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玉冰;郭俊艳;赵江河;杨金燕;臧妍;郭光昂;邢玉斌
目的:观察研究细胞毒素相关基因A蛋白(Cag )+幽门螺杆菌感染对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影响,为其诊断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3年12月218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感染情况A组(无幽门螺杆菌感染组)71例、B组(Cag -幽门螺杆菌感染组)77例和C组(Cag+幽门螺杆菌感染组)70例,将3组患者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 )、血脂指标及冠状动脉病变支数进行统计比较,数据采用 SPSS 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B组及C组的血清 Hcy、总胆固醇(TC)水平分别为(15.75±1.68)μmol/L、(4.79±0.41)mmol/L及(22.64±1.95)μmol/L、(5.80±0.47)mmol/L ,均高于A组的(10.21±1.36)μmol/L、(4.02±0.37)mmol/L ,C组则高于B组;B组及C组的冠状动脉双支及三支病变分别占32.47%、31.17%和42.86%、42.86%,均高于A组的16.90%、16.90%,C组则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Cag+幽门螺杆菌感染对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影响较大,其可显著加重冠心病患者的冠脉病变,应引起重视。
作者:韩宏毅;方文胜;张艳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研究多种微量元素联合兰菌净预防老年人呼吸道感染效果,以期为老年人预防呼吸道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于2003年1月-2010年3月进行健康体检人员98名,年龄52~71岁、平均(61±4.2)岁,随机分为研究组51名和对照组47名,研究组给予兰菌净舌下滴入联合微量元素口服,对照组单纯给予多种微量元素口服用药,比较两组老年人用药前后免疫球蛋白(IgA、IgG、IgM )含量变化及用药后1年内发生呼吸道感染次数,数据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用药前两组老年人免疫球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用药后两个月研究组IgA、IgG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IgM 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两组老年人进行随访,1年内51名研究组发生1、2次及≥3次呼吸道感染发生率分别为21.57%、9.80%及1.9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0.43%、12.77%及10.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多种微量元素联合兰菌净能有效预防与减少老年人呼吸道感染次数,免疫球蛋白均有所增加。
作者:周小果;郑大炜;韩玉辉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研究尿路感染与留置导尿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以提高尿路感染的治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3年1月医院收治的92例尿路感染患者临床资料,记录患者病原菌感染类型及不同年龄、留置尿管时间、尿潴留对尿路感染的影响,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92例尿路感染患者感染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共31株占33.69%;不同年龄患者中以45~70岁发生尿路感染高,感染率为57.61%;留置尿管滞留9~14 d的患者尿路感染率高,感染率为59.78%;尿潴留评分为6~10分者尿路感染率高,感染率为66.30%,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留置尿管滞留的时间、患者的年龄及尿潴留均为尿路感染相关因素,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后,能有效减少尿路感染率。
作者:张弦;林尔将;陈力;李志家;洪诗哲;刘晟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了解现阶段肿瘤科护士输液过程中发生针刺伤的因素,为预防针刺伤制定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13年4月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随机选取420名肿瘤科临床护士进行问卷调查,调查护士输液过程中针刺伤的发生率、发生次数、刺伤原因等,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回收有效问卷390份,回收率97.50%;肿瘤科护士针刺伤的发生率为96.15%,平均被刺伤次数为(5.94±3.67)次,86.30%的护士针刺伤后能采取正确的方法处理伤口;98.93%的护士针刺伤事件后未上报,主要原因为未被具有传染性的患者污染、针头未被污染。结论肿瘤科护士在输液环节中针刺伤的发生率仍较高,但上报率仍较低,建议建立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对所有静脉药物集中统一配置、使用安全型留置针及完善针刺伤管理制度等措施,以降低针刺伤发生率,关爱护士。
作者:陈静;杨双;赵建伟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结核分枝杆菌(MTB)是导致结核病(TB)的病原菌,机体感染MTB后,有10.0%的机会发展成活动性TB;感染M TB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高龄、患有糖尿病、激素使用及酗酒等,同时可能与人类基因的多态性有一定联系;该综述分析了M TB感染诊断技术、感染因素及预防治疗措施等,研发早期诊断M TB感染技术及更有效且疗程更短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作者:崔哲哲;林玫;刘飞鹰;林定文;刘慧慧;蓝如束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分析探讨应用硫酸头孢噻利治疗呼吸及泌尿系统细菌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2013年7月-2014年2月医院收治50例呼吸系统感染及60例泌尿系统感染患者分别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对照组)及头孢噻利治疗(观察组),每组有25例呼吸系统感染患者及30例泌尿系统感染患者,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呼吸系统感染观察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及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分别为(3.16±1.16)(6.01±1.92)d及(4.11±1.17)d,均明显短于呼吸系统感染对照组(5.16±2.14)(9.11±3.17)d及(7.16±2.78)d(P<0.05);两组药物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硫酸头孢噻利治疗呼吸系统及泌尿系统细菌感染安全有效。
作者:朱亮;鲍君杰;潘杰;邱琦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探讨经过尿道利用2μm激光进行前列腺切除术后的尿路感染的临床特点以及感染的原因分析,为降低前列腺切除术后发生的尿路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8月-2013年8月250例前列腺增生需行2μm激光前列腺切除术的患者进行试验研究,术后第4天采集患者的尿液进行病原菌培养,将试验所得的尿路感染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数据采用SPSS 14.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50例患者术后有55例患者发生感染,感染率为22.0%;共检出57株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共31株占54.4%;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导尿管的留置时间≥3 d、合并有糖尿病等及出现引流不佳是术后尿路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P<0.05)。结论经尿道2μm激光进行前列腺切除术后,虽然预防性的应用抗菌药物,但是尿路感染的发生率仍然较高,应采取相应措施加以控制。
作者:袁迎霞;张大虎;程袁园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对于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NSICU )患者感染控制的影响,总结临床经验,为临床降低NSICU患者的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医院于2012年11月-2013年12月NSICU收治的患者共684例,将所有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2例,其中对照组行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对易发生感染的高危因素进行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感染率,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发生感染20例、26例次,感染率5.85%、例次感染率7.60%;对照组患者发生感染45例、69例次,感染率13.16%、例次感染率20.18%;观察组患者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两组患者感染部位以肺部为主,分别占57.69%、57.97%;其次为泌尿系统和呼吸系统。结论护理干预措施对于控制神经外科重症监护患者的感染有效,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以在今后的临床治疗上广泛应用。
作者:薛晓英;杨艳丽;杨春;刘轩;曾立平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探讨综合性医院如何做好医疗废物处置全过程管理和监督,指导医护人员对医疗废物的正确分类,以保护医护人员安全。方法于2012年开始从环节质量控制入手,加强医院废物处置全过程管理;完善管理制度,明确各级责任,规范医疗废物处置流程,加强医疗废物管理软硬件建设;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改变工作思路,加强重点部位和科室的督导和检查;不定时深入科室检查各个部门其分类、收集、运输、登记、交接等医疗废物处置的全过程,抓好环节质量控制,切实做到全程管理、有序管理。结果环节质量控制提高了各类人员正确分类、收集,规范处理医疗废物的自觉意识,减少其随意乱放和二次分类处置的机会,使医疗废物处置全过程规范、流畅,真正减少了再污染、再损害可能。结论各类人员高度重视医疗废物分类、处置、转运等过程的规范操作,所有处置符合国家规范要求,保护了工作人员自身安全,保护了环境。
作者:许玉冰;郭俊艳;赵江河;杨金燕;臧妍;郭光昂;邢玉斌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调查手足口病感染的细菌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2014年3月162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发生感染部位、细菌种类、药敏试验结果,数据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62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中发生细菌感染51例,感染率为31.5%;≥3岁手足口病患儿发生细菌感染率明显高于<3岁患儿( P<0.05);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共21例占41.2%;共检出55株细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共46株占83.6%;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氨曲南耐药率较高,均>80.0%,未发现耐亚胺培南菌株。结论手足口病患儿发生细菌感染与患儿的年龄、住院时间明显相关,感染主要发生在下呼吸道,大肠埃希菌是感染的主要细菌,耐药现象较为严重,应引起临床重视。
作者:段树鹏;侯丽娟;朱利红;王宏伟;宋新文;申保生;李伟伟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对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的危险因素、病原菌分布及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分析,为临床工作提出建设性意见。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case‐control study )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9月医院IC U行机械通气的患者共190例作为研究对象,于机械通气前、后各采集患者痰液和呼吸道分泌物标本进行细菌培养与药敏试验,记录病原菌的分布和药敏试验结果。结果医院 VAP的发生率为48.4%;患者高龄、机械通气时间、使用糖皮质激素、制酸药物、留置胃管、多种抗菌药物联合应用为VAP发生的危险因素( P<0.05);检出的162株病原菌中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共102株占63.0%,多数病原菌存在多药耐药性。结论多种因素与VAP的发生密切相关;病原菌分布以革兰阴性菌为主;菌株多药耐药性现象较普遍。
作者:张军艳;何启强;周波;邓显峰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了解外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为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2011年1月-2013年7月医院外科手术科室2137例住院患者临床资料,所有调查人员经统一培训后参与调查,对每一份病历进行逐项查阅,并填写统一的外科手术治疗患者登记表和医院感染病例登记表;统计分析其感染患者相关因素,数据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处理。结果2137例手术患者发生医院感染102例,感染率为4.77%,发生医院感染科室以普通外科患者感染率高,共37例达6.21%;术前患者ASA≥评分Ⅲ级、患有糖尿病及术前住院时间>3 d、术中患者手术时间≥3 h、应用全麻、切口长度>20 cm、术中出血量>300 m l及术后患者放置引流管及引流时间>10 d是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 P<0.05)。结论外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率较高,需采取综合性的预防措施,降低外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林小婷;吴美宁;谢小蔓;林福秀;符小婧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分析血液透析患者长期留置导管出口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08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行血液透析患者共187例,采集发生感染患者样本进行病原菌测定以及药敏测试,数据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87例长期透析患者中有30例患者发生留置导管出口感染,感染率为16.0%;共检出30株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共17株占56.7%;革兰阴性菌对庆大霉素有较好的药敏性,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有较好的敏感性;30例患者在接受抗菌药物治疗后,治疗有效率为86.7%;4例患者再继续接受抗菌药物治疗后痊愈。结论根据患者的药敏测试结果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治疗,并且采用抗菌药物封管能够有效治疗血液透析长期留置导管出口感染。
作者:郭淑玲;张凤;李坤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观察热毒宁注射液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8月-2013年8月在医院就诊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11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9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措施的基础上加用利巴韦林注射液静脉滴注,观察组在常规治疗措施的基础上加用热毒宁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3 d后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指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痊愈率为57.63%、总有效率为94.92%,对照组患儿痊愈率为28.81%、总有效率为81.36%;观察组患儿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为(2.16±1.15)d,咳嗽消失时间为(2.18±1.26) d ,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治疗过程中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热毒宁注射液可缩短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病情、提高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其临床疗效优于利巴韦林注射液,且安全性良好,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方万芬;刘子龙;赵磊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分析患儿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医院2013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43例下呼吸道感染患儿分离的病原菌进行培养鉴定,分析病原菌分布情况并测定细菌耐药性,采用EXCEL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从143例患儿的下呼吸道分泌物中共分离培养出62株病原菌,阳性检出率为43.36%,其中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共32株占51.61%,其次为革兰阳性菌共30株,占48.39%;前3位病原菌依次是肺炎链球菌、金黄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分别占25.81%、16.13%及16.13%;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全部耐药,对万古霉素及替考拉宁均不耐药;革兰阴性菌对氨曲南的耐药率高,占72.4%,对亚胺培南没有耐药菌株检出。结论分析患儿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将有助于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作者:陈华;赵华;袁拥华;杜甦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分析不同麻醉及镇痛方式对胃癌患者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的影响,探讨有效的方法降低呼吸道感染率。方法选取2010年5月-2014年5月医院手术胃癌患者86例,随机分为A、B两组,各43例;A组患者给予单纯全麻醉及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IA ),B组给予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及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 ),比较两组患者的呼吸道感染率,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A组VAS评分为(0.98±0.34)分,呼吸道感染率为32.56%;B组VAS评分为(0.97±0.35)分,呼吸道感染率为13.95%,经统计检验,两组镇痛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B组感染率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共检出20株病原菌,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共5株占25.00%。结论与单纯全麻醉及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相比,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及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可以降低胃癌患者术后呼吸道感染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姜云峰;王冬冬;范珊珊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了解医院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标本中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11年7月-2013年6月送检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标本分离265株病原菌进行鉴定和药敏分析,数据采用WHONET 5.4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出265株非重复菌株,其中鲍氏不动杆菌为主,共74株占27.93%;病原菌主要来源于呼吸科、神经内科;鲍氏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较高,分别为86.30%、51.78%;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中产ESBLs的检出率分别为46.15%、83.33%,金黄色葡萄球菌中M RS A的检出率为75.00%。结论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标本中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分离的主要病原菌耐药性严重,开展广泛、系统、连续的病原菌耐药监测,对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有一定的意义。
作者:罗珊;傅锦芳;刘清霞;简子娟;李虹玲;晏群;刘文恩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分析非机械通气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HAP)多药耐药菌(MDROs)感染的危险因素,以降低HAP的发生率。方法回顾性研究2010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167例HAP患者的发病情况,其中75例为MDROs感染组,92例为MDROs非感染组,均未行机械通气;分析HAP患者MDROs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67例非机械通气HAP患者中有75例为MDROs感染,感染率44.9%;共检出211株病原菌,90株为MDROs;多因素分析显示,两周内使用过广谱抗菌药物、住院时间>5d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为非机械通气HAP患者MDROs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住院时间、有效预防治疗COPD,可以减少MDROs感染所致的HAP发生。
作者:石喆;张灵娟;程知音;张韵;胡斌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系统评价莫西沙星与左氧氟沙星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国内外数据库建库至2014年5月公开发表的关于莫西沙星和左氧氟沙星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随机对照试验(RC T ),由两名研究者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后,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荟萃分析。结果终纳入12个研究,共1033例患者,荟萃分析结果显示,莫西沙星与左氧氟沙星在有效率、病灶吸收率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肺空洞变化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莫西沙星与其他药物联合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临床有效率和病灶吸收率优于左氧氟沙星,在肺空洞变化有效率和安全性方面无差异。
作者:王述蓉;冯申奎;黄毅岚;陈坤;卢丹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分析C‐反应蛋白与降钙素原在小儿脓毒症血流感染及其他部位感染性疾病中的含量,从而探讨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小儿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儿90例,分为脓毒症组和非脓毒症组,患儿各45例;测定患儿C‐反应蛋白与降钙素原含量,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脓毒症组C‐反应蛋白为(119.34±17.34)m g/L、降钙素原为(11.92±1.59)μg/L ;非脓毒症组C‐反应蛋白为(46.12±16.60)m g/L、降钙素原为(1.41±0.42)μg/L ,脓毒症组明显高于非脓毒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C‐反应蛋白与降钙素原在小儿脓毒症血流感染及其他部位感染性疾病中的早期诊断有一定鉴别作用,其中,降钙素原意义更大,临床值得推广。
作者:张福蓉;刘瑶;王方芳 刊期: 2015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