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海口市不同人群输血传播病毒感染调查

王娇华;陈海波;周君霞;黄海妹;张运帝

关键词:输血传播病毒, 肝炎, 感染, 调查
摘要:目的:了解海口市不同人群中输血传播病毒(Transfusion transmitted virus ,TTV)的感染状况,为进一步探究T T V的传播途径提供基本依据。方法于2013年1-12月采用半巢试PCR技术对530例患者及116名健康体检者血清中的TTV‐DNA进行检测,数据采用SPSS18.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46例不同人群的血清样本,共检测出TTV‐DNA 阳性160例,阳性率24.77%,其中静脉吸毒患者阳性率高,阳性率为41.38%,其次为性病高危人群,阳性率为37.35%,健康体检者的阳性率低,阳性率为10.34%;T T V与HBV合并感染常见,其次是 HCV ,单独T T V感染的阳性率为16.67%。结论海口市人群中存在较为广泛的 T T V感染,其中静脉吸毒者和性病患者是TTV感染的高危人群。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相关文献
  • 患儿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与药敏分析

    目的:分析患儿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医院2013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43例下呼吸道感染患儿分离的病原菌进行培养鉴定,分析病原菌分布情况并测定细菌耐药性,采用EXCEL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从143例患儿的下呼吸道分泌物中共分离培养出62株病原菌,阳性检出率为43.36%,其中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共32株占51.61%,其次为革兰阳性菌共30株,占48.39%;前3位病原菌依次是肺炎链球菌、金黄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分别占25.81%、16.13%及16.13%;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全部耐药,对万古霉素及替考拉宁均不耐药;革兰阴性菌对氨曲南的耐药率高,占72.4%,对亚胺培南没有耐药菌株检出。结论分析患儿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将有助于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作者:陈华;赵华;袁拥华;杜甦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感染的临床分析与治疗

    目的:探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感染临床诊断及治疗,以期提高临床诊治水平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3年4月68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感染患者,调查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治疗效果等,总结其在临床诊断和治疗的情况,数据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感染临床表现以体温升高33例占48.53%、膝关节肿痛65例占95.59%、髌上囊压痛阳性59例占86.77%为主;实验室检查C‐反应蛋白>30 mmol/L者47例占69.12%、红细胞沉降率>50 mm/h者49例占72.06%、纤维蛋白原明显升高>20 g/L者45例占66.18%;病原菌以表皮葡萄球菌常见,共44株占60.27%;经过一系列保守或手术治疗后,膝关节活动度和稳定性均明显得到改善,关节镜复查正常率为89.71%。结论早期诊断前交叉韧带重建后感染,并及时行关节镜下清理术,抗菌药物治疗,辅以积极功能锻炼,可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樊瑾;刘文杰;刘晓松;彭文俊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急性白血病患者医院感染直接经济损失调查与分析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医院感染所致的直接经济损失,为制定感染控制政策与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11年1月-2013年12月入住医院某血液病房的362例急性白血病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采用1∶1方法分为感染组与非感染组,各18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费用和住院天数差异,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感染组患者住院平均总费用为34394元,非感染组患者为14049元;不同年龄段患者住院平均总费用差值不同,在13969~27179元,比值为2.20~2.56;不同年龄段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在8~11.5 d;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院感染发生后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并且直接经济损失因患者年龄段不同而有所差异。

    作者:王书会;王静娜;刘芸宏;吴晓慧;李颖霞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ICU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对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的危险因素、病原菌分布及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分析,为临床工作提出建设性意见。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case‐control study )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9月医院IC U行机械通气的患者共190例作为研究对象,于机械通气前、后各采集患者痰液和呼吸道分泌物标本进行细菌培养与药敏试验,记录病原菌的分布和药敏试验结果。结果医院 VAP的发生率为48.4%;患者高龄、机械通气时间、使用糖皮质激素、制酸药物、留置胃管、多种抗菌药物联合应用为VAP发生的危险因素( P<0.05);检出的162株病原菌中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共102株占63.0%,多数病原菌存在多药耐药性。结论多种因素与VAP的发生密切相关;病原菌分布以革兰阴性菌为主;菌株多药耐药性现象较普遍。

    作者:张军艳;何启强;周波;邓显峰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D试验检测与耐药性分析

    目的:了解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 RS A )的感染特点和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统计分析2013年1月-2014年8月儿童医院住院及门诊973例SAU感染患儿临床资料,使用VIT EK‐2 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仪进行细菌鉴定、药敏试验和D试验检测,用头孢西丁和苯唑西林两个指标确认MRSA。结果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共973株,其中检出MRSA 168株、检出率为17.27%,<2岁患儿中检出M RS A 132株、检出率为18.38%;M RS A中D试验阳性率为27.38%,M RS A对红霉素耐药、克林霉素敏感D试验阳性率为92.00%,MSSA诱导克林霉素耐药率为87.30%;MRSA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喹奴普汀/达福普汀、替加环素敏感率均为100.00%。结论 M RS A耐药严重,且多见于婴幼儿,患儿克林霉素诱导率较成人高,应加强对M RS A的管理与监测,防止其暴发与流行。

    作者:赵昕峰;厉小玉;高扬;王云桥;周俊;岳美娜;刘荻;吴亦栋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医院多药耐药菌监测预警模型的建立

    目的:了解临床医院感染多药耐药菌检出率和抗菌药物预警模型的建立,为安全合理应用抗菌药物与预防多药耐药菌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2-2013年临床感染患者送检标本分离出病原菌共6185株,对其中产ESBLs大肠埃希菌、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5种细菌通过χ2检验比较其总体差异性,多药耐药菌检出率与抗菌药物预警阳性率之间进行关联性分析,并建立回归方程的监测预警模型。结果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检出及其医院感染率均高,分别为34.20%、42.32%;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检出低占1.73%,但其医院感染率较高为36.17%;产ESBLs大肠埃希菌检出占32.92%,仅次于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但其医院感染率较低为25.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多药耐药菌进行监测,注意加强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与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医院感染预防控制,通过回归方程模型,能预测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数量,对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有重要意义。

    作者:周晓元;叶晓光;王若伦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IgA肾病患者感染后肾小球肾炎的病理与临床预后研究

    目的:探讨Ig A肾病患者感染后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病理与预后研究,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2月-2013年5月收治的35例Ig A肾病感染后肾小球肾炎患者临床资料,均经过肾组织活检确诊,分析其临床病理及影响其预后的因素,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5例IgA肾病感染后肾小球肾炎患者中肾小管轻度病变占69.5%,中度和重度分别占31.2%和2.1%,间质轻度病变者86.5%、中度者13.5%;活组织切片免疫荧光染色以C3为主,系膜区和外周血管袢颗粒状Ig A染色;相关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年龄、基础疾病、蛋白尿、小管损伤程度4项为影响IgA PIGN的单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gA肾病患者感染后肾小球肾炎临床病理分析光镜下可见弥漫性增生性系膜增生以及间质炎症细胞浸润等,免疫荧光以C3沉积为主,电镜下可见驼峰样改变;并且患者年龄越大、蛋白尿含量越高、患有基础疾病以及小管损伤度越高,患者预后越差。

    作者:杨晓峰;王晓英;刘春忻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2011-2013年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变迁

    目的:了解2011-2013年铜绿假单胞菌(PAE)的感染及耐药性变迁,为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析医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临床标本中分离出1053株铜绿假单胞菌,分离培养鉴定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药敏试验采用MIC法,数据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1-2013年共检出铜绿假单胞菌1053株,其中从痰液中分离991株占94.11%;3年耐药率高的抗菌药物为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氯霉素和米诺环素,均为100.00%;3年耐药率均<20.00%的抗菌药物有氨曲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头孢哌酮/舒巴坦、多黏菌素B和黏菌素;耐药率增幅较大的抗菌药物为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分别由2011年的6.65%、8.82%上升至2013年的37.24%、21.62%。结论应加强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治疗,控制耐药菌株的产生。

    作者:黄贺梅;韩忠敏;魏永鸽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预防种植牙术后感染抗菌药物与复方含漱液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抗菌药物联合复方含漱液预防种植牙术后感染临床效果,以期丰富临床治疗水平,降低术后感染率。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3月-2013年3月70例需种植牙患者研究对象,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5例;两组患者均常规种植牙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和复方含漱液,对照组患者未使用抗菌药物及复方含漱液;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显效率54.29%、总有效率82.86%,观察组显效率68.57%、总有效率94.29%;对照组无疼痛占31.42%、发生Ⅱ、Ⅲ度疼痛占34.29%,观察组无疼痛占率57.15%,Ⅱ、Ⅲ度疼痛占11.43%;对照组感染率为14.29%,观察组为2.86%,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菌药物联合复方含漱液可降低种植牙术后感染发生率,且可缓解疼痛程度,提高临床效果。

    作者:陈雨顺;吕瑾茹;李慧萍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脑出血患者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呼吸道定植的耐药性分析

    目的:探讨慢性脑出血患者感染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 RS A )呼吸道定植的临床特征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并制定预防感染措施。方法选取2010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慢性脑出血后M RS A呼吸道定植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包括M RS A来源、临床症状、定植部位和耐药率,进行回顾性分析,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慢性脑出血患者M RSA呼吸道定植主要检出标本为痰液、咽拭子、脓液、分泌物、血液等,其中痰液标本检出率>80.0%;M RS A主要定植部位位于鼻前庭达85.0%;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肺炎占66.7%,此外皮肤软组织感染也较高,占15.5%;M RS A对四环素、氨苄西林和苯唑西林完全耐药,耐药率均100.0%。结论慢性脑出血后M RS A呼吸道定植菌株表现为多药耐药性和高耐药性,万古霉素和甲氧苄啶可以有效控制M RS A感染。

    作者:刘晓松;樊瑾;杜艳华;乐汉娥;刘文杰;彭文俊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门体静脉分流术患者应用甘露聚糖肽对术后感染的预防研究

    目的:探讨门体静脉分流术患者应用甘露聚糖肽对预防手术感染并发症的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从医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行门体静脉分流术患者中随机选择100例进行研究,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分别给予生理盐水和同剂量甘露聚糖肽静脉滴注,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感染并发症情况,数据采用 SPSS 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术后4、7 d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6.0%和90.0%,对照组分别为82.0%和84.0%,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但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0%和10.0%,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观察组的术后住院时间为(16.25±3.15)d,显著短于对照组的(19.03±3.95)d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门体静脉分流术患者应用甘露聚糖肽进行静脉滴注,可以有效预防手术感染并发症,效果显著。

    作者:吕军;徐明洲;范小斌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医院感染的风险因素,从而采取有效预防措施,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3年12月医院376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发生医院感染患者的感染率及感染因素,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76例患者中有23例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6.12%;感染部位主要为下呼吸道、上呼吸道和手术切口感染,分别占39.13%、34.78%、26.09%;共检出病原菌23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共16株占69.56%;患者年龄、有慢性病史、手术时间、切口类型、术中出血量均是诱发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术后发生医院感染的风险因素(P<0.05)。结论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术后易发生医院感染,与多种因素相关,应针对可能的风险因素采取相应防治措施,降低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陈定中;赵海;唐闻海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肝胆外科患者术后感染的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分析

    目的:探讨肝胆外科患者术后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预防和治疗肝胆外科患者术后感染提供科学指导依据。方法选取2009年11月-2013年11月肝胆外科72例术后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送检的标本进行培养,并对检出病原菌进行药敏试验分析,数据采用WHONET 5.6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72例术后感染患者共检出86株病原菌,标本来源主要为胆汁占25.58%;86株病原菌中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共55株占63.95%;革兰阴性菌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妥布霉素与阿米卡星有较低的耐药性,均<40.00%。结论医务人员在治疗过程中应严格无菌操作,病原菌对临床上常用的抗菌药物具有较高的耐药性,肝胆外科患者术后出现感染后应及时选择耐药性比较低的抗菌药进行治疗。

    作者:鲍继锋;鲍星;吴哲高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晚期肺癌化疗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晚期肺癌患者化疗期间并发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为预防肺癌化疗患者医院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2013年5月医院收治的晚期肺癌化疗患者共527例,调查分析患者感染因素,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调查527例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106例,感染率为20.11%;共分离出病原菌128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共71株占55.47%;非条件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侵入性操作、住院时间、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及年龄与患者发生医院感染密切相关,是晚期肺癌患者化疗期间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侵入性操作、住院时间长、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及患者高龄是肺癌晚期患者化疗期间并发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具有感染高风险的患者应在临床中做好相应的重点监护工作,重视对患者的免疫支持治疗。

    作者:尚学琴;王继营;段玉印;俎云芬;田丹;阎婷婷;刘建芳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海口市不同人群输血传播病毒感染调查

    目的:了解海口市不同人群中输血传播病毒(Transfusion transmitted virus ,TTV)的感染状况,为进一步探究T T V的传播途径提供基本依据。方法于2013年1-12月采用半巢试PCR技术对530例患者及116名健康体检者血清中的TTV‐DNA进行检测,数据采用SPSS18.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46例不同人群的血清样本,共检测出TTV‐DNA 阳性160例,阳性率24.77%,其中静脉吸毒患者阳性率高,阳性率为41.38%,其次为性病高危人群,阳性率为37.35%,健康体检者的阳性率低,阳性率为10.34%;T T V与HBV合并感染常见,其次是 HCV ,单独T T V感染的阳性率为16.67%。结论海口市人群中存在较为广泛的 T T V感染,其中静脉吸毒者和性病患者是TTV感染的高危人群。

    作者:王娇华;陈海波;周君霞;黄海妹;张运帝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纳米银抗菌敷料应用对糖尿病足患者感染控制的研究

    目的:探讨应用纳米银抗菌敷料换药对糖尿病足患者感染控制的研究,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调查2012年1月-2014年1月共120例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组为凡士林敷料常规换药组(常规组)和纳米银抗菌敷料换药组(试验组),每组各60例;对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溃疡面愈合时间、换药次数及感染发生的控制情况进行分析,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常规组有23例患者发生感染,感染率为38.33%;试验组有11例患者发生感染,感染率为18.33%;所有患者糖尿病足均得到显著好转,Wagner分级为0级;试验组患者溃疡面愈合时间、换药次数及住院时间分别为(14.9±2.7)d、(9.6±3.5)次及(16.7±3.1)d,显著低于常规组(28.6±5.3)d、(19.7±5.0)次及(33.2±6.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溃疡面感染控制时间为(4.6±2.8)d ,显著低于常规组(8.7±3.9)d;试验组细菌感染例数显著低于常规组,但两组间病原菌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纳米银抗菌敷料能够显著减少糖尿病足患者感染的发病率及溃疡面愈合时间,有助于缩短疗程,控制感染。

    作者:黄奕燕;林少娜;陈清华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炎症性肠病患者肠道菌群变化与发病关系研究

    目的:探讨炎症性肠病患者肠道菌群结构变化与相关炎性指标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3月于医院就诊的121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和34例克罗恩病患者为研究对象,57名正常志愿者为对照组,采集受试者的新鲜粪便进行菌群分析,比较菌群变化与炎性指标的相关性,采用 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内酵母菌属(2.29±0.41)CFU/g、双歧杆菌属(5.20±0.53)CFU/g、乳杆菌属(5.62±0.12)CFU/g、肠球菌属(6.58±0.23)CFU/g、拟杆菌属(5.64±0.28) CFU/g、消化球菌属(6.35±0.25)CFU/g、小梭菌(3.61±0.30)CFU/g 的数量明显增加,而真杆菌属(1.62±0.24)CFU/g的数量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养结果阳性检出率与菌群数量变化结果基本相附;而菌群与炎性指标有相关性。结论炎症性肠病患者的肠道菌群失衡,其发病与真杆菌属数量的减少有关。

    作者:宋军民;杨超;常远;夏坤锟;王朝杰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血液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血液科住院患者并发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和预防对策,为临床减少医院感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3年2月在医院血液科接受住院治疗的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数据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生医院感染52例,感染率34.67%;年龄≥60岁、住院时间≥15 d、使用二联抗菌药物、有化疗及有侵入性操作方面为感染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年龄≥60岁、住院时间≥15 d、使用二联抗菌药物、有化疗、有侵入性操作均为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液科的住院患者在临床上并发医院感染前应分析相应的危险因素,实施合理的预防对策,终有效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作者:韩向梅;张帆;崔彬;芮春军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开放式与密闭式气管内吸痰对传染病房患者呼吸道感染影响的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开放式与密闭式气管内吸痰对传染病房患者呼吸道感染的影响,为临床选择佳吸痰方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3年12月医院传染病房呼吸道感染需吸痰患者10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8例,观察组采用密闭式气管内吸痰,对照组采用开放式气管内吸痰,对两组患者呼吸道感染治疗效果、并发症的发生率;数据采用SPSS 15.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患者为86.21%、对照组患者为66.00%;观察组患者无痰液喷出,对照组患者有10例;观察组痰中带血的发生率为17.24%、对照组为36.00%;观察组呼吸道黏膜损伤的发生率为22.41%、对照组为42.00%;以上所有数据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密闭式气管内吸痰效果优于开放式吸痰,提高患者呼吸道感染治疗的有效率,增加安全性,而且操作简便,容易掌握,更易被患者接受。

    作者:李晖;何宝珍;李艳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微量元素联合兰菌净预防老年人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多种微量元素联合兰菌净预防老年人呼吸道感染效果,以期为老年人预防呼吸道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于2003年1月-2010年3月进行健康体检人员98名,年龄52~71岁、平均(61±4.2)岁,随机分为研究组51名和对照组47名,研究组给予兰菌净舌下滴入联合微量元素口服,对照组单纯给予多种微量元素口服用药,比较两组老年人用药前后免疫球蛋白(IgA、IgG、IgM )含量变化及用药后1年内发生呼吸道感染次数,数据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用药前两组老年人免疫球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用药后两个月研究组IgA、IgG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IgM 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两组老年人进行随访,1年内51名研究组发生1、2次及≥3次呼吸道感染发生率分别为21.57%、9.80%及1.9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0.43%、12.77%及10.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多种微量元素联合兰菌净能有效预防与减少老年人呼吸道感染次数,免疫球蛋白均有所增加。

    作者:周小果;郑大炜;韩玉辉 刊期: 2015年第15期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