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脑出血患者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呼吸道定植的耐药性分析

刘晓松;樊瑾;杜艳华;乐汉娥;刘文杰;彭文俊

关键词: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呼吸道, 定植, 临床特征, 耐药性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脑出血患者感染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 RS A )呼吸道定植的临床特征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并制定预防感染措施。方法选取2010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慢性脑出血后M RS A呼吸道定植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包括M RS A来源、临床症状、定植部位和耐药率,进行回顾性分析,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慢性脑出血患者M RSA呼吸道定植主要检出标本为痰液、咽拭子、脓液、分泌物、血液等,其中痰液标本检出率>80.0%;M RS A主要定植部位位于鼻前庭达85.0%;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肺炎占66.7%,此外皮肤软组织感染也较高,占15.5%;M RS A对四环素、氨苄西林和苯唑西林完全耐药,耐药率均100.0%。结论慢性脑出血后M RS A呼吸道定植菌株表现为多药耐药性和高耐药性,万古霉素和甲氧苄啶可以有效控制M RS A感染。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相关文献
  • 外来手术器械使用后规范化处理探讨

    目的:针对外来器械在各医院间频繁流通的问题,改进传统的用后处理模式,以提高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及管理的有效性。方法抽查2012年1-10月外来器械300件,抽取150件流动水冲洗后送至消毒供应中心待洗涤的手术器械作为对照组,另抽取150件长期存放且已于手术结束后进行清洗机清洗消毒的器械作为试验组,对比两组清洗效果,数据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对照组清洗前细菌检出率为32.00%、HBSAg阳性率为7.33%、潜血阳性率为43.33%,均高于清洗后的6.00%、0.67%、6.67%;试验组清洗前细菌检出率为6.67%、HBSAg阳性率为1.33%、潜血阳性率为5.33%,均高于清洗后的1.33%、0、2.00%,但清洗后对照组的细菌检出率和潜血阳性率均低于对照组,即试验组优于对照组。结论通过建立外来器械规范化流程管理,保证了外来手术器械质量,提高了手术安全性、高效性,为患者提供了及时、准确、安全、有效的医疗护理服务,应用效果良好。

    作者:杨风;赵自云;杨杰书;李璟;江楠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烧伤患者巨细胞病毒复发感染对预后影响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烧伤患者巨细胞病毒复发感染对预后的影响,以及巨细胞病毒对抗病毒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4月-2013年10月烧伤总面积≥15%且巨细胞病毒(HCM V )IgG抗体阳性患者132例,根据其HCMV‐DNA是否阳性将其分为A、B两组,其中A组为HCMV‐DNA阳性,B组为阴性;对两组患者脓毒血症发生率以及存活率进行统计,数据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患者发生脓毒血症的发生率A组为57.97%、B组为22.22%,A组患者脓毒血症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患者存活率A组为84.06%、B组为95.25%,A组患者明显低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存在巨细胞病毒复发感染的烧伤患者脓毒血症及病死率较高,预后较差,因此对于烧伤患者应积极预防巨细胞病毒复发感染,一旦发生巨细胞病毒感染则应积极给予敏感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

    作者:谭静雷;张帆;王芳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肺癌患者胸腔镜术实施快速康复外科流程降低医院感染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胸腔镜术实施快速康复外科(FTS)流程对肺癌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的影响,为降低肺癌手术患者医院感染提供预防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2013年5月行肺癌手术229例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患者的手术方式将其分为A组行胸腔镜术实施FTS流程83例、B组行单纯胸腔镜手术71例、C组行传统开胸肺切除术75例;比较3组患者临床各项指标及术后发生感染情况,采用SPSS 19.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A、B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显著低于C组(P<0.05),A、B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术后医院感染7例,感染率8.43%,B组患者术后医院感染11例,感染率15.49%,C组患者术后医院感染16例,感染率21.33%,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胸腔镜术实施快速康复外科流程有助于加快患者的术后康复,明显缩短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降低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率,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刘与友;刘玳瑄;吴朝晖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血液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血液科住院患者并发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和预防对策,为临床减少医院感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3年2月在医院血液科接受住院治疗的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数据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生医院感染52例,感染率34.67%;年龄≥60岁、住院时间≥15 d、使用二联抗菌药物、有化疗及有侵入性操作方面为感染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年龄≥60岁、住院时间≥15 d、使用二联抗菌药物、有化疗、有侵入性操作均为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液科的住院患者在临床上并发医院感染前应分析相应的危险因素,实施合理的预防对策,终有效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作者:韩向梅;张帆;崔彬;芮春军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晚期肺癌化疗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晚期肺癌患者化疗期间并发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为预防肺癌化疗患者医院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2013年5月医院收治的晚期肺癌化疗患者共527例,调查分析患者感染因素,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调查527例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106例,感染率为20.11%;共分离出病原菌128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共71株占55.47%;非条件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侵入性操作、住院时间、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及年龄与患者发生医院感染密切相关,是晚期肺癌患者化疗期间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侵入性操作、住院时间长、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及患者高龄是肺癌晚期患者化疗期间并发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具有感染高风险的患者应在临床中做好相应的重点监护工作,重视对患者的免疫支持治疗。

    作者:尚学琴;王继营;段玉印;俎云芬;田丹;阎婷婷;刘建芳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孕产妇胎膜早破感染的临床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并发感染的影响因素,旨在采取有效措施应对胎膜早破。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1月-2013年11月入住医院的80例胎膜早破孕妇临床资料,分为感染组30例、非感染组50例,分别采用Pearson单因素与多元 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对影响胎膜早破并发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80例胎膜早破孕产妇中感染21例,新生儿感染9例;母体常见的感染部位为生殖道,新生儿常见的感染部位为呼吸道;经Pearson单因素分析的方法,感染组与非感染组在住院时间、孕周、免疫力低下、尿道置管、破膜时间及无菌操作不严格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元 logistic回归分析,住院时间、孕周、免疫力低下、尿道置管、破膜时间及无菌操作不严格为影响胎膜早破并发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影响胎膜早破并发感染的因素包括住院时间、孕周、免疫力低下、尿道置管、破膜时间及无菌操作不严格,应采取相应的对策对其加以预防与控制。

    作者:刘慧丽;陈俊红;张梅;谷红梅;宋兰贞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腹腔一次性灌洗预防老年患者阑尾切除术后感染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腹腔一次性灌洗对老年阑尾切除术后切口感染的影响性,以期提高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3月-2013年3月410例老年阑尾切除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205例予腹腔引流预防切口感染,观察组205例予腹腔一次性灌洗治疗,观察治疗后在切口感染率等方面差异性,数据采用SPSS 16.0软件分析。结果切口愈合对照组甲级愈合率37.56%、乙级愈合率45.85%、丙级愈合率16.59%,观察组甲级愈合率56.1%、乙级愈合率39.02%、丙级愈合率4.88%;并发症对照组总发生率为13.66%,观察组总发生率为5.85%;切口感染对照组为13.66%,观察组为5.37%,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腹腔一次性灌洗能降低老年阑尾切除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恢复较快、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治疗时间。

    作者:刘骏斌;华逸;赵延波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血流感染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分析

    目的:了解血流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2012年1月-2013年6月临床送检的10058份血培养标本中分离的菌株,采用纸片扩散法和M IC法进行药敏试验,用WHONET 5.6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058份血培养标本共分离病原菌1026株,其中革兰阳性菌395株占38.5%、革兰阴性菌571株占55.7%、厌氧菌26株占2.5%、真菌34株占3.3%;分离多的为大肠埃希菌245株占23.9%,其次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肠球菌属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占19.4%、13.9%、7.7%及4.7%;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检出率分别为33.3%和74.9%,未发现耐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葡萄球菌;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率分别为64.9%和45.5%,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分别为0.4%和14.7%。结论血流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大肠埃希菌居首;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及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的检出率高,耐药性严重。

    作者:孙雁鸣;鲁海燕;余丹青;余道军;周田美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在快速鉴定真菌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总结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MALDI‐TOF MS)应用于临床真菌鉴定的特点,为评估其在真菌快速鉴定方面的重要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VITEK MS鉴定仪对2013年1月-2014年9月临床检出真菌进行鉴定,获取真菌全细胞蛋白(主要是核糖体蛋白)质谱,通过与数据库中已知菌质谱进行比较、分析,获得鉴定结果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鉴定出真菌1254株,质谱技术鉴定真菌共1198株,占95.53%,未鉴定出真菌占4.47%;应用质谱技术鉴定的真菌中以假丝酵母菌属为主,共1125株占93.91%。结论 MALDI‐TOF MS技术鉴定真菌种类多,操作流程简单、快速,而且还具有很好的可重复性和准确性,是传统真菌鉴定方法的有力补充,为真菌鉴定提供了新的选择。

    作者:叶丽艳;郭玲;马艳宁;张樱;赵强;李丰田;王蕊;杨继勇;王成彬;罗燕萍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孕妇巨细胞病毒感染载量与胎儿宫内感染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观察孕妇巨细胞病毒感染载量与胎儿宫内感染的相关性,为减少缺陷儿的出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11年1月-2014年1月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方法(PCR)定量检测1025例孕妇血清中巨细胞病毒的含量,并采用Bayley 婴幼儿发育量表(BSID)分析新生儿的发育情况,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25例孕妇中检出巨细胞病毒感染113例,感染率为11.0%;97例孕妇具有异常妊娠史,检出活动性感染26例,感染率为26.8%,明显高于无异常妊娠史孕妇的巨细胞病毒感染率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巨细胞病毒载量检测3、4级孕妇宫内感染率为87.9%,明显高于0~2级孕妇的1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先天性感染MDI、PDI评分明显低于正常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妇体内高载量的巨细胞病毒感染是造成胎儿宫内感染的重要原因,也是导致新生儿发育不良的重要因素,临床应做好相关防护工作。

    作者:姚丽;张梅;郭先成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老年颈椎脱位合并颈髓损伤患者术后医院感染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颈椎脱位合并颈髓损伤术后医院感染临床表现及危险因素分析,为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4年2月56例老年颈椎脱位合并颈髓损伤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出现医院感染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危险因素,数据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56例患者中25例发生感染,感染率为44.64%;临床表现以发热、切口红肿热痛、白细胞计数及血沉升高等为主;共分离出36株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共20株占55.56%;采用 logostic进行影响多因素分析,GCS评分、昏迷、侵入性操作、A‐PACHEⅡ评分、激素应用时间、合并症是术后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老年颈椎脱位合并颈髓损伤术后医院感染常见,及时应用敏感抗菌药物预后较好。

    作者:唐炜东;单中书;陈军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严重烧伤患者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临床分析与耐药性监测

    目的:探讨严重烧伤患者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临床特征以及耐药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09年3月-2014年4月严重烧伤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患者465例,对其感染部位进行统计,分离菌株进行体外耐药性监测并统计多药耐药菌的耐药模式,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65例严重烧伤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患者以创面感染为常见,共发生310例占66.67%,其次是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感染;465株铜绿假单胞菌对米诺环素的耐药性高,耐药率为84.95%,其次是头孢噻肟、庆大霉素及妥布霉素;26株多药耐药菌株中对头孢吡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为常见,耐药率42.31%,其次是对头孢吡肟+阿米卡星耐药率19.23%。结论严重烧伤患者医院感染铜绿假单胞菌以创面感染为主,其次为呼吸系统及泌尿系统感染,应采取必要措施积极预防感染发生,一旦发生感染可以阿米卡星或哌拉西林/他巴唑坦联合除头孢吡肟外的其他抗菌药物进行早期治疗。

    作者:王公明;蔺景双;郝兴亮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D试验检测与耐药性分析

    目的:了解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 RS A )的感染特点和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统计分析2013年1月-2014年8月儿童医院住院及门诊973例SAU感染患儿临床资料,使用VIT EK‐2 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仪进行细菌鉴定、药敏试验和D试验检测,用头孢西丁和苯唑西林两个指标确认MRSA。结果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共973株,其中检出MRSA 168株、检出率为17.27%,<2岁患儿中检出M RS A 132株、检出率为18.38%;M RS A中D试验阳性率为27.38%,M RS A对红霉素耐药、克林霉素敏感D试验阳性率为92.00%,MSSA诱导克林霉素耐药率为87.30%;MRSA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喹奴普汀/达福普汀、替加环素敏感率均为100.00%。结论 M RS A耐药严重,且多见于婴幼儿,患儿克林霉素诱导率较成人高,应加强对M RS A的管理与监测,防止其暴发与流行。

    作者:赵昕峰;厉小玉;高扬;王云桥;周俊;岳美娜;刘荻;吴亦栋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快速生物监测在植入型器械灭菌监测中的应用

    目的:应用快速生物监测法对植入型器械的灭菌效果进行监测,解决传统生物检测时间过长问题。方法自2010年9月-2013年12月医院应用3M290G快速生物监测阅读器、用1292自含式生物指示剂,对植入型手术器械灭菌进行快速生物监测618锅次,快速监测法每次培养3 h观察结果。结果对植入型器械高压蒸汽灭菌进行快速生物监测共618锅次,监测结果均合格;快速生物指示剂培养仅需3 h即可判断结果,而普通生物监测至少需要48 h才能出结果,由此得出快速生物监测明显缩短了出结果的时间。结论快速生物监测法3 h出结果,快速为植入型器械提供灭菌成功信息,保证植入型手术器械的快捷发放,安全使用,缩短手术患者等待手术的时间,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作者:江燕琼;庄志明;黄闽湘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微量元素联合兰菌净预防老年人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多种微量元素联合兰菌净预防老年人呼吸道感染效果,以期为老年人预防呼吸道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于2003年1月-2010年3月进行健康体检人员98名,年龄52~71岁、平均(61±4.2)岁,随机分为研究组51名和对照组47名,研究组给予兰菌净舌下滴入联合微量元素口服,对照组单纯给予多种微量元素口服用药,比较两组老年人用药前后免疫球蛋白(IgA、IgG、IgM )含量变化及用药后1年内发生呼吸道感染次数,数据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用药前两组老年人免疫球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用药后两个月研究组IgA、IgG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IgM 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两组老年人进行随访,1年内51名研究组发生1、2次及≥3次呼吸道感染发生率分别为21.57%、9.80%及1.9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0.43%、12.77%及10.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多种微量元素联合兰菌净能有效预防与减少老年人呼吸道感染次数,免疫球蛋白均有所增加。

    作者:周小果;郑大炜;韩玉辉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腹股沟疝修补术后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分析与耐药性监测

    目的:探讨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该类感染的早期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00年3月-2014年4月医院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患者10447例,采集发生感染患者切口部位脓性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和耐药性分析,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447例患者共发生术后感染87例,感染率为0.83%,共获得病原菌97株,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共63株占64.95%;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为代表的革兰阳性菌普遍对青霉素和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表现出了较高的耐药性,均>70.00%;对万古霉素耐药均为0。结论引起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感染的病原菌多样,部分患者还存在着多重感染,这些病原菌中以革兰阳性菌为主,而不同的病原菌对不同的抗菌药物表现出了不同的耐药性,在早期经验治疗时好给予联合用药,在随后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对抗菌药物进行调整,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王建锋;王耿泽;厉冰;顾亮亮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手术室护理干预对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的控制作用研究

    目的:研究分析手术室护理干预对颅脑损伤术后医院感染的控制作用,为临床预防医院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4年1月于医院进行颅脑损伤手术的7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手术护理,观察组的患者则以手术室强化护理干预模式进行干预,即对于各项护理措施均进行频率及量的强化,比较两组患者感染率、术后住院时间及感染相关知识掌握程度,数据采用SPSS 15.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各类感染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仅呼吸道感染率为2.70%,泌尿系及创口感染发生率为0,对照组患者呼吸道、泌尿系及创口感染的发生率分别为8.11%、10.81%、8.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感染相关知识掌握优良率67.57%,对照组45.95%,观察组感染相关知识掌握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手术室对于各项护理措施均进行频率及量的强化,有利于患者康复,减少医院感染发生率。

    作者:卜玲;陈顺芳;李志红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革兰阳性菌临床分布与耐药性监测

    目的:了解2012年革兰阳性菌流行病学与临床分离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2年1月1日-12月31日临床分离的革兰阳性菌596株,采用VITEK‐2 Compact测定抗菌药物对革兰阳性菌的MIC ,用WHONET 5.6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96株革兰阳性菌中以下呼吸道检出为主,共254株占42.6%;596株革兰阳性菌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共121株占20.3%,其次为表皮葡萄球菌,共75株占12.1%;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及溶血葡萄球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耐药率较高,均>98.0%;屎肠球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耐药率较高,耐药率均>95.0%,粪肠球菌对喹奴普汀/达福普汀和四环素耐药率较高,耐药率均>90.0%。结论利奈唑胺、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对葡萄球菌属、肠球菌属、链球菌属仍有很高抗菌活性,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检出率有增高趋势,应重视细菌耐药监测并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作者:牛小斌;荆鹏伟;李永伟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2009-2013年天津市肠道门诊运行的调查评价

    目的:了解5年肠道门诊的运行情况,为政府决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天津市2009-2013年各级综合医院4个区的肠道门诊运行进行回顾性调查,通过描述性对流行病学进行分析。结果2009-2013年天津市开诊肠道门诊的医院数分别为279、275、278、267和270所,开诊的一级医院主要集中在5个郊县,其所占比例高在56.00%~58.45%,三级医院主要集中在市内6个区,其所占比例在64.29%~72.22%;市内6个区接诊例数多占67.68%;非感染性腹泻约占35.00%,细菌性痢疾约占10.00%;各年霍乱培养率皆>86.00%,各年总体培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天津市肠道门诊霍乱培养率较高,一级医院接诊例数较少,应重新调整一级医院肠道门诊的设置。

    作者:徐文体;刘辉;李琳;董晓春;髙璐;李佳萌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妊娠晚期孕妇支原体属感染对围产结局的影响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孕妇支原体属感染及对围产结局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月进行产前检查的妊娠晚期孕妇1300例,对宫颈拭子标本进行支原体属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分为阳性组316例和阴性组984例,追踪观察并分析两组妊娠晚期孕妇的围产结局以及围产期母婴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1300例妊娠晚期孕妇有316例支原体属阳性,阳性检出率为24.3%;阳性组孕妇切口感染率高于阴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孕妇支原体阳性组围产儿并发症:小于胎龄儿、低体重儿、新生儿肺炎以及新生儿黄疸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阴性组(P<0.01),阳性组新生儿畸形的发生率较阴性组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妊娠晚期支原体属感染可引起多种孕产妇及围产儿并发症,产前检查应注意严格筛查支原体属并给予及时有效治疗,以降低不良围产结局。

    作者:刘秀香;陶会芹;黑国真 刊期: 2015年第15期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