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静雷;张帆;王芳
目的:分析探讨应用硫酸头孢噻利治疗呼吸及泌尿系统细菌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2013年7月-2014年2月医院收治50例呼吸系统感染及60例泌尿系统感染患者分别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对照组)及头孢噻利治疗(观察组),每组有25例呼吸系统感染患者及30例泌尿系统感染患者,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呼吸系统感染观察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及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分别为(3.16±1.16)(6.01±1.92)d及(4.11±1.17)d,均明显短于呼吸系统感染对照组(5.16±2.14)(9.11±3.17)d及(7.16±2.78)d(P<0.05);两组药物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硫酸头孢噻利治疗呼吸系统及泌尿系统细菌感染安全有效。
作者:朱亮;鲍君杰;潘杰;邱琦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分析不同麻醉及镇痛方式对胃癌患者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的影响,探讨有效的方法降低呼吸道感染率。方法选取2010年5月-2014年5月医院手术胃癌患者86例,随机分为A、B两组,各43例;A组患者给予单纯全麻醉及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IA ),B组给予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及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 ),比较两组患者的呼吸道感染率,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A组VAS评分为(0.98±0.34)分,呼吸道感染率为32.56%;B组VAS评分为(0.97±0.35)分,呼吸道感染率为13.95%,经统计检验,两组镇痛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B组感染率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共检出20株病原菌,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共5株占25.00%。结论与单纯全麻醉及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相比,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及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可以降低胃癌患者术后呼吸道感染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姜云峰;王冬冬;范珊珊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探讨Ig A肾病患者感染后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病理与预后研究,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2月-2013年5月收治的35例Ig A肾病感染后肾小球肾炎患者临床资料,均经过肾组织活检确诊,分析其临床病理及影响其预后的因素,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5例IgA肾病感染后肾小球肾炎患者中肾小管轻度病变占69.5%,中度和重度分别占31.2%和2.1%,间质轻度病变者86.5%、中度者13.5%;活组织切片免疫荧光染色以C3为主,系膜区和外周血管袢颗粒状Ig A染色;相关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年龄、基础疾病、蛋白尿、小管损伤程度4项为影响IgA PIGN的单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gA肾病患者感染后肾小球肾炎临床病理分析光镜下可见弥漫性增生性系膜增生以及间质炎症细胞浸润等,免疫荧光以C3沉积为主,电镜下可见驼峰样改变;并且患者年龄越大、蛋白尿含量越高、患有基础疾病以及小管损伤度越高,患者预后越差。
作者:杨晓峰;王晓英;刘春忻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了解5年肠道门诊的运行情况,为政府决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天津市2009-2013年各级综合医院4个区的肠道门诊运行进行回顾性调查,通过描述性对流行病学进行分析。结果2009-2013年天津市开诊肠道门诊的医院数分别为279、275、278、267和270所,开诊的一级医院主要集中在5个郊县,其所占比例高在56.00%~58.45%,三级医院主要集中在市内6个区,其所占比例在64.29%~72.22%;市内6个区接诊例数多占67.68%;非感染性腹泻约占35.00%,细菌性痢疾约占10.00%;各年霍乱培养率皆>86.00%,各年总体培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天津市肠道门诊霍乱培养率较高,一级医院接诊例数较少,应重新调整一级医院肠道门诊的设置。
作者:徐文体;刘辉;李琳;董晓春;髙璐;李佳萌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研究盐酸氨溴索联合气管镜灌洗对重症肺部感染患者血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PaO2/FiO2)及血液氧饱和度(SaO2)等水平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重症肺部感染行气管切开的患者92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患者静脉滴入盐酸氨溴索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纤维支气管镜对支气管肺泡进行灌洗以及吸痰治疗,对比两组患者PaO2、PaO2/FiO2及SaO2等水平变化,数据采用 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 PaO2、PaO2/FiO2及SaO2等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有效率为93.48%,高于对照组的69.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盐酸氨溴索联合气管镜可有效改善重症肺部感染患者PaO2、PaO2/FiO2及SaO2等水平,并缩短各项治疗时间,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尚茜;商伟娜;翟琳;刘淑娟;李娟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观察不同分型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手足口病患儿血清内皮素‐1(ET‐1)水平的变化与疾病预后间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月医院收治的EV71感染手足口病患儿130例,根据患儿临床特征,分为普通组41例、重症组64例与危重症组25例,对比3组患儿心率、血白细胞计数、血糖、ET‐1等水平,数据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重症组与危重症组患儿心率、血白细胞计数均较普通组显著升高(P<0.05),危重症组较普通组血糖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重症组相比较,危重症组年龄偏小、血糖水平偏高;ET‐1水平危重症组患儿明显高于普通组与重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多元 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ET‐1水平是导致危重症患儿不良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ET‐1水平是导致EV71患儿危重症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检测ET‐1水平,对EV71患儿临床治疗与预后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陈洁;娄洁婵;李素华;陈均亚;徐志伟;陈喻;陈益平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探讨炎症性肠病患者肠道菌群结构变化与相关炎性指标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3月于医院就诊的121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和34例克罗恩病患者为研究对象,57名正常志愿者为对照组,采集受试者的新鲜粪便进行菌群分析,比较菌群变化与炎性指标的相关性,采用 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内酵母菌属(2.29±0.41)CFU/g、双歧杆菌属(5.20±0.53)CFU/g、乳杆菌属(5.62±0.12)CFU/g、肠球菌属(6.58±0.23)CFU/g、拟杆菌属(5.64±0.28) CFU/g、消化球菌属(6.35±0.25)CFU/g、小梭菌(3.61±0.30)CFU/g 的数量明显增加,而真杆菌属(1.62±0.24)CFU/g的数量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养结果阳性检出率与菌群数量变化结果基本相附;而菌群与炎性指标有相关性。结论炎症性肠病患者的肠道菌群失衡,其发病与真杆菌属数量的减少有关。
作者:宋军民;杨超;常远;夏坤锟;王朝杰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研究5E康复模式对腹膜透析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的临床研究,以寻找有效方法降低医院感染率。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4年10月240例腹膜透析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20例,试验组采用5E康复模式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方法,比较两组患者医院感染率及感染病原菌分布,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试验组腹膜透析患者发生医院感染16例,感染率13.3%,对照组发生感染41例,感染率34.2%;试验组与对照组感染患者检出病原菌均以肺炎克雷伯菌为主,分别占28.3%与27.8%,其次依次为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假丝酵母菌及阴沟肠杆菌。结论5E康复模式有助于降低腹膜透析患者医院感染率,是一种有效的临床护理康复模式。
作者:羊永梅;周君;潘妙霞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探讨老年颈椎脱位合并颈髓损伤术后医院感染临床表现及危险因素分析,为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4年2月56例老年颈椎脱位合并颈髓损伤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出现医院感染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危险因素,数据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56例患者中25例发生感染,感染率为44.64%;临床表现以发热、切口红肿热痛、白细胞计数及血沉升高等为主;共分离出36株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共20株占55.56%;采用 logostic进行影响多因素分析,GCS评分、昏迷、侵入性操作、A‐PACHEⅡ评分、激素应用时间、合并症是术后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老年颈椎脱位合并颈髓损伤术后医院感染常见,及时应用敏感抗菌药物预后较好。
作者:唐炜东;单中书;陈军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探讨经过尿道利用2μm激光进行前列腺切除术后的尿路感染的临床特点以及感染的原因分析,为降低前列腺切除术后发生的尿路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8月-2013年8月250例前列腺增生需行2μm激光前列腺切除术的患者进行试验研究,术后第4天采集患者的尿液进行病原菌培养,将试验所得的尿路感染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数据采用SPSS 14.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50例患者术后有55例患者发生感染,感染率为22.0%;共检出57株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共31株占54.4%;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导尿管的留置时间≥3 d、合并有糖尿病等及出现引流不佳是术后尿路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P<0.05)。结论经尿道2μm激光进行前列腺切除术后,虽然预防性的应用抗菌药物,但是尿路感染的发生率仍然较高,应采取相应措施加以控制。
作者:袁迎霞;张大虎;程袁园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孕妇支原体属感染及对围产结局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月进行产前检查的妊娠晚期孕妇1300例,对宫颈拭子标本进行支原体属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分为阳性组316例和阴性组984例,追踪观察并分析两组妊娠晚期孕妇的围产结局以及围产期母婴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1300例妊娠晚期孕妇有316例支原体属阳性,阳性检出率为24.3%;阳性组孕妇切口感染率高于阴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孕妇支原体阳性组围产儿并发症:小于胎龄儿、低体重儿、新生儿肺炎以及新生儿黄疸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阴性组(P<0.01),阳性组新生儿畸形的发生率较阴性组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妊娠晚期支原体属感染可引起多种孕产妇及围产儿并发症,产前检查应注意严格筛查支原体属并给予及时有效治疗,以降低不良围产结局。
作者:刘秀香;陶会芹;黑国真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观察益生菌联合小麦纤维素对妊娠晚期便秘孕妇肠道微生物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收集2012年3月-2013年10月156例妊娠晚期便秘孕妇,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78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相同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口服益生菌联合小麦纤维素治疗,在治疗前1d及治疗2周后分别检测并比较两组孕妇肠道微生物的变化,同时比较两组疗效,数据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治疗组孕妇治疗前乳杆菌属及肠球菌属的菌落数分别为(8.29±0.71)CFU/g及(10.26±1.12)CFU/g ,治疗后分别为(9.35±0.82)CFU/g及(11.33±1.21)CFU/g ,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1);治疗组孕妇酵母样真菌菌落数治疗前为(4.13±0.53)CFU/g、治疗后为(3.53±0.44)CFU/g ,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亦较对照组治疗后明显降低(P<0.01)。结论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益生菌联合小麦纤维素可增加妊娠晚期合并便秘孕妇肠道乳杆菌属等益生菌,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增加妊娠晚期便秘治疗的有效率,临床疗效确切,并安全可靠。
作者:陈惠娟;孙建利;夏舟岚;马英英;陆月红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探讨手术患者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与手术后医院感染相关性研究,为减少手术患者术后感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随机抽取医院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206例需手术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麻醉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全身麻醉组和硬膜外麻醉组,每组各103例,对两组患者医院感染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全身麻醉组患者术后发生医院感染8例,感染率为7.77%;硬膜外麻醉组患者术后发生医院感染4例,感染率为3.88%;两组医院感染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全身麻醉组患者呼吸道感染发生率为37.50%,硬膜外麻醉组患者无呼吸道感染发生,全身麻醉组显著高于硬膜外麻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导致全身麻醉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与其气管插管有着显著的相关性,与全身麻醉中未使用气管插管的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身麻醉手术患者术后医院感染风险较高,麻醉前要给予充分评估,对危险因素加以干预,以控制和降低患者术后医院感染发生率。
作者:郑宏伟;房师荣;王瑞利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调查手足口病感染的细菌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2014年3月162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发生感染部位、细菌种类、药敏试验结果,数据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62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中发生细菌感染51例,感染率为31.5%;≥3岁手足口病患儿发生细菌感染率明显高于<3岁患儿( P<0.05);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共21例占41.2%;共检出55株细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共46株占83.6%;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氨曲南耐药率较高,均>80.0%,未发现耐亚胺培南菌株。结论手足口病患儿发生细菌感染与患儿的年龄、住院时间明显相关,感染主要发生在下呼吸道,大肠埃希菌是感染的主要细菌,耐药现象较为严重,应引起临床重视。
作者:段树鹏;侯丽娟;朱利红;王宏伟;宋新文;申保生;李伟伟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了解外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为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2011年1月-2013年7月医院外科手术科室2137例住院患者临床资料,所有调查人员经统一培训后参与调查,对每一份病历进行逐项查阅,并填写统一的外科手术治疗患者登记表和医院感染病例登记表;统计分析其感染患者相关因素,数据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处理。结果2137例手术患者发生医院感染102例,感染率为4.77%,发生医院感染科室以普通外科患者感染率高,共37例达6.21%;术前患者ASA≥评分Ⅲ级、患有糖尿病及术前住院时间>3 d、术中患者手术时间≥3 h、应用全麻、切口长度>20 cm、术中出血量>300 m l及术后患者放置引流管及引流时间>10 d是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 P<0.05)。结论外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率较高,需采取综合性的预防措施,降低外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林小婷;吴美宁;谢小蔓;林福秀;符小婧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了解现阶段肿瘤科护士输液过程中发生针刺伤的因素,为预防针刺伤制定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13年4月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随机选取420名肿瘤科临床护士进行问卷调查,调查护士输液过程中针刺伤的发生率、发生次数、刺伤原因等,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回收有效问卷390份,回收率97.50%;肿瘤科护士针刺伤的发生率为96.15%,平均被刺伤次数为(5.94±3.67)次,86.30%的护士针刺伤后能采取正确的方法处理伤口;98.93%的护士针刺伤事件后未上报,主要原因为未被具有传染性的患者污染、针头未被污染。结论肿瘤科护士在输液环节中针刺伤的发生率仍较高,但上报率仍较低,建议建立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对所有静脉药物集中统一配置、使用安全型留置针及完善针刺伤管理制度等措施,以降低针刺伤发生率,关爱护士。
作者:陈静;杨双;赵建伟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对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的危险因素、病原菌分布及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分析,为临床工作提出建设性意见。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case‐control study )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9月医院IC U行机械通气的患者共190例作为研究对象,于机械通气前、后各采集患者痰液和呼吸道分泌物标本进行细菌培养与药敏试验,记录病原菌的分布和药敏试验结果。结果医院 VAP的发生率为48.4%;患者高龄、机械通气时间、使用糖皮质激素、制酸药物、留置胃管、多种抗菌药物联合应用为VAP发生的危险因素( P<0.05);检出的162株病原菌中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共102株占63.0%,多数病原菌存在多药耐药性。结论多种因素与VAP的发生密切相关;病原菌分布以革兰阴性菌为主;菌株多药耐药性现象较普遍。
作者:张军艳;何启强;周波;邓显峰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并发感染的影响因素,旨在采取有效措施应对胎膜早破。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1月-2013年11月入住医院的80例胎膜早破孕妇临床资料,分为感染组30例、非感染组50例,分别采用Pearson单因素与多元 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对影响胎膜早破并发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80例胎膜早破孕产妇中感染21例,新生儿感染9例;母体常见的感染部位为生殖道,新生儿常见的感染部位为呼吸道;经Pearson单因素分析的方法,感染组与非感染组在住院时间、孕周、免疫力低下、尿道置管、破膜时间及无菌操作不严格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元 logistic回归分析,住院时间、孕周、免疫力低下、尿道置管、破膜时间及无菌操作不严格为影响胎膜早破并发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影响胎膜早破并发感染的因素包括住院时间、孕周、免疫力低下、尿道置管、破膜时间及无菌操作不严格,应采取相应的对策对其加以预防与控制。
作者:刘慧丽;陈俊红;张梅;谷红梅;宋兰贞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探讨胸腔镜术实施快速康复外科(FTS)流程对肺癌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的影响,为降低肺癌手术患者医院感染提供预防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2013年5月行肺癌手术229例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患者的手术方式将其分为A组行胸腔镜术实施FTS流程83例、B组行单纯胸腔镜手术71例、C组行传统开胸肺切除术75例;比较3组患者临床各项指标及术后发生感染情况,采用SPSS 19.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A、B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显著低于C组(P<0.05),A、B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术后医院感染7例,感染率8.43%,B组患者术后医院感染11例,感染率15.49%,C组患者术后医院感染16例,感染率21.33%,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胸腔镜术实施快速康复外科流程有助于加快患者的术后康复,明显缩短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降低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率,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刘与友;刘玳瑄;吴朝晖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通过观察对比两种消毒方法对降低麻醉机内部通气回路细菌含量的效果,降低全麻患者术后呼吸道感染的有效性,为预防术后医源性感染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300例行甲状腺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均采用麻醉机辅助下全身麻醉,观察组患者使用的麻醉机采用ZJ‐XD‐I型医院仪器管路消毒机对其内部呼吸回路消毒,对照组使用的麻醉机仍然采用传统方法进行清洗消毒,对比两组患者发生呼吸道感染率,数据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麻醉机细菌检出阳性率为2.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观察组患者肺部感染率为3.33%,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4.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规范、有效的对麻醉机内部回路进行消毒,可有效降低麻醉机通气回路的细菌阳性率,明显降低全身麻患者术后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周学颖;赵峰;王萃;王莹莹;周乐 刊期: 2015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