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清肺抑毒汤加减在病毒感染性肺炎患者中的疗效及对肺损伤的改善作用研究

陈序庚;杨晓红;王娜;张丽娜;洪海州

关键词:清肺抑毒汤加减, 病毒感染性肺炎, 临床疗效, 肺损伤
摘要:目的 观察清肺抑毒汤加减在病毒感染性肺炎患者中的疗效及对肺损伤的改善作用.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医院诊治的60例病毒感染性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病毒感染性肺炎治疗,试验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清肺抑毒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总有效率、症状体征改善时间、治疗前后的血清肺表面活性物质及肺功能指标.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0.00% (P<0.05);试验组的退热、止咳、肺啰音消失及肺部阴影吸收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试验组的血清肺表面活性物质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肺功能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清肺抑毒汤加减在病毒感染性肺炎中的临床疗效较好,且对肺损伤具有更好的改善作用,因此在病毒感染性肺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较高.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相关文献
  • 烧伤患者创面感染相关因素分析及预防措施

    目的 探讨烧伤患者创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参考价值.方法 选取医院于2014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烧伤患者162例,调查烧伤患者年龄、性别、烧伤面积、烧伤程度,是否存在吸入性损伤、是否气管切开、使用抗菌药物情况,均由医院相关烧伤科人员调查和统计,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引起烧伤创面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62例烧伤患者中有54例患者发生创面感染,感染率为33.3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烧伤面积、烧伤深度、吸入性损伤、使用抗菌药物情况为创面感染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烧伤面积、烧伤深度、吸入性损伤、使用抗菌药物情况为创面感染独立危险因素,针对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可控制创面感染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陈文健;林邦长;徐陆亚运;王新刚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骨科患者手术植入物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与预防

    目的 探讨骨科患者手术植入物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与预防,为临床预防及治疗提供有效手段.方法 选取2014年9月-2016年7月于医院骨科收治行骨科人工物体植入手术的患者2 668例,对骨科患者手术植入物感染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对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进行分析.结果 2 668例骨科人工物体植入手术患者中发生手术植入物感染51例,感染率为1.91%;51例手术植入物感染患者标本中共检出病原菌43株,检出率为84.31%,其中革兰阴性菌26株占60.47%,革兰阳性菌17株占39.53%;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合并糖尿病、手术室条件、手术时机、未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是发生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骨科患者手术植入物感染临床表现多样,革兰阴性菌及革兰阳性菌均为常见病原菌,临床治疗时应重点关注危险因素.

    作者:贾曼;金文姬;李娜;吕畅;王谊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安全注射现状分析与管理对策研究

    安全注射是指对接受注射者无害、实施注射操作的医务人员不暴露于可避免的风险及注射后的废弃物不对环境和他人造成危害;长期以来,全球范围内因不安全注射导致的感染问题一直存在,不安全注射行为可以导致医务人员发生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注射后医疗废物处理不当可导致环境安全存在隐患;本综述旨在分析不安全注射产生的相关因素,从安全注射认知水平、注射器材生产安全、消毒安全、注射方式安全及医疗废物和损伤性废物使用后处理安全等五个方面,进一步指出安全注射应加强重点环节的管理.

    作者:杨小叶;李福玮;车建焕;黄卫东;刘玉锦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对糖尿病足患者感染的防控效果

    目的 探究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FMEA)对糖尿病足患者感染的防控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0月-2016年10月期间于医院收治的986例糖尿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93例;对照组采用糖尿病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模式对糖尿病足的感染进行预防及控制;对比分析干预后两组风险优先数(RPN)、患者感染糖尿病足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 糖尿病足患者感染的风险因素有护理人员的隔离认识薄弱;未按规定对患者足部检查;隔离措施不及时;医疗器械消毒不彻底;家属发现患者皮肤破损或溃疡时未及时告知医护人员;诊治环境消毒不彻底;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以及对患者家属的宣教力度不足等共八项,分别针对以上风险因素进行RPN评分,并制定相应措施.经干预后八项风险因素的RPN评分均低于行动前,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试验组的感染率2.64%小于对照组的4.46%(P<0.05);试验组的治愈率100.00%大于对照组的95.45%(P<0.05).结论 行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对糖尿病足患者感染的防控效果优于普通治疗.

    作者:郭秀婷;王笑青;张爱鸣;林怡梦;诸安蓉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应用微信公众号管理手术室辅助人员手卫生对预防医院感染的影响

    目的 探讨应用微信公众号管理手术室辅助人员手卫生对患者医院感染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9月-2016年12月于医院同一手术室进行手术的患者585例,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2014年9月-2015年10月为对照组284例,2015年11月-2016年12月为试验组301例;对照组手术时手术室辅助人员使用常规管理模式,试验组手术时手术室辅助人员使用微信公众号管理模式,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期间手术室辅助人员手卫生的执行情况、不同手术时间段手术室中细菌数、两组患者手术后医院感染的情况及平均住院日比较.结果 试验组手术时辅助人员洗手的执行率为93.56%,高于对照组手术时辅助人员的洗手执行率68.91% (P<0.05);试验组患者手术不同时间段手术室空气中菌落数均比对照组低(P<).05);试验组患者手术后医院感染率为1.33%、平均住院日(7.42±2.36)d,低于对照组患者手术后医院感染率6.34%、平均住院日(8.94±2.98)d.结论 应用微信公众号管理手术室辅助人员手卫生,可以增加辅助人员手卫生的执行率,减少手术室细菌数,从而降低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率和住院时间.

    作者:钟奕;张军花;卜文君;郑莉丽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医院获得性屎肠球菌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通过分析医院获得性屎肠球菌血流感染的临床分布特征和耐药情况,为该病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医院2011年1月-2015年12月165例诊断为医院获得性屎肠球菌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科室分布、基础疾病、感染来源和分离菌株的药物敏感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纳入医院获得性屎肠球菌血流性感染患者165例,其中内科病房69例占41.82%,外科病房49例占29.70%,重症监护室47例占28.48%,消化内科32例占19.39%,肝胆外科19例占11.52%;基础疾病以恶性实体肿瘤82例占49.70%多见;主要的感染来源为腹腔感染共63例占38.18%;屎肠球菌对替考拉宁和利奈唑胺均敏感,对万古霉素的耐药率为4.38%.结论 医院获得性屎肠球菌血流感染患者多见于重症监护室和消化内科,治疗可选用万古霉素、替考拉宁或利奈唑胺.

    作者:张洋洋;杜明梅;刘运喜;吴珍;梁志欣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头孢呋辛与他类抗菌药物在骨科手术感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与效价评估

    目的 评估头孢呋辛与他类抗菌药物在骨科手术感染中的效果及效价.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6年1月于医院骨科行手术治疗的患者300例,随机分为头孢呋辛组和头孢他啶组、头孢唑林组、阿奇霉素组、磺苄西林钠组和克林霉素组,每组50例,比较六组患者治疗效果、术后发热率、切口感染率、药物不良事件、成本-效果比(C/E).结果 头孢呋辛组、头孢他啶组、头孢唑林组、阿奇霉素组、磺苄西林钠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8.00%、94.00%、94.00%、96.00%、96.00%,均高于克林霉素组的74.00%,术后发热率14.00%、18.00%、16.00%、14.00%、14.00%和切口感染率6.00%、6.00%、4.00%、6.00%、6.00%,均低于克林霉素组术后发热率的32.00%、切口感染率的12.00% (P<0.05);头孢呋辛组、头孢他啶组、头孢唑林组、磺苄西林钠组、克林霉素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阿奇霉素组(P<0.05);头孢呋辛组的C/E低于头孢他啶组、头孢唑林组、阿奇霉素组、磺苄西林钠组(P<0.05).结论 骨科手术感染防控中,头孢呋辛与他类抗菌药物相比,疗效显著、安全性良好且更为经济,建议优先推广采用.

    作者:吴昊;石展英;李兵;胡居正;黄站珠;唐经励;韦盛旺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肺炎患者的病原菌特征与耐药性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室(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病原菌特征与耐药性及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2015年3月-2017年3月期间医院ICU收治的机械辅助性呼吸超过48 h的患者380例,诊断患者是否发生VAP,统计分析VAP患者的病原菌分布特点、主要病原菌的耐药性,采用SPSS 20.0软件分析影响VAP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 380例患者中,有159例患者发生VAP,占41.84%;159例感染患者中共分离出263株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共179株占68.06%;鲍氏不动杆菌对哌拉西林耐药率高;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合并糖尿病、昏迷、机械通气时间>5 d、住院时间>14 d、使用糖皮质激素、留置胃管、抗菌药物使用种类>3种能够显著影响VAP的发生(P<0.05).结论 VAP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合理选择抗菌药物并针对相关因素加强管理,控制VAP发生率.

    作者:任占凤;班玛措;李静;林玲;何伍健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感染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目的 探讨感染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 选取2008年11月-2015年12月期间医院收治的42例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患儿为研究对象,通过查阅病历等掌握其临床资料,包括年龄、发病情况、检查及治疗、预后等,均采集病史、体检、辅助检查包括血常规、电解质、血气、脑电图、头颅CT、脑脊液、大便常规、大便培养及轮状病毒检查;根据患儿病原学检查结果将其分为轮状病毒阳性组与阴性组,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特点及检查结果.结果 所有患儿均有胃肠炎的表现,病初呕吐可轻可重,轻度腹泻,腹泻多以每日3次以内为主占61.90%,体温正常27例、低热(38℃内)11例;9例伴发热者行腰穿脑脊液检查均正常,42例患儿均进行大便轮状病毒检查19例阳性;急性发作时经单一止惊药均能达到止惊效果,未予以长期抗癫痫治疗;全部患儿出院后进行1~5年的随访,有2例再次出现惊厥,但复查脑电图均正常.结论 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患儿发病年龄主要集中于13~24个月,多发病于秋冬季节;惊厥表现以单次为主,预后较好,无需长期采用抗癫痫治疗.

    作者:方玉红;崔晓明;徐拥军;麻列波;陆晓萍;严慧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IL-6在PROM孕妇中的表达及与破膜时间和宫内感染的关系

    目的 观察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在胎膜早破(PROM)孕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破膜时间和宫内感染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于医院妇产科检查并住院分娩的200例孕妇为研究对象,其中PROM孕妇140例为实验组,足月未胎膜早破的正常分娩孕妇60例为对照组;实验组包括足月前胎膜早破(PPROM)孕妇70例和足月胎膜早破(TPROM)孕妇70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结果 实验组血清WBC、CRP和IL-6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宫内感染率29.3%,高于对照组宫内感染率1.7%(P<0.05);实验组中合并宫内感染者血清WBC、CRP和IL-6表达均高于无宫内感染者(P<0.05);TPROM合并宫内感染者血清WBC和CRP表达高于无宫内感染者(P<0.05);PPROM合并宫内感染者血清WBC、CRP和IL-6表达高于无宫内感染者(P<0.05);与破膜时间<24h的孕妇比较,宫内感染发生率、血清CRP和IL-6表达在破膜时间>24h的孕妇明显增高(P<0.05).结论 血清IL-6水平与PROM孕妇宫内感染、破膜时间长短密切相关.

    作者:赵文龙;吴崧;楼颖素;楼云霞;张晓青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急诊感染患者凝血障碍与脓毒血症的关系及参考评价

    目的 探讨急诊感染患者凝血障碍与脓毒血症之间的关系及其参考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医院收治的128例急性感染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根据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评分及序贯器官衰竭评分将患者随机分为单纯感染组46例、脓毒血症组50例、重度脓毒血症组32例,并分别对三组急诊感染患者的死亡情况、凝血指标变化情况、抗凝指标变化情况、炎症指标变化情况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与单纯感染组病死率6.52%、脓毒血症组病死率10.00%比较,重度脓毒血症组的病死率上升为34.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单纯感染组、脓毒血症组比较,重度脓毒血症组的血小板计数(PLT)和D-二聚体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单纯感染组、脓毒血症组比较,重度脓毒血症组的抗凝血酶Ⅲ抗体(AT-Ⅲ)、活化蛋白C(APC)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单纯感染组、脓毒血症组比较,重度脓毒血症组的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诊感染患者凝血障碍与脓毒血症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对凝血功能的检测必将为准确判断患者脓毒血症病情的严重程度提供具有价值的参考.

    作者:俞聪波;叶映月;华双益;冯雪芳;张铁营;范锦娣;李芸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清肺抑毒汤加减在病毒感染性肺炎患者中的疗效及对肺损伤的改善作用研究

    目的 观察清肺抑毒汤加减在病毒感染性肺炎患者中的疗效及对肺损伤的改善作用.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医院诊治的60例病毒感染性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病毒感染性肺炎治疗,试验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清肺抑毒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总有效率、症状体征改善时间、治疗前后的血清肺表面活性物质及肺功能指标.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0.00% (P<0.05);试验组的退热、止咳、肺啰音消失及肺部阴影吸收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试验组的血清肺表面活性物质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肺功能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清肺抑毒汤加减在病毒感染性肺炎中的临床疗效较好,且对肺损伤具有更好的改善作用,因此在病毒感染性肺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陈序庚;杨晓红;王娜;张丽娜;洪海州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青光眼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与青光眼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2月医院眼科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60例为开角型青光眼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60例为闭角型青光眼组、性别及年龄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60名为对照组;采用14C-尿素呼气试验测量幽门螺杆菌浓度,采用胶体金标记免疫斑点渗滤法测定血清幽门螺杆菌免疫球蛋白G(IgG),采用光学相关断层成像测定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结果 开角型青光眼组幽门螺杆菌阳性率88.33%高于闭角型青光眼组35.00%和对照组31.67%(P<0.05);开角型青光眼组血清幽门螺杆菌IgG阳性率85.00%高于闭角型青光眼组33.33%和对照组28.33% (P<0.05);开角型青光眼组和闭角型青光眼组大视盘、中视盘、小视盘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开角型青光眼组大视盘、中视盘、小视盘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低于闭角型青光眼组(P<0.05);开角型青光眼患者幽门螺杆菌浓度与青光眼患者视盘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呈负相关(P<0.05).结论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率高,幽门螺杆菌可能和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发病有关.

    作者:姜黎;周珂晶;刘惠娇;林彬;李小慧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银离子抗菌敷料对感染性压疮患者临床应用效果研究

    目的 通过对银离子抗菌敷料对感染性压疮患者临床治疗研究,分析其效果,以期为寻找有效治疗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择2014年10月-2016年10月于医院进行治疗的感染性压疮患者68例,并根据治疗所用敷料的不同,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试验组患者接受银离子抗菌敷料护理方案治疗,而对照组则接受传统纱布敷料护理方案治疗;详细记录两组患者压疮伤口感染控制时间,分别记录治疗前、首次治疗第二天和末次治疗第二天的患者伤口愈合情况,两组患者换药次数和换药费用,评估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试验组伤口控制时间为(14.02±1.95)d,短于对照组的(25.31±2.43)d(P<0.05);试验组患者在末次治疗后第二天PUSH评分为(5.03±1.21)分,低于对照组的(10.56±3.69)分(P<0.05);试验组换药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压疮伤口感染得到有效控制的比例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73.47%(P<0.05).结论 与传统纱布敷料相比,银离子抗菌敷料可更快地控制伤口感染情况,更好地改善伤口愈合情况,且换药次数少,临床疗效好.

    作者:王丽;周晓玲;林陶玉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手术室感染控制策略对术后感染及手术室空气洁净度的影响研究

    目的 探讨手术室感染控制策略对术后感染及手术室空气洁净度的影响,为术后感染的预防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6年6月-12月期间医院2间面积、层流分级等条件相同的层流手术室,其中1间手术室内所行手术的330例患者设定为干预组,共行手术330台,另外1间手术室所行手术的341例患者设定为对照组,共行手术341台,对照组采取传统的手术室质量及术后感染防控管理,干预组采取感染控制策略对手术室质量及术后感染进行防控,观察患者术后感染发生情况、感染部位,在每一台手术开始前5 min、手术结束后5 min对手术室内菌落采样进行细菌培养.结果 干预组术后感染率为2.12%,低于对照组术后感染率的5.57%(P<0.05);干预组术后切口感染感染率为0.91%,低于对照组术后切口感染感染率的3.52%(P<0.05);术后5 min,两组术后手术室含菌量均高于术前,术后干预组手术室空气含菌量为(10.94±3.10) CFU/cm3,低于对照组的(15.37±3.51)CFU/cm3 (P<0.05).结论 手术室感染控制策略有助于提高手术室空气洁净度,有效预防及降低术后感染的发生.

    作者:郭瑞萍;秦红英;黄米娜;杨瑞;李璇;吕东东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Hp感染诱导胃黏膜上皮细胞凋亡与IFN-γ、IL-4蛋白表达的关系

    目的 分析幽门螺杆菌(Hp)感染诱导的胃黏膜上皮细胞凋亡与γ-干扰素(IFN-γ)、白介素-4(IL-4)蛋白表达之间的相关性,分析Hp感染使胃黏膜上皮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 选择2015年2月-2016年2月医院收治的胃病患者104例,统计分析不同类型胃病患者的Hp感染率、上皮细胞凋亡率及IFN-γ、IL-4蛋白表达情况,按照是否Hp感染将患者分为Hp阳性组和阴性组,统计两组患者的上皮细胞凋亡率、IFN-γ、IL-4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胃炎患者Hp阳性率高为92.86%,胃溃疡患者为75.76%,胃癌患者低为82.76% (P <0.05);胃炎、胃癌患者的IFN-γ蛋白表达高于胃溃疡患者,胃癌患者高于胃炎患者(P<0.05);胃溃疡患者的IL-4蛋白表达高于胃炎和胃癌患者,胃炎患者高于胃癌患者(P<0.05);Hp阳性组患者上皮细胞凋亡率、IFN-γ蛋白表达高于阴性组,IL-4蛋白表达低于阴性组(P<0.05).结论 Hp感染增加了胃黏膜上皮细胞凋亡率,为胃肿瘤的发生提供了细胞增殖、凋亡异常的基础,其凋亡与促进IFN-γ蛋白表达和抑制IL-4蛋白表达相关.

    作者:周婵萍;张普;孔丽敏;周伶俐;林立本;罗晓智;李向阳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右美托咪定对全麻苏醒期患者躁动及围手术期医院感染的影响

    目的 分析右美托咪定对全麻苏醒期患者躁动及围手术期医院感染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2月-2016年5月期间于医院接受治疗的120例脑膜瘤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0例;观察分析两组在术前与苏醒期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及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指标水平,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手术前后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两组术前与苏醒期的HR、MAP、SpO2、SBP、DBP指标水平有差异(P<0.05),且试验组苏醒期的HR、MAP、SpO2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全麻苏醒期,试验组躁动发生率11.67%低于对照组的31.67%(P<0.05);术后试验组的TNF-α、CRP与IL-8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试验组患者总不良反应发生率率为8.23%,低于对照组的23.33% (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可以降低全麻苏醒期患者的躁动率及改善脉搏指标水平,同时可以降低围手术期患者的医院感染率,并改善预后,有助于患者的身心健康.

    作者:余建英;张明晓;王充;邵亮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rhG-GSF联合抗菌药物对急性白血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合并感染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

    目的 探讨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rhG-CSF)联合抗菌药物对急性白血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合并感染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为进行白血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合并感染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6年1月-12月期间住院的急性白血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合并感染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联合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抗菌药物治疗,联合组联合rhG-GSF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指标.结果 联合组中性粒细胞恢复正常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抗菌药物使用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d后,中性粒细胞高于治疗前(P<0.05),PCT、CRP、IL-6低于治疗前(P<0.05),且以上指标水平联合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rhG-GSF联合抗菌药物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合并感染有助于快速改善炎症反应,缩短症状改善时间.

    作者:郑洁;杨素;石杨茹;潘益琳;潘疆疆;林晓骥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糖尿病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炎症因子变化情况研究

    目的 调查糖尿病住院患者的医院感染情况、对患者的病原菌构成情况进行分析,并掌握感染患者的炎症因子变化情况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9月期间医院临床收治的糖尿病住院患者844例,统计糖尿病住院患者的医院感染情况,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回归的分析方法统计分析导致糖尿病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并对患者的血清样本进行病原菌检测,同时对感染患者和非感染患者的相关血清炎症因子指标水平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844例糖尿病住院患者中有116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13.74%;116例糖尿病住院感染患者共检出病原菌168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22株占72.62%、革兰阳性菌37株占22.02%、真菌9株占5.36%;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住院时间、病程、空腹血糖、抗菌药物使用、侵入操作是导致糖尿病住院患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感染患者的补体C3、C4,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及白细胞(WBC)等指标高于非感染患者,感染患者的CD3+ CD4+和CD3+ CD8+低于非感染患者(P<0.05).结论 糖尿病住院患者的医院感染情况应引起临床重视,导致患者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患者感染后的相关临床因子会发生异常改变.

    作者:赵玲;楼波;金华;崔伟娟;孟祥君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强化手术室消毒隔离实施对耳鼻喉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的防控效果研究

    目的 探讨强化手术室消毒隔离实施对耳鼻喉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的防控效果,为医院感染的防控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于医院手术室行耳鼻喉手术的423例患者,根据强化消毒隔离实施前后分组,在2016年1月-2016年6月为实施前组共205例、2016年7月-2016年12月为实施后组共218例,实施前组实施常规消毒措施,实施后组实施前后手术室消毒隔离措施,观察患者医院感染发生情况,手术前后手术室内病原菌菌落数量、感染病原菌的种类.结果 实施前组感染率为18.05%,实施后组感染率为9.63%(P<0.05);两组患者均以手术部位感染为主;实施前组术前、手术开始10 min、手术结束时病原菌菌落数均高于实施后组(P<0.05);实施前组医院感染患者检出病原菌25株,实施后组检出病原菌16株.结论 强化手术室消毒隔离实施可降低手术室内细菌数量,有助于降低耳鼻喉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应将强化手术室消毒隔离作为一项长效机制实施,以降低各科室手术患者的医院感染率.

    作者:张贵;袁泉良;邵静;赵静;代密 刊期: 2017年第23期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