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年患者全麻插管后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及相关因素与抗感染分析

刘学佳;丁保峰;杨春晓;李季;邢小明

关键词:老年患者全麻插管, 下呼吸道感染, 相关因素, 病原菌, 抗感染治疗
摘要:目的 探究老年患者全麻插管后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及危险因素与抗感染分析.方法 选择2013年2月-2016年9月于医院行全麻气管插管手术的老年患者428例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观察和分析;根据下呼吸道感染发生时间将感染患者分为序贯组35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给予头孢曲松进行抗感染治疗,序贯组给予头孢曲松和头孢克肟进行序贯抗感染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抗感染疗效进行分析;对其痰液进行细菌培养,分析其病原菌构成.结果 428例行全麻插管的老年患者中有67例出现下呼吸道感染,感染发生率为15.65%;感染患者的痰液样本中共分离出81株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共65株占80.25%;序贯组抗感染的总有效率和细菌清除率分别为91.43%、91.43%,均高于对照组的78.13%、71.88% (P<0.05);且序贯组患者的退热时间、咳嗽缓解时间、咳痰缓解时间及肺啰音消失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序贯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71%,低于对照组的25.00% (P<0.05).结论 针对相关因素进行目标性、预见性干预和治疗,能有效降低相关感染情况的发生,应用抗菌药物进行序贯治疗能够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且临床用药安全可靠.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相关文献
  • 慢阻肺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老年患者肺感染的病原学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慢阻肺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老年患者发生肺感染的影响因素和病原菌状态,为临床实践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0月期间医院收治呼吸内科和ICU病房的慢阻肺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老年患者654例为研究对象,对其肺部感染情况进行统计,对肺部感染患者的分泌物样本进行病原菌检测和药敏分析,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回归的分析方法统计分析导致患者发生肺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654例患者中发生肺部感染的患者有163例,感染率为24.92%;163例肺部感染患者共检出病原菌198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共132株占66.67%;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氏不动杆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较高,均> 90.00%;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住院时间、呼吸机微生物污染、心力衰竭、意识状态是慢阻肺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老年患者肺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慢阻肺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老年患者肺感染情况应给予高度重视,革兰阴性菌是导致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年龄、住院时间、呼吸机微生物污染、心力衰竭、意识状态是慢阻肺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老年患者肺感染的危险因素.

    作者:郎燕芳;俞志红;陆晓玲;吴亮;张海燕;陈继花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肾盂及输尿管取石术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及预后分析

    目的 调查分析121例肾盂及输尿管取石术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多种耐药菌耐药性情况,以期为预防感染的发生及感染的后期治疗提供帮助.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2015年7月医院收治的肾盂及输尿管取石术患者489例,对其中121例术后切口感染患者进行调查分析,取其标本做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分析术后感染多种耐药菌分布及其耐药性情况.结果 489例肾盂及输尿管取石术患者中121例发生术后切口感染,感染率为24.74%;传统开放性切开术后切口感染率高,感染率为40.32%;121例送检标本分离出病原菌128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共94株占73.44%;128株病原菌中多药耐药菌72株,占56.25%;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和磺胺甲嗯唑/甲氧苄啶耐药率较低,克雷伯杆菌对亚胺培南和左氧氟沙星耐药率较低.结论 为减少肾盂及输尿管取石术后切口感染率,需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根据药敏实验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有效控制感染.

    作者:郭姝馨;苏晓萍;张燕美;施美珍;蔡翠珊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右美托咪定对全麻苏醒期患者躁动及围手术期医院感染的影响

    目的 分析右美托咪定对全麻苏醒期患者躁动及围手术期医院感染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2月-2016年5月期间于医院接受治疗的120例脑膜瘤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0例;观察分析两组在术前与苏醒期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及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指标水平,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手术前后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两组术前与苏醒期的HR、MAP、SpO2、SBP、DBP指标水平有差异(P<0.05),且试验组苏醒期的HR、MAP、SpO2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全麻苏醒期,试验组躁动发生率11.67%低于对照组的31.67%(P<0.05);术后试验组的TNF-α、CRP与IL-8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试验组患者总不良反应发生率率为8.23%,低于对照组的23.33% (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可以降低全麻苏醒期患者的躁动率及改善脉搏指标水平,同时可以降低围手术期患者的医院感染率,并改善预后,有助于患者的身心健康.

    作者:余建英;张明晓;王充;邵亮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开胸术后合并胸腔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开胸术后合并胸腔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耐药性及相关因素,为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工作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选取2009年1月-2016年12月于医院接受开胸手术的61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分析患者术后胸腔感染的发生率,对发生胸腔感染患者的引流液体或胸水标本中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进行检测和分析,对与开胸手术合并胸腔感染发生相关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616例患者中有80例患者发生术后胸腔感染,感染率为13.0%,在感染患者的标本共检出病原菌80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共52株占65.0%;革兰阴性菌对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头孢吡肟、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较高;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开胸手术合并胸腔感染的发生与手术时间、留置引流管时间、术前肺功能、术后创口污染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 开胸手术合并胸腔感染的病原菌分布、耐药性及相关因素均具有一定的特征,临床医生应对其给予高度重视和密切监测,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并选取敏感性抗菌药物进行治疗,以达到提高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效果、减少病原菌耐药的目的.

    作者:董淑敏;邵仲凡;戴建华;陈光辉;孙海军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多准则决策分析法对骨折患者肺部感染的影响

    目的 研究多准则决策分析法对住院骨折患者肺部感染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6月-2016年5月于医院接受治疗的168例住院骨折患者,按治疗时间分为两组,于2013年6月-2014年11月接受治疗的87例住院骨折患者为常规组,于2015年12月-2016年5月接受治疗的81例住院骨折患者为试验组,常规组采用常规的治疗与干预方法,试验组采用多准则决策分析法为患者建立集束化干预策略;统计两组患者感染率,分析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分析比较两组机械通气时间、治疗依从性、治疗中不良事件发生率及医护人员操作规范程度.结果 常规组感染19例感染率为21.83%,高于试验组感染9例感染率为11.11%(P<0.05);28例感染患者分离出168株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共141株占83.93%;试验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治疗依从性、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操作规范程度均优于常规组患者(P<0.05).结论 利用多准则决策分析法所做出的集束化干预策略对住院骨折患者的肺部感染有着较好的预防作用,通过科学决策制定较有效的干预策略,提高医护人员治疗操作规范程度,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治疗依从度,终达到降低住院骨折患者的肺部感染率的目的.

    作者:吴洪霞;赵君静;李欣欣;王光敏;李梅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银离子抗菌敷料对感染性压疮患者临床应用效果研究

    目的 通过对银离子抗菌敷料对感染性压疮患者临床治疗研究,分析其效果,以期为寻找有效治疗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择2014年10月-2016年10月于医院进行治疗的感染性压疮患者68例,并根据治疗所用敷料的不同,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试验组患者接受银离子抗菌敷料护理方案治疗,而对照组则接受传统纱布敷料护理方案治疗;详细记录两组患者压疮伤口感染控制时间,分别记录治疗前、首次治疗第二天和末次治疗第二天的患者伤口愈合情况,两组患者换药次数和换药费用,评估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试验组伤口控制时间为(14.02±1.95)d,短于对照组的(25.31±2.43)d(P<0.05);试验组患者在末次治疗后第二天PUSH评分为(5.03±1.21)分,低于对照组的(10.56±3.69)分(P<0.05);试验组换药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压疮伤口感染得到有效控制的比例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73.47%(P<0.05).结论 与传统纱布敷料相比,银离子抗菌敷料可更快地控制伤口感染情况,更好地改善伤口愈合情况,且换药次数少,临床疗效好.

    作者:王丽;周晓玲;林陶玉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神经外科监护病房分离病原菌特征与耐药性分析

    目的 回顾性研究神经外科监护病房分离的常见病原菌的分布变迁,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控制病原菌耐药率、有效控制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医院神经外科监护病房的送检标本1 316份,收集分离的各类病原菌种类和耐药性信息,回顾性分析这些病原菌的分布变迁及耐药率的变化.结果 1 316份送检标本中共分离出病原菌846株,以痰液标本为主,共495株占58.5%;菌种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共489株占57.8%;革兰阴性菌呈上升趋势,革兰阳性菌呈下降趋势,真菌波动不明显;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保持较高的敏感;革兰阴性菌总体耐药率升高,尤其是对头孢曲松的耐药性逐年升高,甚至超过90.00%.结论 医院分离自NICU的病原菌仍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且呈逐年升高趋势;病原菌的耐药率变化依其种类的不同而不同,了解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变化,利于合理选择抗菌药物,以帮助有效及时地控制感染.

    作者:王秀英;张军;刘磊;冀蓁;陈玥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骨科患者手术植入物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与预防

    目的 探讨骨科患者手术植入物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与预防,为临床预防及治疗提供有效手段.方法 选取2014年9月-2016年7月于医院骨科收治行骨科人工物体植入手术的患者2 668例,对骨科患者手术植入物感染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对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进行分析.结果 2 668例骨科人工物体植入手术患者中发生手术植入物感染51例,感染率为1.91%;51例手术植入物感染患者标本中共检出病原菌43株,检出率为84.31%,其中革兰阴性菌26株占60.47%,革兰阳性菌17株占39.53%;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合并糖尿病、手术室条件、手术时机、未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是发生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骨科患者手术植入物感染临床表现多样,革兰阴性菌及革兰阳性菌均为常见病原菌,临床治疗时应重点关注危险因素.

    作者:贾曼;金文姬;李娜;吕畅;王谊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血清降钙素原、炎症细胞因子及超敏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放射性肺炎合并肺部感染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究血清降钙素原(PCT)、炎症细胞因子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联合检测对放射性肺炎合并肺部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于医院收治的放射性肺炎合并肺部感染的患者55例,作为试验组;选取放射治疗后同时间段但未发生放射性肺炎合并肺部感染的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空腹抽取静脉血,测定两组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及hs-CRP的含量.结果 试验组患者血清PCT、hs-CRP及炎症因子(TNF-α、IL-6、IL-8)的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PCT、hs-CRP和炎症因子联合检测对放射性肺炎合并肺部感染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率均优于单独检测(P<0.05).结论 联合检测血清PCT、炎症细胞因子及hs-CRP能够提高放射性肺炎合并肺部感染诊断的灵敏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张鹏;王永才;张喜报;关小川;刘亮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IL-6在PROM孕妇中的表达及与破膜时间和宫内感染的关系

    目的 观察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在胎膜早破(PROM)孕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破膜时间和宫内感染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于医院妇产科检查并住院分娩的200例孕妇为研究对象,其中PROM孕妇140例为实验组,足月未胎膜早破的正常分娩孕妇60例为对照组;实验组包括足月前胎膜早破(PPROM)孕妇70例和足月胎膜早破(TPROM)孕妇70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结果 实验组血清WBC、CRP和IL-6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宫内感染率29.3%,高于对照组宫内感染率1.7%(P<0.05);实验组中合并宫内感染者血清WBC、CRP和IL-6表达均高于无宫内感染者(P<0.05);TPROM合并宫内感染者血清WBC和CRP表达高于无宫内感染者(P<0.05);PPROM合并宫内感染者血清WBC、CRP和IL-6表达高于无宫内感染者(P<0.05);与破膜时间<24h的孕妇比较,宫内感染发生率、血清CRP和IL-6表达在破膜时间>24h的孕妇明显增高(P<0.05).结论 血清IL-6水平与PROM孕妇宫内感染、破膜时间长短密切相关.

    作者:赵文龙;吴崧;楼颖素;楼云霞;张晓青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ICU患者发生医院感染与家属探视模式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研究家属探视模式对ICU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影响,为找到科学的人性化的探视方法做支撑,从而满足患者和家属的探视需求.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医院ICU收治的重症患者26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2015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30例患者为对照组采取弹性探视制度;2016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30例患者为研究组采取限制性探视制度;记录并观察患者是否发生感染,对ICU空气环境进行监测,分析空气中病原菌菌株分布,研究限制性探视模式对患者医院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研究组有36例患者感染,感染率为27.69%,对照组34例患者感染,感染率为26.5%;研究组36例感染患者共检出菌株102株,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共72株占70.59%,对照组34例感染患者共检出菌株99株,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共72株占72.73%;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分析显示,每次探视时间、每天探视人数能够增加患者感染的风险,每天仪器表面消毒剂擦拭次数及每天动态空气消毒次数则能够降低患者感染的风险(P<0.05).结论 和弹性探视制度相比,限制性探视制度未增加医院感染的风险,为科学的人性化的探视方法.

    作者:臧舒婷;芦良花;韩涵;王亚昌;张扬;胡明南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急诊感染患者凝血障碍与脓毒血症的关系及参考评价

    目的 探讨急诊感染患者凝血障碍与脓毒血症之间的关系及其参考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医院收治的128例急性感染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根据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评分及序贯器官衰竭评分将患者随机分为单纯感染组46例、脓毒血症组50例、重度脓毒血症组32例,并分别对三组急诊感染患者的死亡情况、凝血指标变化情况、抗凝指标变化情况、炎症指标变化情况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与单纯感染组病死率6.52%、脓毒血症组病死率10.00%比较,重度脓毒血症组的病死率上升为34.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单纯感染组、脓毒血症组比较,重度脓毒血症组的血小板计数(PLT)和D-二聚体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单纯感染组、脓毒血症组比较,重度脓毒血症组的抗凝血酶Ⅲ抗体(AT-Ⅲ)、活化蛋白C(APC)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单纯感染组、脓毒血症组比较,重度脓毒血症组的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诊感染患者凝血障碍与脓毒血症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对凝血功能的检测必将为准确判断患者脓毒血症病情的严重程度提供具有价值的参考.

    作者:俞聪波;叶映月;华双益;冯雪芳;张铁营;范锦娣;李芸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PCB77暴露致胚胎发育异常斑马鱼分离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分析

    目的 本研究分析多氯联苯(PCB77)暴露致胚胎发育异常斑马鱼分离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对本课题组养殖的40条斑马鱼进行研究,20条进行PCB77暴露,20条作为对照组;对PCB77暴露致胚胎发育异常斑马鱼感染病原菌进行分析,用灭菌的棉拭子采集感染部位及周围组织脓状样本获得培养物,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分析仪对病原菌进行鉴定分型,药敏纸片分析分离病原菌的抗菌药物敏感性,并分析感染斑马鱼体内斑马鱼otu基因(Z-OTU)及Culin4蛋白(CUL4)和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蛋白的表达;以未暴露PCB77斑马鱼和PCB77暴露致胚胎发育异常但未感染病原菌斑马鱼为对照.结果 256株病原菌中革兰阳性菌120株占46.9%,革兰阴性菌136株占53.1%;分离的革兰阳性菌对多数抗菌药物均有耐药性,但对青霉素、氨苄青霉素和诺氟沙星较敏感,革兰阴性菌对多数抗菌药物均有耐药性,但对青霉素、氨苄青霉素和多黏菌素较敏感;感染后体内胚胎发育相关蛋白Z-OTU和CUL4及SAA蛋白表达降低,且与对照组及未感染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PCB77暴露致胚胎发育异常斑马鱼易受病原菌感染,且能引起胚胎发育相关蛋白Z-OTU和CUL4及SAA蛋白表达异常.

    作者:刘泽婵;杨娟;杨禹涵;陈超英;陈铖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肺炎衣原体感染及炎症反应与冠心病的关系

    目的 探讨肺炎衣原体感染、炎症反应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2月于医院诊断及治疗的冠心病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急性心肌梗死组40例,心绞痛组40例,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40名为对照组;检测并分析各组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纤维蛋白原(Fg)以及肺炎衣原体特异性抗体IgM以及IgG水平的差异,分析IL-6、CRP、Fg与心绞痛危险评分的关系,分析肺炎衣原体特异性抗体与IL-6、CRP、Fg的关系.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组IL-6、CRP及Fg水平高于心绞痛组及对照组,心绞痛组高于对照组(P<0.05);心绞痛患者随着危险分数的升高,IL-6、CRP及Fg水平也呈上升的趋势(P<0.05);急性心肌梗死组与心绞痛组肺炎衣原体特异抗体IgG阳性率高于对照组(P<0.05);IgG阳性患者IL-6及CRP水平高于阴性患者(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肺炎衣原体特异性抗体IgG阳性与IL-6、CRP及Fg呈正相关关系(r=0.441,0.472,0.395,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肺炎衣原体特异性抗体IgG水平升高,并且IgG与炎性指标有正相关关系,因此推断肺炎衣原体感染在冠心病的发生及发展过程中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作者:杨海燕;毛静飞;吴常裕;俞晓军;俞怡;沈凯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妇科肿瘤手术患者泌尿系感染病原菌分布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和分析妇科肿瘤手术患者泌尿系感染的相关因素及病原菌分布情况.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于医院进行妇科肿瘤手术的1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分别对妇科肿瘤手术患者的年龄、手术方式、手术持续时间、合并糖尿病、应用抗菌药物、留置导尿管、住院时间等相关因素以及病原菌分布和耐药等情况予以全面深入的统计和分析.结果 150例妇科肿瘤手术患者中发生泌尿系感染28例,感染率为18.67%;28例妇科肿瘤手术泌尿系感染患者中共检出病原菌34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共24株占70.59%;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方式、应用抗菌药物及留置导尿管是妇科肿瘤手术患者泌尿系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主要革兰阴性菌对头孢哌酮、头孢噻肟、哌拉西林均表现出较高的耐药性,耐药率均≥50%.结论 应注意引起妇科肿瘤手术患者泌尿系感染的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病原菌主要以革兰阴性菌分布为主,临床上应根据具体耐药情况科学使用抗菌药物.

    作者:郑芝;李小萍;淮丽;金小青;赵宇;胡越;王丽芳;姚招男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手术室感染控制策略对术后感染及手术室空气洁净度的影响研究

    目的 探讨手术室感染控制策略对术后感染及手术室空气洁净度的影响,为术后感染的预防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6年6月-12月期间医院2间面积、层流分级等条件相同的层流手术室,其中1间手术室内所行手术的330例患者设定为干预组,共行手术330台,另外1间手术室所行手术的341例患者设定为对照组,共行手术341台,对照组采取传统的手术室质量及术后感染防控管理,干预组采取感染控制策略对手术室质量及术后感染进行防控,观察患者术后感染发生情况、感染部位,在每一台手术开始前5 min、手术结束后5 min对手术室内菌落采样进行细菌培养.结果 干预组术后感染率为2.12%,低于对照组术后感染率的5.57%(P<0.05);干预组术后切口感染感染率为0.91%,低于对照组术后切口感染感染率的3.52%(P<0.05);术后5 min,两组术后手术室含菌量均高于术前,术后干预组手术室空气含菌量为(10.94±3.10) CFU/cm3,低于对照组的(15.37±3.51)CFU/cm3 (P<0.05).结论 手术室感染控制策略有助于提高手术室空气洁净度,有效预防及降低术后感染的发生.

    作者:郭瑞萍;秦红英;黄米娜;杨瑞;李璇;吕东东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终末期乳腺癌患者高危型HPV感染与Stat3活性及IL-17表达意义研究

    目的 探讨终末期乳腺癌患者高危型人乳头瘤状病毒(HPV)感染与信号转导与转录活化因子(Stat3)活性及白细胞介素-17(IL-17)表达意义,为乳腺癌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随机选取2013年3月-2016年2月宁波市第二医院收治的156例乳腺癌患者石蜡组织标本,同时收集患者的肿瘤大小、年龄等临床病理资料,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了乳腺癌中的Stat3活性的表达和IL-17的表达.结果 156例乳腺癌中Stat3的活化状态即p-Stat3有强阳性(2+--3+)表达的127例;阳性(+)表达的为28例,表达阴性(-)的有1例,对156例乳腺癌中HPV与Stat3信号通路的活化进行双变量的相关性分析,Spearman相关系数(rs)为0.089,P=0.091,说明乳腺癌中HPV感染与的p-Stat3表达量不相关;156例有78例强阳性(2+--3+)表达,有59例阳性(+)表达,有19例IL-17表达为阴性(-)的;对156例乳腺癌中HPV感染与IL-17的表达进行双变量的相关性分析,Spearman相关系数(rs)为-0.169,P=0.001,说明乳腺癌中HPV感染与IL-17的表达量之间有相关性.结论 HPV感染与的p-Stat3表达量无相关性,HPV感染与IL-17的表达量之间有相关性,临床上可通过检测IL-17的表达量判断HPV感染.

    作者:钱飚;鲁洪丰;励超;葛启栋;孙龙;董学君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2013年-2016年头孢类抗菌药物临床用药分析

    目的 探讨医院常用头孢类抗菌药物用药现状和趋势,旨在为头孢类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提供指导意见.方法 选取医院药学部药品库计算机管理系统提供的2013年6月-2016年5月常用头孢类抗菌药物使用数据,对常用头孢类抗菌药物销售数量、销售金额、构成比以及用药频度(DDDs)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医院2013年6月-2016年5月各年度头孢类抗菌药物中常用药品销售金额中首位为头孢硫脒注射液,三个年度头孢硫脒注射液销售金额分别为4287394.4、6917626.9、4584950.4万元,其分别占35.1%、45.4%和31.6%;头孢硫脒注射液销售数量以及比例均处于首位,头孢硫脒、头孢唑林以及头孢哌酮舒巴坦排序均靠前;2013年6月-2016年5月各年度中头孢硫脒注射液B/A(销售金额排序序号B/DDDs排序序号A)均为1(1/1,1/1,1/1),2014年5月-2016年5月头孢替安、头孢哌酮舒巴坦B/A比值接近1(6/6,4/3)、(2/2,3/2).结论 医院头孢类抗菌药物使用趋于合理和规范化,然而个别品种依然存在过度使用的情况,所以还需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的使用管理,以便促进临床用药有效、经济和合理.

    作者:戴丽;施国农;夏立义;丁坚明;李玉兰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头孢呋辛与他类抗菌药物在骨科手术感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与效价评估

    目的 评估头孢呋辛与他类抗菌药物在骨科手术感染中的效果及效价.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6年1月于医院骨科行手术治疗的患者300例,随机分为头孢呋辛组和头孢他啶组、头孢唑林组、阿奇霉素组、磺苄西林钠组和克林霉素组,每组50例,比较六组患者治疗效果、术后发热率、切口感染率、药物不良事件、成本-效果比(C/E).结果 头孢呋辛组、头孢他啶组、头孢唑林组、阿奇霉素组、磺苄西林钠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8.00%、94.00%、94.00%、96.00%、96.00%,均高于克林霉素组的74.00%,术后发热率14.00%、18.00%、16.00%、14.00%、14.00%和切口感染率6.00%、6.00%、4.00%、6.00%、6.00%,均低于克林霉素组术后发热率的32.00%、切口感染率的12.00% (P<0.05);头孢呋辛组、头孢他啶组、头孢唑林组、磺苄西林钠组、克林霉素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阿奇霉素组(P<0.05);头孢呋辛组的C/E低于头孢他啶组、头孢唑林组、阿奇霉素组、磺苄西林钠组(P<0.05).结论 骨科手术感染防控中,头孢呋辛与他类抗菌药物相比,疗效显著、安全性良好且更为经济,建议优先推广采用.

    作者:吴昊;石展英;李兵;胡居正;黄站珠;唐经励;韦盛旺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ICU病房MRSA和CRAB的连续监测数据分析

    目的 分析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及耐碳青霉烯类鲍氏不动杆菌(CRAB)连续5年相关数据监测情况,探讨ICU病房预防多药耐药菌(MDRO)的策略,以降低ICU病房MDRO感染率.方法 统计医院ICU病房2012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2 899例患者情况、ICU病房常规MRSA、CRAB沉降菌监测情况、患者MRSA和CRAB定植/感染率、医护人员MRSA和CRAB定植/感染率、不同来源MRSA、CRAB病原菌药敏试验结果,分析上述数据的变迁,探讨预防不同MDRO感染措施和策略.结果 2012年-2016年,医护人员MRSA和CRAB检出株数呈上升趋势,2014年、2015年、2016年MRSA和CRAB检出株数高于2012年,2016年高于2014年(P<0.05);随着时间推移,患者MRSA和CRAB定植/感染率呈上升趋势,2014年、2015年、2016年MRSA和CRAB感染率高于2012年,2016年高于2014年(P<0.05);从环境、医护人员分离得到的MRSA和CRAB对相同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呈上升趋势,隔年耐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按照医院感染防控常规管理ICU病房的同时,应强化ICU病房环境控制管理,加强进入ICU病房的医护人员无菌意识及无菌操作规范的培训考核,确保ICU的MDRO感染防控措施落到实处,降低ICU病房MDRO感染率.

    作者:孟明哲;卢明;刘璐;孙栋;赵童;高萌 刊期: 2017年第23期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