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013-2017年某三甲医院产KPC肺炎克雷伯菌 流行特征研究

王凤;赖开生;安静娜;叶丽艳;罗燕萍;杨继勇

关键词:肺炎克雷伯菌, 碳青霉烯耐药, 肺炎克雷伯菌碳青霉烯酶
摘要:目的 分析近五年医院产肺炎克雷伯菌碳青霉烯酶(KPC)肺炎克雷伯菌的分布、耐药性变迁及流行特征,揭示产KPC肺炎克雷伯菌(KPCKpn)在医院近年来的流行规律,为临床防治KPCKpn感染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13年1月-2017年6月医院临床标本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非重复菌株,采用法国梅里埃VITEK MS质谱仪或VITEK-2 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仪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实验.使用特异引物序列对CRKpn菌株的DNA模板进行多重PCR扩增,确定其是否携带目前已知的常见碳青霉烯耐药基因.随机选取各病区来源的KPCKpn菌株100株,采用脉冲场电泳(PFGE),使用XbaI内切酶对待测菌株基因组进行酶切和电泳分析,使用BioNumerics 3.0软件对电泳图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 近五年,医院共分离肺炎克雷伯菌4946株,其中碳青霉烯耐药肺炎克雷伯菌(CRKpn)710株占14.4%,而82.8%的CRKpn为KPCKpn;CRKpn的比例近五年上升明显;KPCKpn菌株主要来自呼吸病区占20.4%、急诊ICU病区占17.0%;KPCKpn菌株主要分离自痰标本占48.3%、引流液占23.0%.结论 CRKpn的比例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KPCKpn菌株数量的增加是导致CRKpn概率增加的主要原因;KPCKpn菌株数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其在院内的克隆传播;创伤性操作等医疗行为对于耐药菌感染的发生发展过程有很大程度的影响.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相关文献
  • 抗菌药物联合痰热清注射液治疗肺癌患者化疗后继发肺部感染的临床疗效研究

    目的 探究抗菌药物联合痰热清注射液治疗肺癌患者化疗后继发肺部感染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医院收治的120例肺癌患者化疗后继发肺部感染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抗菌药物联合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治疗两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及有效率.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86.67%(P<0.05);试验组的机体功能状态改善情况的总有效率为98.33%,高于对照组的85.00%(P<0.05);试验组临床症状消失的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血清MMP-9、TNF-α和IL-8的水平下降,且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未发生二重感染,对照组的二重感染的感染率为4.14%(P<0.05).结论 痰热清注射液与抗菌药物联合治疗肺癌患者化疗后的继发肺部感染,疗效显著,发挥了较好的止咳、抗炎、化痰的功效.

    作者:李勇;付曦;李林;贾军;胡兴胜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皮肤软组织感染患儿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性分析

    目的 探讨皮肤软组织感染(SSTIs)患儿中金黄色葡萄球菌(SAU)的耐药性.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医院收治的SSTIs患儿922例,记录患儿临床资料并采集脓液标本后培养SAU,乳胶凝集试验鉴定菌株.结果 SSTIs患儿感染位置以颈部感染为主162例占17.6%,手指甲沟的SAU分离率高,占66.1%;1~12月的患儿SAU分离概率高,为30.3%,且不同年龄组患儿分离出SAU的概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U对红霉素、青霉素、克林霉素以及甲氧苄啶的耐药率较高,均>55%,对阿莫西林敏感,未发现万古霉素耐药菌株.结论 SAU诱发的SSTIs多发于婴幼儿,其中脓肿较常见,对红霉素、青霉素、克林霉素以及甲氧苄啶的耐药率比较高,但是对β-内酰胺类的抗菌药物及阿莫西林敏感性较为理想,在治疗过程中医务人员应当引起重视.

    作者:冉琴;黄旭蕾;徐海涛;王敏;邱平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脓毒血症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27和C-反应蛋白及降钙素原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研究

    目的 探讨脓毒血症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27(IL-27)、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水平,及血清IL-27、CRP、PCT与脓毒血症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2月医院收治的脓毒血症患者80例作为脓毒血症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非脓毒血症患者8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分析两组患者血清IL-27、CRP、PCT水平.结果 脓毒血症组患者血清IL-27和PCT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IL-27诊断脓毒血症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67.58%、73.12%、62.13%、76.52%、0.753;CRP诊断脓毒血症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54.23%、64.35%、69.87%、53.24%、0.594;PCT诊断脓毒血症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79.03%、76.42%、79.58%、57.41%、0.845;脓毒血症休克患者血清IL-27和PCT水平高于脓毒血症非休克患者(P<0.05);脓毒血症死亡患者血清IL-27和PCT水平高于脓毒血症存活患者(P<0.05).结论 脓毒血症患者血清IL-27和PCT水平升高,IL-27和PCT在脓毒血症的诊断、严重程度及预后评估中具有一定价值.

    作者:周勇;陈大庆;李萌芳;吴晓玉;蔡旗旗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针灸足三里在防控中老年脑出血患者医院感染的效果及价值研究

    目的 研究针灸足三里在预防中老年脑出血患者院内感染的效果及价值.方法 选取2010年5月-2016年6月中老年脑出血患者178例,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89例;两组患者采用同样的基础治疗,对照组选取相应的抗菌药物,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针灸足三里预防感染;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指标、抗菌药物应用率、院内感染率和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结果 试验组抗菌药物应用率为50.56%,低于对照组的83.15%(P<0.05);感染率为5.62%与对照组的4.4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试验组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lasgow)评分高于对照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DS)评分、C-反应蛋白(CRP)水平、APACHEⅡ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免疫学指标(IgG、IgA、IgM和CD3+、CD4+、CD8+、CD4+/CD8+)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灸足三里预防中老年脑出血患者院内感染可行,具有扶正固本、祛邪、调和气血之功效,有助于促进患者免疫机能恢复、降低院内感染率.

    作者:陈全利;蒋华松;胡莉;张世忠;唐均;陈学农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综合干预策略预防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究综合干预策略预防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于医院NICU接受机械通气≥48 h的重症患儿645例为研究对象,其中2015年1月-2015年12月于医院接受机械通气的320例患儿采取经验干预方法为对照组;2016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325例患儿采用综合干预措施为干预组;记录综合干预前后各项防御措施的实施情况;记录两组患儿发生VAP感染的例数,机械性通气的天数,并计算日感染率;记录两组患儿感染病原菌情况;记录两组患儿监护人对治疗结果的满意程度.结果 综合干预措施实施后,干预组手卫生依从性合格率、床头抬高合格率、吸痰操作合格率、呼吸道管理合格率和呼吸机环路清洁合格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感染的日感染率为11.36‰,低于对照组的33.57‰(P<0.05);干预组患儿监护人的满意度为98.15%,高于对照组的79.38%(P<0.05).结论 实施综合干预措施可有效地减少机械通气患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提高患儿监护人的满意度.

    作者:吴金凤;姜方;王锟;张宝莲;简丹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中医拔罐器具清洁与消毒技术研究进展

    拔罐作为中医传统治疗方法,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适应症的扩展、疗效的肯定和群众接受度的增加,该项技术越来越被临床广泛应用.但是传统治疗往往注重疗效,忽视感染风险,特别是近年来针罐疗法的逐渐推广,操作不当引起皮肤破损等造成拔罐器的血液体液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如果忽略拔罐器的清洁消毒工作,重复使用未经规范清洗消毒后的罐具,可使其他治疗者暴露于血源性病原体感染的风险之中.国外已有诸多报道,认为拔罐会造成皮肤感染,是引起乙肝、丙肝、艾滋病等血源传播性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目前国内外尚未对拔罐器进行明确的危险程度分级,消毒方法也众说不一.笔者认为应对拔罐器的感染危险程度进行科学分级,选择有效、安全、适合于临床推广使用的消毒方法,提高临床对罐具清洗消毒的正确性和依从性;同时需建立健全中医拔罐操作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强化医护人员的感染防范意识,切实做好可复用拔罐器的清洁消毒,定期检测清洗消毒质量,认真执行一人一用一清洗一消毒,防止医源性感染的发生.

    作者:温晓雪;刘建芳;朱萍;徐土珍;沈敏;倪晓平;徐虹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重症肺部感染患者连续性肾替代治疗时比阿培南的药效学研究

    目的 探讨重症肺部感染患者在连续性肾替代治疗(CRRT)时应用比阿培南的药效学.方法 选择2016年1月-2016年10月接受CRRT治疗的重症肺部感染患者20例,治疗前收集患者的下呼吸道痰液标本,采用琼脂稀释法检测各抗菌药物的敏感试验;纳入对比阿培南敏感的患者20例,共检出26株致病菌,选择比阿培南0.3q 12 h或0.3q 8 h抗感染治疗,疗程10~14 d,通过DAS 3.0分析患者的药动学数据,结合不同细菌的MIC值进行蒙特卡洛模拟,计算两种方案的%T>MIC比值和达标概率PTA;同时,评价患者的细菌学疗效和临床疗效.结果 20例重症肺部感染患者接受CRRT治疗时比阿培南的药动学参数t1/2(71.36±40.41)min、Vd(11.75±3.86)L;针对不同细菌的MIC值,当MIC≤2时,两种方案的%T>MIC均>40%,且PTA>90%,当MIC=4时,只有0.3q8h给药方案%T>MIC>40%,而当MIC≥8时,两种方案均达不到给药目标.20例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5.00%,细菌清除率为65.4%.结论 比阿培南应用于敏感菌引起的CRRT重症肺部感染患者体内是安全有效的,但考虑接受CRRT患者的个体差异较正常患者更大,因此,建议对患者进行个体化治疗.

    作者:肖仲祥;陈朴;邵传锋;戈宏磊;赵乐萍;胡国新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超声检查在感染性宫颈炎患者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感染性宫颈炎患者的超声检查图像特点及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12年4月-2017年3月期间于医院妇科门诊就诊的感染性宫颈炎患者369例,行超声检查和常规妇科病原学检查,终结果均经病理检查或手术证实;另选择50名健康受试者的经腹超声检查结果作为对照;分析比较超声检查结果与妇科检查结果.结果 根据超声检查图像特征,急性宫颈炎41例占11.11%、慢性宫颈炎328例占88.89%,具有典型的图像表现;超声检查宫颈肥厚、宫颈囊肿和宫颈息肉的敏感性与妇科病原学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检查宫颈肥厚的特异性、阴性预测值与妇科病原学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超声检查宫颈息肉和宫颈囊肿的阳性预测值与妇科病原学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糜烂超声检查结果与妇科扩阴检查结果的总符合率为87.82%.结论 经腹超声可清晰显示宫颈情况,对诊断感染性宫颈炎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蒿业红;朱晓黎;徐加英;茹融融;占鸣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牙周源性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感染患者病原体特点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牙周源性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感染患者病原体特点及感染危险因素,为临床疾病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于医院治疗的300例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感染患者作为试验组,共360颗牙;另选取同期入院行正畸治疗的300例(360颗牙)且为同样牙位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照组,分别采集两组患者患牙处样本,并加以检测分析.结果 试验组病原菌检出率为59.17%,高于对照组的12.78%(P<0.05);奈瑟菌属、棒状杆菌属、放线菌属、梭杆菌属及嗜血杆菌属感染为牙周源性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感染的高危因素.结论牙周源性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感染与临床病原体感染存在紧密联系.

    作者:应于康;罗军;陶丹;刘佳;朱海钱;吴伟力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395家医院压力蒸汽灭菌器的使用情况现状调查

    目的 获得压力蒸汽灭菌器的待机时间及影响因素,了解压力蒸汽灭菌器的使用现状、能源及成本浪费情况.方法 收集2017年8月-2017年9月395家医院留存的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报表电子版,并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及压力蒸汽灭菌器使用情况调查表,用电子问卷方式收集395家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压力蒸汽灭菌器的临床资料及使用情况资料;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和统计分析.结果 每台压力蒸汽灭菌器每天的待机时间为7.76(4.85~9.34)h,待机时间在8h以上的医院有187家占47.34%;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医院级别、压力蒸汽灭菌器台数、是否所有压力蒸汽灭菌器同时开机、夜间压力蒸汽灭菌器是否工作为压力蒸汽灭菌器待机时间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目前压力蒸汽灭菌器的使用待机时间较长,能源及成本浪费量大,建议各医院根据自身情况构建压力蒸汽灭菌器节能管理方案.

    作者:曹玲丽;金云玉;吴杰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血清PCT与PCT清除率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感染疗效及预后的评估价值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降钙素原清除率(PCT-c)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感染患者疗效及预后中的评估价值.方法 采用单中心回顾性研究,纳入2015年1月-2016年12月医院ICU住院治疗、符合VAP诊断标准的70例患者.记录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患者入院后均给予经验性抗感染治疗,于10d后评估疗效,并分为恶化组和好转组,每组各35例.取确诊VAP时患者第5、7、9天清晨血,检测血清PCT并计算PCT-c.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治疗时间点PCT和PCT-c是否存在差异;ROC分析PCT和PCT-c对VAP感染患者预后的预测效力.结果 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好转组的PCT水平下降,恶化组仍保持较高水平;恶化组确诊第5、7和9天时PCT水平高于好转组(P<0.05);好转组患者PCT-c保持高水平,且随着病情好转而逐渐升高;恶化组PCT-c较低,随着病情进展而逐渐下降;恶化组确诊第5、7和9天时PCT-c低于好转组(P<0.05);ROC分析显示,确诊后第9天PCT和PCT-c对VAP患者预后预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高.结论 PCT和PCT-c可以较好地预测VAP感染患者的预后,PCT-c的预测效力要优于PCT绝对值.

    作者:胡雪忠;孙勤;徐伟华;张天卿;孙波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2013-2017年某三甲医院产KPC肺炎克雷伯菌 流行特征研究

    目的 分析近五年医院产肺炎克雷伯菌碳青霉烯酶(KPC)肺炎克雷伯菌的分布、耐药性变迁及流行特征,揭示产KPC肺炎克雷伯菌(KPCKpn)在医院近年来的流行规律,为临床防治KPCKpn感染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13年1月-2017年6月医院临床标本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非重复菌株,采用法国梅里埃VITEK MS质谱仪或VITEK-2 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仪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实验.使用特异引物序列对CRKpn菌株的DNA模板进行多重PCR扩增,确定其是否携带目前已知的常见碳青霉烯耐药基因.随机选取各病区来源的KPCKpn菌株100株,采用脉冲场电泳(PFGE),使用XbaI内切酶对待测菌株基因组进行酶切和电泳分析,使用BioNumerics 3.0软件对电泳图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 近五年,医院共分离肺炎克雷伯菌4946株,其中碳青霉烯耐药肺炎克雷伯菌(CRKpn)710株占14.4%,而82.8%的CRKpn为KPCKpn;CRKpn的比例近五年上升明显;KPCKpn菌株主要来自呼吸病区占20.4%、急诊ICU病区占17.0%;KPCKpn菌株主要分离自痰标本占48.3%、引流液占23.0%.结论 CRKpn的比例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KPCKpn菌株数量的增加是导致CRKpn概率增加的主要原因;KPCKpn菌株数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其在院内的克隆传播;创伤性操作等医疗行为对于耐药菌感染的发生发展过程有很大程度的影响.

    作者:王凤;赖开生;安静娜;叶丽艳;罗燕萍;杨继勇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合并胆汁性腹膜炎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合并胆汁性腹膜炎的术后感染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1月于医院行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合并胆汁性腹膜炎手术的63例患者的资料,按照患者的手术方法分组,利用开腹方法进行手术的为对照组28例,利用腹腔镜介导的方法进行手术的为试验组35例,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试验组的手术出血量与手术后3d的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采用重复测量数据的方差分析显示,对照组与试验组在手术前,手术后1、3、5、7 d的体温、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降钙素(PC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红细胞沉降率(ESR)比较,在不同时间点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试验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与试验组的数据处理因素与时间之间均存在交互作用(P<0.05).结论 利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合并胆汁性腹膜炎的患者,可以降低患者手术后感染的风险.

    作者:周新锋;夏卿;李祥;谢树杰;严佳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颅内感染患者的脑脊液病原菌分布及常用抗菌药物耐药分析

    目的 探讨颅内感染患者脑脊液病原菌分布情况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方法 选择医院2013年1月-2016年12月脑脊液病原菌培养阳性的颅内感染患者137例为研究对象;对颅内感染患者脑脊液细菌培养的病原菌结果和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37例感染患者共培养病原菌143株,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共86株占60.1%;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颅内感染患者脑脊液中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的构成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红霉素、庆大霉素、环丙沙星的耐药率较高;表皮葡萄球菌对哌拉西林、红霉素、环丙沙星的耐药率较高;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曲松、庆大霉素的耐药率较高;鲍氏不动杆菌对头孢曲松、庆大霉素、头孢他啶、磺胺甲唑/甲氧苄啶的耐药率较高.结论 随着年份增加,颅内感染患者脑脊液中革兰阴性菌比例不断升高,革兰阳性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为主,革兰阴性菌以肺炎克雷伯菌和鲍氏不动杆菌为主,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较高.

    作者:王琼;赖永金;李斌;胡福军;何福根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重症肺炎患儿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探讨和分析重症肺炎患儿病原菌分布特点及抗菌药物耐药趋势.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医院收治的218例重症肺炎患儿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并分别对重症肺炎患儿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及抗菌药物耐药趋势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18例重症肺炎患儿中共检出病原菌281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共147株占52.31%;以痰液检出为主,共208株占74.02%;主要革兰阴性菌对阿米卡星、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美罗培南均表现出较高的耐药性,耐药率均>80.00%,对头孢唑林和头孢噻肟则均表现出较低的耐药性,耐药率均<25.00%.结论 重症肺炎患儿病原菌分布以革兰阴性菌为主,治疗过程中应根据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趋势科学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作者:王接新;单小鸥;张春霞;叶小君;罗越;金佳慧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预防相关感染效果比较

    目的 比较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在预防感染中的效果,为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工作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7年6月于医院行食管癌切除术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术后,对照组患者给予全静脉肠外营养支持治疗,试验组患者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感染率、术后排气时间和体质量下降水平.对两组患者术后1d、7d时的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水平等营养指标及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指标进行检测和比较.结果 试验组患者的术后总感染率为8.00%,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4.00%(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血清ALB、Hb水平及外周血CD4+、CD3+、CD8+、CD4+/CD8+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试验组患者的排气时间和体质量下降水平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相对肠外营养支持治疗,在食管癌切除术后应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能够降低患者术后感染率,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和细胞免疫功能指标,减少手术创伤,促进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

    作者:张少娟;吕定量;万海军;盛红娜;邱欣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脑梗死患者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分析及临床特点与防治措施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分析、临床特点及防治措施,为临床预防及治疗提供思路.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2月于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梗死患者320例;其中合并肺部感染患者124例为肺部感染组,非肺部感染患者196例为非肺部感染组,患者经影像学诊断明确脑梗死发生部位,进行NIHSS(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评分、Barthel(日常生活能力评定)评分,行实验室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白细胞总数(WBC)、血红蛋白(Hb)、急性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全血高切粘度等指标.结果非肺部感染组NIHSS评分、WBC、全血高切粘度、CRP、ESR均低于肺部感染组,Hb、Barthel高于肺部感染组(P<0.05);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痰液标本中共检出98份标本微生物,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共68株占69.39%.结论大面积脑梗死及多病灶脑梗死患者肺部感染率较高,NIHSS、Barthel评分均与肺部感染风险正相关,而肺部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所占比重更大,临床针对此类患者应早期着手监测,关注患者临床体征及实验室指标并采取有效措施以降低脑梗死患者肺部感染发生风险.

    作者:傅锋;何宇平;陈燕;张伟萍;黄一伟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诱导克林霉素耐药的肺炎链球菌临床分离情况调查

    目的 调查临床分离的肺炎链球菌对红霉素和克林霉素敏感性及诱导性克林霉素耐药(D-试验阳性)的发生率,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 选择2016年4月-2017年5月医院住院患者的临床标本中分离的70株肺炎链球菌,肺炎链球菌的鉴定以OP纸片筛查,并采用VITEK-2 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仪进行鉴定,D-试验采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CLSI)(2016版)推荐的纸片扩散法,按照其标准进行结果解释.结果 70株肺炎链球菌中红霉素耐药66株占94.3%,克林霉素耐药58株占82.9%;红霉素和克林霉素均耐药58株占82.9%;红霉素耐药而克林霉素敏感8株占11.4%;D-试验阳性占所检测肺炎链球菌的8.6%(6/70),占红霉素耐药而克林霉素敏感肺炎链球菌的75.0%(6/8).结论 分离的肺炎链球菌对红霉素和克林霉素产生了较高耐药率;同时诱导型耐药(iMLS)在临床分离株中较为常见,临床实验室应加强对肺炎链球菌D-试验的检测以指导临床正确使用克林霉素.

    作者:王旭明;周晓君;黄梅会;徐凯;岑健萍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医务人员穿工作服进餐厅就餐的辩证思考与探索

    讨论医务人员是否可以穿工作服进餐厅就餐;持不同观点的两组辩手,围绕医务人员是否可以穿工作服进餐厅展开辩论,辩论赛分破题立论、总结论点、攻辩、自由辩论、总结陈词五个阶段完成,要求论点清晰,论据充分,引用规范、循证文献作为论据支持论点.支持者认为医务人员的工作服只是一种身份标识,规范使用及处置的工作服其感染风险极低,未调查证实,医务人员的工作服与医院获得性感染有直接关系;持反对意见者认为从国内、国际上的文献调查显示,医务人员工作服的污染情况严重,会导致病原微生物的传播.医疗机构应规范医务人员工作服的使用与清洗消毒要求,对于感染性因子传播风险较大的医务人员应增加清洗、消毒的频率,避免因工作服被污染而导致病原微生物的传播.

    作者:王世浩;丁韧;刘桂玉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术前营养不良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感染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 分析术前营养不良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感染及免疫功能的影响,为结直肠癌手术患者术前营养状况评估及营养支持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014年2月-2015年2月医院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119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择期行结直肠癌根治术,术前2 d对患者行营养风险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将患者分为营养不良组64例和营养状况正常组55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周T淋巴细胞(CD3+、CD4+、CD8+、CD4+/CD8+)、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和术后1个月内感染率.结果 营养不良组患者术前T淋巴细胞(CD3+、CD4+、CD4+/CD8+)比例低于营养正常组,其中CD8+比例高于营养正常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CRP、PCT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周两组T淋巴细胞(CD3+、CD4+、CD4+/CD8+)比例均较术前下降,CD8+较术前增加(P<0.05);术后两组患者CRP、PCT均高于术前,且营养不良组高于营养正常组(P<0.05);术后1个月内营养不良组患者发生医院感染9例(14.06%),营养正常组发生3例(5.45%),营养不良组患者术后感染率高于营养正常组(P<0.05).结论 术前营养不良可降低结直肠癌手术患者的免疫功能,增加术后感染的风险,临床应重视结直肠癌患者术前营养不良问题,尽可能在营养状况得到改善的前提下实施手术,以期降低术后感染率的发生,提高患者预后.

    作者:胡德升;董星;杨松鹏;张体智;尹宁伟 刊期: 2017年第24期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