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定中;赵海;唐闻海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并发感染的影响因素,旨在采取有效措施应对胎膜早破。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1月-2013年11月入住医院的80例胎膜早破孕妇临床资料,分为感染组30例、非感染组50例,分别采用Pearson单因素与多元 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对影响胎膜早破并发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80例胎膜早破孕产妇中感染21例,新生儿感染9例;母体常见的感染部位为生殖道,新生儿常见的感染部位为呼吸道;经Pearson单因素分析的方法,感染组与非感染组在住院时间、孕周、免疫力低下、尿道置管、破膜时间及无菌操作不严格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元 logistic回归分析,住院时间、孕周、免疫力低下、尿道置管、破膜时间及无菌操作不严格为影响胎膜早破并发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影响胎膜早破并发感染的因素包括住院时间、孕周、免疫力低下、尿道置管、破膜时间及无菌操作不严格,应采取相应的对策对其加以预防与控制。
作者:刘慧丽;陈俊红;张梅;谷红梅;宋兰贞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探讨胸腔镜术实施快速康复外科(FTS)流程对肺癌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的影响,为降低肺癌手术患者医院感染提供预防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2013年5月行肺癌手术229例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患者的手术方式将其分为A组行胸腔镜术实施FTS流程83例、B组行单纯胸腔镜手术71例、C组行传统开胸肺切除术75例;比较3组患者临床各项指标及术后发生感染情况,采用SPSS 19.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A、B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显著低于C组(P<0.05),A、B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术后医院感染7例,感染率8.43%,B组患者术后医院感染11例,感染率15.49%,C组患者术后医院感染16例,感染率21.33%,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胸腔镜术实施快速康复外科流程有助于加快患者的术后康复,明显缩短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降低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率,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刘与友;刘玳瑄;吴朝晖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分析并探讨手显微外科智能温箱应用于断指再植/再造术,以降低术后医院感染率,从而更好的提高断指存活率。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接受治疗的断指再植患者2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10例;两组患者在手术后均给予常规的护理,观察组应用智能温箱进行治疗,对照组应用传统鹅颈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感染率、断指存活率、血管危象发生率,采用SPSS 19.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感染6例,感染率5.45%,对照组患者术后感染17例,感染率15.45%;观察组患者断指存活103例,存活率为93.64%,对照组患者断指存活91例,存活率为82.73%;观察组血管危象发生8例,发生率为7.27%,对照组血管危象发生21例,发生率为19.09%,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与传统方法相比,智能温箱应用于手显微外科治疗断指再植术中可以有效的降低医院感染率,并降低血管危象发生率,提高断指存活率,临床上值得推广。
作者:黄红波;俞巍;彭清荣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探讨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该类感染的早期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00年3月-2014年4月医院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患者10447例,采集发生感染患者切口部位脓性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和耐药性分析,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447例患者共发生术后感染87例,感染率为0.83%,共获得病原菌97株,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共63株占64.95%;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为代表的革兰阳性菌普遍对青霉素和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表现出了较高的耐药性,均>70.00%;对万古霉素耐药均为0。结论引起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感染的病原菌多样,部分患者还存在着多重感染,这些病原菌中以革兰阳性菌为主,而不同的病原菌对不同的抗菌药物表现出了不同的耐药性,在早期经验治疗时好给予联合用药,在随后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对抗菌药物进行调整,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王建锋;王耿泽;厉冰;顾亮亮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调查手足口病感染的细菌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2014年3月162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发生感染部位、细菌种类、药敏试验结果,数据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62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中发生细菌感染51例,感染率为31.5%;≥3岁手足口病患儿发生细菌感染率明显高于<3岁患儿( P<0.05);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共21例占41.2%;共检出55株细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共46株占83.6%;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氨曲南耐药率较高,均>80.0%,未发现耐亚胺培南菌株。结论手足口病患儿发生细菌感染与患儿的年龄、住院时间明显相关,感染主要发生在下呼吸道,大肠埃希菌是感染的主要细菌,耐药现象较为严重,应引起临床重视。
作者:段树鹏;侯丽娟;朱利红;王宏伟;宋新文;申保生;李伟伟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探讨门体静脉分流术患者应用甘露聚糖肽对预防手术感染并发症的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从医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行门体静脉分流术患者中随机选择100例进行研究,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分别给予生理盐水和同剂量甘露聚糖肽静脉滴注,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感染并发症情况,数据采用 SPSS 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术后4、7 d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6.0%和90.0%,对照组分别为82.0%和84.0%,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但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0%和10.0%,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观察组的术后住院时间为(16.25±3.15)d,显著短于对照组的(19.03±3.95)d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门体静脉分流术患者应用甘露聚糖肽进行静脉滴注,可以有效预防手术感染并发症,效果显著。
作者:吕军;徐明洲;范小斌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了解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 RS A )的感染特点和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统计分析2013年1月-2014年8月儿童医院住院及门诊973例SAU感染患儿临床资料,使用VIT EK‐2 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仪进行细菌鉴定、药敏试验和D试验检测,用头孢西丁和苯唑西林两个指标确认MRSA。结果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共973株,其中检出MRSA 168株、检出率为17.27%,<2岁患儿中检出M RS A 132株、检出率为18.38%;M RS A中D试验阳性率为27.38%,M RS A对红霉素耐药、克林霉素敏感D试验阳性率为92.00%,MSSA诱导克林霉素耐药率为87.30%;MRSA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喹奴普汀/达福普汀、替加环素敏感率均为100.00%。结论 M RS A耐药严重,且多见于婴幼儿,患儿克林霉素诱导率较成人高,应加强对M RS A的管理与监测,防止其暴发与流行。
作者:赵昕峰;厉小玉;高扬;王云桥;周俊;岳美娜;刘荻;吴亦栋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分析血液透析患者长期留置导管出口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08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行血液透析患者共187例,采集发生感染患者样本进行病原菌测定以及药敏测试,数据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87例长期透析患者中有30例患者发生留置导管出口感染,感染率为16.0%;共检出30株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共17株占56.7%;革兰阴性菌对庆大霉素有较好的药敏性,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有较好的敏感性;30例患者在接受抗菌药物治疗后,治疗有效率为86.7%;4例患者再继续接受抗菌药物治疗后痊愈。结论根据患者的药敏测试结果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治疗,并且采用抗菌药物封管能够有效治疗血液透析长期留置导管出口感染。
作者:郭淑玲;张凤;李坤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了解医院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标本中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11年7月-2013年6月送检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标本分离265株病原菌进行鉴定和药敏分析,数据采用WHONET 5.4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出265株非重复菌株,其中鲍氏不动杆菌为主,共74株占27.93%;病原菌主要来源于呼吸科、神经内科;鲍氏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较高,分别为86.30%、51.78%;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中产ESBLs的检出率分别为46.15%、83.33%,金黄色葡萄球菌中M RS A的检出率为75.00%。结论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标本中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分离的主要病原菌耐药性严重,开展广泛、系统、连续的病原菌耐药监测,对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有一定的意义。
作者:罗珊;傅锦芳;刘清霞;简子娟;李虹玲;晏群;刘文恩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了解2011-2013年铜绿假单胞菌(PAE)的感染及耐药性变迁,为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析医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临床标本中分离出1053株铜绿假单胞菌,分离培养鉴定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药敏试验采用MIC法,数据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1-2013年共检出铜绿假单胞菌1053株,其中从痰液中分离991株占94.11%;3年耐药率高的抗菌药物为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氯霉素和米诺环素,均为100.00%;3年耐药率均<20.00%的抗菌药物有氨曲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头孢哌酮/舒巴坦、多黏菌素B和黏菌素;耐药率增幅较大的抗菌药物为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分别由2011年的6.65%、8.82%上升至2013年的37.24%、21.62%。结论应加强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治疗,控制耐药菌株的产生。
作者:黄贺梅;韩忠敏;魏永鸽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探讨严重烧伤患者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临床特征以及耐药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09年3月-2014年4月严重烧伤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患者465例,对其感染部位进行统计,分离菌株进行体外耐药性监测并统计多药耐药菌的耐药模式,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65例严重烧伤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患者以创面感染为常见,共发生310例占66.67%,其次是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感染;465株铜绿假单胞菌对米诺环素的耐药性高,耐药率为84.95%,其次是头孢噻肟、庆大霉素及妥布霉素;26株多药耐药菌株中对头孢吡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为常见,耐药率42.31%,其次是对头孢吡肟+阿米卡星耐药率19.23%。结论严重烧伤患者医院感染铜绿假单胞菌以创面感染为主,其次为呼吸系统及泌尿系统感染,应采取必要措施积极预防感染发生,一旦发生感染可以阿米卡星或哌拉西林/他巴唑坦联合除头孢吡肟外的其他抗菌药物进行早期治疗。
作者:王公明;蔺景双;郝兴亮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观察外科临床感染鲍氏不动杆菌的特点,对比神经外科与非神经外科鲍氏不动杆菌感染的药敏差异,分析其原因,为临床治疗感染鲍氏不动杆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医院2010年6月-2013年12月外科临床标本中分离出鲍氏不动杆菌,神经外科61株和非神经外科56株,用VIT EK‐32分析系统进行微生物病原菌鉴定,采用K‐B纸片法进行药敏试验,应用SPSS 19.0软件对药敏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出117株鲍氏不动杆菌,以痰液检出高,共64株占54.7%;神经外科分离出61株占52.1%,非神经外科临床标本中分离出56株占47.9%;神经外科检出的鲍氏不动杆菌对抗菌药物耐药率明显高于非神经外科临床标本中检出的鲍氏不动杆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外科检出的鲍氏不动杆菌耐药性远较非神经外科严重,应根据药敏结果结合不同科室耐药特点选用敏感药物,减少交叉感染,延缓和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与传播。
作者:谢朝云;熊芸;孙静;杨忠玲;胡阳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研究分析血液科住院患者并发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和预防对策,为临床减少医院感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3年2月在医院血液科接受住院治疗的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数据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生医院感染52例,感染率34.67%;年龄≥60岁、住院时间≥15 d、使用二联抗菌药物、有化疗及有侵入性操作方面为感染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年龄≥60岁、住院时间≥15 d、使用二联抗菌药物、有化疗、有侵入性操作均为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液科的住院患者在临床上并发医院感染前应分析相应的危险因素,实施合理的预防对策,终有效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作者:韩向梅;张帆;崔彬;芮春军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分析非机械通气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HAP)多药耐药菌(MDROs)感染的危险因素,以降低HAP的发生率。方法回顾性研究2010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167例HAP患者的发病情况,其中75例为MDROs感染组,92例为MDROs非感染组,均未行机械通气;分析HAP患者MDROs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67例非机械通气HAP患者中有75例为MDROs感染,感染率44.9%;共检出211株病原菌,90株为MDROs;多因素分析显示,两周内使用过广谱抗菌药物、住院时间>5d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为非机械通气HAP患者MDROs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住院时间、有效预防治疗COPD,可以减少MDROs感染所致的HAP发生。
作者:石喆;张灵娟;程知音;张韵;胡斌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分析探讨应用硫酸头孢噻利治疗呼吸及泌尿系统细菌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2013年7月-2014年2月医院收治50例呼吸系统感染及60例泌尿系统感染患者分别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对照组)及头孢噻利治疗(观察组),每组有25例呼吸系统感染患者及30例泌尿系统感染患者,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呼吸系统感染观察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及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分别为(3.16±1.16)(6.01±1.92)d及(4.11±1.17)d,均明显短于呼吸系统感染对照组(5.16±2.14)(9.11±3.17)d及(7.16±2.78)d(P<0.05);两组药物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硫酸头孢噻利治疗呼吸系统及泌尿系统细菌感染安全有效。
作者:朱亮;鲍君杰;潘杰;邱琦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对于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NSICU )患者感染控制的影响,总结临床经验,为临床降低NSICU患者的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医院于2012年11月-2013年12月NSICU收治的患者共684例,将所有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2例,其中对照组行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对易发生感染的高危因素进行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感染率,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发生感染20例、26例次,感染率5.85%、例次感染率7.60%;对照组患者发生感染45例、69例次,感染率13.16%、例次感染率20.18%;观察组患者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两组患者感染部位以肺部为主,分别占57.69%、57.97%;其次为泌尿系统和呼吸系统。结论护理干预措施对于控制神经外科重症监护患者的感染有效,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以在今后的临床治疗上广泛应用。
作者:薛晓英;杨艳丽;杨春;刘轩;曾立平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探讨烧伤患者巨细胞病毒复发感染对预后的影响,以及巨细胞病毒对抗病毒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4月-2013年10月烧伤总面积≥15%且巨细胞病毒(HCM V )IgG抗体阳性患者132例,根据其HCMV‐DNA是否阳性将其分为A、B两组,其中A组为HCMV‐DNA阳性,B组为阴性;对两组患者脓毒血症发生率以及存活率进行统计,数据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患者发生脓毒血症的发生率A组为57.97%、B组为22.22%,A组患者脓毒血症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患者存活率A组为84.06%、B组为95.25%,A组患者明显低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存在巨细胞病毒复发感染的烧伤患者脓毒血症及病死率较高,预后较差,因此对于烧伤患者应积极预防巨细胞病毒复发感染,一旦发生巨细胞病毒感染则应积极给予敏感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
作者:谭静雷;张帆;王芳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探讨慢性脑出血患者感染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 RS A )呼吸道定植的临床特征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并制定预防感染措施。方法选取2010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慢性脑出血后M RS A呼吸道定植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包括M RS A来源、临床症状、定植部位和耐药率,进行回顾性分析,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慢性脑出血患者M RSA呼吸道定植主要检出标本为痰液、咽拭子、脓液、分泌物、血液等,其中痰液标本检出率>80.0%;M RS A主要定植部位位于鼻前庭达85.0%;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肺炎占66.7%,此外皮肤软组织感染也较高,占15.5%;M RS A对四环素、氨苄西林和苯唑西林完全耐药,耐药率均100.0%。结论慢性脑出血后M RS A呼吸道定植菌株表现为多药耐药性和高耐药性,万古霉素和甲氧苄啶可以有效控制M RS A感染。
作者:刘晓松;樊瑾;杜艳华;乐汉娥;刘文杰;彭文俊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孕妇支原体属感染及对围产结局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月进行产前检查的妊娠晚期孕妇1300例,对宫颈拭子标本进行支原体属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分为阳性组316例和阴性组984例,追踪观察并分析两组妊娠晚期孕妇的围产结局以及围产期母婴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1300例妊娠晚期孕妇有316例支原体属阳性,阳性检出率为24.3%;阳性组孕妇切口感染率高于阴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孕妇支原体阳性组围产儿并发症:小于胎龄儿、低体重儿、新生儿肺炎以及新生儿黄疸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阴性组(P<0.01),阳性组新生儿畸形的发生率较阴性组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妊娠晚期支原体属感染可引起多种孕产妇及围产儿并发症,产前检查应注意严格筛查支原体属并给予及时有效治疗,以降低不良围产结局。
作者:刘秀香;陶会芹;黑国真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应用快速生物监测法对植入型器械的灭菌效果进行监测,解决传统生物检测时间过长问题。方法自2010年9月-2013年12月医院应用3M290G快速生物监测阅读器、用1292自含式生物指示剂,对植入型手术器械灭菌进行快速生物监测618锅次,快速监测法每次培养3 h观察结果。结果对植入型器械高压蒸汽灭菌进行快速生物监测共618锅次,监测结果均合格;快速生物指示剂培养仅需3 h即可判断结果,而普通生物监测至少需要48 h才能出结果,由此得出快速生物监测明显缩短了出结果的时间。结论快速生物监测法3 h出结果,快速为植入型器械提供灭菌成功信息,保证植入型手术器械的快捷发放,安全使用,缩短手术患者等待手术的时间,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作者:江燕琼;庄志明;黄闽湘 刊期: 2015年第15期