糖尿病足患者14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7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凡士林敷料,研究组患者给予纳米银抗菌敷料,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感染发生情况、病原菌分布、溃疡愈合指标、创面闭合指数及临床疗效.结果 研究组发生感染患者19例,感染率18.57% 显著低于对照组27例, 38.57%(P<0.05);研究组感染患者共检出病原菌19株,对照组感染患者共检出33株病原菌,两组病原菌均以铜绿假单胞菌为主;研究组的各项溃疡愈合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治疗7、14、21、28d的创面闭合指数分别为(39.42 ± 5.32)、(56.02 ± 5.43)、(82.34 ± 4.93)和(97.45 ± 3.13)均显著高于对照组(36.53 ± 6.53)、(54.32 ± 3.21)、(64.32 ± 3.03)和(86.53 ± 6.11)(P均<0.05);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0.00%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29%(P<0.05).结论 纳米银抗菌敷料能有效预防糖尿病足患者感染,显著提升溃疡面的愈合效果及创面闭合指数.

    作者:刘京;徐曌;张庚良;陈秀荣;云凤;张亚丽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病原学特点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研究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病原学特点及其危险因素分析.方法 选取2015年1月 -2016年1月医院收治的321例产妇,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率、病原学特点及其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剖宫产患者术后发生切口感染83例,感染率25.86%;83例切口感染患者血培养出病原菌98株,革兰阴性菌43株、占43.88%,革兰阳性菌50株、占51.02%,真菌5株、占5.10%;大肠埃希菌对左氧氟沙星、美罗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西丁以及诺氟沙星具有较强敏感性,而对阿莫西林、磺胺甲噁唑/甲氧芐啶具有较强耐药性;屎肠球菌及粪肠球菌对左氧氟沙星、头孢哌酮/舒巴坦、美罗培南、头孢西丁具有较强敏感性,而对阿莫西林、头孢曲松、磺胺甲噁唑/甲氧芐啶具有较强耐药性;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的年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肥胖、妊娠伴合并症、留置尿管时间、术前导尿为影响剖宫产术后发生切口感染发生的相关因素;通过 logistic分析,年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肥胖、妊娠伴合并症、留置尿管时间、术前导尿及胎膜早破均是剖宫产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导致剖宫产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因素很多,临床上需及时关注孕妇潜在的危险因素,及时行个体化防护,并尽量减少手术时间、控制术中出血量、严控术前导尿及留置尿管时间等,从而减少切口感染的发生.

    作者:郑小玲;胡莉娜;孙亚青;危先江;刘玲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便携式纤支镜肺泡灌洗治疗呼吸衰竭有创机械通气患者疗效观察

    目的 研究老年肺部感染致呼吸衰竭患者在有创机械通气期间,行便携式纤支镜肺泡灌洗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6月医院接诊的老年肺部感染致呼吸衰竭患者70例,入院后均实施有创机械通气,给予常规治疗,其中吸痰管负压吸痰35例作为对照组,便携式纤支镜肺泡灌洗35例作为试验组,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液指标变化,比较治疗恢复时间和吸痰灌洗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计数(WBC)、动脉血氧分压(PaO2)对比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PCT、hs-CRP、WBC明显降低、PaO2明显提高,试验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呼吸衰竭纠正用时(12.46 ± 3.15)h,有创通气(7.62 ± 1.38)d,住院时间为(10.23 ± 2.74)d,均短于对照组(14.18 ± 2.73)h、(8.65 ± 2.06)d、(12.08 ± 3.6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吸痰灌洗期间的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老年肺部感染致呼吸衰竭患者在有创机械通气期间,给予便携式纤支镜肺泡灌洗能够降低PCT、hs-CRP水平,安全高效值得推广.

    作者:蒋龙翔;金晨慈;蒋欢欢;金细众;郁雪群 刊期: 2017年第21期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