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门体静脉分流术患者应用甘露聚糖肽对术后感染的预防研究

吕军;徐明洲;范小斌

关键词:门体静脉分流术, 甘露聚糖肽, 感染, 预防
摘要:目的:探讨门体静脉分流术患者应用甘露聚糖肽对预防手术感染并发症的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从医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行门体静脉分流术患者中随机选择100例进行研究,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分别给予生理盐水和同剂量甘露聚糖肽静脉滴注,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感染并发症情况,数据采用 SPSS 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术后4、7 d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6.0%和90.0%,对照组分别为82.0%和84.0%,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但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0%和10.0%,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观察组的术后住院时间为(16.25±3.15)d,显著短于对照组的(19.03±3.95)d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门体静脉分流术患者应用甘露聚糖肽进行静脉滴注,可以有效预防手术感染并发症,效果显著。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相关文献
  • 颅脑外伤患者术后颅内感染的危险关因素与治疗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患者术后颅内感染的相关因素及治疗对策,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从医院2011年9月-2013年9月收治的颅脑外伤术后颅内感染患者中随机选择47例进行研究,设为观察组,同期选择47例颅脑外伤术后未出现颅内感染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患者感染因素,数据采用SPSS 15.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经单因素分析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术后抗菌药物等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术前GCS评分、手术时间等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各项变量进行多因素分析可得,脑室外引流时间>2 d、手术时间≥4 h、后颅窝手术、脑脊液漏、空腹血糖>11.1 mmol/L等指标为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经针对性治疗,观察组患者痊愈的有40例,死亡7例,病死率为14.9%。结论颅脑外伤术后颅内感染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临床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作者:杜忠胜;张雪芹;西永明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肠道病毒71型感染患儿血清内皮素-1的变化与疾病预后关系研究

    目的:观察不同分型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手足口病患儿血清内皮素‐1(ET‐1)水平的变化与疾病预后间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月医院收治的EV71感染手足口病患儿130例,根据患儿临床特征,分为普通组41例、重症组64例与危重症组25例,对比3组患儿心率、血白细胞计数、血糖、ET‐1等水平,数据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重症组与危重症组患儿心率、血白细胞计数均较普通组显著升高(P<0.05),危重症组较普通组血糖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重症组相比较,危重症组年龄偏小、血糖水平偏高;ET‐1水平危重症组患儿明显高于普通组与重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多元 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ET‐1水平是导致危重症患儿不良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ET‐1水平是导致EV71患儿危重症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检测ET‐1水平,对EV71患儿临床治疗与预后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陈洁;娄洁婵;李素华;陈均亚;徐志伟;陈喻;陈益平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手显微外科智能温箱降低断指再植术后感染的临床研究

    目的:分析并探讨手显微外科智能温箱应用于断指再植/再造术,以降低术后医院感染率,从而更好的提高断指存活率。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接受治疗的断指再植患者2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10例;两组患者在手术后均给予常规的护理,观察组应用智能温箱进行治疗,对照组应用传统鹅颈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感染率、断指存活率、血管危象发生率,采用SPSS 19.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感染6例,感染率5.45%,对照组患者术后感染17例,感染率15.45%;观察组患者断指存活103例,存活率为93.64%,对照组患者断指存活91例,存活率为82.73%;观察组血管危象发生8例,发生率为7.27%,对照组血管危象发生21例,发生率为19.09%,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与传统方法相比,智能温箱应用于手显微外科治疗断指再植术中可以有效的降低医院感染率,并降低血管危象发生率,提高断指存活率,临床上值得推广。

    作者:黄红波;俞巍;彭清荣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激光前列腺切除术后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经过尿道利用2μm激光进行前列腺切除术后的尿路感染的临床特点以及感染的原因分析,为降低前列腺切除术后发生的尿路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8月-2013年8月250例前列腺增生需行2μm激光前列腺切除术的患者进行试验研究,术后第4天采集患者的尿液进行病原菌培养,将试验所得的尿路感染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数据采用SPSS 14.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50例患者术后有55例患者发生感染,感染率为22.0%;共检出57株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共31株占54.4%;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导尿管的留置时间≥3 d、合并有糖尿病等及出现引流不佳是术后尿路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P<0.05)。结论经尿道2μm激光进行前列腺切除术后,虽然预防性的应用抗菌药物,但是尿路感染的发生率仍然较高,应采取相应措施加以控制。

    作者:袁迎霞;张大虎;程袁园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消化道肿瘤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及抗菌药物应用调查分析

    目的:探讨消化道肿瘤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并调查其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2年12月在医院住院治疗的380例原发性消化道肿瘤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感染因素,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生医院感染100例、118例次,感染率为26.3%、例次感染率31.1%;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共49例占41.5%,共检出57株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共37株占64.9%;患者年龄≥75岁、住院天数≥30 d、行放化疗、营养状态差、合并糖尿病、临床分期Ⅲ、Ⅳ期及有侵入性操作为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P<0.05);调查分析医院存在抗菌药物使用存在剂型不合适、经验用药多、联合用药多等问题。结论为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应针对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

    作者:胡黎川;陈茂华;杨秀斐;叶发青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尿路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与预防措施研究

    目的:研究尿路感染与留置导尿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以提高尿路感染的治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3年1月医院收治的92例尿路感染患者临床资料,记录患者病原菌感染类型及不同年龄、留置尿管时间、尿潴留对尿路感染的影响,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92例尿路感染患者感染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共31株占33.69%;不同年龄患者中以45~70岁发生尿路感染高,感染率为57.61%;留置尿管滞留9~14 d的患者尿路感染率高,感染率为59.78%;尿潴留评分为6~10分者尿路感染率高,感染率为66.30%,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留置尿管滞留的时间、患者的年龄及尿潴留均为尿路感染相关因素,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后,能有效减少尿路感染率。

    作者:张弦;林尔将;陈力;李志家;洪诗哲;刘晟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腹股沟疝修补术后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分析与耐药性监测

    目的:探讨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该类感染的早期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00年3月-2014年4月医院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患者10447例,采集发生感染患者切口部位脓性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和耐药性分析,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447例患者共发生术后感染87例,感染率为0.83%,共获得病原菌97株,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共63株占64.95%;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为代表的革兰阳性菌普遍对青霉素和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表现出了较高的耐药性,均>70.00%;对万古霉素耐药均为0。结论引起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感染的病原菌多样,部分患者还存在着多重感染,这些病原菌中以革兰阳性菌为主,而不同的病原菌对不同的抗菌药物表现出了不同的耐药性,在早期经验治疗时好给予联合用药,在随后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对抗菌药物进行调整,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王建锋;王耿泽;厉冰;顾亮亮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分析

    目的:分析泌尿系感染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2-2013年住院及门诊泌尿系感染患者送检尿液标本,采用 VIT EK‐2 Compact 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对检出大肠埃希菌进行鉴定、药敏试验及ESBLs检测,采用WHONET 5.6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2-2013年从尿液标本中共分离出病原菌482株,检出大肠埃希菌260株,其中检出 ESBLs大肠埃希菌139株,检出率为53.5%,2012年产ESBLs大肠埃希菌49株,检出率为43.4%,2013年产ESBLs大肠埃希菌90株,检出率为61.2%;产ESBLs大肠埃希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均产生严重耐药性,对头孢曲松、头孢唑林和氨苄西林的耐药率高达100.0%。结论泌尿系感染产ESBLs大肠埃希菌检出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及时准确地分析耐药性,对于控制耐药菌株的传播,指导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何秀娟;王力学;李全亭;刘国栋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益生菌联合小麦纤维素对妊娠晚期孕妇肠道微生物的影响

    目的:观察益生菌联合小麦纤维素对妊娠晚期便秘孕妇肠道微生物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收集2012年3月-2013年10月156例妊娠晚期便秘孕妇,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78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相同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口服益生菌联合小麦纤维素治疗,在治疗前1d及治疗2周后分别检测并比较两组孕妇肠道微生物的变化,同时比较两组疗效,数据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治疗组孕妇治疗前乳杆菌属及肠球菌属的菌落数分别为(8.29±0.71)CFU/g及(10.26±1.12)CFU/g ,治疗后分别为(9.35±0.82)CFU/g及(11.33±1.21)CFU/g ,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1);治疗组孕妇酵母样真菌菌落数治疗前为(4.13±0.53)CFU/g、治疗后为(3.53±0.44)CFU/g ,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亦较对照组治疗后明显降低(P<0.01)。结论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益生菌联合小麦纤维素可增加妊娠晚期合并便秘孕妇肠道乳杆菌属等益生菌,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增加妊娠晚期便秘治疗的有效率,临床疗效确切,并安全可靠。

    作者:陈惠娟;孙建利;夏舟岚;马英英;陆月红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重症肺部感染患者盐酸氨溴索气管镜灌洗对肺功能水平的影响研究

    目的:研究盐酸氨溴索联合气管镜灌洗对重症肺部感染患者血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PaO2/FiO2)及血液氧饱和度(SaO2)等水平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重症肺部感染行气管切开的患者92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患者静脉滴入盐酸氨溴索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纤维支气管镜对支气管肺泡进行灌洗以及吸痰治疗,对比两组患者PaO2、PaO2/FiO2及SaO2等水平变化,数据采用 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 PaO2、PaO2/FiO2及SaO2等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有效率为93.48%,高于对照组的69.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盐酸氨溴索联合气管镜可有效改善重症肺部感染患者PaO2、PaO2/FiO2及SaO2等水平,并缩短各项治疗时间,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尚茜;商伟娜;翟琳;刘淑娟;李娟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在快速鉴定真菌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总结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MALDI‐TOF MS)应用于临床真菌鉴定的特点,为评估其在真菌快速鉴定方面的重要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VITEK MS鉴定仪对2013年1月-2014年9月临床检出真菌进行鉴定,获取真菌全细胞蛋白(主要是核糖体蛋白)质谱,通过与数据库中已知菌质谱进行比较、分析,获得鉴定结果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鉴定出真菌1254株,质谱技术鉴定真菌共1198株,占95.53%,未鉴定出真菌占4.47%;应用质谱技术鉴定的真菌中以假丝酵母菌属为主,共1125株占93.91%。结论 MALDI‐TOF MS技术鉴定真菌种类多,操作流程简单、快速,而且还具有很好的可重复性和准确性,是传统真菌鉴定方法的有力补充,为真菌鉴定提供了新的选择。

    作者:叶丽艳;郭玲;马艳宁;张樱;赵强;李丰田;王蕊;杨继勇;王成彬;罗燕萍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医院感染的风险因素,从而采取有效预防措施,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3年12月医院376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发生医院感染患者的感染率及感染因素,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76例患者中有23例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6.12%;感染部位主要为下呼吸道、上呼吸道和手术切口感染,分别占39.13%、34.78%、26.09%;共检出病原菌23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共16株占69.56%;患者年龄、有慢性病史、手术时间、切口类型、术中出血量均是诱发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术后发生医院感染的风险因素(P<0.05)。结论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术后易发生医院感染,与多种因素相关,应针对可能的风险因素采取相应防治措施,降低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陈定中;赵海;唐闻海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硫酸头孢噻利治疗呼吸与泌尿系统感染性疾病的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探讨应用硫酸头孢噻利治疗呼吸及泌尿系统细菌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2013年7月-2014年2月医院收治50例呼吸系统感染及60例泌尿系统感染患者分别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对照组)及头孢噻利治疗(观察组),每组有25例呼吸系统感染患者及30例泌尿系统感染患者,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呼吸系统感染观察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及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分别为(3.16±1.16)(6.01±1.92)d及(4.11±1.17)d,均明显短于呼吸系统感染对照组(5.16±2.14)(9.11±3.17)d及(7.16±2.78)d(P<0.05);两组药物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硫酸头孢噻利治疗呼吸系统及泌尿系统细菌感染安全有效。

    作者:朱亮;鲍君杰;潘杰;邱琦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侵袭性肺炎链球菌病临床特征与血清型分布

    目的:分析侵袭性肺炎链球菌病(IPD )临床特征及血清学分布资料,为IPD诊断与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43例IPD患儿临床资料及分离出51株肺炎链球菌(SPN )血清型分布,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临床特征显示,IPD患儿以两岁以下居首位占58.14%;67.44%患儿冬春季发病,83.72%患儿为社区获得性感染;疾病谱主要是败血症占48.84%、化脓性脑膜炎占18.61%、化脓性胸膜炎占16.28%;5例占11.63%有基础疾病,以先天性心脏病多见;临床治愈28例、好转11例、3例未愈自动出院,死亡1例;5例并发症分别是脓毒性休克2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硬膜下积液及癫痫各1例;51株SPN常见血清型是19F、19A、14和9V ,分别占27.45%、19.61%、17.65%和9.81%,有1株无法确定血清型。结论 IPD好发于2岁以下患儿,疾病谱以败血症多见,血清型主要是19F、19A、14和9V ,推荐接种13价肺炎链球菌结合疫苗。

    作者:周凯;谢国锦;王晓卫;徐飞;姚开虎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肿瘤科护士输液过程致针刺伤的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现阶段肿瘤科护士输液过程中发生针刺伤的因素,为预防针刺伤制定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13年4月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随机选取420名肿瘤科临床护士进行问卷调查,调查护士输液过程中针刺伤的发生率、发生次数、刺伤原因等,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回收有效问卷390份,回收率97.50%;肿瘤科护士针刺伤的发生率为96.15%,平均被刺伤次数为(5.94±3.67)次,86.30%的护士针刺伤后能采取正确的方法处理伤口;98.93%的护士针刺伤事件后未上报,主要原因为未被具有传染性的患者污染、针头未被污染。结论肿瘤科护士在输液环节中针刺伤的发生率仍较高,但上报率仍较低,建议建立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对所有静脉药物集中统一配置、使用安全型留置针及完善针刺伤管理制度等措施,以降低针刺伤发生率,关爱护士。

    作者:陈静;杨双;赵建伟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细胞毒素相关基因A蛋白幽门螺杆菌感染对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影响

    目的:观察研究细胞毒素相关基因A蛋白(Cag )+幽门螺杆菌感染对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影响,为其诊断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3年12月218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感染情况A组(无幽门螺杆菌感染组)71例、B组(Cag -幽门螺杆菌感染组)77例和C组(Cag+幽门螺杆菌感染组)70例,将3组患者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 )、血脂指标及冠状动脉病变支数进行统计比较,数据采用 SPSS 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B组及C组的血清 Hcy、总胆固醇(TC)水平分别为(15.75±1.68)μmol/L、(4.79±0.41)mmol/L及(22.64±1.95)μmol/L、(5.80±0.47)mmol/L ,均高于A组的(10.21±1.36)μmol/L、(4.02±0.37)mmol/L ,C组则高于B组;B组及C组的冠状动脉双支及三支病变分别占32.47%、31.17%和42.86%、42.86%,均高于A组的16.90%、16.90%,C组则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Cag+幽门螺杆菌感染对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影响较大,其可显著加重冠心病患者的冠脉病变,应引起重视。

    作者:韩宏毅;方文胜;张艳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2009-2013年天津市肠道门诊运行的调查评价

    目的:了解5年肠道门诊的运行情况,为政府决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天津市2009-2013年各级综合医院4个区的肠道门诊运行进行回顾性调查,通过描述性对流行病学进行分析。结果2009-2013年天津市开诊肠道门诊的医院数分别为279、275、278、267和270所,开诊的一级医院主要集中在5个郊县,其所占比例高在56.00%~58.45%,三级医院主要集中在市内6个区,其所占比例在64.29%~72.22%;市内6个区接诊例数多占67.68%;非感染性腹泻约占35.00%,细菌性痢疾约占10.00%;各年霍乱培养率皆>86.00%,各年总体培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天津市肠道门诊霍乱培养率较高,一级医院接诊例数较少,应重新调整一级医院肠道门诊的设置。

    作者:徐文体;刘辉;李琳;董晓春;髙璐;李佳萌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患儿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与药敏分析

    目的:分析患儿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医院2013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43例下呼吸道感染患儿分离的病原菌进行培养鉴定,分析病原菌分布情况并测定细菌耐药性,采用EXCEL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从143例患儿的下呼吸道分泌物中共分离培养出62株病原菌,阳性检出率为43.36%,其中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共32株占51.61%,其次为革兰阳性菌共30株,占48.39%;前3位病原菌依次是肺炎链球菌、金黄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分别占25.81%、16.13%及16.13%;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全部耐药,对万古霉素及替考拉宁均不耐药;革兰阴性菌对氨曲南的耐药率高,占72.4%,对亚胺培南没有耐药菌株检出。结论分析患儿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将有助于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作者:陈华;赵华;袁拥华;杜甦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莫西沙星与左氧氟沙星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系统评价

    目的:系统评价莫西沙星与左氧氟沙星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国内外数据库建库至2014年5月公开发表的关于莫西沙星和左氧氟沙星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随机对照试验(RC T ),由两名研究者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后,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荟萃分析。结果终纳入12个研究,共1033例患者,荟萃分析结果显示,莫西沙星与左氧氟沙星在有效率、病灶吸收率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肺空洞变化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莫西沙星与其他药物联合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临床有效率和病灶吸收率优于左氧氟沙星,在肺空洞变化有效率和安全性方面无差异。

    作者:王述蓉;冯申奎;黄毅岚;陈坤;卢丹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烧伤患者感染耐药鲍氏不动杆菌β-内酰胺酶与膜孔蛋白编码基因研究

    目的:了解烧伤患者分离耐药鲍氏不动杆菌β‐内酰胺酶和膜孔蛋白 CarO、op rD2基因的存在状况,以探讨鲍氏不动杆菌耐药的分子水平依据。方法20株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均分离自2012年10月-2013年8月医院住院烧伤患者,采用GNS‐448药敏卡及K‐B法测定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34种β‐内酰胺酶和膜孔蛋白 CarO ,op rD2基因,数据采用SPSS 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株鲍氏不动杆菌对12种常用抗菌药物严重耐药,对头孢唑林、头孢噻肟和头孢西丁的耐药率达100.0%;20株耐药鲍氏不动杆菌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检出率,blaT EM‐1为10.0%、blaA DC为100.0%、blaOX A‐2群为95.0%、blaOX A‐24群为5.0%、blaOX A‐23群为95.0%、blaOX A‐66群为95.0%;耐药株与SDF株的OprD2蛋白分子立体结构存在4个氨基酸的变异。结论医院分离的20株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存在β‐内胺酶基因 blaA DC变异型、blaOX A‐23和 blaOX A‐66,与SDF株的OprD2蛋白分子立体结构存在明显差异。

    作者:许小敏;胡锡浩;糜祖煌;冯伟云;梁珊燕 刊期: 2015年第15期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