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同麻醉方式与术后医院感染相关性研究

郑宏伟;房师荣;王瑞利

关键词:全身麻醉, 硬膜外麻醉, 医院感染
摘要:目的:探讨手术患者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与手术后医院感染相关性研究,为减少手术患者术后感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随机抽取医院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206例需手术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麻醉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全身麻醉组和硬膜外麻醉组,每组各103例,对两组患者医院感染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全身麻醉组患者术后发生医院感染8例,感染率为7.77%;硬膜外麻醉组患者术后发生医院感染4例,感染率为3.88%;两组医院感染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全身麻醉组患者呼吸道感染发生率为37.50%,硬膜外麻醉组患者无呼吸道感染发生,全身麻醉组显著高于硬膜外麻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导致全身麻醉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与其气管插管有着显著的相关性,与全身麻醉中未使用气管插管的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身麻醉手术患者术后医院感染风险较高,麻醉前要给予充分评估,对危险因素加以干预,以控制和降低患者术后医院感染发生率。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相关文献
  • 血液透析患者留置导管口感染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分析

    目的:分析血液透析患者长期留置导管出口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08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行血液透析患者共187例,采集发生感染患者样本进行病原菌测定以及药敏测试,数据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87例长期透析患者中有30例患者发生留置导管出口感染,感染率为16.0%;共检出30株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共17株占56.7%;革兰阴性菌对庆大霉素有较好的药敏性,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有较好的敏感性;30例患者在接受抗菌药物治疗后,治疗有效率为86.7%;4例患者再继续接受抗菌药物治疗后痊愈。结论根据患者的药敏测试结果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治疗,并且采用抗菌药物封管能够有效治疗血液透析长期留置导管出口感染。

    作者:郭淑玲;张凤;李坤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颅脑外伤患者术后颅内感染的危险关因素与治疗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患者术后颅内感染的相关因素及治疗对策,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从医院2011年9月-2013年9月收治的颅脑外伤术后颅内感染患者中随机选择47例进行研究,设为观察组,同期选择47例颅脑外伤术后未出现颅内感染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患者感染因素,数据采用SPSS 15.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经单因素分析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术后抗菌药物等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术前GCS评分、手术时间等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各项变量进行多因素分析可得,脑室外引流时间>2 d、手术时间≥4 h、后颅窝手术、脑脊液漏、空腹血糖>11.1 mmol/L等指标为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经针对性治疗,观察组患者痊愈的有40例,死亡7例,病死率为14.9%。结论颅脑外伤术后颅内感染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临床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作者:杜忠胜;张雪芹;西永明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C-反应蛋白与降钙素原在儿童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分析C‐反应蛋白与降钙素原在小儿脓毒症血流感染及其他部位感染性疾病中的含量,从而探讨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小儿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儿90例,分为脓毒症组和非脓毒症组,患儿各45例;测定患儿C‐反应蛋白与降钙素原含量,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脓毒症组C‐反应蛋白为(119.34±17.34)m g/L、降钙素原为(11.92±1.59)μg/L ;非脓毒症组C‐反应蛋白为(46.12±16.60)m g/L、降钙素原为(1.41±0.42)μg/L ,脓毒症组明显高于非脓毒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C‐反应蛋白与降钙素原在小儿脓毒症血流感染及其他部位感染性疾病中的早期诊断有一定鉴别作用,其中,降钙素原意义更大,临床值得推广。

    作者:张福蓉;刘瑶;王方芳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非机械通气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多药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非机械通气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HAP)多药耐药菌(MDROs)感染的危险因素,以降低HAP的发生率。方法回顾性研究2010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167例HAP患者的发病情况,其中75例为MDROs感染组,92例为MDROs非感染组,均未行机械通气;分析HAP患者MDROs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67例非机械通气HAP患者中有75例为MDROs感染,感染率44.9%;共检出211株病原菌,90株为MDROs;多因素分析显示,两周内使用过广谱抗菌药物、住院时间>5d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为非机械通气HAP患者MDROs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住院时间、有效预防治疗COPD,可以减少MDROs感染所致的HAP发生。

    作者:石喆;张灵娟;程知音;张韵;胡斌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预防种植牙术后感染抗菌药物与复方含漱液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抗菌药物联合复方含漱液预防种植牙术后感染临床效果,以期丰富临床治疗水平,降低术后感染率。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3月-2013年3月70例需种植牙患者研究对象,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5例;两组患者均常规种植牙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和复方含漱液,对照组患者未使用抗菌药物及复方含漱液;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显效率54.29%、总有效率82.86%,观察组显效率68.57%、总有效率94.29%;对照组无疼痛占31.42%、发生Ⅱ、Ⅲ度疼痛占34.29%,观察组无疼痛占率57.15%,Ⅱ、Ⅲ度疼痛占11.43%;对照组感染率为14.29%,观察组为2.86%,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菌药物联合复方含漱液可降低种植牙术后感染发生率,且可缓解疼痛程度,提高临床效果。

    作者:陈雨顺;吕瑾茹;李慧萍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手显微外科智能温箱降低断指再植术后感染的临床研究

    目的:分析并探讨手显微外科智能温箱应用于断指再植/再造术,以降低术后医院感染率,从而更好的提高断指存活率。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接受治疗的断指再植患者2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10例;两组患者在手术后均给予常规的护理,观察组应用智能温箱进行治疗,对照组应用传统鹅颈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感染率、断指存活率、血管危象发生率,采用SPSS 19.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感染6例,感染率5.45%,对照组患者术后感染17例,感染率15.45%;观察组患者断指存活103例,存活率为93.64%,对照组患者断指存活91例,存活率为82.73%;观察组血管危象发生8例,发生率为7.27%,对照组血管危象发生21例,发生率为19.09%,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与传统方法相比,智能温箱应用于手显微外科治疗断指再植术中可以有效的降低医院感染率,并降低血管危象发生率,提高断指存活率,临床上值得推广。

    作者:黄红波;俞巍;彭清荣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门体静脉分流术患者应用甘露聚糖肽对术后感染的预防研究

    目的:探讨门体静脉分流术患者应用甘露聚糖肽对预防手术感染并发症的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从医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行门体静脉分流术患者中随机选择100例进行研究,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分别给予生理盐水和同剂量甘露聚糖肽静脉滴注,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感染并发症情况,数据采用 SPSS 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术后4、7 d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6.0%和90.0%,对照组分别为82.0%和84.0%,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但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0%和10.0%,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观察组的术后住院时间为(16.25±3.15)d,显著短于对照组的(19.03±3.95)d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门体静脉分流术患者应用甘露聚糖肽进行静脉滴注,可以有效预防手术感染并发症,效果显著。

    作者:吕军;徐明洲;范小斌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降钙素原与感染细胞监测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早期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与感染细胞百分比(PIC)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早期诊断中的参考价值,以指导早期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做出及时的诊断和治疗。方法选取于2010年6月-2012年6月于医院接受机械通气>48 h且怀疑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诊断标准分为观察组32例与对照组28例,对两组患者的PCT水平和每百个吞噬细胞内PIC进行对比,数据采用SPSS 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的PCT水平和每百个吞噬细胞内PIC分别为(1.57±0.80)ng/ml和(1.17±0.31)%,观察组患者的PCT水平和PIC分别为(3.19±1.39)ng/ml和(3.03±1.43)%,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降钙素原与PIC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参考价值。

    作者:瓦永禄;孟建斌;华岚春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整形外科抗菌药物管理前后手术感染率的统计分析

    目的:分析对比抗菌药物管理前后医院整形外科手术感染率,探讨抗菌药物管理对控制整形外科手术感染的重要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2012年8月在医院整形外科手术的1550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是否进行抗菌药物管理将其分为抗菌药物管理组(2011年8月-2012年8月)850例和抗菌药物未管理组(2010年8月-2011年8月),分析两组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与手术感染率。结果抗菌药物管理组Ⅱ类和Ⅲ类手术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显著高于Ⅰ类手术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菌药物管理组I类手术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显著低于抗菌药物未管理组Ⅰ类手术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菌药物未管理组700例患者中,11例患者发生切口感染,感染率为1.57%;抗菌药物管理组850例患者中,5例患者发生感染,感染率为0.59%,抗菌药物管理组患者感染的发生率显著低于抗菌药物未管理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整形外科手术中,规范性使用抗菌药物可以减少外科手术中抗菌药物滥用的现象,可降低整形外科手术感染率,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刘羽;裴斌;李德胜;王谦;艾金伟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不同麻醉方式与术后医院感染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手术患者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与手术后医院感染相关性研究,为减少手术患者术后感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随机抽取医院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206例需手术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麻醉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全身麻醉组和硬膜外麻醉组,每组各103例,对两组患者医院感染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全身麻醉组患者术后发生医院感染8例,感染率为7.77%;硬膜外麻醉组患者术后发生医院感染4例,感染率为3.88%;两组医院感染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全身麻醉组患者呼吸道感染发生率为37.50%,硬膜外麻醉组患者无呼吸道感染发生,全身麻醉组显著高于硬膜外麻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导致全身麻醉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与其气管插管有着显著的相关性,与全身麻醉中未使用气管插管的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身麻醉手术患者术后医院感染风险较高,麻醉前要给予充分评估,对危险因素加以干预,以控制和降低患者术后医院感染发生率。

    作者:郑宏伟;房师荣;王瑞利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的病原学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重症肺炎患者感染病原菌分布和耐药率,为疾病的防治提供经验及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0年1月-2014年1月重症医学科二区收治的164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临床资料,API鉴定系统对痰液标本进行菌株的分离和鉴定,药敏试验采用K‐B纸片扩散法,数据采用Excel表格进行分析。结果164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共检出病原菌146株,其中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共97株占66.44%,常见的革兰阴性菌依次为鲍氏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唑林耐药率较高,分别为100.00、93.75%,对亚胺培南、环丙沙星和阿米卡星耐药率低,均<30.00%;铜绿假单胞菌对环丙沙星、阿米卡星敏感,耐药率分别为20.83%、16.678%,对氨苄西林、头孢唑林耐药率较高,分别为83.33%、95.83%。结论老年重症肺炎仍以革兰阴性菌感染为主,各菌株均表现出了较高的耐药性,多药耐药情况严重,临床应该根据病原学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作者:黄鹏;黄寨;秦文波;陆政;莫祖聪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血液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血液科住院患者并发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和预防对策,为临床减少医院感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3年2月在医院血液科接受住院治疗的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数据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生医院感染52例,感染率34.67%;年龄≥60岁、住院时间≥15 d、使用二联抗菌药物、有化疗及有侵入性操作方面为感染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年龄≥60岁、住院时间≥15 d、使用二联抗菌药物、有化疗、有侵入性操作均为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液科的住院患者在临床上并发医院感染前应分析相应的危险因素,实施合理的预防对策,终有效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作者:韩向梅;张帆;崔彬;芮春军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D试验检测与耐药性分析

    目的:了解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 RS A )的感染特点和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统计分析2013年1月-2014年8月儿童医院住院及门诊973例SAU感染患儿临床资料,使用VIT EK‐2 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仪进行细菌鉴定、药敏试验和D试验检测,用头孢西丁和苯唑西林两个指标确认MRSA。结果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共973株,其中检出MRSA 168株、检出率为17.27%,<2岁患儿中检出M RS A 132株、检出率为18.38%;M RS A中D试验阳性率为27.38%,M RS A对红霉素耐药、克林霉素敏感D试验阳性率为92.00%,MSSA诱导克林霉素耐药率为87.30%;MRSA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喹奴普汀/达福普汀、替加环素敏感率均为100.00%。结论 M RS A耐药严重,且多见于婴幼儿,患儿克林霉素诱导率较成人高,应加强对M RS A的管理与监测,防止其暴发与流行。

    作者:赵昕峰;厉小玉;高扬;王云桥;周俊;岳美娜;刘荻;吴亦栋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激光前列腺切除术后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经过尿道利用2μm激光进行前列腺切除术后的尿路感染的临床特点以及感染的原因分析,为降低前列腺切除术后发生的尿路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8月-2013年8月250例前列腺增生需行2μm激光前列腺切除术的患者进行试验研究,术后第4天采集患者的尿液进行病原菌培养,将试验所得的尿路感染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数据采用SPSS 14.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50例患者术后有55例患者发生感染,感染率为22.0%;共检出57株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共31株占54.4%;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导尿管的留置时间≥3 d、合并有糖尿病等及出现引流不佳是术后尿路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P<0.05)。结论经尿道2μm激光进行前列腺切除术后,虽然预防性的应用抗菌药物,但是尿路感染的发生率仍然较高,应采取相应措施加以控制。

    作者:袁迎霞;张大虎;程袁园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食管癌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成效分析

    目的:开展食管癌患者手术部位感染(SSI)目标性监测,了解感染相关危险因素,采取有效干预措施对患者降低SSI率。方法采用前瞻性调查和信息反馈的方法,监测2012年7月-2013年6月食管癌手术患者101例,前3个月监测为评估阶段,作为干预前31例,根据评估所得SSI相关危险因素实施预防控制措施,评价干预后9个月为干预后70例,分析干预效果,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1例食管癌手术患者发生感染7例,感染率6.93%,干预后患者SSI发生率2.86%,明显低于干预前的16.13%(P<0.05);与干预前比较,干预后手术持续时间≥3 h的手术抗菌药物的追加使用率明显提高(P<0.01),术后抗菌药物的使用率和联合用药率均明显降低,停药时间提前(P<0.01)。结论食管癌患者SSI率高,与食管吻合口瘘密切相关;通过提高手术技巧、缩短手术持续时间、规范抗菌药物使用,以及严格落实围术期感染控制措施,可以有效降低SSI发生率。

    作者:陈建伟;韩立海;赵爱荣;邱会芬;张洁;孙吉花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肺癌患者胸腔镜术实施快速康复外科流程降低医院感染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胸腔镜术实施快速康复外科(FTS)流程对肺癌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的影响,为降低肺癌手术患者医院感染提供预防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2013年5月行肺癌手术229例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患者的手术方式将其分为A组行胸腔镜术实施FTS流程83例、B组行单纯胸腔镜手术71例、C组行传统开胸肺切除术75例;比较3组患者临床各项指标及术后发生感染情况,采用SPSS 19.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A、B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显著低于C组(P<0.05),A、B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术后医院感染7例,感染率8.43%,B组患者术后医院感染11例,感染率15.49%,C组患者术后医院感染16例,感染率21.33%,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胸腔镜术实施快速康复外科流程有助于加快患者的术后康复,明显缩短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降低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率,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刘与友;刘玳瑄;吴朝晖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热毒宁与利巴韦林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的临床疗效比较

    目的:观察热毒宁注射液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8月-2013年8月在医院就诊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11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9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措施的基础上加用利巴韦林注射液静脉滴注,观察组在常规治疗措施的基础上加用热毒宁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3 d后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指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痊愈率为57.63%、总有效率为94.92%,对照组患儿痊愈率为28.81%、总有效率为81.36%;观察组患儿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为(2.16±1.15)d,咳嗽消失时间为(2.18±1.26) d ,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治疗过程中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热毒宁注射液可缩短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病情、提高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其临床疗效优于利巴韦林注射液,且安全性良好,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方万芬;刘子龙;赵磊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细胞毒素相关基因A蛋白幽门螺杆菌感染对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影响

    目的:观察研究细胞毒素相关基因A蛋白(Cag )+幽门螺杆菌感染对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影响,为其诊断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3年12月218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感染情况A组(无幽门螺杆菌感染组)71例、B组(Cag -幽门螺杆菌感染组)77例和C组(Cag+幽门螺杆菌感染组)70例,将3组患者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 )、血脂指标及冠状动脉病变支数进行统计比较,数据采用 SPSS 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B组及C组的血清 Hcy、总胆固醇(TC)水平分别为(15.75±1.68)μmol/L、(4.79±0.41)mmol/L及(22.64±1.95)μmol/L、(5.80±0.47)mmol/L ,均高于A组的(10.21±1.36)μmol/L、(4.02±0.37)mmol/L ,C组则高于B组;B组及C组的冠状动脉双支及三支病变分别占32.47%、31.17%和42.86%、42.86%,均高于A组的16.90%、16.90%,C组则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Cag+幽门螺杆菌感染对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影响较大,其可显著加重冠心病患者的冠脉病变,应引起重视。

    作者:韩宏毅;方文胜;张艳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硫酸头孢噻利治疗呼吸与泌尿系统感染性疾病的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探讨应用硫酸头孢噻利治疗呼吸及泌尿系统细菌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2013年7月-2014年2月医院收治50例呼吸系统感染及60例泌尿系统感染患者分别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对照组)及头孢噻利治疗(观察组),每组有25例呼吸系统感染患者及30例泌尿系统感染患者,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呼吸系统感染观察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及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分别为(3.16±1.16)(6.01±1.92)d及(4.11±1.17)d,均明显短于呼吸系统感染对照组(5.16±2.14)(9.11±3.17)d及(7.16±2.78)d(P<0.05);两组药物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硫酸头孢噻利治疗呼吸系统及泌尿系统细菌感染安全有效。

    作者:朱亮;鲍君杰;潘杰;邱琦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环节质量控制对医疗废物处置的全过程管理

    目的:探讨综合性医院如何做好医疗废物处置全过程管理和监督,指导医护人员对医疗废物的正确分类,以保护医护人员安全。方法于2012年开始从环节质量控制入手,加强医院废物处置全过程管理;完善管理制度,明确各级责任,规范医疗废物处置流程,加强医疗废物管理软硬件建设;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改变工作思路,加强重点部位和科室的督导和检查;不定时深入科室检查各个部门其分类、收集、运输、登记、交接等医疗废物处置的全过程,抓好环节质量控制,切实做到全程管理、有序管理。结果环节质量控制提高了各类人员正确分类、收集,规范处理医疗废物的自觉意识,减少其随意乱放和二次分类处置的机会,使医疗废物处置全过程规范、流畅,真正减少了再污染、再损害可能。结论各类人员高度重视医疗废物分类、处置、转运等过程的规范操作,所有处置符合国家规范要求,保护了工作人员自身安全,保护了环境。

    作者:许玉冰;郭俊艳;赵江河;杨金燕;臧妍;郭光昂;邢玉斌 刊期: 2015年第15期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