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整形外科抗菌药物管理前后手术感染率的统计分析

刘羽;裴斌;李德胜;王谦;艾金伟

关键词:抗菌药物, 管理, 整形外科, 手术, 感染率
摘要:目的:分析对比抗菌药物管理前后医院整形外科手术感染率,探讨抗菌药物管理对控制整形外科手术感染的重要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2012年8月在医院整形外科手术的1550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是否进行抗菌药物管理将其分为抗菌药物管理组(2011年8月-2012年8月)850例和抗菌药物未管理组(2010年8月-2011年8月),分析两组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与手术感染率。结果抗菌药物管理组Ⅱ类和Ⅲ类手术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显著高于Ⅰ类手术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菌药物管理组I类手术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显著低于抗菌药物未管理组Ⅰ类手术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菌药物未管理组700例患者中,11例患者发生切口感染,感染率为1.57%;抗菌药物管理组850例患者中,5例患者发生感染,感染率为0.59%,抗菌药物管理组患者感染的发生率显著低于抗菌药物未管理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整形外科手术中,规范性使用抗菌药物可以减少外科手术中抗菌药物滥用的现象,可降低整形外科手术感染率,值得广泛推广。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相关文献
  • 非机械通气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多药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非机械通气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HAP)多药耐药菌(MDROs)感染的危险因素,以降低HAP的发生率。方法回顾性研究2010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167例HAP患者的发病情况,其中75例为MDROs感染组,92例为MDROs非感染组,均未行机械通气;分析HAP患者MDROs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67例非机械通气HAP患者中有75例为MDROs感染,感染率44.9%;共检出211株病原菌,90株为MDROs;多因素分析显示,两周内使用过广谱抗菌药物、住院时间>5d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为非机械通气HAP患者MDROs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住院时间、有效预防治疗COPD,可以减少MDROs感染所致的HAP发生。

    作者:石喆;张灵娟;程知音;张韵;胡斌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海口市不同人群输血传播病毒感染调查

    目的:了解海口市不同人群中输血传播病毒(Transfusion transmitted virus ,TTV)的感染状况,为进一步探究T T V的传播途径提供基本依据。方法于2013年1-12月采用半巢试PCR技术对530例患者及116名健康体检者血清中的TTV‐DNA进行检测,数据采用SPSS18.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46例不同人群的血清样本,共检测出TTV‐DNA 阳性160例,阳性率24.77%,其中静脉吸毒患者阳性率高,阳性率为41.38%,其次为性病高危人群,阳性率为37.35%,健康体检者的阳性率低,阳性率为10.34%;T T V与HBV合并感染常见,其次是 HCV ,单独T T V感染的阳性率为16.67%。结论海口市人群中存在较为广泛的 T T V感染,其中静脉吸毒者和性病患者是TTV感染的高危人群。

    作者:王娇华;陈海波;周君霞;黄海妹;张运帝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激光前列腺切除术后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经过尿道利用2μm激光进行前列腺切除术后的尿路感染的临床特点以及感染的原因分析,为降低前列腺切除术后发生的尿路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8月-2013年8月250例前列腺增生需行2μm激光前列腺切除术的患者进行试验研究,术后第4天采集患者的尿液进行病原菌培养,将试验所得的尿路感染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数据采用SPSS 14.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50例患者术后有55例患者发生感染,感染率为22.0%;共检出57株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共31株占54.4%;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导尿管的留置时间≥3 d、合并有糖尿病等及出现引流不佳是术后尿路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P<0.05)。结论经尿道2μm激光进行前列腺切除术后,虽然预防性的应用抗菌药物,但是尿路感染的发生率仍然较高,应采取相应措施加以控制。

    作者:袁迎霞;张大虎;程袁园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晚期肺癌化疗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晚期肺癌患者化疗期间并发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为预防肺癌化疗患者医院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2013年5月医院收治的晚期肺癌化疗患者共527例,调查分析患者感染因素,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调查527例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106例,感染率为20.11%;共分离出病原菌128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共71株占55.47%;非条件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侵入性操作、住院时间、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及年龄与患者发生医院感染密切相关,是晚期肺癌患者化疗期间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侵入性操作、住院时间长、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及患者高龄是肺癌晚期患者化疗期间并发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具有感染高风险的患者应在临床中做好相应的重点监护工作,重视对患者的免疫支持治疗。

    作者:尚学琴;王继营;段玉印;俎云芬;田丹;阎婷婷;刘建芳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烧伤患者巨细胞病毒复发感染对预后影响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烧伤患者巨细胞病毒复发感染对预后的影响,以及巨细胞病毒对抗病毒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4月-2013年10月烧伤总面积≥15%且巨细胞病毒(HCM V )IgG抗体阳性患者132例,根据其HCMV‐DNA是否阳性将其分为A、B两组,其中A组为HCMV‐DNA阳性,B组为阴性;对两组患者脓毒血症发生率以及存活率进行统计,数据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患者发生脓毒血症的发生率A组为57.97%、B组为22.22%,A组患者脓毒血症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患者存活率A组为84.06%、B组为95.25%,A组患者明显低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存在巨细胞病毒复发感染的烧伤患者脓毒血症及病死率较高,预后较差,因此对于烧伤患者应积极预防巨细胞病毒复发感染,一旦发生巨细胞病毒感染则应积极给予敏感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

    作者:谭静雷;张帆;王芳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诊断与防治措施的研究进展

    结核分枝杆菌(MTB)是导致结核病(TB)的病原菌,机体感染MTB后,有10.0%的机会发展成活动性TB;感染M TB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高龄、患有糖尿病、激素使用及酗酒等,同时可能与人类基因的多态性有一定联系;该综述分析了M TB感染诊断技术、感染因素及预防治疗措施等,研发早期诊断M TB感染技术及更有效且疗程更短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作者:崔哲哲;林玫;刘飞鹰;林定文;刘慧慧;蓝如束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胸部微创手术患者肺部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目的:研究胸部微创手术患者肺部感染的情况,并总结预防感染的措施,以降低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4年3月医院收治的胸部微创手术患者500例,分析术后发生感染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史、慢性病、术中出血量、术前肺功能检查、手术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并研究其与肺部感染的关系,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00例进行胸部微创手术的患者中有89例发生肺部感染,感染率为17.8%;年龄>60岁、有慢性疾病及有吸烟史是患者肺部发生感染的相关因素( P<0.05);胸部微创手术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前肺功能检查气道阻塞肺活量的测定(FEV1/FVC )及术中出血量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其中住院时间为10~24 d ,平均为(15.6±2.3)d。结论年龄>60岁、有慢性疾病及有吸烟史是肺部发生感染的相关因素,应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有效干预可以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李学兆;陈芳;石锋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降钙素原与感染细胞监测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早期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与感染细胞百分比(PIC)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早期诊断中的参考价值,以指导早期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做出及时的诊断和治疗。方法选取于2010年6月-2012年6月于医院接受机械通气>48 h且怀疑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诊断标准分为观察组32例与对照组28例,对两组患者的PCT水平和每百个吞噬细胞内PIC进行对比,数据采用SPSS 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的PCT水平和每百个吞噬细胞内PIC分别为(1.57±0.80)ng/ml和(1.17±0.31)%,观察组患者的PCT水平和PIC分别为(3.19±1.39)ng/ml和(3.03±1.43)%,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降钙素原与PIC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参考价值。

    作者:瓦永禄;孟建斌;华岚春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手显微外科智能温箱降低断指再植术后感染的临床研究

    目的:分析并探讨手显微外科智能温箱应用于断指再植/再造术,以降低术后医院感染率,从而更好的提高断指存活率。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接受治疗的断指再植患者2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10例;两组患者在手术后均给予常规的护理,观察组应用智能温箱进行治疗,对照组应用传统鹅颈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感染率、断指存活率、血管危象发生率,采用SPSS 19.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感染6例,感染率5.45%,对照组患者术后感染17例,感染率15.45%;观察组患者断指存活103例,存活率为93.64%,对照组患者断指存活91例,存活率为82.73%;观察组血管危象发生8例,发生率为7.27%,对照组血管危象发生21例,发生率为19.09%,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与传统方法相比,智能温箱应用于手显微外科治疗断指再植术中可以有效的降低医院感染率,并降低血管危象发生率,提高断指存活率,临床上值得推广。

    作者:黄红波;俞巍;彭清荣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腹股沟疝修补术后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分析与耐药性监测

    目的:探讨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该类感染的早期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00年3月-2014年4月医院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患者10447例,采集发生感染患者切口部位脓性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和耐药性分析,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447例患者共发生术后感染87例,感染率为0.83%,共获得病原菌97株,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共63株占64.95%;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为代表的革兰阳性菌普遍对青霉素和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表现出了较高的耐药性,均>70.00%;对万古霉素耐药均为0。结论引起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感染的病原菌多样,部分患者还存在着多重感染,这些病原菌中以革兰阳性菌为主,而不同的病原菌对不同的抗菌药物表现出了不同的耐药性,在早期经验治疗时好给予联合用药,在随后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对抗菌药物进行调整,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王建锋;王耿泽;厉冰;顾亮亮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血液透析患者留置导管口感染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分析

    目的:分析血液透析患者长期留置导管出口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08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行血液透析患者共187例,采集发生感染患者样本进行病原菌测定以及药敏测试,数据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87例长期透析患者中有30例患者发生留置导管出口感染,感染率为16.0%;共检出30株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共17株占56.7%;革兰阴性菌对庆大霉素有较好的药敏性,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有较好的敏感性;30例患者在接受抗菌药物治疗后,治疗有效率为86.7%;4例患者再继续接受抗菌药物治疗后痊愈。结论根据患者的药敏测试结果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治疗,并且采用抗菌药物封管能够有效治疗血液透析长期留置导管出口感染。

    作者:郭淑玲;张凤;李坤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2011-2013年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变迁

    目的:了解2011-2013年铜绿假单胞菌(PAE)的感染及耐药性变迁,为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析医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临床标本中分离出1053株铜绿假单胞菌,分离培养鉴定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药敏试验采用MIC法,数据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1-2013年共检出铜绿假单胞菌1053株,其中从痰液中分离991株占94.11%;3年耐药率高的抗菌药物为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氯霉素和米诺环素,均为100.00%;3年耐药率均<20.00%的抗菌药物有氨曲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头孢哌酮/舒巴坦、多黏菌素B和黏菌素;耐药率增幅较大的抗菌药物为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分别由2011年的6.65%、8.82%上升至2013年的37.24%、21.62%。结论应加强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治疗,控制耐药菌株的产生。

    作者:黄贺梅;韩忠敏;魏永鸽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整形外科抗菌药物管理前后手术感染率的统计分析

    目的:分析对比抗菌药物管理前后医院整形外科手术感染率,探讨抗菌药物管理对控制整形外科手术感染的重要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2012年8月在医院整形外科手术的1550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是否进行抗菌药物管理将其分为抗菌药物管理组(2011年8月-2012年8月)850例和抗菌药物未管理组(2010年8月-2011年8月),分析两组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与手术感染率。结果抗菌药物管理组Ⅱ类和Ⅲ类手术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显著高于Ⅰ类手术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菌药物管理组I类手术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显著低于抗菌药物未管理组Ⅰ类手术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菌药物未管理组700例患者中,11例患者发生切口感染,感染率为1.57%;抗菌药物管理组850例患者中,5例患者发生感染,感染率为0.59%,抗菌药物管理组患者感染的发生率显著低于抗菌药物未管理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整形外科手术中,规范性使用抗菌药物可以减少外科手术中抗菌药物滥用的现象,可降低整形外科手术感染率,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刘羽;裴斌;李德胜;王谦;艾金伟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神经外科气管切开患者痰培养与药敏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神经外科气管切开患者痰培养及药物敏感性,为临床抗菌药物选择及气道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2-11月神经外科127例气管切开患者留取痰标本培养,分析痰培养阳性率、病原菌分布、药敏性及各年龄组间的感染率差异,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27例气管切开患者发生肺部感染83例,感染率为65.4%;共送检267份痰培养标本,其中≥60岁患者检出阳性率高,阳性率为85.0%,其次为<20岁患者,各年龄组间痰培养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共培养出211株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共178株占84.4%;铜绿假单胞菌对阿莫西林、奈替米星、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耐药率较高,均>85.0%。结论神经外科气管切开患者痰培养阳性结果较高,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且耐药现象严重,特别对第三代头孢菌素耐药率较高,应加强其气道管理,定期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合理选择有效抗菌药物。

    作者:姚珺;谌绍林;胡涛;陈英武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血流感染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分析

    目的:了解血流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2012年1月-2013年6月临床送检的10058份血培养标本中分离的菌株,采用纸片扩散法和M IC法进行药敏试验,用WHONET 5.6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058份血培养标本共分离病原菌1026株,其中革兰阳性菌395株占38.5%、革兰阴性菌571株占55.7%、厌氧菌26株占2.5%、真菌34株占3.3%;分离多的为大肠埃希菌245株占23.9%,其次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肠球菌属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占19.4%、13.9%、7.7%及4.7%;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检出率分别为33.3%和74.9%,未发现耐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葡萄球菌;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率分别为64.9%和45.5%,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分别为0.4%和14.7%。结论血流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大肠埃希菌居首;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及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的检出率高,耐药性严重。

    作者:孙雁鸣;鲁海燕;余丹青;余道军;周田美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急性白血病患者医院感染直接经济损失调查与分析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医院感染所致的直接经济损失,为制定感染控制政策与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11年1月-2013年12月入住医院某血液病房的362例急性白血病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采用1∶1方法分为感染组与非感染组,各18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费用和住院天数差异,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感染组患者住院平均总费用为34394元,非感染组患者为14049元;不同年龄段患者住院平均总费用差值不同,在13969~27179元,比值为2.20~2.56;不同年龄段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在8~11.5 d;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院感染发生后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并且直接经济损失因患者年龄段不同而有所差异。

    作者:王书会;王静娜;刘芸宏;吴晓慧;李颖霞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纳米银抗菌敷料应用对糖尿病足患者感染控制的研究

    目的:探讨应用纳米银抗菌敷料换药对糖尿病足患者感染控制的研究,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调查2012年1月-2014年1月共120例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组为凡士林敷料常规换药组(常规组)和纳米银抗菌敷料换药组(试验组),每组各60例;对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溃疡面愈合时间、换药次数及感染发生的控制情况进行分析,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常规组有23例患者发生感染,感染率为38.33%;试验组有11例患者发生感染,感染率为18.33%;所有患者糖尿病足均得到显著好转,Wagner分级为0级;试验组患者溃疡面愈合时间、换药次数及住院时间分别为(14.9±2.7)d、(9.6±3.5)次及(16.7±3.1)d,显著低于常规组(28.6±5.3)d、(19.7±5.0)次及(33.2±6.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溃疡面感染控制时间为(4.6±2.8)d ,显著低于常规组(8.7±3.9)d;试验组细菌感染例数显著低于常规组,但两组间病原菌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纳米银抗菌敷料能够显著减少糖尿病足患者感染的发病率及溃疡面愈合时间,有助于缩短疗程,控制感染。

    作者:黄奕燕;林少娜;陈清华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预防种植牙术后感染抗菌药物与复方含漱液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抗菌药物联合复方含漱液预防种植牙术后感染临床效果,以期丰富临床治疗水平,降低术后感染率。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3月-2013年3月70例需种植牙患者研究对象,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5例;两组患者均常规种植牙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和复方含漱液,对照组患者未使用抗菌药物及复方含漱液;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显效率54.29%、总有效率82.86%,观察组显效率68.57%、总有效率94.29%;对照组无疼痛占31.42%、发生Ⅱ、Ⅲ度疼痛占34.29%,观察组无疼痛占率57.15%,Ⅱ、Ⅲ度疼痛占11.43%;对照组感染率为14.29%,观察组为2.86%,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菌药物联合复方含漱液可降低种植牙术后感染发生率,且可缓解疼痛程度,提高临床效果。

    作者:陈雨顺;吕瑾茹;李慧萍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老年颈椎脱位合并颈髓损伤患者术后医院感染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颈椎脱位合并颈髓损伤术后医院感染临床表现及危险因素分析,为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4年2月56例老年颈椎脱位合并颈髓损伤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出现医院感染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危险因素,数据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56例患者中25例发生感染,感染率为44.64%;临床表现以发热、切口红肿热痛、白细胞计数及血沉升高等为主;共分离出36株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共20株占55.56%;采用 logostic进行影响多因素分析,GCS评分、昏迷、侵入性操作、A‐PACHEⅡ评分、激素应用时间、合并症是术后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老年颈椎脱位合并颈髓损伤术后医院感染常见,及时应用敏感抗菌药物预后较好。

    作者:唐炜东;单中书;陈军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5E 康复模式对降低腹膜透析患者医院感染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5E康复模式对腹膜透析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的临床研究,以寻找有效方法降低医院感染率。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4年10月240例腹膜透析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20例,试验组采用5E康复模式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方法,比较两组患者医院感染率及感染病原菌分布,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试验组腹膜透析患者发生医院感染16例,感染率13.3%,对照组发生感染41例,感染率34.2%;试验组与对照组感染患者检出病原菌均以肺炎克雷伯菌为主,分别占28.3%与27.8%,其次依次为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假丝酵母菌及阴沟肠杆菌。结论5E康复模式有助于降低腹膜透析患者医院感染率,是一种有效的临床护理康复模式。

    作者:羊永梅;周君;潘妙霞 刊期: 2015年第15期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